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虢国夫人平明骑马入宫门,淡扫娥眉朝至尊,煞是惊艳。她们每扈从到华清宫,更是各为一队,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花枝招展,远远望去,如同盛开的百花一样艳丽。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由于玄宗的放纵与奢靡,上层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享乐、豪侈的风尚。就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来说,她们的府邸富丽堂皇,比拟宫掖,车马随从之打扮光鲜,在京邑内成为一景。每构建一处厅堂,就要花费上千万贯,若见有规格制度超过自己的,就马上拆掉重建。由此而言,在开元天宝盛世之下,仅仅从社会消费的状况来考虑,就已能洞悉社会中隐含着的巨大危机,但这一点,玄宗根本没有察觉到。禄山发迹
安禄山是胡人出身,自小生活在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母亲阿史德,是突厥中的巫婆,相传她向战神轧荦山祈祷,神应而得子。因为母亲后来嫁给胡将军安延偃,安家在开元(713)初归顺了唐朝,才取名为安禄山。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很安分的商人。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这是在玄宗时期一个守边大将最为迅速的发迹之路。安禄山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发迹呢?
玄宗朝在东北边疆的心腹大患是奚、契丹“两蕃”,由于大唐帝国在西北实行进攻的态势,在东北实行防守,如何有效抵御“两蕃”的肆扰是玄宗对范阳、平卢节度使寄予的无限期望。安禄山为了赢得玄宗的信赖,不惜多次设宴诱骗契丹,酒中加了麻醉用的莨菪子,预掘一坑,待契丹头人昏醉之际将其杀死,首级送往京师献捷,尸体埋到坑中。他的“杰出功绩”被玄宗视为可以保障北方边疆安全的“万里长城”。再有就是贿赂朝廷官员,攀附宰相,在众人的推美赞誉中营造个人发迹的环境。另外就是利用进京城朝见皇帝的机会,极力赢得皇帝的欢心。
清人绘安禄山(后)与杨国忠(前)像安禄山进京觐见皇帝,装出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很肉麻地对玄宗说:“臣生蕃戎,得到陛下的宠荣,没有什么才能可以报答圣恩,愿以死报效陛下。”玄宗听了,很是喜欢。
安禄山个子很高,貌白体肥,体重曾经达到350斤,不能自己穿衣服,乘马需要专门测试马的负重。玄宗见他这个样子,就好奇地问:“你腹中何物之有,怎么会这么大呢?”安禄山答:“没有什么,只有对陛下的一颗赤心!”一句话,赢得了玄宗的欢心,对于臣下尤其是这样一个胡将向他表达赤胆忠心,玄宗是很满足的。
明刻《元曲选》插图: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每当有人向他提及安禄山的不是,玄宗就不高兴。即使他信任的宰相杨国忠和皇太子劝他不要对安禄山如此宠信,玄宗也不放在心上。那些提醒他安禄山会造反的人,玄宗甚至就将他们送到安禄山那里处理。到了后来,安禄山已经起兵叛乱,玄宗还坚持把认为安禄山会反的人押往范阳。
李隆基个人小档案
李隆基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隆基出生: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
属相:鸡卒年:上元三年(762)
享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陵寝:泰陵
父亲:睿宗李旦母亲: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皇后:王皇后,后废子女:30子,29女
继位人:儿子肃宗李亨最得意:开创开元盛世
最失意:迁居太极宫最不幸:逃离长安躲避战乱
最痛心:缢杀杨贵妃而不能救最擅长:音律、书法、骑射、历象之学
肃宗李亨至德元载(756)——宝应元年(762)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死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迎还了避乱出逃的父亲玄宗,又和玄宗在13天内先后永诀人寰,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
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出生与成长
睿宗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肃宗李亨出生在东宫之别殿,初名嗣升,后来多次改名。李亨的名字是在天宝三载(744)新取的,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动,因此习惯上把他称为李亨。
他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杨家,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父亲杨知庆以祖荫为官。值得一提者,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这种不同班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
景云元年(710)八月与杨氏成婚前几天,李隆基刚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杨氏怀孕,生儿育女本来是人之常情,天之大伦。可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历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因宠爱貌美的昭训云氏,被母亲独孤皇后认为难以隆兴基业,结果被废;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因特别宠爱一位太常乐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终被废黜。正由于这种原因,李隆基内心焦虑,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思来想去,最终没有施行。
