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出来。
在那进入朝堂的台阶上,望着不断小步快跑的太监跟驿卒。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那驿卒端于手上的报捷盒子,期望这里面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好消息!(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战是和?
做为一个皇帝,不管年纪大小,他都渴望听到边关大捷这种消息。尤其对年幼接掌大宋朝的赵煦而言,他更加渴望在位期间,能成就超越前几任皇帝的功勋。
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可赵煦同样明白朝廷如今的形势并不乐观。加上他这位皇帝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那位皇祖母手里,朝中掌权的大臣又有些厌战或者说怕战。
想想三个番邦之国虎视中原,会心存担忧也是很正常。为此,面对那些封河后屡犯边境的番邦骑兵,朝廷能做的就是避免边关城池的陷落。
至于那些没有大城庇护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寄托他们靠运气,能逃过每天必来的一次洗劫。这种洗劫运气好点,最多失去一些财富。运气不好,也许就化身一具横于野外的尸身。
清楚这段时间,这位皇帝多么渴望好消息的文武大臣,自然清楚那位郡王爷。从封河前就进入秦凤路,准备给西夏国一次深刻的教训。
只是随着对方进入秦凤路之后,朝廷虽然没收到那里,令人心感不悦的消息,却也没听到任何战事的消息。仿佛秦凤路那一块,今年被朝廷彻底遗忘了一般。
这段时间,赵煦也询问过兵部,是否有接到秦凤路那边的战报。结果这一等,今天终于等到一个大捷的战报。至于这个大捷有多少,还要看了战报才知道。
从跪倒在地的驿地身上,拿到报捷战报的太监,恭恭敬敬的将奏折递给赵煦。迅速打开奏折时,看到上面熟悉的字眼,赵煦就知道这份报捷的战报,出自赵孝锡的亲笔。
等到上面详细记载。有关此次西夏大军进犯的消息,还有歼灭西夏骑兵的数量。以及那近五千号被俘的西夏骑兵,边境诸城安然无恙,边民死亡的数字可以忽略不计。
赵煦紧锁的眉头终于绽放,高兴的道:“好,好。好,巴蜀郡王不负朕望,带领朕的亲卫骑军,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阵前斩杀西夏征东大将军赫连铁树,歼灭敌骑近一万有余,还俘虏敌骑近五千余人。自身伤亡才不过二千,这可是本朝当之无愧的大胜仗啊!”
一众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时,武将们自然是欣喜之余有些不信。文臣们虽然高兴,却有些担心这样一来。西夏会不会恼羞成怒大举进犯边境呢?
这年头,宋朝文臣反对打仗的原因很简单,出于公心的话,那就是打仗有些劳民伤财。出于私心的话,那就是不想让武将夺权。
看着众人似有不信,赵煦很直接的将大捷战报,递给身边的文武大臣观看。上面有巴蜀郡王的印章,这也意味着。这份战报是不可能做假的。
除非巴蜀郡王为了贪功,敢冒着欺君之罪。来成就所谓的大胜功勋。面对这些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自己给予太多厚宠的堂兄,又大大的给自己涨脸。
赵煦皇帝的信心顿时爆涨道:“范相,众位爱卿,现在你们还会觉得,朕从国库抽调税银组建亲卫军。是劳民伤财吗?平时你们都说,番邦骑兵过万不可敌,可现在呢?
巴蜀郡王仅凭亲卫骑兵的五千兵力,就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你们还会觉得巴蜀郡王太年青,不能胜利骑军统领一职吗?”
说的这些文臣哑口无言之余。赵煦的畅快之意别提多美了。前段时间,为了准备秦凤路的战备物资,朝廷确实花费了不少钱。可有了这个大胜,这些人还能说什么呢?
以往历朝大战,想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那次花费的代价没有这次高。更何况,此次战报上面明白写着,除了歼杀的西夏敌骑所取得的重大战绩。
单单那上万西夏优良战马,就足以令朝廷大大的赚上一笔。谁都知道,如今战马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有了这上万匹优良战马,朝廷在组建精锐骑兵上面,又能大大的减少一笔开支。真可谓人财两得的好事,赵煦身为皇帝又岂能不高兴呢?
看到这些文臣在皇帝面前吃憋,对这位好武郡王爷有好感的武将们,也觉得深受震撼。
只是震撼之余,他们也在担心。这千余骑军的伤亡名单中,有没有他们亲属的存在。
虽说军人战死沙场,对于他们这武武勋世家而言,也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可人死了,单单一个光荣有什么意义呢?活着享受这份荣誉,不是更令人高兴的事吗?
