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荣与荣誉-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隶属装甲骑兵第一师103团尖刀连,由103、104、105号荣誉二型坦克和109、110、120、号装甲侦察运兵车组成的先头分队在半夜时分抵达了固镇。
年轻的中尉连长许涛推开坦克顶盖,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坦克的轰鸣声使得位于固镇的一个后方野战医院沸腾了,所有还能行动的伤兵都跑到镇外去看战车,野战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怕伤员们出现闪失,于是全部跟来了。
但是身着平原米彩作战服的警卫战士,手握M…2型冲锋枪严格遵守纪律,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坦克,毕竟这是荣誉二型战车第一次头入实战,所有骑兵一师的干部战士都把它们当成了宝贝。
数千名伤兵摸不到坦克,于是就懒在旁边不肯离去,望着骑兵一师战士们的装备,所有的伤兵相形见拙。
尤其那闪亮的战斗靴让一直给养装备不足的西北军士兵眼红,最后惊动了孙连仲,孙连仲亲自指派驻扎在当地的33师司令部派人前去联系。
伤兵们突然骚乱了一会,所有的伤兵自动的让开了一条路,一名身穿青色粗布军服的女医师出现在哨兵面前。
光顾注意女医生漂亮面容的哨兵立即注视到了女医生胸前的名牌上的军衔,上校啊!我的妈啊!哨兵立即将上校军衔和自己的副师长联系到一起。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对比的可能性,哨兵立即敬礼!
李瑶是由英国留学归来的外科医生,她是自愿请求来到野战前线的,今晚做了一天手术疲劳到极点的她刚刚准备睡觉的时候,医院里的伤兵们乱成了一团,嚷着要去看什么战车?
李瑶对于中国自己的坦克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尤其是日军投入的一种新型战车,190团的一位英雄团长就是为了抵御30辆日军新型坦克而全团覆灭的,而团长本人也被炸瞎了双眼。
终于双目失明的团长也坐不住了,招呼了几个轻伤员抬他去摸坦克!
于是李瑶也跟随而来了,当李瑶看到如此威武的战车的时候,她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虽然数量很少,但对于没有自己战车,依靠血肉和日军的钢铁进行较量的中国士兵来说!哪怕只有一辆也绝对是个鼓舞。
接到哨兵的报告后,许涛来到了现场,很不情愿的给得意洋洋的李瑶敬了一个军礼。
对于李瑶命令他让伤兵们摸一摸坦克的命令,许涛只是笑了笑!
当许涛握住那为双目失明的团长的双手的时候,双目失明的团长紧紧的抓住许涛的手激动的说道:“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啊!如果你们能早到几天,我190团的3489名兄弟不会只支撑了一上午,奇耻大辱啊!要为我们190团的兄弟们报仇啊!坦克在那里,让我摸摸吧!”
在伤兵们的请求中,许涛同意开放一辆荣誉二型战车,和二辆装甲侦察运兵车供众人参观。
许涛压低了嗓门歪着头对李瑶说道:“根据军事协调法,你好象根本没权力命令我吧?”
说完后,许涛把脸上一块红一块白的李瑶丢在了原地直径走开了,李瑶同样狠狠的回敬了许涛几眼,她就没见过这么不怜香惜玉的人。
当时孙连仲在台儿庄的口袋阵地的部署,是以33师池峰城部,防守台儿庄主阵地,33师与110师在台儿庄以西,27师与独立44旅在台儿庄以东,分别建立阵地。
这样日军一旦攻入台儿庄,就会陷入华军的口袋阵地之中。
此时,蒋介石也充分地掌握到这场作战的重要性,于三月二十七日,亲自率领军委会的高级参谋白崇禧与林蔚等将领,前往徐州视察战局,并且设法调动所有能够动用的部队,前往徐州的第五战区增援,准备给予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大的一击。
这时日军却对于华军在台儿庄的布阵,缺乏真正的情报掌握,还以为只要日军运用优势火力狠打,华军就会溃败。
蒋介石特别将刚刚到手的一五五公厘巨炮以及反坦克炮,运到台儿庄前线作战,甚至出动空军,炸射日军(数量当然极其有限,巨炮只有九门而已,飞机也只出动了几个架次)。         
但是这对于前线的中国军队而言,帮助实在极大,因为华军面对日军优势的火力与坦克的打击,几乎是束手无策的挨打。
而且装甲骑兵第一师的反坦克部队已经秘密进入阵地,现在有了可以让日军遭到压制的火力,士气大振!
