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史集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
(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
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
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列席了会议。会
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议在
军事上的错误,重新确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
战术。
    博古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为其错误辩护。
周恩来在副报告中批评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会上作了
重要发言,他们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支持和拥护。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全国形势,提出了党和红军的
中心任务,是战胜围追堵截的敌人,在云、贵、川三省建立新的根据地。中央红军
要发挥动动战的特长,灵活运用革命战争的基本原则战胜敌人;  在中央苏区、湘
赣苏区、湘鄂赣苏区、闽浙赣苏区等老根据地,党必须坚持对游击战争的领导,以
新的工作方式适应新的环境。
    这次会议,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党委。会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
天接替博古负总责。不久,组成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
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结束了王
明错误领导对党中央长达4 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
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为胜利地完成长征,
开展中国革命新的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方八省红军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时,党中央在中央苏区设立了党的中央分局及苏维埃政府办事处
和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负
责领导中央苏区及邻近各苏区的军民坚持斗争。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江西、福
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8 个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共5 万多人,在
党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克服各种困难,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
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
鄂豫边、琼崖等15  个主要地区,坚持了极其艰难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南方各省红军和游击队,先后调集了数十万正规军和大
量地方武装,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烧杀抢劫等残酷手
段,向各游击根据地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清剿”。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红军游击
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中央苏区损失更加严重,斗争更加艰苦,何叔衡、瞿秋白等
领导人先后牺牲。
    南方各地的游击战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4  年10  月—1935  年春):由正规战转入游击战。主力红军
长征后,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由于初期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在主观
指导上,没有随着变化的情况和任务而自觉地及时地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在
敌人“围剿”和“清剿”时,仍采取集中兵力打“正规战争”,使自己受到严重损
失和削弱,不得不转入游击战争。遵义会议后,党中央于1935  年2 月5 日和13  
日先后两次指示中央苏区中央分局:要坚持游击战争,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
部队分散活动,实行战略转变。在接到中央指示后,中央苏区和其他地区都逐步地
转入了游击战争。
    第二阶段(1935  年夏—1936  年12  月):各地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
的游击战术和巧妙的斗争策略,依靠人民群众,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反击
敌人的“清剿”,使红军游击队和游击区得到保存、巩固和发展。
    这阶段,敌人集中力量摧毁我苏区的革命政权、公开或半公开的党和群众组织,
建立白色恐怖统治,然后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围剿”红军游击队。
在军事上,以绝对优势兵力对多个游击区进行持续深入的“清剿”;在政治上实行
白色恐怖,组织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离间游击队与人民群众之
间的关系,从内部对我游击队分化;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实行计口购粮和配给其
他日用品,企图困死游击队。红军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恢复、建
立、健全当地党团组织,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在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灵活运
用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打击敌人,对保甲长和壮丁队分化瓦解,保存了自己,发展
了力量。
    第三阶段(1936  年12  月—1937  年7 月):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面同我党谈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
面加紧对南方各游击区进行“清剿”,企图在3 个月内将各游击队最后消灭。各游
击队对敌人的猖狂进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同时经过两党复杂的谈判斗争迫使敌人
在卢沟桥事变后,陆续停止了进攻。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南方
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4 军(海南岛的红军游击队后来改编
为琼崖纵队),成为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大量兵力,在战
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扩大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政治影响,保存了一支
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订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和热河之后,又步步进逼,妄图把华北变成第
二个“满洲国”,进而变全中国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制订新形势
下的正确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打开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中共中
央政治局于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深入讨论并制
