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赵孝锡同样需要,好好调整整个秦凤路的军事布防情况。拿着朝廷提供的驻军情况,配合布衣阁调查到的情况,才能更准备的做到万无一失。
做为接壤西夏跟吐蕃的秦凤路,宋朝也这里布置了三支边军。这三支边军的战斗力,谈不上太高,可比内陆一些城防军跟厢军战斗力还是要强一些。
这次拿到了秦凤路、永兴军路,两路军队指挥权的赵孝锡。希望在打疼西夏这个喜欢搞小动作的邻居之余,让同样喜欢入境挑衅的吐蕃,也感受一下被打脸的味道。
从这两路所能节制的军队数量,赵孝锡似乎足够应付一次全面开战的兵力。可赵孝锡清楚,在雁门关方向的辽军,到了冬季少不了也会过境搂草打兔子。
这意味着,每天冬季来临时,跟外邦接壤的边境地区,都可谓兵力紧张。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骑兵,这些大多以步兵为主的边军,更多只能用于守城,根本不敢出城跟对方的骑兵打野*战。
不断推演着战争可能性的赵孝锡清楚,虽然他前世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可那都是热兵器时期的作战理念,在这种冷兵器盛行的年代,他有些经验未必适用。
何况这些大规模的集群作战,此次他所带去的五支千人骑兵队未必够用。那就意味着,为了应付到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他手中至少要掌握一支万人骑兵部队。
只有这样他能保证,在西夏小股吃亏再大军逼进时,能同样给予对方重创。让这些爱占小便宜的家伙,清楚今年什么都别想在宋朝身上拿到。
这一个个问题被推演出来,赵孝锡的桌上,需要准备事项也一件件增加起来。至于考核的事情,有张亭光负责相信没太大问题。
他这位主帅,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考虑战时的对敌策略。这来到宋朝的第一仗,赵孝锡无论如何都输不起,不谨慎一些怎么行呢?


 第一百一十七章 考核淘汰选精兵

随着骑军营中的起床号声吹响,这些平时抱怨这号声太扰人清楚的官兵,今天却无比期待着号声的响起。
穿好衣服随着带队武官进入校场的他们,却得到通知今天的晨训改为队列训练,而不是平时雷打不动的十公里晨跑。
不过想到晨饭结束,即将到来的全面考核,这些士兵也明白。想必这是为保存他们的体力,以最好的状态等待考核。也就很痛快的接受了一会队伍训练,就被各队武官带回营房,坐等开饭时间的到来。
一夜未眠被起床号打断思考的赵孝锡,望着一晚做出的备战细则,也觉得想当一名成功的统帅。他前面的路还很远,在这种事情上,他同样需要时间去学习啊!
想起昨天答应两女的事,赵孝锡让赵大端来一杯冷水,简单洗漱一番就往王府方面而去。陪着两女吃过早饭之后,交待两女今天要是想出门,可以让丫环跟护卫陪着。
至于他军营这边还有事情,可能需要忙三天。等军营的事情忙完,他再送她们返回大理去见一下娘亲。至于最后她们,也会待在大理等待他出征归来。
为何会在出征前,还特意定下前往大理的行程。则是赵孝锡打算,跟那位保定帝在进行一下合作。让大理在他与西夏开战时,做出阵兵吐蕃的举动。
牵制一下吐蕃的兵力,让他们不敢太过放肆加入到,这场有可能会演变成大战的战役中来。
精楚不亲自过去大理一趟,怕是很难单凭一封书信就让保定帝出兵的赵孝锡,自然只能亲自出马跑一趟。
那怕是做做样子,也不敢保证吐蕃会不会,真的做出出兵大理的事情来。因此。这个牵制的度必须把握好。
自从上次大理行,与保定帝达成合作,如今从成都路进入大理的物资。也比以前丰厚了许多,开设在成都路匠作坊,更是替大理打造了不少兵器铠甲。让大理如今的兵力,也比以前强盛了许多。
手头有了实力的保定帝。自然也会觉得大理安全了许多。而且随着盐铁的加大输入,那些平时需要高价买到盐铁的少数民族部落,如今对这位保定帝可谓感恩戴德。对段家王朝的认可度,也比以往多了几分。
这种蒸蒸日上的国势因谁而得,保定帝心中自然拎的清。加上大理贩卖良马到骑军,也赚到了丰厚的财富。得到这么多好处,于情于理也应该给予一些回报。
何况吐蕃本身就一直想吞并大理,若非有大宋这个强大的邻居帮忙,他段氏王朝的日子同样不太好过。现在赵孝锡有打算收拾西夏。还有同样会习惯性入境劫掠的吐蕃骑兵。
