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众人,群众才欢呼散去。

李纲、种师道复了职,命令杀敌者受重赏,抗金形势重新高涨起来。金兵见汴京军民同仇敌忾,勤王兵日益增多,深感局势不妙,又怕后路被截,所以不等金帛数足,取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又以肃王赵枢代替钦宗为质,于二月初八日退兵。京师解围。

金兵撤退时,种师道请求钦宗乘他们渡过黄河时发起猛攻,遭到拒绝。李纲请求派大军“护送”,令将士找机会袭击,也遭到宰相阻挠,钦宗还派使者监视各军,禁止他们对敌作战,以致金兵安然满载而归。

三、凄凄惨惨亡国之君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度举兵,遣粘罕、斡离不大举南侵。九月太原失陷;十月,真定失陷,十一月,汴京再度被包围。

此时,宋朝已无主战派,当政者均为主和派。从八月金兵再度南犯以来,宋朝君臣一直忙于求和,对战守防御没有一个放在心上的,所以等到金兵第二次围城,其形势比起第一次来坏得多了。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汴京城破。钦宗听到城破的消息,惊恐万分,掩面痛哭。而他一听金人愿意议和,马上遣宰相何栗和济王赵栩去金军请成。何栗带回话来说,金人坚请太上皇出郊议和,钦宗不由得紧张出一身汗来,他与父亲虽有矛盾,却毕竟碍于伦常,不得不以孝事之,倘临此危难之际让父亲身陷敌营,他觉着自己于心有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还是亲自去向金人恳求。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朱雀门那两扇厚重的大门隆隆地打开了,只见钦宗骑在马上,何栗、孙傅、陈过庭等大臣跟于身后,由300名素服卫士簇拥着出南薰门向金兵驻扎的青城走来。钦宗来到青城,粘罕、斡离不却不与他相见,理由是不同意他带来的降表。钦宗一连住了两晚上,到十二月初二日,才在改了4遍的降表上签了字。奴颜卑膝、低声下气地伏首称臣、乞求宽恕,这就是钦宗求和的初步代价。签字已毕,钦宗又摆下香案,望金国方向拜了几拜,算是尽了臣礼,金人这才同意放他回城。

汴京百姓自从钦宗去了青城,每天都站在泥雪之中等他回来。初二傍晚,钦宗进入南薰门,百姓夹道山呼,拜于路侧,老幼掬土填塞雪淖,须臾之间,御道坦然。不知有多少人拦住马首,泣涕不止,哭喊之声远近相闻。钦宗见自己的百姓对大宋皇朝如此忠诚,想想自己竟做了金国的臣子,不觉悲从中来,掩面大哭,哽咽着说:“宰相误我父子!”然而金人的命令钦宗是绝对不敢违抗的。金人遣使来索要金1000万锭(锭50两),银2000万锭,帛1000万匹,钦宗就下令大括金银;金人遣使索要骡马,钦宗赶紧括得7000余匹派人送去;金人索要少女1500人,说要充后宫使唤,钦宗也只好照办,连自己的嫔妃也拿来充数,妃嫔民女不甘受辱,赴水投河而死者甚众。到河北、河东割地的使臣也派出了20多个。

尽管以钦宗为首的北宋政府如此丧心病狂地奉承金人,金人仍嫌所要的金银数量不足,声称要纵兵入城洗劫,要求钦宗再去金营议事。钦宗终究不敢违抗金人的命令,只好命孙傅辅助皇太子监国,自己硬着头皮再去青城。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元月十日清晨,钦宗带领何栗、李若水等人又上路了,刚出朱雀门,京城百姓闻知,不期而集了数万人拦住说:“陛下不可出!”哭喊着不放行。钦宗也觉着有点生离死别的味道,流下了眼泪。车驾刚到郊外,张叔夜叩马谏阻,钦宗说:“朕为了保全人民,不得不再前往。”叔夜号恸再拜,钦宗回过头来,流着眼泪说了句:“嵇仲(张叔夜的字)努力!”就哽咽不能出声了。

钦宗刚到青城就被金人当人质扣住,促令城中官吏加紧搜括金银,百姓各分坊巷,互相监督,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收括之列。市井寺观,妓院旅居,根刷殆遍,弄得汴京城里翻江倒海,民不聊生。

