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纨绔到底-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八十八章 长枕大被
“羽林军与万骑中的将领,不是与太平公主的故旧,便是与太子有瓜葛,要想控制住军队,必须找两个与太平公主和太子无甚关系之人。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李旦点头道:“陶儿,还是你考虑的周全,不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我听说幽州都督薛讷因拒敌不利,已被免职招回朝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因年事已高,进京请求致仕。这两人都是老将,在军中颇有威望,且老成稳重,最重要这二人长年为朝廷戍边,不在朝中,与太平公主与太子均无瓜葛,可否让这二人分别担任羽林大将军与万骑大将军。”
“准了,我即刻下旨。”李旦很是痛快,但突然又愁云密布道:“可是,太平那里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来找过叔叔翁了?”
李旦点点头。
“她来做什么?”
“当然是来哭闹,不愿去蒲州!”李旦苦笑道。
“叔翁您松口了?”李陶狐疑地问道。
“怎么会呢?我没有让步!”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叔翁你不松口,她便无计可施了。”
“这我倒不担心,只是……”李旦有些担忧。
“只是什么?”
“只是太平从我这里气呼呼地走了,我怕她去找三郎的麻烦。”
“叔翁原来是为此而担忧,放心,我这就陪叔翁去东宫,为太子解围。有我们出面,想必太平公主出出气也就罢了,不会闹得太过分。”
……
李陶陪着李旦来到东宫,高力士正要通报,李陶却摆摆手道:“不用声张了,太平公主可来了?”
“来了!正在与太子理论呢!”
李陶与李旦对视了一眼,便往前走去。
刚到大殿外,便听到太平公主愤怒的声音传来:“你怎会不知道?谁不知道姚崇与宋璟是你的心腹。你能让他们去调唆皇帝,还不敢承认。我说三郎,你为什么就容不下自己的姑姑和哥哥?”
李陶与李旦相视苦笑,姚崇和宋璟是李隆基的心腹没错,可他们也是出于稳定政局的考虑才提出这个意见的。但是,这个意见毕竟对李隆基有利,所以说他教唆。李隆基也是百口莫辩。
就在李旦要进去的时候,李陶却拉住了他。示意他稍安勿躁。
果然,李隆基的声音传了出来:“姑姑,你放心,我会向父皇上奏,姚崇和宋璟二人离间姑兄,请陛下判处他们死刑!”
可能太平公主没想到李隆基会来这一手,顿时没有了声音。
李陶见状拉着李旦便离开了。
离开太子大殿后,李陶问道:“叔翁,你准备如何处理姚宋二人呢?”
李旦摇头道:“他们二人没错。我怎么能处理他们呢?”
李陶劝道:“要不就将姚崇宋璟二人贬出朝廷,让他们去做刺史吧!这样,太平公主也无话可说了!”
“这不是亏待他们二人了吗?”李旦于心不忍道。
“为了大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只有这样了!”
李陶对李旦道:“叔翁,你先回宫吧,我去看看瑛儿,好久没见他了。怪想的慌。”
瑛儿是李隆基与赵丽娟的儿子,李陶很是喜欢,来了东宫自然要去看看。
李陶这话也触动了李旦,他摆摆手道:“既然来了,我也去看看吧。”
正在忙碌的赵丽娟发现李旦与李陶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吓了一大跳。赶忙施礼:“见过陛下!”
“免礼!”李旦指着赵丽娟手中的活计奇怪地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回禀陛下,这是太子吩咐做的长枕大被!”
“长枕大被?做这个干什么?”
赵丽娟按照李隆基教给他的话说道:“太子说了,他与几个兄弟从小就一起被关,吃了不少苦头,可谓是患难兄弟,特别是申王和太子,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他们的母亲在同一天被杀,彼此同病相怜,有一份别人难以企及的真情在。缝一个长长的枕头,一张大大的被子,是五人份的。这样,白天有些话就不完,晚上还可以彻夜长谈,抵足而眠!”
“好!好!三郎虽然做了太子,但还是那个有情有义的三郎”李旦听罢,忍不住老泪纵横。
睿宗三条诏令发出的第三天,姚崇和宋璟被贬到地方去当了刺史,申王与幽王离开长安赴任,太平公主在皇命之下,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前往了蒲州!
