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史集要-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军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实施战役反突击。
    这次演习是由北京军区组织的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方面军防御战役实兵
演习。这次演习展示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
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实战
水平。它标志着我军在提高合成军队协同作战能力、运用现代化作战手段对付敌人
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次演习也体现了我军指战员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
和战斗作风,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出色的指挥艺术和熟练的战术技术素养,武器
装备也有了改善。新时代的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有战斗力的、完全可以
信赖和依靠的强大人民武装力量。
    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受阅部队排列整齐气势磅礴地缓缓驰过阅兵
场。一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方队,显示给人们的是我军严整的军容和铁一般
的组织纪律性,是无坚不可摧、无险不能克的坚强的战斗意志。
                            一箭多星试验成功
    1981  年9 月20  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这是我国首
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卫星准确入轨,各系统工作正常,不断向地面发送各
种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这三颗卫星是我国自1974  年4 月24  日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以来,发射的第9 、10、11  颗人造地球卫星。
    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最早实现“一箭多星”的国家是美国。1960 
年美国用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了两颗卫星,次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前苏联曾
用一枚火箭将八颗卫星送入轨道。1981  年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安”火箭将一颗欧
洲气象卫星和一颗印度实验通讯卫星同时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
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西欧航天局之后,第4 个掌握星
箭多次分离技术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些科技人员和部队参加了这项科研实验。
                            军队参加植树造林
    1954  年5 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出《关于部队参加
植树造林工作的指示》,阐明了部队在不妨碍整训和备战的条件下参加国家植树造
林事业的重大意义,要求部队爱护树木,保护森林,在两三年之内完成驻地和各种
国防工程的绿化工作,并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参加国家统一的造林事业。
    1982  年1 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向全军发出指示:“军队在植树造林中,
要积极地多做工作,除搞好营区植树造林外,营区外10  公里范围内,要与地方共
同协商搞好植树造林。”3 月3 日,全军绿化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在上述精神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作为参加社会主义
建设、造福人民的一项战略任务。全军参加绿化祖国的工作,从季节性的义务植树
发展到常年爱林护林,从在营区内植树,在小范围植树,发展到大规模参加重点绿
化工程建设。在绿化祖国的事业中,人民解放军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出
动飞机,进行飞播造林,为加快绿化步伐,装扮祖国河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  年12  月,全军植树造林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向30  个单位
授予了全军绿化红旗单位的称号,向136 个单位和25  名个人分别授予全军绿化先
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会议通过了《全军植树造林规划纲要》。《纲要》提出,
全军从1983  年起到1990  年止,要全部实现“一林、两化、三自给”的目标。即
:部队驻地及能够造林的地方要努力建成果木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基地;凡能够植
树、栽花、种草的空地,基本上实现花果化、园林化;要争取实现苗木自给、植树
造林经费自给、营房维修用材基本自给。会议期间,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举行了全军绿化成绩展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
    1983  年4 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北京成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内部执勤任务的部队
同公安部门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警察、边防警察和消防警察统一组建而成,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中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
    其基本使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保
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隶属公安系统,在公安部直接领导下,设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总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设总队,下辖支队、大队、中队和站、所,
受上级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并在当地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政府和公安部门的
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从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兵役法,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结合本部队的特点进行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
权的需要,许多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过名称不一的执行公安、保
卫任务的武装部队,如1938  年5 月至1947  年3 月在延安建立的警察队。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陆军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
民公安部队。以后经过多次整编,使用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公安军”、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名称。1983年4 月,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为加强武警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授衔后,
1989  年1 月21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武警部队将官警衔仪式在北京举行。
仪式上,宣布了由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的命令状,授予中国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李连秀中将警衔,授予政治委员张秀夫、副司令员范志伦、
副政委张海天等29  人少将警衔。从1989  年1 月21  日起,武警部队统一佩戴警
衔、符号。武警部队的组建和正规化建设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巩固和加
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援建引滦入津工程
    为了彻底解决天津市工农业用水紧张、居民吃水困难的问题,经中共中央、国
