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茅塞!我等钦服不已。”

    “我等君臣相忍为国吧。”皇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放下了手中的折子:“还有一事,便是昨天议过的,浙江巡抚的人选。你们心中可有定议?”

    “这,臣等商量了一下,皆以为内阁学士何桂清年少有为,又向为先皇赏识,捡拔在君侧有年,此次浙江巡抚出缺,可命他前往任职。”

    “何桂清?他刚刚丁忧服阙,入值南书房,就让他到浙省上任吗?”皇帝犹豫了一下,心中并不以军机大臣的推荐为然,又不好贸然驳回,便琢磨了一下,半天没有说话:“他的年纪是不是太小了一点?他今年只有34岁吧?刚过而立之年,就以一省军政大权相托?”

    祈隽藻是道光十五年的主考之一,和何桂清也有一份师弟之谊,此番季芝昌举荐,也算是想到了老中堂面子上的好看,不过皇帝所说的话,隐隐有不愿意派他前往的意思,也就没有必要为了照应祈隽藻,而说出什么更加唐突荐举的话来,以致引起皇帝的猜忌。当下闭口不言,只是跪在那里沉默着。

    祈隽藻宦海多年,见识比季芝昌更深,当然不会为了给学生争取,而继续在君前饶舌,当下越众奏答道:“浙省是我大清富庶之地,巡抚之人选,自当谨慎从事。臣以为,若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着常大淳立刻南下,公事就交托给本省藩司暂行署理。”

    “也好,就依祈隽藻的意思去做!至于常大淳嘛,让他进京一次,朕还有些话要当面和他说。”

    “是!”

    ************

    折差返回江宁,陆建瀛,孙瑞珍等人摆上香案,恭恭敬敬的叩头行礼以毕,这才把折子取出,折底留白处是皇帝一笔很清秀的瘦金体手泽:“览。孙瑞珍等会衔所奏,英夷性情反复,狡猾难知,此诚不可不防也。然两国邦交,事体重大,我天朝当以仁义之心待之,想英夷公使此次会商之事,原也并非事出无因。今英夷有回复本国请旨定夺之言,朕静夜冥思,也以为然也。”

    “……着孙瑞珍,曾国藩,沈淮于磋商一节,与英夷更多沟通,等待本国朝旨到来,允准英夷停船于天津大沽口海面,届时我天朝行将简派大员,赴英船会商行礼事宜。等候期间,着孙瑞珍三人回京复命,钦此!”

    几个人传阅了一遍折底,都有点相顾愕然,迟疑的半晌,孙瑞珍大声说道:“让英人到大沽口外停船商议此事?不行,我得上折子请皇上收回成命!万一洋人有什么不臣之心,这……岂不是太危乎殆矣了吗?”

    陆建瀛在旁边舔了下嘴唇,拦住了作势欲动的孙瑞珍:“英公,以立夫微见,此事万不至此。英夷所图不过是广州一城一地,又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轻率以兵戎相见?更不用提皇上既然有此意,想来军机处几位大人也已经知晓,在英夷到来之前势将有万全准备,当不致有英公所忧虑之事发生的。”

    “是啊,英公。”沈淮在一边也附和的说道:“陆大人所言甚是,此事还是等到回京向皇上复命时,再进言吧?”

    “也好,就依立夫兄所言。”孙瑞珍点点头,继续说道:“皇上旨意中的意思,立夫兄,是不是再把英夷请过府衙来,向其当众讲明?”

    “好!本官这就去安排。”

    把朝廷的意思和文翰等人讲明,倒让文翰很吃了一惊:“贵使先生说,我们下一次再来的时候,可以到天津外海停泊?”

    “若依本官的意思嘛,贵使先生最好能够和贵国认真商讨此事,若是终究不能就入京行礼之事达成一致的话,我想,即便贵使先生可以领略我大清近畿风光,却也万万不能成行,倒不如免去这一番风浪之苦哩!”

    文翰听着麦华陀的翻译,权当听不懂他话中的讽刺之意,笑眯眯的接口道:“请专使大人放心,我大英国中,皆是饱经风浪的好水手,这一点风波之苦,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

    曾国藩没有心思和他斗嘴,在一边插口问道:“不知道贵使此番上奏朝廷,几时会有回复?”

    “这,最迟到明年的六月间,即可有回复音信传来。”

    “那好。既然这样,明年六月,我们就在大沽口外相见吧。”看孙瑞珍端起茶杯,身后的听差拉长的声音喊了一声:“送客!”

