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绅士话说到一半马上被打断了。
    “我发现你是名悲观主义者,亲爱的波特。谁都无法否认日耳曼人对不列颠的咄咄逼人……当然,他们也有实力这么干。最为一名被逼迫者的一方,我们应该警觉但不能太过悲观,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那个地步,至少轴心国还没有登陆,不是吗?”
    波特并不气愤,他冷静地问:“先生,你知道BFK吗?”
    “当然!”被质问者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好吧,你想说些什么?”
    “或许在座的有些先生迷惑BFK是什么,请让我详细的说明。”波特的表情十分严峻:“BFK是……”说到这,他被周围的目光看的有些说不下去了,毕竟这种事情只有不光彩,里面甚至还充满着尴尬……
    约翰…艾默里,英国驻印度公使、丘吉尔战时内阁成员之一斯坦尼特…艾默里的儿子。按照宣传,他是一名倾向德意志的反动分子,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就在为弗朗哥服务。当法国投降时,约翰…艾默里正在巴黎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政府工作。当他私底下得知德意志第三帝国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战争正在准备当中时,他马上想到,组织一支由1500名英国志愿兵组成的战斗旅,去东线准备参战。
    这名英国内阁成员之子在德意志可以说是名风云人物,他之所以出名当然是出自宣传需要。在宣传中,他被当成一名勇于反抗的英雄,反抗的当然不是德意志而是第三帝国的敌人,其中还包括英国。出于人道考虑……错了,是政治需要,德意志并没有派遣他前往西线参战。
    在布置战争时,德意志军事高层曾设想组建一个2千人的武装党卫军英国旅,在英国有大约15万亲德英国人渴望加入该旅,这样一支部队可以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入侵英国的战争中充当纳粹的急先锋。事实上,大约有200~第三帝国合作,这其中有男有女,他们有的为德意志的宣传机器服务,有的作为战俘为德意志提供信息和情报,还有的直接加入了不列颠自由军。
    目前,在柏林从事反英广播宣传的英国人则超过100名,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外交部下设的对外广播部的英国分部工作。还有三名英国人——约翰…贝克维斯、托马斯…豪勒尔。库珀和罗伊…考尔兰德尔甚至还担任了武装党卫军的战地记者。
    BFK是英国自由军团缩写字母,该组织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惟一成建制的英国部队,限时,该支不列颠自由军主要被拿来用作宣传目的,经常游走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城市和各地的战俘营中。
    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人似乎还不必为他们同胞的行为感到过于耻辱。在占领区中许多国家都与德意志第三帝国进行了各种合作,许多外籍军人加入了国防军、武装党卫军以及占领区的安全保卫部队。加入武装党卫军的法国人、比利时人和荷兰人分别就多达2452、600和5500人。
    与之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英国并没有被德国占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英国人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而为敌人服务呢?实际上BFK和30年代曾存在于英国的法西斯运动之间有着重要联系,当年英国的不列颠法西斯联盟(BUF)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BFK正是从BUF的黑衫队和具有英国一日耳曼血统的人中组建的,最初的名称是圣乔治军团。
    BUF最初于1932年由奥斯瓦尔德…莫斯雷建立,此时正值国社党当权前一年。BUF得到了穿黑衫的准军事组织法西斯防卫军(FDF)的支持。后者成了BUF的组织基础,FDF非常类似于希特勒早期组建的褐衫冲锋队。BUF最先大肆宣扬的是反犹主义言论,有些资料把他们描述成一群十足的恶棍,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公正,但是随着1934年6月伯爵广场奥林匹亚集会上的暴力行为以及缆索街上的武斗等,使BUF的形象严重受损。柏林臭名昭著的英国宣传者威廉姆…乔伊斯就曾担任BUF宣传总长,不列颠自由军领导者库珀和麦克拉迪也曾是BUF成员,此外,BFK军官彼得…布彻尔和沃尔特…波尔蒂也曾是BUF埃尔福德支部成员
第九十七章:登陆日(三)
    BFK的存在并不是一个个例,他们是组建用来专门在“登陆日”发挥效用的军事团队,该团队基本属于武装党卫军建制,其中成员大部份来自英国以及其联邦人员。
    BFK的组建过程极其拥有戏剧性,期间遭遇到的难题更多,可虑的还有包括大本营方面对该组织的不信任态度。
    勒布、龙德施泰特、布劳西奇等将领就一再表示:“由英国人组成的军事单位是不可靠的,谁都无法确定他们会不会在关键的时刻进行背叛,毕竟他们连自己的祖国都能背叛,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尽管有着那样那样的担忧,该带有政治色彩的军事团队还是建立起来了。如今,他们已经分批驻扎在法国各个驻地,将作为登陆部队的前导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如果登陆顺利的话,该军事团队所要做的事情并不止在军事贡献上面,他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军备,无论是作为一名向导昂或在民生沟通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作用。