只是相比这份八百里加急传递的大捷战报,后续有关战斗的奏折,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知道。到时也许就能知道,那份战死或致残的名单中,有没有他们的子弟存在。
在赵煦跟宋朝文武大臣,以及很快得知消息的汴梁百姓,为此次兰州大捷而高兴时。
带着仅剩几百骑兵,冲过黄河进入国境的拓跋野。也将大军失利的消息,第一时间向西夏国主进行了禀报。
一时间,西夏国主都觉得不敢置信,这信心满满的大胜,怎么会一转眼变成大败呢?
尤其在得知,赫连铁树这位心腹大将,竟然也被宋军的将领给斩杀于阵前,西夏国主更加难以相信。要知道,赫连铁树可是西夏少有的骁勇善战,怎么会被斩杀了呢?
做为同样登基不久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对于此次出兵兰州,可谓雄心壮志。非常相信这位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中大将,能替他再立功勋,收回前些年被大宋夺回的兰州地区。
可现在的现实呢?
赫连铁树被斩杀在兰州不说,其手下一万多骑兵,全部被葬送在宋朝境内。除此之外,就连拓跋族此次出兵,也可谓元气大伤。
这样一来,面对辽国铁骑的进犯,拓跋族也将压力倍增。这就意味,李乾顺要想保证夏辽边境的稳定,就必须从其它地方调兵过去,增加双方的兵力配比。
随着李乾顺将这个大败的消息,在早朝的时候宣布开来,询问这些文武大臣。接下来,跟宋朝到底是战是和时,整个朝堂也变成主战跟主和两派争吵的菜市场。
主战的一方,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必须给宋朝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这些主战派看来,赫连铁树此次入侵失败,更多败在他轻敌大意之上。
只要他们接下来,加大兵力入侵,兰州就一定能够攻占下来。而相对的,他们出征的人除了财富之外,能得到的功勋自然不会少。
主和的一方,则是觉得西夏现在面临的处境,同样非常危险。一旦大举南下进犯,能胜固然是好事。
可万一再败,或者惨胜。面对虎视眈眈的辽国跟吐蕃,甚至于回鹘各部,西夏到时又如何应对呢?
毕竟,宋朝就算现在实力不如以前,可瘦死骆驼比马大。一旦战事陷入僵局,形势对西夏更加不利。
一时间,两派说的似乎都有理,反倒把李乾顺这位国主给搞烦躁,直接下令退朝延后再议。只是再议之后的结果,还是吵成一锅粥。
而随着陆续逃出重围的一些散骑,狼狈不堪的返回西夏之后,李乾顺也得知宋朝还俘虏了五千西夏骑兵的消息。其中还包括,那位不日就有可能,押送进大宋京城的外甥。
在这种争议之中,西夏调集于黄河边,防止宋军骑兵进犯的骑兵。也没发现,有宋军骑兵进犯的影子。
却得知那支凶悍的鬼骑兵,就在黄河对面扎营,也不过境就这样待在那里。似乎有意在等待西夏,对接下来是战是和拿出个痛快的决议来。
面对这支被拓跋野形容,能跟西夏国主掌握的铁鹞子相抗衡的宋军黑衣骑,最近被吵心烦的李乾顺决定。派出其掌握的三千铁鹞子,去试试那支待在黄河边不走的鬼骑军。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铁鹞子若能胜,那他就站在主战一方,大举调兵进犯宋朝。若铁鹞子也不是那些骑兵的对手,那他就选择主和的一方。派人去宋朝,跟那位宋朝皇帝谈和。
对于李乾顺这种明显站在主战一方的决定,吵了几天还没有决断的文武大臣们,也只能静候铁鹞子的出兵情况。
只是主和一方的人也在担心,要是连最为精锐的铁鹞子都败了,西夏再与宋军谈和,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在赵孝锡扎营于黄河边,每天派出鬼骑军小分队,巡逻周边剿杀那些越境的西夏侦骑队时。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大理的木婉清跟钟灵,实在受不了心中对赵孝锡的思念。
最终将刚刚‘刑满释放’的哥哥段誉拉上,三人带着一支百余人的大理骑兵,踏上了前往兰州城的路途中。而收到这封情报时,赵孝锡也觉得这两个女人,胆子还真大。