    看书的同时,不要忘记投票啊!

第一卷 第79节 王府喜庆

    恭王府中一片热闹,其时已是黄昏,一到三转桥转角的王府大街门前,就已经是轿马纷纷,热闹异于常时,及至一进胡同,更是冠盖相接。落日犹在,明灯已悬,由敞开了的大门望进去,灯火璀璨,锣鼓喧阗,绕过二道门的影壁墙,乐声就可以听得很清楚了,滴水檐前人来人往,声音鼎沸,从敞开了的大门望进去,为男客预备的,四大徽班的名伶罗致殆尽的堂会,正当热闹的时候。

    堂上正在演出的是张二奎的《上天台》,张二奎生来的身材魁梧,面相雍容,演起这等王帽戏来,行走趋步,身段进退,竟似是比今天到府庆贺的六部司员更像个官儿。再加上天生了一副好嗓音,淳朴有力,浑厚平稳,高亢激越,直有精金旺火之功。一折唱罢,台下喝彩声雷鸣而起,间或还夹杂着一声放赏的大吼:“王爷放赏!”

    语声一落,四名穿蓝布大褂,戴红缨帽的听差,将箩筐飞也似地抬到台前,立即动手拆开银馃子上的封皮,往台上一撒,但见银光耀眼,满台响声,‘哗啦、哗啦’地响过好一阵,方始住手。

    “多谢王爷!”张二奎在台板上跪倒谢恩,还未等起身,只听台下又有人喊:“怡亲王放赏!”

    “哦!”刚刚站起来的张二奎第二次跪倒,向着怡亲王载垣所在的位置望了一眼:“多谢王爷放赏!”

    “起来吧,好好伺候着。”

    “喳!”

    大堂之中为男客准备的堂会如火如荼,至于坤客,又另有消遣所在:京中有一班旗下大爷,饱食天家俸禄,闲来无事,别创新声,腔调略似大鼓,而讲究词雅声和,有东城、西城两派。‘西城调’更为萦纡低缓,一个长腔,千回百折,似断若续,久久不息,最宜于饱食终日的人品味。

    这班子弟书特别名贵,因为穿上公服,至不济也是个红顶子。此时当然是便衣,是特为约齐了穿戴,一律福色缎面皮袍,上套青缎琵琶襟坎肩,头上红结子瓜皮帽,帽檐镶一块极大的玭霞。这是规定好了服色,此外凭各人喜爱,随意修饰,坎肩上的套扣,手上的扳指儿,腰际的荷包,都是可以争奇斗胜之处。这套书叫《鸳鸯扣》,专门描写旗人的婚嫁,从‘相亲’到‘回门’,一共九大段。

    走到门口,正在唱〃开脸〃一节,是‘大奶奶亲掩亮格笑着嘱咐:猴儿你若还错过,就误了时辰’的第二天之事。演唱的是不入八分辅国公,散佚大臣,三等侍卫,肃亲王第五子,爱新觉罗?华丰。

    这一次为了桂燕山(这是指桂良,字燕山)的小女产下第一胎嫡子,便是皇帝也有意借这样的机会庆贺一番,故此特为将单子要过去,座位甚至是经过‘钦准’的,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内,谁敢不来?

    便是那78岁的肃王敬敏,也应邀到了装饰一新的恭王府,华丰自然也格外抖擞精神,使出他那浏亮的嗓子唱道:“通报说,梳头的太太们将车下,大奶奶出去迎接,佳人又不得相随,独坐在房中,心里不免凄惨。没片刻娘家的女眷都进了朱扉,见面拉手儿佳人就落,太太们也觉伤感,打那喜内生悲!到底不比她的亲娘十分亲热,也不过暂时悲惨,一霎时就展放了愁眉。大奶奶让坐装烟来叙话,仆妇们铜盆取水服侍香闺,洗净了花容,三姓人先后九线,然后把寒毛绞净又用鸡子轻推,生成的四鬓只用镊子儿打扫。开脸已毕可改换了蛾眉,未施脂粉,早已容光飞舞……。”〃

    他唱到这里,堂下坤客一片轰然叫好之声大作:“好啊!”