    泽西岛似乎成了德意志找寻英国合作者的“富庶之地”。前一个月德意志的空降部队入侵该岛时,英国记者查尔斯…吉尔伯特正在岛上,此后他被送往柏林,并受到乔伊斯的接见,在后者的劝说下,他同意为德意志宣传机构服务。
    泽西岛本地居民、小学教师珀尔…瓦尔登也同样被征召进德国广播机构。另一个合作者是曾在英国海军“凡代克”舰上担任下级工程技术军官的沃尔特…普尔蒂,1940年6月10日,他所乘的军舰在挪威纳尔维克附近被德军击沉,他也成了战俘。如今他也成了BFK的一员,并在“假日营地”的民族广播电台做宣传工作。
    早在战前他就知道乔伊斯其人,此后他于1943年5月10日被送往柏林附近的“假日营地”,并被召进了“民族广播电台”。另一名叫做帕特里克。迪伦的英国记者也在1943年3月由于所乘船只在印度洋被击沉而被监禁在不莱梅。后来他被征召为卢森堡广播电台服务,专门负责纳粹针对南爱尔兰的宣传。
    还有着许多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例如准尉雷蒙…戴维斯…休斯,他所乘的飞机在佩内明德上空被击落,他和中队长卡彭特以及军士阿尔考克一起被俘,随后被一同送往柏林,相关部门要看一看他们是否适合从事撰写宣传稿之类的工作,在柏林他们见到了化名华莱士的沃尔特…普尔蒂。在柏林休斯还结识了前皇家海军士官生诺尔曼…拜里…斯蒂沃特,后者早在1933年就因向德意志传递军事情报被军事法庭判处5年徒刑,刑满释放后他前往奥地利并于1939年9月来到柏林。
    在柏林,休斯就如何更好地防御盟军空袭向德国帝国航空部提出了建议,他还撰写反犹主义宣传材料并且向在意大利的部队进行广播。
    一般情况下,武装部队俘虏的英国人或是英联邦成员一般会被送往柏林的“假日营地”接受2~3周的教育和教化。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被认为能够适合作为不列颠自由军成员,其中包括约翰…阿莫瑞、托马斯…海勒…库珀、埃里克…杜灵、约翰…加拉尔、爱德华…乔丹和一名叫泰德尔的美国人。
    BFK主要由包括麦克拉迪在内的6人集团指挥,1934~1938年间麦克拉迪就是BUF成员,并在后来的1940年入狱。法国沦陷后,他申请加入武装党卫军,据信BFK就是根据他的建议组建的。他先是为德意志准备宣传用的传单,后来就申请加入
    党卫队医疗机构。埃里克…威尔森也曾一度掌管BFK。此外,曾在新西兰部队中服役的伦敦人、一等兵尼古拉斯…考尔兰德也称自己向德国人提出过组建BFK的想法。
    当然,他们的请求被慷慨的接受,只是能否得到重视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制定了一个《海狮计划》,不难猜测里面的内容是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和对制海、制空权的争夺与控制。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闪电战这个陆战理论都与这两个计划不相干。怎么能够用来做比较呢?这就说回了本人反复强调的内容:闪电战理论作为单一的战略战术而言是不能够用上述两个计划来做评价标准的。”
    “德国人的闪电战已经被确定是无可披靡的,但请不要忘记他们军队的核心战役法思想也是闪电战理论。这样一来,陆战性过强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一个陆战性过强的战役法理论指导下的军队必然会在部队装备研发和兵种战术运用于研究方面产生一定的倾向性。以德军在过去的大战中的情况为例,德国空军无论是从机型设计上来说还是从空中战术设计上来说大多都是为了支援地面部队行动所设计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现代战场上流行的对敌火力增援与压制。这样的空军更多的时候是伴随地面机械化部队在作战,自身的战略任务延展性大大受限,成为地面攻击行动的配合者。与法国将坦克配属于步兵部队相对应的,德国人将空军、海军部队配属给了陆军,以加强闪电战实施时的纵深压制与支援能力。因此,德国空军更像是战术支援空军而并没有能力担任战略任务。这一点在“鹰”计划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鹰计划则是大规模战略轰炸。这一点已经不用再补充了。至于德国海军,问题就更为突出了。对潜艇部队发展的过分重视使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发展形同鸡肋。”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以闪电战理论为主要战役法指导下的德**队出现了两大‘短腿’兵种:海军和空军。严重的‘偏科’致使德**队失去了近现代战争几大交战方式的发动权和主动权: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制海权争夺、大规模战略空袭。由此看来所谓的《海狮计划》无疑是在画饼充饥。”
    全场几乎是静悄悄地,他们专注地看着演讲台的博士。
    “如果说到这里还有先生感到不理解,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海狮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少。记得以前有同僚得出如下结论:‘德国海军最多能够保障三个德国陆军师对英国发动渡海登陆作战。’我结合防御纵深深度和防御纵深上配置的兵力类型及其特点重新对此结论作了评估。结果是惊人的:德国海军最多能够保证一个半的德国陆军师在英国海岸展开登陆行动,而且登陆作战的失败率为100!损失将会包括参加登陆作战行动的三个德国精锐陆军师、德国海军大部、空军单位多个。”
    “判断理由再显而易见不过了:当陆战理论上的纵深概念转换到海洋上时。其实际纵深至少是陆地国土防御纵深的数倍以上。进入此种纵深深处或者穿越这个纵深防御带的难度要比陆地上大数百倍。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英国的国土防御纵深并不是靠广袤的陆地国土面积来维持的,而是靠英吉利海峡和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英吉利海峡和皇家海军舰队,多么强大的一个反登陆战组合。”
