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煮酒探西游-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僧怎么会有嫦娥家里的赶面杖?莫非他在嫦娥家里吃过面?这个东西不要说人间少,就是天上也少啊;怎么就到他手里去了?!莫非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如果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他又怎么敢把这个证据天天拿在玉帝眼前晃?所以他与嫦娥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只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即使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最多也和猪八戒一样;依天条贬下界来。很显然;沙僧犯的罪比这要严重的多!
并且;还不能公开宣判;那就只会是这样一种可能:他这个卷帘大将与王母娘娘卷到一起了!
沙僧最有条件受到王母娘娘的引诱;而玉皇大帝出入月宫与嫦娥幽会时;就提供了他们幽会的时机。
但有一次;玉皇大帝该去月宫时没去;是叫天蓬代替的;而沙僧与王母娘娘不知道;结果奸情败露了;沙僧在慌乱中打破了一个杯子。
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人都是那个时候贬下来;八戒干玉帝的小老婆;沙僧干玉帝的大老婆。八戒没干成;处分轻些;沙僧干成了;玉帝要把他的心捣烂才解恨!
沙僧在流沙河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在取经中;他就没有什么追求;他最需要的是平静。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从小受的是佛教育;学的是佛理论;西游记第十一回说他:自幼为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这至少可以说明唐僧的本职工作、业务能力都是不错的。但世俗的经验告诉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外在行为);干一行厌一行(内在心理)。
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熬的时间够长;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就是这方面的内行!同时;也正因为你熬的时间长了;你的怀疑心、厌烦心就会越来越重。
唐僧做和尚的时间长了;称他为圣僧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可他究竟有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怀疑过?动摇过?
在乌鸡国的时候;一天晚上;三藏道:“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这也从侧面说明唐僧的基本功不太扎实;自上路以来;修行其实很少。谈到修行;唐僧并没有什么修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他只是在要赶路;要取经;要成佛。
大家看西游记;总是赞扬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这一点不假;尤其对他这个先天胆小;到最后还在惊呼“大王饶命”的人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然而;殊不知这种抗争精神;正是佛家所反对的!
佛家讲放下;无执;无欲;无求;唐僧做到了吗?若真的做到了;他就该静心清修;而不该去取经!
第六十四回;拂云叟与唐僧谈禅机时;讥笑他: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忘本参禅,妄求佛果,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唐僧没有表示异议。他还是继续朝着他的方向奔;并且;他最终成功了;他的精神也得到了世俗的认可赞同;因此;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这种精神是世俗的;他的成功也是世俗的;如来封受给他的那个佛果位;仅仅只是一个职位;也是世俗的。并不是佛学意义上通过修行悟证成佛的。
如果说唐僧有什么修行的话;在路上克服种种困难就是他的修行;这种世俗的修行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朝着目标前进;克服其中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因此;看起来作者是在写宗教里的修行;其实写的是世俗里的修行;是看唐僧怎样努力克服困难;获得一个职位。
佛经上讲佛界是平等的;可西游记偏偏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修行不要执著;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坚定执著的取经人;佛经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说取经是给唐太宗解灾的。佛经上讲明心见性自证成佛;可西游记偏偏说唐僧见如来倒身下拜后;由如来封授职位而成佛。
是作者不懂佛学吗?不是;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讲宗教;讲的是世俗;是社会;是组织。
唐僧一心要奔向这个组织;从上路起;到到达止;这才是他的修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有没有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动摇?有没有对他所向往的那个组织产生怀疑?产生动摇?答案是肯定的。这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第八十一回;唐僧病了;按说小病养几日再走也无妨;可偏偏唐僧打退堂鼓了;他要写一封信叫孙悟空送给唐太宗;他不去取经了!他决定放弃;这是他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产生怀疑动摇最大的一次;他也在不断地反省总结啊;这样走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从第九十一回起;离如来佛越来越近了;作者开头第一句话写道:话表唐僧师徒四众离了玉华城,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
“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这句话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就是“置顶”了;吸引大家的眼球;都来看看极乐之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从这个地方起到雷音寺;都是如来的范围。
四众遇到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极乐之乡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华地托生。搞笑不?!
