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很恼火。可是在内心里他也不无犹豫。他不确定,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此时,他需要安静。又害怕安静?
他看着李世民,他的爱子,年轻、英俊、有活力、也不乏魄力。这个年轻人,这些年来在他身边,一天天长大,开始为父亲分忧,也让父亲为之骄傲。
可是现在,他的脸上挂着未干的泪水。他的明亮而深邃的眼睛中,藏着几多深远的忧虑!
“何以如此?”李渊皱眉道,言语间不无疼爱与怜惜。
“父王!”李世民“扑通”跪在李渊面前,“今兵以义兴,进战可克,后退会散啊!军士们散于前,四周这么多敌人乘于后。到时候身死兵败,天地之间,无以援救,后悔都来不及啊!怎么能不悲伤?”
李渊一时顿悟。原来只是先有了裴寂他们一样的担忧,忧思太深,其他的意见都听不进去了。却差点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可是军令已下,军队都开始撤退了,如何是好?”一向稳健的李渊,此时在爱子面前也不掩饰内心的慌乱。
“右军都还没有动,左军虽然已经出发,也还没走远,让我去追。”
李渊看着李世民,的确,这个少年已经长大,能够为自己解难分忧了。
他露出欣慰笑容:“去吧,我派人通知你哥哥一起去。”
李世民得令,迫不及待地告辞而去。
这一刻,云渐渐散去,贾胡堡空旷的夜空,月明星稀。李渊的心平静,并且踏实了许多。
而李世民,一匹骏马奔驰在月夜的路上,内心虽翻江倒海,整个世界却已明朗起来,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
不久,太原军粮运到。八月,断断续续下了二十多天的秋雨终于停歇了下来。
李渊命军中晾晒铠甲行装。辛巳日一早,军队由东南经山脚小道开往霍邑。在距城东五六里的地方,李渊按照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建议:由他先挑阵引出宋老生,并率军与之正面对阵,稍战诈退,李世民率骑兵掩袭其后。交战正酣时,混战中听到欢呼:“宋老生已被抓获!”宋老生军中兵士不知是诈,一时军心动摇,如潮水般败阵。
宋老生逃回城下,被刘弘基一刀挥过去,立时身首异处。刘弘基乃李世民在太原结纳的豪杰之士。
夜幕不觉间已笼罩下来。攻城,立下。
李渊大获全胜,少不得安抚部下以及敌方将士、城中民众。
接着,李渊经临汾(今山西临汾),下绛郡(今山西新绛),到达龙门(今山西河津)。这时,刘文静引康鞘利等突厥兵五百人、马两千匹赶了上来。借突厥兵以张声势,同时解除突厥和刘武周联合进攻太原的后顾之忧。一切皆如计划,李渊不能不喜笑颜开。
喜悦之余,李渊是否想起了当日爱子世民军帐夜哭的情景?否则一念之差,历史便不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了。
此时的李世民,在自己的营帐前,遥望天空。从未觉得天空这样开阔、这样明净!李世民自幼爱好弓矢、多读兵书。当年隋炀帝雁门被围,他以一个无名小将勇敢建言,是兵法的修养。攻打西河时,他和兄长将新募之兵破城,是用兵的艺术。这次,在破宋老生一战中,李渊正面进攻、世民奇兵掩袭,又用诈术动摇敌方军心,是巧妙的战术。而在继续进军霍邑还是还兵太原的问题上,更显示了他知兵的境界。年少的李世民显然有了宏大的眼光,他不仅仅看到战争,而且能看到整个的敌与我以及眼下和将来的形势。

军帐夜哭(3)

然而,这只是李世民戎马生涯的开始。路,还很漫长。

李世民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战(1)

