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难受的一年,这一年很难受。虽然霍去病立功也是他们家里的人,但是毕竟是两个人啊。霍帅和卫帅到底不是一个人。而且凭卫青的智慧他也看出来,汉武帝迅速捧红霍去病是有他的用心的。因为在霍去病盏露头角之前,可以说卫青是一枝独秀,没有第二个可以替代他的人。当霍去病出现以后,可以说双子星座迅速替代了一枝独秀。而且几乎是垄断了当时整个的朝中人的眼球,吸引了所有的人。所以当霍去病被捧红的时候,卫青是备受冷落。卫青的日子其实很难过。我们要拷问的是,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在封了卫青大将军以后又迅速捧红了一个霍去病完全遮蔽了卫青。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大概不出三条。第一,培养新秀。最为汉武帝对匈作战来说,新秀越多,将来和匈奴打起来更有实力这是第一条。第二,淡化卫青。把卫青这个色彩给淡化掉。因为卫青前期立的功劳太大,捧红霍去病就是为了淡化卫青。第三,真心喜爱。这个也不能排除。就是汉武帝是真心喜爱霍去病的。霍去病是个少年英才啊。霍去病有非常有名的两句话。就是汉武帝想给霍去病盖一所房子,大家都知道霍去病说了:匈奴不灭,无以家为。匈奴没有灭,我何必要盖什么自己的住房啊。这个话流传非常广。我们应当说当霍去病发自内心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汉武帝心里是多么喜欢霍去病。你绝对不能排除,汉武帝对霍去病发自内心的真心的喜爱。这三大原因,决定了汉武帝迅速提拔、捧红了霍去病这个抗击匈奴的新星。
【画外音】当霍去病承受浩荡皇恩的时候,卫青实际上在经历着考验。卫青冷落跟沉寂,应该说是汉武帝故意造成的。因此霍去病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卫青一枝独秀的局面结束了,而且还意味着卫青不得不面对汉武帝对自己的刻意压制。此时卫青与汉武帝相处已经变得非常艰难了。卫青将如何面对汉武帝刻意的封杀?他是默默忍受,还是赌气任性呢?
其实远在霍去病第一次初露锋芒的时候,卫青已经开始调整和汉武帝的关系了。也就是在元朔六年,霍去病刚刚被捧红的时候,卫青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调整了。这个调整就是卫青那次出征回来以后,汉武帝对他的奖赏很少,赏了他一千金。赏了一千金,也没有加封他。这个时候卫青手下一个人宁乘。这个宁乘就给卫青分析了几个事。他说你为大将军,三个儿子封侯,全是因为你姐姐是皇后。而现在你姐姐失宠了,皇上现在宠幸的是王夫人,而王夫人家里很穷,他说你怎么办?你最好把赏给你的千金拿出来送给王夫人的父母,为他祝寿。卫青听说以后就拿了五百金献给了王夫人的父母。卫青献金这件事很快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一知道,马上就判断这不是卫青干的事,这一定有人教他。然后就找卫青问。卫青很诚实,说这是宁乘教我的。汉武帝没有责备卫青,反过来把宁乘一下从一个布衣一下子提升为一个都尉。说明汉武帝很欣赏宁乘,也很欣赏宁乘为卫青出的这个主意。我们从卫青这个角度来看,卫青从这个时候开始注意调整了和汉武帝的关系。但是这个调整并不以卫青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们两人的关系继续在变化。第四个时期,打压期。就是汉武帝有意地打压卫青。这是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元狩四年的出征。元狩四年,汉武帝让霍去病和卫青同时出征。表面上看两个将领同时出征,岂不是平等相待吗?但是我们看到下面的两点事实就知道其实就是一种打压。我们先从兵力配备上来看,给霍去病配的权势精兵,给卫青配的是挑剩下的士兵,这是兵力配备。再从攻击方向上看,原来让霍去病走的是西路,因为听说匈奴大单于在西路,后来听说大单于在东路,又改派霍去病走东路。你看在出兵的方向上看,总是让霍去病去迎战单于。汉武帝的心思很明白,希望霍去病能够把单于的头砍下来,立盖世之功。结果人算不如天算,霍去病这次去呢没有碰到大单于,倒是卫青碰上了。从汉武帝的主观动机来看,很明显他是捧一个打一个。捧霍去病打击卫青。而这一仗打的结果,卫青遇到匈奴大单于。结果大单于最后是逃了。霍去病碰见的是匈奴的一个贤王。他是杀敌很多,结果回来一看,霍去病受了重赏,卫青没有受赏,卫青手下也没有受赏,霍去病手下的将领很多都立了功。结果出来一个现象,原来在卫青手下的很多人,改门换庭,投奔新星,投奔霍去病去了。汉武帝设了一个大司马的职务。让大将军卫青和剽骑将军霍去病同时担任大司马,就是两人军职相当。一律授予上将军衔,军职相当。这可以说也是对卫青的打压,对霍去病的一个支持。但是霍去病在他最红的时候,卫青选择了沉默。