务院批准,水利电力部和天津市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从1982  年5 月全线开工,到1983  年7 月保通水工程全部完工,
1983  年9 月正式通水。引滦入津工程是建国后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输水工程。工程
包括从引水、蓄水、净水、配水的完整系统。线路全长234 公里,跨越滦河、海河
两个流域。全线共有215 个项目,工程保通水工程113 项,总土石方量2870  多万
立方米,浇筑混凝土80  多万立方米,建筑物面积12万多平方米。竣工期比国家提
出的1985  年提前了两年,比天津市原定的1983年底提前了4 个月。
    引滦入津工程最关键、最艰巨的是由铁道兵和解放军驻津部队担负开凿的一条
过水能力为每秒60  立方米、12。39 公里长的穿山隧洞,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地下引
水隧洞。特别困难的是,这条隧洞是在我国地质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开凿的,需要克
服大小200 多条断层和破碎带造成塌方的危险。然而,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用
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实现了为民造福的庄严誓言。
指战员们说:天津缺水的困难,我们要以加快施工的实际行动战胜它。许多部队头
天到达现场,第二天就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广大指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顾酷暑严寒,日夜奋战。许多
同志放弃休假、推迟婚期,全身心扑在工程上。还有的同志为引滦入津工程献出了
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危难面前他们更是奋勇当先,敢打硬仗,不怕牺牲,团结协作,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特别是,他们讲胆略,讲干劲,更讲科学,讲
技术,赢得了速度、质量、安全和节约并举。在全强风化区的施工部队,便由于善
于学习,勇于创新,依靠科技人员,发扬群众智慧,采用先进技术,连闯潜流、流
沙等难关,胜利通过开凿隧洞的“禁区”。
    正像“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所铭刻的那样:“人民子弟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拚搏,科学施工,为天津人民
建立了丰功,创造了我国开凿输水隧洞的奇迹。”除此之外,人民解放军还承担了
大量的引滦入津的配套工程。驻京某师承担了近11  公里的施工任务。从1984  年
2 月开工以来,先后动土石方176 万多立方米,浇注混凝土7 万多立方米,优质、
安全、节约地完成了全年的施工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施工部队在这样一场特殊的战斗中,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经受了一次严
峻考验,锻炼得更有战斗力了;广大干部战士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造就了一
大批军地两用人才。整个施工部队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工地成了一个大课堂,
各单位结合自己的任务采用办夜校、科普班、专业集训,以及登门拜师、互帮互学
等多种形式,先后培养了各类技术骨干近7000人,其中经过考核领取技术证书的5158 
人;整个部队的战斗作风也锤炼得更勇猛,更顽强,更能吃苦耐劳,更讲组织性纪
律性了。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称赞参加引滦入津工程施工部队,完成任务又好又快又省,
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榜样。1983  年8 月,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参加引滦入津
工程的部队。命令说,引滦入津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之
一,是发展天津市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措施,北京部队某师和铁
道兵某师及其配属单位的广大指战员,在参加引滦入津工程建设中,怀着“为民造
福,为四化作贡献”的崇高思想,从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全局出发,发扬我军
敢打硬仗,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一
年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隧洞掘进、明挖埋管等施工任务,打了一个漂亮仗,
创造了可贵的经验,为整个引滦入津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参加此项工程建
设广大指战员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中央军委决定,分别给予北京部队某师、铁
道兵某师通令嘉奖。
    1983  年9 月,多少年饱尝咸水、苦水的天津市人民喝到了清甜的滦河水,工
业和其他方面的水荒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天津市隆重召开了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庆功
大会,向施工部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旗和奖状,并在海河的三岔河口修建
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树立了子弟兵的大型雕塑,以示对挥师引滦,造福人民的
人民解放军永志不忘。
                     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反击入侵越军
    1979  年3 月5 日,我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发布的撤军声明中正告越南当局:在
中国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不得再对中国边境进行任何武装挑衅和入侵活动。如果出
现上述情况,中国方面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但是,越南当局,继续在中越边
境蓄意制造事端,有组织地对中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和侵入中国领土,袭击我边防
哨所和边境村寨,仅1981  年头4 个月就达到241 起之多。
    1981  年5 月5 日,越军出动近100 名兵力,在炮火掩护下,侵入我广西壮族
自治区宁明县夏石公社法卡山地区,烧毁村寨,枪杀居民。我边防部队奋起还击,
打退了入侵的越军,收复了法卡山,并随即转入保卫法卡山的战斗。从5 月中旬到
7 月初,越军先后对这长200 米、宽100 米的法卡山倾泻了数以万计的炮弹,动用
了从一个排、一个连到一个团的兵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我守卫法卡山的边
防部队英勇杀敌,接连打退了越军的多次进攻。在将近两个月的还击中,共击毙击
伤越军1000  多名,毁敌各种火炮多门。
    广西边防部队二营在保卫法卡山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法卡
山英雄营”。
    越南当局在武装入侵我广西法卡山地区的同时,又于5 月7 日,侵入我云南省
麻栗坡县孟洞公社扣林地区。我边防部队奋勇还击,将100 多名入侵之敌全部歼灭。
5 月22  日,越军又出动约一个连的兵力,再次侵入扣林地区。
    我边防部队迂回敌后,将敌全部围歼,歼敌85  名。在云南边防部队收复扣林
山后的两个多月里,越军曾组织192 次营以下规模的反扑,发射1。8 万多发炮弹。
驻守分队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不让越军前进一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
的卫国勇士。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七班9 名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在仅100 平方米的阵
地上,顶住了越军4 次轮番攻击和200 多发炮弹的袭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后,
云南边防部队授予七班“九勇士英雄班”称号,授予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
称号。
    当1979  年我军回撤之时,他们就趁机大量抢占我边境要地,蚕食中国领土,
在中国境内挖战壕、修工事、埋地雷,尔后又不停地向我纵深开枪开炮。
    迫使中国边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其中,老山、者阴山地区对中国威胁最大。
仅1979  年3 月至1984  年3 月,越军向麻栗坡县境内开炮690 多次,发射炮弹2。8 
万余发,打死打伤中国边民300 多人,炸毁民房上百幢。尤其在1984  年头3 个月
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越军对中国广西边境的各种武装挑衅和袭扰达80  多起,入
春后对中国云南边境开枪开炮60  多起,连续制造流血事件,使中国边境群众无法
进行生产和正常生活。为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春耕生产,1984  年4 月2 
日至7 月12  日,我云南边防部队被迫对占领我云南老山、者阴山地区的越南侵略
军进行了还击,收复了失地。我边防部队转入防御后,先后粉碎了越军的多次进攻,
