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他得知,李青萝已经成为大理王妃时,脸色多少有些不爽。不管怎么说,王家是他名义上的舅舅家,现在舅妈跟别人跑了,当外甥的自然心中不是滋味。
就在慕容复心中诅咒李青萝不守妇道时,朝王语嫣这个表示问讯,她为何同意此事时。李青萝很平静的道:“慕容复,我知道语嫣打小跟你亲近。
可你非常清楚,你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么。语嫣的痴心,你不可能看不到。既然你无心语嫣,以后就不要再打扰语嫣了。此次武林大会结束,我会带她回大理。”
听到这话,慕容复脸色一僵,却很快道:“舅母,你要攀大理段氏的高枝,复儿不敢多言。可表妹乃舅舅之女,岂能认他人做父?”
面对这话,李青萝冷笑道:“看来你还挺在意你那个舅舅,只可惜,我虽嫁与他,却从未与他同房过。语嫣,乃是货真价实的大理公主。此番只不过认祖归宗罢了!”
啊!一听这话,慕容复清楚,李青萝知晓他慕容家最大的秘密。现在李青萝不说,就是在警告慕容,不要再打扰她与王语嫣的生活。
看到王语嫣那凄然的表情,慕容复突然觉得,他似乎错过了什么。如果早知道王语嫣,有一个名震江湖的外公,还是一国公主,那他岂会无视她到现在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八章 武林大会(六章)

有些人错过或许会带来终生的后悔,看着王语嫣这张凄然之脸,慕容复张了张嘴,最终也不知能说些什么。毕竟,他之前对王语嫣只有兄妹之义,全无男女之情。
复兴大燕的重任,让慕容复已然下定决心,不完成家族使命,就不会考虑成家的事情。而且在他看来,就算要找女人,也势必找能有助他复兴大业的。
以前的王语嫣,尽管对他用情至深,可曼陀山庄势力并不大。加上李青萝一直敌视于他,令其更反感跟曼陀山庄亲上加亲。
现在突然看到,王语嫣身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让慕容复觉得,若是早知道王语嫣,还有如此能借助的身份,他又岂会如果无视于她呢?
若是现在他再讨好王语嫣,这位聪明伶俐的表妹,又会如何看待于他呢?更何况,李青萝眼中闪烁的不善表情,已然在警告他放聪明点。
一直关注着慕容复的赵孝锡,尽管不明白慕容复跟李青萝聊了什么。可从李青萝那张严肃的脸上,赵孝锡多少能猜出,慕容复怕是吃憋了。
等到赵孝锡走到后台时,玄慈看着他走过来,很快决定召开此次武林大会。做为少林住持的他,首先走到台前,发表了一番欢迎天下英雄到来的客气话。
说完这些客套话,玄慈很快道:“为保证公平处理武林纷争,本次武林大会除老纳充当评判外,还邀请了京城相国寺住持,誉满天下的一清大师到来。”
相国寺,乃是皇家寺院,一清大师更是名满天下的得道高僧。那怕一清大师很少行走江湖,可他的威名天下尽知。就算皇室成员。都时常到相国寺烧香拜佛。
随着玄慈大师的引荐,一清大师打着佛语,出现在武林人的面前。对于这位高僧的出现,在场武林人都给予了起身行礼。这也说明,名声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伴随着一清大师坐到了主席台,玄慈再道:“除了相国寺的一清大师。此次老纳邀请到,曾经名震江湖逍遥派的新任掌门赵云,充当此次武林大会的评判。
尽管赵掌门出道江湖不远,可他在江湖所作所为,众人都有目共睹。先救丐帮于危难之际,再救我少林长老门徒。驱番邦武士,杀臭名昭著的四大恶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老纳就不一一叙述。正所说,江湖代有人才出。此番老纳诚邀赵掌门出任评判,众位可有不同意见?”