钦宗受到的待遇也与上次大不相同。粘罕、斡离不根本不和他见面,他被安置到斋宫西庑的三间小屋内,里面除桌椅外,再就是可供睡觉的一盘土炕。钦宗关在里面,好似囚徒。钦宗自从再去青城之后,每天都派御带官王孝竭入城抚谕,百姓天天都有人立在街头等候御驾,即使风霜雨雪亦不在乎。二月六日中午,金兵掘断南薰门路,杜绝内城出入,王孝竭也没再出现,人心大恐。晚间,金人遣翰林承旨吴千干、吏部尚书莫俦持着金太宗废黜钦宗赵桓及太上皇赵佶为庶人,别主异姓的诏书回到城内,同时还带来了钦宗的御笔。七日,太上皇赵佶被押到了青城,金人凭借宫廷内侍宦官邓述开列的诸王皇子皇孙及后妃公主名号,命开封尹徐秉哲悉数交出。徐秉哲下令坊巷5家为保,不得藏匿,共搜得3000余人,衣袂相连押到金营。金人又逼皇后及皇太子前来。

四月一日,金兵在大肆掳掠之后开始撤退。斡离不押着太上皇赵佶、郑太上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嫔妃等从滑州北去。粘罕押着钦宗、朱皇后、太子赵谌、宗室及何栗、孙傅、张叔夜等官员由郑州道北行。金兵退走时,带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古董文物、百工技艺、倡优杂伎人等,北宋王朝“二百年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钦宗到金国后,被封为“重昏侯”,意思是他和被金人封为“昏德公”的父亲赵佶加在一块是一昏再昏。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56年),钦宗死在金朝,终年56岁。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遥尊钦宗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赵桓的死讯传到南宋,七月,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第五十五卷 南宋

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宗赵构

一、求和使者患难皇帝

宋高宗赵构,为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弟,母韦氏。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五月生,百日刚过,宋徽宗便赐名构,授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公。次年二月,又进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再封为康王。次年,赵构正冠于文德殿,赐字德基,出宫住进了自己的王府。北宋灭亡后,他有幸登基称帝,历史上称为宋高宗。

宣和七年,金兵灭辽以后,立即掉过头来,大举南侵。宋徽宗是个终年沉迷酒色的昏君,得知金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吓得六神无主,急忙把帝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带着嫔妃、宠臣们南逃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阴历正月七日,金兵逼近东京。次日,便对东京诸城门发起轮番进攻。廷议时,尚书右丞李邦彦以兵弱将寡为由,主张割地请和;太常少卿李纲则主张激励将士,誓死抵抗。钦宗采纳李邦彦的意见,派郑望之与高世则二人去金营求和。这时,斡离不派使者吴孝民前来,提出议和条件。钦宗立即召见赵构,授以军前计议使,去金营求和。赵构估计此行不会有生命危险,慷慨答应,请求立即行动。就这样,赵构带着垂头丧气的张邦昌乘坐一只木筏,迎着萧萧北风,渡河到了金营。

金大将斡离不攻京城未下,便想给宋使来个下马威,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见其营帐内外兵士环列,刀枪林立,一派杀气。见到这般阵势,可把张邦昌吓了个半死。赵构知道这不过是试试自己的胆量,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从容不迫地从刀枪下走进了金营。二月七日,钦宗下诏割三镇与金人,由肃王出质代康王。康王与张邦昌一同被放还。当赵构策马驰出金营后,斡离不意识到他将来可能是金国扩张的障碍,又懊悔不已,急忙派兵追赶,但赵构早已去之夭夭。斡离不也觉得目的基本达到,故退兵北去。

赵构返回京城后,肃王已去金营为质。钦宗见金兵退去,认为赵构此行劳苦功高,遂任为太傅。就在赵构出质期间,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各路兵马相继至京师,援兵已达20余万,士气稍振。钦宗感到城下之盟有失体面,于是,一面将主和大臣李邦彦等人一一罢免,一而下诏各路勤王部队固守三镇之地,分兵袭击金军。十月,金兵力攻太原,宋朝军民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太原陷落。十一月,斡离不克真定,攻中山,北方关隘重镇先后失陷。钦宗无可奈何,只得再派使者到金营求和。