    华丰得了众人的鼓励,心中更是快意,微笑着抱拳做了个罗圈揖,口中谦逊着:“效颦之作,不着绳墨……”

    “小猴崽子,旁的不好好学,倒是这份别创新声的功夫,真不落于人后呢!”座位间的桂良福晋一手抱着刚刚出生一个月大的婴儿,一边回头笑呵呵的和肃王福晋赫舍里氏说道。

    “您是不知道,前几天,他还买了只会说话的八哥回来,我一问您猜怎么着?居然要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买一只八哥?”桂良福晋咂咂舌头:“可不敢这样乱花钱啊。”

    “谁说不是呢?说他几句,他还有词儿:‘额娘不知道,这只八哥不但会说话,还会唱什不闲呢!’您听听,就是会唱莲花落,那不也还是八哥嘛?也值得花三十两银子?”

    恭王福晋瓜尔佳氏就坐在母亲身边,珠圆玉润的一张脸蛋上飞起一抹微笑,轻轻地在一边接口道:“您也知道莲花落?”

    “嗐!我哪儿知道什么叫莲花落,什么叫什不闲啊,不过是听他们回家来唱得多了,也便晓得了。”

    这边正在谈笑,风中隐隐传来门口有大声喧哗的声音,肃王福晋侧耳听听:“丰儿,你听听,外面是怎么了?”

    华丰走到门厅处,正好有一个王府的听差跑了进来,大冷的天跑得满头是汗:“贝子爷,各位福晋,圣驾到了!”

    “嘎?”华丰大吃一惊:“已经到了吗?”

    “是啊,已经到府了,这不,王爷说,让王爷福晋抱着小世子前厅见驾呢!”

    ************

    皇帝突然有命,要到恭王爷府上去,虽然是事出突然,却也很来得及准备:内务府、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纷纷派出官兵差役,在西海王府周围的三转桥一呆清扫跸道,驱遣闲人,展开警备,静待皇帝驾到。

    外边这样的折腾,内里自然也有时间做全部的安排,裱糊房子一来是来不及,二来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刚刚修饰一新不久的恭王府用不到这样的准备,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銮仪卫和内务府的官员,赶紧的就在府中伺候了。

    虽然皇帝出来的时候有旨,一切仪从特简。却依旧摆了一条长街,明黄大轿由西华门出宫,沿长安街迤逦而西,直到正在内城西南角上的三转桥恭王府。

    前引大臣和侍卫,一拨一拨来到王府前下马,等大轿刚入街口,诸王贝勒已经在站班伺候,都是皇帝的胞叔和嫡堂兄弟,由惠王绵愉领头,然后是恭王、肃王,郑王,怡王,再以下是宣宗的长孙载治、肃王世子华丰等。大轿到门,大家一起在红毡条上跪下:“奴才,恭请圣安!”

    大轿不停,从众人身前过去,众家亲贵随即起身,扶着轿杠,一直进门。抬到堂前停下,六福打起轿帘,皇帝迈步而出。他换了一身便装:香色宁绸的软袍,头上戴一顶红绒结顶的软帽,除了腰间一条束腰的明黄色绸带在在证明着至尊天子的身份之外,任何人也不会相信这个面目清秀,双眸幽深的年轻人就是大清朝的掌舵人,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高首脑!

    奕訢,桂良等人拥到堂口,又是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奴才,恭请圣安!”

    “朕安,都起来吧。”皇帝的心情很是不错,摆摆手示意众人站起来,左右端详了一下,这一次到恭王府中以致庆贺的来宾真是不少:内务府大臣文庆,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肃亲王敬敏,还有载铨等,宗室之中有数的几个人都到齐了。

    “怎么了,老六,朕来了,都不请到堂中说话吗?”

    “啊!臣弟糊涂,臣弟糊涂!皇上里面请坐。”

    众星捧月一般将皇帝迎入正堂,桌椅上的残羹冷饭早已经收拾一空,厅中平静而整洁,那从北京城中请来的各方名伶也早被王府的侍卫轰赶到门外,遥遥的向里面端详着——这一次入王府演出堂会,谁想竟然一睹天颜?若是能够为这位爷伺候一场,得他的口中的一个‘好’字,今后在这四九城简直都可以横着走了!因为这样的缘故,外面虽然很是寒冷,却无一人肯放过这个机会,还有那和一众王公相熟悉的,更想趁此机会,请相熟之人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呢!

    在正厅落座,皇帝很和煦的一笑:“老六?”

    “臣弟在!”

