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中的台海之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爆发后,有关为战争捐款的活动也随之展开,许多人准备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统一大业,然而让人们失望的是,政府并没有准备好接受大量捐款,因此为战争捐款运动最初的组织工作并不顺利,不过这不影响人们的热情。除了为战争捐款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购买特别紧急国债的方式支援战争。中国人民银行已宣布2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紧急国债,目的是解决战时的军事行动开支,由于有以前的国债发行系统的支持,发行起来较为顺利,仅数天时间,即超额完成任务。
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从开战之初的慌乱之中解脱出来,工作秩序已恢复正常,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公安机关开始对台湾人实施甄别。当身在大陆的台湾人怀着不安的心情,按要求来到公安机关时,才发现所谓的对在大陆的台湾人实施甄别,实际上只不过到当地的公安局报个告,填写个表格;只有被怀疑为间谍的人,事情要多一点,但一般也只是被告知:‘请随时与我们保持联系,以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然后被告知几点注意事项,接着就可以离开。所谓对台湾人在大陆的财产实行“国家监督”,只不过是要求台湾人将其在经营活动的情况报告一下吧了,根本不存在“没收”的问题。只有有关审判支持台独的人员和公司的事,由于还没有开始进行,还不得而知。
中国大陆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影响,只不过诸多影响之中,恶性影响少。中国经济在2002年出现明显的好转。国有企业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私营企业的发展依然强劲,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失业问题不再严峻,从总体上说经济形势已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战争的爆发,给这一切带来了阴影。
战前,中国已对战争对经济的影响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经计算得知,中西方间的“经济制裁”将使中国约3000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其中1000万人失业。而生产替代进口品的工作,约为8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投入军需生产的人员将增加约600万人,同期军队将扩充至550万,加上执勤的民兵、武警部队等人员,中国的武装力量将增加至1000万,约比战前增加600万人。合计,失业人数与新增的就业机会相等,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否则情况会越来越糟。
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相互“经济制裁”使许多出口商品的贸易中止,许多工厂停工,工人失业。以出口加工业发达的地区深受其害,如东南沿海地区,好在来自国内的订单增加,因为进口品的来源中断了,不得不用国产品代替,许多出口加工企业因此得以生存下去。
进口农产品的减少,促使农产口的价格上涨,虽然幅度不大,但足以中国大部分农民深受其益。同时也令许多从事出口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欲哭无泪”,因为他们的产品多是专门为国外生产的,国内需求量小,几乎无法内销。这时政府宣布以正常的价格收购全部因“经济制裁”无法出口,又不能内销的农产品,首期专项收购资金为2000亿人民币。这一政策虽救了农民,但有人认为:“这样只能应一时之需,根本无法长期实施,同时这也将给经济造成长期性的负面影响,因为这消耗了太多的资金。”
战争对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影响最大,万幸的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高,对整个经济影响有限。旅游业受损最严重,海外旅游者的人数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政府劝人们不要去中国旅游。国内旅游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战争让人们失去旅游的兴趣。昔日人满为患的风景名胜区变得冷清,旅游业收入成直线下降,好在情况还没有到崩溃的成度。
战争对工业则具有刺激作用,由于战争的巨大需求,已开始动员民用企业投入军需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了军需生产的行列。巨额军需订单的突然间到来的,竟让某些企业不知所措,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景气中,大量职工已经下岗了,企业突然间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本以为,只是通知下岗工人回厂上班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可许多下岗工人不愿返厂上班,因为他们在下岗后找到了新的工作了,其中不少人的生活过的还很不错。因此企业领导们不得不亲自去耐心劝说工人返厂上班,把退休工人被找回来,甚至要招收部分临时工,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军需生产的增加对于以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如东北地区。
因某些物资被列为战时专控物资,如石油,实行国家专控,以保证军事需要,造成这些物资对民用市场的供应出现了短缺,甚至中断,许多企业因此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金属钨因属于重要战略物资,一直属于国家专控物资,可是金属钨的非法加工与活动销售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自金属钨被列为战时专控物资之后,有关非法被彻底的取缔。以前盗窃原油的活动一直无法有效制止,可是自原油实行国家专控之后,盗窃原油的活动基本消失,非法的小炼油企业因此得不到原油,纷纷倒闭。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原来没有人想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现在对这类非法活动的处罚,比平时严格了许多,甚至可以被处以死刑。
市场上的进口商品迅速被国产品所代替,许多企业因此生意兴隆。昔日被进口商品的冲击下度日艰难的中国企业重获生机,国内某公司总裁在一次会议上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产品终于可以与进口货相比,可外国公司的低价倾销行为,使我们处理艰难,以前要求政府进行反倾销调查,现在不用了!中止进口后,库存的进口货将很快消耗一空。我们的产品将成为唯一的选择,会供不应求,所以必须立即增加产量,价格也要提高,价格战已经结束了!我们要借战争之机独占中国市场!”这一点也不是梦话。
大型钢铁公司可乐坏了,中小型钢铁公司则想“哭”。以前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多为高档产品,出口的多为初级产品。现在进口的中断,使高档钢铁产品的价值上涨,可中小型钢铁公司多没有生产高档钢铁产品的能力,军需订单也多进入了大钢铁公司的帐下。与此同时,大钢铁公司还将因出口的中断,而原本出口的产品转向国内销售,使初级产品的价值不升反降,这就冲击了依赖内销的中小型钢铁公司。
对于这种情况,一位经济学家说道:“虽然有许多坏消息,但这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好机会!”
