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拿一堆黏土造一个顶,非常之难,因为它随时可能因为还没干透就掉下来。
顶越大,难度越大,浪费的时间也越多,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将其固定,有多个支撑点。
支撑点一般可以用木头来代替,王扬没有支撑点,他们加工木头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想要弄出那么多木头并且加工好,浪费的时间会非常的多。
王扬没有时间,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先制造顶。
顶的支撑点便是那些砖头,他像搭积木一样,在平地上堆了个斜斜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干草铺上去,完全将三角形的倾斜面盖住。
然后拉来黏土,抹在三角形的斜坡上。
做完这些,他就让那些黏土坡在太阳底下风吹日晒,两天后,它们干了。
这时那几块砖头的防水性也测试出来了,它们的内部并没有在水中融化,摸去依然很结实,再次砸开,发现内部是干的,但是水分已经渗透到了三分之二的位置。
说明这些砖头依然有空隙,没有完全烧成一块,王扬将它们取出,放在烈日下晒,看看它们干了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
然后他转过头,来到用砖头塔成的直角三角形上。
斜坡在太阳毒辣的阳光下晒成型了,王扬开始小心翼翼的撤掉支撑着它们的砖头。
干草被它们黏住,王扬没有去理会,也没有将这个不完整的圆顶用火加工成型,而是让它们自然风干,保持更久一些。
然后他如法炮制,在一旁又搭了个直角三角形,又造了一个斜坡,同时这两天的时间他又烧了些砖,又造了一个斜坡。
半个月后,一个很大的半圆形屋顶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半个乒乓球一般的大圆顶很大,褐色的表面让它看上去像一块可口的巧克力,风沙打在上面,包了一层淡淡的黄衣,像是一根融化了一些的冰棒。
半圆形的窑顶有一个小洞,供众人进出,也是未来的出风口,是他在想窑子的时候就设计好的。
王扬嘿嘿一笑,带着众人将其中最后的砖块全部拆了出来。
洞中的顶上,粘着干草,清晰可见的一个又一个砖块的印子,密而不杂,反而有种特别的艺术气息。
那些砖的结果基本已经出来了,由于温度不够高,变化还不够,虽然让它们结成了块,有了砖头的基本特征,但浸泡过水,再晒干后。
会出现一点一点的坑坑洼洼,也就是沙化。
如果避雨和防水这两方面做得好一些,这些砖块也能用,不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雨水冲刷中崩溃。
他没有在这方面费神,而是开始专注的烧这个半圆形的顶。
他放了很多很多的木炭进去,然后燃烧,过了几天,这个顶彻底成型了,并且比之前烧出来的砖块防水多了。
这是因为在接近封闭的环境中燃烧,温度达到了更高的地步,防水性能自不用说。
也不用担心它会坍塌,因为它会承受往后日子里无数次的高温燃烧。
顶也烧好了,木炭黏土都有了,于是驱赶者便开始问王扬。
“我们是不是要开始砌墙了?墙砌好后,怎么把这个顶弄上去?”
王扬眉头一挑,眉毛轻扬,砌墙?那不是还得打地基?而且怎么可能把顶弄上去?
微微一笑,他用脚跺了垛地:“砌什么墙?脚下不是现成的地基和墙吗?我们挖下去!”
ps:
晚上还有一更。
第二百四十二章 窑!
没错,王扬的想法就是往下挖出个窑来,暴力而直接。
相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的点子,他只倾向于最直接,最简单的。
就像当年一样,捏陶瓷?木碗就够用了。
盖房子?我有山洞。
想煮排骨烫?喝那玩意儿干啥,快吃烤肉去!