    “在列的都是我宗室亲眷,不必弄得像在朝堂一般,着人给几位大人搬椅子来。”

    “是!臣弟这就安排。”

    又是一通忙碌,椅子放下,众人跪倒谢恩,在椅子边上虚虚的坐定,眼睛同时望向坐在中间的男人:“本来今天到六弟这里来,一来是为了看看朕新出生的大侄子,二来呢,听人说,老六府中来了很多宗室亲贵,朕也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见面。”

    “皇上吉言相颂,臣弟感激不已。”

    坐在一边的文庆突然插话了,他也是有意缓和兄弟二人之间的气氛,很是调皮的一笑,说道:“既然皇上开了金口相颂,等一会儿见到大侄子的时候,可不要吝啬哦?”

    皇帝一愣,立刻大笑起来:“不用你文孔修多言,等一会儿孩子来了,朕自然会有一份心意。”

    说话间,在两个使唤惯了的奶妈的陪伴下,恭王福晋款步上堂,外面是一件旗袍,脚下穿着花盆底,在皇帝面前盈盈而拜:“奴才瓜尔佳氏,恭请圣安!”

    “起来,起来吧。”皇帝打量了几眼自己的弟妹,瓜尔佳氏长得不是很漂亮,却胜在很年轻,大约是刚刚生产不久的缘故吧?一张珠圆玉润的脸庞比当年两个人成亲时第一次见到丰腴了很多,怀中抱着一个小小的娃娃:“这就是朕的侄儿了吧?”

    “是!”恭王福晋不敢怠慢,把怀中吚咿啊啊大叫着的孩子交给六福,由后者抱到皇帝面前。

    皇帝居然很熟练的接过婴儿,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胳膊轻轻地晃动几下:“好可爱的孩子,老六,可起名了吗?”

    “回皇上话,……”奕訢正要说已经起名了,坐在一边的桂良拉了他的衣角一下,替他说完了后面的半句话:“还不曾给孩子起名呢。”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这翁婿二人,又瞧瞧坐在一边的文庆,后者也是一脸的茫然,又低下头去,伸出手逗弄了一下婴儿圆圆的脸蛋:“唔,你阿玛好粗心啊,居然还不给你起名字?嗯?”

    奕訢福至心灵,突然离座跪倒:“皇上,臣弟有不情之请!”

    不等他的话说出口,皇帝已经摇摇头,表示了拒绝之意:“哦,这样可不行。”他说:“不是朕不愿意答应你,只是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哪有身为伯父为侄儿取名字的?”

    奕訢的话被憋回到肚子里,很是遗憾的点点头:“是,此事是臣弟莽撞了。”

    皇帝一只手抱着孩子,另外一只手在怀中摸了一把,拿出一件物事,提到孩子的眼前:“不过,朕虽然不能给他起名字,一份礼物还是要给的。”

    奕訢看清楚他手中的‘礼物’,竟然是一个翠绿色的翡翠玭霞,而这块玭霞,却是皇上平时所戴的软帽上镶嵌的那一块!奕訢大吃一惊:“皇上,这块玭霞乃是上用之物,臣弟万万不敢……”

    “不用你多言,这是朕送给侄儿的礼物,又不是给你的。你不敢什么?是不是?”

    婴儿在他的怀里伸出小手,抓住玭霞,叽叽咯咯的大笑着向嘴边送去。

    把孩子放在膝盖上晃动着,皇帝的脸上满是淡淡的笑容,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对奕訢说话:“老六啊?”

    “臣弟在!”

    “朕这一次来,还有一件事:今日见过上书房的卓师傅和贾师傅,问过你的学业,倒是令朕心中很是欣慰,所以想,也是到了给你的肩上增添几分担子的时候了。”

    奕訢心中大喜!和孩子过满月皇帝驾临王府比较起来,这才是真的会让人觉得开心的好消息。作为皇室子弟,自己自问能力不弱于旁人,只不过因为当年的一些原因,新君登基之后,始终得不到使用,作为臣子又不能有任何自荐之言,只能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每个月领取一份俸禄,却从无半点实物可以让他为祖宗基业出一份心力。

    而这一次皇帝驾临王府,居然说要给他增添一份担子?年轻人只顾得开心,连谢恩都忘记了!还是在桂良的提醒之下,才赶忙跪了下去。

    皇帝在座椅上换了个舒服一点的坐姿,翘起了二郎腿,他说:“现在快到年下了,便是朕有意给你一份差事,在这时怕也没有什么人能够抽得出时间来提点你。就等到来年开衙之后吧?载铨?”

    “奴才在!”

