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禄摆手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一个大男人让你替我敬酒,岂不是明白着让蓝田王瞧不起我吗?”
李陶将酒杯放在桌上问道:“康兄。不知你后日有何事,须得如此慎重?”
康禄强笑道:“没多大事。不管他了,蓝田王,来!我们喝酒。”
李陶不满道:“我们既然是朋友了,那就得推心置腹,康兄如此躲躲闪闪,岂不是不把我李陶当作朋友?再说了,喝酒应为 个爽快,你心中藏着事,我心里也别扭。若是如此,这酒不喝也罢。”
康禄听李陶如此说来,心中也颇为过意不去,他尴尬道:“不是不说与蓝田王,只是怕这事说了让你见笑了。既然蓝田王愿意听,那我就说说吧!”
雪莲在一旁道:“这事还是由我来说吧……”
原来,康禄与雪莲二人是一对恋人。可他们却无法走到一起,这一切都源于他们两个家族的之间的恩怨。
唐朝与西突厥战事告终,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被俘,西突厥灭亡。大唐任命阿史那雪莲的祖父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统辖五咄陆部,赐爵名兴昔亡可汗。突骑施即五大啜之一。阿史那斛瑟罗的莫贺达干正是康禄的祖父突骑施首领乌质勒。阿史那斛瑟罗返封后,在处理内部矛盾上偏袒本姓,保护突厥贵族的地位,引起异姓突厥诸部的不满。乌质勒能抚士﹐有威信﹐胡人顺附﹐由此崛起﹐置二十都督﹐各督兵七千﹐以楚河流域之碎叶城为大牙﹐伊犁河流域之弓月城为小牙。
长安三年乌质勒公然起兵反抗阿史那斛瑟罗,战事蔓延,结果阿史那斛瑟罗大败,所辖封疆大部分为乌质勒所并。西域政治形势中这一重大变化。并未为大唐及时察觉,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固守支持西突厥汗裔以君临十姓的传统政策,结果是不断碰壁。
阿史那斛瑟罗去世后,来朝廷册封阿史那雪莲的父亲阿史那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辖咄陆五部。神龙二年,乌质勒的长子,也就是康禄的父亲娑葛,继立为突骑施首领。阿史那元庆与娑葛二人依旧对立,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则力主招抚突骑施,推动着唐朝政策向承现实转变。结果,阿史那元庆只得返回长安,后来他被酷吏来俊臣诬杀,阿史那元庆之子、阿史那雪莲的兄长阿史那献也被流放崖州。
神龙元年,阿史那献从流放地被召回了长安,但没有被赋于任何官职与差事,早已不复阿史那家族昔日的辉煌。相反,唐朝册拜娑葛为突骑施十四姓贺腊毗伽可汗,承认了新兴的突骑施汗国,并与之结盟,共伐后东突厥汗国,这让阿史那献非常不满。康禄作为娑葛送住长安的质子,与阿史那雪莲的相爱,自然遭到了阿史那献的反对。
李陶知道了原委后,不解地问道:“那你们所说后日之事,究竟是何事。”
阿史那雪莲道:“康禄向兄长求婚,兄长反对我与康禄交往,但又不便对康禄明说原因,便给康禄出了个难题,那便是比武。兄长言明,若康禄能胜了他,他便应允我嫁于康禄。”
李陶问道:“莫不是康禄打不过你兄长?”
“康禄的武功不弱,可兄长这些年也是勤加习练,二人旗鼓相当。他们俩每年都要比试一场,可每次总以平手收场,这已经是第四年了,后日便是他们约定比武的日子。”
李陶看向康禄:“后日你可有把握胜得雪莲的兄长?”
康禄苦笑道:“我们俩在伯仲之间,若在战场上我或许还有可能胜他,可他毕竟是雪莲的兄长,比武又下不得死手,哪有必胜的把握?”
“这么说,你就算不喝酒也不一定赢?”李陶又问道。
康禄不语,但却是一脸的无奈。
“那还不如放开喝呢!”李陶不以为然道。
“可是……”雪莲在一旁急了,可又不知该如何说。
李陶笑了:“你兄长有心结,所以不愿意你嫁给康禄,比武只是个借口,就算康禄侥幸胜了,他还会找出别的理由来拒绝康禄。所以说,比武胜负不是关键,关键是解开他的心结,如此便一通百通了。”
“蓝田王说的没错!”雪莲点头,她又问道“可是如何才能解开他的心结呢?”