……
九月初四,长安城北门外的送别亭。
被贬谪出长安的官员,大多在此与亲朋好友辞别,故而得此名。而此时,前来为宋璟送行的只有姚崇一人。
“小宋呀!本来这事老夫一个人做便是了,也不知蓝田王是怎么想的,偏偏要将你连累进来!”姚崇感慨道。
宋璟笑道:“姚阁老言重了,此事我义不容辞,蓝田王做事向来有分寸,想来必有深意。”
“想不到偌大个长安,却没个人来送你我。好在今日有我为你送行,恐怕明日我走的时候,只能是行单景孤了。”
“谁说没人来送你们了?我这不是来了吗?”姚崇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容传来。
“蓝田王!”姚崇与宋璟二人惊喜地起身道。
李陶摆摆手,同来的下人提过食盒,不一会亭中的石桌上便摆上了酒菜。
“来来来,坐!这可是我专门让永和楼专门为你们做的,还热着呢!”李陶笑容可掬。
三人坐定后,李陶解释道:“太子那边的人,是我挡了,没有让他们来。太平公主那边的人,自然不会来送你们。所以说,你们俩走的冷清些,也是预料当中的事!”
宋璟端起一杯酒,对李陶道:“当初若不是蓝田王引荐,说还定我还在做县令呢,宋璟敬蓝田王一杯。”
李陶也不客气,满饮了一杯。
姚崇也端一杯酒站了起来:“蓝田王,老夫有一事不明,想……”
姚崇的话被李陶阻住:“姚阁老,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坐下来,听我说完,你就明白了。”
姚崇坐了下来。
“你们可是对太子与太平公主争斗而担忧?”李陶问道。
姚宋二人点点头。
第三百八十九章 宴请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若是全力出手,现在就可以搬倒太平公主,让太子登基,你们信吗?”李陶负手道。
“我们信!”二人异口同声道。
“可是……”宋璟忍不住问道:“蓝田王,那你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折呢?”
“得之易则失之易,大唐朝政如今已是千疮百孔,急需励精图治,太子若是不能历经磨难,怎会体验朝廷之弊端,又怎会下决心变革呢?”
“想不到蓝田王还有如此深意!”姚崇叹道。
“本就谣言说太子得位不正,若是贸然出手,岂不是正坐实了这个谣言,受人以柄,让人诟病?”
“蓝田王说的是!”二人再次点头。
“其实,太子是否能顺利登基,就取决于陛下的一句话而已,若是太子被太平公主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陛下还会袖手旁观吗?到时候,只要陛下发话,长安的军队都掌握在我的手上,太子登基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宋璟恍然大悟:“难怪蓝田王要将我们二人弄离长安呢!”
“不仅是你们俩,要不了多久,张玮、刘幽求、钟绍京等人都要离开长安!”
“我明白了,蓝田王肯定要借着太平的手将这些人贬离长安,就像我与小宋一样,是吗?”姚崇试探地问道。
“差不多吧!”说到这里,李陶对二人正色道:“别人我就不送了,但你们二人,我必须来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蓝田王,请直言!”
“大乱之后必须要有大治,太子登基后要改变朝廷弊政,身边没有能臣如何能行?可太子身边这些人当中,除了你们二人之外,别的人恐怕都难当重任。我之所以让你们离京,除了上面讲的原因之外。就是为了让你们远离这是非之地,安心思考将来在太子登基后,如何辅佐治理朝政的大事。”
二人听罢,朝着李陶一躬到底:“蓝田王大才,我等惭愧不已。不过请放心,蓝田王交待的事情,我二人会全力以赴的!”