对大理而言,同样也是有利无害。赵孝锡也想不出,这么多好处保定帝会看不到。宁愿冒着失去这诸多好处的风险,不答应他一个阵兵边境牵制西夏的要求。
只是想的再好,也必须得到保定帝的亲口承诺才行。不亲自去一趟,赵孝锡心里也不放心,保定帝也会觉得赵孝锡不太尊重他一国之帝。
明白男人还是以事业为重的两女,也很体谅赵孝锡对她们的安排。甚至在离开王府时。木婉清告诉他,如果军营事情太忙。也不用赶回来陪她们吃饭。
这份理解跟包容,令赵孝锡觉得能找到这样的女人,他还有必要奢求其它更多的吗?跟两女拥抱了一下,很快又骑马往军营中奔去,准备主持今天开始的全面考核。
当赵孝锡回到军营,除去昨晚带回的武卫骑兵。接管了营地的防卫警戒。其余骑军官兵都集结到校场,就等赵孝锡这位统领下令开始考核。
因为是骑军的原因,这次的综合考核除了个人体能考核外,更多偏重于骑术。尤其是骑行中的箭术,更是评价一个骑兵在战场生存力的直接体现。
当赵孝锡来到点将台。下达开始考核的命令之后。全军六千余人,配合一人一骑的战马。再次将这片骑军营地,变得灰尘漫天了起来。
一个个平时训练无数遍的项目,也被一个个的考核而过。成绩优秀的自然满心欢喜,表现失常的则一脸沮丧。
先前赵孝锡就说过,所有骑兵们平时训练的项目,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就算表现失常,也不会拥有第二次重来的机会。
因为赵孝锡清楚,这种失常到了战场,不但会让自身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有可能因为他们的失常,导致其它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
每项考核都会有被唰下的人,这些人有平时成绩本身就不理想的,也有确实表现失常的。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错过了这次随军出征的机会。
在这种竞争巨大的骑军里面,比别人慢一步就意味着步步慢。很多被淘汰出来的士兵,都显得非常失落。只有唯数稀少的落选骑军士兵,还 在替平时朝夕相处的战友加油鼓劲。
提前被挑选出来进行考核的百人队,每支都会有人被淘汰出局。这种丝毫不带犹豫的淘汰,让其余观看的骑军士兵,也不断在心中鼓劲,希望轮到他们进行考核时。不会出现类似这些的淘汰结果,不然他们肯定也会非常失落的。
今天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一位合格骑兵的挑选。而明天则会进行以百人队,为规模的骑兵操演。那些没办法跟队友配合默契的骑兵,同样将被例为淘汰的对象。
到了第三天,才是骑兵百人队以上更大规模的骑兵军官选拨。这种军官选拔,优先考虑目前临时担任相关武职的军官,其次有胆量的也可提出试选。
总之,在骑军里面成为一名合格骑兵,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想成为一名骑兵军官,就意味着除了个人骑战术合格外,还要懂得指挥配合作战。
指挥的骑兵数量越多,意味着对指挥军官的要求就越严格。若是没点军事指挥水平,这种军职是不可能随便得到的。而在这一点上,武勋官员子弟无疑更占优一些。
虽然在骑军里面,也开设有教习识文断字的课程,可相比这此武勋官员的子弟,早就接受过良好的军事跟文化教育。
那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精锐士兵,更多都没怎么读过书。要想参战百人队以上的武官选拔,难度可想而知。可是这种事情,就算赵孝锡也只能默认。毕竟,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办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亲自观摩骑兵考核的赵孝锡,看着这些骑兵骑术已然可称上精湛。但在骑行中的箭术上,很多人只能做到合格的上靶。在速度跟准度上面,真正能称的上精锐的并不多。
这也意味着,眼前这支还有待成长的骑军,想真正成长起来要走的路还太远。不过赵孝锡相信,只要这次出征的骑军官兵,能幸存下来的那批。
他们就会明白,自身觉得很不错的骑术跟箭术。碰上那些常年生活在马背的游牧骑兵,他们需要走的路还远着呢!
