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兵劲旅-世界特种部队50年-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说,欧洲最坚固的防线在哪里?”
在诚惶诚恐的德军参谋部首脑们面前,希特勒总是这么盛气凌人。他从心眼里看不起这些循规蹈矩、搬经弄典的老派普鲁士军人。在制定进攻波兰的“百色方案”对,他们就持反对态度。27天,波兰灭亡。面对这军事史上空前的奇迹,希特勒曾得意洋洋地奚落了他们一番。
“不,不是马其诺,是比利时的艾伯特运河,是运河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马其诺我可以避开,但这里不行,我必须从运河上跨过去!”
在盖住整面墙的大比例军用地图前,希待勒一边大声吼着一边神经质地挥动着指挥棒,把将军们的视线引向比利时的东部边境。
自上次大战结束后,比利时出于对德国这个强邻的畏惧,苦心经营20余年,沿艾伯特运河构筑了一条绵亘不断的防线。在防线中段的重镇列日以北一座孤兀突出的岩质高地上,建有埃本。埃马尔要塞。要塞面向德国一侧是悬崖绝壁。艾伯特运河就从悬崖下流过。要塞拥有四座半地下炮台,配置有近40门巨型要塞炮。炮台外部披有厚厚装甲,可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此外,各种明暗火力点比比皆是,火力点间均由坑道沟通。要塞火力控制着横跨运河的三座桥梁,遇有危急情况,随时可以断桥阻止敌人。要塞共有实际兵力1200人,粮弹充足,士气高昂。在西方盟军看来,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谓是整个运河防线的一把锁。要塞北面是坦荡的比利时平原,无险可守,因此,整个比利时的安危皆系于此。
希特勒已经胸有成竹。在这之前,当他与斯图登特将军研究作战计划时,他那不可捉摸的疯狂的大脑突然蹦出一个令人惊愕的设想:“在波兰的闪电战已属一般。对比利时人,我将发射一种非常规的闪电,上帝的斧头将从天上砍下去,而不是地面!”
对于这个大胆的主意,希特勒感到十分得意,他自负地笑了,笑得令人毛骨耸然。
5月10日凌晨3时,莱茵河畔科隆附近的机场上,40架滑翔机在容克52型运输机的牵引下,依次升空,向目标飞去。这时。近千里之外的艾伯特防线一派寂静,整个欧洲都在沉睡之中。
斯图登特将军目送飞机隐去。作为希特勒的空降兵司令,他深知此举关系重大。宝已押上,只等揭盘。虽然他的每一根神经都感到绷得根紧,但他相信:元首永远是正确的!
滑翔机群共载有400名德军,分为四支突击队,每队100人。任务是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和运河上的三座桥梁。
1小时后,机群起过德比边境,滑翔机开始解缆,分别向指定的目标飞去。埃本。埃马尔要塞顶部是一片宽阔的平台,也许正是这一因素触发了希特勒空降伞兵突袭的动机。在直升飞机尚未诞生的时代,滑翔机无疑是极好的空降突袭装备。它们依靠硕大的翅膀,无声无息从天而降,像一个个黑色死神。只在落地的一霎那,才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但对于防御一方来说,敌人已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出现在面前,任何应急措施都已来不及了。
好一场精心策划的偷袭!
滑翔机在着陆时,一架翻下运河,另一架迷航,里面坐有指挥官维哲希中尉。降落在要塞顶部的80名突击队员一时群龙无首。
“全部听我指挥!生死成败,在此一举。”
涅齐尔中士。一个希特勒的狂热信徒,自动担任了这场战斗的指挥官。
一声枪响打破了夜空的寂静。突击队员按照预先的编组,疾速向各个坑道口扑去。这里的地形太熟悉了,因为他们曾在模拟要塞上足足演练了4个月。4个月,就是为了这决定命运的10分钟。
比军的乔德兰特少校从睡梦中被惊醒。他是被滑翔机对要塞顶层的冲击声惊醒的。
一周之前,西线战云密布,他的上司视察过这里。作为要塞司令、他当场拍过胸脯:“没有问题!除非德国人插上翅膀。”
要塞司令不幸言中!枪响了之后,一切怀疑顿消。乔德兰特纵身而起,一把拉响了床边的警报器,随后抓过话筒,向各炮台和人力点的守备分队下达命令:“不要惊慌,立即冲出坑道口,占领表面阵地!”