面对金兵咄咄逼人的气势,宋廷内主和派占据上风。钦宗采纳了王云的意见,立即召见赵构,准备让他再次出使。钦宗答应让耿延禧、高世则随行,还解下了身上的玉带赐给了他。回到府中,赵构急忙把耿延禧、高世则唤来,慎重地对二人说:“国家多难,君主忧辱,如果此行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当义不容辞。可是,我们几人深入金廷,吉凶未卜,你们应回去和你们的父母、妻子诀别,明日五更起程。”

十一月十六日五更时分,赵构与耿延禧、高世则、王云等人迎着料峭的寒风,踏着朦胧的月色,北去求和。赵构一行日夜奔波,经浚(今河南浚县)、滑(今河南滑县)诸州北上,去真定府找斡离不求和,万万没有想到斡离不又驻军东京城下。这次,斡离不议和的条件不再是割让三镇,而要以黄河为界与宋朝平分天下。不几日,粘罕也来到东京城下,与翰离不分营扎寨,把京师围得水泄不通。

十一月十九日,赵构到达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知州汪伯彦说:“斡离不已于十四日由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魏县渡河南下,追赶恐怕是来不及了,请大王暂留此地,从长计议。再说,肃王在金营至今未返,大王此去,恐怕也难以顺利回来。”赵构哪里肯信,以为汪伯彦阻止他议和,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受命于国事危难之际,此次北上议和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因此,不能半途而废。”第二天,赵构一行又向磁州(今河北磁县)进发。刚到磁州城外,迎候多时的守臣宗泽立刻迎上前去,激愤地对赵构说:“肃王被骗到金军,看来没有回来的希望了。如今他们又想请大王使金,分明是个骗局,不会有什么好处。请大王千万不要再走肃王那条路了!”赵构不听,坚持前往金营。正在争论之际,忽有两名士卒持汪伯彦所封蜡书求见。书中说:“大王离开相州当晚,本州西火炬相连二三里远,金人铁骑五百余一路追索大王。大王如在此渡河,那就正好自投罗网。现在斡离不已趋京师,议和已失去时机,不如勤驾返回相州,聚集军队,牵制金军,以付二圣维城之望。”读毕,赵构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汪伯彦此书,要不然自己还会到处奔波,徒劳无功。

没过几天,割地使耿南仲来相州求见赵构,说京城已危在旦夕,皇上令其尽起河北诸郡兵马入援。赵构得了圣旨,立即与耿南仲联名揭榜,招兵买马,组成了勤王军。

十二月一日,赵构在相州建立了大元帅府,集合了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招募的义士,信德府(今河北邢台县)的勤王兵,大名府派出的救援太原的兵,以及由太原、真定府、辽州(今山西昔阳县)等地奔向这里来的一些溃兵,共10000人,分为五军。十四日,赵构领五路兵马出击,攻到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到大名后,宗泽、梁扬祖等也先后率兵马来会,兵威稍振。

金兵自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攻上东京城墙之后,北宋王朝实际面临着灭亡。斡离不为了彻底剿灭赵氏宗室,逼迫钦宗派人立即召回康王。一天,使臣曹辅带着诏书来见赵构,诏书云:“金兵攻城未下,正在谈判议和。康王和诸帅屯兵原地,不要妄动,以免不测。”汪伯彦、耿南仲等人相信和议,主张移军东平(今山东东平);宗泽则主张南下澶渊(今河南濮县),以此为基地,逐渐解除京师之围。这时,赵构失去了出使金营时的勇气,以将寡兵少为由,不敢直趋京师与斡离不较量。他命宗泽率万人进军澶渊驻扎,谎称大元帅在军中,而自己却和汪伯彦等人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程,冒着漫天风雪,往东平而去。

宗泽在开进澶渊途中,与金军交战13次,均获胜。而赵构在东平驻扎了一个月,却丝毫没有救援京师的打算。不久,赵构又到济州(今山东巨野)驻扎。这时,大元帅府所属官军和自动聚集起来的抗金军队已有8万之多,号称百万,驻守在济、濮(今河南濮阳)各州府。赵构不敢与金军较量,按兵不动,使各路勤王兵也不得靠近京师,眼睁睁看着金军攻入京城中。