……
蓝田王府。李陶正在宴请两个人。
李陶请的不是别人,正是薛讷与解琬。薛讷与解琬是驰骋疆场的老将。也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现在突然成为一个少年的手下,尽管这个少年是当朝的蓝田王,可他们心中还是多少有些别扭。
“二位老将军,让你们到羽林军、万骑任职,是我向陛下建议的。我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今日请两位老将军来,就是向你们赔罪的。”
薛讷与解琬虽然有些不自在,可多年的从军生涯让他们明白。面前的少年是他们的上司,他们必须尊重。再说了,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陶请他们赴宴,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给李陶面子。二人齐声道:“蓝田王客气了,我们二人不敢当。”
“来,二位将军。尝尝我给你们准备的菜肴,这都是永和楼的大厨子亲自下厨做的。”
“哦,在外带兵的时候就听说这永和楼的名声了,只是没有机会而已,今日一定得尝尝。”薛讷也不客气。
“不瞒二位老将军,这永和楼就是我的产业。二位老将军随时可以去,只要报我的名字,全部免费。”
薛讷与解琬目光相撞,眼中同时闪出一丝不屑。
李陶看在眼中,也不介意,又指着桌上的酒道:“这是范氏商号最新酿造的上古珍酒,还没有开始在市面上出售呢。今日我们先喝为快。”
薛讷眼中一亮:“上古珍酒,这可是好东西,去年的时候,以前的一位老部下去看望我,特意为我带去一坛,我尝了,这酒不仅醇香,而且的确够劲,确是好酒。”
解琬也点头道:“听说上古珍酒现在是有价无市,今日能喝此酒,看来我们福分不浅呀!”
薛讷与解琬说此话并非做作,而是实话,他们从军长期驻守在苦寒之地,个个都是饮中好手,怎会不喜欢好酒呢?
“放心,今日上古珍酒我管够,你们就放开肚皮喝吧。不过,今日饮毕,我们三人都要前往军营赴任了,军中有军纪,可是喝不成酒了。”
薛讷惊奇地问道:“蓝田王,你说你要住在军营内?”
李陶不解地反问道:“我是统辖羽林军与万骑的辅国大将军,不住在军营内,那我住在何处?”
薛讷与解琬再次对视一眼,不过这次他们的目光里已经没有不屑了。辅国大将军有自己专门的府衙,从来没有住在军营的先例。可李陶却要住在军营内,要么是他从未带过兵不懂规矩,要么便是个有本事的主。
“来,我先敬二位老将军一杯!”说罢,李陶率先将酒干了。
“多谢蓝田王!”二人也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李陶突然问道:“二位老将军,你们可知我为何要将你们要到这羽林与万骑做大将军?”
薛讷与解琬听罢,都默然无语。
李陶笑了笑:“素闻二位老将军都是耿直之人,莫非到了长安,这性子也变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真心实意地宴请二位老将军,只是想与你们说说心里话,难道二位老将军就如此瞧不上我?”
李陶此话让薛讷与解琬尴尬不已,李陶说的没错,且不说李陶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单说李陶好酒好菜宴请他们,也算是够意思了。他们酒也喝了,菜也吃了,可却三缄其口,的确有些不应该。
薛讷抱了抱拳道上:“蓝田王,您误会了,我们在军营中待惯了,说话直来直去,怕您不习惯,故而……”
李陶哈哈大笑道:“你们就为这个而顾忌?大可不必,你们与我从未接触,这也难怪,时间久了,你们就知道了,我可不是什么小肚鸡肠之人。”
“既是如此,那薛某就知无不言了。”薛讷直言道:“薛某虽然与蓝田王素昧平生,可对蓝田王还是有所耳闻。蓝田王在朝堂内如鱼得水,在冤狱中断案如神,在商市上财源广进。如今蓝田王掌管了军队,军队不比其他,要想在军中站住脚并非易事。我二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军中多少还有些薄名,想必蓝田王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第三百九十章 三月之约
李陶不置可否,又看向了解琬:“不知解老将军怎么看?”
解琬沉思片刻道:“除了老薛说的原因之外,我觉得蓝田王还考虑到我们二人既不是太平公主的人,也不是太子的人,掌控他军队,不会参与太平公主与太子的争斗,使的朝局更加混乱。”
李陶点点头道:“我看得出来,二位老将军对我说的都是实话,那我也对二位说说实话。”
“蓝田王请讲,我们洗耳恭听!”
“你们二人说的原因的确有,但却不是主要的。我虽然没有领过兵,但我有把握在羽林军与万骑中站住脚,而且还可以将羽林军与万骑牢牢把握在手中。至于太平公主与太子的争斗,也不是什么大事,迟早都会尘埃落定。我之所以请你们来,是有别的思虑。”
薛讷与解琬不知说什么好了,从没领过军却敢放言能将军队牢牢控制住,这不是狂妄是什么?只要明眼人都看的清清楚楚,太平公主与太子的争斗是当前朝廷最大的结果,可到了李陶这里,却不是什么大事,难道他心中另有乾坤?