李陶看了一眼康禄,对雪莲道:“喝酒!”
“喝酒?”雪莲被李陶弄迷糊了。
康禄似乎有些明白了:“蓝田王的意思可是先喝酒,我们的事情你有办法解决。”
“李陶笑道:“喝了酒自然有办法解决,可若是不喝酒,那恐怕就没办法了。”
“那我也喝,我们陪蓝田王一醉方休!”雪莲一听大喜过望。
李陶调侃道:“我要是你兄长,可就不乐意了,你难道就这么急着把自己嫁出去?”
雪莲尽管有草原女儿家的直爽,可也被李陶这句话说得不好意思了。
……


 四百六十章 武才人

“小主人,那件事情有些眉目了!”李申向李陶禀报道。
李申所说的事,是关于“石痴”林枫的事情。
“石痴”林枫是位江湖奇人,别无所好,唯独对石头入迷成痴,近乎于疯狂,江湖上称他为“石痴”。他能根据地面上的植物、山泥的颜色,以及山间泉水的味道识辨地下所蕴藏的矿石类别。只要听说谁家有奇石、怪石,林枫总会不择手段地搞到手。两个月前,吐番使者派遣使者将一块美仑美奂的鸡血石,送给大唐皇帝,不料这消息让林枫知道了,守在半路将鸡血石抢走。刑部向全国下发海捕“石痴”林枫的公文,重金悬赏缉拿。可林枫的武功也相当了得,特别是一手“流星雨”的暗器手法,所向披靡,就连刑部总捕头雷雨亲自出马,也没有将林枫捉拿归案。
本来,若仅仅是如此,李陶还不会关注林枫。可李申报告说,吐番人明知道林枫劫走了贡品,但似乎却并不生气。相反,他们对林枫这个人非常感兴趣。
李申所说的这一情报,让李陶心中生出了警惕,莫非吐番人有什么阴谋?自从金城下嫁吐番之后,吐番表面上虽然与大唐和睦相处,但李陶心中很清楚,吐番才是大唐真正的大敌,他们此举必有深意。于是,李陶让李申迅速查明此事。
“说说看,怎么回事?”李陶问道。
“据说,林枫瞄上了申王的花乳石,恐怕近日他就会要下手。吐番人还在暗中观望,似乎并不急于出手。”
李陶点点头道:“吐番人不急于出手,我们要比他们更沉得住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论如何,必须要搞明白他们的真正意图。”
“是,小主人!”
“对了,李申兄长,你再去打听一件事情。”李陶突然道。
“小主人。请讲!”
“你去打听一下陛下身边的武才人,宫里的消息可能不好打听,你尽力便是!”
李申听罢笑了:“小主人,不用去打听了,我现在就能告诉您!”
“啊?”李陶愣住了:“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主人您曾经告诫过我,要保证暗影在长安城内没有打听不到的消息。皇宫也在长安城,为了能打听到皇宫内的消息。我已经发展了十来名太监做眼线,宫内大小事情我是一清二楚。”
李陶无语了。
李申见李陶不说话。以为他在责怪自己擅自做主,赶忙惶恐道:“小主人,我……”
李陶知道他会错意了,赶忙摆手道:“李申兄长,暗影的事情你全权负责,我很放心。这件事情,你做的漂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只是一定要隐密保险,若是让别人察觉了。那就反而不美了。”
“小主人,您放心,这一点我心里有数。”
“给我说说,这个武才人的情况!”李陶颌首道。
“武才人本名武乐菱,父亲恒安王武攸止,母杨氏,是则天皇帝的侄孙女。因年幼时父亲病逝。按惯例被送入宫中由武则天抚养。神龙政变后,武乐菱沦落为一个小宫女李隆基即位时,武乐菱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武乐菱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欢心。年初的时候被封为才人。如今,武乐菱逐渐变成专宠专房,日夜陪侍在陛下左右。武才人恃宠生骄,不但轻视其他妃嫔,就是入谒皇后,也多有失礼。据宫中传言,陛下欲将武乐菱升为昭仪。”
李陶听罢。不由皱起了眉头。
大唐后宫除了皇后以外,另设有正一品的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二品的九嫔,分别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三品的婕妤九人。正四品的美人九人。正五品的才人九人。正六品的二十七世妇、正七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采女二十七人,全称八十一御妻。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武乐菱受武家牵连被罚为宫娥,能以如此小的年纪,获得李隆基的宠爱,被封为正五品的才人,已是不易。若传言是真的,武乐菱将会从正五品的才人成为正二品的昭仪,这简直就是当初武则天的翻版。若武乐菱真的得势,恐怕赵丽娟在宫中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李陶点点头道:“继续关注这个武才人,有了什么变故,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是!小主人!”