李亨出生以后,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正妻)的地位要比其他姬妾优越得多。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养,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对他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
开元三年(715)正月,李亨的次兄李嗣谦(即李瑛)被册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李亨被拜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各设副使,他所任职事只系遥领,并不出阁就职,从此,唐朝始开诸王遥领节度使之例。这一年,李亨才6岁。李亨初明世事,就已显得与众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英姿卓然。史书上说他:“聪明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更难能可贵者,李亨“仁爱英悟,得之天然”,他没有放纵过人的天赋,也没有锋芒毕露,从不让人感到他有什么威胁。开元初的十几年,李亨只是很安静地在宫中读书。玄宗特意为诸王子选派了师傅教其学业,李亨有幸以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他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提高很快。
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玄宗于泰山行封禅大典。归来后,他在安国寺东附苑城修建了一处巨大的宅院,号称“十王宅”,玄宗把业已长大成人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诸王的日常活动。李亨在以忠王身份居于十王宅中时,已是英姿翩翩的15岁少年。
肃宗在十王宅中一直生活了13年,直到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被立为皇太子。这是太子瑛被废以后,玄宗经过斟酌做出的决定。
立李亨为皇太子的制书是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三日颁布的,举行册礼是在七月二日。韦氏也在七月十二日被册为太子妃。
从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在开元末年之后的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员成为对太子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
在李林甫与太子之间的较量与斗争中,玄宗的内心世界是颇值得探秘的。玄宗几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拦宰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这说明,他也是不情愿看到太子李亨羽翼丰满、势力扩张。对于李亨来说,成长在一个太平盛世,充当一位富有巨大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帝王的继承人,很难说是什么幸事。也许,在李亨的心里,会不时泛起几丝淡淡的悲哀。不过,在开元天宝之交的七八个年头,身为皇太子的李亨尽管心情会有些抑郁,这却是他此后一生政治生活道路上最为安定的一个时期。这期间,来自宰相李林甫方面的种种打击还没有能严重到危及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廷之上对册立皇太子之事也暂时减少了议论与猜测。玄宗对于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玄宗也不愿再如当年一日废弃三子那样剥夺李亨的继承权。至少在天宝四载(745)年底之前,李亨伴着大唐帝国的辉煌度过了一段颇为难得的好时光。
天宝五载(746),对于太子李亨来说,真可谓多灾多难的年头。这一年,太子亨相对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从此,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以往的平静与安谧已是不可复求了。
初次离婚天宝五载(746)正月,尝任忠王友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领河西节度使,从驻地来到京师长安,向玄宗进胡腾舞铜像
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并与太子亨之间互有往来。皇甫惟明向玄宗明确表达了应当将李林甫撤职的态度,又大加赞誉韦坚的才干。边将皇甫惟明的介入,使双方暗中的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秘密。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后,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布置反击并加快了行动的步骤。这时候,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一员干将。
