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皇帝全传-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我只是来听大臣奏事的。”等到大臣上奏时,曹芳还未来得及说话,司马师都作了定论。曹芳心中充满怨恨。
时光如梭转眼曹芳已经继位10多年了,由一个孩童变成一个20多岁的青年。他已不甘心只作一个摆设,而要求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所以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不满,便向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诉说苦衷,说到司马师的专横之处,往往泪流满面。张缉为张皇后之父,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痛恨。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曹爽败后,他也被削了兵权,只得了一个太常职衔。李丰在司马师掌权后,擢升为中书令,但李丰与张缉、夏侯玄丰常要好,所以,司马师虽擢升李丰的官位,但李丰的内心却归附夏侯玄。他们经常在一起秘密商议,要杀司马师,为曹爽报仇,为曹芳夺回大权。
谁知事机泄露,司马师下令杀死李丰、张缉、夏侯玄并诛三族。接着,司马师带剑进入皇宫,见了曹芳,便问道:“张缉的女儿在什么地方?”曹芳见他要杀皇后,便向他求情说:“张缉有罪,他女儿并不知道情况,望大将军宽恕。”司马师并不听从,继续说道:“他父亲犯有弥天大罪,即使她不知道情况,怎么能继续做国母?应该马上废掉。”曹芳无可奈何,低头不语。在司马师的逼迫下,只好废张皇后出宫,不久即被司马师害死。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十九日,司马师用郭太后的名义,下令文武百官集会,宣称:曹芳荒淫无道,没有资格继续当皇帝,应该打发他回到原来的封国齐国。于是,曹芳被迫于当天离开皇宫。
曹芳从8岁继位到23岁退位,共在位14年。退位后,到齐国居住。西晋建立后,封为邵陵公。太始十年(公元274年)死去,终年43岁,谥号“厉公”。
第三十四章 高贵乡公曹髦
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司马师废掉曹芳,决定让彭城王曹据继位。郭太后听后,表示不高兴,对司马师说道:“彭城王是我的叔叔,如果立他为帝,我怎么办呢?我看文帝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温文俭让,可以立他为君。”司马师听后,觉得太后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改立曹髦为帝。
曹髦(公元241年~260年),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当时年仅十四岁,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是曹魏的宗室,对朝廷里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尤其注意曹氏和司马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对曹氏势力的日益下降和司马氏的专权他是明白的。他想,现在朝廷的大权被司马氏掌握,既然司马师能废曹芳立我为新君,那么也同样可以废我而立他人,当一个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君王是多么可怜啊!想到这里,他便向太后极力推辞,却未得允许。于是才即位登基,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
曹髦即位后,崇尚节俭,减乘舆服御,减后宫费用,派侍中到各地观察民风民俗,处理冤案,考察地方官的执政情况,看来似乎很想有点作为。这时,地方上的一些亲曹势力由于不满司马氏的专权,相继起兵,开始了一场反对司马氏的武装斗争。
正元二年(公元25年)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毋曹魏丘俭听到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君的消息,对司马师的任意废立和专擅朝政极为痛恨。这时,长子毋丘甸对父亲说:“司马师废主专权,国家颠覆,你怎么可以安心自守呢?”毋丘俭深受触动,于是便请扬州刺史文钦到府商量对策。文钦是曹爽的门客,对司马懿杀曹爽怀恨在心,扬言要杀司马师兄弟,给曹爽报仇。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经过筹措,聚集淮南的大小官兵将士于寿春,发檄文于各州郡,宣誓起兵讨伐司马师。
