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称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上王烈原来的三队人马,就是二百一十六人。全寨总人口则达到了三百零五人,已经等于一个小乡村的人口数量。
但光有数量还是不行,王烈要将这些人马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整编就是最好的办法。
王烈将二百一六名青壮重新分配,这次完全按晋军常备编制的数量,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总共分了二十一什。
王烈将其中十五什组成了一队,至于多余五什人马,是王烈从所有人中特意选拔出的最精壮的五十六个汉子,交给苏良统帅。
按照王烈的打算,应该在正常的军卒编制外,建设一只强悍的战队,至少要做到以一当五,而性格严谨、稳重的苏良无疑是这支队伍最好的主将人选。
而王烈干脆将自己封为了队主,苏良和冉瞻自然是副队主。
而胡大海,白文和原来冉瞻军中的几个骨干荆展、刺五阳等人则充当什长。
训练方式仍然按王烈开始训练鸡鸣寨的办法来进行,当然这些前乞活军的士兵军事素养肯定是足够了,主要是纪律上贯彻,还有就是队列的训练。
而原来已经训练成型的鸡鸣寨的三十名兵卒则被打散,分配进各什当中,专门负责带领原来乞活军的士兵学习队列、严守纪律。
冉瞻看见这些训练办法分外惊奇,体验之下,赞不绝口,更是将王烈当成了武侯转世一般,否则又有什么人能想出这么简单实用的练兵之法呢?
战力增加,给鸡鸣寨的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而山上平和友好的生活也迅速让冉瞻和他原来的部下喜欢上了这里,并真心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园来守护。
可山上的日子却也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消耗,王烈上山的时候买的三百石粮食还有近一百五十多石,这还是王烈在山上养殖各种牲畜,腌制各种野菜减少粮食消耗的结果。
现在山上一下子多了两百张吃饭的嘴,还基本都是正当壮年的爷们,这剩下的一百五十石粮草顶多能维持两个月。
幸好,时间已经到了晋晋永嘉七年的春天,开春时,王烈就让寨里的百姓扩大了开荒播种面积,环绕鸡鸣山的十几个山头的半山几乎都被秘密开辟成了梯田。
今年晋朝东北的气候还算正常,如果没有意外,这些土地足足可以打下了六百多石粮草。
但是,这些粮草毕竟还是纸面上的数字,并也不足以维持这些汉子的日常吃喝,而且最主要的是东北之地战火即将再起,为了不被人发现山上的情况,王烈已经严禁鸡鸣寨里的人再随便下山,包括开荒种地,以免引来敌人的注意。
这样一来,必然延误了土地的看护。
至于现实的粮草问题,王烈曾让白文再次下山,但这个时候中原大旱,粮食绝收,已经影响到了幽州,粮价飞涨,一石粟米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而且据说还在涨。
而且,这个时候各个割据势力也都在大肆收刮粮草,若王烈再大批量买粮,势必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王烈只让白石收购了两百石粮草,够山上人多维持三个月的,就放弃了收购。
同时,指挥山上众人开挖野菜,将野菜晾干腌制,当做副食,并加大了牲畜的养殖,总算暂时缓解了粮荒。
针对未来发展的瓶颈,王烈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计算,但他觉得还是要取得山寨里众人的支持才好。
王烈需要的支持不是表面上的服从,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治大国如烹小鲜,统辖数百人也同样如同管理一伙之兵,光凭武力和权势威压,绝对不是好办法。
一定要恩威并施,真正得到他们内心的拥护,这鸡鸣寨才有明天,王烈也才有更安稳的未来。
因此,王烈以商量山寨发展问题为由,找来苏良、冉瞻、白文和荆展,至于胡大海那憨人根本不喜欢这种讨论,和值守的刺五阳带兵一起在山后训练。
据胡大海自己说:我要练成绝世武功,直接打进石勒的老巢去为小郎君抢粮。
当然,对于这种疯话,王烈直接选择了无视。
~~~~~
其实,王烈找人商讨,粮草到是其次,狠下心积攒粮草、在有心人发现前,怎么也能保证山寨上的人不饿死,商讨的关键是在即将到来的战争风暴中,鸡鸣寨上下如何自保的严峻问题。
根据王烈对历史的了解,如果目前晋朝的历史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蝴蝶效应,这种穿越人士最不想遇到的情况的话,也就是说历史的进程不出现大的改变,他还能掌握历史。
那么,在永嘉七年初,匈奴汉国的继承者刘聪就会杀死俘虏了两年多的晋怀帝司马炽及晋臣十余。