冲出坑道口的比军和奔跑而来的德国突击队相撞。一阵机枪扫射,前排的比军倒了下去,后面的又返回坑道,坑道口立即被猛烈的火网封锁住了。
从一个被德军忽略的坑道口突击出来的少量守军,占领了要塞顶部的两个工事,但未及展开人力,即被德军消灭,这个坑道口也被封死了。
齐德兰特在坑道指挥所里心急如焚,他很快发现,坑道工事的所有炮台,机枪火力点,射击方向都限定在四周的前下方,对顶部的敌人毫无办法!
头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德军工兵开始破坏炮台工事。
10分钟,仅仅10分钟,一座经营20余年,被誉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就这样在涅齐尔这个小小的中士的手里土崩瓦解了!
上午,要塞工事被破坏殆尽,几十门巨炮一弹未发就成了一堆堆废铁。从一个残存的了望孔中,乔德兰特看到,大批的德军正跨过失守的运河大桥,开向比利时内地。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德军特种部队的突袭,使战争的发展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从此都开始迈入立体时代。
第六章猛将奇兵:以色列将龊部队
血腥追杀:“死神突击队”的死亡名单
奥林匹克惨寨
1972年9月6日、联邦德国名城慕尼黑。
在可容纳8万人的第24届奥运会中心会场,122个参加国的国旗在旗杆半腰处低垂。奥运会历史上最悲哀、凄惨的集会正在贝多芬所作的葬礼进行曲的威严、庄重的旋律中进行——为被巴勒斯坦极端组织“黑九月”突击队杀害的11名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举行追悼会。
就在前一天凌晨,五名“黑九月”突击队员潜入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村,突然袭击了以色列体育代表团驻地。这些人闯进正在熟睡的以色列男运动员寝室,当场打死数名以色列运动员,并把另外9名扣为人质。
经过紧急交涉,联邦德国当局声称:同意恐怖分子携带人质前往民航机场,飞往由“黑九月”组织指定的“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
但是、当三架运载人质和8名恐怖分子的直升飞机,降落在西德的菲斯腾菲尔德布鲁克军用机场时、却突然遇到了事先埋伏在那里的西德保安部队袭击。
激烈的枪战持续了35个小时。结果是:8名恐怖分子中有5名被当场击毙,3名受伤被俘,1名西德保安警察阵亡。
绝望的“黑九月”突击队在就戮前的最后一刻、引爆了满载人质的飞机,丧心病狂地杀害了所有人质。
以色列利达机场。死者的父母一起扑到了11口灵柩上嚎陶大哭。这些棺材是由一架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运回的,上面覆盖着中间饰有六角大卫星的蓝白两色旗。
全世界都被这罕见的暴行震惊了。
庄严而感人的音乐没有能平息摩萨德领导人兹维。扎米尔的痛苦和怨愤。他在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面前大声吼道:“又有一些犹太人束手待毙了。而且,没有人关心这件事。别人仍在奥林匹克的球场上踢着足球,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其实,这是扎米尔在极度悲怨中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怒吼。此时此刻,以色列举国群情激昂,愤怒到了极点。
好斗的以色列女强人、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正式宣布:“从现在起,以色列将进行一场消灭杀人成性的恐怖分子的战斗、不管这些人在什么地方,以色列都将无情地杀死他们!”