所以我觉得卫青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因为卫青面对命运的不公,他选择的是泰然处之;面对汉武帝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他选择的是泰然处之。这是大智慧,很难做到的。第五个时期,冰点期。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进入了冰点期。这个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当霍去病担任大司马之后。因为元狩四年,他们俩同时被受封为大司马。霍去病当了两年大司马到元狩六年他就死了。元狩六年以后,汉武帝再也没有派卫青出征。再一个就是在这十几年中间,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失去侯爵。三个儿子失侯啊,侯爵一个一个被夺掉。当年他卫青幸运的时候,他怎么辞,汉武帝都要封他的三个儿子;当他背运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一个一个地全部把他的爵位给夺掉了。卫青没有说一句话,卫青没有说一件事。一直这么默默地承受着,经历了十几年,最后在元封五年去世了。所以我们纵观卫青和汉武帝的一生,他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最早的蜜月到最后的冰点,经历了一个很复杂的变化。这么一个大的变化之中,连他的三个儿子都已不同的理由,被剥夺了侯爵,侯的封号。卫青自己都没有剥夺,他的职务他的侯一直保持到他死。可见卫青多么谨慎。
【画外音】汉武帝对卫青的一系列打压举措,对卫青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但是卫青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从未表现过不满。而他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婚姻更是耐人寻味。这个充满了政治的婚姻,和卫青一起经历了荣幸起落,平阳公主,既是皇帝的姐姐,又是卫青过去的主人。卫青是如何处理这个错综复杂的夫妻关系的呢?而平阳公主当年为什么会下嫁一个自家原来的骑奴呢?
第三我讲一下,卫青的婚姻。卫青的婚姻中间最重大的一个时间就是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当卫青封了大将军,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了侯。这个时候平阳公主寡居。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给平阳公主建议。选哪个侯呢?卫青,说选卫青好。这个话刚说出口平阳公主就笑了。第一个反应是笑。她说卫青当年是我的骑奴啊。我的一个小跟班的。我怎么能嫁给他呢?其他的人告诉她,你说的不对。他现在贵为大将军,他被封侯,他的三个儿子被封侯,卫青现在的地位是朝中无人可比的。你不嫁这样的人你嫁谁啊?平阳公主想了想,也是这个理,同意了。但是这件事情中间存在了很多问题。第一、婚史问题。平阳公主和卫青结婚之前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了,所以卫青前面一定有一个婚姻。这场婚姻的女主人是谁?什么时候结束的?怎么结束的呢?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没有任何记载。所以我们不能猜测,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边存在这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呢?存在不存在卫青抛弃了他的结发夫妻然后尚主的可能性。我估计不可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一定在卫青单身的情况下出现。假如卫青不是单身,平阳公主怎么能选一个有妇之夫呢?这个可能性不大,这是一点。二、年龄问题。卫青跟平阳公主这个婚姻首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俩个年龄谁大。我们做一个分析。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一定比卫子夫小。卫子夫的年龄被十七岁的汉武帝一见钟情。她的年龄两种可能。最大的可能是小于十七,还有种可能和汉武帝同庚,就是同岁。那就是这样来看,卫青的年龄一定小于汉武帝的年龄。