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业诩知道温彦博能被李世民委以尚书右仆射的重要职务,也一定有机会得到李世民赏赐宅弟的机会,但想必温彦博肯定没有接受。这个看似有些破旧,却异常整洁干净的小院。定是温彦博用自己的俸禄购置的。
长安房价并不便宜,温彦博那些俸禄不一定买得起大的房子,只是即使有钱买得起,也不一定能买到好位置的房子,特别是像温彦博这种不为权势谋私利的清廉官员。
正想着,刚才那名温府家人又跑出来开门,换了副恭敬的神色,“李将军,我们家老爷有请!”
“多谢了!”李业诩令李成和李万等人在外候着,他跟随那名家人进了去。
温府里面的房子也挺破旧,没几个进落,比李业诩想象的更是要小,要旧。
年纪已经不小的温彦博已经迎了出来,“不知李将军到访,某有失远迎,家仆无知,让将军久候了,万请见谅!”
见温彦博如此,李业诩大惊,忙上前行礼:“翼冒昧来访,打扰温相清静。还请勿见怪!”
李业诩没料到温彦博会亲自迎出来,这也太给自己面子了。
温府用于待客的前厅,也是异常的小,整个温府简陋的有些过分了,李业诩觉得,若被其他人知道,特别是那些刚到长安的属国使者看到的话,会感叹大唐是不是很穷苦,以至当朝宰相府上都是如此寒碜!
李业诩不知,温彦博因兄温大雅、弟温大有早卒,所领俸禄还要供养两个早逝兄弟的家人,家境并不富裕,也只住在这样的小院里。
温彦博为人异常的清高,从不为如此简陋之室而感到惭愧,整日忙于国事。为官清廉,也极少会宾客,基本不接待朝中官员的来访,自觉也不需要太大的宅弟。
皇帝李世民也知道他所居之处过于简陋,曾几次欲赏赐温彦博一所府弟,都被他拒绝了。
温彦博极少接待来访者,与现在的李靖有得一比,这些日子察觉到朝中一些敏感事儿发生,更是严令家人不接待来访者。
但如今李业诩来访,还是接待了,并亲自迎了出来。
这也让边上的那位温府管家惊叹不已。要知道这些日子温彦博连皇家人来访,都是拒之门外的。这名温府管家还记得,前些日子魏王李泰亲自上门来拜会,温彦博都没接待,让李泰吃了个闭门羹。如今这位虽然看似气势不凡。但明显不是皇族子弟的年青人上门,自己的老爷却如此接待,让管家很是不解。
只是家人不知,李业诩不只深受李世民的器重,而且因其武略才学俱是异常不凡,向李世民提出的一些建议,都被皇帝接受了;在对外征战中,更是率领少数的人马,取得了数战的重大胜利。如此文韬武略,让所有年龄相仿的人,不能望其项背,这也让温彦博异常震惊和叹服。。
唯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温彦博的尊敬,更别说李业诩还有一个与温彦博性情相近的祖父李靖。
“温相,翼来访,想与您讨论一下陛下交付的关于兵制改革的事儿!”在家人上茶后,李业诩即开门见山地对温彦博说道。
尚书右仆射是主管兵事的,一些事儿肯定要与其相讨论,李靖也建议李业诩来向温彦博请教,还有李业诩所提的关于鼓励民间商业发展的事儿,更是要与当进的左右仆射都商量好。
“陛下也对温某说过将军所提之事,某细细思虑后,觉得李将军所提之事甚是可行!”温彦博也没丝毫客套。直接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听这话,李业诩大喜,“翼常听祖父言,温相对诸事颇为明了,也常建议我多向温相请教,只是一直忙于事儿,都不得闲,今日才上门来,!”这是客套话,李靖只是这次才说的,以前都没说过。
温彦博却并不和李业诩说客套话。而是讲起了他对这个兵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李业诩所提的募集之法改革后,军队管理的方式,引起了李世民的异常重视,在朝会上与众大臣宣布后,也让大臣们议,提出意见或者改进。
兵制的改革是关系到大唐命脉的事儿,李世民不可能依李业诩一家之言即定案,必须得让诸臣们各述已见后,综合那些有用的意见后,再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李世民当朝宣布这个草案后,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重臣们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温彦博,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宗宗等人都是支持这样彻底的改制,认为此举将大大加强大唐的军事力量,从尔威慑周边属国,使其不敢造次;而特进魏征、萧瑀,中书令杨师道,吏部尚书高士廉、秘书监虞世南等则激烈反对,认为此举是有违礼制,并不顾国本,一力扩军,加重百姓的负担;司空长孙无忌则不表意见。
