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野史-第7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宇。而于建筑时,又复别出心裁,装置一切,克臻美善,为海上各园之冠,名曰春桂,即嵌二人之名以名园也。朱氏亦自居于老板娘娘而不疑,与李偕往偕来。未几李伶因丁伶改名来沪事被逮,而海上不平人,与粤东诸同乡公涵控诉,两罪并发,朱氏出其全力,辇金运动,致成交涉之案。审讯之日,有人目击李伶衣春纱衫乘汽车而至,不加刑具,神色自若,令人忘其为淫凶恶极之羁犯焉。或曰“京卿积赀如许,皆由多行不义而来,悖入悖出,亦固其所。”
而朱氏独始终不隳其志,讯期辄驾车而往,侦探消息。念李伶之就押所也,则尝太息流涕曰“侬诚薄命,致苦我黄天霸。”
平心论之,得不谓之情种乎哉?惜用之非其人耳。
新加坡之记念诏书
《清代野记》云余随使泰西时,道出新加坡。其时中国总领事为左秉隆,字子兴,广东人,京师同文馆学生也,能通英、法、德三国语言文字,研究外交,颇有心得。曾惠敏公携之出洋,即任以新加坡总领事,时觞余等于署中。见其书室中有画龙竹筒十余枚,皆长三尺许,两端皆以蜡印封固。异而询之,左叹曰“此皆历年中朝所颁暹罗、缅甸等国恩诏、哀诏也。制成后,循例颁寄,亦不计人之受与不受。代寄者大都皆中国海商,一至新加坡,即交与领事衙门,日积月累,遂有如此之多。使果寄至彼邦,彼亦必不承认,反生枝节,不如留此以为记念而已。”继又曰“英人已屡次请求一二幅为博物院之陈列品,吾不敢也。”
鸦片战争之结果
鸦片战争既告终,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清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清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清廷初无明文解除,而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从而英商之输入,亦依然盛行。清廷不得已,至咸丰九年,遂公然弛禁,以洋药之名,征收关税。由是吸食鸦片之弊风,不啻为法律所默许。而诸外国人反从而丑诋之,或且携我国一二粗制烟具,陈诸博物院,以为我国民风俗之代表矣。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弟有赠蒋诗者,有“诗草即今传海国,笔花何止属江郎”之句,工秀可诵。兰雪衣钵,传之海外矣。后兰雪为候补中书,尝作诗云“凤凰未识池边树,桃李先栽海外花。”
亦韵事也。
越南进贡表文
同治十二年,越南国王遣使上表进贡,表文用俪体,选词颇佳,兹备录之“越南国王臣阮福时稽首顿首谨上言兹仰见萱阶日煦,桂甸风清,仰天闾而葵藿遥倾,瞻王会而梯航恐后。谨奉表上进者,伏以皇畴建五,庶邦翘安劝之仁;使驿重三,下国效宾从之款。寻常雉赆,咫尺螭幻,钦惟大皇帝陛下汤德懋昭,尧勋光被。六御辰居极北,合遐迩为一家一人;四敷文命暨南,公覆载于所通所至。波不扬于周海,共毕受于商畿。念臣忝守炎邦,世承藩服,久恰同文之化,夙敦述职之虔,土物非臧,上居幸停留抵;庭香惟谨,下情获遂瞻依。臣凭仗宠灵,恪修职贡,式金式玉,遵王度以不违;维翰维屏,迓天庥于无斁。臣不胜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除另具岁贡品仪,交陪臣潘仕俶、何文关、阮修等赉递上进外,谨奉表随进以闻。一恭进今年癸酉岁贡品物象牙一对,犀角二座,土绸一百匹,土纨一百匹,土绢一百匹,土布一百匹,沉香三百两,速香三百两,砂仁米四十五斤,槟榔四十五斤。”读之不胜山河今昔之慨矣。
朝鲜使臣题三家词
吴汉槎兆骞,戍宁古塔,行笥携徐电发釻《菊庄词》,成容若德《侧帽词》,顾梁汾《贞观弹指词》二册。会朝鲜使臣仇元吉、徐良崎见之,以一金饼购去。元吉《题菊庄词》云“中朝寄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良崎《题侧帽弹指》二词云“使车昨渡海东边,携得新词二妙传。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以高丽纸书之,寄来中国。《渔洋续集》有“新传春雪咏,蛮徼织弓衣”,指此。