现在合格的骑兵,也许会觉得他们是幸运的。可到了战场之上,他们或许又会羡慕留守的骑兵。至少他们还有机会,继续在营中将骑战术训练的更扎实一些。
可不拉到战场上开封见血的骑兵,永远都谈不上真正的骑兵。只有让他们亲自上阵,体验到骑兵对决的残酷性,他们才会真正明白。
从建军开始,为何赵孝锡会制定那样残酷的训练计划。这都是为了保证,让他们在出征之后,能活着从战场上走下来。
望着那些被不时淘汰下来的骑兵,渐渐由沮丧变得憋足劲,替那些战友加油助威。赵孝锡也觉得,能知耻而后勇,证明他们还是有成为骑军真正一员的机会。
至少赵孝锡清楚,这支他准备扩展到五万人的骑军部队,三年后能保证一支成熟的万人队出现。至于要扩展到五万人,他给的时间是五到六年。
在这种过程中,他既要磨炼一批批挑选而来的骑兵苗子,又要将这些骑兵苗子送到战场开封见血。能够幸存下来的,意味着他们离真正成熟的骑兵已然不远。
采用这种不断轮换选拨,不断以战代训的方式,将一支真正能跟游牧民族骑兵,相抗衡的骑兵打造出来。
而为了打造这支,能与游牧民族相抗衡的骑军部队。赵孝锡已然准备了不少好东西,以弥补短时间内两军实力的不均等。
这些东西很多情况下,是游牧民族所不能跟大宋相比的。赵孝锡所要做的就是,这些被挑选进骑军的骑兵,首先必须拥有自保的实力。
如果连保命的本事都没学到,送到战场也只有被宰杀的份。他自然不希望看到那样的结局,不然他这幸苦组建这支骑军的心血,不就全白费了吗?
随着第一天考核结束,看着被淘汰出来的五百多名骑兵,脸上虽然有失落。却更多觉得惭愧,赵孝锡也没多说什么,下令这些被淘汰出局的骑兵,从明天开始负责营地巡防。
等出征之后,留守营地的军官,会加大对他们的训练量。以期让他们,在下次有可能到来的选拔中,不会再被淘汰出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千人将与五行营

随着赵孝锡回到成都府,住进了骑军兵营,这三天来整个军营都沉浸在,一片紧张跟热烈的气氛当中。
要不是因为骑军营,方圆十几公里都没有百姓居住。只怕不少百姓都会觉得,这三天的骑军营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天时间,通过层层考核选拨筛选,最终还是有一千多在训骑兵被淘汰出局。那怕最后合格的骑兵,人数达不到五千人,也被赵孝锡将淘汰者排除在外。
这不是他不讲情面,而是身为将领要为手下这些骑兵苗子负责。不论被淘汰的是京城的武勋官员子弟,还是后面被补充进来的精锐士兵,每个人都是赵孝锡特别挑选而来的。
他不可能,在这些人还偶尔出错的情况下,把他们送到战场之上。这即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整个骑军的不负责。宁可此时绝情一些,也不想到了战场,看到这些士兵阵亡,而让他感到内疚自责。
望着被选拔出来的近五千号骑兵,一脸兴奋跟紧张的表情,赵孝锡清楚。这些被选拔上的官兵,不一定就是幸运的。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们推上战场,确实有点太过着急。
只是时间不等人,组建骑兵用来做什么,赵孝锡心知肚明。只有让这些已然拥有骑兵技能,却还不熟悉战场杀戮残酷的骑兵,到沙场上走一遭。
这些菜鸟骑兵们才会真正明白,训练跟实战的区别在那里。前者就算犯了错,最多挨几句骂受点伤。后者若是犯了错,丢掉的将是他们仅有一条的性命。
拿着手中跟骑军副统领张亭光,选择出来的五位千人将人选。赵孝锡凝视着下方,那些参与了此项考核的武官。其中大多数。都是从京城跟其过来的武勋子弟。
从这一点也能说明,武勋世家出身的武官,在排兵布阵上面。确实比其它普通士兵,或官员子弟更强一些。
看着这些人一脸期待的眼神,赵孝锡很平静的道:“三天的考核至此已经结束,尽管合格的人数没达到五千人。但本将想说的是。被选上的不要太高兴。
因为你们即将面对的,就是以命搏命的沙场,能否活下来就看你们,是不是能擅用骑军营中所学到的技战术。实战中,敌人的骑兵是不会给你第二次再来的机会。