平宋老生之后,李渊留诸将围河东的屈突通,自引主力西渡黄河、进据关中。建成和世民随父西进。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渊军攻克长安。一路上李世民镇压了刘鹞子的起义军,会合了李神通和平阳公主所率领的队伍。李渊有个女婿名段纶,也加入了李世民的队伍。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所降于李渊的,李渊皆令受李世民节度。李世民的队伍很快增加到十三万人。另外,丘师利与其弟行恭,还有房玄龄,都在这时候归附了李世民。长安城被攻破后,时为马邑郡丞的李靖,被李世民召入了自己的幕府,杜如晦被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这些人才对李世民以后的成长意义重大,尤其是房玄龄、杜如晦,此后成为李世民行军打仗中运筹帷幄的谋主,玄武门政变中的智囊,贞观一朝著名的贤相;而文武双全的李靖,则成为贞观一朝赫赫有名的统兵大将。
此乃后话。且说李渊进入长安。几天后,正式迎代王杨侑即皇位于大兴殿,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而实际上,代王并没有权力,李渊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李渊以李建成为唐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为齐公。掌控了长安之后,李渊在政治上的优势很快呈现出来。长安周边地区及作为关中后院的巴蜀之地,隋朝的郡县长吏及各种地方武装、少数民族部众纷纷前来归附。
年底,刘文静打败了为隋朝坚守河东、潼关等长安门户之城的名将屈突通,俘送长安。屈突通只好投降,受到李渊的重用,任命为兵部尚书、李世民行军元帅府长史。
义宁二年(618)三月,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缢杀了隋炀帝。顺理成章,五月,李渊正式即帝位于太极殿,是为唐高祖。改年号为武德。又封百官,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当时品秩最高的职位,在魏晋以来一直是当然的宰相,但从隋朝以来就很少授人了。李渊觉得实在没有什么职位可以安排给世民,也不顾是否与当时的体制发生冲突,就把一个几乎要被人忘记的职位加到了这个战功卓著的二儿子头上。
武德元年(618)三月,改封秦公李世民为赵公。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赵公世民为秦王,齐公元吉为齐王。
身为皇帝的李渊,从此坐镇长安,李建成以太子身份从旁协助。天下依然群雄并立,李唐王朝仍需四处征战。夷平四方,一统天下,舍世民其谁?
当月,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省泾州)。薛举原是隋朝金城府校尉,义宁元年(617)四月据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兰州)起兵,攻城略地,占据陇右。七月,称帝,国号秦。李渊攻克长安,薛举子仁果兵(两《唐书》作仁,此据《资治通鉴》)进扶风(今陕西凤翔),被李世民击退。
现在,薛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渊下令:秦王世民为元帅,带领屈突通等大将,将八总管之兵以拒之。
这一仗,没有父亲李渊和兄长李建成与他一起带兵,是形势使然,也因经过了战阵磨练的李世民已经堪当重任。秦王打出了独立的帅旗。
秦王与薛氏秦军的第一战并不顺利。唐军急于求战,又恃众轻敌,疏于防备。在高(今陕西长武县北),薛举引军掩袭唐军阵后,唐军大败。薛举准备乘胜直取长安。史载:当时适逢秦王患病,由太原起兵的核心谋士刘文静、殷开山主持军务。这或许是贞观史臣为尊者讳的笔法,为了不破坏李世民作为常胜将军的光辉形象,把责任推到了其副将身上。不过,战败之后,作为太原元从功臣的刘文静、殷开山等都受到了除名为民的严厉处罚。
命运无常,偏偏薛举就在这时患病,这一病竟把他带离了人世。作为李渊巩固关中的最大威胁,继薛举之位的薛仁果,重量显然就不同了。
薛仁果,乃薛举长子,善骑射,号为“万人敌”,阴险毒辣,残酷无德,不得人心。薛举死后,薛仁果政权内部很快便矛盾重重。
十一月,秦王兵至高,薛仁果派宗罗领兵拒战。秦王下令军中:“大家只管训练,不许出战。”探子每日来报:宗罗来挑战!左右将士纷纷请战。秦王只说:“且等。”左右道:“薛贼会以为我们怕了他。”秦王摇头,道:“我们刚刚遭遇过失败,士气沮丧,而敌方因为刚刚取胜,已有骄傲轻敌之心。所以要坚壁以待,等我们士气恢复了,彼骄我奋,可以一战而克之。”众将仍怀疑惑,为表决心,秦王下令军中:“有再说出战者,斩!”