而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汉武帝有三个姐姐,平阳公主是大姐。这样看来,那么平阳公主大于汉武帝,汉武帝大于卫青。所以平阳公主和卫青姐弟恋。这应当是个姐弟恋。这是我们要考察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感情问题。那么这样一场婚姻,两人中间的感情怎么样?历史没有记载,我们可以作一个推断。我们谈这么几点,第一、这是一个奴才和主子的婚姻,有平等的话语权吗?很难。再一个,这是一个皇族的婚姻。卫青虽然是大将军,但是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皇族之婚,公主的地位实际上要比汉武帝要强。所以这场婚姻它不能够以爱为主。它不可能存在以爱为主。但是不可能以爱为主,他们过得怎么样呢?《汉书?卫青传》有一个记载,卫青死了以后和平阳公主合葬。他们那个合葬的坟墓像一座小山。从那个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来。第一,平阳公主死在前卫青死在后,才有卫青和平阳公主合葬。再一个卫青最后选择和平阳公主合葬可见生前两人的关系,应当说还是比较和谐的。这是我们对两个人的关系,这个婚姻关系的一个推论,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来,这么一场婚姻其实在中间最为难的是卫青啊,卫青很难。你想想卫青他妻子是个公主,是皇帝的姐姐。而自己的地位,是一天天下降。而这一个他的妻子又是他过去的主人。你说卫青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叱诧疆场的将军怎么拿捏这个度非常难。最后能处理得不离婚,还合葬很不容易啦。确实很不容易啦。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卫青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多么谨慎,多么善良。应当能看到这一点。我们固然在前面《李广难封》中间讲到卫青对李广之死负有责任。但是我们在这一集中间也讲到卫青生活的另外一个侧面。这个人总的来说他的晚年,卫青的晚年很寂寞,很孤独。首先丧偶、官场失意、姐姐失宠、三个儿子失侯、他的外甥太子地位极其难保。就在这么一种情况下,这么一位抗匈名将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十几年。所以我们从这里,从这一集我们之所以要这样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卫青这个人。我们从他的婚姻,从他和汉武帝的关系中间,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卫青。这是一个最后十几年,过得很寂寞,很孤独,很凄凉的一个大将军。卫青他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过寂寞,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他的谦恭,最终还是善始善终了。谢谢大家。
第31讲万石之家
【画外音】在汉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父子五个人同时都做了两千石的高官。他们一年的俸禄就是一万石。在汉朝的历史上,独一无二。而这个家族,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家族中的人,都没有什么能力,做官也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汉武帝朝,这个家族中居然还有一位叫石庆的人,做了丞相。我们知道,丞相的职位在秦汉时期是很高的。当时很多人为官,一生最大的目的就是当丞相。但汉武帝朝的很多丞相在位时,不是自杀,就是被杀。但这个没有能力的石庆做丞相却平平安安地老死在丞相之位上。他为什么能在丞相之位上终老呢?他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为什么他的家族连他在内父子五个人都能当上两千石的高官?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万石之家》。