相比之下,战争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更大,实际上,战争已令台湾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别看战争仅开始几天,影响已显露出来。台湾经济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需要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之后出口。台湾经济自我保障能力差,除自身资源有限外,基础工业也是薄弱环节,许多工业品根本无法生产,尤其是军工产品,如:IDF战斗机是利用进口零配件组装的,谈不上台湾制造。
由于战争的爆发,外商纷纷撤出在台湾的投资,中止或取消合同,台湾失去大量出口订单,令许多企业不得不停工。解放军宣布封锁台湾后,立即使进出台湾港口的商船明显减少,货运量也随之下降,随后对基隆和高雄实施的没有造成多大损失的空袭,更使之进一步减少。虽然海运并没有完全中断,但货运量已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依靠这么一点货运量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此生产原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
台湾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就是与大陆间的贸易往来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台湾产品大量输入大陆市场,而大陆产品被人为的阻止于台湾市场之外,如果除去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台湾实际上处于入超的地位。战争开始后,台湾与大陆间的贸易往来已经中止,台湾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市场,这对台湾经济的打击也不小。
对台湾电力系统的破坏则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如解放军先前所预料的那样。如果攻击发电站,虽然效果会很好,但不利于战后重建工作,必竟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决定破坏输变电系统。实际效果比预期的好许多,电力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动力,没有电,人的生活进入了黑暗之中。空调不能用、电视不能看、冰箱不制冷。当然大停电也让许多台湾黑客无法使用电脑,更不要说上网,海峡两岸间的网络战场也多少受到了影响。也许人可以忍受没有电的生活,时间长了甚至可能习惯没有电的生活,但是机械设备不行,没有电力供应,机械设备无法工作,机械不能开动的结果是工厂不得不停产,工人随之失业。正如一位西方经济学家所说:“这几乎要了台湾经济的命!”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台湾电力公司的员工进行抢修时抢修所需的备品备件储备不足,他们没有想到解放军会大规模攻击破坏输变电系统,因此没有储备太多的备品备件。台湾岛内的企业根本无法生产所需的大型输变电系统设备,全部需要从国外进口的,这时再紧急向外国订货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经过电力公司员工的努力,最终电力供应得以部分恢复,但只能保证某些重点单位的用电需要,从此台湾全岛开始出现普遍的停电现象,昨天还灯火通明的台北市,当晚就实施了灯光管制,表面上说是防空袭,实际上是无电可供,大规模停电对台湾民众士气打击非常大。
许多台湾企业已陷入困境,大型企业还可以依靠雄厚的实力支持下去,而实力弱小的中小型企业多无力支撑下去,纷纷停产,甚至倒闭,而且数量会越来越多。大陆对台商资产实行的“国家监督”被许多台湾人认为是“没收”,使许多人不得不宣布“破产”。
战争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陆与台湾经济,对其它地区经济也构成影响,港澳地区首先受到影响,香港的转口贸易最先受到冲击。经香港的海峡两岸间人员和贸易往来活动的中止,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经济制裁”,使经香港的贸易活动大幅度下降。战争也使前往香港旅游的人数大量减少,旅游收入随之大幅度下降,相关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澳门的情况与香港相近,不过如果港澳地区要与台湾地区相比,情况就要好得太多!
港澳台地区及大陆地区的经济动荡很快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此时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等国正在美国的策动下,纷纷挑起事端,加入到反华的行列中,认为中国因为台海战争已无心顾及南海问题,正是夺占地盘的好机会。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经济危机正从他们的身后袭来,一位经济学家预言:“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将在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真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如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仅仅是殃及东南亚地区是完全错误的。人们关心战争,但是很少有人考虑战争起引发的经济问题,虽然有经济学家预感到东南亚地区将发生经济危机,但对场危机的严重性多缺少认识,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不会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可实际上,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则开始萌发了!现在就看人们能不能阻止这场危机发芽!这谈何容易,2003年的世界经济早已为这场危机准备好一切必要的条件,就缺少导火索了!