再一次严惩了越南侵略者。9 月10  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表彰参
加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为祖国
建立的功勋。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军的每次入侵活动都给予有力地还击,坚守了阵地,保
卫了祖国的边疆。战斗中,前线指战员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高尚情操,
勇往直前,浴血奋战,舍身报国,充分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85  年6 月,
1986  年5 月,1987  年5 月,1988  年5 月、12  月,1990  年3 月中央军委又
分别签署命令,嘉奖老山、者阴山地区防御作战的英雄单位和个人。
                    全军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百万大裁军
    1985  年5 月23  日至6 月6 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对军
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将军队工作从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
的轨道。确定裁军百万,讨论并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方案》
要求通过改革逐步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训练有素、反
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并研究了贯彻落实的政策,部署了整编工
作。6 月10  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政府决定军队员额减少100 万,7 月
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而后,全军立即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我国政府关于
军队减少员额100 万的决策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出发,从我军建设的要求出发,经过长期深思熟虑作出的。
    在1985  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阐述了中国的对外
政策,论证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据和意义。他指出,全世界
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
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他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从1985  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先机关,后部
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百万大裁军的主要内容有:
    一、精简机构。各总部、军兵种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撤并业务相近
的部门和重叠机构,降低部分单位的等级,减少层次,人员精减40%左右。1982  
年,已撤销铁道兵建制,将十几万铁道兵划归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兵,近20  万
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将独立的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总部撤销,其领导职责改由总参
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和工程兵部行使。军队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装备委
员会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合并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裁减部队。将原来的11  个大军区合并为7 个大军区。保留北京、沈阳、
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军区,撤并武汉、昆明、福州、新疆4 个大军区。
同时减少军级单位31  个,师团级单位4054  个。海军和空军淘汰了陈旧落后的飞
机和舰艇,相应减少了人员。一些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529  个县和相当于县的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工作人
员改为地方干部,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这次精简也触及到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一批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声威远震的军、师、团建制部队,
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销了建制。
    三、减少军官数量。在确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的服役制度后,军队中原先由
军官担任的行政管理、技术领导等76  种职务,改由军士长担任,其中包括连队的
司务长、电影队长及电台台长、各类修理技师等。这次精简,为了减少军官数量,
还减少了副职,使指挥系统更加精干。
    四、提高合成程度。为大幅度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
成比例,加强特种兵部队,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全部整编为合成集团军。整编后的
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构成了以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以炮兵、
防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以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学兵、气象兵和电
子对抗专业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以运输、修理、管线、卫生、军需、器材等专业
组成的后勤保障力量。1985  年7 月到12月,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完
成了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的工作。
    人民解放军陆军中,特种兵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数量,这一兵种结构的重大
变化,加大了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
    五、调整军队院校编制体制。全军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多。
全军指挥院校实行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初级指挥院校按中专、大专、本
科三个层次培养各军兵种初级指挥员。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
大学,培养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军队
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六、已经组建的预备役师、团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
序列,并授予番号和军旗,形成了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新体制,解决了平时
少养兵,战时多出兵这一重大问题。
    七、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领
导班子,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使部队领导班子的年龄、
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八、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安置60  万编余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或离休退休,加
强国家建设力量。
    1987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完成裁军百万的精简整编工作,兵员减少
41  万,大批干部退出现役。部队规模作了较大压缩,官兵比例达到1 ∶3。3 ,基
本上改变了军队一度臃肿庞杂的状况。军队建设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军队规模缩
减,可以集中经费用以研制和发展现代化武器、技术装备,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步伐
;精简机构,减少层次,精干领导班子,使指挥更加灵便,也促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