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轮乩恚哉巍⒕赂鞣矫娑己苡醒芯浚乇鹗嵌缘笔钡恼涡问疲治龅猛吠肥堑馈
吕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西伯昌的心里,西伯昌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他向吕尚深施一礼,高兴地说道:“我的先君太公(指西伯昌的祖父古公直父)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将来当会有圣人到周地来,帮助我们部落兴旺发达。”您就是这位圣人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所以吕尚又被称作“太公望”,又有此而有吕望、姜望、太公、姜太公等称呼)于是,西伯昌带着吕尚同车而归,并拜他为国、师,后又升为国相,总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让他辅助自己,去完成兴国灭商的大业。
辅王翦商 孟津观兵
西伯昌依吕尚之计,动员全国力量,积极备战。他一面派人游说诸侯,离间与商王的关系,一面又派人混进朝歌,诈言有人反叛,引起纣王对大臣的怀疑。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农事上。不久,便储备下充足的粮草,并组织国民练兵习武,不断加快兴邦强国的步伐。这一年,西伯昌采纳了吕尚“率殷之叛国以事纣”的策略,即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表面上共同尊事商纣王,实际上是削弱、孤立殷王朝。当时,虞(今山西平陆县东北)、芮(今山西芮城西)两国为争夺土地而发生纠纷。西伯昌巧用“仁让”现身示范,妥善地解决了两国的争讼,使之成为周的与国。从此,河东地区的众多小国更加信赖西伯昌,纷纷归附于周。就在“断虞、芮之讼”这一年,西伯昌称王,是为周文王。
商纣王对此却毫无察觉。他让周国来的工匠为他修建新的游乐场所;看着周国新献来的美女,淫笑不止;听着西伯昌经常祭祀商祖的呈报,不免对当初曾抱怨他释放西伯昌的一班大臣产生忌恨。由于反叛日多,他在宫中炮烙不息。纣王的暴虐,把整个朝歌弄得乌烟瘴气。这一天,纣王忽然接到东夷反叛的急报,便派太师闻仲率20万大军东征夷人。此时的朝歌城便空虚了。
吕尚得知这一军情后,当即奏请西伯昌对商用兵。西伯昌便派吕尚率周军,先征服、了西北方的西戎、混夷(今陕西歧山、邻县一带)和泾水上游的密须、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等国,然后挥师东进。
按照吕尚的计划,周军首先攻打黎国。西伯昌不无忧虑地问道:“太师,我们在东方尚无立足之地,就将大军开到商国门口,岂不太危险了吗?”吕尚答道:“不然。攻打黎国,是实中有虚,霍中有实。若商国来救,我即收兵,此谓攻商为虚;若商国坐视不救,我即回兵伐崇,断商之咽喉,此谓攻商为实。”西伯昌连连点头称是。
果然不出吕尚所料,黎国投降周国,并未引起纣王的注意。于是,周军又灭了邗国(今河南沁阳一带)。然后,吕尚信心十足地对西伯昌说:现在可以破崇攻商了。西伯昌一听,不由想起被囚商牢、强食子肉的深仇大恨,急盼早日发兵。
这一天,吕尚率兵来到崇国城下,指挥兵士日夜攻城。崇国国君崇侯虎是纣王的亲信,当年就是这个崇侯虎将西伯昌长子伯邑考的肉汤送给西伯昌的。激战两天,虽然崇城尚未攻下,但崇侯虎已力渐不支,自知已身处绝境,不免胆战心惊。他站在城头上见周军营寨连绵,把自己围得水泄不通,不由暗暗叫苦。以后几日,吕尚指挥周军昼夜呐喊,却并不真的攻城,弄得崇军个个如惊弓之鸟,疲惫不堪。崇侯虎寻思,城中粮草已所剩无几,不如出城突围。谁知早被吕尚料到,崇军刚一出城,便被周军杀回。
这时,城外的周军突然刀枪不兴,弓弩不张,只是齐声呐喊:“崇侯虎罪恶昭著,恶贯满盈,与众军士无关,只要将崇侯虎献出,定有重赏!”崇侯虎听了,又气又怕,严令全城将士一齐突围。谁知话音未落,早有数十名军士持刀向崇侯虎扑来。城头顿时一片大乱,城门大开。崇军内讧,周军乘势蜂拥而人,活捉了崇侯虎。西伯昌命将崇侯虎斩首,将首级挂于城头,全城百姓争相观看,无不拍手称快。