薛讷问道:“蓝田王有何思虑,可否告知?”
“说实话,我是不想做什么辅国大将军的,你们信吗?”李陶问道。
二人点头道:“蓝田王一次推辞皇太孙嗣位,两次推辞封王,朝野中谁人不知,我们自然是信的。”
李陶不贪名利,薛讷与解琬二人还是比较钦佩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确不多,这也是他们欣然赴宴的原因,若是别人他们恐怕早就推辞了。
“可是我拗不过陛下的苦苦哀求,毕竟他老人家也不容易。我刚才说了,掌控军队不是难事,请二位老将军来,就是想借着这朝夕相处的大好机会,可以就有些事情时常请教二位。”
敢情李陶请他们来。既不是为了借他们的名气,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结交权贵,而是把他们当作老师来请都事情的,这让薛讷与解琬有些始料不及。
“我们只是一介武夫,哪有什么可以教蓝田王的,蓝田王太抬举我们了。”二人连连摆手道。
“二位老将军,你们此言差矣!大乱之后必要大治。而边防武备将是大治的重中之重。薛将军长期驻扎在幽州,与突厥人、契丹人打交道。经验丰富。解将军任朔方军大总管多年,对吐番知之颇深,必有独特的见解。这些年朝廷边患不断,就是因为没有长远的治军国策,我想借着这次机会,多从二位老将军这里了解一些边境的情况,找到一条有利于我大唐的良策,重新扬我大唐军威!”
李陶的一番话,让薛讷与解琬二人胸中澎湃不已。李陶所说的是他们这些年梦寐以求却无法做到的。今日能听到这样的话,怎会让他们这些长期觉得憋屈的将领振奋呢?
薛讷与解琬忍不住站起身来,向李陶抱拳道:“蓝田王……”
李陶赶忙起身道:“二位老将军,你们先莫急着答复我,若我只是那纸上谈兵的赵括,岂不是辜负了你们的一腔热情了。给我三个月时间,你们看看我能不能掌握住羽林与万骑。到时候,你们再决定我值不值得你们掏心窝子。同时,也算是给你们三个月,你们也好有时间把这些年来的真知灼见梳理一番,到时候才能真正切中要害,二位老将军意下如何?”
李陶这一番话既真心实意。又考虑周全,让薛解二人无话可说,他们应允道:“蓝田王说的是,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真心话也说完了,下来该轮到我们亮亮真本事了,互相比试番了!”李陶朝着二人道:“来。先坐下!”
“比试?如何比试?”坐定后,二人不解地问道。
李陶问不答反问道:“二位老将军,据说军中之人均好酒,这可是真的?”
“此言不虚,不过行军打仗的时候,军中有军规,便不能饮酒了。”
“我听说二位老将军都是饮中高手?”李陶又问道。
二人谦虚道:“蓝田王谬赞了,不比当年了。”
“比试驰骋战场杀敌,现在没有机会,比试治军严兵,那也得等三个月后才能见分晓,今日,我们就比比饮酒如何?”
“啊?”二人没想到李陶会提出这么个比试法。
“酒场如战场,如何?二位老将军,敢不敢应战?”李陶激将道。
“好,蓝田王,爽快,我们两个老家伙应战了,你划下道来,怎么比试?”
“那好!”李陶撸起袖子站起身来:“你们俩是同来的,年龄也大了,我们不来什么花哨,我李陶就大战薛讷将军与解琬将军的联军吧!”