温彦博当下对李业诩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但更多的是侧重军队与地方官府之间关于及后勤供应方面的意见,作为对李业诩那个草案的补充,文臣与武将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总是不一样的。
李业诩听着,并不插言,默默地记在心里。
“李将军不只对军务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看法,而且对其他一些关系民生的事儿见解也是不凡,就如这个支持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提议,某看了甚是佩服,将军心里装着大唐,关心的是天下百姓的生计,如之前开发南方的议案一样,一定会惠泽千百万黎民百姓的。我们老了,都想不出太多利国利民的事儿来。后生可畏啊…”温彦博说完感慨道。
李业诩提出的朝廷和各级官府支持商业、手工业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包括房玄龄、长孙无忌、温彦博等诸多大臣们的支持,但也遭到了魏征、高士廉、诸遂良等朝臣们的反对,认为治世之道,以农为本,朝廷不可忘了这个本,去鼓励百姓去操持那低贱的行商之术,即使如今天下丰足,也不可让百姓荒废农事去经商。
经商之道在古代一直受到打压,多数封建王朝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正统的儒家也是轻商的。所以提出的鼓励经商的计划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李业诩也没什么意外。
温彦博虽然是年纪一把的老学究,但对此事却很是支持,用他的话说,能使国家稳定强盛,百姓富裕的事儿,都是一力支持的。这与魏征事事要合礼制的作法也完全不同的。
李业诩想这是不是温彦博常同魏征争论的原因之一?用后世的话说,温彦博与魏征是不同政见者…
几件事都得到温彦博的支持,李业诩心情大悦,只是温彦博并没和他闲聊些什么,即起身送客了。
出了温府后,李业诩又去了房玄龄府,走进房府时,李业诩有这样的感觉,当朝两位左右仆射家居环境相差太大了,房府至少比温府大了几十倍。
房玄龄对他所提的几个建言都是大力称赞,听房玄龄一说,李业诩这才知道,原来房玄龄也曾建议李世民鼓励民间商业活动,但没李业诩提的那么详细。
“要支撑一只庞大的军队,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力作保证,!”李业诩说完这句话,与房玄龄相视而笑。
要打仗,必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农事与商业,那是保证国家赋锐增加,百姓富足的重大事儿;兵制改革,则是提高军队战力的根本之法…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零八章 吐蕃人的行踪
有消息从叠州方向传回来。
特卫在抵达叠州后。分作两支,各由苏定芳和郑仁泰带领,在羌水与黄河上游河段的高山峡谷间进行适应性的对抗演练。待熟悉环境后,再进入地势更高的其他地方训练。
叠州位于陇佑道与剑南道交界处,岷山的高山峡谷一带,地形险要,周围地势起伏较大,是平地向高原过渡地带。从此地出发,往青海及剑南一带,距离都不算太远,是阻击吐蕃进犯青海和剑南的咽喉要道,这也是李业诩选择此地作为特卫训练地的最主要原因。
依李业诩的吩咐,特卫抵达此地后,在叠州刺史府的协同下,在派出自身人员熟悉地形的同时,找寻当地生活多年的汉人,打探往北上和南下的最快捷路径,同时募集一些对当地情况异常熟悉的汉人作为向导,以备训练及后面作战之需。
叠州刺史元雯听闻吐蕃大军有可能侵犯这一带,如临大敌般做好应战准备。
叠州周边分布着大量的羌族部落,在前些年程知节和段志玄率军平定这一带的诸羌叛乱后。把被俘的数万羌人带往长安,再安置到内地,同时征集一部分剑南道的汉族百姓,以免十年赋税的优惠政策,迁移至此。如此一番折腾下来,原来以羌族人为主的这一带,羌人的势力已经极大地削弱,除了盖州、阎州、诺州、直州、玉州五个州以归附的羌人首领领刺史职外,,其他一些新置的州都是由汉人任刺史治理。