至此,吕尚率周军灭掉了拥有较强兵势的崇国,为周文王西伯昌进军朝歌扫清了道路。与军事上步步进取的同时,西伯昌与吕尚等人商定,在崇城新修祖庙,扩建王宫,把政治重心东移,意在同纣王争雄天下。不久,又将位于沣水西岸的崇城改名丰京(今陕西西安西北)。这样,周国背靠较为稳定的西部后方,其势力东达江、淮之间,南及江、汉流域,西南人于巴、蜀,成为足以与殷商对峙而立的奴隶制强国。对于这一时期形势的发展及吕尚的功绩,司马迁评论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这绝非夸大之词。在周文王“翦商”事业中,吕尚的功绩确实是首屈一指的。
周文王西伯昌迁都丰京后,躇踌满志,正要依靠吕尚大展宏图的时候,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久便死去了。他称王在位7年(一说9年;另说10年);这期间,已奠定了周灭商的坚实基础。
文王死后,太子姬发即位,这就是周武王。武王尊称吕尚为“师尚父”,让他辅佐自己完成文王未竟的灭商大业。
武王即位时,东至嵩高(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南及江汉,北上太原,西到巴蜀,这广大范围内的所有邦国和大部分少数民族部落,都已归附于周。据说当时周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其他地区“殷之叛国”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东夷诸部的叛离情况更为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周武王又在沣水东兴建镐京,作为新的都城,积极进行灭商准备。
武王九年(大约公元前1059年)夏天,周军东进,到达黄河南岸的孟津。吕尚左杖黄钺,右持白旄,率领三军驾船沿黄河顺流而下。他严申军法,号令将士:“冲向对岸,后至者斩!”霎时间,周军将士奋勇争先,千舟竞渡,浪花飞溅。前来助战的各路诸侯以为真要过河击商,谁知周军刚渡到对岸,便马上返了回来。原来这是一次军事演习。接着,周武王在此举行了誓师仪式,发表了声讨商纣王的檄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津观兵”(或“孟津之誓”)。这次观兵的目的,是武王和吕尚要实测一下各路诸侯的动向。孟津之后,诸侯皆说:“商纣可伐!”但武王和吕尚认为,当时商朝统治区虽成土崩之势,但内部尚无瓦解之兆,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周军断然班师回朝。
这次行动是周灭殷商前的一次政治、军事预演,也是对天下人心向背的一次实测。有此一举,又吸引了更多的诸侯听命于周。
牧野鏖战 开国首功
孟津观兵之后不满两年,即周武王十一年,商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分裂,大贵族王子比干被纣王杀害,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怀抱礼乐重器投降了周武王。国人见商纣王无可救药,均侧目而视,缄口不言。商朝面临土崩瓦解的绝境。
这一年,适逢周境遭遇饥荒,民众争欲外出作战,借机掠取敌国粮食物资,以度灾年。眼见灭商时机业已成熟,武王忙询问吕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可伐否?”吕尚知周已得天时、地利、人和,毅然答道:“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下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武王闻言大喜,决意兴兵伐纣。出师前,武王命卜祝占卜吉凶,本想得个吉兆,以鼓舞土气,不料却是大凶的卦象。一向迷信的贵族、兵士尽皆失色,十分恐惧。吕尚偏重人事,而轻枯草朽骨(占卜用此二物)之验,力劝武王勿失良机。只见他突然站起,用衣袖把那些占卜用的龟壳、蓍草尽拂于地,说道:“枯草朽骨,知什么吉凶!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者)将不(以为)法,愚(者)将拘(泥)之。若乃好贤而能用,举贤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借)卜筮而事吉,不祷祀而福从。快出兵,奠耽误了大事。”武王奋然而起,遍告群臣:“殷有重罪,不可不伐!”于是,武王以吕尚为主帅,统兵车300乘,虎贲(猛土)3000员,甲士4.5万人,挥师东进。
