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凋天龙游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底型(flatbase)
大部份弹头底部都是平底型。优点在於弹头在枪膛中运动时可以跟膛壁保持密合状态,气密效果比较好;缺点是气体动力学方面属於比较不理想的形状,增加空气的阻力。
艇尾型(boattail)
这类弹头由於气体动力学上的效果比较好,通常用在狙击或竞赛用子弹上;缺点是枪膛气密不易保持。
弹壳(case)
弹壳一般是用黄铜合金或铁制成,在装药燃烧时会膨胀塞满膛室,形成气密状态,弹头才能有效地向前射出。在装药产生的高压气体从枪口排出减压后,它的金属弹性会让它稍稍回复原状,以利退壳。由於黄铜合金的金属弹性较佳,延展性也较佳,一般人在重装弹药(reloading)时都用黄铜弹壳。铁弹壳不适合重装弹药。不过,金属弹性疲乏终究会发生,因此重装弹药时为了安全起见,最好不要重装太多次;在重装前也应该小心检查弹壳。
弹壳的形状按前端是否收小分成两种:瓶颈式(bottleneck)和直壁式(straightwall)。
同时,它也根据后端形状分为五种:缩缘式(Rebated)、无缘式(Rimless)、半凸缘式(Semi…rimmed)、凸缘式(Rimmed)、带式(Belted)。现代枪械用的弹药多半是无缘式与凸缘式;尤其凸缘式比较适於使用弹匣自动给弹的要求,现代全自动或半自动枪械的子弹多半使用无缘式的弹壳。
所谓凸缘、无缘边指的是这个边缘的直径跟弹壳主体直径之间的关系。解释如下:
缩缘式(Rebated)
边缘直径明显小於弹壳主体直径。
无缘式(Rimless)
边缘直径和弹壳主体直径相近。
半凸缘式(Semi…rimmed)
边缘直径明显大於弹壳主体直径,仍保有退壳沟。
凸缘式(Rimmed)
边缘直径极明显地大於弹壳主体直径,没有有退壳沟。
带式(Belted)
除了类似无缘式的底部外,在退壳沟前方的弹壳上另有一带状环。
装药(powder)
装药是子弹里推动弹头的能量来源。十九世纪末期之前,子弹的装药使用的都是黑色火药(blackpowder),之后才有无烟火药(smokelesspowder)的出现。无烟火药的名称是相对於黑色火药而来的,因为无烟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烟比黑色火药大量的白烟要少很多,因此得名,并非真的完全无烟。
黑色火药(blackpowder)
黑色火药的历史久远,早在中国宋朝就已经使用在军事用途上,西洋史上则可回溯至十三世纪。黑色火药基本上是一种爆炸物,由硝、木炭和硫磺制成;它的历史配方多有变化,直到十九世纪才固定下来,标准配方是以6:1:1或6:1。2:0。8的比例制成。由於配方通常不变,唯一影响燃烧速度的是火药颗粒的大小。目前黑色火药在枪械上的应用多半用在仿古董的前膛枪上。
无烟火药(smokelesspowder)
无烟火药的发明让子弹的威力更上一层楼。无烟火药基本上是一种快速燃烧的推进剂,而非爆炸物。它的性质比黑色火药稳定,而推力要比同样重量的黑色火药大许多,因此子弹的重量可以减轻而性能却可加强。它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甘油和棉纤维,通常又分单基火药(single…basepowder)和双基火药(double…basepowder)。形状和组成配方多得难以计数。现代子弹和炮弹都用无烟火药作为推进剂。
历代黑色火药配方比例
时代硝(Saltpeter)木炭(Charcol)硫磺(Sulfur)
c。1252,RogerBacon37。50%31。25%31。25%
13thcentury,MarcusGraecus66。66%22。22%11。11%
13thcentury,MarcusGraecus69。22%23。07%7。69%
1350,Arderne(laboratoryrcp)66。6%22。2%11。1%
1560,Whitehorne50。0%33。3%16。6%
1560,Bruxellesstudies75。0%15。62%9。38%
1635,BritishGovernment75。0%12。5%12。5%
1781,BishopWatson75。0%15。0%10。0%
资料来源:TennyL。Davis,ChemistryofPowderandExplosives,Chapter2。其中MarcusGraecus原书中说是8世纪的人,现代学者多认为其实是13世纪。
雷管(primer)
雷管是由十九世纪撞击式雷管(percussioncap)发展而来的引发元件,基本上它内含高燃性的引药。当撞针或击鎚以足够的力道撞击其金属薄壳时,引药内部的摩擦会造成自燃,然后从弹壳底部的开口引燃弹壳内的装药。
子弹上的雷管分成三类:
针式(pinfire)
这是十九世纪前叶发明的雷管,特徵在於弹壳上的一根小撞针。击鎚必须打在这根撞针上来引发雷管,因此子弹必须很准确的装填在一定的位置,在使用上十分不便。除了早期一些左轮枪之外,很少使用。
凸边式(rimfire)
这也是在十九世纪前叶的发明,它的引药就在弹壳后端的凸边(rim)里,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但是由於凸边是弹壳的一部分,如果要求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则击发上有困难,因此无法用在比较大口径或高装药量的子弹上。它也一直使用到现代,像是。22口径的弹药(如。22LR)仍在普遍使用。
底火(centerfire)
这种雷管是目前最普遍的形式。它的优点是它以弹壳中心为引燃点,装药燃烧比较均匀;而且底火跟弹壳可以设计成分离的元件,不必成一整体,弹壳可以一用再用;最重要的是弹壳可以制造得厚而坚牢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底火式的雷管又可分为美式的Boxer和欧式的Berdan两种。Boxer式的底火通常有一个引火口,击砧(anvil)是底火的一部份;Berdan式底火通常有多个引火口,击砧(anvil)是弹壳的一部分。Berdan和Boxer这两种底火在击发功能上没有太大分别,因此,即使是同样规格的子弹,例如:7。62mmNATO,它的底火形式要看是哪一国制的了。