但这些地方因所居各部落众多,人员纷杂,且地势高底落差极大,高山峡谷河流众多,行进不太方便,还有不少的羌人不服汉人的治理,时有小规模的叛乱发生,各州官府也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平定这些叛乱。
特卫精锐的万余大军进到此地后,也依出发前朝廷的令,协助当地的边军进行了一些消灭叛羌的战斗,当作训练的一种手段,在实战中提高将士们在这些高原地带作战的能力。只是这样的战斗规模太小了,那些羌人遭到如此精锐的大唐官兵攻击时,无不四下溃逃或者投降,让苏定芳和郑仁泰打得一点都不过瘾。
那些羌人较多,还是由羌族首领治理的地方,特卫也尽量避免进入,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以既有的情报判断。吐蕃人出击的目标地应该从雅州到青海一带,只是这一片区域实在是太大了,大多还是高原上的高山峡谷,还有众多的河流阻隔,若无法事前获得吐蕃大军的情报,即使得到吐蕃人攻击邻近州县的消息,也不一定能及时支援。
为了尽快侦知吐蕃人的动向,所有的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都已经分散出去,四处侦探吐蕃大军的动向。
只是过去了好几个月,还是没有吐蕃大军的情报传来,让苏定芳和郑仁泰有些担心,在长安的李业诩也是忧心忡忡。
李业诩祈望在以往几次行动中无往不利的特战队,不要在这片高原之地上戟折沉沙,栽个大跟斗。
――――――――――
情报院的大营内,李业诩正在看这些日子收到的诸地情报。
“报告!” 门外传来一名属下求见的报告声。
“进来!”
“报告院正,牦牛有最新消息传来!”情报院负责情报通译的张天仰走了进来,向李业诩敬了礼,把一份刚刚译好的情报交给李业诩。
各地送回来的情报都是用各种代码写的,情报院内负责通译的张天仰等几人把它译好,重新整理誊抄后,再交给李业诩。
不知道解码的人。即使拿到情报,也是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特战队情报传递也是如此,只是与情报院是不同一套密码。
“你稍等,!”李业诩大概瞄一眼后,叫住欲转身离去的张天仰,“立即发指令给牦牛,让其尽量拖延路上的行程,争取等到入冬后再抵达长安!”
“是,属下明白,!”张天仰再敬了礼,出了李业诩的房。
看着手中的这份情报,李业诩心内有一些惊喜。
牦牛是大唐使团正使冯德遐在这次入吐蕃行动中的代号,正是他发回了使团的消息。
冯德遐所率的大唐使团与禄东赞率领的吐蕃再次请婚使团已经抵达了伏俟城,正在伏俟城休整。
此时已经是七月中的时间,离使团从逻些城出发已经过去了近五个月。
大唐使团带着大量弃宗弄赞赠赐的礼物,而吐蕃使团同样数量更多的请婚聘礼,由牦牛驼送着,一路行程缓慢。
按李业诩的指示,冯德遐已经想法尽量拖延时间,在禄东赞一再催促之中,以使团中诸多成员不适应高原环境“生病”,还有一些成员因此而“暴卒”为由,让本可以在三个月左右即可抵达伏俟城的行程,生生地用了近五个月。
两方使团进入大唐军队控制的范围之内,让李业诩松了口气。但李业诩略微失望的是,他们没有探到吐蕃大军的行踪。
从伏俟城到长安,按正常行程也差不多在一个半月左右即可抵达,若按这个时间行程。那吐蕃使团抵达长安,将在天气还算暖和的八月中下,这个时候留给吐蕃使团和使团后面几百里行程的吐蕃大军还有做出反应的时间,若请婚失败,吐蕃使团可以在冬天来临前离开大唐境内,吐蕃大军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候攻击一些我方防守薄弱的边州,以取得暂时休整之地。
二十余万吐蕃大军的攻击,以边境州府所领的边兵,是很难抵挡住的。
李业诩不想让这种情景发生,他要让使团进入长安的时间一再往后推,争取让禄东赞在入冬后才进长安面见李世民,这样可以让还不知具体形踪的吐蕃大军错失高原上展开军事行动的最好季节,让习惯了在高原上奔波的吐蕃人在冰天雪地里再经受一下风雪的考验。
“报告院正,!”李业诩正自沉思间,张天仰又跑了进来,“刚刚又收到新的情报,这是叠州发回来吐蕃大军的消息。”
等候多日不见关于吐蕃人的情报,如今都凑到一块来了,不会是那几个小鸟儿在天上等着自己的伴儿,一道飞到长安来的吧?