    “一个自然力量和一个人为力量合二为一早就了德国陆军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没有强大的海军作保障,德国陆军就算再精锐也无法保障自己在渡海时的安全,如果发动《海狮计划》,达成突然性根本不可能。如果英国皇家海军倾巢出动在海面上劫杀德国的登陆舰队,结果是灾难性的。光从这一点上来看。德军想要实施《海狮计划》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就算我们假设德军最终又一个半师甚至是两个师度过了英吉利海峡来到英伦三岛东岸,结果也不会有利于德军登陆部队。就算英伦三岛1940年法国战役时所有部队都在法国与德军交战,本土一个兵都没有。1登陆区不可能太大所以每次投入登陆的兵力不会超过三个营,对方兵力则是登陆兵力的两三倍。由此可见德军甚至连在登陆场上立足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提巩固扩大登陆场迎接后续部队的到来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勉强占据了登陆场后续部队的补给运输通道保障问题也不是德国海军所能胜任的。”
    “无论如何评价猜测中的《海狮计划》,最终的结果都是德军登陆部队在英联邦部队海陆空三军尽占优势的联合打击下全军覆没。”炯炯有神的双瞳扫视下方,博士对自己的判断感到非常有说服力,他微笑了一下:“可惜以上都是建立在猜测的数据,如果情报部门能够传来更加详细的情报,那么判断会更加严谨一些。”
    几乎每个人都献上了热烈的掌声,他们已经提心吊胆多日,现在这位有权威的博士站出来说话,判断自己的敌人登陆的可能性不大,他们怎么能够不松了一口气呢?毕竟长期遭受轰炸下的英伦,可以说实在是太虚弱了……
第九十八章:登陆日(四)
    Blitzkrieg是什么,它就是闪击战。
    闪击战理论是战争爆发之后德意志第三帝**事战略的基础。这理论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完成动员和展开本国武装力量之前,用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的极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该战略核心在过去的战争中得到应该有效果,拿快速瓦解波兰和法国来说,它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
    为什么会有闪击战理论的出现?其实答案再明显不过,主要原因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资源和兵源缺乏,不得不使用这种能快快速瓦解对手的有效战术,力求以闪电形式的突击逐个粉碎敌对同盟各国,竭力避免持久战。
    闪电战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先于敌军迅速集中和展开作战部队,保障战略的突然性。实施最强大的首次突击,以便在初期交战中即取得决定战争结局的决定性胜利,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进攻方向,以包围与合围的方法歼灭敌人武装力量。
    这一战略核心的出现极大震惊了世界各国,其中苏维埃加盟共和国感受到的威胁更大,为此他们将过去的研究理论加以完善,整理出一种针锋相对的策略,那便是《大纵深战役理论》,预防可能爆发的德苏之战下,苏军在初期的崩溃后全局瓦解。
    有关苏联红军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官方总结可概述如下:
    大纵深战役(大纵深战斗)是战役军团(兵团部队)的一种作战形式。其实质在于,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方整个防御纵队,在选定防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发展胜利的梯队(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转变为战役胜利,以求尽快达到预定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战争和反列强干涉斗争胜利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作为那时国际社会上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国际政治形势。这一历史背景促使了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多名高级将领开始研究用于打赢未来战争的战术战法。
    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一切都是从零起步的,军队建设也是如此。苏联红军高级将领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军事教育,许多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战后的国内战争。常年的征战使这些将领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为苏军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形势稳定后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持下,苏联军队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部队体制编制改革和对新军种的运用方式研究日益具有紧迫性。