李世民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战(2)

相持六十余日。薛仁果军粮用尽,其部将牟君才、梁胡郎率所部人马来降,秦王道:“所来为何?”答:“粮尽,将士离心。”于是秦王下令:行军总管梁实率所部扎营于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诱薛氏出战。
宗罗得报,大喜,即时倾尽精锐来攻。梁实守险不出。
忽然一日,秦王道:“现在可以出战!”正是看准宗罗军队疲困。
及次日,天将亮。秦王命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于浅水原南陈兵。宗罗来战。眼看庞玉渐渐不支,突然一支精锐从浅水原北压过来,正是秦王!宗罗匆忙还战。秦王等数十人马骁健的身影直冲入敌阵之中,穿梭冲杀,势不可挡。唐兵一时奋激,内外相应,呼声震动天地。宗罗士卒即刻大溃,如水决堤。斩首数千级。撤退。
秦王集合两千骑兵,挥旗道:“随我追来。”
“秦王不可!”只听得一声大叫,从一边冲出个窦轨来,横挡在马前,道:“虽然宗罗已破,薛仁果仍然据守坚城,不可轻进,请秦王且观望片刻。”窦轨乃李世民舅父。
“我考虑已久,破竹之势,不可错失,舅舅不要再说。”秦王果断而坚定。
紧急之时,哪里容得窦轨再废话。其实,秦王已得到密报,朝廷已与突厥谈判成功,突厥得到河套地区后放弃了对薛仁贵的支持。想到此,秦王暗自一笑,纵马飞奔而去。身后两千精锐,其势堪比排山倒海。直至析城(今甘肃泾川东北)下,挡住了宗罗散兵入城坚守的退路。
薛仁果正陈兵析城。秦王渡过泾水,兵临城下。薛仁果骁将浑等数人来降。
人心离散,薛氏败势已不可挽救。薛仁果心生恐惧,据守不敢出。
夜幕降临,秦王大军陆续而至,向析城包围过来。到得夜半时分,城内人争相来降。薛仁果已然山穷水尽。次日天亮,举城投降。困在城外的宗罗,也只好跟着投降了。
城门开,秦王下令:投降者一概不问。于是降者纷至,所得归降士卒,秦王令薛仁果兄弟及宗罗、翟长孙等将之。他与他们射猎,从容而无所防范。于是归降众人皆畏威衔恩,甘愿效死。秦王在安抚降人的同时又收罗人才,闻得褚亮大名,亲自前去求访,见而礼遇甚厚,引为秦王府文学。褚亮成为后来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便是其子。
秦王李世民在这第一场独立指挥的战争中,把握了出战的最佳时机。用了击敌之疲、击敌之弱的战术。在敌人战败奔亡的时候,又果断地追击,以破竹之势,一举攻下城池。刘文静和殷开山也因此恢复了官爵。
至此,河东的屈突通已降,河西的薛仁果平定,李渊巩固关中的两大障碍也就消除了。
武德元年(618)十一月,秦王班师回到长安,斩薛仁果。十二月,诏以秦王世民为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州、河北诸总管府的兵马一并受其节度。陕东行台设在洛阳。其设官仿中央尚书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六部尚书、郎中、诸监、主事等。官员的品秩“同于京省官员”,只是员数略少。行台省尚书令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对辖区内之事,无所不管,拥有统兵征伐权、选拔任命官员的人事权、司法与专杀之权、财权和监察权。陕东行台省管辖区域非常广大, “其蒲州、河北诸府兵并受节度”,也就是把经营整个关东的大权都交给了李世民。
其后,李世民在这一广大地区进行了多年的苦心经营。陕东行台省的重要职任,大都由其心腹人物充任,如屈突通为行台右仆射,温大雅为行台工部尚书,殷开山为行台兵部尚书,皇甫无逸、史万宝前后任行台民部尚书,于志宁检校行台左丞并知膳部郎中,房玄龄兼行台考功郎中,杜如晦为行台司勋郎中等。
李世民本人多留居长安,陕东行台省事务由屈突通主持。由于屈突通忠于李世民,引起李建成的不满,曾一度被召回长安。李建成被杀后,屈突通又“驰镇洛阳”。贞观元年(627),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陕东道行台被废,屈突通并未离开洛阳,而是改任洛州都督。贞观二年,七十二岁高龄的老将屈突通在洛阳去世。整个唐初十余年的时间里,屈突通大部分时间都在主持洛阳军政事务,为唐朝的统一大业,为李世民经营关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后来,唐太宗在凌烟阁为功臣画像时,屈突通也名列其中。太宗去世后,只有屈突通与房玄龄配享太宗庙庭,一起受到祭拜。

击败刘武周,降服尉迟恭(2)