元宵节;众僧陪唐僧进城里看灯。有三盏金灯;缸来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将有五万余两;此间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甚是吃累。一过夜,佛爷现了身,油就没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爷连油都收去了。”众僧道:“正是此说,满城里人家,自古及今,皆是这等传说。但油干了,人俱说是佛祖收了灯,自然五谷丰登;若有一年不干,却就年成荒旱,风雨不调。所以人家都要这供献。”
收油的是三个犀牛精;他们究竟是佛是妖?不太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帮如来佛祖收油!自古及今都是这样收的;人们也都说是佛祖收了;佛祖既没有澄清事实;也没有惩罚他们;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继续收!
孙悟空降服了三个犀牛精后;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都来酬谢。唐僧吩咐道:“悟空,瞒着那些大户人家,天不明走罢。恐只管贪乐,误了取经,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深为不便。”
“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唐僧算是彻底认清了如来;他一有灾;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又是领导存心在鬼搞!
第九十五回是捉最后一个妖怪玉兔精。第九十八回至结尾;是讲见真如成正果;夹在中间的第九十六、七回;讲寇员外;没有妖怪。
作者为什么要在见佛祖之前安排这样一回没有妖怪的故事?许多人反映这一回没什么意思;不好看。错了;作者有意安排是有寓意的。
寇员外是个有钱的大善人;从四十岁开始斋僧;直到六十四岁。斋僧;就是管和尚白吃白喝;二十四年间,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加上唐僧四人;正好一万名圆满。
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你信佛斋僧;一圆满;立遭杀身之祸!钱财被强盗洗劫一空。如果不是遇到孙悟空;那个大善人绝对活不过来!孙悟空是个恶言恶语逞强好胜的凶顽之徒;作者却有意安排他在西游记中救活了好几个人!
孙悟空当了十几年的和尚;基本上没说过什么善话;没积什么口德;为什么?他根本就不信佛理论那一套!如来佛理论提倡行善;唐僧天天把善字挂在嘴上念;你猜孙悟空怎么说的?“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一行善;命都没了。
八戒、沙僧呢?信佛不?信如来佛理论不?跟唐僧做了十四年和尚;一句经也不会念!连装装样子都不会;我可以肯定地说;最后都成了正果的时候;他们还是不会念经!就这种业务水平的人;还不是在取经!
其实;早在车迟国界过通天河时;唐僧问那些在冰上走的人往那里去;陈老道:“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
大家都失去了信仰;大家却都往那个不太信任的地方奔!因为有利;这才是正常的;理性的。
(65)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来到雷音寺取了哪些经呢?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云: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名我就不复制粘贴了;占篇幅。具考证;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取的确实是这些经;不过这不重要;我们还是来看西游记。
当时;唐僧在负责传经的阿傩、伽叶两位老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藏经宝阁后,两位老同志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一听就傻了;他确实没攒什么钱;回答道:“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挑了两担,下山去了。
这次传的是白卷。悟空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抠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
四众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即叫阿傩、伽叶,再传有字的真经。
阿傩、伽叶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再次勒索;佛祖已经表态了的;你再向谁告去?三藏无物奉承,只得把唐王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双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傩接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才去传经。
唐僧终于把经取到了。但是;准确的说;那几大卷,几大驮,几大捆;几大担,都是中华大唐国长安唐太宗收。唐僧不过是个邮递员;帮唐太宗送了一趟货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经回来;好重做水陆法会;超度亡灵;以解杀戮之灾。终于盼回来了;太宗道:“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唐僧便于雁塔寺登台,方欲讽诵,忽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选高僧,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个经并不是他的经;那是唐太宗的经;那些经里究竟写的都是些什么妙法;他还没来得急看呢;扔下就走了;他已经修成正果了;得快快赶去接受如来佛祖的封赐!
