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牌打手by泡泡雪儿-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人不再看杨磊,独自自言自语地絮叨着:“宇子,多大年岁了?咋还每次都是一个人来呢?……成个家吧……”
方梅的家里在催促,方梅父亲情况不太好,方家这时候提出来尽早把婚事办了,约杨大海夫妇见面,两家都是熟人,在儿女之事上也都全力支持,这门婚事彼此又是乐见其成,很快就定下了。方梅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能拖就拖,借口刚进公司半年,公司对已婚女性精力有顾虑,会导致主管位置不稳,等工作稳定几个月再说结婚。为了安抚老人的情绪,方梅和杨磊商量,先把婚纱照拍了,老人家看了心也定了,也不会急着催了。
婚纱在江海最好的影楼拍的,既然做样子,就要做得十成十,杨磊和方梅一个俊男,一个美女,拍出来效果跟明星似的,影楼看了样片爱不释手,和两人商量,要放到大玻璃橱窗外面作店面的展示。杨磊和方梅经不起影楼的软磨硬缠,勉强同意了,反正这事儿迟早周围的人也要知道。于是两人的婚纱照就被放大数倍,挂在了影楼的大门外面,做成了灯箱。
方梅选了旗袍造型,梳着复古的流云髻,原来豪放热烈的风情随之一变,温婉典雅,一抹娇羞十分动人。杨磊一身黑西装,领口微敞,低头把方梅拥在怀里,英毅的眉目,高挺的鼻梁,微垂的眼睫,带着似有似无的温柔,俊美得像个男模。
影楼就在路口,人来人往的,这张婚纱照吸引了不少注目。
晚上,一辆出租车停在这个路口等红灯。司机抬起头,看见了影楼巨大的灯箱。
他看着,一动不动。
“哟,这婚纱照拍得真好!”乘客也一眼被灯箱吸引了。
“你喜欢,咱们也来这家拍。”
“就你?看人家新郎,多帅呀!你怎么拍都赶不上!……”
小情侣嘻嘻哈哈着。
绿灯亮了,排在第一辆的出租车却不动。
后面的喇叭声响成一片。
“前面那车咋回事儿啊??”
车主们不耐烦了,拼命按喇叭。
“哥们,怎么不走啊?……绿灯了哥们!……”
乘客纳闷地催促。
司机终于转过了头,看向前方。
他慢慢地推挡,踩动了油门……
杨磊年前忙着总结,又忙着安排明年作训计划,那边杨大海已经忙着给他张罗婚房了。杨磊在部队还没等到分房,杨大海给他在市里黄金地段早就备好了一套房子结婚。那房子是个独门独院的二层小别墅,是当地的高档楼盘。里面已经开始装修,杨大海早就等着杨磊结婚,这些都是备好了现成的。
杨磊明面上还得时常去房子走走,看看装修进度什么,也得和方梅去置办必须置办的东西。两人都一番折腾,深深感觉这戏演起来,根本不像嘴上说起来那么轻松。结婚毕竟是大事,牵涉到两个家庭甚至家族,何况两边家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不是领个证办个酒那么简单,要顾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
杨磊连结婚报告都还没向上面打,却不得不去定一堆结婚用品,忙的是脚不沾地。和方梅逛了几次婚庆市场,两人坐下来,都是相对苦笑。
“都怪我,拖你上了贼船了。”方梅心怀歉疚。
“反正下不来了,上就上吧!”杨磊安慰方梅。
休息日两人又是逛到晚上,方梅有事先回去了,杨磊的车被战友借走,只能自己拖着一包东西,要弄到新房去。本来这个点已经过了晚高峰,路上也不是那么难走,但是天黑后下起了雪,雨丝里夹着雪花,打车的人一多,车就明显少了。杨磊站在路边好一会儿,也拦不到一辆出租车。好不容易过来一辆,又被站在前面的人抢先拦了。
“操!”
杨磊忍不住骂。
他耐着性子左顾右盼,冻得脚也僵了,终于瞥见前面老远的岔路拐出一辆车,停了,正在下客。
杨磊拎起东西就三步并作两步追到了车后,把后车门撑开,先把东西一股脑扔进了后座,然后合上车门,拉开前门就坐了进去。
“去哪儿?”