说完这些话,前来参与大会的丐帮长老,很快就起身表示赞同。有了中原第一帮的丐帮表示认同,灵鹫宫跟函谷八友,也起身表示欢迎。
就连前来参加武林大会的段正淳,也表示认可。这几大阵营的认同,让心有反对的江湖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头反对。
原本觉得有些太过孟浪的一清大师,正觉得玄慈此举太过轻率。结果当赵孝锡走出来时。一清大师突然就停下了反对的动作。
做为相国寺的得道高僧,每年都会迎接赵氏皇室上香礼佛。对于这个赵孝锡,他自然也是见过的。可他绝对没想过,这位小郡王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那怕他是皇室敬重的高僧,可面对这些皇家子弟,一清也不敢慢怠。为此。看到赵孝锡过来后,本想阻拦的一清,在看到赵孝锡后,反倒给其行了一个佛礼。
这个动作,落到其它江湖人眼中。自然成了一清也认同赵孝锡的样子。唯有赵孝锡清楚,这位和尚怕是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他母亲也是礼佛之人。
很快道:“晚辈赵云,见过一清大师。”
一清大师也很客气的道:“阿弥陀佛,赵施主客气了!”
两人互相谦让一番后,赵孝锡丝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面对赵孝锡坐在高台之上,自己坐在高台之下,慕容复心中多少不是滋味。
随着玄慈介绍了赵孝锡跟一清大师,自己也重新坐回了高台之上。武林大会,还是与玄慈为主,讲述近年在江湖中发生的恩怨是非。
有关江湖中死在自己绝招之下的不明凶案,不少人都觉得,是慕容家的绝学所致。因为他们最擅长,以彼之身,还施彼身的杀人方式。
伴随着那些苦主,开始讲述自家掌门或亲属,死在了自己所练之绝技之下。找不到凶手之余,他们自然把责任推到了慕容复身上。
此次慕容复到来,就是需要将此中的误会解释清楚。如果他不出来解释,那不论是不是他所杀的这些人,他都势必清名受损。
在这些苦主的控诉之中,慕容复很淡定的舌战群雄。有些确实被他所杀之人,他也丝毫不掩饰,将对方必杀之理由跟证据拿出来。
不是他所杀之人,自然也能拿出相应的证据,证明他的清白。这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举动,多少让人觉得,慕容复盛名于江湖,还是有一番道理的。
就在众多江湖人,觉得慕容复不愧为姑苏慕容氏的当代家主,有其父之风范时。赵孝锡朝以朝廷观察使身份,出席武林大会的武卫点头,让其可以出招了。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武林大会,不会对朝廷带来威胁。当地官府,都会派出衙差充当观察使,充当见证者,以保证这些武林人召开大会,并非为威胁朝廷所举办。
这在以往武林大会召开时,这些衙差更多是扫酱油的,甚至有时还没有衙差出席。此次少林召开武林大会,河南道知州衙门收到通知,还是派出了两位观察使。
只是这两个观察使,并非是河南道知州衙差的官差,而是赵孝锡的武卫成员。他们此次除了出席武林大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指证慕容复的造反证据。
当这些江湖人,觉得有关对慕容复的指证,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时。两个身着官差衣服的人出现,让不少江湖人都有些意外,他们此刻出来想做什么呢?
看着两个身穿官府衙差服饰的人出现,别说到会的江湖人看糊涂了,就连慕容复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不管如何,慕容复对待这种代表朝廷的官差,还是很客气。
说道:“不知两位上差,有何指教?”
两位代表官府的衙差,也没理会他的客气,显得面无表情的道:“慕容复,今日我们代表朝廷,向你求证一件事情。你是否认识,青州府匠造使孙大人?”
一听这话,慕容复脸色一凝,那怕跟在身后的包不同跟风波恶,神情也显得有些紧张。三人这种表情,落到那些江湖人眼中,多少有些显得意外。
一个朝廷州府匠造使,品阶不过六品,却掌管州府所有匠造之工坊。这样的官员,按理说不会与江湖人打交道,那官差为何询问慕容复这种事呢?
慕容复停顿了一下,很快道:“两位上差,慕容家居江南苏州府。这青州府,我虽然游历过,却不认识上差所言的什么孙大人。”
对此,两位上差冷笑道:“是吗?要知道,我们今日是代表朝廷找你问话,你若有所隐瞒,到时别怪我们上奏朝廷。杀官朝廷官员的罪名,慕容公子想必也分的轻清重哦!”
随着一位官差说出这话,在场的江湖人,尽管对官府都没什么好感。可敢杀一个六品官员,他们还真的没这么大胆量。
觉得当初应该没出什么皮漏的慕容复,很快道:“还请两位上差明鉴,我慕容家世代以仁义传家。此杀官之事,我又怎么会做呢?不知两位上差此言,可有证据?”