随后,在紧急召开的一次特战部队秘密会议上,她对参加会议的全体军官背诵了《圣经》上的一条严厉戒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战争、流血、暗杀和反暗杀、恐怖和反恐怖的种子,就这样播下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闻所未闻的地下战争。当世界上安分守己的公民们正忙于自己的日常事务时,他们也许还不知道,此时,激烈的生死杀戮正在他们身边悄然进行。
血腥追捕
根据梅厄总理的指示,由军方及摩萨德组成一支特战部队“死神突击队”。这些突击队员将在以色列境外行动。他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黑九月”组织慕尼黑大屠杀的元凶或其他暴力行动的罪魁,并将他们一一干掉。
这支作风神秘,行动迅速凶狠的突击队从此开始了一场当今世界最大,同时也是最残酷的地下追捕。秘密战线的搏杀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血腥味,它旷日持久,难分胜败。一个名叫阿布。达乌德的阿拉伯恐怖分子在巴黎被捕了。两天以后,一名以色列特工却大白天在西班牙马德里暴尸街头。人们时常可以看到,这种地下战争的迹象偶尔像汽泡一样冒出水面。
以命抵命,恩怨分明。以色列的阿拉伯敌手决非无用之辈,他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反应。
然而,这丝毫没有动摇“死神突击队”复仇的决心。凶悍的扎米尔和他的助手们一直主张以暴力对付暴力。在他们看来,既是暴力活动,则必然会有伤亡。他关心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给恐怖分子以最沉重的打击。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会考虑,怎样使部下的伤亡降到最低水平。
事实上,扎米尔打得又准又稳。散逃在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一个个被找了出来,他们的结局殊途同归,有的死于爆炸,有的死于“中毒”或“车祸”,有的则神不知鬼不觉地“失踪”了。
并不是所有被处决的恐怖分子都一概参加过奥运会凶杀事件。以色列人的“复仇”行动在恐怖分子的队伍中打开了许多缺口。
“死神突击队”的基本战斗单位是特别行动小组,每个这样的小组,由若干名老练的摩萨德特工、加上一名从以色列陆军中借来的神枪手组成。给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在以色列境外,按照提供的线索,毫不留情地消灭那些最狡猾的敌人。他们的信条是:“一个优秀的恐怖分子就是一个该死的恐怖分子。”
梅厄总理最担心她的“孩子们”——她总是这样称呼特战队员——可能会在这种复仇行动中做出无谓的牺牲。她直率他说道:“仅仅为了杀几个阿拉伯人,我看不必要去牺牲我们最优秀的人才。”因此,为了保证以最小的牺牲换来最大的胜利,每一次行动的组织工作都花了最大的心血。
在“死神突击队”的暗杀黑名单上,首先倒霉的两个人是布迪亚和哈姆沙里。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一个农民家庭的布迪亚,以巴黎为中心,领导着整个国际恐怖组织网。哈姆沙里则是他的第一副手,也是“黑九月”组织里的一名者战士。袭击慕尼黑奥运村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就是由他俩组织转往西德的。可以说,他们俩是慕尼黑惨案的主要策划人。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布迪亚和哈姆沙里知道大事不好。梅厄夫人的讲话更使他们心惊肉跳,他俩太了解以色列特战部队了。十几年明争暗斗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次以色列人决不会善罢甘休!
很快,他们就发现已经受到了监视。从那一刻起,十几名彪形大汉的保镖便日夜不离左右,甚至,连他们同情妇鬼混时,门外始终都有贴身警卫保护。
面对无孔不入的“死神突击队”的血腥追杀,一切防卫措施都已无济于事。
慕尼黑事件刚刚结束两个月,“死神突击队”的第一次打击首先降临到 倒霉的哈姆沙里头上。
这是哈姆沙里在法国巴黎的住宅。近日来,哈姆沙里的外线电话似乎出了“毛病”‘,无法正常与外界通话。这天,正当哈姆沙里准备通知电话局前来修理“故障”时,一个受过良好专业技能训练的电话局技师来到哈姆沙里的住宅,接响了门铃,声称“例行查线”。哈姆沙里连声致谢,并赶紧把“技师”引进房间,并告知“技师”他的电话出故障已有数日,请求“技师”帮忙,尽快使其电话恢复正常。
“技师”一本正经地卸开电话,“认认真真”地检查修理了好一阵子后又装好,说是修好了。哈姆沙里信以为真,一边不断向“技师”表述着感激之情,一边将其送出住宅。