司机眼看前方,机械地问。
“莫愁东……”
那个“街”字没有出口,杨磊停住了。
他转过了头。
“……”
四目相对,注视着对方。
那一夜,江海一直静静地飘雪。
雪在挡风玻璃外,无声地落着,笼着路边一辆出租车,和车窗内的沉默。
落雪映着前窗内两张沉默的脸。谁都没有开口。
“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磊问,打破了沉默。
“刚回来。”
房宇静静回答。
阴影掩去了房宇大半张脸。他的声音比过去更低沉。
“怎么开上这个了。”
杨磊平静地聊着,好像只是昨天分开的朋友。
“来看个人。他有事,代他两天。”
房宇说。
“不够意思啊。到江海了,都不来看看我。”
杨磊开玩笑似的,淡淡地笑了一下,手伸进口袋掏烟。
房宇没有回答,沉默。
杨磊也没说话,掏出了烟盒。
“……怕见我啊?”
杨磊说,自嘲地笑笑,低头,磕出一根烟。
他磕了磕,却没点上。
杨磊以为,要抽上一根才能让自己平静。但是,他没想到,他比自己想象的平静。
他想过和房宇再见面时的情景。他以为那是很多年以后。至少,不是现在。他也想过很多种见面时的情形,只是没想过这一种。
岁月没有在房宇身上留下太多痕迹。房宇还是那么清俊,干净。只是看起来比过去更冷硬,也更沉默。
“你还好吗。”
杨磊听见房宇问他。
“还行。”
杨磊说。
“还在部队。以前在舟桥旅,现在在一个装甲团。”
休息天,他没穿军装出来。杨磊知道房宇不清楚他现在的情况。
“那地方偏,靠着个小镇。说出来你也不认识。”
房宇没有说话,听着。
“听说你在南方有个厂。这几年形势不错。怎么样,发了吧。”
杨磊笑笑,问房宇。
三年前,杨磊去南方找房宇的时候,那两个退伍兵跟他说过,房宇在办厂。当时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远超北方。那几年在广东福建一带办厂的人,只要肯苦的,很多都成了暴发户。
房宇能干,在哪儿都能成事。杨磊了解。
房宇没回答。杨磊也没再问。
一停下来,两人都没说话。
外面雪大了。行人越来越稀少。
雪落在车前窗上,静静融化。
沉默中,杨磊听见房宇低沉的声音。
“你要结婚了?”
杨磊愣了一下。
他反应过来,想起了那张婚纱照。这几天不断有认识的人看到那张照片,打电话来怪他不够意思,要结婚了还保密。
车后座上,是一大包东西。红喜字的包装鲜艳喜庆,一看就是婚庆用品。
“嗯。”
杨磊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日子定了吗。”
“年后吧。”
杨磊看着窗外。
房宇没接话。
“你呢。英子没一起回来?”
杨磊问房宇。
“她在潮州。”
房宇停了一下,说。
房宇这三年在什么地方,江海没人清楚。杨磊也是现在才听到这个城市。
车里挂着一个娃娃配饰,车主挂上的,在微微地摇晃。
“有孩子了吧。”
杨磊说。
三年了。杨磊那些三年前谈恋爱、结婚的朋友们,多数人孩子已经满地跑了。
房宇没有回答。
杨磊望着外面的雪。
从九九年开始,江海这几年冬天,每年都下大雪。一看到下雪,杨磊就想起来,又过了一年。
“这几年,没你的消息,我觉着,你应该过得不错,就没去打扰你。”
杨磊平静地说。
“没必要躲我。真的。不至于。”
房宇为什么不留音讯给江海的旧兄弟,为什么当初坚持要离开,杨磊知道。
这几年,杨磊平和了,也成熟了。他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完全被情绪所左右的男孩。他已经是一个男人。
这些年,他想过如果再遇到房宇,会对他说什么。每一年的想法都不一样,都在变。到了现在,杨磊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和房宇坐在一起,和他像普通的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聊聊,说说话。
时间,让过去的,过去了。
“咱俩总不至于兄弟也做不了。你说是吧。”
杨磊说,看了房宇一眼,笑笑,平和,带着苦涩……
有人拉开了车门。
“小伙子,打个商量,拼个车!车实在太难打了!”
一个满身是雪的中年人钻进后座,和杨磊商量。
杨磊犹豫了一下。
“您坐,我下了。”
杨磊打开了车门,拿上了东西。
“行,你忙着。”
杨磊对房宇说,转过身,走进了漫天的雪。
“杨磊!”
杨磊站住了。
房宇下了车,站在雪地上。
“上车,我送你。”
房宇的身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
杨磊转过身,两人隔着雪地,望着对方。
来了一辆空车在杨磊身后,的哥按着喇叭。
“走吗?”