而永嘉七年四月,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会在长安继承地位,是为晋愍帝,改元建兴。以梁芬为司徒,曲允为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索綝为尚书右仆射、京兆尹,旋领太尉,掌军国之政。
而在建兴元年的五月,晋愍帝下诏迎怀帝灵枢,开始对石勒进行反攻。
晋愍帝以琅琊王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督陕东诸军事,并率二十万直抵洛阳。
同时,下令幽、并两州晋朝割据势力进攻匈奴汉国平阳郡。
但琅琊王司马睿早就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以“江东刚定,未暇北伐”为由拒绝前往洛阳支援晋愍帝。
而身处幽州的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王浚出于自保的目的,也没有立刻响应晋愍帝号召,但石勒却并不会放过王浚。
历史在这里如果没有出现拐点,那么等待王烈他们的就是一场要影响到整个幽州乃至整个晋朝北部的大战役。
而最令人担心的是,石勒此刻已经开始了进攻幽州的前奏。
早在晋建兴元年四月,石勒听从谋士张宾的建议,派侄子石虎进攻邺城,邺城晋军溃败,太守刘演奔廪丘,当地流民投降石勒,进一步壮大了石勒的力量。石勒让石虎镇守邺城,做好了北伐幽州的前期工作。
最可笑的是败逃后的刘演逃到并州后,被晋愍帝册封的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刘琨任命为兖州刺史;而与此同时,琅琊王司马睿却又任命一直驻扎在青州的郗鉴为兖州刺史,,一个兖州竟然出现两个刺史,西晋权利内部权利斗争达到这种程度,无形中为石勒的各个击破创造了良机。
而在这之前,王浚为了报复石勒对幽州的入侵,同时也是为了先下手为强,最终决定先一步讨伐石勒。
而王浚,虽然抗击石勒得力,但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却极其昏聩。
不说永兴元年(304年),王浚因为和司马颖争斗,引鲜卑入邺城,并放纵他们劫掠。单说未来的建兴元年末,王浚就要开始征讨石勒,甚至和刘琨争夺中山国大打出手,杀死了刘琨的族人刘希,彻底与刘琨决裂。
这些事情,王烈有些清楚,有些并不清楚,但他很明确的记得,在石勒进攻幽州,谋害王浚的时候,刘琨这个抗击胡人的大英雄却因为与王浚有旧怨,而选择了作壁上观。
唇亡齿寒,王浚败亡后,刘琨也被匈奴汉国击败,远遁幽州,最后被害。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难道英雄都要这样死去?
这些都是让王烈感到很痛心的事情,他既然重生,虽然他已经被迫离开了西晋军队,但还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无论是王浚还是刘琨,他们中的哪一个在这时候被胡人所害,最后损害的都是汉家利益。
~~~~~~~
基本上,王烈遵循的还是大的历史轨迹的,但这历史中的人都有小飞对其个人的解构,处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继续呼唤支持。
~~~~~~~
推荐文学频道新人新书《杀手之风干的悲伤》,网页上有直通车,整体还不错
第二十章,不以一地论得失
更新时间2011…3…3 22:41:40 字数:2509
今日第二更,这两章可能对未来的发展陈述多了些,其实这本书小飞的情节推进的很快,诸位应该已经看到,所以小飞没有拖情节。而且这两章写的也应该还算精彩,王烈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自身、消灭吸收敌人、最终壮大自己的过程,请各位继续支持,拜谢。
~~~~~~~~
王烈看着堂内坐着的冉瞻等人,心里却没有了最初的焦躁。
起风了,又一场春雨即将来到,山间的风无形无色,却肆意的从每一处涌进屋内。
这青石垒就的屋子里,披洒着春日的艳阳,任春风浮荡着泥土和草木清香,让王烈的心情也慢慢安静下来。
对于王烈来说,这个时代虽然因为十七年的生活而有了归属感,也很想为这个时代的汉家百姓做一点什么,但毕竟他个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事情只能一步步来。
就算身边又冉瞻这样的良将,更有未来武悼天王的养成希望,但现在要用鸡鸣山上的区区三百人来实现自己的诸多计划,却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冉瞻看了面色平静,一脸沉思的王烈。
他毕竟是乞活军出身,跟随父辈经历过不下数十战,更在敌穴潜伏了数年,很多时候也学会了察言观色,见王烈如此,知道他肯定是为这前线的战事忧心,毕竟他也是幽州军出身。
索性开口:“大哥,我们从冀州进入幽州的时候,的确听说石虎攻占了邺城,但按照石勒老贼稳重的脾气,应该要先稳定住邺城的局势,才会继续前进,而且并州还有刘越石大人牵扯石勒,石勒怕不会这么快就进攻幽州吧?”