……
李申刚走,蓝田王府又迎来了两个客人。
“老姜,你可是稀客,”李陶一拍姜绞的肩头哈哈大笑道。
姜绞一脸苦笑道:“蓝田王,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来来来,请坐!”
“林甫见过蓝田王!”姜绞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李陶先是一愣,继而点头道:“是李林甫呀!坐下说话吧!”
“谢过蓝田王!”李林甫向李陶施一礼。
三人坐定,李陶问道:“老姜,我们都是自己人,有事直接说吧,不用拐弯抹角。”
姜绞叹了口气道:“蓝田王,我此次是为了林甫的事而来的……”
姜绞与李陶说话的时候,李林甫怔怔地望着李陶,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当初并不怎么起眼的潞州少年,如何就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
再想想自己的仕途,李林甫心头一阵黯然。
当年,李林甫从潞州来到长安,一直无所事事,直到他的舅舅姜绞也来到了长安,他才有了出头之日,也才算真正做了官。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很恋旧情,对姜绞异常恩宠,姜绞经常得以出入后宫卧内,陪皇帝宴饮,击球斗鸡,坐则与妃连榻。
后宫宫殿之前种有一棵茂盛的果树,李隆基经常在其花朵盛开之时,与近臣前去玩赏。
一日,春和日丽,李隆基又与近臣来到树前,姜绞上前,拱手说道: “陛下,真乃嘉树也。”
李隆基听后,笑容满面,说道:“姜爱卿既爱此树,那就植入府中玩赏去吧!”


 四百六十一章 李林甫的升官梦

深得李隆基宠幸的姜绞,权倾一时,接受的赏赐有宫女、马匹、珍玩,前后不可胜数。住在舅父府上的的李林甫,看到权势的魅力,自然向住不已。
在唐代,做官有三种基本途径。
一是科举,只要是读书人,会写诗,就可以参与科举考试,从而获得做官资格。但科举做官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每年也就十几、二十个名额。所以在整个官场中,科举出身的比例相当小。也就是说,虽然这是条可行之道,但绝对是一条极为狭窄的独木桥。没有非常高的水平,想都不要想。
第二个途径则是杂流入流。这些吏员经过漫长的升迁,最终可以进入到“官”的阶层,也就是九品之内。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流内官”,所以,从“吏”升到“官”,就叫“入流”,否则叫“不入流”。这个途径升官的人数量很大,但能继续升迁的空间已经很小。按规定,杂流入流的人只能做中低级官员,不许做高官。由于前面漫长的吏职升迁,就已经耗掉了一个人大部分的生命。九品官,对大多数科举出身者只是,但对大多数吏员,却几乎就是终点。
第三个途径则叫门荫。就是官员子弟,可以先从一些皇帝侍从卫官,比如“千牛备身”、“监门直长”等开始起步,然后进入官场。这些人的和科举出身者差不多,但因为才能普遍逊于科举出身者,所以仕宦前景不如科举。有些擅长官场之道、又有有力者提携的话,门荫出身者也会有相当好的前景,门荫出身而做到宰相的人也颇为不少。
李林甫从“千牛”出身,是典型的门荫出身。能获得千牛出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根据规定,“三品官”以及“四品清官”的子弟才有资格。事实上,李林甫的父亲官位应该够不到这个标准,但姜绞帮了他的大忙。
“千牛”是一个笼统说法。里面具体还可以区别为各种官职名称,如千牛备身、左右备身、太子千牛等等,品级自正六品下到从八品下不等。就算是从八品下,也是一个很高的。科举出身者,也只有八品、九品而已。
李林甫从千牛备身升迁到监门直长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兵部叙迁。也就是以后就在武官系统升迁,这叫本色升迁;二是从吏部叙迁。也就是进入文官系统。一般人都走吏部的叙迁道路,因为文官系统优于武官,前途更远大。故进文官系统的,品级要相应下调。一般来说,从卫官系统进入吏部文官系统的第一个官职释褐官,都是七品左右。