得知对方已经在前来兰州城的路上,赵孝锡也只好命令武部,沿途对她们一行人进行护送。尽量保证她们两姐妹,以及那位大理世子的安全。
至于大理王室敢将段誉放到这么危险的境地,想来也是希望让其看看,真正的边境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让这位礼佛的王世子,体会一下世间的惨酷无情一面!(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寻‘夫’
自从赵孝锡在离开前,将木婉清还有钟灵送回大理,两个女孩尽管知道。这个心上人要领兵出征,她们做为女人不好牵绊于他,也就安心坐在大理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只是她们低估了这种等待,都是初动心就陷进去的女人,她们如何知道没心上人陪伴的滋味呢?那怕年纪稍大的木婉清,有母亲陪伴左右,她还是思念这位心上人。
想念这个时而霸气,时而纨绔的心上人。想念对方夜幕来临时,给她悄悄打出的暗号,让她心跳加速的兴奋感。也相信对方征服时,带给她的愉悦感。
至于钟灵则因为性格关系,在家陪着父母一段时间之后,同样想念赵孝锡陪伴她左右时的场景。这样一来,两个大理公主都快得了相思病。
做为过来人的甘宝宝跟秦红棉,望着两个欲发憔悴的女儿,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怕段誉终于被放出天龙寺历练,可两个女孩还是想念赵孝锡。
面对这种情况,连段正淳也有些担心,这个赵孝锡要是在边关待的时间长。这两个女孩这样,茶饭不思饭般憔悴下去,可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钟灵提出,北上去找赵孝锡,还鼓窜木婉清一起同去。结果两姐妹刚开头,就被出寺之后,经常过来陪她们聊天的段誉听见。
一不做二不休,两姐妹立刻让这位哥哥,陪她们一起上路。不管怎么说,此次段誉从天龙寺出来,武力值已然比以前高上许多。
加上段誉如果陪同出行,安全上面肯定会更加有保障一些。这样一番决定之后,同样渴望走出大理。到中原走走的段誉,很快跟父亲还有伯父提出游历的请求。
面对两女都快得相思病的情况,最终大理王还是同意了段誉的请求。让这位王世子走出大理,去中原游历一下涨涨见识也好。
何况这段时间,段正明也清楚这两个女孩身边,一直都有一帮精锐的武士保护。只要不碰上什么大乱子。相信段誉三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段正明最终同意段誉带两女,北上去见赵孝锡。感受一下边关战事之惨烈,让这位心有点软的王世子,也明白什么叫战争的残酷性。
连当大哥的都同意,最近好不容易跟小女儿缓和了一下气氛的段正淳。面对两女的渴望,自然不好说不行。只能派出两位近臣,汇同从皇室禁军中抽调的一支百人骑,护送三人前往秦凤路见赵孝锡。
之所以不派太多人。也是不希望段誉三人被有心人盯上。有这支百人骑护送,加上巴天石这样的高手护送,三人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相信出不了什么问题。
更何况,两女身边还有赵孝锡留下的武士,可以沿途进行保护警戒。这安全系数无疑就越发的高一些,让三人北上相信还是安全的。
就这样等到两位大理大佬的同意,段誉又换上他那付书生打扮。带着心情一下子开朗许多的两女。还有换上了普通镖师打扮的禁军骑兵一路北上。
等到武卫将这个情报通知之后,三人的队伍已经行进了老远。再让她们返回自然不太可能。
只是原本觉得,此次出行游山玩水是种乐趣的段誉,出来之后才明白,这种长途跋涉的事情真不好受。
更令他觉得难受的是,这两位妹妹对于旅途中,他所做出的一些照顾大加批评。这对有心想讨两个妹妹喜爱的段誉。着实有些失伤。
每次野外宿营时,他都不再主动提出,替两个妹妹准备饮食。而是让经验相对丰富的巴天石,他们负责准备吃食,这才免去被两个妹妹批评的声音。
可就算如此。两女还是觉得,此次出行之路。比以前跟随赵孝锡时幸苦了许多,就连钟灵也觉得,没有赵孝锡跟她共骑,她总是特别容易产生疲劳感。