他一直力求什么事都最简单,吃住行能多省事儿就多省事儿,从来就不打算弄复杂的东西。
尽管他弄出来的东西已经十分复杂,但那有啥办法,还不是被逼的,他也不想啊。
如果没有冰期的蔓延,估计他可能会一直不发展,反正有吃有喝有得住。
现在的他与那时又有了不一样,现在他想发展了,最好大力发展,俗话说未雨绸缪,先把能发展的都发展了,老天爷要是再来什么奇招,接着便是。
不过,也不能说那时候他不发展,他把重心放在开发众人的脑子上,等脑子好使了,接受起知识后,发展更快。
这一点成效颇高,虽然没有立刻让众人的思维敏捷到现代人的地步,但同样是有了质一般的飞跃,接受新鲜事物和在配合与交流上有着相当大的提升。
如果说把这个层次化成修行的体系,怎么说也是个小成的境界。
而现在众人的思维提升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他们有了交流,开始思考,又学习了举一反三,还会凭空想像,抽象逻辑方面确实很不错了。
若要继续提升,该从哪方面下手?王扬不知道。
一路行来也没见他做出什么特别的方法,这一点他很苦恼。时常回忆着老师们是怎么开发自己的大脑的,然后猛然发现,除了一大堆公式和英语语法外,啥都没开发出来。
他不管了,也管不了那么多,索性有什么就发展什么,没有什么,就去疯狂的发现什么。不管众人懂不懂,先弄出来再说。
就比如现在的烧砖,他们根本看不懂自己把那些砖打碎,丢进水中,又拿出来晒干是在干什么,自己和他们解释了是在测试。
他们便问测试什么?
自己解释测试砖块好不好用。
他们便问什么是好用什么是不好用。
自己解释得越多。他们便问的越多,最后发现,这些都是很没有意义的问答。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为什么砖块在不一样的温度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一点根本不关乎知识的普及,就像那次问火一样,自己若和他们说是等离子体还有一些其他东西的混合,估计他们还会继续问下去。
难不成事事都要弄明白?他们不关注运用,而是关注到底是个什么。
这就会造成另一种沟通的障碍,分不清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新世界忽然冲入眼帘,迫切的想看清一切。反而越看越模糊的情况。
王扬是个正常人,没经历过这种脑袋的开发。历史上不知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或许他们的情况不一样,他们相当于是被王扬强制开发出来的。
脑子的运作和潜力突然被挖掘,可能会造成某些混乱,要是在现代,这时候就该掏出手机。打给精神病院的医生,咨询吃药良方。
他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有些本来很普通的小孩,突然一边脑袋遭到重击,丧失了某些功能,另一边脑袋便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发出新的功能来代替。
这类人很快完成了普通人到天才的转变,比如脑子像计算器一样运行,一目十行啊等等等等。
自己这样做,估计直接开发出左右脑两边的功能,不协调应该是会有的,只要不发神经给自己一矛,那还是好朋友。
恩,若能够回到现代,自己很有必要接拍些益智奶粉的广告。
想到这里,猛然甩了甩头,心想自己怎么扯到那么远去了。
他对驱赶者解释道:“我们不做地上的窑,我们做地下的窑,凸出地面的就是顶,下面我们直接挖空,也省得做地基和墙,刚好省点儿黏土,小红他们走一趟很辛苦。”
一听这话,驱赶者乐了,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呢?
王扬指了指脑袋,提醒他发挥想像力,举一反三。
有了目标,自然是立刻开挖。
他们挖了一个斜斜的下坡道,道宽不过两人,上边儿是露天的,感觉有点儿像墓道,一直通到圆顶的下方,然后开挖。
这一挖就是几天,泥土很松软,挖起来不大费劲,王扬还想通宵赶工,想早点儿建成,结果愣是被王盈盈联手驱赶者几人将他按到地上,逼他睡觉。
他眉毛一挑,不爽道:“怎么地?逼良为娼啊?”
终究还是王扬的胳膊粗些,又熬了一夜。
王扬一点儿都不疲惫,非常兴奋,怎样也睡不着,那感觉就像考完高考在那里对答案,十拿九稳要上清华,就等着试卷批改了以后,报下分数来。
你说这种时刻,谁能睡个好觉?反正王扬睡不着。
该完成的还是要完成的,没过几天,窑就按照王扬的意思挖好了,王扬就像领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高兴,迫不及待的走下去看看他的新课堂。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窑洞,由于王扬一开始就计划造个大窑,所以顶做得很大,留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
而且还是往下挖,根本不用担心窑的承载力,那句话咋说的?下不封底!
以后若是闲窑不够大,那就继续往下挖,直到挖出水来!
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王扬的心情无比的舒畅,回到地面上,立刻大手一挥。
“开窑,烧砖!”