魏晋世语
晋·郭颁
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形色。中书郎钟会察有忧色,问松,松以实对。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松曰“钟会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卞伯玉赴中书,诗曰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杜夷字行齐,为儒林祭酒。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
刁协迁尚书令,诏曰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
范宁字武子,少好学,多所通览。拜中书郎,专掌西省。居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孔演字元舒,晋国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亲爱之。
刘超字世逾,迁中书舍人。时台省初建,内外多事,超出纳书命,以忠慎称。理身清苦,衣不重帛。
徐邈字景山,以儒素坐好学,尤善经传。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
孙盛字安国,为秘书监,加给事中。笃尚好学,自少至长,常手不释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国阳秋》。
郭璞,太兴元年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
殷浩北伐,江■为长史,■取数百鸡,以长绳连脚,皆系火,一时驱放,飞过堑,集于羌营,火皆燃。
五代春秋
作者(宋)尹洙 著
卷上
○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甲子,帝即位于汴州。戊辰,改元,建汴州为东都,改京师为西都。五月,李思安帅师及晋人战于潞城,思安师败绩。
二年正月,晋王克用薨。三月壬申,帝幸西都,征潞州。丁丑,次泽州,晋人还师。四月丙午,帝还东都。五月,晋人救潞州,破夹城,遂攻泽州。六月戊申,淮南张灏弑其君渥,吴人诛张灏。秦人来寇雍州、同州,刘知俊败秦师于幕谷。八月,晋人来侵晋州。九月丁丑,帝西征,次陕州。十月丁巳,帝还东都。楚人克朗州,杀雷彦恭。
三年正月甲戌,帝幸西都。辛卯,帝祀上帝于圜丘。三月甲戌,帝幸河中。四月,同州刘知俊伐秦,克鄜、坊、丹、延四州。五月己卯,帝还西都,杀雍州王重师。六月,同州刘知俊叛附于秦。辛亥,帝西征,次陕州,刘知俊奔秦。幽州刘守光伐沧州,执其兄守文以归。七月,晋人来攻晋州。乙亥,帝还西都,八月,杨师厚帅师援晋州,晋人还师。十月甲午,帝告谢于圆丘。秦人来侵灵州、陕州,康怀英侵秦,克甯、庆、衍三州。秦人来袭,怀英师败于升平。
四年正月,燕王守光克沧州。五月,邺王绍威薨。八月,晋人、秦人来侵夏州。庚寅,帝西征,次陕州。九月己丑,帝还西都。十一月,赵王镕、定州王处直附于晋。王景仁帅师北讨,次于柏乡。
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王景仁及晋王、赵人、定人战于柏乡,景仁师败绩。晋师围邢州。二月,晋人帅师侵魏州,杨师厚帅师援邢州,晋人还师。五月改元,南海王刘隐薨。六月,晋人来侵汤阴。九月,帝北征,次魏县。十月,延州高万兴克盐州。十一月壬辰,帝还西都。一年二月甲子,帝北征,次贝州。侵赵,克枣强。进次蓚县,围之。晋人救蓚,帝还师,沧州张万进以地来归。四月己巳,帝遂幸东都。帝不豫。五月甲申,还西都。薛贻矩薨。六月戊寅,皇子友珪弑逆,帝崩于寝殿。杀友文。八月,河中朱友谦附于晋。康怀英帅师攻河中,晋王救河中。十月,怀英师败于白径岭。十一月甲寅。葬太祖皇帝于宣陵。