薛讷还要说什么,却被李陶止住:“到了战场上有得选择吗?这里不是酒场,是战场,二位老将军,放马过来吧……”
……
王胡风自从上次败在范氏商号之后,他知道自己遇到了高手,他输的不仅是金钱和面子,更重要的是眼光。
范氏商号匪夷所思的经商手段,实在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胡风之所以能成为长安首富,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位刚愎自用的人,相反,他非常擅长吸取他人身上优点,弥补自己的自身不足。所谓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王胡风这次干脆不着急了,他非常沉着冷静地派人不断的打探范氏的经商动向,在家仔细分析他们高超的经营战略。
王胡风内心非常渴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举打败这个让他屡次蒙羞的外来户。但让他最为恼火和羞于启齿的是,范氏商号似乎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位商业对手,说难听点,就是根本没把他当做一盘菜。
秋天的空气格外清爽,长安周边风调雨顺喜获丰收,人们都沉浸在久违的收获中。
王胡风的心情也不错,他静观其变的策略终于有了答案,手下人告知王胡风,范氏最近正在大量的收购皮毛。
王胡风心思一动,马上就有了主意,他不断的派人外出打探皮毛的行情,手下人很快就把消息反馈了回来,这两年皮毛市场非常稳定,没有听说要有大涨的利好消息。
第三百九十一章 皮毛商战
王胡风笑了,这就是他想要得到的答案。因为答案和他先前预测的一样,这里一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否则范氏不会选择这个时间大量的收购皮毛。
王胡风马上命令,从即日起马上开展收购皮毛的行动。
当手下人不得其解时,王胡风诡秘地笑了:“这着叫釜底抽薪,他收什么,我们就收什么,以我们雄厚资金和树大根深的人脉关系,你说最后胜利者,是谁?”
冬天来的特别早,秋天刚过去,就已经大雪纷纷。王胡风这次如高明的赌徒一样,确实让他把“赌资”压对了。寒冷的初冬和塞外的经济复苏,让一直萎靡不振的皮毛行情一路看涨,王胡风这次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这次的皮毛收购,虽然他下手没有范氏早,但后来由于他地熟人广,收购的皮毛居然比范氏库存的还要多。但这种喜悦的心情很快就被一个消息打破了,因为范氏在行情刚看涨的时候,突然把货全部出手了。
难道范氏得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吗?
王胡风如坐针毡了两天后,他终于释然了,因为范氏这次刚把货出了手,皮毛行情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又涨了稍许。也就是说,范氏因判断失误,把本来属于他的更大利润拱手相让了。王胡风知道按照以往的皮毛市场行情,皮毛最大利润之时,是在初冬过去后。范氏商号终于决策失误了一次,王胡风沾沾自喜,他相信,这只不过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囤积皮毛的生意让范氏商号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很多人都在埋怨:“如果再晚出手几天就好了。”
这一日,范长风将范氏商号所有产业的掌柜全部召来。
董少卿扫视了林林总总数十号人,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缓声道:“你们记住,为人最岂贪心,做生意同样也是如此。当货物获得较理想的利润之时,就要及时地把它卖出,囤积生意的真谛便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不能过分等待高价,把货物留在手中不放,这样只能错过出售良机。只有做到让货物和钱币流通周转如同流水那样,才不至于让我们被动……”
果然。由于范氏惊人的聚财能力被传的沸沸扬扬,有些同样经营皮毛生意的商人,得知范氏在皮毛看好的行情下,突然莫名其妙地把货物全部出手,所以他们也纷纷的把囤积的皮毛果断地抛了出去,市场顿时一片恐慌,皮毛价格一路下跌。
王胡风怎么也不会想到,市场会如此的瞬息万变,看到满仓都是囤积的皮毛。卖出会折本,继续囤积又不知将来会不会降得更多,前几日还在踌躇满志的他此时已是伤心到几欲吐血。
王胡风辗转反侧,却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关键之时,王胡风的娘子劝他道:“夫君为何不去请教下执掌范氏这人,我看此人目光长远,胸襟开阔。如果你主动登门去拜访于他,此人一定会对你冰释前嫌。”
经过两天的痛苦抉择,无奈的王胡风终于承认,他的经商才干与范氏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无奈之下,他终于鼓起勇气。主动登门拜访了范氏。
接待王胡风本的正是董少卿,王胡风以为会受到董少卿的奚落,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董少卿对他的到来表现的极为热情和真诚。
当王胡风向董少卿请教皮毛市场将来的走向时,董少卿说:“齐鲁之地是‘冠带衣履天下’之地,汇集了天下众多优秀裁缝,如果你想减少损失。大可把皮毛运到齐鲁,聘请那里最好的裁缝,把皮毛裁成当今权贵文人最喜欢的衣、帽式样,然后利用齐鲁‘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的地理优势,大量的向各地销售,想必尚可峰回路转。”
董少卿一番坦诚高论,让王胡风霎时茅塞顿开,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于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