众人早就等他这句话了,立刻来到空地上,将一块块晒成形的砖块送进窑中,互相搭建起来。
同样在,在两块砖的交接处,都会垫上一些干草,以免它们烧在了一起。
这些砖足有几百块,看得出王扬的野心很大,若不是思量着黏土不够多,他还得再弄些进去。
木炭被放到了入风口,点火引燃,王扬笑眯眯的摸着下巴,期待开窑的那一刻。
ps:
高考了,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还有个事儿说一下,全订阅的朋友应该都会获得一张免费的评价票,是只能投给本书的那种。
快看看自己的票夹,投给本书吧!
恩,高v暂时除外。
第二百四十三章 砖成
王扬拎了一袋木炭,顺着斜道,来到下方,这是既是通道,又是入风口,最前边儿有两个大人往窑里加木炭,后边儿两个大人在往里扇着风,加快木炭的燃烧速度。
王扬放下木炭,和跟在自己后边儿的三个大人,将他们替换休息,自己来到前方,往里加炭。
入风口十分炎热,前面是红透了的木炭,木炭口往前有一个小小的斜上坡,上边儿才是一块接一块的砖块。
他丢了一堆木炭进去,后边儿的大人立刻呼呼的扇起大风,木炭迅速燃烧,生起暗红色的火焰,炙热的温度,被风卷成一股热浪,顺着小上坡吹到积木般的砖块上。
顺着砖块的缝隙,打在后方的窑壁,然后反弹回来,形成二次加热,最后升腾起来的烟雾,和着水蒸气快速上升,从上方的出风口飘出去。
他看了一阵,其他大人把他换走,他便到上方帮忙其他人捏造砖块,然后拿出去晒,到了晚上,就在篝火堆旁的地上画着图。
他画的是粮仓的图,思索着要建多少大的空间。想了一会儿,他意识到该运些木头来了,当做房梁和支撑。
在加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早点儿制作,也好花时间加工。
他将这件事交代给了张三,张三立刻带人奔赴森林。
这一次,王扬还让笑笑一干人跟着,得让他们学习些森林中生存的经验,懂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别再搞出火烧森林的傻事。
一天很快过去。王扬一起来就去窑子那边儿看看有没有新情况。
烧砖的事还在继续发展,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王扬也不知道这烧一次砖要多久,对火候什么的更没有把握,估计烧出来也比不上现代的砖。
一天下来,也看不见窑里边儿的情况,里面是灰蒙蒙的浓烟,啥也见不到。
他估摸着要把砖烧透不容易。又往里添了些木炭。
烧砖是个技术活儿,从材料到开窑的那一刻,全都有讲究。
王扬现在是盲人摸象,啥都不懂,所运用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常识,一点儿都不特别。
他也不是太在意,现在只要能烧出砖来就行。以后再摸索。
这一下又烧了两天,王扬觉得不能再烧了,主动的将窑口堵上,关窑。
正好这时候张三砍了几棵树回来,和王扬商量着怎么加工。
他们先将树木去了皮,将分枝全部削掉。将脆弱单薄的树尖也削掉,留下粗壮的树干。
树干有一人抱粗,高有五米,是十分不错的栋梁之选。
但王扬却全然没这心思,他不打算做精致的小阁。没这能力,暂时也用不上。
他打算加工成一条条长方形的木条。架在两堵墙之间,做个屋顶。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张三,张三眉头一皱,有些为难,你要他砍下一断,凿个木桶之类的很简单,毕竟拿着石刀石斧往里砸砸挖挖,不用担心什么尺寸啊,规不规范的问题。
要他加工成一条条木条,就现在的工具而言,比加工木矛麻烦得多。
但他没有抱怨,本来加工这些东西就是他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对他本就是极好的一件事。