望着慕容复不卑不亢的询问,不少对其有好感的江湖人,立刻起哄让两位官差拿出证据来。可随着两位官差,左右看了那些江湖人一眼,这些江湖人很快就坐了下来。
重新望着慕容复的两位官差,很快道:“看来慕容公子,真觉得天衣无缝。只可惜,你杀人灭口不假,可当日还有幸存者,他们可充当人证。
另外慕容公子,你递送给孙大人购买兵器的三十万两白银,如今已经被朝廷所没收。在查抄孙匠造的宅府时,我们也搜到你与其秘密来往的信件。
今日我们想询问慕容公子一件事,你慕容家不惜花费巨资。收买朝廷主管兵造事务的匠造使,还购买三十万两白银的兵器,到底有何意图?”
先前还觉得慕容复冤枉的江湖人,一听两位官差的询问,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三十万两白银,这可不是普通的数字。如果购买兵器,至少能组建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听到那些江湖人开始窃窃私语,慕容复还是保持镇定自若的道:“两位上差说笑了,我慕容家虽然小有家财,却也拿不出这三十万两白银。
更何况,我一江湖人,买那么多兵器作什么呢?还请两位上差明鉴,切误听信小人传言,坏我慕容家声誉。”
还是一句话,没有证据那就死不抵赖。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能承认。一旦承认,慕容家在大宋将无立足之地。造反的罪名多大,是个人都知道的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会(七)

(ps:今天是中秋佳节;蚊子在此祝各位童鞋中秋节快乐!今天二章提前奉上,稍晚蚊子也有聚会,没法多加更。还望诸位体谅!)
身为江湖人,虽看不惯官差,却也清楚官差不好惹。敢于杀官差的人,大多都是一些绿林豪强,说的准确点就是一帮亡命徒。这样的人,也不敢轻易杀有品阶的朝廷官员。
六品匠造使,说起来官职也不算太大。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比知县老爷大不少的官。杀一个这样的官员,不被朝廷追查问责,想来也是不太可能。
牵涉到杀害朝廷命官这样的大事,那怕在场的江湖人对慕容复有好感,也不敢轻易牵涉其中。这种罪名一旦坐实,姑苏慕容家将成为钦命要犯。
说白点,这比造反的罪名稍稍差一点。可真要让朝廷动起手来,慕容家族在大宋,也只能隐姓埋名过日子。再想过的这样风光,怕是没多大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自古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看着两位官差,似乎自信十足的指控,不少江湖人都觉得,这回慕容复怕是招惹上了天大的麻烦。
望着慕容复很直白,让两位上差拿出证据。赵孝锡非常清楚,就算有人证跟物证,慕容复同样能以陷害为名,推脱干净。一句话,官字两张口,就看官府怎么论定。
很快两位官差道:“既然慕容家主,觉得朝廷冤枉了你。那今天就当多众多武林人的面,看我兄弟俩是否诬陷于你。这里有几封来往书信,还请今天的三位评判鉴定一下。
除了这几封你慕容家与孙大人的来往书信,当日凶杀现场也有两名人证。他们当日在船毁之日,果断逃生捡回一条命。想来你应该没料到吧!”
说完这些话,两位官差将这几封信件,交到主席台三位评判员手中。其次又将两位,穿着武人服饰的人证,从观礼的武林人中给找了出来。
从这两个人证出示的官方证明,能够很清楚的表明。他们两人是青州匠造府的衙差。这一点,也得到了不少江湖人的认可。毕竟,这证明还是有很大的可信性。
至于递交给三位评判人的来往书信,赵孝锡只是做个样子看了一眼。其实他非常清楚,此举只能打压慕容家在江湖的威望。除此之外,为后续的全面清剿做铺垫。
另外两个评判人,一清大师跟玄慈住持,他们觉得上面的信件。诉说的事情,更多都是购买朝廷制式兵器的来往信件。一个江湖人。买这种朝廷官军的兵器做什么呢?
玄慈已然从赵孝锡那,知晓了慕容家的来历背景,感叹慕容家果然所图甚大之余,却也没多说什么。反倒静静的看着,今天的主评判一清大师。
玄慈相信,以一清大师的智慧,不难看出这些书信意味着什么。这个罪名若是坐实,可就是谋反的铁证。这是要被诛九族的大罪啊!