仅仅二十八日上午,就先后击毁日军70多辆攻坚的坦克,因此得以守住台儿庄的阵地。
台儿庄的血战的序幕,从一九三八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拉开,日军第十师团进攻到台儿庄阵地,进行到四月七日,日军整个溃败退出台儿庄,总共是十三天十二夜的血战。
中、日两军在台儿庄及附近的阵地之中,进行多重包围与反包围的厮杀,在台儿庄内,更是到了逐街、逐房、逐门、逐窗的战斗。
在战斗中,中国守军克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信条,与日军殊死搏杀。
日军几度增援,曾经控制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地区,并且一度准备渡过运河,冲向徐州,但是中国守军拼死不退,孙连仲将军亲自下令守城的部队,即使全员战死,也绝对不能撤退。同时他也将司令部移往前线,表示必要时自己与司令部也将投入战场作战。
正当中日两军在台儿庄进行阵地争夺的殊死战之时,在台儿庄北部外围的战线上,正是汤恩伯部伺机而动的机会,他眼见矶谷把日军一波波的投入台儿庄战场,正是李宗仁所期待的口袋战术运作。
日军终于把全部的战车部队投入到正面战场的攻坚上,这时李宗仁意识到了,该是动用手中这支王牌的时候了。
276辆坦克和169辆装甲车形成的滚滚钢铁洪流,瞬间淹没了日军的一切抵抗,152毫米的天星自型火炮跟随着攻击部队做火力支援。
骑兵第一师贯彻了李宗仁的战术意图,打痛但不动歼灭日军,要让受伤的野兽使劲嚎叫招呼同伴。
汤恩伯的部队就是负责收紧口袋,切断日军补给线的主力,只要日军补给线一旦遭到切断,所有在台儿庄作战的华军,立刻就会蜂涌而出的进行里外合击,准备把日军予以围歼。
三月二十八日,汤恩伯下令部队开始对深入台儿庄的日军,进行合围。
直到这时候,矶谷廉介才大惊失色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深陷华军的包围之中,在台儿庄附近的阵地,华军攻势异常的勇猛,日军部队已遭华军的分割攻击,情况对于日方非常的不妙。
在这种危急的状况下,矶谷只有向华北方面军发出求救的电文,华北方面军是绝对没有想到南侵的日军,在大胆的越过禁制线之后,无论是左右两翼的部队,竟然双双的都遭到败仗的打击。
而日军大本营更是对于华北方面军不听号令,深入华军阵地,遭到包围而感到震怒,但是却不得不追认事实,要设法支持深入华军阵地的日军。
先前在右翼板垣的第五师团部队,败退到莒县,在得到酒井旅团的支持,正准备向临沂进行反攻,同时由于李宗仁低估日军在右翼的威胁,突在三月二十日,抽调张自忠部向东支持台儿庄战斗。
当张自忠部队刚刚向东调走,日军的板垣师团就立刻反扑临沂,差点击溃华军阵地,张自忠只有发挥在战场的独断指挥判断,直接向军委会请示,而又将部队紧急回防临沂。
中日双方的军队正在临沂打成难解难分之际,日本另外的援军木本支队由青岛赶到,板垣认为这是报仇良机,准备非在临沂大破张自忠部不可。
但是这时在左翼矶谷第十师团已经面临被围歼的危机,因此日本华北方面军越级直接指挥本支队,命其不得投入临沂作战,立刻要以全速向西转进,以解救矶谷的部队,板垣力争无效。
三月二十九日,本支队奉令以急行军方式脱离临沂向西转,经向城朝台儿庄阵地急攻,日军一下子就冲到汤恩伯部的侧背,这下子差点把汤恩伯部给反包围起来。
因此汤恩伯当机立断地重新打开口袋,命令五十二军向东移动,让木本支队进入台儿庄战场。
由于木本支队奉十万火急的军命救援矶谷,没有注意到汤恩伯部的移动,以为自己已经打通矶谷部受困的危机。
受困的日军在得到支持之后,立刻发动逆袭,台儿庄各处阵地都遭到日军强烈的反攻,孙连仲部陷入苦战之中。
李宗仁在四月七日下令所有参战的中国部队,掌握日军溃退的战机,全力反击扫荡。一时之间在鲁南地区,华军是四面合击,日军是拼命地奔逃,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一万六千人,是日本皇军自明治维新成军以来,在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日军在台儿庄与临沂所遭到的挫败,不但震动了华北方面军,更让日本的大本营感到震惊。
日军大本营根本没有料到中国军方竟然能在战局最为低迷的时刻,会如此快速的凝聚战力,对日军展开诱敌深入的包围作战,而且获得如此优异的战果。