时值严冬,寒风凛冽,大军行至中途,突遇狂风暴雨,把军中大旗的旗杆刮成两截。大臣散宜生惊问吕尚:“这莫非是不祥之兆?”吕尚若无其事地说:“不过是风把旗杆刮断而已,放心走吧!”队伍沿着上次观兵的路线,继续前行。
时当天下鼎沸之际,遇有一方发难,便有八方响应。周军东进途中,各路诸侯纷纷云集。周军前歌后舞,士气高昂。于十二月到达黄河岸边,队伍踏冰过河,于第二年的二月初,到达了仅距朝歌70里的商郊牧野(今河南汲县)。在这里,武王召集各路诸侯,举行誓师大会,历数纣王听信妇言、不祭祖宗、不任亲族、招集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隶等罪行,这就是垂于史册的所谓“牧誓”。此举意在激起入神共愤,召唤从征各国同仇敌忾。且说暴君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箕子,朝中再无人敢来劝谏。每日恣意淫乐,经常醉得几日不醒,以至周军渡过黄河,他竟毫无察觉。当周军开到牧野、兵逼朝歌城下时,他才如梦方醒,顿时慌了手脚。急召心腹大臣恶来、费仲、尤浑商议退兵之策。然而,太师闻仲以倾国之师正征讨东南方的夷人,远水难救近渴,城中兵士无几,众大臣思前想后,仍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尤浑献计,将奴隶、囚徒和战俘武装起来,前往迎敌。纣王连声称好,一夜之间竟组织起70余万人,连夜开往牧野。
次日凌晨,两军在牧野遭遇。周军早就憋足了劲,急不可待她想冲杀过去,怎奈武王和太师吕尚站在最前面的战车上,维持着事先排好的阵势。
一场厮杀就要开始了。就在这紧要关头,商军前面的兵士突然掉转矛头,朝后面冲去。原来,纣王将那些囚徒、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又对他们不放心,便把他们编排在前队打头阵,而让他信得过的士兵在后面督战。这些奴隶、囚徒和战俘早就对纣王恨之入骨,怎肯为他卖命厮杀!一见周军,他们如同见了救星,便不约而同地回身杀将过去。商军前队倒戈,顿时大乱,顷刻间土崩瓦解。周军趁机长驱直入,杀得商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商纣王正在朝歌城里等待胜利的消息,谁知却将潮水般的周军等来了。他想闭门守城,但城中已乱作一团。深知性命难逃,作孽深重,便只身带着无数珍宝,惶惶然爬上鹿台,蒙衣自焚而死,从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500余年(一说600余年)的奴隶制国家,至此灭亡。
《诗经·;大雅》颂扬了吕尚在这场大战中的作用:“牧野洋洋,(牧野战场多宽广),檀车煌煌(兵车鲜明而堂皇),维师尚父(我们的统帅师尚父),时维鹰扬(真像苍鹰在飞翔)。”
商纣王死后的第二天,周武王与吕尚等大臣召集祝捷大会,将伐纣义举上告天神。然后,散鹿台所积之钱,发钜桥所囤之粮,用以赈济百姓;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间(巷门),用以取悦殷商贵族;斩纣王宠妃妲己,放后宫妇女,以示曲体民心。在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又接连展开这般强大的政治攻势,足令殷商臣民心悦诚服地归顺周王;人们奔走相告,欣喜地赞颂道:“周王对于仁人、死者尚能封树其墓,何况对于生者!周王对于贤人,逃者尚能表彰其闾,何况对于存者!周王对于财物,早先积聚起来的还要散发下去,岂能重行征敛!周王对于女色,已人宫的都要归送于父母,岂能再事搜选!”