杨慎矜,乃隋皇族一脉,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因“沉毅有材干”充太府出纳,颇以政能知名。李林甫觉得此人可用,破格将他擢升,并有意让他取代太子集团中的韦坚。韦坚是太子妃的哥哥,他有个姐姐是睿宗第五子也就是玄宗五弟薛王李隆业(后赠惠宣太子)的妃子。就是说,韦坚的姐妹分别嫁给了肃宗李亨和他的叔叔为妻。
天宝五载(746)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风清月朗,太子亨出游,在市井之中与韦坚相见。之后韦坚又匆匆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以二人太子妃兄与边镇节帅的身份,夜间相约,私相往来,势必会给宰相李林甫以可乘之机。果然,这一次极秘密的行动没有逃出李林甫的暗中监视。李林甫立即要御史中丞杨慎矜写成报告,以韦坚乃皇亲国戚,不应与边将“狎昵”为由对韦坚提出弹劾。李林甫则向玄宗奏称他们结谋,“欲共立太子”,玄宗得奏,毫不犹豫地下诏进行审讯。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把太子牵扯进来。玄宗虽然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构谋之心,却不想轻易涉及太子,“三庶之祸”的教训太深刻了。玄宗不想把韦坚案扩大化,要求立即结案,遂给韦坚定了“干进不已”的罪名,将他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今属浙江)太守,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治今贵州遵义)太守,并籍没其家。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未有任何针对太子亨之处。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太子亨关系亲密,朝廷上人人皆知。这一结果,太子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奈何。
三彩胡人俑然而,事态逆转,平地惊雷,一下子把太子亨推到了危险的境地。原来,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引太子亨作证,谁知这样一来,招致玄宗龙颜震怒。事情一下变得复杂起来。太子亨见状,极感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父皇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玄宗着意对太子亨加以慰抚,听任他与韦氏离婚,断绝了关系。太子亨的谨慎确实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从此削发为尼,在禁中的佛寺之中做了永成陌路的出家人。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不依不饶,牢狱为满,被逼死者甚多。一直到天宝十一载(752)李林甫死后,此事方才停止。
再次离婚太子亨惊魂未定,又一场政治风暴骤然而至。
天宝五载(746)年底,太子之杜良娣(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的父亲杜有邻惹上了官司,这又是一起政治案件。杜有邻时任赞善大夫,是太子东宫官属。告发杜有邻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另一位女婿、左骁卫兵曹柳勣。柳勣之妻是杜良娣的姐姐。柳勣生性狂疏,喜好功名,善交结豪杰。自淄川(今属山东)太守裴敦复荐之于北海(治所在今山东潍坊)太守李邕,柳勣就与李邕打成一片,成为至交。李邕性喜豪侈,不拘小节,任职期间纵求财货,驰猎自恣,多次因贪污被人告发,屡遭贬斥,但才艺出众,人人望其风采,尤其他擅作碑颂、精于书法,人们往往手持金帛,求取他的书法和文章。
柳勣状告杜有邻的罪名是“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负责委派人员审讯。柳勣告发岳父杜有邻,缘由是他与妻族不协,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谁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将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牵扯进去。最后太子也被牵连进来,玄宗立即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案情很快明朗,原来都是柳勣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诬告,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到地方官员,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但玄宗仍旧态度谨慎,他对下级官员的告密未加宽贷,因柳勣、杜有邻等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特予免死,判杖决,贬往岭南。但杖刑在执行中出入很大,杜有邻、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妻儿家小流徙远方。由于牵连出李邕,李林甫特命人奉敕往北海将其决杀,李邕时年已70多岁。
杜有邻一案使李亨十分不安,他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私,再次将杜良娣抛出来,宣布与她离婚,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惨。
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接踵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与自身个人安危直接相关,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创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有一次,他入宫觐见,玄宗在他行礼时,发现这位尚未到中年的儿子,头发已有几分脱落,间或有几丝的花白,有些进入暮年的感觉。昆仑奴俑
