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纨绔到底-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陶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这训练的还不够到位,若是碰到敌军突然袭击,哪会给你这么些时间摆车阵?”
薛讷左右看了看,李思经、李楷洛与王海滨等人都低下了头。在他们看来,从行军当中突然停下来,然后摆好车阵拒敌,最少也要半个时辰以上,就这还得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他们仅仅只在路上耽误了一刻钟时间,潞州团练就摆好了一个标准的圆形车阵,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
“大都督,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军队!”李陶下马招呼道。
“哦,好!”薛讷等人下马应道。
李陶对身后的传令兵道:“命令斥候队四周警戒,马队与特种队列队接受检阅,辅助兵在原地待命!”
“是!”骑在马上传令兵接令,从背后抽出红白双色旗,开始挥舞起来。
薛讷好奇地问道:“他是在用令旗传令吗?我怎么看不明白?”
李陶笑道:“潞州团练不是大唐的正规军,他们是用我自创的旗语在传令,老薛你自然是看不懂了。”
四百三十一章 辅助兵
“蓝田王,这辅助兵是干什么的?”王海滨在一旁怯怯地问道。
李陶道:“辅助兵顾名思义就是辅助骑兵作战的!骑兵只管打仗,别的像辎重、扎营、搭建帐篷、做饭等打仗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有辅助兵来完成。”
薛讷也是第一次听说辅助兵,他饶有兴趣地问道:“每名骑兵有几个辅助兵?”
“这个很难说,不过我这里有八百军士,辅助兵三千多人,算下来大概一人四个辅助兵吧!”
李思经在一旁嘀咕道:“这兵当得也太舒服了吧?”
李陶瞥了一眼李思经道:“你这话就不对了,有了辅助兵,军士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与作战上,战斗力就会大提高。这些军士都是要与敌人以命相搏的,让他们待遇好一些,没有后顾之忧,难道不应该吗?再说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必须是百里挑一的勇士,这也是一种荣誉。如此以来,他们在战场上就会为了荣誉而奋勇杀敌,这有什么不好吗?”
“蓝田王此言大善!” 薛讷苦笑道:“只是这法子,整个大唐恐怕也只有你蓝田王能使,换作别人,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薛讷说的一点都没错,装备出像李陶这样的骑兵,那要花多少钱?只有李陶才能拿出这么多钱。再说了,各个折冲府朝廷都有各种明文规定,也只有李陶这样的非正规军才能这样去做。
就在他们说话间,潞州团练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骑兵就列队完毕。
李陶对薛讷邀请道:“走,看看我的骑兵去!”
走到骑兵面前,众人发现,这些骑兵果然如同像李陶所说,每人都是双骑,马槊、横刀、甲胄都是大唐最好的装备。
王海滨眼睛尖,他向李陶询问道:“蓝田王。这些骑兵怎么都是一些孩子?”
李思经仔细一瞧,这些骑兵虽然看上去个个威风凛凛,但面上的稚气未脱,果真都是些孩子,大的有十六七岁,小的只有十三四岁。他有些不屑道:“我说呢,原来都是些样子货。”
李陶淡淡回敬道:“年龄不是问题。我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可我能做的事情。你们未必能做得了。不管是谁若是小瞧了他们,都是要吃大亏的。”
薛讷怕李陶与李思经又争执起来,伤了和气,赶忙道:“蓝田王,你这骑兵只有八百人吗?”
李陶答道:“是的!我的骑兵共分为五队,除了三个骑兵队各二百人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斥候队一百人与一个特种队一百人。你别看他们年纪小,作为骑兵,他们与突厥骑兵打起来也不会落下风。就算他们弃了马。那也是最好的步兵。”
说到这里,李陶指着第一骑兵队的赵朗真道:“这是我第一骑兵队的队正赵朗真,说起来老薛你也是认识的。”
薛讷微微点头。
见李思经一付不以为然的模样,李陶冷笑道:“你们可莫小看了他只是个队正,在二十年前,他可是正六品昭武校尉,在死人堆里不知滚了多少回。命丧在他手里的敌人,没有数百人,也有几十人了。”
说到这里,李陶看向李思经:“李将军,你现在虽然是右卫将军,若我没记错。在二十年前,你也好象正好也是正六品的昭武校尉吧?”