但是,李林甫很快就做上了太子中允,正五品上。从品级上看,升迁是异乎寻常地快。不久之后。他又被升官了,做了太子谕德,正四品下。大唐官阶,三品以上只分正从,三品以下还要细分为上下。这样的话,从太子中允到太子谕德,自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下,中间隔了从四品上、下,一共升了三阶。李林甫连升三级,显然还是得益于姜绞的运作。
大唐都城长安,生机勃勃,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神采飞扬。长安城中的热闹场面并没吸引李林甫,每每办完公务,在回家途中,得意之中眉宇间不免显示出淡淡的愁意。来往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李林甫。他们为之注目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皇室贵胄,每当这些人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路人无不停步,欣羡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场面长安城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看着……
作为旁观者的李林甫也常常被人群拥来挤去,好像水中的浮萍在浪花中漂摇。当人们恢复了平安,忘却了一切之时,李林甫却没有放下其野心的活动。
想当初,秦始皇巡游各地,人群山呼海涌,当中的两位观众刘邦、项羽不也像他如今的境遇吗?
前者惊羡之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后者不屑之余曰:“彼当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李林甫的眉宇渐渐舒展开来,他绝不是和刘、项一样想到了皇位,他胆子还没有那么大。在其内心里却不止一次地说:以我李林甫之才,难道还不如那些酒囊饭袋?终有朝一日,我李林甫也会八面威风,为人仰慕。
随着飘忽的思绪,李林甫偷偷地笑了,步子也不觉轻快起来,不知不觉中回到家中。
太子中允也好,太子谕德也罢,都是东宫官,是虚衔,基本没啥事情,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没有什么实权。官虽然升了,但极强的权力欲并没有使李林甫满足。“志存高远”的李林甫当然不会甘心居于闲职,他深知,升官发财靠个人力量根本没用,必须有人提拔。自己被升迁为太子谕德,不就是舅父姜绞的功劳吗?
姜绞虽然在李隆基面前很吃香,可是要想让自己的外甥获得更有权位的实职,也力有不逮。
于是,李林甫把目光放在了宰相姚崇身上,他想求司门郎中这个实职。
司门郎中是刑部的一个司长,掌天下的门关、津梁、道路等等,从五品上。实权不大,但前途无量。郎官是万众瞩目的位置,担任者需要的是才望兼备。才,主要是文才;望,是声望,也就是在道德方面有威望。显然,李林甫在这些方面方面都不具备条件。
在李林甫的再三请求之下,姜绞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他找姚崇为他说情。
姜绞信心十足地来到宰相府,寒暄了一番,便道出了来意。
身为宰相的姚崇,明白自己的职责,对于李林甫,姚崇深知其人,认为他不学无术,当然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为他去营私舞弊。
姚崇毫不客气对姜绞道:“郎中之职需才德俱佳者为之,李林甫一无赖尔,岂能担当此任?”
听了姚崇的话,姜绞顿时无语,便讪讪起身告辞。
姜绞带来的消息,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林甫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李林甫的升官梦破灭了。


 四百六十二章 点拨李林甫

李陶听了姜绞的诉说,皱着眉头道:“老姜,你的意思是让我去找姚崇说说情,让他同意李林甫来做这司门郎中?”