白文沉思片刻摇头道:“冉副幢主说的虽然有道理,但刘琨和王浚素有旧怨,而且刘琨一直将匈奴汉国刘聪当做主要对手,未必会把石勒放在心上,恐怕很难支持王刺史。”
王烈深深看了一眼白文,又看了一眼冉瞻。
冉瞻性格粗豪,但粗中有细,否则也绝不会生下冉闵那般智勇双全的武悼天王。
而白文却明显是眼光透彻,身在山寨却能总揽大局,如此看其出身绝对不仅仅是普通的军人那么简单,如果能真正收服为己用,绝对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人才。
苏良却是在一旁认真的听着,他尽管家学武功高强,但因为没读过太多的书,所以谋略暂时并非他所长。
不过王烈相信,只要这样熏陶下去,苏良早晚会独当一面,毕竟武悼天王还在襁褓,成长起来需要时间。而苏良、冉瞻、胡大海、白文这些历史上声名不显,但却有真正才能的人才,正是他手中的好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趁这青春年少,不搏一搏,怎能对得起自己?
而且他真正担心的不是石勒进攻王浚,而是历史之上,王浚年内必定要进攻石勒,进而与刘琨发生摩擦,为将来北地的晋军内讧埋下祸端。
王烈见众人的意见并不统一,也无人猜到他的真正心思,索性开口道:“刘刺史和王大将军素有旧怨,但家国利益面前未必会草率行事,只是石勒为人素以奸猾著称,他若对刘刺史假意屈从,麻痹刘刺史,然后利用利益分化王将军与刘刺史,又趁机来攻打王大将军,刘刺史就很可能作壁上观,那时候我幽州有难,幽州有难我鸡鸣寨上下和石勒狗贼仇深似海,也一样不能存活。”
白文一听,望向王烈,只觉得眼前少年不过十七岁的年纪,怎么就把这局势看的这般透彻?
王烈发现了白文探寻好奇的目光,心下一惊,知道自己说的太多了。
他说的这些正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石勒修书刘琨,假意降晋,然后借王浚出兵攻打他时,杀害了刘琨的族弟刘希这件事说服刘琨不要帮助王浚。
最后出兵消灭与刘琨有矛盾的王浚,而刘琨始终作壁上观。
只是,王烈忘记以自己的寒门出身和所接受的教育,是不该有这样透彻的洞察力的。
但在座的众人却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点,都被王烈所描述的情况震慑住了。
而白文虽然心思细密,但想了片刻也只能归功于王烈在军中有所得,可能是他口中的段末坯大人所传授?又或者他父母吧是普通人?
片刻,冉瞻开口:“大哥,我们能否派人通知刘刺史提防石勒的诡计?”
王烈无奈的笑了笑:“我们以什么身份去警告刘越石大人?乞活军?还是普通百姓?”
“更何况,我们有什么能力阻止王浚在进攻石勒的中途,忽然改变路线去进攻刘琨这一事情的发生呢?”这是王烈心里没有说出来的话。
毕竟,这段历史还没有发生,现在想要阻止也无从做起,除非能劝告刘琨不要在中山国征兵,不引发和王浚的矛盾,可这些话同样也没有理由去和刘琨讲。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沉默。
王烈见大家士气有些低落,忙开口安抚:“以我们现在的位置,没有办法阻止石勒入侵幽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战乱开始前积攒力量,先求自保。”
白文见王烈侃侃而谈,脑袋一热,忽然问:“首领只想自保么?”
王烈一听,笑问:“怎么,白队主有好建议?”