第3节
为压制金门守军,上千万各型火炮不断的发出声音,到13日晚上,已经连续对金门实施了4次大规模的炮击,其间的零星炮击不计其数。战士们太累了,一天之中,他们不断的装填、发射、再装填、……,直到炮管热的不能再打时,才会休息一会,一天下来,打了多少发炮弹已经没有一个人有心去统计了,实际上也统计不出来。
发射的炮弹已经无法计算了,多的以至一位参加过58年金门炮战的老人,“心痛”地责怪道:“这些败家子!炮弹是白来的吗?打起来一点不心痛?”
听闻此言,一位中年人也说道:“我当炮兵那会儿,一年也打不了几发炮弹?真想再当一回炮手,打上几炮,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一位年青人也说道:“开炮是什么感觉?真想体验一下!”
这时老人也说道:“也我真想再打几炮,几十年没摸过大炮了,听到炮声,心里真有点痒了!”
似乎许多人都有与此相类似的想法,炮声引起了许多军队退休干部的“雄心”,于是这些人纷纷与部队联系,要求到前线参观。按原则,不能按排任何人到前线参观,然而面对老兵们的请求,又不得不破例批准安排了一批,可是此例一开,一个又一个相同的请求接连而至,一个比一个不好拒绝,老首长,老干部,谁也不好拒绝,于是破例再破例。要求观战者不减反增,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新闻记者,原本只有解放军报等几家新闻单位可以到了阵地上参观,其它单位的人认为这不公开,于是不得不对新闻记者解禁。可接下要求的人就更多了,只能放宽各种限制,到最后取消了全部限制。
可这解决不了问题,可能是由于中国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人们对战争有点陌生了,对战争产年了巨大的兴趣,有人开始研究起利用战争开发旅游资源,虽然要来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那怕是这部分只占全部的极少数,那么总人数也绝对不会少。
许多人赶到厦门,只为观看战斗的场面,虽然有被流弹击中的可能,但许多人并不在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亲眼观看战斗,体验战争的机会,也是考验一个人是否“胆小”的方法,再说还没有被流弹击中的先例,因此一时间“去厦门观炮战”成了一句口号。
金门是台湾控制着的少数大陆沿海岛屿之一,与东山、乌丘、马祖等岛屿共同组成了台湾防御的第一条防线,其中尤以金门最大,也最重要。台湾方面深知金门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于金门部署有重兵,最多时曾驻扎了10多万兵力,现在的守军依然达4万,再加上从当地居民中征召的后备役人员,守军总数过5万。
金门是一块“硬骨头”,但解放军决心要将其“吃”下去,而且要痛痛快快的“吃”,金门不仅是解放军官兵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心中永远的“痛”。1950年势如破竹的解放军竟于此吃了败仗,而且是大败仗
,几个团成建制的覆没,损兵折将近万人,这可是解放军建军以来少有的大败。当年的朝鲜战争,让中国失去解放台湾的时机,也让一代军人失去了洗去这一耻辱的机会,时间已经使他们成为老人,失去再次冲上战场的机会,只能座于电视机前看着孙辈们完成他们的心愿。新一代中国军人是不会让他们的前辈失望地,为此数以万计的大军正整装待发。
不过此时叶知秋的心情可是越来越不好,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出了麻烦事。
“就这么点弹药吗?你是怎么负责后勤工作地?”叶知秋大声地向负责后勤工作的谭韬大校问道,这一问让谭韬大校感受非常意外,尤其是看到叶知秋那不太高兴的眼神,于是连忙回答:“弹药数量足够,而且正在为断运来,有什么问题吗?”
“我需要的是大口径火箭弹,注意是大口径,不是122榴弹。一般火炮的威力根本不足以摧毁敌人的重要工事,只能用大口径火箭炮,可是大口径火箭弹马上就要消耗完了,为什么?”
谭韬大校马上解释道:“不是我不想多弄点,而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箭炮是近几年才装备部队的,所配用的弹药生产也是同时开始生产的,储备本来就不多。用于摧毁敌人的重要工事所使用的二号弹,产量特别少。”
“那你不好想办法从其它地方弄点,我听说有一些储备就在离此不运的仓库里。”
“我也想过,可是我们需要对付破坏工事的二号弹,而那些储备都是远程的四号弹,我们用不了。
“其它部队不是也装备有大口径火箭炮吗?那也一定配备了一些弹药,你不会去借一点?”