等的就是这一天!秦王大喜道:“宋贼粮草已尽。”下令军中:“所有精锐骑兵,随我追击!”
秦王旗帜飘扬,马队奔跑如飞。转眼间追至吕州(今山西霍县),与宋金刚部将寻相交战,寻相大败,奔亡。
秦王挥旗:“继续追击!”乘胜北进。一昼夜且追且战,行军二百余里,与宋金刚交战数十回合。
当追到高壁岭(今山西灵石南)时,军队难免已经疲惫,秦王却仍然精力十足。总管刘弘基只得拦住秦王的马缰绳,谏道:“秦王破贼,一路追到这里,战绩也差不多了。还要一直追赶下去,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身体吗?即使不顾自己,也要照顾一下士兵们,大家都又累又饿,疲惫不堪了啊!请秦王驻军于此地,等军粮跟上来,再继续追击,也不晚啊。”
刘弘基真是说出了众将士的心声。可是秦王哪里听得?他坚决地回道:“宋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散,已经没有还击之力;所谓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如果再有所停留,等宋金刚缓过来,从容设计对付我们,再要进攻就不容易了。我竭忠殉国,哪里还顾得上自己!”
秦王李世民善于等待时机、捕捉时机,也能坚持己见,不放过时机。于是毫不犹豫地策马而进。将士们哪里还敢说疲惫或者饥饿?紧随秦王而前。一直追到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与霍县之间),又频频与宋金刚遭遇。一日之内连战八场,每战皆胜,前后俘斩数万人。
夜色已沉。秦王将卒就宿雀鼠谷西原。
远离了激战,夜幕沉静,秦王已经是整整两天不曾进食,三天不曾解甲。军队前进如此之急,军粮哪里跟得上?这时候,整个大军中只有一只羊可为大家充饥,秦王于是与将士们一起分食了这唯一的食物。
这支同甘共苦的队伍,在这个夜里,虽然艰苦,但无人有所怨言。战争胜利所带来的鼓舞力量是难以度量的。而且,将士们知道,在这个夜里,有人比他们惨得多:宋金刚的部队已是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了。
不过,毕竟是水深难耗尽。以宋金刚庞大的队伍,稍稍喘口气,整合起来还有两万人马。
经过了几日紧急追击的秦王,带兵进至介休城外。
宋金刚如此惨败之后,岂甘罢休?
只听得探子来报:宋金刚从介休城西门出兵,背城布阵,南北绵延七里。
决战时机来了!秦王豪气万丈:“拿铠甲来!”一边命传李世诸将领。
李世全副武装出现时,秦王也已经武装妥当。“李世听令!”秦王道:“以你为先锋,即时带领部下,迎战宋金刚。”
“遵命!”李世听令而去。
宋金刚绵延七里之长的阵势岂是虚设?两军相接,愈战愈酣,李世不免力弱难支。正当此时,秦王率领精锐骑兵,出现在宋金刚阵后。宋金刚哪里料得,一时后方大乱,形势立刻逆转。宋金刚军队大败,被斩首三千级。
眼看败势难以挽回,宋金刚一个狠心,调转马头,一匹快马便逃奔而去。
宋金刚逃走了。不久,尉迟敬德以介休(今山西介休)、寻相以永安(今山西霍县),相继来降。秦王得敬德,欣喜异常,任他为右一府统军,率领旧众八千,与诸营相参。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行伍出身,隋末从军于高阳 ,以勇武著称。尉迟敬德降唐后,随秦王李世民迫降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并击灭窦建德等起义军。他先后三救李世民,至今被奉为门神。贞观十七年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尉迟敬德排在第六。此乃后话。
宋金刚败,刘武周也大势已去。
慌不择路的刘武周竟放弃太原,向北逃往突厥。然而,此时的突厥已经改变策略,从支持反隋武装转而挟持隋宝后裔,与刘武周产生了严重分歧。倒霉的刘武周终被突厥所杀。宋金刚想要集合残部再战,却已经难有回天之力。残局不可收拾,宋金刚咬咬牙,也走了他主子的路,带身边百余骑北走突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也被突厥所杀,竟是和他主子一样的命运。

击败刘武周,降服尉迟恭(3)