○末帝
乾化三年二月,帝即位于东都,诛友珪。西都军大掠,杀杜晓。五月,杨思厚帅师侵赵。十二月,晋王克幽州,以燕王守光归晋阳,诛之。
四年七月,晋人来侵邢州。九月,徐州蒋殷叛附于吴。牛存节帅师讨徐州,吴人救徐州,存节败吴师于城下。
贞明元年正月,牛存节克徐州,诛蒋殷。三月,魏博贺德伦叛附于晋。邠州李保衡以地来归。六月,晋王入魏,以贺德伦归,晋师遂取德州。七月,刘鄩帅师侵晋。十月,诛友孜。十一月,改元。
二年二月,王檀帅师侵晋,攻晋阳,不克。刘鄩及晋王战于元城,鄩师败绩。三月,晋人取卫州、洺州。六月,晋人围邢州。七月,相州张筠逃妇,相州入于晋。邢州阎宝叛,以地入于晋。沧州戴思远逃归,沧州入于晋。晋人又取贝州。盗杀郓州王檀。
三年二月,晋人来侵黎阳。十二月己巳,帝幸西都,晋人来取杨刘。
四年正月,晋人来取郓州。己卯,帝还东都。谢彦章帅师侵晋,攻杨刘。晋王救杨刘,彦章及晋王战,彦章师败绩。十二月,贺瑰杀谢彦章。贺瑰及晋王战于胡柳陂,晋师败绩。是夕,再战,瑰师败绩,晋人遂取濮阳。邠州李保衡以地来归。
五年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三月,兖州张守进叛附于晋。四月,贺瑰帅师攻德胜南城,不克。八月,王瓚帅师侵晋。十月,刘鄩克兖州,诛张守进。十二月,王瓚及晋王战于河曲,瓚师败绩。
六年春,河中朱友谦袭陷同州。六月,刘鄩帅师围同州。
九月,晋李嗣昭救同州,刘鄩及晋李嗣昭战,鄩师败绩。
龙德元年三月,赵人张文礼弑其君镕。四月,陈州友能反,师围陈州。七月,友能降,赦之。八月,晋阎宝帅师讨张文礼。十月,戴思远帅师侵晋,攻德胜北城。晋王救德胜,思远及晋王战于戚城,思远师败绩。定州王处直为其子都所废。
二年正月,戴思远侵晋,取成安,遂攻德胜北城。晋王败契丹于新城。二月,晋王救德胜,思远退师。八月,段凝帅师攻晋卫州,克之。晋李存审克镇州,诛张文礼。
三年三月,潞州李继韬以地来附。四月,晋人来取郓州。五月,王彦章帅师侵晋,攻德胜南城,克之。晋师弃德胜北城,保杨刘。王彦章围杨刘,不克。八月,段凝帅师侵晋。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晋王来袭中都,王彦章师败于中都,彦章殁于师。晋师迫京师。戊寅,帝崩于建国楼下。
○后唐庄宗神闵皇帝
同光元年四月己巳,帝即位于邺都。十月戊寅,灭梁。己卯,帝至汴州,诛敬翔、李振。十二月庚午,帝至京师,诛潞州李继韬。
二年正月,契丹来寇幽州。庚申,帝幸河阳。辛酉,帝迎皇太后至京师。二月己巳,帝祀上帝于圜丘。四月,秦王茂贞薨。盗据潞州。五月,克之。十一月癸卯,帝畋于伊阙。丙午,帝还京师。十二月庚午,帝及皇后刘氏幸张全义第。
三年正月,契丹来寇幽州。庚子,帝幸邺都,遂幸德胜故城。庚辰,帝还京师。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赵光允薨。大旱。秋大水。七月,皇太后曹氏崩。九月,皇子继岌、郭崇韬伐蜀。十月葬皇太后于坤陵十一月蜀王衍降。
四年正月,皇子继岌害郭崇韬于蜀。帝杀弟存又及李继麟。二月,康延孝据汉州拒命。盗发贝州,陷邺都。李嗣源帅师讨邺都。三月,任圜帅师克汉州,诛康延孝。李嗣源入于邺都。杀王衍。乙丑,帝幸汴州,次中牟。李嗣源入汴州,帝还京师。四月丁亥朔,郭从谦弑逆,帝崩于绛霄殿。
○明宗仁德皇帝
天成元年夏四月丙子,帝即位。甲寅,改元。七月,葬庄宗神闵皇帝于雍陵。杀豆卢革、韦说。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十月,契丹卢文进以众来归。
二年二月,诛郭从谦。三月,荆南高季兴叛。附于吴。卢台戍军乱,房知温讨平之。十月,帝幸汴州。戊子,次京水。汴州朱守殷拒命。己丑,帝至汴州,诛朱守殷。安重诲害任圜。
三年正月,帝在汴州。四月,定州王都拒命,王晏球帅师讨定州。七月,契丹救定州,王晏球败契丹于唐河。幽州赵德钧败契丹于府西。九月,诛温韬、段凝。