    “让老六先到宗人府,做左府丞,你是宗人府令,虽然按照辈分是他的侄子,在公事上却是他的上司,万万不能有徇情之举哦。”

    “是!奴才自当一体大公之心从事,不敢以私情废公务。”

    “这样就好。”皇帝心不在焉的低下头去,望着婴儿黑黝黝的眸子,唇边带起一抹微笑:“你还没有名字呢,你阿玛不是个好阿玛,是不是?”

    刚刚满月的婴儿居然全不怕生,伸出小手握住伯父的手指,叽叽咯咯的大笑起来:“哦,太妃她老人家见过孩子了吗?”

    “回皇上话,此事,还不曾请旨。”

    “朕准了。隔几天,找个暖和的日子,带着孩子和弟妹到宫中去,让老人家看看孙子。”

    “是!臣弟代额娘叩谢天恩!”

第一卷 第80节 新年到来

    年关将近,赵世杰的差事也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和户部书办几经周旋,终于把斤头定为十万六千两银子,全部是北京由山西人开办的日升昌票号的汇票,全国都可以通兑。

    和裕泰交代的十一万两的限额还省出四千两,这些钱,自然也就是落入他和其他随行的两个郎官的腰包。不过户部报销一事虽然落地,裕泰交代他的另外一件事却始终没有回复,这让赵世杰心中焦急起来: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自己也该回去了。若是到了总宪大人面前没有一个说辞的话,可怎么办呢?

    因为这样的缘故,赵世杰再一次来到冯府,借提前拜年之机,想再打听一番。冯培元知道他的来意,他也觉得很有点对不住朋友,答应此事已经有几个月了,却迟迟没有回复——实际上,他连在皇上面前进言都不敢!每一次和皇帝在南书房见面,只要看着他那双黑黝黝,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为什么,到嘴边的话居然又被吞了回去!

    此次赵世杰过府,名义上是说年关将近,一来是拜年,二来是辞行;但是主客两个彼此心照,只是不好明说而已:“裕大人之事,培元不敢有一日或忘,只是皇上那里,实在是很难进言。”

    “因伯兄不必为此事劳神,便是终无所得,也无碍的。”

    “九契老弟如此说话,更让人汗颜!”冯培元摇摇头,深以自己能为人谋而不能为己谋而遗憾似的,不过很快给他想到了一个计策,双目亮晶晶的望着赵世杰,说道:“九契兄可知皇上于英夷入京,有意更改祖宗章法一事?”

    “这?世杰人在北京,也听人说起过。”

    “这便是了。从来求人不如求己。若是进言之事始终难有决断的话,不如请裕总督自己上一份折子,陈言此事,若是能够入得皇上法眼,培元在君前也就比较容易进言了。”

    “陈言此事?”赵世杰总是常年远离京畿,于这等朝政大计不是很清楚,疑惑的皱起眉头,把胳膊放在几案上,身体前倾:“不知道进言之法,所谓者何?”

    “袁午桥前些时日上了一份折子,其中有言‘斥蛮夷’一事。皇上于御门听政之时专就此事有过宏篇大论,主旨还是为袁午桥封奏之言的‘抑民心以奉外’做解释,大意是说,国家经历两百年,大清之外列强纷起,偏都是些不知礼仪,未识教化,万事全唯武力是尚的蛮夷,我大清却总是抱着过去的成例,不做任何改变,今后再有如先皇二十年之事的话,国家板荡,百姓受苦,又当如何?”

    赵世杰也曾经见到过宫门抄,只是其上的内容已经和冯培元的话有了很大的出入,只有一句“列夷久寇边陲,我大清以礼仪之法待之,终难填彼者欲壑……思及百姓赤子,饱受兵燹,朕常有己饥己溺之心”的话,如今听冯培元的话显见是和皇上私底下交流所得。

    看起来,真的应该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到京中任职,只是这份朝政得以与闻的因素,便足以令自己这样在外省为官的人费劲钻营,也难以知晓的。

    冯培元继续说道:“皇上的话中虽然并无具体的新政当如何行之的措施,却也将圣意攸归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此时,若是裕总督能够上折子,对新政之事阐论高见的话,想来,其他的事情就好做得多了。”

    赵世杰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多承关照!此事待我回去之后,向总宪大人面禀。”

    “哦,尚有一节:皇上最恨的便是以内廷勾结外官,做揣摩圣意之言,所以……”

    “我明白,我明白的。”赵世杰嘿嘿一笑,端起了酒杯:“此事不劳因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