李思经哑口无言,李陶说的一点没错,二十年前,他确实是昭武校尉。
向前走了几步,李陶又指着一人道:“这位是我潞州团练第二骑兵队的队正周波。”
薛讷笑道:“这又是一个人物,他是正五品的游骑将军我虽然没见过他。但他善于打仗的名声可是不小。听说,当年兵部尚书刘震南兵败后嫁祸于周波,周波本已经被叛了斩刑。蓝田王为了救他,在金銮殿上与刘震南争执不下,最后竟然用降去自己爵位的法子,生生保下了周波的性命。本以为周波远避他乡隐姓埋名了,今日才知道,他竟然在你这里做了一名队正。”
薛讷所说之事,众人在军中也是听过,本以为是传言不可信,今日方知这竟是真的。
王海滨感慨道:“蓝田王对这周波可是有大恩大德呀,想必他定会为你而拼死效力的。”
李陶摇摇头道:“王都尉此言差矣!不是周波感谢我,而是大唐应该感谢周波。周波在前线浴血奋战,为大唐是立过大功的,我不能眼见着他在前方流血,蒙冤后在后方流泪。莫说是周波,当时就算是是你王都尉,我也是要出手相救的!”
李陶一席话说的掷地有声,让王海滨对李陶不由肃然起敬。
走到时第三骑兵队的跟前,李陶道:“这是潞州团练第三骑兵队的队正秋白羽。”
李楷洛插言道:“这名字听着怎么这么耳熟,莫非他也是个有来头之人。”
李陶冲李楷洛竖起了大拇指:“李将军真乃神人,一猜就中。他原先也是咱们大唐军中从五品的游击将军,说他的名字恐怕你们不太熟悉,可若是说起他的绰号,想必你们肯定会有所耳闻。”
“蓝田王,他的绰号是什么?”王海滨赶忙问道。
“神箭雕翎!”李陶一字一顿说出了四个字。
“啊?是他?”
包括薛讷在内的几人都惊呼起来,大唐军中谁人不知被誉为军中第一箭的神箭雕翎,论起射术,大唐军中无人能及。就因为他的名声如此之大,他秋白羽的本名反倒知道的人不多。
众人还有震惊当中,李陶又指着一位少年骑士道:“这是潞州团练特种队的队正华文轩,他与我从小一起长大,也是我未来的大舅哥。”
李陶指了指四周警戒的骑兵道:“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百人的斥候队,队正是周波原来的的部下王林。”
说到这里,李陶向薛讷问道:“怎么样,老薛,我的骑兵还可以吧?”
“当然可以,不仅是可以,简直是太可以了。”薛讷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次连最挑剔的李思经也破例没有吭气。
四百三十二章 摸营
“蓝田王,我们再去看看你这辅助兵如何?”薛讷似乎对潞州团练的辅助兵颇感兴趣。
“当然可以,走,老薛,我带你看去。”李陶没有任何藏私的意图。
辅助兵与骑兵明显不同,他们没有任何甲胄,也没有任何武器,这让王海滨非常不解。
李陶看出了王海滨的疑惑,他主动道:“辅助兵存在的目的,便是辅助骑兵打仗,他们不需要兵器与甲胄,这样可以没有束缚更好地做好他们该做的事情。至于他们的安全,完全由骑兵保护。”
王海滨追问道:“若是骑兵被消灭了,他们怎么办?”
李陶沉默了良久道:“若强悍的骑兵都被敌人消灭了,他们就算有武器,又能起多大作用呢?结果只有一个!”
李陶说的是实话,王海滨也不言语了。
李陶笑了笑道:“你问的这个问题,不管是骑兵还是辅助兵,他们心中都清楚。所以,辅助兵才会尽最大努力辅助骑兵打胜仗,因为,骑兵败了,就等于他们自己陷入了死地。而骑兵也会最大限度去打胜仗,因为,他们也明白,若是自己打败了,搭上的不仅只是自己的性命。”
“蓝田王!”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向李陶打招呼道。
“来,老王,你过来!”李陶招手道。
“老薛,这位是长安首富王胡风,想必你也听过他。”李陶向薛讷介绍道:“我的辅助兵全是由他来招募管理的,包括我所有的装备辎重也全是王掌柜掏的腰包。”
薛讷问道:“这些辅助兵都是王掌柜招募的?”
王胡风点头道:“回禀大都督,这些人都签字画过押,是我招募的,这次仗打完,活着的我会给他们每人一百贯钱,殉国的每人两百贯!”