四年正月,帝在汴州。二月,王晏球克定州,诛王都。崔协薨。三月庚午,帝还京师。四月,契丹来寇云州。七月,诛毛璋。荆南高季兴顺命,赦之。
长兴元年二月乙卯,祀上帝于圜丘,改元。九月,东川董璋拒命,石敬塘帅师讨璋。十二月,楚王殷薨。酅国公仁矩薨。
二年正月,契丹、突厥率众来归。五月,诛安重诲。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三年六月,河决卫州。西川孟知祥克东川,诛董璋。京师大水。七月,吴越王镠薨。八月,湖南马希声薨。
四年四月,夏州李彝超拒命,安从进帅师讨之。夏州不克。八月,皇子从荣为兵马元帅。十月,赦李彝超。十一月戊子,帝不豫。壬午,诛从荣。戊戌,帝崩于雍和殿。
○闵皇帝
长兴四年十二月癸亥朔,帝即位。
应顺元年正月,改元。西川孟知祥拒命。盗杀安州符彦超。三月,凤翔从珂拒命,王思同帅师攻凤翔,不克。从珂举兵向京师,康义诚帅师讨从珂。河中安彦威、陕州康思立叛,王思同殁于师,康义诚以师叛。戊辰,帝逊于卫州。四月壬申,从珂入京师。戊寅,帝崩于卫州。
卷下
○后唐末帝
清泰元年四月庚午,帝即位。乙酉,改元。诛康义诚、朱洪昭、冯赟。丙申,葬明宗皇帝于徽陵。八月,蜀王知祥薨。九月,契丹寇云州。
二年四月,契丹寇新州。六月,契丹寇应州。十月,闽王延钧薨。大饥。
三年五月,河东石敬瑭拒命,张敬达、杨光远帅师讨河东。邺都军乱,逐刘延皓,范延光帅师讨平之。九月,契丹救河东,张敬达及契丹战于城下。敬达师败绩,退师晋安。契丹围晋安。戊申,帝北征,次怀州。延州军乱,杀杨汉章。闰十一月,杨光远害张敬达,以晋安叛降于敬瑭。丁丑,帝还京师。庚辰,敬瑭迫京师。辛巳,帝崩于玄武楼。
○晋高祖
天福元年十一月,帝在太原宫降制改元。闰月庚辰,帝至京师,以幽州及雁门以北地赂契丹。十二月乙酉,帝幸河阳,饯契丹大相温。
二年春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安州卢文进叛,奔于吴。三月庚辰,帝幸汴州。赵莹使契丹。六月,天雄军范延光拒命,张从宝以京师叛附于延光。从宾杀皇子重信、重义。七月,诛滑州符彦饶。盗杀安州周瑰。越王元瓘杀其弟元球。诛张从宾。
三年正月,帝在汴州。七月,作受命宝。九月,范延光降,赦之。十月,建汴州为东京。冯道使契丹。
四年四月,废枢密院。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西京大水。闽人弑其君胡。
五年五月,安州李金全叛附于吴。马全节帅师讨安州,吴人救安州。全节败吴师,克安州,金全奔吴。六月,放吴俘还。
六年五月,镇州安重荣拒命。河决滑州。八月壬辰,帝幸邺都。十月,襄州安从进拒命。高行周帅师讨襄州,安重荣举兵向京师,杜重威帅师败重荣于宗城,重荣遁归。越王元瓘薨
七年正月,杜重威克镇州,诛安重荣。五月,帝不豫。六月乙丑,帝崩于邺都保昌殿。
○少帝
天福七年六月乙丑,帝即位于邺都。八月,高行周克襄州,诛安从进。大蝗。十一月,葬高祖皇帝于显陵。
八年二月乙丑,帝还东京。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十一月,青州杨光远叛,附于契丹。契丹入寇,大饥。
开运元年正月,契丹陷贝州。乙酉,帝北征,次澶州。契丹陷博州。三月,及契丹战于戚城,王师败绩。甲寅,帝还东京。六月,复枢密院。河决滑州。七月,改元。八月,闽人朱文进杀其君延羲。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十二月丁巳,杨光远降,赦之。癸酉,诛杨光远。契丹入寇,大饥。
二年正月,帝北征。二月,次澶州。三月,契丹陷祁州。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契丹败绩。四月甲申,帝还东京。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大饥。
三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五月,契丹入寇。大水。十一月,杜威帅师讨契丹。十二月,师次中渡,杜威叛,以师入于契丹。皇甫遇殁于师。相州张彦泽寇京师,彦泽杀桑维翰。