“不不不!”姜绞赶忙摆手道:“我怎么会向蓝田王提这样的要求呢?上次,你给我的忠告我都记着呢。林你说过之后,我都很注意。你也知道,我姜绞是做生意出身,两个儿子也都在做生意,无意官场,只有林甫一人涉足官场。林甫自幼便没有了娘,他娘临终临终前要我照顾于他,我可是答应过他的。此次,他受了这样的打击,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来求助于蓝田王,是因为你看事一向奇准,想求教你,林甫今后应该如何发展。若他适合走仕途,便让他继续做官。若他适合去经商,便让他去做生意。说实话,林甫知道我来找你,他本是不愿意来的,还是我强拗着他来的。总之,我信的过你,就想听你一句话,仅此而已。”
姜绞的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不带丝毫做作,他对自己的信任,让李陶很是感激。
来自后世的李陶,心中很是清楚,李林甫是历史是的十大奸臣,他很想就此让李林甫就此退出官场。大唐如今各项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若世上没有李林甫之流的出现,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安史之乱”。可是,身处在大唐洪流中的李陶心中明白,李林甫、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的出现并不可怕,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关键是君主,若君主不用他们,他们自然无用武之地。再说了,大抵奸臣都是有本事之人,若是用好了,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李陶叹了口气:若李隆基到时真的昏庸了,就算没有李林甫。还会出现**甫、王林甫。与其那样,还不如让眼前的李林甫上位的好,至少自己还能控制得了他,不至于让情形变得那么糟糕。不过,就算要用他,也得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然后再说。
想到这里。李陶对姜绞笑道:“李林甫能有你这般尽心尽力的舅舅,也算是他的福分。不过呢。这事不能你说了算,还得听听李林甫自己的意见,若我说的他不愿意去做,岂不是白搭?”
说罢,李陶也不待姜绞说话,便看向李林甫:“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李林甫犹豫着。
李陶微笑着逼视着李林甫:“你可就这么一次机会,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我会尽力助你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良久,李林甫终于壮着胆子道:“我还是想走仕途,我觉得我适合走仕途!”
“没错,这才是你的真心话!”李陶顿了顿又道:“你还记得当年你离开潞州时,我告诉你的话吗?”
李林甫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你没告诉别人吧!”
“绝对没有!”
姜绞在一旁插言道:“说来也怪,我这外甥有事从不瞒我的,偏偏是你与他说的话。无论我怎么问他都不说,直到今日我都不知道你告诉他什么了。”
“你现在可以说给你舅舅听了!”李陶指着姜绞道。
“第一,别看李隆基现在只是淄王,但他将来肯定要做当皇帝,你现在得罪了他,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第二。若有贵人相助,你将来可以当到宰辅!第三,你的仕途败在一个女人手上,成在一女人手上,将来你也会死在一个女人手上,而且这三个人都是皇帝的妃子。”
李陶点点头道:“你记得很清楚,一个字都不错!”
姜绞在一旁狐疑道:“这些都是当初在潞州时。蓝田王你说与他听的?怎么可能呢?”
李陶笑道:“是我说的,别说你不信,当时李林甫也不信。他说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凭他的本事绝对可以在长安干一番大事业。我告诉他,他在长安绝对是寸步难行,最后还得来找我。就为了这一句话,他才愤而离开潞州,独自一人来到了长安。”
姜绞盯着李林甫看了好半晌:“蓝田王说的可都是真的?”
李林甫低下了头。
姜绞恍然大悟道:“我说我要来找蓝田王商量一下,你死活都不肯,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说到这里,姜绞浮现出期翼的目光:“蓝田王,你的第一个预言已经成真了,林甫真的有做宰辅的命吗?”
李陶一撇嘴道:“信不信由你!”
姜绞忙不迭点头道:“我信,我信!”
李林甫在一旁也问道:“蓝田王,您说的第三点是何意,可以帮我解释一下吗?”
“你当初调戏唱曲的赵丽娟,让临淄王大为不满,我说你你还不以为然。如今,临淄王成了皇帝,赵丽娟成了赵丽妃,就算有你舅舅帮你,想必他也不敢在陛下那里帮你说情,你的仕途哪还有指望?我说你的仕途败在皇帝妃子身上,可有错?”
姜绞叹了口气道:“蓝田王说的是呀,我曾经踌躇了很久,是不是向陛下求个情,想到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李陶笑道:“看来老姜还是很了解陛下的,你不说则已,若真求情了,还不勾起陛下的心头之恨。如今赵丽妃之子已经被册立为太子,所以说,只要赵丽妃在一天,李林甫就不会有出头之日,这不是仕图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