被淘汰的也不要太失望,毕竟你们之中很多人。都很努力很刻苦,本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这次没被选上,对你们而言更是一次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你们还有机会在这里刻苦训练,直到有天你们能通过骑军营的考核,正式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宋骑兵。
其它多余的话,本将再此就不多说。现在宣布一下,五位千人将的领军人选。这是本将与张副将一起做出的决定,也会在出征前具折上奏于朝廷。
被选中担任千人队的武官,将赐封为从四品的游击将军。但是请你们五人注意,本将能向朝廷具折上奏封你们游击将军。
战时若犯错。就算捡回一条命,本将也会将尔等革出骑兵营。一将无能。害死三军的那种将军,只会嘴上说的好听,实战却摆不上台面的将军,骑军营不需要。
所以,未被选中的武官也不要气馁,只要在战时表现优异者。本将一定会据实向朝廷替你请功。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一个游击将军也只是你们军旅起步的开始。”
说了这么一通敲打的话,这十几个参与了最终考核的武官。更是紧张他们之中,到底那五个人被选中。不过他们期待,台下即将成为他们部下的人。一样也期待着结果。
随着赵孝锡拿出五道写好的将令,开始道:“高茗君!金字营游击将军!”
第一个被叫出来的高茗君,也显得神情一愣,却很快上前道:“多谢将军信任,末将一定带领金字营,全力以赴奋勇杀敌!”
拿着将令退下的高茗君,很快站到了金字营所在千人队前,那些骑兵也很快喊道:“参见高将军!”
这对出身高家军的高茗君而言,这声称呼等待了多少年,现如今终于等到了。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份称呼更是一封沉甸甸的责任。
能扛好,这将军就稳如泰山跑不掉。扛不住,只怕到时他真的会被革出骑军大营,那他真的没脸回去,面见那些家族的父母长辈了。
被高茗君拿去了一个游击将军的赐封,剩下也就只有四个。而第二个被赵孝锡点名的,则是出身宋朝折家军中的折知刚。
折知刚被任何为土字营的游击将军,而土字营中有一半,是他参与考核前就带的部下。更重要的是,土字营中还有五百名平时训练,跟其它骑兵有一点不一样的。
大多都是跟折知刚一样。力量型的骑兵。而他们也在需要的时候,将做为重骑兵冲击敌军骑兵阵营。将他这个力量型的武官,任命为土字营的游击将军,也可谓众望所归。
眼看又分掉了一个游击将军,剩下的这些参与考核的武官,心中也越来越紧张。直到第木字营的统领之职,落到了武勋世家曹家的子弟曹文虎身上。
站在他旁边来自同一家族的堂弟曹蒙,也觉得又被这位堂哥压了一头。看这样子,他此次怕是没机会,得到这个游击将军的武职。
剩下还有一个水字营字的游击将军人选,则被一个非武勋世家出身的武官吴定远获得。这位武官是组建骑军之后,从其它各地的军中挑选而来。
其在进入骑军营之后,每次考核都能名列前茅,可谓是不少普通百姓出身骑兵所信服的对象。就连骑军中不少武勋官员子弟,对这位平时不太说话的武官,也很是服气。
剩下唯独一个火字营的游击将军,则成为剩下近十个人期待的机会。先前就知道,火字营将跟随亲卫营一起行动。这也意味着,在独立指挥作战上面,要比其它四营少一些。
只是想到能跟这位统领待在一起,这些大多只有纸上谈兵经验的武官,也觉得能更安全一些。而这个游击将军的人选,则被出于杨门的杨金豹获得。
五个游击将军,四个都是武勋世家出身的子弟获得,其余一个被平民百姓出身的人获得。这也说明,在指挥作战上面,武勋世家出身的武官,理论经验更丰富一些。
但身为唯一一个,代表普通百姓阶层出身的吴定远,能力拼其它几位武勋世家的子弟。夺得其中一营的指挥权,也证明赵孝锡确实只看能力不看出身。
就在这些参与竞争的武官,觉得有些失望之时,他们也被赵孝锡以副将之职。派到五个营中担任副职。按骑军营中的规矩,若主将战场身上,副将接掌指挥权。