这两种底火真正的差别在reload时才会显现出来。由於Boxer式在弹壳底部中央有个大洞,很容易就可以用螺模(die)将旧底火挤掉。Berdan的话,两个小小的孔并不在中央,很难将螺模对准,必须要用额外尖锐的工具(类似冰锥)将底火敲掉,还要担心会不会损害到底部的击砧。
美国之所以习惯用Boxer,主要就是因为有reload的传统。早期燧发枪当然不用reload,但是在金属弹壳发明后,问题就来了。首先是重量问题,当年有很多猎人在西部打野牛为生,他们一出猎可能就是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带著大批子弹又重又占空间。於是他们只带火药、底火、铅块和少数弹壳,打完一天的猎后,在营火边自己铸弹头、装制子弹,十分方便。而一般人筚路蓝缕在拓荒,为了省钱和不浪费资源,也多半是自己装制子弹。这时,自然会偏好容易reload的Boxer了。相对地,欧洲在传统上比较没有reload的需求,所以仍然一直使用Berdan式。
奇闻逸事集 019 天地会
天地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在清代,它曾广泛活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对清朝封建统治发起过一次又次的冲击。道、咸以后,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天地会便成为团结民群众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重要纽带。它传播到东南亚及拉丁美洲之后,又成为当地华侨反抗西方殖民主义暴政的自卫组织。天地会在清代历史上所建立的革命业是不可磨灭的,它所谱写的可歌可泣、慷慨悲壮的诗篇,永远值得人们称颂。
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迄今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公案。自从19世纪60年代荷兰人施列格首先写出《天地会》(ThianTiHwui,TheHungLeague,orHeavenEarthLeague)一书以来,百余年间关于天地会起源时间的说法多达五六种以上。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指出,明亡之后,“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求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焉。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1'连横说:“天地会者,相传为延平郡王所创,以光复明室者也。”“延平郡王入台之后,深虑部曲之忘宗国也,自倡天地会而为之首,其义以光复为归。延平既没,会章犹存。数传之后,遍及南北,且横渡大陆,浸淫于禹域人心,今之闽粤尤昌大焉。”'2'1947年出版的《洪门史》称,“洪门产生于郑成功长江撤兵以后”,“始祖为郑成功”。'3'近三十年,台湾不少学者都从其说。例如,曾提出天地会创立雍正甲寅年(1734年)的萧一山,到台湾后认为“天地会创始于郑延平”。'4'黄玉斋称,“洪门天地会诞生于三百多年前”的清初顺治年间,“倡始者为明延平王郑成功。”'5'1979年,胡珠生同志发表的《天地会起源初探》一文,也说“郑成功为其实际创始人。”'6'
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天地会并非郑成功所创,其成立时间当为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温雄飞、徐珂、朱琳、罗尔纲、平山周等人都是这种主张。'7'
四十多年前,萧一山根据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天地会文件抄本,撰成《天地会起源考》,认为天地会成立于雍正甲寅年(1734年)。但他又说,“天地会在康熙时已经有了,不过没有象后来那样严格的组织”。“谓天地会起于雍正末年固然不错,谓天地会起于康熙时代,亦无不可。但如谓起于康熙甲寅十三年,则系显然的错误。”'8'施列格根据荷兰殖民当局在苏门答腊的巴东地方一华侨家搜获的天地会秘密文件撰成的《天地会》一书也倡此说。
可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上述说法受到新的挑战。首先是蔡少卿同志在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关档案之后,于1964年发表了《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一文,认为“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提喜首倡”'9'。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或是完全没有摆脱天地会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或是根据片断的材料作出的一些推测。”接着,台湾学者戴玄之教授发表《天地会的源流》一文,也认为“天地会为洪二和尚提喜所创”。但是,他认为“正式创立于乾隆三十二年”'10'。1970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学报》(社会与人文科学之部)第4期发表的《天地会名称的演变》一文中再次强调“拙著《天地会的源流》一文,证明天地会起于乾隆三十二年,创始人郑洪,地点在福建漳浦县‘云霄镇高溪乡观音寺’的新说法,完全根据清廷的上谕、封疆大吏的奏折,以及创始人郑洪之子及其门徒的供词,文献足征”。作者自信地声称,他提出乾隆三十二年说后,“两年于滋,尚无提出异议者,或可视为定论”'11'。1970年出版的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的《清末秘密结社——第一篇天地会的创立》也倡此说。