唐僧的修行历程如下:
1。由金山长老启蒙;(见附录)
2。由观音菩萨点化;(见第十二回)
3。由乌巢禅师传授;(见第十九回)
4。由孙悟空具体指导;(穿插各回之中;太多)
5。由如来佛祖封授。(见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没有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又有孙悟空的保护;其实就可以成佛了。那么;有没有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与如来佛祖封授不封授;并不存在任何关系。
所以大家看西游记都不太重视乌巢禅师这一段。
其实呢;唐僧取的经;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经取到了;他取的是乌巢禅师的经;这个经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这个经;这个经不是如来佛给他的。当然;如来佛也没那么死板;无论你学的哪一套;都是可以来任职的。
唐僧一路上念的都是《心经》;无论他达到哪层境界;都是他自己个人的修为;这与如来封授给他的那个职务是两回事。好比我们今天学位与职位的关系。
唐僧的学位达到了什么级别呢?第九十八回;凌云渡脱去凡胎;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这个仙大概是最低层次的;仅仅只是身轻体健;可以飞了;应该还不回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
唐僧脱去凡胎;是接引佛祖指导他完成的;这与《心经》的关系也不大;那么;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可见;这个经没别的法力;只是专门用来度过一切灾厄苦难的。
前面我们讲过;神仙们的口诀都是些密码;一输入密码;程序立即启动;马上发挥功效;这个《心经》也是的;是由二百七十个字组成的密码;当遇到灾难时;须连续完整的一次性输入;一切灾难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唐僧一路上逢各种大难小灾;做过了无数次的试验;经验证:一切OK!无一例失败;成功率100%。
经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开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和结尾的咒语;都是不翻译的;因为怎样翻译都不足以表达原意;所以干脆就不译了;他只表音;读音当然不是今天的普通话;而是古长安发音。
如果确实不会读的话;我来注个音;以方便大家;我既不翻译;也不讲解;以免误导;我只是注个音。
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
萨婆
诃!
注音: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呀!
此乃解灾渡厄之妙决也。
(66)猪八戒为何老是要散伙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老是吵着要散伙;最严重的几回如下:
第三十二回;(金角银角大王);八戒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伙,还往西天去哩?”长老在马上听见,道:“这个夯货!正走路,怎么又胡说了?”八戒道:“你儿子便胡说!你不看见孙行者那里哭将来了?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如今戴了个愁帽,泪汪汪的哭来,必是那山险峻,妖怪凶狠。似我们这样软弱的人儿,怎么去得?”
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三藏倒在尘埃,行李不见踪影。沙僧伤心痛哭。八戒道:“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经之事,且莫说了。你看着师父的尸灵,等我把马骑到那个府州县乡村店集卖几两银子,买口棺木,把师父埋了,我两个各寻道路散伙。”
第七十五回;孙悟空钻到狮子精肚子里后;八戒喘呵呵的跑来,哭哭啼啼道:“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听言,唬倒在地。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劝解师父,却叫:“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长老气呼呼的,放声大哭。
猪八戒要散伙的次数最多;有玉帝派来卧底的重大嫌疑;可细细分析;也不像。从天蓬元帅下凡的动机来看;应该是有目的和任务的;否则;天蓬元帅不会选择蟠桃大宴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去调戏嫦娥的。而从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表现来看;则并没有恶意破坏取经活动的行为。
参加取经队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如果猪八戒是玉帝派来的卧底;那么;万一菩萨不要他参加取经怎么办?所以这就说不通了;猪八戒只有可能是玉帝派他来干掉孙悟空的;孙悟空当年压在五行山下;不能动;只有一个脑袋露在外面;而猪八戒的钉耙最大的作用是“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可后来孙悟空站着不动;把脑袋给他耙的火光焰焰,也不伤一点皮;猪八戒才怕他了。直到在车迟国闯入三清殿,那呆子爬上高台,把太上老君像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儿,你也坐得够了,让我老猪坐坐。”又把圣像扛出来;扔进茅坑里道:你平日家受用无穷,今日里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到这个时候为止;表明了猪八戒弃道从佛坚定的立场;他是不可能再回到天庭道派去了的!那么;他为什么在取经队伍中又要屡次散伙呢?
