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令狐潮为报杀妻儿之仇,率叛军精兵15000人攻打雍丘。当时守城的唐军总共也不过3000人,兵力对比悬殊,但雍丘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抗击。贾贲率军主动出击,不幸战败而死。张巡率众继续力战,击退叛军。面对唐军的顽强抵抗,令狐潮无计可施,不得已带着残兵败将恨恨而去。

张巡因作战勇敢,赢得了军民的信任,被奉为主帅。张巡率军民继续守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叛军的多次进攻,使其伤亡过半。东平太守吴王李祗得知战况后,将兖州以东的战事委任给张巡。从此,张巡自称吴王先锋使,担负起保卫雍丘的重任。

此时,与先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情形不同,局势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洛阳失守后,唐朝廷迅速调集和组织兵力,在洛阳南、北两个方向抗击叛军,以保卫京师长安,阻止叛军西进。而在安军后方河北,有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东平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饶阳太守卢全诚等,皆以兵讨安禄山,阻击和牵制了安军。此时,唐军逐渐形成了两大战场:一是阻止安军西进的作战;二是阻止安军南下江淮的作战。江淮地区为大唐的财赋供应之地,一旦被叛军攻占,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雍丘则是从洛阳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战略意义不可估量。

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却能清醒地看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所以,他知道尽管令狐潮初次攻打雍丘失败,但叛军绝不会就此甘休,一场大仗已经是迫在眉睫。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果然,距第一次攻城不过10日,令狐潮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争夺雍丘。叛军来势汹汹,人多势众,而城中守军不足两千人。面对强敌,城中军民大为惊惧,皆无守城的信心。张巡分析说:“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诸将听后皆表示同意。张巡立即分派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成数队,突然打开城门直冲叛军阵营。此时叛军刚到,人数虽众,还立足未稳,加上事出突然,遂惊骇后撤。

第二天,叛军再次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砲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部被毁坏。张巡派人在城上设立木栅,挡住了叛军石砲的进攻。叛军只好采取强攻,沿城墙攀登而上。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后从城墙上投下。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无法登城。强攻不行,叛军便采取了围困的策略。张巡足智多谋,并没有一味采取死守。有时他观察到叛军松懈,便出兵突然袭击;有时夜深人静,叛军睡意正浓之时,趁机偷袭敌营。这样坚守60多天,经大小300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终于将叛军击退,并乘势追击,歼灭敌兵两千余人,差点活捉令狐潮。

令狐潮败逃后,回望茫茫黑幔中的雍丘,恨恨地说道:“我若不取下此城,尽屠城中之众,誓不为人!”

至德元年(756年)五月,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叛军轮番猛攻,双方相持了40多天。此时,长安已经失守,玄宗逃往蜀地。由于雍丘长期被围困,早已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以为有机可乘,他与张巡过去相识,于是亲至城下,想劝张巡投降。令狐潮说:“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大意是说:唐王朝已亡,你还坚守危城,不知是为谁。张巡回答道:“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讽刺令狐潮以往常以忠义自许,现在却投靠了安禄山。令狐潮听后深感惭愧,竟然因此而退兵。

但张巡手下有6名将官认为天子都已经出逃,形势不妙,心动欲降,劝张巡说:“敌强我弱,众寡过于悬殊,实在难以取胜,再说天子存亡不知,不如早降。”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张巡把玄宗画像挂在堂上,率将士朝拜行礼,一时间人人皆哭。然后张巡引六将官于堂前,责以大义,斩之,坚定了众人守城的决心。

当时雍丘粮食所剩无几,城中开始缺粮,张巡打探到叛军有数百艘装运盐米的船只即将运往前线,便亲自率兵夜出城南。令狐潮闻讯立即领兵前来迎战。而张巡其实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正希望令狐潮如此,他另派勇士到河边夺取了叛军的粮饷。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但那不过是小说。而在张巡手中,上演了一场真正的“草人借箭”的精彩好戏。由于叛军不断攻城,雍丘城中的箭矢用完了。张巡仔细思虑后,命士卒做了1000多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衣,半夜的时候,将草人吊在绳子上放下城去。叛军发现城墙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前来偷袭的唐军,顿时箭如飞雨。一直到天亮,叛军才发现是草人,此时唐军已得箭数10万支。

几天之后,张巡选了500名勇士,在夜色中悄悄缒下城去。叛军发现后,以为这次仍是草人,都大笑不止,没有任何防备。500勇土乘机冲杀令狐潮军营,叛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焚垒幕而逃。唐军一直追击10余里而还。

令狐潮接连中计,恼羞成怒,继续增加兵力围城,发誓要攻下雍丘,一雪前耻。当时唐军郎将雷万春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叛军趁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6处,却依然巍立不动。城下的令狐潮见此,怀疑雷万春是木头人。经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令狐潮十分惊异,在城下仰头对张巡说:“见你们的雷将军如此,才知你的军令严厉,然而这样残酷,实在不符合天道!”张巡回答说:“你叛君附贼,不识君臣人伦,哪里还知天道!”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的薪柴全部用完,张巡便对令狐潮说:“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使我逸。”(《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令狐潮一心想攻下雍丘,不知是计,果然引兵后撤。张巡立即率领全部军民,分四面出城,拆屋取木,运回城中。