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秦宝琦、刘美珍同志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有关天地会档案,撰成《试论天地会》一文,支持蔡少卿同志的观点。不过,他们觉得蔡少卿同志把天地会起源时间具体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唯一根据是汪志伊的《敬陈治化漳泉风俗疏》,目前尚属孤证。他们提出一个较为稳妥的说法,即“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中期”'12'。最近,秦宝琦同志根据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十二日福建巡抚汪志伊奏称“闽省天地会起于乾隆二十六年”,又修正他们原来的说法,完全赞同蔡少卿同志的乾隆二十六年说'13'。
天地会起源问题,绝非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它直接涉及这—秘密结社产生的时代背景、宗旨、性质诸方面。毫无疑问,弄清其起源时间,是深入研究天地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我认为,天地会既非明末清初郑成功创立,也非乾隆年间万提喜首倡,它正式成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本文拟从下列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和论述。
一、从天地会创立的宗旨看天地会的起源;
二、从清律有关馓血结盟”条款的演变看天地会产生的时代;
三、从清档论天地会源远流长;
四、从天地会文件看该会始倡时间。
一从天地会创立的宗旨看天地会的起源
天地会为什么而成立?它创立的宗旨是什么?这是和天地会起源紧密相关的问题。“乾隆说”认为,天地会“创立初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14'。“‘反清复明’的口号,既非天地会初创时所提出,更非其创立之宗旨”'15'。“天地会在它开始活动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提出过‘反清复明’的口号;这个口号,最早也要到嘉庆初年才开始在天地会的活动中有所反映。过去一般都认为‘反清复明’是天地会自始至终所用的一个政治口号,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甚至说“在乾隆朝历次天地会起义或一般天地会案件中,都未见到过‘反清复明’的思想”'16'。他们认为,“起初,天地会主要以‘互相帮助,免人欺凌,及可以‘敛钱分用’等为号召”'17'。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政治色彩越来越浓,才提出“反清复明”这个政治口号。因此,“天地会并非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它“最初乃是闽广一带世代以肩捌陆惭为主韵苦力劳动者的自卫反暴的秘密结社”'18'。
上述意见,不仅是这些同志用来反驳天地会起源清初的论据之一,而且也是他们关于天地会起源“乾隆说倪一立论的重要支柱。既然如此,弄清天地会创立的宗旨,对于查清天地会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是否一直到嘉庆初年才开始在天地会的活动中有所反映,乾隆年间的天地会是否根本没有存在过“反清复明”的思想。由于持“乾隆说”的同志断言罗尔纲先生《天地会文献录》和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所收集的天地会文献是咸、同年间的秘密文件,因此,为了避免他们所谓“不应以后世产生的材料去证明前代存在的历史”这种责难之嫌,我们在这里暂不涉及这些史料,先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关天地会活动的材料来说明事实真相。
据陕西巡抚秦承恩披露,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发遣新疆喀什噶尔地方为奴的詹清真曾托八卦教徒刘照魁携带家信并纸条二件。纸条上注有天地会秘密暗号、符式,写有“结万扶明李桃洪顺天”,“顺天服明合和同”等字句'19'。由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刘照魁被族人刘世俊出首,因而清政府发现詹清真又继续作案,并查出他原在广东加入天地会的历史。毫无疑问,詹清真所写的这张纸条,充满了反清复明的思想。据明亮奏称:“该犯所供纸条内暗号,广东各处俱知底里,广东人入天地会者甚多。”'20'可见,这张纸条不仅是詹清真发遣新疆后的个人思想流露,而且还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天地会的政治思想倾向。据清档记载,纸条内“结万李桃洪顺天”、“顺天和合同”等语句,在乾隆年间的天地会内部早就广为流传'21'。如果当时的天地会组织不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詹清真怎么会在天地会暗号纸内写下这些文字秘密地同家乡联系呢?怎么能谈上广东各处都知道他这张纸条的个中底里呢?