订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和战略方针。
    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着重批评了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
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25  
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进一步决定了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参加或支持抗日斗争。会议经过扫复讨论,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23  
日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军事决议根据全国形势和党的总政策,提出了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即:把国
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同时,
规定红一方面军应把自己的行动部署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
任务上,把主要发展方向放在东面的山西,根据情况的发,  再转向北面的绥远等
省。这个决议,在红军行动问题上,体现了毛泽东“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指导思
想。这一思想经过后来的作战实践和进一步统一认识,行1936  年3 月晋西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作为战略方针正式确定了下来。决议重申和强调了作战指挥应遵循的
基本原则:战略防御时,要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战略进攻时,既要反对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不足,又要反对冒险主义和冒进政策;不论防御或进攻,基本地
是打运动战,反对只打不走,寸土不让的阵地战;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实行战略
上的一个拳头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实行战略内线中的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
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反对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击溃战;指挥上要有通
盘计划,反对走一步看一步,并容许统一决心下的分割指挥等。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于12  月27  日代表中央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瓦窑堡会议决议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瓦
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给全党全军和全国革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瓦窑
堡会议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的基本战略方针,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作
战和工作。
                            红军发起东征战役
    1935  年冬,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扩大侵略,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把国内革命战争
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扩大红军,为此,决定红军第一方
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打通抗日路线。
    这时,阎锡山以晋绥军5 个旅布防于陕甘苏区东北面的吴堡、义合镇及其南北
地区,以3 个旅又1 个团在黄河东岸黑峪口至禹门口地段筑堡守备,阻止红军东渡
入晋,其余21  个旅又1 个团驻守太原、临汾、长治、大同等地及绥远境内。
    根据瓦窑堡会议的决议精神,1936  年1 月中旬至2 月上旬,红一方面军1。3 
万人集结在永坪、延长之间及其以东地区,地行东渡作战准备。1 月15日,西北革
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2 月17  
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了《东征宣言》。
    18  日,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下达了东征作战的命令。令第
军团第1 、第2 、第4 师和第15  军团第81  师从沟口地段渡河,占领留誉镇,向
南发展,打通同第15  军团联系;第15  军团第75、第78  师从河口渡河,占领义
牒镇,相机夺取石楼,方面军直属队随第15  军团之后渡河。
    2 月2O  日晚,东征战役开始,红军各军团在预定渡河点迅速渡过黄河,突破
了晋绥军防线,接着向东进攻,经石楼、隰县城郊及关上村等战斗,至2 月下旬,
共歼灭晋绥军2 个团又2 个营,击溃其2 个团,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地
区。此时,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求援,一面集中14  个旅编成4 个纵队,从南、
东、北3 面向红军反击。红军以一部兵力分别在石口、关上钳制第1 、第4 纵队,
集中主力歼击兑九峪地区之国民党军。3 月10  日,红军击溃敌第2 、第3 纵队的
反击。在此期间,红军第28  军进占吴堡等地,收复部分被占苏区。
    3 月中旬,晋绥军4 个纵队再次向石楼方向反击。红一方面军鉴于晋南和晋西
北守军兵力薄弱,决定向南向北发展进攻,扩大战果。遂以第15  军团一部和第30 
军等部组成中路军,在石楼、中阳、孝义、永和、隰县之间钳制反击之国民党军,
以第1 军团和第81  师主力组成右路军,19  日南下并占领霍县至侯马间广大地区,
破除同蒲铁路100 余公里,以15  军团主力组成的左路军北上,22  日进到岔口镇,
于31  日在兴县歼敌2 个营又1 个连。
    红军主力南下北上之后,国民党军3 个师零3 个旅集结在同蒲路南段和晋东南
地区,阻止红军向晋东南发展;另5 个师编成3 个纵队同晋绥军4 个纵队向红军进
攻,企图围歼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蒋介石令西北军和东北军向陕甘苏区进攻。
3 月底,晋绥军占领黄河各渡口。在这种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决定左、右路向中路
军靠拢,集中兵力相机歼敌。4 月4 日,右路军开始行动,15  日克吉县城,俘敌
300 人,接着占领平渡关至清水关各渡口,主力进至大宁以北。4 月中旬,红军各
部靠拢后,阎锡山以7 个纵队从三交镇、孝义、灵石、临汾、新绛、河津之线,逐
步筑垒推进,企图聚歼红军于黄河以东狭窄地区。红军为避免不利决战,以利尔后
的对日作战,遂于5 月2 日至5 日从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返回苏区。
    东征作战历时75  天,红军共歼敌约7 个团,俘4000  人,缴获枪4000余支,
炮20  余门。而且红军扩军8000  余人,并在山西20  余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共
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红军和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巩固
和发展了陕甘苏区,为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征战役中红军28  军军长刘志
丹不幸牺牲。
                            红军发起西征战役
    1936  年5 月初,红一方面军东征回师陕北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
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但是,蒋介石坚持内战政策,调集兵力,准备“进剿”陕甘苏区,并以宁夏军
阀马鸿逵新编第7 师一部驻守定边、盐池、韦州等地,以马鸿宾第35  师守庆阳、
曲子、环县、镇原地区,防堵红军西进。中央军委为扩大和巩固西北抗日根据地,
扩大红军,并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8  日决定:以红军一方面军第1 、第15  