不管多难,都得去做。
王扬也知道这件事很麻烦,不容易,也就没定下什么尺寸这些死要求,看着差不多就行。
于是在等待开窑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和张三一直做这方面的事情。
首先,他在树干上刻了几道直线,然后沿着直线往下刻,时不时拿火去烧一下,炭化麻烦的地方,然后敲碎。
他们没死敲,没有非要把这棵树干劈成两半,而是在上面刻进去一半后,从左右两端刻进去一半,这样就脱落下来四分之一,然后又开始刻另一边。
加工出了四份,就让经常和张三一起加工的一批人一起刻。
很快,就变成了十六分之一,再劈成两半,就是三十二分之一。
这三十二根几米长的细木条,外表都比较粗糙,如果好好的加工一番,可以制作出几十根木矛。
王扬将它们放在一起,取最短的那根四米长,将其他的木条也砍成四米长,然后对比粗细,尽量削出个长方形的平面,可以平平的安放。
在加工这些木条的日子里,他们开窑了。
堵住出风口和入风口的砖块被快速拆下,那些砖块还有很高的温度,可以看出,仅仅是堵着,窑内的气温依然很高。
果不其然,洞口一被移开,滚滚的黑烟如豹子般疯狂的冲出来,王扬等人被呛得连连后退,想靠近窑子都不成。
浓烟散去,王扬来到窑口,忍受着高温慢慢靠近,眯起眼睛往里一看。
四壁被黑烟熏得发黑,那些砖块同样没有幸免,蒙了一层黑灰,置身于黑色之中。
冷却了两天,王扬才敢进去。
窑内如炉子一般闷热,几百块砖块还在散发着热量,让众人的汗水迅速滴下,王扬碰了碰一块砖,估摸了一下温度,觉得并非不能忍受,便让众人搬砖。
一块又一块的砖被搬了出来,堆积在外面。
抹去表面的灰,能看到砖块粗糙的暗红色表面,砖很结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
王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招呼着众人进行第二轮的烧砖。
然后他估摸着,砖有了,该造粮仓了吧?
他立刻叫驱赶者过来,思索着将粮仓造在哪儿造更好,是在麦地和河流的中间,还是在麦地的外边儿。
既然要造房子了,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地基的问题?
就算没学过建筑学的他,也知道地基的重要性,脚下的黄泥似乎不够牢固,楼层盖高了可能不稳。
他又带驱赶者来到麦地另一头,发现这里的地都差不多,没有实质的区别。
想了想,他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他要盖的是一座粮仓,换句话说,他打算盖平房,而不是拥有两层,或以上的楼房,平房的话,对地基的要求几乎可以忽略,基本上只要不是沙漠或者流泥都可以盖。
于是他来到了麦地与河流的中间,开始规划区域。
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造粮仓
规划区域也就是个好听点儿的说法,他还没发展出农村,谈不上规划这个慎重的词。按照王扬的说法,就是整块儿地盘。
这块地盘就是他们生活区域的中心,在河流与麦地之间。
这片空地不大,如果说每间房子一百平米,这里也就只能摆下二十套,粗略点儿说,三亩地吧。
三亩地的面积,不管在哪看,都算小了,王扬却不在意,这个世界可没有土地局,自己想占哪块占哪块,反正足够众人活动。
他需要的,是规划粮仓的面积。
他们加工出来的木条,长有四米左右,也就是说,粮仓的两墙之间,不能超过四米,否则这屋顶就架不起来。
而王扬需要考虑的是,是两墙后加堵墙,做成两个单间,还是索性就做个四米宽的长方形大房间。
如果是给人住,多砌一堵墙自然是好的,不过嘛,这样一来,每个单间就得多砌一堵墙,那得浪费多少黏土和木炭?
