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寺多宣多宝如来的佛号;就对侍从说: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随行的学士江怀素知道太祖又在考较群臣;就马上趋奉道:国号明;无更明皇帝。朱元璋一听喜;把江怀素提升为吏部侍郎。朱元璋在江淮一带遇到以前的故友陈君佐;陈君佐少有才名;朱元璋就带他出入淮扬一带。一天;朱元璋在一家店吃饭;忽有所思;又出对道: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陈君佐脱口而出对道: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极其高兴;想让他随侍左右;当一词臣;陈君佐过惯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却不愿意;朱元璋也未勉强。又过了几天;朱元璋遇一士人;见他文采风流;相问之下;知他是重庆府监生;朱元璋便命他属对;自出上联道: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那士人也不假思索;开口对道:一人为;邦国明君。朱元璋闻言喜;第二天;就遣人送去了千两黄金。
朱元璋用这些手段改善了吏治;巩固了他的统治;树立了他的威信。
另一方面;朱元璋还建立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腐蚀了知识分子的灵魂;确立了官本位价值观念。
国文化最阴暗最丑陋的部分就是官本位价值观;而最终确立官本位价值观的正是朱元璋。在明朝以前;官吏虽然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但具有真才实学的诗人、画家、医生甚至是不愿做官的山林隐士一样得到世人的尊敬。东晋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田;凡是经过九江的社会名流或达官贵人都要去他的草屋登门造访;以表达自己的礼敬。唐代的诗人李白不愿也不会做官;可全社会的人依然对他敬慕有加;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对他表现了极的尊敬。自明王朝以后;官职的才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尺度。在极权专制社会;官性和人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多数情况下甚至还成反比;官的不是依据其才能和贡献;而是依据贿赂和打击他人的权术;这样道德水准越低的人官反而当得越;得到的待遇和礼敬也越高。具有道德勇气的人;加速度地被排斥出政府之外;或被诬陷在诏狱之。这真是国最的政治悲剧。
通过竞争性考试即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是国对人类文明的一贡献;可科举制度到了明王朝却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一种僵化制度。唐宋科举考试范围很广;既有政治策论等从政艺术;也有诗词歌赋等反映人情感修养的文学艺术;有时还考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能够较为公正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明王朝的科举考试则对题材和体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考试范围极为狭窄;只以四书五经为题材;四书五经又以道学家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试卷格式则硬性规定使用八股文。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的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惟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老于此道的八股作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一篇照抄一遍;就象赌博时押宝一拉;押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则落第而归;下次再来。通过这种途径考的知识分子是难得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不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四书五经也不接触;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情感;不知道人类还有别的知识和别的情操;只知道如何做八股文和如何做官;于是一种只有国才有的官场社会形成了。
知识分子自此由社会的进步力量变为社会的阻碍力量。如果说先前的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站在时代前列的话;明王朝的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则叫人肉麻;为皇帝制春药和为太监当奴才的知识分子应有尽有。
明王朝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或部长级官员;也就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当官。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它是知识分子的惟一出路。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明王朝统治阶层即由这类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对人的评价;完全以官职为标准;一种遗害无穷的官本位价值观自此形成。
为了使官本位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惟一尺度;朱元璋还不准人当隐士;不准主动辞官;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围绕着官打转。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庙号是太宗。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典》;以及五征漠北;80万军下安南;浚通运河;规模营建北京;等等。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一件事就足以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严重受损。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明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乱世婴儿
1360年4月;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那时正是元末的战乱时期;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4年前(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南京);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他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现在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照理应该好好庆祝一下。但几乎与朱棣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他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这时形势已经粗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棣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个谜确实存在;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因为朱棣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他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