毫无疑问的,日本皇军终于遭到建军以来的第一场重大的败仗。
这时候,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华军,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
这时候,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华军,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
同时日军大本营掌握到中国正在将超过六十个师的部队,源源投入徐州战场的情报。这是蒋介石是希望李宗仁能够掌握胜利的战机,扩大战果。
因此日军大本营匆促的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决定,下令在中国的所有日军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徐州会战,一定要在徐州捕捉到华军主力,予以围歼。
日大本营以八十号大陆命,发出徐州会战的作战命令,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
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持,由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与华中派遣军俊六大将的位阶平行,谁也不会接受对方的指挥。
因此只有紧急派遣大本营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组织包括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参谋军官,进行徐州会战的作战协调工作。
当然负责徐州会战的日军,是由华北方面军担任主力攻击,由于蒋介石同时在山西南部发动华军的牵制作战。
使得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的部队一再地告急,无法抽调更多的部队参战,因此由关东军抽调的部队,直接支持华北方面军的徐州会战。
华北方面军立即整补第五与第十师团部队,在台儿庄北方附近的阵地,进行诱敌拘束的作战,以吸引华军的继续攻击。
然后日军以主力第十八师团,配合关东军的第三、十三两个混成旅团的精锐,沿津浦路的济宁南下,进攻徐州西部。
并以第一军的第十四师团,由荷泽渡过黄河,准备在远方截断陇海铁路向西的交通,在一一四师团抵达战场之后,立刻接防第十师团,由第十师团参加第十八师团围堵华军西方撤退的通路。
大本营认为徐州是华北方面军的战区,因此规划由华北方面军的部队攻占徐州。
李宗仁此时缺乏旺盛的企图心,不敢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运用优势的兵力,对日军残部,进行加强的猛烈打击而华中派遣军则负责由南向北进攻。
第十三与第九师团强渡淮河,北攻徐州,主力是指向经由宿县,而扑向徐州西方的陇海铁路要站砀山,准备和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在此会师,以达成切断华军西撤通路、在徐州附近围歼大量华军的战略目标,而华中派遣军为了争功,特别又增派第三师团以及两个支队北上,直逼徐州。
此外,日军又出动陆战队在登陆连云港,日军对于徐州,进行了三面包围,并且急攻徐州的西部。
日军的作战计划是非常的明显,就是要以南北夹击的作战方式,将作战的重点放在截断华军与西方连络的交通补给线,然后在徐州西方,成功的围歼蒋介石刚刚完成整补的华军。
蒋介石对于华军在徐州的作战,几乎是动员一切支持的力量,放手给李宗仁运作指挥。在华军不负众望的取得台儿庄作战胜利之时,蒋介石认为这正是掌握战机,扩大痛击日军的机会。
因此将手边能够用上的部队,都调到徐州战场,在最高峰时达到三十四个军,八十九个师,总兵力超过五十五万人。
蒋介石并且一再的去电,要求李宗仁,大胆用兵,彻底扫荡战场,并且攻击受困待援的日军,打击前来援救的日军先头部队。
但是此时李宗仁却一味的敷衍蒋介石,将五十万大军在徐州附近像排兵棋般的安顿起来,既无强烈攻击的企图,也无认真扫荡的动作。