东南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这时,司马师刚刚割掉眼睛上的瘤子,疼得厉害。但是,让别人统大军前往他又不放心,他担心东征一旦失败,将会前功尽弃。于是,留下弟弟司马昭镇守洛阳,总摄朝政。他自己则带病率大军亲自出征。他率军到淮南后,很快打败了毋丘俭和文钦的军队,杀死毋丘俭,文钦逃往东吴。
司马师得胜之后,回到许昌,眼睛疼痛不止,精神恍惚。想着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便将司马昭从洛阳召到许昌,嘱咐他说:“我现在身挑千斤之担,虽想卸下但不可能,你应当谨慎、戒备!大事一定不要轻易托给别人,否则是自取灭族之祸!”话刚说完,眼睛迸血而死。此后,司马昭开始掌握曹魏大权。
司马昭掌握曹魏的大权后,便有了代魏的野心,于是注意观察各官员的动态。他发现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乃是异己势力,便派心腹贾充前去观察。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贾充以“慰劳”为名来到淮南,入见诸葛诞。贾充试探说:“京师的许多贤人都主张皇帝禅位给司马氏,你认为怎样?”诸葛诞大怒,表示坚决反对。贾充回去后,把情况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认为诸葛诞在扬州很得人心,早晚要起来反对自己,不如把他调回京城,激他早反,免得出现后患。于是,升任诸葛诞为司空,召他回京城。诸葛诞果然疑心害怕,杀掉扬州刺史乐琳,起兵反对司马昭。
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昭急欲率兵讨伐。这时贾充对他说道:“你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还未建立功德。今天,如果把天子留在洛阳而你到淮南讨伐,一旦朝廷有变,后悔莫及。不如奏请太后和天子一起出征,这样可以万无一失。”司马昭觉得这个办法最为可取,便上奏太后一起出征,太后只好服从。第二天,司马昭又请曹髦一起出征。曹髦说:“既然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何必要我一起出征呢?”司马昭回答说:“过去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凡遇大敌,都要亲自出征,陛下应该追随先君,扫清叛逆,这种时刻怎么能畏惧呢?”曹髦慑于司马昭的威严,只得服从。于是,司马昭挟太后、天子,亲率20万大军南征。司马昭费了很大气力,才把诸葛诞围困在寿春,第二年攻破寿春,杀死诸葛诞。
东南亲曹势力的两次起兵,就这样被司马氏镇压下去。从此,司马昭把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皇帝曹髦只有虚名而无实权,对司马昭的专权愤恨在心。可是,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曹魏大权的情况下,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郁郁之中,自作《潜龙诗》一首,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他把自己的处境比作在井中受着幽困的龙,暗指司马氏集团的专横。
不想,这首诗招来了灾祸。司马昭看后大为光火,对其左右说:“他要效仿曹芳啊!”立即指令贾充做好废帝的准备。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四月的一天,司马昭佩剑上殿,曹髦不满地瞪眼看他,司马昭愤愤地说道:“看我干什么?”曹髦低头不语。这时,群臣大声呼叫起来:“大将军功德卓著,应为晋公。”曹髦仍低头不答。司马昭厉声说道:“我父兄三人立有大功,封我为晋公,还不容许吗?”曹髦颤抖着答道:“谁敢不从?”司马昭接着又说:“《潜龙》诗里,把我们当作鳅鳝,是什么意思?”曹髦听后,汗流如雨,司马昭冷笑着退下殿去。
曹髦回宫后,想到司马昭的所作所为,真是欺君太甚,他决定不再坐受凌辱。第二天,他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入后宫,对他们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所以请你们与我一道讨伐他。”王经劝说道:“这样不行。司马氏掌握曹魏政权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们势力很大,有多少人因反对他而死。现在陛下的禁兵力量弱小,不可采取行动啊!”曹髦不听劝阻,从怀中取出诏书扔到地上说:“我已决定行动了,死而无恨!”王沈、王业见势不妙,急忙向司马昭报告去了。