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实际上他的生母是个贵妃;为此演义出许多的野史和传说。有人说贵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还有人说;朱棣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都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明朝建立时;朱棣已是一个八九岁的儿童。那时全国仍很凋敝;满目疮痍。这一切都在朱棣的幼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朱棣在宫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遗憾。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修建了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堂藏有量历代图籍;供他弟兄们观览。征聘各地名儒;轮班授课;教育太子和诸王。师傅都是满腹经纶的儒;其如宋濂等。他前后十几年;向太子和诸王讲四书五经;讲封建礼法;一举一动都要合封建礼仪。
朱棣从他父皇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可以看出;朱棣弟兄们不只是要学书本;而且平时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封建规范。这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朱元璋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文弱书生;就让他们经常做些强健筋骨的活动。他当吴王不久;看到7个儿子渐渐长了;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这里是说;让朱棣兄弟7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对长期住在深宫院的皇子们来说;虽说劳累点;但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以健体强志。
他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洪武九年(1376);朱棣已是17岁的英俊青年;他的父皇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了;感到有必要让皇子们体验一下民间的生活。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父皇时候为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这里也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穷乡;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在这里;朱棣仿佛看到;他的父皇时候是怎么样受苦受难;创业是多么的艰难。他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棣的长兄朱标;即南京一带所习称的头太子;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被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祭天地于南郊;在郊坛南边正式登极称帝。他连赠祖上四代;册封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皇太子。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早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他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在封藩前还特意作了一番表白:
天下之;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封诸子为王的这件事也就定下来了。按照明制;皇子封为亲王都授予金册金宝;年食禄米万石。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但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像北边防御蒙古的几个藩王;所统兵上都超过此数。例如在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藩王的府第、服饰和车旗等;下天子一等;公侯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
藩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即藩王的未来接班人;10岁时就授予金册金宝。其他诸子则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都有封爵;自六世孙以下都封为奉国尉。他们生的时候要向宗人府请名;年龄了要请婚。但他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当;只是坐糜俸禄。明期以后;皇室成员的俸禄成了国家沉重的包袱。
本来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到各处;称作亲王;目的是为了监视各地带兵将军的动静;以防他们叛乱。藩王虽没有行政权;但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遇有战事;即使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节制。当燕王朱棣率军征讨乃儿不花时;像傅友德那样的将也要受他调遣。这样;许多藩王就拥有了重兵。朱元璋感到他这套制度比以往历代都严密;明江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死;就爆发了朱棣与建文皇帝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
对这种分封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臣早就看出来了;只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著名的文士解缙率直敢言;他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潞濞之虞。说得最直率的概就是那个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了。洪武九年(137);叶伯巨上书言事;说明太祖太过者三;第一条就是分封太侈:;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廓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不掉;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现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朱元璋见疏怒;认为这是离间他们一家骨肉;要亲手射杀他。叶伯巨终于为此事死在狱。不幸的是;叶伯巨所言果然成了事实。
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这时的燕王已是21岁的英俊青年。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南国春色、而毅然甘冒雪花如席的北国风寒。他出发了;率领着数千护卫;浩浩荡荡地奔赴北平;满怀着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其他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不难看出;朱元璋对燕王寄望殊深。
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燕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就藩时间还早于燕王两年;都没让他们去北平;而是把北平留给了燕王;其似乎有深意存焉。本来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只有朱棣为人沉鸷老辣;很像朱元璋。他身材魁梧;天资聪颖;武艺高强;智勇有略;能推诚任人;在镇守边关、打击残元势力方面立了功。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
不过;朱棣也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人。据说;朱元璋曾和众多王公臣一起登上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俯瞰皇宫;在一片赞誉声;朱元璋龙颜悦。这时年少的朱棣却口无遮拦;一语道破天机:紫金山上架个炮;就能炮轰紫禁城!朱元璋惊;心里顿时后悔不已;以至后来他又命令修建更为广的外城;把包括紫金山在内的一些重要地方围起来以加强防御。从这件事上;朱元璋看出朱棣将来很有可能是皇太子的最威胁。