的哥探头出来问杨磊。
杨磊低头,打开了车门。
“行了,这辆也一样。”
杨磊望着房宇。
“再见啊。”
的哥踩动油门,把车调了个头,开走。
后视窗里,房宇仍然独自站在雪中,杨磊没有回头……
杨磊靠在车座上,摇下车窗。
雪大了,和着寒风用力刮在他的脸上,刺骨的冷,杨磊没有任何感觉……
杨磊到了新房,进了门,把东西放在地上,就坐在沙发上。
他没开灯,就那么坐着。
他一直坐着,也不知道坐了多久。
杨磊出门的时候,还没有降温,就穿着一件外套,连毛衣都没穿。可现在,他却好像没有知觉,既感觉不到冷,也感觉不到其他。
杨磊一个人坐了很久,才终于有了反应,伸手去摸烟。
他摸了一会儿,手不听使唤,手指在微微地颤抖……
靶场上,701团在进行年终最后一次实弹射击。战士们一拨拨地点射,卧射,半自动射击,移动靶,挨个实训。
还有几天就是除夕了。杨磊主动要求除夕夜值班,让那些已婚军官回家团圆。团部考虑到他家就在本地,平常周末值勤又多,没给他排班,除夕放他回家过年。
“你还是到丈母娘家去过吧!”
战友们打趣他。虽然杨磊还没打结婚报告,但是这种消息传得很快,早传遍了。
可杨磊自从上个星期天回到军营,就一天没请假回去过,天天在营区待着,拉连队出去训练,不是雪地实训,就是在坦克连装甲拆卸。
杨大海打了好几次电话,叫他这几天请假,去房子那儿盯装修。工人马上就要回去过年了,很多活要赶在这几天。
“部队忙,走不开。”
杨磊说。
“再忙,这事也不能耽误。”
杨大海叮嘱。
“行了!真请不了!”
杨磊皱着眉,把手机挂了。
靶场上,震耳欲聋的枪声。一个战士连续跑靶,沮丧,全连的人都看着他。
“张小川!”
“到!”
“过来!”
战士忐忑地拎着枪跑到杨磊面前立正。
“分解你的枪!”
“是!”
小战士连忙拆卸,把七八个零散的枪械零件放在盘子里,放到射击位。
杨磊上前,眼花缭乱地拼装枪械,几乎没有瞄准,立姿举枪点射。
所有的枪都停下了,只有杨磊在射击。
寂静的山谷里,连梭的枪响,子弹穿透靶纸,激得山上尘土飞扬……
“三十发子弹全部上靶,二百五十六环!”
报靶员报靶……
全场的人都震了,看杨磊……
杨磊低头,再上一弹匣,面无表情地举枪……
枪声连环大作,震得整个山谷都在轰鸣,透着躁动,烦乱……
方梅打过电话给杨磊,商量些事儿,杨磊就只嗯了几声,问什么,都说,你看着办吧。方梅听出杨磊有些不对劲。
“怎么了?有心事啊?”
方梅从小和杨磊一起长大,杨磊的情绪变化,她能很快察觉。
杨磊沉默了一会儿。
“我碰见房宇了。”
杨磊没瞒她。
“房宇?”
方梅吃惊。
“他回来了?什么时候?”
“前几天。”
“你……”
方梅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那他现在在哪儿呢?”
“不知道。”
杨磊沉声。
“不知道?……你没问啊?”
方梅不敢置信。
这是他们三年来的第一次重逢,她不相信杨磊真的忘了房宇。
“他回江海看个人。现在应该已经走了。”
还有几天就是年三十,正是春运,车票紧张,现在再不走就走不了了。房宇应该已经不在江海,赶回去过年了。
“……你没事儿吧?”
方梅停顿了一会儿,在电话里问。
三年前,杨磊和房宇分手以后,那段日子里她所见到的杨磊,方梅不想再看一次了。
“能有啥事儿。”
“你们……没聊聊?”
杨磊越平静,方梅越知道,他现在心里是什么感觉。
如果是其他人,也许真觉得杨磊没啥。可她是方梅。那不是别人,是房宇!别人不了解,方梅会不知道??三年了,房宇这样突然出现在杨磊面前,带给杨磊的是什么,她太清楚了。
时间,对有的人来说,可以带走一切。
可是对有的人来说,很难。
“你留电话了吗?”
方梅问。
杨磊没回答。
“……为什么不留?”