一会儿,曹髦便亲自率领宿卫和宫中奴仆,从宫中冲了出来。王经哭着伏在辇前劝谏,但曹髦不听。这时,只见贾充披戴盔甲,率领三千铁甲禁兵,鼓噪而入。曹髦大声喝斥道:“我是天子,你们闯入宫廷,想杀君王吗?”禁兵面面相觑,都不敢动。贾充见状,对他身边的武达成济喊道:“司马公养活你,就是为了今天。如果今天的事失败了,定要诛灭你们全家!”成济操戈在手,回头问贾充:“是杀还是绑?”贾充说道:“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冲向前去,操戈朝曹髦猛刺两下,曹髦当即死于辇旁。年20岁。这位试图做中兴之君的年轻皇帝,终于抗衡不过强大的司马氏势力,没能挽救曹氏势力衰落的局面。
曹髦死后,司马昭为安抚人心,杀死成济兄弟,并诛灭三族。又让太后下令历数曹髦罪状,贬为庶人。曹髦共在位6年。谥号“高贵乡公”。
第三十五章 元帝曹奂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立14岁的曹奂为帝。与曹髦一样,曹奂也是只有虚名而无实权,曹魏的大权仍归司马昭掌握,曹奂只做了不到六年的皇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便代魏建晋,这样,曹奂就成为曹魏的末代皇帝。
曹奂(公元246年~302年),字景明,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这个小皇帝一即位,便慑于司马昭的威力,封他为晋公、相国、加九锡。但这时的司马昭已经看不上这个头衔,他想的是做皇帝,因此,拒绝接受。为了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司马昭决定出兵灭蜀。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令邓艾、钟会、诸葛绪率三路大军进攻蜀国。蜀将姜维率兵退至剑阁。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久攻不下,无计可施。这时,邓艾向他提出建议:“我们应该避开剑阁,偷越阴平小道,直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冲入蜀国的心腹。”钟会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邓艾率军偷越阴平。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山区行走700多里,一路上披荆斩棘,遇水架桥,遇山凿山,非常艰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通过了阴平。
偷越阴平后,邓艾率军直奔江油(今四川江油)。江油守将马邈开城投降。邓艾接着攻下涪城,进军成都,蜀国朝野一片混乱,懦弱无能的蜀后主刘禅决定投降。他一面派太仆蒋显带着诏书,命姜维就近向钟会投降;一面派尚书郎李虎,把全国户籍档案送给邓艾。
灭了蜀国,又除掉了颇有谋叛野心的钟会,司马氏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威望也进一步提高。以曹奂为首的曹氏势力更加孤单,已经不可能造成多少威胁。于是,争取知识分子的头面人物的舆论支持,便成为司马昭的一件大事。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称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刘伶、阮咸、向秀即为其代表。在司马昭的分化瓦解和威胁利诱之下,七贤中的阮籍、山涛、向秀等人投靠了司马昭。
司马昭在平蜀和争取了部分名士的支持后,篡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便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三月,以皇帝名义给自己进爵为晋王。
司马昭为了尽快代魏称帝。又让魏帝给予特殊待遇,他的王妃称后,世子则称为太子,和皇帝的待遇一样。就在他积极筹措篡位之际,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忽然中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了,终于没过上皇帝瘾。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为相国、晋王。贾充等人劝他仿效曹丕,代魏称帝。
这年十二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魏国遂亡。
曹奂退位时,年仅20岁,司马炎对他还算宽大,使他安度天年,一直活到56岁,即西晋大安元年(公元302年)才寿终正寝。追谥为“元皇帝”。
第五卷 三国(蜀)
第三十六章 昭烈帝刘备