我们这一集体要介绍的就是这个万石之家的石庆。要讲石庆必须从他的父亲石奋开始讲起。石奋原来是一个很穷苦的孩子。在楚汉战争时期,石奋在刘邦手下做了一个小吏。换句话说就是刘邦的勤务兵。专门照料刘邦生活的一个小吏。但是石奋这个小孩跟着刘邦的时候才十五岁,但他很勤奋,就是非常认真照顾刘邦。刘邦很喜欢这个小男孩。有一天刘邦就问他你家里还有谁?石奋他就说我家里有一个失明的老母亲,还有一个会弹琴的姐姐。就我们这三口人。然后刘邦就问他,说你愿不愿意跟着我,石奋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啊,马上说愿意跟着刘邦,一辈子跟着刘邦。刘邦十分高兴,说那行,就把石奋封了一个官叫中涓。这个官是干什么事的呢?是专门管收发文件的。在汉王身边收发文件是很靠近领导的一个官。所以你干活领导都看着。石奋就做了这个官。然后刘邦还把石奋的姐姐(他的姐姐会弹琴)就收到宫中来作为他的美人。美人也是一个嫔妃的级别。当他封石奋的姐姐做美人的时候,他的结发之妻吕后这时候正在项羽的营中做人质。这样石奋就跟着刘邦,一直跟到刘邦去世,刘邦当皇帝没有当几年,也就是八年,刘邦就死了。刘邦死了以后,石奋就跟着汉文帝。他在汉文帝身边又是兢兢业业地干。没有功劳但是也有苦劳,所以这个苦劳到了文帝朝,石奋就开始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做了太中大夫。这个就比中涓的官要高得多了。史书记载说,石奋这个人,“无文学,恭敬无与比”。那个时候的“文学”和我们今天的“文学”不是一个概念。说石奋这个人没有学术背景,他不像公孙弘,不像董仲舒,懂得经学,这个人没有背景。但是这个人有个特点,“恭敬无与比”。“恭”是恭敬,“谨”是谨慎。就是他对皇帝的那个恭敬跟谨慎是无人可比的。就凭这一点,石奋在汉文帝后期就做了汉文帝的太子,汉景帝的太子太傅,做了汉景帝的老师。就是石奋一步一步地走进权利的中枢。到汉景帝继位以后,石奋因为做过他的太子太傅,所以汉景帝就把石奋派到一个诸侯国去做了国相。诸侯国的国相已经是两千石的高官了。而这个时候呢,石奋有四个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这四个儿子也都做了两千石的高官。加上石奋父子五个人,都做了两千石的高官。那么一年的俸禄就是一万石。所以汉景帝非常感慨,这个在汉朝开国以来,还没有一家父子五个人同时做了两千石的高官。所以汉景帝叫石奋叫做万石君。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写了一篇叫《万石张叔列传》。所以石奋就是这样被封为了万石君,也给他子孙带来了很大的利益。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石奋是怎么发家的?
【画外音】石奋从汉高祖刘邦那个时代,就做小吏,直到汉景帝时才做到两千石的高官。他经历了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四个不同的执政时期。虽然其中有政治风波,但他在仕途中却稳步上升。他没有学术背景,也没有政治手腕。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力,家里也没有钱,他为什么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一步一步爬到权利的颠峰呢?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概括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就是对皇帝的恭敬。石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皇帝恭敬。石奋从15岁,就在汉高祖刘邦身边工作,到70岁退休。可以说他在皇帝身边工作了55年。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皇帝身边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灭族之祸。但是石奋一直做得很好。从15岁到70岁退休,没有发现过任何错误。到他退休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皇帝的恭敬。石奋70岁退休以后,每次经过皇宫的宫门,他都要下马,趋走,走得很快。走过去,表示对皇帝的恭敬。如果他坐着车出去,看到皇帝的车来了,石奋就会扶轼。轼就是车前的横木,他就爬在那个横木上,表示对皇帝的恭敬。他70岁退休以后,皇帝赐给他饭,就是赐给他事物。他也是先要跪拜、感恩,然后是弯着腰,低下头迅速把饭吃完。在家里吃皇上赐的饭就好像在皇帝面前吃饭一样。就是他是对皇帝绝对非常恭敬的一个人。这是石奋他能爬上权利颠峰的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石奋他的独特的家教。我们前面讲过《颜氏家训》讲家教的问题。石奋一家的家教非常独特,他这一家的家教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石奋在家里边穿正装。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一般人,回到家里一般都要把正装去掉。