“也不能从其它部队借,装备了大口径火箭炮的部队基本上都调给我们了,只有沈阳军区还有,可那太远了,而且他们也想向我们借一点。”
“那你还能从什么地方弄点?”
“从军工厂,各生产厂家正全力投入生产。”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能等,敌人能等吗?”
“没有大口径火箭弹也不是不行,我们有大量的122、130、152炮,这些炮非常威力小一点,但弹药非常充足,反正许多炮弹快到期了,不用掉,也要销毁。质量不行,可以用数量来补吗?”
“反正也没有其它办法了,只有发挥数量的优势了!”
缺少大口径火箭弹还不是让人最头痛的事,最让他头痛的事还是接到了金门守军参谋长李纱的一封亲笔信。今天早晨,金门守军突然通过广播,提出要派代表来商谈一些事情,要求双方暂时停火,此举令陈诚的心情不错,他以为守军有意谈判,放下武器投降或者投诚,于是陈诚很快同意这一请求。
按约定一名台军军官乘小艇越过海峡,登上大陆,然后被专车送至陈诚的指挥部。
会面的地点被特意选定为金门集群招待所,以前厦门驻军的一个招待所,出于对此事的重视,叶知秋亲自出面接待来客。
当那名台军军官进入会客厅时,叶知秋注意到来人很年轻,估计刚从军校毕业不久,长的相当英俊,不过表情很严肃,给人一种视死如归之感。
敬了一个标准的台湾军礼之后,他说道:“我是参谋长李纱的副官方恨水,此次奉命带来一封信,我要求将信交给贵方在此地的最高长官。”
回敬一个标准的解放军军礼后,答道:“我是叶知秋,金门集群司令员,你可以将信交给我。”
“是,”说着,方恨水将带来的信前给陈诚,“请你当面阅读此信,”
叶知秋毫不客气的当场将信打开,信仅看了一点他脸上的表情就发生了变化,到最后脸的笑容全部消失,取而代之是犹豫、疑惑、失望,
等他将信看完之后,负责送信的方恨水说道:“我将留下等待贵方的答复,希望贵方能够快一点。”
“好,我马上与上级联系一下,尽快给你答复。”说完他一声之发的离开,只是临出门的时候,吩咐好好招待来人。虽然有新鲜水果,上等的茶叶招待,可是他座卧不宁,他正急着回去复命。然而他等了将近2个小时之后,叶知秋才回到这里,并带回了解放军方面正式的答复:
“我方原则贵方将金门地区的数万和平居民安全撤走的要求,为此同意实现金门地区的停火。我方的要求是:停火的时限为72小时;停火的规范仅限于金门地区,其它地区不在停火范围之内;贵方不得使用作战舰艇或飞机进行运送,也不得使用作战舰艇或飞机护航。有关具体的事宜希望双方能进行进一步商讨,如果需要,我方愿意为贵方提供一切方会便和帮助,包括运输工具。”
“贵方的要求安全可以接受。我代表我的长官感谢你。如果你不反对,我要求立即将消息带回去。”
“你可以随时返回,请代我转告李纱,停火结束之后,我们战场上见。”
当叶知秋将负责送信的方恨水送走之后,脸上就变成了一副非常忧心的样子,如果打了败仗。看到他这个样子,谭韬大校关切的问道:“出了什么事?”
“你不是也看到了,他们派人来送信,要求实现停火,让金门的数万居民撤走,以免受战火之苦。我请示了上级,上级的答复是同意他们的请求。这意谓着我们可以休息几天了,但也给了敌人休整时间,这对我们的行动不利,至少拖延了时间。”
“那我们可以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吗?”
“孙子兵法上有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台湾海峡将大陆与台湾分隔开了,而几十年的分裂局面也让两岸的人在心中产生了裂痕,而补上这一裂痕是不能使用武力的。”
李纱得到解放军同意停火之后,立即下令金门地区的全体居民撤出金门,同时派出部队帮助居民搬家,并准备运输工具。同时派人与解放军商讨有关撤离的具体事宜。
对于此事,赵京虽然对于金门守军不经请示,自行作主与解放军谈判的作法不太高兴,然而很快沈光明的解释说避免平民伤亡只是借口,真实目地是拖延时间,这样的解释令赵京再没有认较此事的意见,他乐于接受这一结果,其实这是李纱向沈光明如此解释的。当天的台湾新闻媒介可是好一通“吹嘘”,就象取得了某个胜利。
经过紧急动员之后,当天下午,从澎湖列岛出发的第一批接运人员的渔船就到了金门,接着就不断有大量船只前来接送人员。然而金门的居民并不愿意撤走,许多人拒绝离开,可是台湾军方的态度是坚决地,除军人之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