一、乱世起兵屡仆屡起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祖父、父亲都曾在州郡作官。可是,因父亲去世早,刘备从小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家境贫寒,平日以贩鞋织席维持生计。
刘备从小就怀有大志。他曾和同宗族的儿童们在大桑树底下玩耍,刘备说:“我将来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盖的天子之车。”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给刘备发展势力提供了一个机遇。当时,东汉朝廷派大军镇压起义军,各地的军阀豪强也纷纷拉起人马,以镇压义军为名,抢占地盘,扩充实力。刘备也趁机拉起一支乡勇,参加了镇压起义军的行列。这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关羽,同郡人张飞也来投奔刘备。刘备把关、张两人当成左膀右臂,三人形影不离,晚上睡觉也在一床,像兄弟般亲密。刘备因镇压义军“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今河北定县东)尉。
不久,朝廷颁布诏书,要考核因军功而提拔任命的官吏,如有不称职,就要淘汰。涿郡太守派督邮巡视各县,督察官吏。督邮来到安喜因刘备未送贿赂,要将他撤职。刘备听说自己将被遣散,十分愤恨。他回到自己官署,率领一群吏卒,冲到督邮住处,大声喝道:“我奉太守密令,收捕督邮!”说罢,率人将督邮从床上提起,捆绑完毕,便押着他率着自己的人马向外走去。将要出县界时,刘备将督邮绑在树上,用马鞭狠狠地抽打了百余下,仍不解气,要杀了他,吓得督邮求饶不止。刘备便将自己作官的印绶挂在督邮脖子上,率众弃官而去。
后来,刘备投奔早年的同窗好友,幽州军阀公孙瓒,瓒让他试守平原县令,不久,又领平原国相。当时,天下大乱,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许多有才能之士也被迫抛弃家园,颠沛流离。刘备尽管官职不高,但他却能对外防御寇难,内部聚集粮物,对一些暂无安身立命之所的人士,刘备与他们同席而坐,同盘而食,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因此甚得民心,附近民众及各方人士纷纷来投奔依附他。
这时,群雄逐鹿中原,各地军阀混战不已。袁绍攻公孙瓒,曹操又攻徐州牧陶谦。陶谦派人向公孙瓒告急,公孙瓒遂派刘备前往徐州(今苏北鲁东南一带)援救陶谦。这时刘备共有士兵千余人和饥民几千人。陶谦见刘备兵力不多,就给了他四千兵士,又表刘备为豫州(今豫东皖北一带)刺史,屯驻小沛(今江苏沛县)。后来,陶谦病重,临终时对部下麋竺说:“除了刘备,没有人能使徐州安定。”陶谦一死,麋竺就率领徐州人士前往小沛迎接刘备。刘备再三推让,最后终于接管了徐州,第一次跻身于大军阀之列。刘备占有徐州,近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的袁术十分不满,遣兵进攻刘备。刘备与袁军相持不下,袁术又勾结吕布,指使吕布袭击刘备的后方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这吕布原来和刘备是故交,字奉先,气力过人,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号飞将。他又长得一表人才,骑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人们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不过是一介武夫。他起初依附丁原,后又杀丁原而依附董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又亲手杀死董卓,拥兵自重。因他暴戾无常,又无良策,不久兵败,依附刘备。吕布请刘备端坐在自己妻子的床边,令妻子拜见。又命人准备酒食,与刘备畅饮。席间吕布口出狂言,呼刘备为弟。刘备知吕布反复无常,见他又出言不逊,表面不露声色而内心十分厌恶。后来,吕布收集余众,引兵他去。现在吕布见有利可取,便不顾前谊,袭取下邳。陶谦故将曹豹,因与督守下邳的张飞不和,听说张飞要杀他,便招来吕布,举城叛降。吕布乘机攻取下邳,张飞败走,吕布掠得刘备妻子家属。刘备听说后方失守,连忙带兵返回,遭吕布截击,兵众溃散,刘备无奈,只得称降,暂时依附吕布。吕布大喜,遂自称徐州刺史,将刘备家属归还,又派刘备进驻小沛。
刘备返回小沛,兵士渐渐增至万余人。这又引起吕布的不安和嫉恨,吕布又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被迫应战,旋即战败,只得投奔曹操。曹操举荐刘备为豫州牧。因而史称刘备为刘豫州。这虽是个虚衔,却给刘备带来了声望。曹操给了刘备许多士兵和军粮,让他再去小沛一带收集余众,出击吕布。吕布又派大将高顺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救援,都被高顺打败,又把刘备的妻子掠去。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将吕布擒住。吕布向曹操告饶说:“曹公所怕的不过是吕布,现在我已归顺,天下不必忧虑。您统帅步军,我帮您统率骑兵,何愁天下不平定?”说得曹操也有些心动。刘备说:“曹公难道忘了吕布是怎样侍奉丁原和董卓的吗?”曹操点首称是,于是将吕布缢杀。曹军得胜后,刘备跟随曹操到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曹操又上表推举刘备为左将军。