    自1930年以来,在苏联红军军事领导机关的指导下苏军开始对各兵种的体制进行了明确的,针对性极强的改革:步兵向摩托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增加了突击力和火力。炮兵则增强了火力密度与纵深支援保障能力。对装甲兵、骑兵、空降兵、航空兵等多个兵种的运用和发展路线都作了调整。从总体上而言,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国家武装力量整体提高了机动性和纵深打击能力,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各大军区,军事学院的军事领导也对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早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初大纵深战斗的原则在苏联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前身为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18年)、工农红军军事学院(1921年)'进行了图上和现地战术作业。
    1932年…193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开始上大纵深战斗战术课。进行了大规模战役性军事导演。其间编写了第一个图上战役假定《突击集团军大纵深进攻战役》和教学教材《大纵深战役原则》。开始阐述大纵深战役实施样式和方法。
    这些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间接地增强了苏军优秀将领战役法思想运用的基础。装甲兵学院、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防化学兵学院、苏联军医大学等高级军事学府也纷纷为大纵深战役理论增砖添瓦,使大纵深战役理论逐步成为设计各兵种战略战术运用、兵种协同、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方面的综合战役法体系。
    当然,理论上的战役法并不能够证明其实用性。苏军各军区领导在此工作上可谓是功不可没,包括白俄罗斯军区、乌克兰军区、远东特别集团军在内的苏联各军区机关分别通过组织集团军、方面军级别演习的方式对大纵深战役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大纵深战役理论是无法被更多红军军官所接受的。
    熟悉闪电战理论的人想必能够在大纵深战役理论中找到很多熟悉的内容。由于研究方向和基础基本相同,大纵深战役理论有许多内容是与闪电战相似的,1937年也正是这一点给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与闪电战理论有所不同的是大纵深战役理论并没有前者所拥有的“两强一弱”的重大缺陷。换言之,大纵深战役理论经过苏军将领的不断更新完善已足以胜任作为一个国家武装力量核心思想的任务。
    相对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充足的兵源,盟国特别是英国根本无法拿出有效的作战理论来压制闪击战,所幸的是英国人有一条天然的防御链,那便是英吉利海峡。
    连英国政府都承认:“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的存在,法国盟国沦陷之后,英国也将在半个月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战败。”
    德意志第三帝国并不在乎英国人自己是怎么想的,如今整个德意志战争机器已经伴随命令的下达全面运动起来。
    航空部队方面对英伦三岛的轰炸强度并没有降低,迷惑盟**方的针对性行动被证明有效,航空部队对伦敦等英国人城市的轰炸开始让英国高层相信一些事情,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国等轴心的登陆行动根本是在虚张声势。
    在海军方面,由于大量潜艇部队的封锁再加上英国空军的瘫痪,盟国方面根本不知道威廉港和比利时的多个港口已经集结起一支数量庞大的舰队。尽管该支舰队相对于盟国海军来说可能还显弱小,但是在强大的空军力量协同下,进行有准备的强行登陆根本不是天方夜谭。
    目前的海上作战早已经不是一战时期的模式,所谓的尖船巨炮早已经成了应该舍弃的历史,战列舰的重要性一再被证明被削弱。
    盟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战列舰船只,他们当然也重视航空母舰,问题是在狭小的英吉利海峡之中,如果战事爆发的话根本无法避免一件事情,那便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轴心国有着庞大的空军,航空部队完全可以依靠方面快捷的陆上飞机基地协同海军作战。
    “Y”航线的那次战例证明,在海军有限的船只下,有了空军的配合,哪怕是弱小的海军也可以战胜没有大量航空部队协助的对手。海面的战斗早就不是战舰之间的对轰,火力再怎么强大的战列舰被一堆飞机围上也难免快速地葬身鱼腹。
    而恰恰的,德意志方面从来没有放弃这一方面的加强,无论是水上轰炸机还是鱼雷轰炸机,它们对海面的船只威胁程度远比战舰之间的对轰。并且,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一艘战舰的成本绝对要比损失数架飞机来的多得多,所需要的制造工期和人力物力也是无法相比的。
    准备了将近三年的作战方案,预备了八年之久的作战部队,数量多达近两百五十万的军人,只等待一声令下就将再次踏上战场。
    这些部队只是得到命令在此集结,除了有限的将领没人知道具体的作战实施时间。事实上,除了军官之外,普通士兵也明白大战即将在次来临,可是他们无法从有限的信息中猜出更多的东西。再则,严格的军事管制下,哪怕猜出什么和别有用心都无法将消息传达出去。
    德意志的元首,他在视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前线,目前视察队伍仍然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频繁出现。
    大量盟国的情报人员注意力被该支队伍吸引,跟着队伍来回乱窜。殊不知,他们的行动早在被监视之列,许多虚假的情报也在必要的时刻被得知。
    在11月8日,规格极其高贵的视察队伍总算离开了德属法国占领区,他们出人意料地没有返转回德意志本土,在数量多达三百五十架的护航机陪伴下,元首专机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