因此,这副将之职也意味着,他们距离从四品的游击将军,仅有一步之遥。能否在这次出征的战场上,配合好主将作战,也将成为他们能否晋升成正将的资历。
谁都清楚,这五个骑兵千人队,只是骑军初期扩充的实力。等到此次大战结束,后续从各地挑选而来的骑兵,也将陆续补充到位。
这意味着,再扩充千人队时。他们这些副职中优秀的,就将转正独掌一营骑兵。为此,得到这位职务的落选者,还是显得非常高兴。
其实这些武官想的也确实不错,赵孝锡在骑军中,树立不少副职。目的就是为了,在战场之上主将发生危险时,副将能接过指挥权继续作战。
这也能保证,不会出现主将一亡,其余官兵不知应该听谁指挥的事情来。做到兵知将,将知名,才能在战场上如终拧成一股绳,不被敌人冲垮拖垮。
而且从这些副职的搭配上面,赵孝锡同样经过一番仔细推敲。尽可能让这五位,还同样略显稚嫩的主将,能配合副将一起研判敌情,做出最明智的战争决策。
多一个副将帮忙拾遗补漏,也不会出现主将太冲动,而导致全队出现重大伤亡的情况。这也是赵孝锡所谓的,给这些菜鸟骑兵将领们,上一道双保险。
五个骑兵营的主将人选安排好,落选竞争者也得到了副将的安慰性职务。总的来说,大家对此次的任命也非常服气。没出现以前那种,任人唯亲的事情来。
至于每个骑兵营中,游击将军以下的武官,同样也是这样层层选拔考核出来的。没选上的骑兵也服气,毕竟他们是在公平竞争中落败。
想要在将来竞争这个职务,意味着接下来,他们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骑兵技战术训练。只要他们实力能超过对方,同样拥有反超这些上司的机会。
做出五个不满千人骑兵营的正副将人选,赵孝锡很快告诉这些新上任的正副将。接下来,给他们五天时间,熟悉骑兵千人作战、百人小队作战的演练。
争取在开拨前,能将这些合编的部队,真正做到拧成一股绳。而且接下来的演练当中,张亭光这位副统领,将带领亲卫营跟每个队,进行骑兵对抗战。根据游牧骑兵的特性,让菜鸟们尽快熟悉,骑兵作战中应注意的事项!(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国

做为即将拉到战场上,去与游牧民族组建的骑兵对战,赵孝锡特意挑选了周边实力相对弱的西夏。为的就是给这些菜鸟骑兵们,对骑兵实际投入作战的适应时间。
相比目前骑兵实力最强的辽国,西夏跟吐蕃的骑兵,技战水平上要差上几分。而赵孝锡为五支千人队骑兵,可谓都武装到牙齿。
单单每个骑兵都佩戴一身锁子甲,就不是如今西夏跟吐蕃骑兵,那些皮甲所能相比的。
除此之外,骑兵用的弓箭跟弩箭,同样做到人手一具。保证其在长、短距离内,能做到梯次间隔攻击。就连骑枪跟马刀,都可谓花费重金打造出来的。
通过这种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拉近于西夏骑兵之间的战斗力。就是赵孝锡敢于在这个时间,把这些骑兵带到战场的原因。一味的闭门训练,是没法训练出精锐骑兵部队来的。
只有能在一次次血腥的骑兵交锋中幸存下来的骑兵,才能真正拍着胸脯说他们是骑军中的一员。而后再补偿新兵入骑兵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将这支寄于厚望的骑军组建起来。
布置了五天的训练任务,赵孝锡告诉充当磨刀石的张亭光,不要害怕让这些菜鸟骑兵受伤。交给他指挥的亲卫营,很多都是上过战场,跟游牧骑兵交手过的老兵。
让张亭光带着这些老兵组成的亲卫营,给这些菜鸟骑兵上临战时最后一课。无论是千人规模的骑兵集团交锋,还是小队侦骑的遭遇战,在这五天里都要当成实战般来训练。
若是在训练中受伤的骑兵,一律淘汰出局留守大营。这番命令一出,不少骑军望向张亭光跟赵大等人的眼神中。都多了几份担心之色。
做了这番布置的赵孝锡,已然三天没回过家,很快带着一支武卫骑兵返回了郡王府。而面对他的回归,两个女人都显得非常高兴。
虽然她们都清楚赵孝锡回归有正事要办,而且看着最近郡王府附近,也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