不可取!王扬果断摇头。
他想着,现在这情况可不比后世,能省则省,等富余了再拿去丰富生活。
定下了主意,王扬立刻和众人将木条放在地上铺平,划了两条线,这便是砖块的放置区域。
然后拿砖块铺了一层上去,用脚踩了踩,将土轻轻夯实。
然后他便开始搭建。
这方面不用细说,一月之后。王扬的砖块越发得多了,两道两米高的平行墙,赫然坐落在空地上。
只可惜,这只是一个隧道,见不到屋顶,也见不到尽头,非常通畅。
走在其中,望着那暗红色的墙面。两砖之间有泥土的混合连接,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外婆的家。
在那一刹那,他有一种回到现代的错觉。
这错觉就像突然迎来的微熏之风,一吹就陶醉。
摸着下巴,王扬来到了小麦地的边缘,看着绿油油的麦地微眯着眼,时间不多了,得抓紧时间搭建。
他叫来众人和他一起搭建屋顶。
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简单的事,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王扬拿着木条的一头。斜斜的放到一堵墙的上方,然后拿个木叉,将这一头放到这一堵墙上空。
不需要任何固定。
他每隔了几十厘米到一米就放了一条木条。起到支撑其他东西的作用。
有了这些。想做些什么也比较容易了,比如说,在那些木条上放上绑好的干草,一个茅草平房就诞生。
要是实在想做个三角形的屋顶也不是不可以,多浪费一点时间,然后烧点瓦。铺上去,那就非常棒了。
估计要是真做出来,王扬可能舍不得放粮食,自己得先住进去。
当然了,既然砌了墙。王扬自然不可能做个干草的屋顶,那太别扭。而瓦这种东西,好是好,不过需要有个斜坡的屋顶才好发挥。
这平平整整的房子,用上去了也不合适,要是未来想要加盖楼层,拆起来也麻烦。
所以王扬便将上述两个点子给无情的抛弃了,他想的是另一个法子,既能起到完美的避雨,又能让未来加盖楼房变得简单。
没想多久,他就想出来了,可以放些完整些的板块上去嘛。
一块平整薄薄的板块,便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简单,朴素,实用,符合王扬的一贯作风。
这样一来,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锁定在用木板,还是用泥板?
用木板自然有木板的好处,王扬不看好处,他想要屋顶的目的很明确,遮风挡雨,能用就行。
所以他只看弊端。
经过两相比较,王扬发现木板的弊端太多,首先取材太难,一块一米宽的木板,就得砍掉至少一米粗的大树。
刨去树皮,加工一下后,能取出一块八十厘米宽的木板就不错了,况且树木可不是正方形的,也就那么一小段有那么粗。
而以王扬等人简陋的工具而言,加工木板一直是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当年为了峡谷门口那两块木板,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力气时间。
且砍树太累,制作出的工艺又不好,一些边角的地方指不定漏点风风雨雨进来。
这样一来,王扬便将目光转向了泥板上。
泥板的制作,就花费的时间来说,比木板快,人力也花得最少,物力花得多,得烧木炭。
但妙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平整,四方,一模一样,很容易当成拼图游戏来拼凑。
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烧了薄泥板了,就没办法同时烧砖块了。
转头看了一眼蔓延了很长的墙,王扬思索着先烧点薄泥板将上头遮住,免得来场大雨损失惨重。
至于砖块嘛,以后有的是时间烧。
驱赶者拉过来王扬,向他提了个意见。
他指了指那座窑,然后指了指自己等人,又指了指食物,意思是说,既然我们可以做个窑,干嘛砌墙做屋顶,再做一个大大的窑住进去不就行了吗?
还真别说,驱赶者的想法相当好,王扬同样也想过。
但他开始在地上画图,语重心长的向驱赶者表示。
地窖嘛,咱就不做了,这里的泥土太松软,顶没关系,就怕雨水一打,两旁的泥滑下来。
而且呀,水往低处流,就拿那个窑举例,雨水一下,水还不得往里灌?到时候咱们还得做些准备应对。
窑不住人,不管淹了塔了都没关系,地窖可得住人,得考虑下泥土的质量。
若非如此,费心想那地基干啥。
最后,王扬给出了总结语,能住地上,谁爱住地下?
驱赶者估计被王扬绕晕了,愣愣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明白没明白,反正笑了起来。
没有更多特别的地方,他们将精力完全投入了烧铸泥板上。
泥板极薄,厚不超过一厘米,面积大概在一平方米。
按照王扬的说法就是,能多薄就多薄,尽量省点儿黏土,反正没想过当瓷砖用,烧得出来就烧,烧不出来拉倒。
对于这一点,王扬十分的放松,也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是在模板上下了比较大的功夫,要求众人都得严格按照模板来做。
众人自然没什么意见,估计大家都想好好的玩一玩,做起来特别认真,眼睛瞪得很大,一下都不想失误,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一批薄泥板被送进了窑子中,开始在木炭的炙热下烧烤。
王扬很期待,薄泥板烧出来的感觉,应该会和砖块不同,不然分什么陶、瓷,这片儿状,应该算是瓷了吧?
他隐隐觉得似乎不是按照形状来分陶瓷的,似乎是工艺手法和温度的不同。
摇了摇头,他没有过于纠结,这东西,就这么个称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