方梅猜到了。
杨磊也不知道为什么。
那个晚上,他觉得自己从那辆车上落荒而逃。
也许,他只是不想听到房宇可能会说的话。他怕听房宇说,结婚有什么要帮忙的,就叫我……
“杨磊,咱们的事,你再考虑考虑。”
方梅停了一会儿,忽然说。
“说什么傻话,答应你的事儿我能反悔啊?”
“不是反悔。你再想想吧。”
方梅知道杨磊明白她的意思。
“跟这事儿没关系。”
杨磊说。
“杨磊……”
“看到他不错,行了。我不会再打扰他。也不用让他不自在……”
杨磊说……
杨大海为了杨磊结婚的事,一直忙里忙外。
杨大海还没从位子上退下来,工作繁忙,他这个人一向不苟言笑,但自从杨磊和方梅谈婚论嫁,杨大海的笑脸越来越多了。
这个年,杨磊一直在国外读书的弟弟也要回来过,杨大海更加高兴。
杨磊这个弟弟是杨大海和后来的妻子生的,很小的时候就送出国了,一直在国外受的教育。杨大海对杨磊没有尽到父亲的职责,就希望在次子的身上不要再有遗憾,所以孩子刚上初中就送他去国外受最好的
教育。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杨磊一直没有嫌隙,把他当亲弟弟,他弟弟小时候整天跟在杨磊后面转,弟弟都崇拜哥哥,杨磊也愿意带着他玩儿,但杨磊小小年纪就在外面混,杨大海就是怕他弟弟也跟着杨磊一样不学好,才很早就计划着把孩子送出国,给国外的亲戚照应。
这些年,他弟弟一年也就顶多回来一两回。每次他弟回来过年的时候,也是家里最高兴的时候。
但杨大海也没忘催促杨磊新房的事,就怕杨磊在这件事上耽误。杨大海催得烦了,杨磊就不接电话。他手机正好也欠费,杨磊也懒得充值。杨大海和杨磊后妈的电话常会追打到杨磊的办公室,杨磊就跟勤务兵说,除了工作电话找他,军营外面的人找他,就说他带兵训练去了,不在,让对方给留个电话,有事儿他回来以后回过去。
杨磊也没骗人,他确实都带着兵在外面。等他回来的时候,勤务兵说有好几个电话打来找过他,除了杨大海的几个电话,还有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这人说什么了吗?”
杨磊不认识这个号码。
“没说。就说等你回来了,抽空给他回个电话。”
勤务兵回想了一下。
“他说他姓房……”
杨磊停住……
他看着纸上写的号码,很快地把那张纸拿开。
杨磊在屋里站了一会儿,转身扣上武装带,戴上军帽出门。
“三排长!”
“到!”
“叫上一排!障碍道!拉个赛!”
“这……杨参谋,还练啊……”
“拉上!”
“是!”
障碍场上,杨磊带兵一起冲道桥,趴网,徒手攀墙……
杨磊一刻也停不下来。直到滚在泥水里,躺着喘气。
他让身体很累,就停止了思考……
第二天,就是除夕。
前几天下的那场雪,为江海这个年增添了气氛。年三十这天,是个好天,晴朗的阳光下,街上到处是拎着年货喜气洋洋的人,人们早早地下班赶回家,亲戚们热闹地聚在一起,煎炸烹炒,准备晚上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早就巴巴地数着时间,期盼天早点黑,就可以放烟花了。
路边是老人们洗晒的腌菜,空气里都是团圆的味道。整个江海,都笼在浓郁的除夕气氛中。
杨磊回到军区的家,家里也是热闹非凡,他弟弟杨瑞前一天已经到家了,杨大海夫妻俩高兴的什么似的。杨大天一家也在,每年除夕,两家子都是一起过。除夕这天,杨大海作为省市领导有繁忙的日程,要到处慰问,但今年这顿年夜饭,他还是特意抽出空来,回来吃饭。
杨磊回到家时,天已经快黑了。两家人都到齐了,就在等他。保姆已经把菜准备得差不多回家过年了,这里杨大海杨大天的老婆在厨房说说笑笑地忙菜,杨瑞陪着爸爸和叔叔坐在客厅聊天,杨大天的女儿在看电视,不时开心地咯咯直笑。
屋子里是一派温馨。
年夜饭很丰盛,摆了满满一大桌。杨大海兴致非常高,还开了多年珍藏的一瓶茅台。