白文咬咬牙道:“我觉得战乱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首领若有大志向,应当趁此招揽人马,而且如果如首领大人所言,石勒意图谋取幽州,襄国一带肯定会有大批汉家百姓向这边奔逃,如果可能,正当收取壮大实力。与其现在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烦恼,不如积极扩充实力。实力越强,才越有说话的权利。”
王烈看着白文,眼中的笑意慢慢收敛,忽然喝道:“白队主是在劝我自立谋反么?”
苏良却霍然站起,长刀出鞘,指向白文。
白文一惊,噗通跪倒:“不敢,但我既然跟随首领大人,就也如冉副队主、胡什长一般,视您为主公,我刚才所说的这些也都是肺腑之言,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人虽年少,眼光、谋略却是卓绝,当可在此乱世有一番作为,而白文甘愿为大人所驱使。”
说完,连连叩首。
王烈看了一眼汗如雨下的白文:“白文,我不管你原来是做什么的,但你今日既然效忠于我,就不能再有异心,否则我定杀了你,你在山寨的妻儿我也会送他们下山去。”
白文一惊,忙道:“文以大人马首是瞻。”
“好了,起来吧!刚才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看你对行军打仗很有谋略,你就在领兵的同时,顺便为我参谋军事吧。”
白文一听,脸现喜色,知道王烈这是接纳了他:“文定努力,不负大人所望。”
王烈看了一眼众人,苏良收刀回鞘,依旧一副木然表情,冉瞻脸色不变眼中却有钦佩之意,荆展一脸崇拜的对着王烈,白文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
“其实白队主说的也有道理,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在这鸡鸣寨中存活,毕竟这里能抵挡数百人、数千人,却绝对抵挡不了千军万马。而这附近山势连绵,直抵西北的常山郡,正适合藏兵练兵,一个鸡鸣寨没哟了,还有其他的山林可以立足,只要能保证北地汉人势力不失,鸡鸣寨就可顺利发展。”
练兵藏兵,不争一地得失,这都是前人的经验,风中的山寨一切都似乎变得轻松起来。
第二十一章,登高看日月,仰首略浮云
更新时间2011…3…4 9:47:41 字数:2733
登高看日月,仰首略浮云——说白了,就是挖墙脚,抢大户。下章开始,王烈下山抢大户了,哈哈,而且还要收拾一个贱人……诸位给力,王烈收拾的就给力,抢的也给力:)抢劫,票票拿来!
~~~~~~~
见众人听的认真,王烈看了众人一眼,又道:“从即日起,山下若有逃难的百姓和流民经过,我们尽量收容,当然要以青壮为主,一个青壮可以带两名老弱上山,这件事情由苏良负责,一定要注意甄别,不要混进来石勒的奸细。”
苏良点点头,其实甄别军人与百姓的区别对于他这样从过军的人来说还算简单,至少军人的虎口处因为长时间握着武器,都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如果是骑兵,那必然有点罗圈腿。
“山上的屋子也要增加,要在把半山的树木全部砍伐,一是充作建筑材料和制作陷阱用的材料,二来防止敌人以树木做掩护偷袭我们的寨子。同时,要开辟附近的山头,多建设几个寨子,与主寨形成犄角之势,一定要建设上索道,我军同行以索道吊兰为主,这件事情由胡大海负责,除了苏良需要的人手,寨子内的青壮和强壮女子都归你调遣。”
胡大海忙不迭的点头,只要不让他学习认字,还能指挥一群人,满足当大将军的瘾,就比什么都强。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下山抢粮,抢大户,所有人给我记得,一定要掩饰我们身份,谁暴露了身份,军法处置,这件事情我亲自带队,冉瞻和白文都跟着我;苏良,你留守山寨,负责收拢流民,保护山寨安全!”