被刘武周攻占的太原失而复得了。河东诸郡所有刘武周控制的地域,都归于大唐管下。从此大唐可以东行无阻,攻取洛阳的阻碍不复存在。秦、晋之地连成一片。真是转眼间日换星移。
武德三年五月辛卯,秦王率众回返长安。蓦然回望,从高祖长春宫相送到回师,也历时已半年了。想起当初上表,信誓旦旦地对父皇说:“希望能给儿臣精兵三万,必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秦王不禁感慨。

擒充戮窦四海清(1)

随着战争的推进,大唐帝国越来越呈现出征服四方、统一全国的态势。一个政权一旦建立,能否长存,或许在建立之初难下定论,但还是可以预见的。有了四方之志未必一定能成功,但鼠目寸光、安于一隅的政权,注定是难以长久的。
大唐政权绝不属于后者。
刘武周败亡,从长安到洛阳变得畅通无阻。但洛阳另有主人。
为什么要说洛阳?自从前朝隋炀帝取得政权以后,东都洛阳便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它地处中原,位于大运河中心。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最后一次离开洛阳以后,洛阳成为隋军残余势力的据点。大唐怀抱天下之志,岂能无视洛阳?
现在,洛阳的主人是王世充。
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前朝隋文帝、隋炀帝时,曾一度在朝为官。隋炀帝在扬州被杀后,东都内讧,王世充消灭对手,掌握了政权。李渊攻取长安时,王世充正率领洛阳隋军与瓦岗军交战。武德元年(618)九月,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一部分将士和州县。十月,李密投奔唐朝,西入长安,不久因叛唐被杀。而王世充据守洛阳,又利用刘武周南下之机,夺取了唐在河南的一部分地盘。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称帝,国号为郑。
不过,虽然地处洛阳,占据天时地利,却少了人和。王世充其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洛阳统治集团中日益孤立。其治下官员多有离去者,如罗士信、席辩、杨虔安、李君义等相继投唐;刘黑闼则投降了窦建德。所属州县官,相继背郑者,也为数不少。
本来,王世充并不想与唐争夺天下,但刘武周被除,王世充想不争也不行了。
武德三年五月,消灭刘武周的秦王李世民,从山西前线回到长安。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七月,奉高祖命,率军出发,东进洛阳,讨伐王世充。
兵到慈涧(今河南洛阳西),与王世充遭遇。激战,王世充败,退回洛阳城内。
唐军集合号角吹响,众将齐集秦王旗下。夏末秋初的风,吹起秦王的帅旗,在旷野间舞动。秦王的声音,在微凉的空气中铮铮有力:
“史万宝听令!自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出发,南据龙门(洛阳南)。”
“刘德威听令!自太行东围河内(今怀州)。”
“王君廓听令!自洛口切断王世充粮道。”
“黄君汉听令!自河阴攻回洛城(河南孟津东)。”
“其余诸军,随我进屯北邙山(洛阳北)。”
众将听令,即时出发,鼓噪而进。不多时,几路大军从四面包围了洛阳。
剑拔弩张!
王世充犯怯,隔洛水对秦王叫道:“隋室倾覆,唐帝关中,郑帝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秦王忽举兵东来,何也?”
真是天真!秦王对身旁的宇文士及道:“宇文将军,告诉他所为何来!”
只见宇文士及向前一步,厉声答道:“四海咸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
王世充换了乞求似的语气说:“我们互相休兵讲和,不是也很好吗?”
“我秦王奉诏取东都,没有讲和的道理。”宇文士及干脆地回道。
秦王朗然大笑。
碰到这种阵势。一边是要统一四方,没的商量;一边是想要安居一地,欲休兵而不能。真是难为了自封的郑国土皇帝王世充!
相持。直到太阳下山,夜幕降临,双方各自退兵。
力量高下,已经显而易见。偏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双方都想到了河北的窦建德。其实,窦建德也在观望着郑、唐的对峙。
窦建德是清河郡漳南县(今山东旧恩)人,其家世代农民。在隋炀帝大业末年,民众水深火热,窦建德是典型的因官逼民反,走上了为贼反隋的道路。最初他参加清河郡高士达的起义军,曾先后打败隋涿郡通守郭绚,大败隋涿郡留守薛世雄,消灭从江都北上的以宇文化及为首的隋朝残余势力。他在战争中成长为起义军的领袖,并于唐武德元年(618)建立政权,国号夏。单看这一串主要的经历即可明了:窦建德是个厉害的角色。

擒充戮窦四海清(2)

现在,夏政权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洛阳对峙中,唐和王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