薛讷叹了口气道:“难怪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言不虚呀!”
李楷洛问道:“他们都没有经过训练吗?”
王胡风答道:“训练的事情是由蓝田王负责的。”
“我之所以从潞州到这里用了三个月时间,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给他们训练上了。”说到这里。李陶有些遗憾道:“可惜时间太短了,要不他们会做的更好!”
李陶这话让薛讷无语了,本来他们已经觉得不错了,谁知李陶却不甚满意。
“咦?”王海滨在一旁奇怪道:“这些大车为何都都是一样大小?”
李陶满意道:“这是王掌柜的杰作,你们别小看了这些大车,王掌柜专门订做的这些大车在平时是运送辎重的车辆,可遇到敌人是。所有大车首尾相连,便是坚固的车阵。对会骑兵尤其管用。”
“好了,蓝田王!我们回去吧!”薛讷觉得自己这次真是不虚此行。
……
潞州团练在指定的的地域扎营完毕后,已经是黄昏时分。薛讷盛情款待了李陶,因为是在军中,所以并没有酒。李陶放心不下潞州团练,向薛讷告别而去。
望着李陶远去的身影,一直没有说话的崔宣道感慨道:“我总感觉到这蓝田王,还有这潞州团练并不简单。”
李思经一听便不乐意了,他一撇嘴道:“谁知道他是不是故弄玄虚呢?你看看他手下的那些娃娃兵。连毛都没长齐。”
崔宣道满脸讥笑道:“李将军看不起这些娃娃兵,还不是乖乖做了人家的俘虏?”
“你!”李思经被人揭了伤疤,不由大怒,就要站起来。
“啪!”薛讷一拍桌子先站了起来:“大战在即,你们就知道吵,以后再吵,休怪我不客气了。”
李思经与崔宣道见状。虽然互不服气,但也只得作罢。
……
是夜,潞州团练营地外,数十个黑影正伏在地上。
“刘校尉,营地里怎么一片黑暗,连一丝灯火都没有?”一个很小的声音起起。
“我怎么知道?”黑暗中的刘校尉也是一脸的茫然:“管他呢?将军只是命令我们绑几个哨兵回去。扫一扫潞州团练的脸面,我们照做便是!”
……
薛讷的中军大帐内,一干将领早已到齐。
薛讷问道:“蓝田王还没到吗?”
崔宣道答道:“回禀大都督,已经去催了!”
薛讷还没说话,便听到帐外一个声音传来:“大都督久等了,李陶来了!”
话音刚落,李陶已经进入了大帐内。
“蓝田王。你可来了!”
李陶解释道:“大都督,是这样的,昨夜有敌人探子来摸营……”
“什么?”李陶话还没说完,薛讷便大吃一惊站了起来:“此地距贼酋领地还有四百多里地,他们怎么可能来摸营?”
“大都督,你不信我?”李陶不满道:“总共五十四人,全部身穿夜行服,我已经将他们拿下了,现在人就在大帐外!”
“快带我去看看!”薛讷脸色凝重,若真是敌人来摸营,那情况就严重了。
薛讷与一干将领随着李陶来大帐外,果然有数十个麻袋扔在地上,麻袋中的人还在动。
“打开!”薛讷命令道。
早有军士上前将麻袋打开,果然都是穿着黑衣的人,他们都被五花大绑着,口中还塞着东西,唧唧呀呀说不出话来。薛讷打量这些人,不由有些奇怪,看他们的面孔不像是契丹人与奚族人,倒像是中原人,这是怎么回事。
突然,薛讷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有些惊讶道:“刘校尉?怎么会是你?”
刘校尉是李思经手下的校尉,半夜去袭击潞州团练大营,稍一思索薛讷便想明白了个中缘由。他扭头向李思经看去,李思经却极力躲避着薛讷的目光。
“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薛讷铁青着脸,用刀一样的目光逼视着李思经。
李思经却只是低头一言不发。
“哦,原来是李将军的手下!”李陶笑着对薛讷道:“大都督,我李陶可真要谢谢你了!”
薛讷以为李陶在讥讽自己,他抱抱拳咬牙切齿道:“薛某治军不严,让蓝田王见笑了,薛某一定会给蓝田王一个交待!”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薛讷这回是动了真怒,不由地为李思经担心。
四百三十三章 必败无疑
李陶奇怪道:“大都督,我是真心感谢你,你向我交待什么呀?”