就在众人期待着一清大师的评判时,两位官差又道:“今日我等奉命。担任武林大会的监查使,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却因此事,才被上峰派来质询慕容家主。
这些年,朝廷对诸位江湖人,也无过多打压之举。而且诸位江湖人,对朝廷的贡献。朝廷也是看在眼里。值此风雨飘摇之际,不论江湖人还是朝廷官兵亦百姓。
只要还自认自己是大宋人,就应该替君分忧,为大宋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这件事情,牵涉的事情太过重大。一个六品匠造使被杀,只能说惊动一道一府。
可三十万两白银的兵器购买,还是从替朝廷监督,打造兵器的匠造使那里购买。其中的深意,相信诸位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何门何派,那家那族,需要购买这么大批量的制式军械,能武装护院跟部属呢?购买这些军械,又有何意思呢?固此,其中所牵涉的事情太过重要,朝廷不得不严查。”
看着两位官差以这种影射的言语,挑动着在场武林人的神经。慕容复非常清楚,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有人指使。但更令他恐惧的是,对方竟然能插手到朝廷里面。
当日被这位孙大人,吞墨了自己交付的三十万两白银,令慕容复可谓痛恨至极。也没管对方,到底是什么六品匠造使,直接一杀了之。
连同当日孙大人带去的护卫,也全数被慕容复给斩杀干净。却没想到,当日还是有漏网之鱼。这两位青州匠造使的衙差,很详细的讲述了当日的事情经过。
觉得今天的武林大会,尤其是两位朝廷官差的出现,似乎有意构建一个镇定慕容家的阴谋。慕容复非常清楚,这事情处理不好,慕容家危在旦夕。
想到这里,慕容复很快上前道:“两位上差,自我慕容家族在江南定居,传至小生手上已然几代。上峰可曾听人言,我慕容家在江南有何恶迹?
先不说,这三十万两白银,我慕容家虽小有余财,却也拿不出这么多银两。就这三十万白银,购买的兵器又有多少呢?我慕容家要这么多兵器,有何用处呢?
这两位官差的供词,说实话我慕容家实难承认。此事关乎我慕容家族清誉,单单两个不明身份的人证词,还有几封书信,就将此事赖到我慕容家。岂能让天下人信服?”
他这一番辨解,很快得到了不少江湖人的认同。望着这些墙头草一般的江湖人,开始替慕容复打抱不平。赵孝锡也觉得,慕容复确实不愧为玩阴谋的行家。
两位官差对于慕容复的狡辩,仿佛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笑着道:“放心,此事已然惊动了朝廷,我兄弟俩只是代表朝廷,让诸位武林人通报此事。
另外朝廷就是考虑到慕容家在江南的威望,才特意将此事在武林大会上公布。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朝廷不会滥杀无辜之人。若慕容家主觉得有冤,需到青州配合朝廷调查。
还有一件事情,相信不用我兄弟俩多说。慕容家主豢养的江湖人,如为避嫌的话,还是尽早解散为好。想必这两位,应该是慕容家的金凤庄主包不同先生。
那么这位,应该就是玄霜庄主风波恶,不知另外两位青云庄主邓百川,赤霞庄主公孙乾又怎么没来呢?前往青州,希望慕容家主能带他四人一起前往。
如果此事真不是慕容家主所做,相信朝廷也不会冤枉尔等。若慕容家主不去,朝廷会下发海捕文书,对慕容家的产业跟牵涉之人,进行全面的抓捕围剿。”
此言一出,出席武林大会的江湖人,很快就从这些话中,听出一丝别样的味道。先前慕容复强调,买这么多兵器无用。可慕容家的四大庄,豢养的家丁武卫同样不计其数。
如果将买来的兵器,武装到四大庄内的家丁武卫。那就是一支,能够跟朝廷大军对抗的军队。这样的担心,并非是没道理的。
慕容复听着两位官差的话,立刻就明白,朝廷对于慕容家的了解,只怕超乎他的想象。要说有意准备造反的人最怕什么,自然就是被朝廷盯上了。
就在慕容复犹豫之时,一清大师想到赵孝锡的真实身份,很快明白这两个官差,怕是赵孝锡有意指使的。而一朝郡王,也没道理给一个江湖家主,摊上这样大的罪名。
那么这就意味着,眼前这个看似温文尔雅的慕容复,怕是真有谋逆之心。也许是看出一清大师的困惑,赵孝锡歪过头小声道了一句‘大师,慕容这个姓氏从何而来?’