十分钟以后,当哈姆沙里和情妇刚刚沐浴完毕,从洗澡间出来的一刹那,房间里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炸弹爆炸了。哈姆沙里同他的法国情妇,在巨大的爆炸气浪中被抛向半空,当他们再次落回地面时,支离破碎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了。
哈姆沙里作梦也没有想到,这个面容慈祥的“技师”竟是“死神突击队”队员,他给自己电话里装的是一颗可塑炸弹。
可塑炸弹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成功的,曾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为游击队打击德寇广泛使用。50年代以后,各国谍报机关和世界恐怖组织也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种烈性炸药具有绝对的可塑性,可以把它伪装成塑料制成烟灰缸、花瓶、衣箱外壳等任何形状的物品。放入哈姆沙里电话机里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型定时可塑炸弹。
时隔不久、惶惶不可终日的布迪亚同样难逃厄运。
自从哈姆沙里被炸后,布迪亚对电话特别留神。然而,“智者干虑,必有一失”——他却忘了留神他的汽车。也难怪,无孔不入的“死神突击队”的确令人防不胜防。
一天,当他驾车飞驰时,汽车在巴黎枫丹白露大街爆炸了,他的一条腿血淋淋地吊在车门外,数千名惊恐万状的行人站在街道两侧人行横道隔墙里,亲眼目睹了这血腥的一幕。
布迪亚在遇害之前、曾亲手干掉了以色列一名优秀特工巴鲁克。科恩。这个科恩装扮成一个巴勒斯坦事业的热情支持者,成功地打进了在巴黎的阿拉伯恐怖分子组织。当他奉命进一步搜集布迪亚的详细情报时,一招不慎,引起了布迪亚助手们的怀疑。
布迪亚暗中查明了科恩的真实身份后,耍了一个花招,他先派人把科恩引到西班牙马德里,然后用无声手枪把科恩杀死在大街上。
冤冤相报,“黑九月”的顽强抵抗丝毫没有阻止“死神突击队”的复仇,相反,追杀计划和行动变得更加严密、无情。
下一个目标
下一个报复的目标是恐怖分子首脑之一阿巴德。谢尔,他也是策划慕尼黑事件的“黑九月”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现在他正改头换面,为组织新的一场恐怖活动而四处奔波。
那位利用法国电话除掉哈姆沙里的以色列电子专家,又寻迹来到了塞浦 路斯,在阿巴德。谢尔下榻的奥林匹克旅馆里租了一个房间。这位电子专家断定,处决阿巴德。谢尔的最好办法还是电话。
这一天,看来并无异常。谢尔与往常一样到二楼餐厅用早餐。
监视谢尔多日,对其生活起居早已了如指掌的突击队员乘机来到他的房间门前,用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他的房间。
很快,一枚和作死哈姆沙里一样的可塑炸弹被放进了阿巴德。谢尔的电话里。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定时引信,而是一种更为精致的瞬发引信,只要有人拿起电话,瞬发引信就会起爆可塑炸药,从而引起猛烈爆炸。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很简单了。这位“死神突击队”队员从外面给旅馆打来个电话,要求和阿巴德。谢尔通话。接线员很快就把电话接通了。
当阿巴德。谢尔用完早餐返回房间取下电话时,随着一声巨响,爆炸毁坏了整个房间,他的身子被炸成碎片从窗口迸散出去。事后,这家旅店的女电话员回忆说,当时听到了“某种奇怪的声音”。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因为这是阿巴德。谢尔生前最后一个有意识的动作了。
这时,以色列特工就坐在距这家旅馆不远的一个酒吧倚窗的座位上,炸弹响过之后,两只盛满香摈的酒杯碰到了一起。
“死神突击队”暗杀黑名单上接下来的一个人,是住在罗马的巴勒斯但诗人瓦迪。阿卜杜勒。兹米特。这位富有的阿拉伯人挥金如土,他的邻居们说他是“一位和蔼可亲、彬彬有礼的教授”。
但根据“死神突击队”掌握的情况,兹米特是“黑九月”组织在意大利的头子,负责把受“黑九月”重金雇佣的日本“赤军派”分子从德国边界送到罗马机场的就是他。同时,他还是袭击利达机场、杀死100多名以色列朝圣者的三名凶手中的惟一幸存者。兹米特还在意大利组织了好几次暴力行动。
慕尼黑奥运会刚刚结束三个星期。一队游客到了罗马机场。他们之中有一位以色列籍的美丽快乐的姑娘。在检查护照的时候,她对机场工作人员说,她很高兴第一次来到这个“不朽之城”访问。
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姑娘坐到了一辆汽车里,她的头温柔地靠在她的“男友”肩上。“男友”驾驶汽车,在距诗人兹米特住宅不远的街口停了下来。在任何人的眼里,他们都是一对司空见惯的热恋中的情人。