王烈终于讲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方案,前些日收购的一百多石高价粮草,已经耗尽了他身上的金子,再不创收,山寨早晚坐吃山空。
而下山抢劫一些那些欺压百姓的豪强,无疑是一个救急的办法。
更主要的是,王烈想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山寨上新加入的兵卒。
众人见王烈布置的井井有条,也慢慢明白过来刚刚王烈是故意借白文的事情来立威,来统一想法。
不过众人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的命运早已经和王烈系在一起,视王烈为主公,反倒觉得王烈今日这种杀伐果断才是做大事的人。
王烈又仔细将各个任务进行了详细说明,众人领命而去。
“奶奶的,这首领还真不是好当的,不过总算摸清了白文的心思,要不这家伙实在阴沉,总觉得是个隐患,今日也不会这样逼迫他。”王烈见众人出去,长长舒了一口气,刚才他也是靠着今生前世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强压住心底的忐忑,对白文发威,树立了自己的威严,再一鼓作气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毕竟,王烈前世只是宅男,今生一直和父母隐居山村小镇,十六岁离开家乡,也只是兵卒,而上位者的威严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养成的。
在王烈的记忆里,建兴元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晋怀帝被杀,石勒在打败王浚的征伐后,将在来年彻底击败王浚,夺取幽州,祖逖横江击楫,而这其中有两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幽州未来的走向。
一件是王浚的女婿鲜卑辽西公段务勿尘因旧伤复发去世,其子段疾陆眷继承大单于之位。按照历史的正常走向,因为在前一年的战斗中段末坯中计为石勒俘虏,石勒为分化王浚和鲜卑段氏的关系,故意收段末坯为义子,并将他放回幽州,自此王浚和段氏有了间隙,甚至在后来发展到和鲜卑拓跋猗卢、鲜卑慕容廆共讨段疾陆眷。为未来王浚被石勒密谋所害,却无人救援埋下了伏笔。
当然,现在段末坯已经为王烈所救,石勒这个阴谋已经夭折在腹中,段氏鲜卑与王浚的联盟暂时还是牢不可破。
而第二件事情本和第一件有关联,那鲜卑的慕容廆乃是一个野心家。当初八王乱政,中原士民纷投幽州王浚或鲜卑段氏,但王浚政法不立,不能存抚,段氏又专尚武勇,不礼士大夫,唯慕容廆政事修明,爱重人物,士民多愿归属,一时人才荟萃。而慕容廆的后代慕容俊正是杀害了武悼天王冉闵的凶手,对于这样一个祸害了汉家百姓与汉家英雄的存在,王烈自然要注意,更不能让他在幽州之战中尽得渔翁之利。
但现在,段氏鲜卑既然和王浚联盟依旧,可慕容鲜卑却贼心不死,就算王浚不引狼入室,王烈也怀疑如果石勒要攻打幽州,慕容鲜卑会趁机勾结石勒作乱。
以慕容廆的战略眼光,肯定会坐山观虎斗,最后谋取整个幽州。
因此,必须把慕容鲜卑这个后世为害了北地几十年的祸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让前世的王烈气愤的是,某些汉家史学家,竟然称如此卑鄙阴险的慕容家的几个继承人为什么豪杰英雄,完全无视这些人是怎么对待汉家百姓,奴役我汉家儿郎的卑劣行为。
王烈既然穿越而来,既然这些人的存在让他不能生活在一个平安世道,那么这些人就是他的敌人,他就要尽力去阻止这些即将发生的事情。
尽管王烈在最后辞别段末坯时曾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猛打猛杀。但他还是觉得这些不足以改变历史,索性再次修书一封,把白文叫来,告诉他即刻启程去渔阳郡征北城找段末坯,就说自己这边从逃难的流民口中得到情报,说石勒意图谋取幽州,而且慕容鲜卑据说也一直在和石勒联系,想要取代段氏在幽州的地位,让他想办法通知王浚大将军。
白文见王烈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顿时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他本不过是一个被前任主公抛弃的棋子,因为战乱无奈流落到了鸡鸣山,本想就此隐居一世,却没想到遇到了王烈,从他跪拜在王烈脚下的一刻,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
后世,白文这个普通的名字,也必然要书写进历史的篇章。
白文下山而去,王烈这才安下心来。
他现在只是一寨之主,手下也只有几百个人,几百条长枪,他能做的已经都做了,就是不知道这支小小蝴蝶煽动的翅膀,能否改变幽州未来的走向,能否改变北方汉民的命运。
同时,王烈也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那慕容廆老儿可以借幽州之战招揽人才、积攒实力,最后占据北方,那他为什么不能如此而为?
他完全可以半路抢夺这慕容廆老儿的人才和地盘。正所谓敌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幸福,能把慕容氏这种野心勃勃,最后祸害了汉家百年的家族消灭在萌芽之中,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当然,以王烈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吸引这些人来投靠,而且有些人已经投靠了慕容廆。
王烈算计的是那些还没有投靠,却身处险地的人才,比如那王浚手下的幽州别驾裴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