久历政治风雨的玄宗也不免心生几丝恻隐,他对近来发生的事情很清楚,不少的内情他还是了解得到。高力士不时地在他问询时传递一些朝廷上的真实情形,还经常赞誉太子亨的仁孝与谨慎,说太子很识大体。玄宗也感到,太子在遭受冲击时,很能忍辱负重,他在上表中从没有向皇帝寻求保护,而是按自己的方式来应付。玄宗心中有几丝的安慰,因为他觉得太子可以托付大事。不过,正是太子这种表现,又让他心中有了几分的苦涩与踌躇。或许,太子亨应付事变的能力与忍受困顿的耐力超出了玄宗的想像,他心情有些复杂,也有些态度暖昧。
续娶张氏李亨的孝谨并没有得到玄宗给他任何的政治许诺。不过,在父皇的安排下,李亨两次离婚之后,再一次成婚,似乎说明玄宗还没有动过废他的念头。因为,这次续娶的是一位很有背景的女子,她就是后来成为李亨皇后的张氏。
张氏的祖母窦氏与玄宗的母亲昭成太后是亲姊妹。玄宗小时候,母亲窦氏被武则天处死,是这位姨母亲自将他鞠养成人。因此,玄宗一直对姨母怀有特殊的感情,即位后,封她为邓国夫人。姨母的5个儿子也都封为高官,其中一位名叫张去盈的儿子还娶了玄宗的女儿常芬公主。当玄宗见太子忧思劳形、鬓发斑白时,就想到用婚嫁之事给李亨些暗示,希望他能够放松一些。为此,玄宗想到了姨母这位待嫁的孙女张氏。不久,张氏即被选立为太子良娣。
宋刻《杜工部草堂诗笺》书影
李亨并未因为娶了张良娣就感觉太平无事了,他依旧谨慎,处处小心,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从不敢大意。有一次,宫中专门负责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其中有一只烤羊腿,玄宗就让太子李亨割来吃。李亨奉命割罢羊腿,手上全是油渍,他就顺势用旁边的饼子把手揩净,这一动作,玄宗看到很不高兴,但忍着没有发作。李亨装作没有看见,待慢慢将手揩拭之后,又不紧不慢地把擦过油渍的饼子拿起来,大口地吃起来。这一下大大出乎玄宗意料,不禁喜上眉梢,对李亨道:“福当如是爱惜。”李亨借此进一步博得了父皇好感。
但是,李林甫并没有因为这一态势而改变初衷,他对太子的态度依然如故。这就是说,太子李亨并没有因为续娶张良娣而使自己的处境根本改观。天宝十载(751),张良娣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李佋——后封为兴王。转过年来,李林甫一命归西,李亨少了一个政敌,但是继任宰相的杨国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时,仍旧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此后,李亨与杨国忠明争暗斗,度过了几年貌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的时光。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才找到反击的良机。
叛军史思明“得壹元宝”、“顺天元宝”铜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在玄宗逃亡途经马嵬时,发生了兵变。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
按照旧史的说法,兵变的首倡者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出身于飞龙军系统的太子贴身宦官李辅国乃是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动的角色。其实,这样的记载是为尊者讳,掩盖了历史真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太子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这一行动或许在长安城内就已开始。玄宗避乱出逃,离开京师时的全部队伍约有3000余人,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后队人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他的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说唐前期历次宫廷政变都要煞费苦心地攻占玄武门才能取得成功的话,此番君臣已离宫禁,僻处野外荒郊,利用手中掌握的禁军发动一场政变,已可稳操胜券。
六月十四日,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北23里)。禁军将士因饥疲劳顿,已有不逊怨言。队伍的骚动给暗中操纵与策划兵变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绝好时机。
偏又凑巧,杨国忠骑马从驿中出来,被二十几位吐蕃使者拦住,向他陈诉无食,并请示归途。正在这个时候,禁军中有人大声喊叫:“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喊声惊动了杨国忠,他见事不妙,拨马想走。有位叫张小敬的骑兵飞射一箭,将他射落马下,布置周密的禁军追到马嵬驿的西门内,把他乱刀砍死,割下首级,挂在驿门之外示众。他的儿子杨暄及韩国夫人也被乱军杀死。宰相魏方进出面斥责众人,也被一刀砍死。同时闻讯而出的另一位宰相韦见素,被击伤头部,军中有人大叫“勿伤韦相公”,韦见素才侥幸免于祸患。张小敬的飞箭和军中的高喊,提示人们明白,这次兵变事前已做了周密谋划,并确定了明确的攻击目标。不过,杀死杨国忠父子,事变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玄宗亲自告谕军士,令各归本队,并加以慰劳。噪杂的禁军队伍集于驿站之外,仍不散去,不时传来刀枪的撞击声。玄宗发现自己的话失去了威力。这时,陈玄礼出面奏道:“杨国忠谋反,众将已把他处决,贵妃尚在左右供奉,请陛下割恩正法。”玄宗见禁军要挟自己杀死杨贵妃,感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