四年正月,帝逊于北郊。契丹德光入京师,诛张彦泽。癸卯,帝逊于辽阳。
○汉高祖
元年二月,帝即位于太原,称天福十二年。三月,契丹德光遁归,死栾城。五月丙申,帝东幸。六月,杀郇公从益。甲子,帝至京师。楚王希范薨。七月,邺都杜威拒命。八月,越王弘佐薨。九月庚辰,帝北征。十一月,杜威降,赦之。十二月癸巳,帝至自邺都。
乾祐元年正月乙卯,改元。帝不豫。丁丑,帝崩于万岁殿。
○隐帝
元年二月辛巳,帝即位,诛杜威。三月,河中李守正拒命,侯益以京兆叛附于守贞。六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七月,王景崇以凤翔叛,附于李守正。郭威帅师围河中,越人废其君倧。十一月,杀李崧。壬申,葬高祖皇帝于睿陵。
二年二月丙子,黑雾四塞。五月,京兆降。六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郭威克河中,诛李守正。十月,契丹入寇。十二月,赵晖克凤翔,诛王景崇。
三年二月,初崇学。闰六月癸巳,大风拔木。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丙子,诛杨邠、史弘肇、王章。邺都郭威举兵向京师。澶州李弘义、滑州宋延渥叛附于郭威。甲申,慕容彦超帅师及郭威战于刘子陂。帝亲帅师,败绩。侯益、焦继勋叛。乙酉,帝崩于师。郭威入京师,军大掠。乙丑,皇太后令立子赟,冯道往徐州迎赟。诛苏逢吉、刘铢。契丹入寇。十二月,郭威帅师北讨,次澶州,还师。壬戌,威入京师。楚人马希萼弑其君希广。王峻弑湘阴公于宋州。
○周高祖
广顺元年正月丁卯,帝即位。八月,葬汉隐帝。楚人杀希萼。十月,吴灭楚。十二月,兖州慕容彦超拒命。
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五月庚午,帝东征。戊辰,次兖州城下。乙亥克兖州。六月戊戌,帝至自东征。九月,契丹入寇。朗州刘言逐吴人,复楚地。
三年正月,以户部田赐民。三月,诛王峻。六月,大水。十二月,诛王殷。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朔,帝祀上帝于圜丘,改元。帝不豫。壬辰,帝崩于滋德殿。
○世宗
显德元年正月丙申,帝即位。晋人及契丹寇潞州。三月乙酉,帝北征,次泽州。癸巳,及晋人、契丹战于高平,晋人、契丹败绩。丙戌,次潞州,诛樊爱能、何徽。四月,葬高祖皇帝于嵩陵。冯道薨。五月丙子,帝次太原城下。师围太原,不克。庚午,帝至自太原。
二年五月,王景帅师伐蜀。九月,王景败蜀师于黄花谷。秦、成、阶三州以地来归。十一月,王景克凤州。景范薨。晋王崇薨。
三年正月,广京师外城。壬寅,帝南征。李重进帅师败吴师于正阳。甲寅,帝次正阳,吴王来贡方物。五月己卯,帝至自南征。七月,皇后符氏崩。
四年二月乙亥,帝南征,次下蔡。寿州来降。四月己巳,帝至自南征。十月壬辰,帝南征,濠、泗、泰三州来归。
五年正月癸未朔,帝次楚州城下,师围其城。丙午,克之。丁卯,次扬州,吴王以江北地来献。四月壬申,帝至自南征。
六年三月甲戌,帝北征。五月,次瓦桥关。甯、瀛、汉三州来降。帝不豫,班师。六月甲戌,帝至自北征。癸巳,帝崩于万岁殿。
○恭帝
显德六年六月甲午,帝即位。十一月壬寅,葬世宗皇帝于庆陵。七年正月甲辰,帝逊位。
【全书完】
五代史阙文
作者(宋)王禹偁 著
序
臣读《五代史》总三百六十卷,记五十三年行事,其书固亦多矣。然自梁至周君臣事迹,传于人口而不载史笔者,往往有之,或史氏避嫌,或简牍漏略,不有纪述,渐成泯灭,善恶鉴诚,岂不废乎!因补一十七篇,集为一卷,皆闻于耆老者也。孔子曰“吾述而不作。”又曰“我犹及史之阙文。”此其义也。宋翰林学士王禹偁撰进。
梁史三篇
◇梁太祖
世传梁太祖迎昭宗于凤翔,素服待罪,昭宗佯为鞋系脱,呼梁祖曰“全忠为吾系鞋。”梁祖不得已,跪而结之,流汗浃背。时天子扈跸尚有卫兵,昭宗意谓左右擒梁祖以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