这份情报是叠州郑仁泰传回来的,据所派出去情报人员的侦探,吐蕃大军已经抵达牦牛河边,因吐蕃使团在伏俟城休整。其大军也放慢了行进的脚步,并在此分为两支,一支约五万人由身体已经恢复的尚赞带领,前往柏海,其余二十余万人由弃宗弄赞亲自带领,转向正东方向,往叠州到松州一带而来。
从逻些城出发的军队,再加上先前溃逃的尚赞率领的那些人马,两部汇合后,共约二十五六万人。
据所探的情报,吐蕃大军行程也是缓慢。不像是要做出攻击的样子。
而且吐蕃内部也出现了纷争,吐蕃大军中许多大臣都以高原上冬季将来临为由,要求弃宗弄赞回师逻些,待来年天气转暖后再行动。
李业诩想着是否是因为吐蕃使团进入了大唐所控制的范围内,弃宗弄赞投鼠忌器,不一定敢在使团离开大唐时,发动对大唐边境的攻击,毕竟禄东赞这位大论在吐蕃国内势力不可小看。
弃宗弄赞的属下催其回师逻些,是怕冬季来临前无法展开行动,使大军在高原上过冬,高原上天气对人的杀伤力,比大唐军队的杀伤力都大的多。
这正是李业诩想达到的目标。
但也有一点不利的是,我方侦探情报的人员,也无法在如此冷酷的环境中行动,虽然特战队员曾受过抗击严寒的训练,但高原上的气候实在是太恶劣了,若是身体不适,或者患上了什么高原病,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即使队员们身体再棒,都带有药物,也是没有用的。
“传我的命令,让所有侦探情报的人员,都回到叠州或者青海,待过了冬天再行动,你去吧,!”,李业诩示意张天仰退下。
这时发出的指令,那些情报人员收到后,最快也要一两个月后了。
李业诩收拾好情报,马上进宫,他要进宫请示李世民,该如何做出应对措施。
――――――――――
“贤侄,你说弃宗弄赞下一步会如何行动?”李世民接过李业诩手中的情报,看了后问道。
李业诩早已经想过这个了,当下说道:“陛下。他们只有几个选择,呆在原地过冬,高原异常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此是下下策;攻击我方州县,占一地以使他们能挨过冬天,但使团已经入青海,弃宗弄赞有顾忌,此是其中策;从高原上撤军,回逻些城,此是上策。若我们能使吐蕃大军在高原上过冬,那将是最好的方法,吐蕃人虽然一直在高原上生活,也无法抵挡住极高之地的恶劣天气!”
这只是几外猜测,李业诩也无法确定,弃宗弄赞会选择怎么样的行动。
李世民沉思半晌后道,“令青海李大亮部及叠州刺史元雯、松州都督韩威,加强戒备,若吐蕃大军攻击,严防死守,不许出击,就让天气给弃宗弄赞出个大难题吧!若能将其冻死大半…”李世民看着怪怪神色的李业诩,忙改口,“哦,朕是说能兵不血刃地解决吐蕃人的威胁,那自是最好的!”
“臣已经命令使团延缓行程,入冬后再进入长安!”李业诩听了李世民的话,心里在嘀咕着,皇帝的心思实在是太坏了!
“是个不错的决定,朕倒要看看,他弃宗弄赞是如何度过这个冬天的,哈哈!”李世民笑得很得意,“若弃宗弄赞的二十万人马还往我边境而来,朕要让他有来无回!”