石奋在家里面凡是有成年的子女在身边,石奋都要穿正装。如果说他的子女做了一个小吏,他都要穿朝服相间。这种做法是个什么含义呢?并不是对他的子女对他的晚辈表示尊重。而是对他晚辈担任的这个职务表示敬重。就是他的孩子,他的晚辈只要做了一个小官。在家里听说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穿朝服相间。所以石奋在家里面一直是如此的。这是他在家里边的穿戴,这个给他子女印象很深。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石奋教子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方法就是绝食教子。不吃饭,绝食。他的子孙只要有人犯了错,石奋立即就从饭桌上坐到一边不吃了。那么石奋一不吃饭,他是家里的长辈,他一不吃饭,家里的这些人就一致地谴责那个犯错误的子女。然后这个孩子就要请罪,然后全家人都要请罪。然后石奋这才回到饭桌上吃饭。这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他的小儿子,就是我们后来讲做了九年丞相的那个石庆,是他第四个儿子,是他小儿子。石庆做了一个官叫内史。内史这个官是管京城社会治安的官,很高了,相当于我们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这个级别是很高的一个官。他的儿子喝醉酒,回家进了里门,没有下车就直接过去了。石奋一听说非常生气,立即绝食不吃。这下子石庆也傻了,石庆赶快把上衣脱下来,袒露着上衣请罪。不行,石奋不原谅他。然后石庆的哥哥石建,也去请罪。石奋还不原谅石庆。最后全族的人都来请罪,这个时候石奋才原谅他。从此以后,石庆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但他坐着车回来以后,一进里门,他就赶快下车,快步走回家。因为石奋教育他,说你那个内史是高官,你一进里门,巷子里面的父老,就立即都回避了,而你竟然不下车,对乡里乡亲表示的这么无礼,傲慢,这是不能允许的。这十分对家里他的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的家庭升上去还有一个原因,重视孝道。这里边我们举一举,石奋的长子石建的故事来讲一讲。石建是石奋最欣赏的儿子,是他的长子。后来做官做到什么官的呢?做到郎中令。大家知道郎中令属于九卿之一啊。这个石建是怎么做上郎中令的呢?我们前面在讲汉武帝刚刚实行新政的时候,曾经有人建议今后不要向窦太后请示了,窦太后一大怒,把丞相,把太尉都免了官。把郎中令投到监狱中去。郎中令投到监狱以后,就提拔了石建,做了郎中令。石建这个时候是汉武帝初年也就是建元二年做了郎中令。但是做了郎中令以后,每隔五天,古代官吏每隔五天有一个休息日。这个休息日不叫星期,叫沐日。所谓沐,就是洗头的。古人是蓄长发的,男人也蓄长发。所以每到五天放你一天假,叫你回家洗头发。所以叫沐日。石建每到这个沐日,他都回到家来,先打听以下他的父亲情况怎么样?然后亲自为他父亲洗衣服,洗完再把他整好。放到那,还不让他的父亲知道。所以家里面这个孝道一直风气非常盛。这也是石奋他的家里面能够上去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这个家庭第一是对皇帝恭敬,第二是他的家庭中间管得非常有序。当然在这个中间,大家也可以看到,石奋这个做法带着做秀的性质,就是有点太虚。本来家里人相见,还要朝服相见,还要穿着正装出场,这样有点做秀。但是他确实对他的子女管教得非常严。
【画外音】石奋对子女管教很严,不管是不是有作秀的成分,至少为他的家族赢得了声望。人们认为石奋家族的人很讲孝道,而当时的观念在家里孝顺,在外就能忠军。而石奋对皇帝也确实非常恭敬,所以从他开始,他的家族很多人作官几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石奋和他子女又是如何在朝廷上站稳脚跟的呢?
第三点就是从石奋到他的子女为官都极其谨慎。我们举一个例子。石庆是他几个儿子中间最粗枝大叶的一个。就是那个内史,喝醉酒,到里门,不下车得人,是最粗疏的人。后来这个石庆做了个什么官,他做到太仆那个官,是为皇帝管车马的。有一次出去,汉武帝就问他,说我这个车备了几匹马?我们都知道天子是六马,每一天都是如此。就这,石庆都不敢回答。汉武帝的问题,亲自拿着马鞭“一、二、三、四、五、六”查了一遍,然后回答六匹马。你可见他做事回答皇上的问题多谨慎。我们还在前面讲过那个窦婴和田汀谕跆蟮那薰屑溆幸桓龆ケ纭4蠹一辜堑冒伞T诙ケ绲氖焙颍阌谕跆蟮囊芏嗳瞬桓曳⒀裕罡医不暗募橱觥⒅5笔笨既衔加ぷ龅枚浴:罄床桓壹岢肿约旱囊饧补歉隼匣罚补凳裁茨兀控┫嗨档靡捕裕浩浜钏档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