同年四月,周武王班师回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受封齐国 专征专伐
统一全国以后,周武王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措施,大封同姓、亲戚为公侯,使之建立并治理自己的邦国,作为王室的屏藩。吕尚因在东征灭殷的战争中,功劳卓著,首得封赏,受封海、岱之间(今山东东部)广大地区,定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建立齐国。齐国的疆域东抵海滨,西及黄河,南达穆陵(今山东沂水县,北有穆陵关),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县北)。周武王传命吕尚:“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从此,齐国享有专擅征伐的特权。
分封完毕,一些诸侯陆续离开镐京,前往封地。但武王却闷闷不乐,因为周室初建,百事草创,政务繁忙,他希望几个心腹重臣不要离开。按说吕尚应当留下辅佐武王,而且武王也有留他的意思,不料吕尚执意要走。原来吕尚正为分封的事生气呢!吕尚年事已高,不愿到远离王都的边荒去,觉得武王亏待了他。于是,草草整点了一下车马,带上随从匆匆上路了。一路之上,游山观景,竞走了两个多月,也没到达齐地。这天,他去一奇峰之巅观景归来,正欲歇息,忽见一位林泉高士走近身边,攀谈之中,来人说道:“常言道,时难得而易失。贵客寝食甚安,恐怕不像就国之人。”吕尚骤然领悟:事关邦国命运,岂容片刻玩忽!于是,他急忙将随从们叫起,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飞驰而东,再也顾不上游山玩水了。
几天后,他们来到齐地,正赶上莱侯兴师犯境,与齐争夺营丘。吕尚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若不是择善而从,快马加鞭,早到几日,险些遭到误国的厄运。于是,立即抖擞精神,组织力量迎敌。经过几次交战,终于击退了莱侯兵马的进犯。局势稳定之后,他连日出巡,四处察看。他猛然发现,这里虽比不上中原的土地肥沃,但还不是自己原来想象中的不毛之地。于是,他根据齐国土地辽阔、物产丰盈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水平相对先进和异族势力较为雄厚的经济、政治条件,及时确立了治齐的重大策略原则。他教育手下的官吏,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简化周公制订的那些礼仪,向齐人传授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并鼓舞人们开发渔盐之利,从事工商,互通有无。为此,创建“修道术,募贤智,尚有功”,前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把齐国治理成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东方强国。这时,他当初对武王的气自然也就消了。第二年,吕尚去镐京朝拜武王时,就又留在了京都,重新在朝中辅佐起武王来。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周公受封于商、奄之地,建立鲁国,由其子伯禽前往统治。鲁国分有祝、宗、卜、史,具备周王室的各种文物制度,是享有最高特权的东方大国。但伯禽受封后,3年才报政于周公。周公问:“为何这么迟缓?”伯禽答道:“变其俗,革其礼,丧3年然后除之,故迟。”对照齐国的为政,饶有经验的周公当即感叹鲁国的失策,说道:“呜呼,鲁国将来必定会听命于齐国呀!为政不简便易行,实难为民众接受。平易近民,老百姓才能顺服。”历史证实了周公的预见。其后,鲁国如江河日下,最终远远地落后于齐国。
受封治齐国,充分表现了吕尚的惊人胆略和远见卓识,以及不拘形式,务求实际,得时勿急的开国创业精神。由于吕尚注重发挥治国之士的聪明才智,较多地保留了东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全面发展农工商各业,结果,远近人民相率归心,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创造出具有“涣涣乎大国之风”的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评价吕尚的功绩时写道:“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低洼盐碱),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尽)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襁至(接连而来)而辐辏(如车辐条集中于车轴),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整理衣袖前往朝拜)焉。”
吕尚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使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突飞猛进,遥遥领先于其他诸侯国家和地区。西周时期,齐国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最重要支柱。到了春秋中期,周王室衰微,齐国最先崛起,成为纵横中原、左右天下局势的“五霸”之首。直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齐国依然跻身“七雄”行列。后世所谓“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其中的一层意思就是齐国之所以发展,首先应归功于齐国的始祖吕尚。
有关吕尚的传说很多,战国时有人托名吕尚辑成《六韬》(分为文、武、龙、虎、豹、犬六韬,亦即用兵的六种谋略)兵书一部,共计60篇,2万余言。其后,另有许多关于吕尚行世的传说(如《鬻子》、《太平御览》、《金匮》、《搜神记》等书),已逐渐将其加以神化,至《封神演义》而达于极致。人们把姜太公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甚至说他代天封神,这些都反映子他的政治、军事建树对后人的影响,以及后人对他的钦慕之情。