李世民最后的话让李业诩很是兴奋,皇帝要准备派大军出征了!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零九章 欢迎你再次来到长安
贞观十年五月,巫州獠人叛乱。同月,明州、壁州獠人也一道作乱,六月,嶲州獠人数百人攻击刺史府,七月夷州数十名獠人与汉人械斗,引发数百人参与,致使两方数十人死亡,八月,桂州近千獠人叛乱,九月霸州山獠反,烧杀刺史向邵陵及吏民百余家。
南方一连串的獠人反叛事件,虽然规模并不大,李世民却为之震怒,下发诏令,以泸州都督李恪为桂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为副总管,率五万余众,并益州、泸州、黔州诸军大举讨伐獠人,同时令桂州都督张宝德、夔州都督齐善行、交州都督李道彦同讨诸獠,都受李恪节制,以期一举平定南方獠人的叛乱。
李业诩在看到这份诏令时。才知道当初因延误军机被李靖责罚的李道彦流放到交州任都督。李业诩对交州并没什么概念,只记得是岭南道的一个下属州,初看到时还有些愤愤,想着如此一个可以被砍头的人,只是换了个地方任都督,李世民对其责罚是够轻了。及至回去仔细看时,竟然吓了一跳,这时代的交州管辖的范围竟然是后来越南的北部,老挝的一部还有广西的一小部,地方挺大,离长安也真够远。
李道彦被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任都督,确实是算惩罚了,估计从交州回到长安一次,没有个半来年时间都不能抵达。
交州治所是在后世的河内,如今交州的地盘后来只有小部分为中国的领土,这让李业诩很是感慨。原来那个忘本的曾经称中国为兄弟的国家,这个时候大部分领土都是属于大唐的,其首都现在还是大唐交州的治所。
想着李道彦若此战立下大功,又会被召回京中任职,或者改任其他地方的都督,看来李世民对李神通的这位儿子还是会再次重用的。
李业诩想着请命到南方去的李恪,在接到此令时会不会有欣喜若狂的得意样,心里有些鄙视那个没见过大的战争场面的无赖王爷,捞到这份能领兵打仗的差事一定会让他美死。不过也为李恪感到高兴,终于有机会领兵打仗了,能够领着人数不少的兵马,还有南方那么多州县的驻军。差不多是总领剑南、岭南道诸州的军务了,这样的任命也是其他将领不能享受到的。
在南方那一片山高水多的地方领兵作战,不知能否让李恪过瘾,诸多兵法上学的东西,但愿能在现实的行军打仗中得到应用。
李业诩不知道獠人究竟是哪些人,但绝对不会是安份安已的顺民,就看这些年以来,南方诸地獠人反叛的事儿常有发生情况来看,獠人应该是山贼一样的野蛮部落,像后来的土匪一样,是得该好好修理他们了。
只是獠人散居的范围够大的,从剑南到岭南道,数十个州内都有獠人的分布,都是在当地生活了许多年,对地形颇为熟悉。如此大范围的剿匪战争并不是很好打,这也是考验李恪智慧的时候。
在南方诸多地方獠人作乱,朝廷派遣大军出征的同时,叠州、松州一线又有一部分羌人叛乱的消息传来。
十月初,接叠州刺史元雯、松州都督韩威的奏报,叠州和扶州一带有数千羌人作乱,攻击州府。杀害汉人百姓,并波及到松州。
李世民接到奏报后更是勃然大怒,不顾朝中诸多文臣们的反对,诏令大军出征平定羌人的叛乱,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四万余人击之。
皇帝的决定让许多朝臣们惊异不已,叠州所传回来的报告上,只是数千许羌人叛乱,如此小规模的羌人叛乱,竟然比上次平定大规模羌人叛乱所派出的军队都要多。
李世民宣布诏命后,特进魏征第一个跳出来发表意见:“陛下,臣反对如此决定,叠州一带羌人不过只有少许人员的叛乱,根本没必要派遣如此多的军队出征平叛,派遣如此多的大军到羌地,只有增加羌人的恐慌,造成更大不安定,而且徒增军费开支,加重百姓的负担!”
“陛下,臣附议,!”秘书监虞世南也跟着出来反对,“即将进入冬季,天气转寒,叠州一带山高水多,粮草运输更是不方便,如何维系诸军的给养将是个大难题!”
“陛下,臣也附议。”吏部尚书高士廉也出列奏道,“天气转寒,实在是不宜发动兵事,此会徒增我将士不必要的伤亡!”
“既然诸位爱卿都反对此时用兵,朕也接受,令此几部即做准备,往成州一带驻防,待来年春后,即可出征平叛。如此决定,无需再议,散朝!”
李世民说着,即起身离座,从左侧序门离开太极殿。
朝堂上站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除了少数一些人,大多朝臣都不明白李世民如此布署的意思。
走出太极殿的李业诩心里在暗笑,这皇帝也和朝臣们玩起了迷踪拳。
这里兵部尚书侯君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