太子朱标从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人好学勤政;宽厚仁慈;非常适合做个宽仁皇帝。可惜;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8岁。朱元璋伤心之余;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选。这时有人推荐朱元璋最倚重的朱棣作为皇储。朱元璋同意了;但许多臣表示反对;理由有二:一是如立朱棣为太子;对朱棣的兄弟则无法交待;一是不合正统习惯。朱元璋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决定立朱标之子皇孙朱允炆为继承人;为此;朱棣一直耿耿于怀。
朱棣在就藩燕京以前;朱元璋还为他完了婚;妻子就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山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她贞静;好读书;被人称为女诸生;就把徐达找来说: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结为婚姻;你的长女就嫁给我的四子朱棣吧。徐达自然是满口答应。徐氏于洪武九年(1376)被册封为燕王妃;第二年就成了亲。这时朱棣18岁;徐妃16岁。就是这位看来贤淑贞静的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夺天下、治天下的得力内助。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在这点上其他诸子也是比不上的。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朱棣进入北京的时候;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
另一方面;朱棣入住北京的时候;元朝灭亡不久;皇宫尽管已经烧毁了;但当年世界之都的繁华还在。在这个国际都市生活了20年;朱棣的胸襟与气魄更像一百多年前入主原的蒙古汗。蒙古汗残酷勇敢;富有世界野心;他们的帝国不仅是汉语的故乡原;还包括了世界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可以说是北京成就了朱棣。
1390年对蒙古乃儿不花的初战告捷;使他树立了威名;成为通往皇权宝座的良好开端。这一年元旦刚过;朱棣就接到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让他和晋王分别统帅兵马合击蒙元丞相咬住和平章乃儿不花。而立之年的朱棣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规模的仗。素有野心的朱棣知道;这是他磨练的好时机;也是展现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精心准备;志在必得。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时值三月;没想到天不作美;竟然下起了雪;气温也随之下降。有些人请求燕王停止行军;暂避风雪。朱棣却有另一番见解;认为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好时机;因此军冒雪而进。当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十分惊讶;毫无准备。朱棣没有贸然进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儿不花旧交观童前去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无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军请降。朱棣摆酒设宴;对他非常热情;令乃儿不花很感动;遂主动要求前去劝降咬住。就这样;朱棣第一次规模出征就兵不血刃地获全胜。而另一路的晋王生性怯懦;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结果一无所获;倒是陪衬出燕王的智勇双全。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对他更加信赖。这次胜利;令朱棣声名鹊起;也是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完美亮相。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了皇位;改元建文。这位年轻的皇帝和他的父亲一样抱着以仁治国之心治理天下。建文初年;社会稳定;政治开明;百姓称颂;洪武时期的高压政策被结束;阴深恐怖的南京宫殿一下变得光明起来。不过建文帝朱允炆更适合作一个文人;由于他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上优柔寡断;历史无情地剥夺了他做个太平天子的想法。
由于建文帝年龄既;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们各霸一方;并不把他看在眼里。这样一来;建文帝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些臣的鼓动之下;建文帝开始削藩。在削藩的过程;杀了许多亲王;其当然也有冤杀者;燕王朱棣听了;十分着急。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离当时的都城金陵很远;又兼地广兵多;一时尚可无虞。
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谋士;他对朱棣说:我一见殿下;便知当为天子。相士袁珙也对朱棣说: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过四十;长须过脐;必为天子;如有不准;愿剜双目。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朱棣便积极操练兵马。
道衍惟恐练兵走漏消息;就在殿挖了一个地道;通往后苑;修筑地下室;围绕重墙;在内督造兵器;又在墙外的室养了无数的鹅鸭;日夕鸣叫;声浪如潮;以不使外人听到里面的声音。但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不久就传到朝廷;臣齐泰、黄子澄两人十分重视此事;黄子澄主张立即讨燕;齐泰以为应先密布兵马;翦除党羽;然后再兴兵讨之。
建文帝听从了齐泰的建议;便命工部侍郎张籨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马守山海关、保卫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诸王。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对他十分怀疑;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报三人前来;就立即召见;言谈之下;建文帝觉得除朱高煦有骄矜之色外;其他两人执礼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这三人留下;作为人质。正在迟疑不觉之际;朱棣早已料到这一着;飞马来报;说朱棣病危;要三子速归。建文帝无奈;只得放三人归去。魏国公徐辉祖听说了;连忙来见;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原来;徐辉祖是徐达之子;是朱棣三子的亲舅舅。他对建文帝说:臣的三个外甥之;惟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不但不忠;还将叛父;他日必为后患;不如留在京;以免日后胡行。建文帝仍迟疑不决;再问别的人;别人都替朱高煦担保;于是;建文帝决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临行时偷了徐辉祖的一匹名马;加鞭而去。一路上杀了许多驿丞官吏;返见朱棣。朱棣见高煦归来;十分高兴;对他们说:我们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过了几天;建文帝降旨;对朱高煦沿路杀人痛加斥责;责令朱棣拿问;朱棣当然置之不理。又过了几天;朱棣的得力校尉于谅、周铎两人被建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北平都司事谢贵等人设计骗去;送往京师处斩了。两人被斩以后;建文帝又发朝旨;严厉责备朱棣;说朱棣私练兵马;图谋不轨。朱棣见事已紧迫;起事的准备又未就绪;就想出了一条缓兵之计:装疯。
朱棣披散着头发;在街道上奔跑发狂;喊叫;不知所云。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数日不起。
谢贵等人听说朱棣病了;就前往探视。当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见燕王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