嘉庆十七年(1812年),广西巡抚成林奏称,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广西平乐府荔浦县李遇恩家搜获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浙江人范七传给他的一本天地会会簿。“据李遇恩供称:嘉庆十六年十月内,有苏枝嵩向小的与蓝辉彩、颜庭玉、覃光远们密说,乾隆五十八年有浙江人范七于病故之前传他簿子一本,内载反清复明,真人出在四边等语”'22'。李遇恩供词清楚表明,在乾隆年间流传的天地会秘密文件已载有“反清复明”的内容。
如果说天地会并无反对清朝的政治图谋,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互相帮助,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天地会的组织是那样的秘密?乾隆时入会“连父母妻子不许告知”'23'?在入会仪式上,每人要“发誓”不得“触破事机”,“如若说破机关,死作刀下之鬼,若不说破,万代富贵”'24'呢?
如果说天地会真的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那么,为什么清政府发现它的编者编造的“邪词”之后大骂“实堪痛恨”'25',“闻之不胜令人发指”'26'?认定它“狂悖诡诞,即属匪类”?'27'
否定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同志在他们的文章中曾正确地指,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许阿协所交代的“木立斗世”是一首预言诗,认为“木立斗世”确是“预言清政府将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灭亡,而不是暗谕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三十二年”'28'。照此说来,这首诅咒清政府将在乾隆三十二年灭亡的政治预言诗在乾隆三十二年以前就已经存在。既然如此,说当时天地会仍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岂不是自相矛盾!
当然,乾、嘉以来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并不等于这一宗旨就自始至终贯穿于天地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天地会是否为了“反清复明”的宗旨而创立,还有待进一步证明。而天地会重要骨干严烟的供词恰好为此提供了足以论证的可靠依据。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林爽文在台湾彰化县大里木弋村组织发动天地会起义。起义军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台湾,清廷大为震惊,立即调兵遣将前往镇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二十七岁的严烟即被抓获。严烟即庄烟,又名严若海,福建平和县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经万提喜的嫡传弟子陈彪传授加入天地会。四十八年(1783年)渡海去台,在彰化县地方开设布铺,秘密发展天地会。林爽文等人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溪底阿密里庄由他直接传授加入天地会的。显然,严烟是一个很知天地会底细的骨干分子。他在被捕刑讯之后,未能保守住会中的秘密,对天地会的根由、结拜仪式、暗语歌词,以及乾隆年间传授天地会的核心人物都向清政府作了较详细交代,因而严烟供词成为研究天地会最有价值的史料之一。
严烟交代,天地会“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这就是天地会的根由”。当清政府诘问所传天地会创始人洪二和尚究系何人时,他回答:“同会所称洪二房和尚,并非实有其人,乃暗隐朱、李二姓及万和尚的总称。至二房上加增红字,及用洪字作暗号,说(陈)彪说都是朱、李二家传下的。”'29'严烟交代的这个起会之朱姓、李姓究竟暗喻什么?严烟被捕前,广东天地会员已经供出:“洪水横流李桃洪,李朱洪,及兄弟结拜共姓洪等字”。“洪水漂流泛滥于天下,洪水结拜皆一同。”嘉庆初年以来所发现的大量天地会文物,包括会簿、盟书、诗词、花帖、腰凭等等,都载有“三姓结万李朱洪”字句,而且是“照旧本相沿传抄”。萧一山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搜集的天地会文件《先锋对答》说:“昔年有三家十八大灶,李朱洪三大姓,如今只五个灶有火”'30'。《天地会反清复明诗》称:“天生朱洪立为尊,地结桃园四海同”'31'。天地会碑亭上更明确写上“李朱洪”'32'。萧一山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一书中对“李朱洪”作过解释,他认为“朱指明朝,洪指洪门,固不待释,而李氏何指乎?大约李为义兴馆香主之姓,故以冠之。”'33'萧一山的解释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也未找到“李”字的真缔所在,实难苟同。我认为要正确诠解严烟供词中天地会根由诗和“朱、李二姓”,只能借助于其他天地会成员的供词和天地会本身较早的文献。
据林爽文天地会起义军副帅杨咏交代,“小的听得严烟说及起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人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年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那里”。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加入天地会的林功裕交代,天地会歌句有“洪水漂流泛滥于天下,三千结拜李桃红,木立斗世天下知,洪水结拜皆一同”。林三长还告诉他“有朱洪德,系食仙桃孕生,约有十五、六岁”'34'。杨咏、林功裕交代的这个十五、六岁朱姓少年,就是天地会传说中的小主朱洪竹。天地会秘密文件记载,康熙年间,“西鲁番作乱”,一直进逼潼关,清军节节败退,康熙皇帝只好“挂起榜文,谁人征得西鲁番者,封得万代公侯。”少林寺僧应征入伍,一举打退“西鲁”入侵。但少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