这有3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猪八戒只是在取经队伍将要倒闭的时候才要散伙
在取经队伍情绪比较稳定的时期;猪八戒是不可能把取经队伍戳散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形势严峻时候的表现;猪八戒提出要散伙;多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往往是形势越严峻;猪八戒要散伙的念头越强烈。
这就不能证明猪八戒是个奸细;因为严峻的形势不是猪八戒造成的;猪八戒并没有破坏这个团队;是这个团队面临不可逾越的危机时;猪八戒错误地判断取经无望了;才产生了散伙的念头。这最多只能证明猪八戒不够坚定。
你这个团队要破产了;我为什么要陪着一起死?我当然可以另找出路!所以;不能因为他多次要散伙;就说他是个奸细。当然;你也可以说他素质低;经不起考验!
在黄袍怪这一回;孙悟空不在;唐僧被变成了虎;沙僧被擒;白马被打伤;仅仅还剩下猪八戒一个;如果他真的是个奸细;取经到此就彻底的结束了!事实上是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把孙悟空请来的;有巨大的贡献!
2)猪八戒并不欠观音菩萨的人情
菩萨给参加取经队伍的每一个成员开出的价格如下:
老唐:走到西天取经正果金身(成佛)
白马:驮老唐到西天取消死刑
老沙:保护老唐安全不再飞剑穿心+官复原职
老孙:保护老唐安全从五行山下释放
老猪:保护老唐安全0
老孙、老沙、白马都是犯了罪的;菩萨释放他们;他们完成菩萨交给的任务;这是等价交换。
老猪并没有受任何罪;他还在福陵山吃人;也没有任何人追究他的责任;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妖怪;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加入的;菩萨答应了。
因此;猪八戒什么时候要离开取经队伍;都不欠观音菩萨的人情;菩萨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而那几个则不行!所以;一有困难;猪八戒第一个想跑;是正常的。
3)猪八戒和他们几个不一样;他是有家庭的人
唐僧、孙悟空、沙和尚都是光棍一条;出远门没有家庭负担。猪八戒则不同;他是有家庭有老婆的。他每次要散伙;没说到别出去;是要回高老庄;就是取经结束了;他还是要回高老庄;说明他的家庭观念非常重!他是指望出趟远门打工挣点钱回来的。
他最担心的是和尚做不成;老婆也没了;所以;只要取经队伍一遇到困难;他就想回去。
猪八戒想散伙是由以上3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而不是想混进取经队伍搞破坏;如果他想搞破坏;菩萨就不会要他参加了。并且随时可以把他处决掉。
参加取经队伍;猪八戒是主动的;那么;他为什么要主动参加呢?是何动机呢?是他信佛吗?
第十九回;八戒道:“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如果猪八戒想信佛修行,他完全可以跟乌巢禅师修行,但他没有。他却愿意入观音门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他当时并没有受罪受苦;他要菩萨拔救他什么?
疑问太多;把所有疑问联系在一起;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猪八戒弄不到吃的!
别人吃饭;一般是一碗两碗;他一吃起码就是半锅!丈人老头子不要他这个女婿了;他在福陵山吃行人;估计也很难吃到几个。
乌巢禅师大概也是个清修的人;房子也没有;住在一棵树上;猪八戒当然不愿跟他混;当猪八戒遇到观音菩萨的时候;菩萨说:“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怪物闻言,似梦方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说:“我欲从正!”因为观音菩萨不是贫僧;是个富僧。猪八戒看中的就是这一点。然后菩萨才问他愿不愿意去保唐僧取经;呆子连说:“愿随,愿随!”
猪八戒在福陵山当妖怪;自由自在;无难无灾;他却主动要当和尚;当了和尚既不念经;也不信佛;他要干什么?他要混饭吃!像他这种无条件要当和尚的;只有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