虽然饭菜丰盛,杨磊却吃不下什么。前一天晚上军营聚餐,开怀痛饮,部队喝酒是很恐怖的,酒桌上有个道理,喝酒跟谁叫板都别跟军、警叫板,任你有天赐海量,也绝不是对手。杨磊这样号称“杨一斤”的人,也被自己人灌倒了,他来者不拒,喝得大醉,被人扶回宿舍都不知道,一觉睡到下午。现在对着一桌饭菜,没有一点胃口,随便吃了几口就停了筷子。
还是新闻联播的时间,外面就开始有人放鞭炮了。
杨磊让家人慢吃,到阳台上吸烟。
从阳台上看出去,万家灯火,窗窗温暖,每个厨房都散发着香味。
今夜,每个家庭都在团圆。
每个人的身边,都陪伴着最亲的人,最爱的人。
饭后杨大天的妻子招呼大家打麻将,杨磊看他们打了一会儿,不想在家里待着,说,你们玩儿,我出去会儿。
“去哪儿啊,年三十,就在家别出去了。”
杨磊后妈对杨磊是真的当亲儿子。
“哥,我难得回来,你还往外跑。”
杨瑞还没来及跟他哥好好说说话。
“我就见几个战友,他们在城里饭店。一会儿回来。”
杨磊随口说。
“你去方梅家看看,要懂礼数。”
杨大海嘱咐。
杨磊没说什么,出了门,走出了军区。
杨磊只是不想在家待着,也没想好要去哪。
年三十的晚上,街上人很少,都回去吃团圆饭了。好多店都关了门,只有家家户户窗口里传出的春晚开始的敲锣打鼓声和主持人欢欣鼓舞的声音。
杨磊听着零散的炮仗声,就走到了那八楼的房子楼下。他想找个清静地方待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这儿。
杨磊正准备上二楼的平台,就看见了张熟脸。
“郭子!”
迎面街上走着三个小青年,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头在到处找饭馆。
“磊哥?”
郭子看清了杨磊的脸,惊喜地叫。
郭子是当年杨磊的兄弟,那时候他年纪小,才十五六,就跟在杨磊后面混。个子小嘴巴甜,人也讨喜,杨磊那时候把他当个小弟弟,常带着,他和房宇也很熟悉。后来房宇坐了牢,杨磊上了学,隔了这么多年,当年这些小兄弟也不知道下落。忽然间在这儿碰上了,都很意外,惊喜。
“磊哥!听说你在部队当官了,真屌!”
郭子还是一副混混样,看上去还在混着。
“你在这儿瞎晃啥呢?”
杨磊看街上没别人,就他们仨在晃悠。
“嗐,这不年三十吗,我跟我俩哥们想找个地方吃饭,都走三条街了,没一个铺子开张!操,走得冻死了!”
郭子跺了跺脚。杨磊一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没俩钱,年三十开张的只有大饭店,穷人想找个便宜小馆子吃个年夜饭,不容易。
“行了!跟我走。”
杨磊不好受,他看不得过去的兄弟连顿年夜饭都吃不上。
郭子兴高采烈地跟着杨磊。杨磊上了八楼,这个点儿大饭店也不供应了,他知道有家店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有夜宵外送,天冷也不打算跑了,先进屋,再打电话让那家送酒菜过来。
杨磊拿出了钥匙,打开门。
他进了屋,还没有开灯,就在黑暗中看见一个人从卧室的钢丝床上猛地坐了起来。
杨磊站住了。
那人也没有动。
“咋不开灯啊磊哥?”
郭子和俩个哥们跟着进来了,郭子随手摸到了门廊上的开关。
灯亮了。
郭子转过脸,看见了屋里的人。
“……宇哥?!”
房宇一身黑色的衣服,突然明亮的光线让他很不适应,眯了眯眼睛。
“怎么是你啊宇哥!你不是去南方的吗?啥时候回来的?”
郭子老激动了。他真没想到,这个大年夜竟然接连碰见了过去的两位大哥。
“郭子?”
房宇也还记得他。
房宇当初出了大牢就去了南方,在江海的黑社会都知道。这三年,没人见房宇回来过,突然在这看见他,也难怪郭子这么惊奇。但郭子很快恍然大悟。
“你是回来看磊哥的吧!磊哥你不够意思啊,宇哥在这儿,刚才也不说!”
郭子是个粗人,也看不出异样。
“……”
杨磊和房宇都没吭声。
这种情况下突如其来的照面,两人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