此时此刻,诗人兹米特全然没有察觉,正当他与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郎待在家里男欢女爱时,一对奇怪的“情人”正在一辆停在他家对面的小菲亚特车里调情。一连好几个小时,那位意大利女郎都在痴迷地聆听诗人忘情地朗读自己的诗作。女郎对她所崇拜的诗人的双重身份自然一无所知,她更难想象,此时正是诗人的命运将要终结之际。
后来,女郎要回去了,兹米特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一直把她送上了汽车。当他向自己的住宅走去时,有两个人从阴暗中跳了出来,紧紧地跟上了他。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在距兹米特三米处,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响了,兹米特脑浆迸裂,只哼了一声,便倒在地上。
事情干完后,暗杀者跳上了那辆菲亚特车,车里的两位情人突然松开了手。几秒钟之后,汽车就无影无踪了。
不久,人们找到了这辆被人抛弃的汽车。车上没有任何痕迹,没有一点指纹。
1973年的春天早早地来到了大地。4月里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巴兹尔。库 柏西博士徒步穿过了协和广场。他中等年纪、学识渊博、深孚众望,是美国人办的贝鲁特大学的教授。
教授现在正在度假。他来到了马克西姆之屋前,然后停了片刻,打量着马德莱娜教堂的考林辛式圆柱。在炎炎烈日下,这些圆柱呈现出一种鲜艳的琥珀色。
教授一直都很喜欢这座教堂。在贝鲁特他的家里,他珍藏着先前从一位巴黎大学生的手中买来的一幅画。这幅画所描绘的就是这座教堂。在教堂的墙脚下,画着无数的花商在他们那四条腿的木桌上摊放着丛丛叠叠的花束。
然而,如此有教养的教授却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参加了向慕尼黑惨案的杀人犯提供武器的那个组织的活动。此刻,当夕阳轻拂着美丽的马德莱娜教堂那古老的石墙时,库柏西正谋划着给那些获准离开苏联的犹太人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些难民正经由维也纳去以色列。
一连几天来、库柏西博士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
这天,当库柏西正流连于风景如画的马德莱娜大教堂广场之时。有三名游客正在观光。他们悄悄地走近了库柏西博士。接着,三人一下子从口袋里拔出了无声手枪,对准“教授”扣动了扳机。
仅仅一秒钟的时间,库柏西就倒在地上了,鲜血从他的头部直往外喷。他又最后向后边跳了一下,接着倒了下去,半个身子斜躺在阴沟里,再也没有起来。
歼灭“黑九月”
现在,每一个人都闻到了风声。
凡是和慕尼黑惨案事件有关的每个恐怖分子部被“挂上了号”。
在欧洲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暗杀之后,仍然活着的恐怖分子都感到大祸临头,纷纷龟缩到贝鲁特。
对于恐怖分子来说,认为在贝鲁特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想法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场更残酷、更血腥的凶杀正等待着他们。
1973年4月初,一位名叫吉尔伯特。兰伯特的比利时商人来到了贝鲁特机场。他在豪华的桑德旅馆里为自己和他那迷人的女秘书莫尼克。布伦租了两个房间。吉尔值特。兰伯特是乘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从法兰克福飞来的。
一个从罗马出发、经由阿里塔利亚来到贝鲁特的富豪工业家迪特尔。冯。阿尔特诺德也下塌在桑德旅馆。
第二天,贝鲁特机场又来了三名普通模样的实业家。他们是从巴黎来的夏尔。布萨特、从伯明翰来的乔治。埃尔德和安德鲁。梅西,后者是从法兰克福来的又一个英国人。一家德国旅行社为梅西在阿特兰塔旅馆里租了一问房间。布萨特和埃尔德则住在科拉尔旅馆。
这些游客看上去都不像犹太人。
他们的护照全是正式的。他们讲着地道的德语、法语或英语,总是在旅馆里或旅馆附近的小饭馆里吃饭。这群人中惟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迷人的女秘书莫尼克。市伦。
这些“实业家”在贝鲁特逗留期间,他们的行动没有任何越轨的地方。
白天,他们和每一个初到贝鲁特的游喜一样,在市内各处名胜古迹参观游览,而且各自都租了一辆默塞德斯牌轿车,这是完全符合有一定地位的人 的身份的。
然而,只要夜幕一阵临,他们的活动便有些异常了。他们总是驾车沿着拉姆拉特——贝达公路行驶。公路居高临下,两侧尽是矗立着的陡峭悬崖,崖底就是狭长的沙滩。
兰伯特和他的女秘书曾两次把车停在一座八层楼房的附近。从他俩紧紧地搂抱在一起的样子来看,兰伯特留在比利时的妻子必将会同其喜新厌旧的夫君发生夫妻纠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