粘罕和斡离不见京城军民已失去抵抗能力,赵构的勤王军又不敢交战,消灭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接着金主又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靖康三年(公元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北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四月一日,金粘罕押着徽宗、钦宗、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后妃等3000多人北去,并掠走宋王室的法驾、礼器、乐器、祭器、珪璋、宝印、图书账籍及公私积蓄不计其数。北宋灭亡的消息传来,汪伯彦劝赵构南下宿州(今安徽宿县),准备向江南逃跑,由于将士反对才没有南逃。金兵退后,“大楚”皇帝张邦昌知道康王拥兵在外,因此不敢贸然行事。一面迎元祐皇后(哲宗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尊为宋太后;一面派人送“大宋受命之宝”玉玺于康王。在宗泽等人的请求下,赵构决定移师应天府(即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下诏改元为“建元”,大赦天下,邦昌及其所辟臣属也概不问罪。大礼完毕,赵构遥望北方被掳的父兄母妻,又痛哭了一场。同一天,元祐皇后在东京宣布撤帘归政,并向赵构写了贺信,信中说:“宗庙得以保全,就全靠你了!”从赵构登基称帝时起,宋朝历史进入了南宋时期。

二、无意抗敌有心偏安

金兵虽撤出了东京,但仍然控制着河东、河北两路的太原,河中(今山西永济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磁州、相州、河间等地。刚刚侥幸登上皇帝宝座的宋高宗赵构也不得不表示一下抗敌复仇的决心,以顺应民意。于是,便以抗金最力的宿将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又命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还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不久,高宗查出张邦昌僭居内廷时以宫人侍寝一事,又听说金人以废张邦昌为借口称兵南下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下诏将张邦昌赐死。

北方军民心向南宋朝廷,他们自动组织起来,多者数万人,少者也有数千人,神出鬼没地出击敌人。李纲为相后,派马忠、张焕率军一万人袭击河间的金军,取得了胜利。鉴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刚刚建立,正规军还来不及整编,还没有成为一支足以抵抗金兵大规模进攻的力量。李纲在河北设置河北招抚司、在河东设置河东径制司两大机构,委派官吏,拨给钱钞,招募河北、河东各地奋起的义兵,抗击金军。

南宋小朝廷从诞生那天起,在对金和战的问题上就争论不休。高宗在这个问题上内心也极为矛盾。一方面,他也想利用李纲抗金的威望,振作士气,维护南宋王朝的一点面子。另一方面,又与汪、黄二人一样,幻想用对金朝屈膝投降的办法,来换取金朝对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的承认。他虽然并不真正想让徽宗和钦宗回到南宋,却以探望和迎请被俘北去的二帝为幌子,不断派人带着奇珍异宝去奉献给女真贵族,向金朝试探投降的可能性。

金兵撤离东京后,高宗就一直没有进城。这并非对豪华的故园旧居没有感情,而是害怕像其父兄一样成为阶下囚。因此,只以宗泽留守收拾残局,自己却在应天府做起皇帝来了。实际上,高宗即位之初就决定南逃。即位第二天,高宗就命翁彦国知江宁府,并赐钱钞10万缗,让他在江宁城修缮宫室,以备南逃时使用。李纲对高宗要巡幸东南很不满意,他对高宗说:“自古以来,中兴的帝王都是起于西北,立足中原,控制东南。这大概是天下精兵健马都在西北的缘故。如果陛下坚持巡幸东南,使中原的抗金将士大失所望,今后要收复北方失地就很困难了。”经过几次商讨,高宗不顾李纲等人的反对,采纳了黄潜善的意见,下诏曰:“巡幸扬州”,并让荆襄、江淮、关陕等处守臣修缮城池,以备作行宫。李纲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为高宗的软弱而悲伤,更为国家的前途而忧虑。他气愤地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只要陛下一天不罢我的官,我就非坚持到底不可!”后来,有一次高宗和李纲谈起宋钦宗亡国的事。高宗问:“渊圣皇帝勤于政事,批阅奏章直到深夜,国家却亡在金人手中。这原因何在?”李纲答:“人主的得失在于知人用人,亲近贤德的人,疏远奸诈的人,就一定会有所建树。”

在此之前,抗金将领岳飞上书高宗,指责黄潜善、汪伯彦奸臣误国,使中原军民大失所望,建议高宗乘金人在北方立足未稳之机,亲率六军北渡,收复失地。高宗不但不敢这样做,而且认为岳飞越职言事,予以削官的处罚。