人物篇 春秋首霸 齐桓公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4 本章字数:834
五霸之首--齐桓公
春秋时代由于周朝皇帝的势力越来越弱,各地的诸侯互相争夺领土和利益,强者就成为诸侯的盟主。在当时,一共出了五位盟主:就是齐桓(huan2)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mu4)公和宋襄(xiang1)公这五位。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是第一位霸主,也是最受赞扬的一位霸主。他一共“称霸”四十年,召集过二十六次和平会议,出动军队二十八次。齐桓公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真正霸主。
每次召集会议或者出兵,聪明的齐桓公都以“尊王攘(rang3)夷(yi2)”(意思是尊奉周王,抵抗野蛮民族)为号召。碍于周王的面子,各诸侯便不得不乖乖听从他的命令了。至于“攘夷”方面,齐桓公的成就可以归纳成下列三项:
一、帮燕国击退北方的山戎(rong2)族。
二、狄(di2)族攻占卫国后,齐桓公帮卫国人复国。
三、和南方的强国楚国达致协议,制止楚国向北进攻。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诸侯,并且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是靠贤臣管仲的辅助。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
管仲还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齐桓公曾经对亲信易牙说他还没有尝试过人肉的滋味。易牙竟然将自己那三岁的儿子杀了,煮熟给齐桓公吃。这使齐桓公非常感动。管仲知道这事,对齐桓公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下得了毒手,他怎么会爱别人?齐桓公听了也不在乎。
管仲在去世前,再三忠告齐桓公,决不可以重用易牙、竖刁(diao1)和卫开方这三个小人。可惜齐桓公却将管仲的话当作耳边风。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竖刁和易牙乘机杀死太子姜昭,拥护齐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当太子。其他三位公子跟着起来争夺太子的位置。大家都不顾齐桓公的死活。
齐桓公死了许多天都没人理,以致尸体腐烂,蛆(ju1)虫到处乱爬……
谁能想到,春秋时代最威风的霸主,竟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人物篇 以变求强——秦穆公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4 本章字数:3366
秦穆公 嬴任好 (?…前前621)
秦僻處西陲,周初為附庸小國,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枺w才被封為諸侯,並承平王賜給岐山以西之地,後定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南)。到了秦穆公(前六五九年 前六二一年執政)時,國勢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名任好,贏姓,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贏姓部落。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枺w(見周幽王)有功,封為諸侯,賜給歧以西地,正式建國。經文、寧、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枺疲侥鹿^位時, 已佔有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繼位當年(前659年),就親自帶兵討伐茅津(今山西芮城枺┑娜秩耍_始了擴張疆土的事業。秦穆公娶晉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為妻。穆公五年(前655年),晉獻公滅虞,俘虜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將他們作為穆姬的媵人(隨嫁的人)陪嫁到秦國。百里奚不願忍受奴搿纳睿拥酵穑ń窈幽夏详枺怀䥽俗饺ァ
秦穆公胸懷大志,卻苦於無賢才輔佐。有人告訴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請,卻得知百里奚已經逃到楚國。秦穆公願以重金贖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給。於是派使者到楚,說:「中國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貴國,請允許我方用五張公羊皮將他贖回。」楚國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錢,也就答應了秦的要求。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裏值得君公垂詢!」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堅持向百里奚討教,兩人一直談了三天,穆公十分高興,以百里奚為國相。由於百里奚是用五張公羊皮贖回來的,所以人稱其為「五羖大夫」。百里奚辭讓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賢能而不為世人了解。當年我在外漫撸芾ъ洱R,不得已向別人乞討,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齊君無知那兒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倖免與無知一起被殺。我到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