许昌本来很残破,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至此,作为都城,渐具规模。刘备来许昌后不久,就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原来,汉献帝及其岳父车骑将军董承,因不满曹操专权,正与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这些人听说刘备已来许昌,十分高兴,找了个机会,邀刘备密谈,刘备是汉帝宗室,自然一拍即合,随即答应参与其事,并从董承手中接过了汉献帝以衣襟书写的手诏。
但刘备处事极其慎重,曹操虽然表面厚待刘备,对他十分尊重,出去同坐一车,居内同座一席,实际上却很不放心,经常派人加以监视。刘备知道曹操提防自己,便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不参与其他人的活动。有时,刘备还在院子里刨地种菜,浇水捉虫,乐此不倦,一副悠然自得,胸无大志的样子。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谈论天下英雄。刘备说:“袁绍或许算是一个英雄吧!”曹操却从容不迫地笑着对刘备说:“现在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袁绍之流,不算英雄。”刘备一听曹操把自己说成是英雄,误以为密谋泄露,不觉大吃一惊,手中筷子惊落在地。恰巧,这时天上响过一阵雷声,刘备灵机一动,俯身拾起筷子,不慌不忙地对曹操说:“圣人说:‘惊雷烈风会使人惊惶变色’,这话讲得真有道理,雷震之威,想不到如此厉害!”巧妙地将自己的不慎过失掩饰过去了。曹操如此聪明,竟然也丝毫未感到怀疑。
刘备等人也知道曹操不能长期容纳自己,早晚要将自己杀掉,因而也密做准备。正巧,袁术因被曹军打败,想经徐州北上投奔其兄袁绍。曹操不愿他俩联合,准备派兵截击。刘备趁机请求前往。曹操未加考虑,随口答应,刘备立即将兵脱离曹操而去。郭嘉、程昱等人听说此事,连忙来见曹操,大声说道:“主公不可放刘备出去!刘备出去后必然叛变作乱!”曹操一听,后悔起来,马上派人追赶刘备,但刘备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刘备一到徐州就袭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将献帝诛曹操的诏书公之于世,公开打起了反曹旗帜。附近几个郡县,也都背叛曹操,归附刘备。曹操随即作出反应,马上派兵攻打刘备,但未能取胜。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谋杀曹操的计划泄露,曹操将他们全部杀死。曹操听说刘备也参预了其事,大为恼火。决定亲自带兵征讨刘备。
刘备以为曹操正全力对付袁绍,不会亲自带兵前来,没有防备。听说曹操已来,不太相信,亲自带领数十骑外出观察。望见远处尘雾弥漫,旌旗蔽日,大吃一惊,估计自己没抵抗的实力,便下令退却,投奔袁绍。他的妻子来不及逃跑,又被曹操俘获。镇守下邳的关羽,抵挡不住曹军的猛烈进攻,只得投降。
袁绍听说刘备被曹操打败,来投奔自己,十分高兴,以为又添了一个对抗曹操的帮手,马上派军前去迎接。1个多月后,刘备散失的部众渐来会集,力量渐渐恢复。
袁绍依仗优势兵力继续进攻曹操,与曹军相持在官渡(今河南中谋县附近)。袁绍派刘备率部众袭击曹操的后方。这时,关羽离开曹操重新逃归刘备,张飞也回归了。刘备见关、张两将回来,大为高兴,遂率军进攻许昌。后来,听说袁绍在官渡全军溃败,刘备遂南下,投奔荆州太守刘表。
刘表好谋无断,虽然拥兵10万,但无所作为。见刘备前来投奔,表面非常客气,内心却十分猜忌。他让刘备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备曹军南下。
长期以来,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经常寄人篱下,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十分狼狈。徐州两次得而复失,南北征战接连失败。主要原因是刘备实力不足,无法与势力雄厚的大军阀曹操等人抗衡,再者,刘备知自己虽有关羽、张飞等几员猛将,但缺乏才能出众的军师谋主。因此,刘备渴慕贤才奇士辅佐自己。
后来,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