这种种情况,使李纲感到自己在小朝廷中已不能有所作为,不得不提出辞职要求。宋高宗也顺水推舟,以种种无中生有的罪名,贬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至此李纲居相位才75天。李纲被罢相后,他推荐的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也因“罪”被贬,河北招抚司和河东径略司都被废罢。

李纲被罢相的消息一传开,太学士陈东、布衣欧阳澈等上书高宗,极言李纲忠勇,不该罢相;黄、汪二人平庸无能,不可重用;并恳切地希望高宗亲自率兵讨伐金朝,救还二帝。黄潜善等人对陈、欧阳二人恨之入骨,于是由黄潜善出面密见高宗,请诛陈东、欧阳澈。高宗听从了黄潜善的意见,将二人斩首示众。过路的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掩泣,都感到收复北方领土没有指望了。

就在高宗决意南逃的时候,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却如火如荼。抗金老将宗泽在李纲为相时被推荐为开封府尹,不久又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两河地区还有红巾军、八字军等著名的义军积极抗金。他们谙熟金军的活动,时常进攻被金军占领的城镇。活动在泽、潞地区的红巾军,有一次袭击金军时,几乎活捉了金军将领粘罕。

金朝面对如此活跃的抗击力量,决定再次用兵。可是,高宗不但不积极备战,反而于十月一日乘船离开应天府,经泗州、宝应,向南逃去。京师军民闻此消息,相聚啼哭,深知恢复无望了。

十二月,金军分多路大举南下。一路由粘罕率领自云中(今大同市)出发,沿太行山由河阳渡河,攻河南。二路由右辅元帅宗辅与其弟兀术率领由燕山出发,自沧州渡河,攻山东、淮南;三路由陕西路都统洛索等率领,自同州渡河,攻陕西。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天,高宗带着六宫、宠臣和卫士、家属到达扬州。当金军气势凶猛地南下的同时,他和那帮宠臣却过着偷安岁月、醉生梦死的生活。当时,金兵一天天南进,南宋将领张浚认为金兵定会大举南犯,请求高宗做好临战准备。黄潜善、汪伯彦二人在一旁听了哈哈大笑,冷冷地说:“还是不必太多虑吧!”建炎三年正月,金军前锋已攻下徐州,直驱淮东。二月三日,天刚蒙蒙亮,天长军来报:金兵即日趋扬州。内侍邝询急忙跑进卧殿,竟忘记了昔日宫廷的规矩,大声呼喊:“金兵到了!”正搂着美妾熟睡的高宗惊坐而起,不待细问,撇下美妾匆忙穿戴好盔甲,骑马而逃,护驾的只有王渊、张浚和军卒数人。金兵尾追,高宗岂敢在镇江府久留。二月四日,命朱胜非驻守镇江,刘光世控扼江边,杨惟忠驻守江宁府(今南京市),高宗一行向临安(今杭州市)逃去。高宗以为是赐死张邦昌得罪了金人,还下了个“罪己诏”,大赦天下,惟独李纲不免,更不能释放。治李纲的罪是为了求得金人的谅解。黄、汪二人任相以来,把持朝政,嫉害忠良,特别是他们不修军备导致了金人南下无碍,以致宗室播迁,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御使中丞张澂勇敢地写下了黄、汪二人的二十大罪状,上书赵构,请求罢免他们。迫于压力,高宗不得不“忍痛割爱”,罢免黄、汪。不久,宋军在陈彦的率领下,渡江打败金军,收复了扬州,赵构的小朝廷才在杭州暂时安顿下来。

三、苟且偷生宠奸害忠

金兵虽一度占领了扬州,但并没有从扬州再渡江南犯,就逐步撤兵北去。因此,高宗复辟后,为了顺应朝野上下的舆情,又迫不得已地慢慢从杭州北进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并改江宁为建康府,作出把行都设在建康的姿态。避免重演二月初从扬州逃路时那种惨况,高宗在抵达建康之后不久,就派遣官员和兵马,护送孟太后到江西境内去避难。同年六月,在高宗正接连向金朝最高统治者们上书乞哀的过程中,女真贵族又发动了兵马,以金主四太子兀术为统帅,再次举兵南下,准备捉拿高宗,消灭赵氏王朝。

高宗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