这话一说,一清大师立刻眼前一亮,终于明白赵孝锡为何盯上慕容家。如果慕容家族,真的跟已然淘汰出历史的大燕国有关系,那购买兵器意图谋反,就很容易让人理解。
想到这里,一清大师立刻起身道:“慕容家主,老纳有一事还请慕容家主解惑。先前慕容家主所言,你慕容家本不是江南本土人氏,而是慕容先祖迁居而来。
那么老纳想知道,慕容家主是否知道,你先祖是那一支那一脉。如果慕容家主不想说,老纳也就不多问。总之,此事一切交由朝廷定夺即可。”
如果说先前两位官差的指证,令慕容复陷入困境,却也能全身挣脱而出。那么一清大师的这个问题,实则却是致命一击。这意味着,慕容家最大的秘密将暴露。
闻听此言的江湖人,不明白调查一个案子,怎么问起人家的老祖宗是谁来。不多时,有了解前朝旧事的江湖人,立刻一脸骇然的道:“前朝灭国的大燕,似乎就是复姓慕容!”
大燕,对于这个存在过大宋之前的朝代,不少人也是清楚。尤其那些来自青州的江湖人,立刻明白曾经的青州之地,正是大燕的龙兴之地。
尽管大燕已然覆灭了几百年,可大燕国的君主,一直都是复姓慕容。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大宋其它地方,就没有慕容这个姓氏。
可将今天所有发生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慕容家族所图甚大。如果想复兴大燕,这杀官购买兵器的事情,那就事出有因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武林大会(八)

随着一清大师,做为朝廷认可的佛门高僧,代表中原武林大会的评判,问出这个很有致命的问题。现场的江湖人,立刻意识到慕容家族的野心。
如果慕容家族真是大燕皇族的后裔,那么他们今天被官差指证的一切,都合乎情理且发人深思。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表面上显露出来的仁善就值得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大燕可是鲜卑后裔。这就说明,慕容复如果是大燕皇族后裔,他们也是番邦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不少江湖人共认的事情。
那怕对慕容家族在有好感的江湖人,都非常清楚,一旦慕容家族真是鲜卑后裔。只怕他们也只能跟其划清界线,以对待乔峰的态度,能对待这位南慕容了。
想想中原江湖人推崇的两位英雄,一位是契丹后裔,一位若是被证实,那就是鲜卑后裔。这样一来,两人都是异族之人,着实令中原武人汗颜。
面对一清大师的询问,慕容复一时有些语塞,甚至脸上出现从未有过的惊慌之意。看着这种有些千夫所指的样子,坐在李青萝身边的王语嫣,忍不住轻叹了一声。
听着女儿的叹息声,李青萝也没有责难于她。反倒安慰道:“语嫣,这是大义,他既然自认是英雄,那就应该承担自己所犯下的错。
如果先前官差的指证成立,那么按照大宋律法,我们王家也会被牵连其中。谋逆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你可曾想过,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把我们也牵连其中啊!”
一听这话,段正淳略显诧异的小声道:“青萝。听你的意思,慕容公子的家世。真是大燕皇族的后裔?那这个造反的罪名成立,你们母女跟山庄的人,都将受牵连。
虽然我跟慕容家交往不深,却也清楚此事可大可小。一旦大宋的朝廷动手,必将是雷霆手段。对待谋反之人。朝廷从来没有仁慈一说。
等此次武林大会结束,你们就跟我返回大理,另外曼陀山庄的家丁全部遣散。愿意跟你们母女返回大理的,我段家也会收留,并向大宋朝廷解释清楚。你们放心好了!”
敢说这样的话,段正淳的信心完全来自对赵孝锡的信任。这种事情,相信以赵孝锡的手段,加上他段家的担保,李青萝母女也能幸免于难。
对于这种一人犯错。全家遭殃的事情。尽管有其不公平的一面,可世事那里有公平所言呢?造反诛九族,并非大宋一朝所定,其它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不将造反的成本提高,那朝廷的统治者,又如何管理天下臣民。可以说,大宋对待官员,已然很宽松。可面对造反之罪。犯事的官员一律丝毫不留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