李宗仁此时缺乏旺盛的企图心,不敢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运用优势的兵力,对日军残部,进行加强的猛烈打击,一直等到日本的大军源源到达徐州外围。对中国军队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李宗仁在五月十七日才一声令下,整个司令部与所有华军全部西撤。
此时掩护撤退的是由张自忠与刘汝明部担负重任,刘汝明部在萧县一带伏击日军第九师团的北上,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由于掩护部队战术运用得法,撤退的决断又十分的清楚,所以大军能够顺利的退出日军的包围。
五月十九日,日军的华中派遣军的十三师团部队,首先攻入徐州空城,又令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
李宗仁是独断决定由徐州撤退之后,才告知蒋介石这个决定的,而蒋介石仍要求李宗仁,至少能够率军从徐州由东向西攻击日军,蒋则亲自到郑州指挥部队,由河南向东攻击日军。
但是李宗仁根本不理会蒋介石的命令,只下令全速的撤军,日军虽然布下天罗地网,要想在徐州西方的附近,捕捉中国军队主力。
但日军判断华军的撤退路线,只能经陇海铁路向西退却,因此南北进兵的日军主力会师计划,都是以截断陇海铁路,防止华军向西方撤退为首要目标。
但是当时的华军多数是由西南方向,绕过日军的背后,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退出战场,日军虽然攻击到一些分散的队伍,但是却没有包围到华军的主力部队,日军的整个徐州会战攻击,可以说是扑了个空。
虽然日军没有在徐州附近完全合围华军的作战,但是日军却没有放弃这个企图,日军的第十四师团渡过黄河的目的,就是在陇海铁路的更西段,对逃出徐州包围圈的华军,进行再攻击。
但是蒋介石在接应李宗仁部队西撤的作战中,也有准备,当时蒋介石特别把手中唯一的一支德式装甲机械化200师,以及二七军桂永清部,都调到开封以东,交给第一兵团指挥官薛岳掌控蒋介石原本希望李宗仁能够动用充裕的兵力,由东向西,攻击日军包围圈的侧后方,而由薛岳指挥大军由西往东攻击,两军能够成功的会师。
可惜这个战略意图没有得到实现,另一个亮点就是装甲骑兵第一师的一次自由出击,当李宗仁允许装甲骑兵第一师回归第100集团军群建制后。
这支号称世界第一的装甲劲旅竟然把返回甘肃的道路选择到了日军第十三、第十八师团的双重防区内。
日本人集结了重兵准备给狂妄的中国人以颜色,当铁甲雄狮由远而近的排成菱形突击阵形的时候,日军士兵和官佐们发现自己的腿在不停的颤抖。
位于后方的炮群尚未开火,就遭到了中国炮兵毁灭性的打击!密集的坦克配属步兵集中在狭窄的区域内,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至此以后,日军大本营开始认真检讨自己的战略乃至战术的过失。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战争旁观者
随着战事向中国腹地曼延,我发觉自己对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而且日军绕开了空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日本人不管轻易向我出手,频频派密使与我磋商,就连山西都让给了我!而我对于日本人的缓兵之计看的十分清楚。
但是仅凭我的部队,即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是无法挽回战局的,对日战争,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尤其近几个月来,由于我的机械化部队消耗巨大,而且还是老蒋的家底!
蒋介石越来越多的限制部队的行动,怕部队遭到重大损失!而我则利用这有利时机,扩充部队,加紧新装备的实验和装备工作,狠抓部队训练,力争提供战斗力。
而且,我经过收到一些将领们的巨额贿赂,我也为他们提供了新式半自动步枪和弹药,大到坦克、火炮,小到手枪地雷,只要给钱,我几乎什么都卖。
就连小股投靠日军的治安军来买我也是照卖不误,日本情报机关果然中了圈套,竟然派出情报人员冒充买家!被我们识破后,军需处长告诉日军特工:“我们的枪支要50000支以上才能起运,小量的不卖!”
当日本人带着20吨纯金来到兰州准备提货的时候,被宪兵部队捕获枪毙了!