薛讷见李陶不似玩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你感谢我做什么?”
李陶正色道:“大都督知道我潞州团练刚刚组建不久,缺乏大战经验,怕我们夜间疏于防范,特派出人来试探一二,为的是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警惕。大都督如此良苦用心,我李陶怎能不谢你?”
“啊?”众人一听,都傻了。这蓝田王还真能瞎掰,就是傻子也看得出来这里面的猫腻,可他却偏偏故作不知。
薛讷也被李陶这话说迷糊了,他不知李陶是何意,正要说话,却见李陶向自己挤了挤眼道:“大都督,你的好意我李陶心领了,如今大战在即,容我以后再谢你。你不是差人喊我来商议军情吗,还是正事要紧!”
这回薛讷听明白了,李陶这是在暗示自己,就要打仗了,让自己控制住情绪,不要因小失大。这李思经的人马占了此次全部人马的一半,若处置了他对士气影响颇大。既然李陶给了自己台阶,自己也只有顺势下了。
想到这里,薛讷咬咬牙接过李陶的话,一语双关道:“难得蓝田王如此理解薛讷某,薛某在此谢过了!”
听薛讷如此一说,李思经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放下了,他忍不住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汗。
薛讷瞪了一眼李思经,又转头看着地上的那些人,冷冷地命令道:“将他们拉下去!”
“是!”早有军士过来。
“每人重打三十军棍!”薛讷恨恨地补充了一句。
说罢,头也不回地转身进了中军大帐。
待众人重新坐定,薛讷开始向众人训话:“诸位,营州脱离我大唐已经近二十年,这是我们军人的耻辱。当年,我是亲自参加了东硖石之战,至今我还能想起当年的惨状!”
说到这里,薛讷面上显出痛苦之色。
薛讷所说之事。众人都知道,这不仅是他们这些军人之耻,更是大唐之耻。
这事还得从神功元年说起,当时契丹各部遭遇了大饥荒,循惯例向大唐这个宗主国求援,然而营州都督赵文翙刚愎自用,施行暴政。非但不加赈济,坐视对方饿殍遍野。还于此时禁绝边贸,落井下石,更对前来请援的契丹首领傲慢无礼,肆意侮辱,结果逼反了契丹诸部。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李尽忠和归诚州刺史、酋长孙万荣带领数个契丹部落,开始反抗大唐。
契丹人势如破竹,很快便攻陷了安东都护府所在的营州,营州都督府被迫南迁到河北渔阳。
武则天为人雄才大略,她治政时期。尚算是大唐百姓生活较好之时。然而大唐军队却弱小不堪。
武则天在得知安东都护府被击垮之后,急遣二十八员大将统重兵前往征讨,在八月与契丹人接触,双方激战于黄麞谷,结果唐军伤亡惨重。
后来,大唐出动了四十万大军,由名将王孝杰统领。数员宿将相辅。
圣历元年三月,两军战于东硖石,唐军再次惨败,四十万大军死伤殆尽,连主帅王孝杰都在绝境下被迫跳崖而死。
至此,大唐与东北的陆路交通便被契丹所阻断。大唐对辽东地区再也无力控制,安东都护府彻底陷入崩散状态,之前征伐高句丽取得的成果丢失殆尽。
薛讷抬起头来,看着众位将领道:“如今,陛下雄才大略,决定讨伐契丹奚族,重新设置营州。我等受陛下重托。敢不誓死效命,征战疆场,真捣酋窝?”
薛讷的一番话,说得众人群情激昂,纷纷表态要求请战,只有崔宣道暗自皱起了眉头。
崔宣道从一开始便不看好这次讨伐,他多次劝阻薛讷,薛讷对此是心知肚明的。薛讷环视众人,发现除了崔宣道之外,还有一人始终一言不发,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蓝田王李陶。
李陶此刻正一边把玩着手中的折扇,一边在思考着什么,对众人的亢奋压根视而不见。
崔宣道的意见薛讷可以忽略不计,可李陶却绕不开,更何况薛讷并没打算绕开李陶,非但如此,他还很想听听李陶的意见。
想到这里,薛讷一摆手,止住了众人的喧哗。
“蓝田王,不知你有何高见?”薛讷问道。
大帐内突然静了下来,似乎让李陶醒过神来,他见众人都在瞅着自己,不由有些奇怪,他看向薛讷:“大都督,你们这是怎么了?”