恨不得一下飞到赵孝锡身边的两女,一路也是催促段誉一行人加速往秦凤路赶。等到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奔波,终于进入秦州境内后,一行人也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只是当她们得知,此刻赵孝锡还在兰州领兵打仗时,两女只在泰州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让武部成员带她们去跟赵孝锡汇合。
来到了边关之地的段誉,也终于感受到,这种处于战争状态城池的紧张气氛。每次面对那些游骑兵的盘查时,若无武卫出示的令牌,他们这一行人只怕寸步难行。
就算进入一些边城时,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守城官的许可。加上段誉他们此行,有意掩盖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就更加令边城的守将对他们起疑心。
甚至在进入兰州附近一个小城时,他们还被小城的城防军给包围,严令他们说明身份。直到武卫成员出面,出示了赵孝锡开据的通行令,他们才避免被抓拿审问的下场。
这种可谓紧张不安的边境时情,令段誉也第一次知道,战争来临时,人会变成这种草木皆兵一样的紧张。却也从此次游历中,听到宋朝边民在历次战争中,被无情屠杀的事情。
做为尊崇佛教的大理,段誉从小学会的佛理,大多都劝人向善,以和为贵的相处理念。他也知道,在西夏国佛教同样倍受尊崇。
可此刻了解到的情况,那些按理说应该以人为善的西夏人,却在兰州附近制作一场场血腥屠杀。甚至很多时候,让不少安宁小村镇变得荒芜人烟。
等到他们进入兰州境内时,已然能感觉到这里的气氛,相比秦州更为紧张。有时候,想入城休息都非常困难。晚上在野外宿营时,经常会碰到突然的宋军侦骑兵。
若非此刻队伍中,已然有了武卫成员的加入,他们想见到赵孝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这种行进过程中,他们也听到赵孝锡大胜的消息。
相比段誉听到斩杀上万人时,心情受到强大的震撼,觉得战场刀箭无眼真说的不错。这上万条人命就这样白白牺牲,巴天石等人却深知,这种大胜是多么难能可贵。
一直觉得赵孝锡以郡王身份,娶两个大理公主太过信心的他们。此刻才真正明白,一向软弱的宋朝皇室,如今还真出个了不得的郡王爷。
等到他们通过武卫得知,赵孝锡大胜之后扎营黄河边境时,巴天石等人的意思。自然是进城等候这位郡王爷的回归,可两女硬是要求直接去那里见赵孝锡。
幸幸苦苦走了上千里路,为的不就是见到这位心上人吗?现在她们人都到了这里,又怎么会安心在边城中等待呢?
对这两位深受王爷跟大理王宠爱的公主,巴天石等人也不好拒绝,却又非常担心到了边境。突然遇到什么敌情,就他百余人的骑兵队,怕是难以保证三人的安全。
就在巴天石等人为此事纠结时,远处的平原之上,已然出现一支军容严整的千人骑兵队。看着上面打着的风字旗号,巴天石等人也很好奇,这支骑兵到底律属那支部队。
按照巴天石等人对骑军的了解,这支出征的大宋骑军,应该只有以五行命名的骑兵营。那这风字营,又出自那里呢?
直到骑兵千人队在他们身前停下后,望着打头下马的千骑将,给两个女孩行礼时。巴天石才知道,这支风字营是在兰州才开始组建的。
至于这样一支骑兵千人队,由这么一位年青的小将担任,有赵孝锡这个更年青的统领在,巴天石等人也不觉得太过意外。在风字营的护送下,往黄河边挺进。
等到距离黄河行营没多远时,一路上可谓疲惫不堪的女孩,想到即将见到心上人。都拼命的拍打着马匹,希望早点见到赵孝锡。
直到她们看到,前方端坐在一匹白马上的年青人时,两个女孩立刻拍马而出,往对方站立的地方狂奔而去。看到此情此景的段誉,也只能内心苦笑,这位妹夫的魅力还真是大。
一直有关注木婉清等人行进情况的赵孝锡,同样渴望见到这两个女人。不管怎么说,这是他重生于这个大陆,唯一真心想娶来做老婆的女人。
望着两女从队伍中冲出来,赵孝锡也清楚这两个女人,怕是想念他太过历害,才会这么渴望与他相见。有这样深情的女人,何尝不是身为男人他的幸福呢?