这是二年之内日本人主动送来的第二笔巨额金条了!20吨金条的代价是我在报纸上和日本人打了整整2个月的口水仗。
但是战局越来越不顺利了,六月六日,蒋介石为了即将开始的武汉战役,把我任命为战区总监,负责协调各部。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日军终于攻占了中国的地缘与战略的心脏武汉三镇。
此时日本的全国上下,对于日军能够攻克武汉,可以说是再次陷入举国同欢的境界,日本人民连续几天几夜地狂欢,来祝贺皇军无敌与中国落败,因为他们误以为,日军在攻克武汉之后,中国即将向大和民族完全的屈服。
但是日本人错了,中国没有因为武汉的陷落,而向日本屈膝,反而是日本陷入了中国战略空间的泥沼之中,从此日军必须要维持从东京到武汉两千多公里的补给线,而消耗掉日本有限的国防与经济资源。
中国从此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与优势的地位,虽然她的工业地带与对外联络信道都遭到切断或摧毁。
使得中国即将面对更为艰苦的生活,但是中国军民却决心以无比坚忍的力量,熔成钢铁的意志,来继续面对这场历史的大决战。中国人是决不屈服的。
日军在攻占徐州之后,已经面临一个严酷的事实,就是中国的战略空间太大,中国抗日作战的意志极强,中国虽遭到严重的战场挫败,但是蒋介石就是不肯屈服,因此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指导原则,根本就失去了作用。
在这种情形之下,日本在国策上面临了非常重大的选择:一则以极大的决心,与中国进行谈和,以撤出在中国的日军,减少战争实力的消耗。
要不然么就要全面地动员,继续深入中国的内地,以攻占中国更多的领土、截断中国对外的交通补给线,以及摧毁中国所有的抵抗意志与作战力量。
但是在此关乎国家民族安危兴衰的选择时刻,日本却犯下了致命的重大决策错误,其政府既没有谋取“和平解决”中国问题的决心,又不能采取孤注一掷、全面击溃中国的作战动员。
日本政府在攻占南京之后,对于如何解决中国事变的问题,在军部与政府之间,产生了极大的摩擦,最后日本国内,几乎要闹出兵变与政潮冲突。
日军于台儿庄作战受挫,更是擦枪走火地引爆了徐州会战,日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军方的扩大作战行动。
前线日军主动扩大作战的行动,不但没有打垮蒋介石政府,反而推倒了日本近卫文磨的内阁。
最后在元老重臣与军方将帅出面斡旋之下,日本政府在一九三八年五月中旬进行改组,由宇垣一成出任外相、板垣征四郎出任陆相。
由于宇垣对于压抑军部扩张,有着极强手腕的记录(大正日皇时代,日本的裁军政策,就是出自宇垣),同时他与国民政府的首长,包括蒋介石、张群等人在内,都有彼此相识之交情,所以日本希望能够藉着宇垣入阁,而以谈判方式解决中国事变。
宇垣认为,中国不可能会在武力的攻击下,向日本屈服,因此中日两国不妨以和谈来代替作战,才能解决日本面临的战争泥沼危机。
宇垣是得到近卫首相内阁支持其和谈以解决战争的想法后,才答应出任外相的职务。因此他就职之后,立刻透过外交的渠道,与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张群接触,准备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和谈。
但是出任陆相的板垣,拥有中国战场作战的实际经验,又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少壮派首谋。
虽然他个人曾经支持石原莞尔的见解,不要在卢沟桥事变之后,与中国爆发全面的战争,但是此时他却充满着在中国作战不利的挫折感,同时反映着前线军方将校求胜与报仇的意志。
板垣刚由前线作战不利,事实上,到此时中日之间不但没有正式的宣战,也没有正式的断绝邦交,中国驻日本大使也还在东京任所工作,直到一九三八年八月之后,中国驻日大使才回国。
因为历史记载,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中国才对日本绝交宣战!板垣刚由师团长,高升陆相的职务,可以说是相当的位高势孤。
所以他必须要讨好军方,以争取军部与前线高级将校的支持,因此必须让日军在中国战场,能够有更多作战建功的机会,就成为他的政策基调。
板垣出任陆相之后,立刻就与军方的主战派,结成一股新的扩大中国战争的军方力量,而将参谋本部中,传统是侧重防苏,并不希望日军深入中国作战的势力就被压制了下去。
因此,宇垣提倡以和谈方式化解中日战争危机的构想,很快就遭到日本军方主战派多数人的反对。
这些主战的日本军官们,在侵略中国的作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