军团和第81  师组成西方野战军,共1。5 万人由彭德怀率领西征陕甘宁三省边界地
区,打击坚决反共的宁夏军阀部队,创建新的苏区,以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由周恩
来指挥,在东线坚持游击战争,保卫陕甘苏区,策应西征作战。
    5 月19  日和20  日,西方野战军以红1 军团为左路军,红15  军团为右路军,
从延长、延川西进,到吴起镇、新城堡地区集结。以右路军向西北方向发起进攻,
伪装进攻宁夏,调动环县、庆阳之敌35  师回援宁夏;左路军向西南方向行动,在
运动中求歼回援之敌。5 月28  日,右路军一部袭占宁条梁,另一部进攻安边未克,
随后,右路军主力即向西进击,先头部队于6 月12日占领同心城,主力进到王家团
庄附近,截断了第35  师北退去路。与此同时,左路军向曲子、环县方向急进。6 
月1 日,红2 师在曲子歼灭敌第35  师骑兵团一部及第105 旅2 个骑兵连。6 月3 
日,左路军主力在阜城地区全歼驰援曲子的第35  师6 个步兵营,击溃2 个骑兵营,
并乘胜占领环县、洪德、三岔及其间大片地区。红29  军一部也进至元城、曲子、
合水之间地区,配合左路军行动,红28  军加入了西方野战军序列与第81  师组成
中路军,接替右路军围攻安边,夺取堆子梁城川等的任务。6 月15  日至27  日,
右路军在中路军配合下,相继攻战定边、盐池、王家团庄和豫旺,歼灭新7 师2 个
骑兵营及当地民团,左路军攻占七营、豫旺堡。7 月,红军在红城水、安边、七营
等地击退敌军数次反扑,巩固和扩大了占领地区,新老苏区连成一片。红军在新开
辟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征集资财,并对国民党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
工作。东线红军和地方武装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疲惫和消耗了国民党军,有力地
配合了西方野战军的作战。7 月底,西方野战军主力集结在豫旺地区休整,战役胜
利结束。
    西征战役历时两个多月,共歼国民党军7 个营,击溃了3 个团5 个营,俘2000 
余人,缴获枪2000  余支、战马500 余匹,占领城镇10  余座,开辟纵横200 余公
里的新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有
利条件。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6  年4 月底,红2 军团、红6 军团由石鼓、巨甸两地顺利渡过金沙江。
    接着全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连续翻越几座大雪山,于7 月2 日与红四方面军
在甘孜胜利会师。这时,红2 军团、红6 军团按中革军委命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辖第2 军团、第6 军团和红32  
军。在红二、红四两个方面军会师前,党中央一再电示张国焘,两军会师后应迅速
出甘南,与红1 方面军共同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促进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发展。张国焘表面上接受中央北上指示,但仍不愿与中央会合。在红二、红四
两个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他又妄图欺骗拉拢红二方面军领导反对党中央,遭到坚
决抵制。在党中央再三督促下,并经过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
决斗争,张国焘才被迫同意两个方面军北上同中央会合。7 月上旬,两个方面军先
后开始北上,红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由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向班佑、
包座前进;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随红4 方面军左纵队跟进。8 月10  日,红
四方面军攻占甘南要地哈达铺。
    红二、红四两个方面军到达甘南地区以后,党中央和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全
部集中和部署尚未就绪之际,迅速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为此,一面指示红二、
红四两个方面军迅速北上,一面指示红一方面军向南进攻予以策应。红一方面军主
力于8 月31  日豫旺堡附近出动,分左、右两个纵队向南推进,于9 月中旬至10  
月初,先后占领静宁县以北的将台堡及会宁城等要点,控制了西(安)兰(州)公
路一段,进一步为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推延了会师时
间,预定三个方面军协同进行的以打击胡宗南部为目的的静(宁)会(宁)战役计
划未能实现。在党中央的再三说服与指令下,张国焘才干9 月30  日率红四方面军
由岷州、漳县等地向会宁地区前进;红二方面军则于10  月4 日从徽县、两当等地
向北转移。10  月9 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城,22  日,红二方面军总
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先后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围追堵截聚歼红军企图的
彻底破产,给全国人民展示了新的希望,极大地推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
动,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性抗战的实现,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正如中央、军委在贺电中指出的:我们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的侵略是
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人民民族抗日统一战
线与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支柱,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有了团结御敌的
核心,我们即刻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阶段。
                            西路军转战甘西北
    1936  年10  月下旬,按照中共中央和军委的部署,红四方面军第30  军渡过
黄河。随后,第9 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 军也渡过黄河,准备进行宁夏战役。
11  月5 日,红军总部电令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要求目前任务主要是消灭马步芳
部并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11  月11  日,中共中央决定河西部队称西路军,并组
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随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率第5 、9 、30  军及骑兵师、特务团、教导团、妇
女独立团等,共2。1 万余人,由镇虏堡、打拉牌、锁罕堡一带分两路西进,同军阀
马步芳部队优势兵力进行了为时4 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敌人约2 万人,但西
路军也损失严重,到1937  年3 月中旬终于失败。后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
将余下部队编为3 个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等8 人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
领导指挥,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后来,李先念率领的左路支队400 余人,历尽千
辛万苦,于4 月底进入新疆,后来分期分批回到了陕甘宁边区。另2 个支队也经浴
血奋战,大部牺牲,只有少数陆续返回陕北。留在黄河以东的红四方面军第4 、第
31  军共1。1 万人,在山城堡战役后,于1937  年2 月,参加支援西路军的援西军。
当3 月中旬进至镇原、平凉地区时,闻西路军已失败,乃停止西进。
    西路军在甘肃西部奋战4 个多月,毙伤俘敌约2 万人,给了“二马”敌人以沉
重的打击。西路军广大指战员以有我无敌、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在极端困难
的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