同样拍马而出的赵孝锡,很快就骑兵迎了上去,等到三人三马即将靠近时。赵孝锡已然纵身一跃,出现在骑术略显差劲的钟灵战马之上。
看到赵孝锡腾空而起,就已然扼住马匹进行减速的木婉清,看到坐在钟灵马上的赵孝锡时,也没觉得有什么吃醋。只是觉得看到他平安无事,这一路的幸苦也随之消失。
三人再次相见,也没有什么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彼此。至于钟灵更是激动的,搂着赵孝锡的虎腰舍不得松手,似乎要把这段时间的相思,全部化为这种贪恋的拥抱之中。
也许是有感于两女千里寻夫般的感动,护送她们过来的大理骑兵,全部都停止前时。将两支骑军中间的位置,让这一男两女好好享受一番再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慰相思
尽管军营之中不允许女人进入,可面对木婉清跟钟灵不远千里找过来。赵孝锡最终还是将她们,安置在军营大帐之中。对此,鬼骑军的人也不会说什么。
安慰了两个显得一脸幸福的女人,赵孝锡自然少不了招待段誉等人的到来。对于巴天石等人,也不是第一次见面,自然无需太过客套。
将段誉跟大理禁军精骑留下之后,护送他们一行抵达的风字营,很快又离开了黄河边。这次结束了大战之后,赵孝锡将这些千骑将,开始选拨新骑兵补充到骑军营中。
这次缴获了西夏上万匹优质战马,赵孝锡就打算在秦凤路下属的边军中,挑选两到三千人加入骑兵。不说将骑军的人数规模一下扩张到万骑,至少七八千人的骑兵还是要保障。
此次挑选的骑兵,优先挑选参加过骑兵对战的边军骑兵,其次则从各府步兵中挑选。除了五个五行营外,赵孝锡又额外组建了一支雷字营。
七个营加上鬼骑军,兵员数量也能达到八千人左右。加上留守成都骑军营,还有后面需要从各地挑选的骑兵,今年组建一支万人骑兵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新骑兵加入,自然需要进行突击训练一番。这段时间,赵孝锡跟鬼骑兵,接管了附近百里范围内的防务,其余各营都在临时大营进行训练,争取尽快形成战斗力。
当两女抵达黄河边的当夜,就在赵孝锡招待两女跟段誉一行人时。一个趁夜渡过黄河的布衣阁密探,送来了有关西夏国的紧急战报。
看过战报赵孝锡很快得知,西夏国主竟然动用了铁鹞子,打算跟鬼骑军一较高下。而三千铁鹞子的到来,让赵孝锡想到把这三千铁鹞子坑杀掉。相信西夏方面会吐血吧!
望着赵孝锡脸上流露的杀气,段誉有些好奇的道:“赵兄,出什么事了吗?”
闻听段誉询问,巴天石也觉得自家世子,怎么好奇心如此之重。连这种紧急军情也打听,这可犯了军中大忌的啊!
正准备说话时。赵孝锡将笑着道:“没什么,河对面的李乾顺那家伙不甘心。派出他手下最精锐的三千铁鹞子,打算找我手下这些骑兵一决高下呢!”
一听这话,陪坐在帅帐中的赵大立刻凝重道:“三千铁鹞子,这家伙下的血本还真大啊!看来我们这段时间扎营在这里,还真是让他们感受到压力了。
不过,他铁鹞子是西夏的精锐不假,我们鬼骑军也不是泥捏的。只是三千铁鹞子,就我们这些人。能干的过吗?要不要再调骑军营的骑兵过来,打他一个伏击?”
尽管对鬼骑营的实力很有信心,可赵大也清楚,西夏的铁鹞子可谓骑军中的精锐。曾几何时,他们跟辽国的重甲骑兵对攻,都不相上下呢!
面对赵大提出叫援兵,赵孝锡却略带神秘的道:“不用,就一支铁鹞子。不值得我们叫援兵。更何况,我也没想过跟他们硬拼。我鬼骑军的士兵不能随便消耗在这里。
行了,今天是给段兄还是诸位接风洗尘,这种军机大事稍后再议不迟。就算铁鹞子动作迅速,他们至少也要到明天中午才能到对岸。不着急!”
说完话赵孝锡把战报放到一旁,继续陪着段誉等人喝酒吃肉。待到天色不早时,赵孝锡让赵大将段誉一行人。送到搭建起来的行军帐篷中休息。
至于两个女孩,也分到了一个帐篷,还是跟赵孝锡帅帐最近的帐篷。只是相比在客栈两女是分开睡,今晚她们却是一起睡。只不过,这也难不到赵孝锡偷香。
只是这种事情不用太着急。送两女去休息之后,赵孝锡给木婉清做了一番暗示之后。已然好久没感受过那种滋味的木婉清,也是脸红的跟什么一样。
等到两女入帐休息之后,赵孝锡很快来到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