薛讷道:“没什么,大家只是想听听蓝田王对此次征讨有何看法。”
“问我吗?”李陶指了指自己道。
“正是!”
李陶笑了笑道:“很简单,我的意见只有四个字!”
“不知是哪四个字?”
“必…败…无…疑!”
李陶缓慢说出的四个字,让在场的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蓝田王,你这话是何意?”薛讷面上也变了颜色。
“真想知道?”李陶问道。
“蓝田王请讲!”
“首先,不占天时。现在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我军大多是步兵,在这样的天气下行军,极耗体力。而对方全部是骑兵,机动性极强。若敌我突然遭遇,结果可想而知!”
李陶说的是实情,众人听了不由点头。
“其次,不占地利。我们与契丹人交战之地在营州,营州在契丹人的控制之下已经有近二十年了,从檀州到营州这一路四百多里,他们对地形远比我们熟悉,可以在任何地方对我们袭击,我们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就算我们加紧戒备,可总会有疏漏,在这种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焉能不败?”
李陶的话让众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三,不占人和!大都督手上虽然有六万兵马,但都是临时凑在一起的,包括各州近百个折冲府的府兵,他们的训练差,战斗力低下,而且很少在一起协同,指挥起来很难统一,这与以部族为主的契丹人有着天壤之别。”
李思经不服气道:“那也未必,大唐自建立以来,一直用的是府兵,战绩辉煌,并没有蓝田王说的那般羸弱!”
四百三十四章 以一当十
李陶摇摇头道:“李将军此言差矣!你所说的那是高祖太宗时的情况。那时候,”
说到这里,李陶叹了口气道:“这么多年来唐朝初期,府兵番上、戍边都能按规定轮换,勋赏也较丰厚,许多富人将当兵作为求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因此,府兵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从高宗、武后起,同边境战争频繁,府兵得不到轮换,以至出现了壮龄应募,华首未归的情形,番上制度也遭到破坏。加上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当兵无利而有害,因此富人千方百计逃避兵役,兵役负担逐渐落到穷苦农民身上,宿卫府兵被卫府长官当作奴仆使用,从事各种杂役,百姓耻作府兵。为躲避服役,有些人不惜自残手足。特别是如今均田制也日趋破坏,府兵之家因不免杂徭,贫弱不堪,纷纷逃亡,府兵制已经难以继续实行下去了,甚至出现了折冲府无兵上番的局面。”
说到这里,李陶望着李思经道:“按理说,李将军的右卫五十四个折冲府,此番至少应该集结五到六万人,可目前仅来了三万人,个中原因难道李将军不知道吗?”
李陶的话让李思经哑口无言,他管辖的折冲府的确也到了无兵上番的局面。
李陶不客气地问道:“大都督,平心而论,你现在手下的这些兵,论起战斗力,可比当年东硖石之战的府兵强?”
薛讷摇摇头。
“我再问大都督,你当年在耿国公手下效力,你觉得你的能力比起耿国公如何?”
耿国公便是当年兵败东硖石,坠崖而死的王孝杰。
薛讷摇头道:“我不能与耿国公相比。”
“兵不比当年强,将不比当年强,当年大唐四十万人尚且全军覆没,今日只有六万人,你们又凭什么能战胜契丹人呢?”
李陶的话让众人都不言语了。
薛讷有些不服气,他争辩道:“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契丹与奚部落都有内附的意思。他们现在跟着默啜,是由于朝廷废止了松漠都督府,没有依靠,在默啜的打压之下无可奈何之举。只要朝廷能恢复松漠都督府,他们马上就归降。收降奚、契丹就可以去默啜的羽翼,何乐而不为?”
李陶看了薛讷好一会,摇头苦笑道:“大都督与这些草原部族打了一辈子交道。怎么会不了解他们呢?他们崇尚武力,谁的拳头硬他们就听谁的。这么多年来。大唐连一次也没赢过契丹,他们凭什么归附大唐?换作是你,你会吗?”
薛讷眉头紧皱:“蓝田王,那你的意思是?”
李陶直言道:“这彻头彻尾就是就是默啜设的一个圈套,他们用这种骄兵之计,如果我们上当了,正好可以打个伏击。就算我们不上当,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
李思经的声音在一旁不合时宜地响起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拼死一战。我大唐男儿没有怕死的。”
李陶冷冷地盯着李思经道:“打仗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