令狐潮得知真相后大怒,重新带军围城,并指责张巡言而无信。张巡表示为难,对令狐潮说:“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令狐潮便送来战马30匹。张巡将马分给部下骁将,并要求他们说:“贼至,人取一将。”

第二天,令狐潮责问张巡为何还不出城投降,张巡说:“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令狐潮这才知道又中了张巡之计,大怒之下,便开始列阵攻城。阵还没有布好,张巡事先安排的30名骁将突然从城中杀出。叛军大溃而逃,收兵入保陈留,再不敢出来交战。

张巡总是能临机应敌,出奇制胜。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始终能够以忠义激励将士,率千人之众,抗击数万叛军的进攻,坚守孤城雍丘4个月,取得了每战皆捷的惊人战绩。自此,张巡名扬天下,四周军民争相前来投奔,雍丘的实力得以补充。

八月,安禄山任命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亲率大军2万进攻雍丘。叛军距城东30里安营。张巡趁叛军扎营未稳,率精兵3000出击。叛军大乱,被斩杀大半。李庭望收军后连夜逃走。

十月初四,令狐潮与王福德又率领步、骑兵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领兵出击,再次大败叛军,斩杀数千人,叛军败逃而去。

十二月,令狐潮率兵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张巡领兵出击,又大败叛军,叛军逃走。

令狐潮、李廷望先后率叛军数万围攻雍丘,不仅数月未能攻下,反而连续吃了败仗,于是不敢再直接进攻雍丘,但却在雍丘四周开始了一系列坚壁清野的行动,以断绝雍丘的粮草援助,让雍丘不攻自破。十二月,叛军在雍丘以北筑城,设置杞州。又遣兵攻陷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取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以切断张巡后路。

在这种情况下,雍丘已经陷入绝境,决计守不住了。张巡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率马300匹、兵3000人转守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兵。

当天,叛将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的激烈厮杀,杨朝宗部大败,损兵折将万余人,死尸塞满汴水,顺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

此时,身在灵武的肃宗也听到了张巡的大名以及辉煌战绩,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指挥江淮方面的作战。张巡认为部下将士有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空名的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30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为此,张巡写信责备李巨说:“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李巨不听。

此时,大唐整个平叛的形势经过几起几落,始终不够明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六,安禄山被杀,形势似乎向有利于唐的方向发展。可笑的是,杀死安禄山的人,不是唐朝派去的武功高强的刺客,也不是战场上的某位英雄,却是安禄山的亲生儿子安庆绪。安庆绪杀父后,自己在洛阳称帝。唐军未能抓住这次叛军内讧的良机一举消除叛乱,反而让叛军史思明部重新夺回河北诸郡。史思明随后进围孤城太原,预备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率兵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然后进一步向江、淮方向发展,夺取财赋重地。这样一来,双方争夺的焦点遂转移到太原和睢阳。唐军据守的这两个战略要地如有一处被攻克,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睢阳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在战国时为宋国,两汉时为梁之封国,汉文帝时增强梁和淮阳二国实力,广其封地,使“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汉书·贾谊传》)。七国之乱爆发后,梁王坚守睢阳,牵制叛军西行,使得名将周亚夫得以有机会袭击叛军的后路,从而一举击破。由此可见,睢阳在南北对峙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安史之乱后,叛军势力极盛,北方残破,河北河南均为叛军所据,唐军的补给完全依赖于长江、淮河流域,守住睢阳,便能阻遏叛军向江淮方向深入,保证江南的完整。睢阳如若失守,运河便被堵塞,后果不堪设想。可谓一城危,天下危也。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妫(今河北怀来)、檀(今北京密云)二州及同罗、突厥、奚等兵,与另一叛将杨朝宗会合,共计13万大军,进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许敬宗曾孙。昔日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后,众大臣谏阻,惟许敬宗促成其事,许敬宗因而被认为是奸臣)闻讯后,急忙派人到宁陵向张巡告急。张巡认识到坚守睢阳可屏障江淮的重要战略意义,立即亲自率军3000余支援睢阳,与许远合兵后,共有6800人。

叛军一到,便投入全部兵力大力攻城,势头极为凶猛,大有一战便取城之意。张巡鼓励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就能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激战16昼夜后,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也相当疲惫,终于退军。唐军初战告捷,士气大增。

许远以前只听过张巡的大名,此时亲眼见到他智勇兼备,便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于是二人便做了分工,许远负责调拨军粮、修备战具、居中应接等后勤保障工作,张巡全面负责战斗筹划,保卫睢阳。二人密切配合,胆肝相照,在危难中结下了生死之情。之后,肃宗下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

三月,叛军大将尹子奇又率大军来攻睢阳。张巡对守城将士说:“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意思是说,我受国恩,死所不辞,但念你们与我一起为国捐躯,而所赏不足以酬功,所以十分痛心。将士听后纷纷请求出战,情绪高昂。于是,张巡杀牛设宴,犒劳将士后,率全军出战。叛军看见唐军兵少,不以为意,都大笑不止。张巡亲手执旗,率将士直冲叛军大营。叛军其实兵多将广,但见到唐军来势凶猛,个个奋勇向前,一副不怕死的样子,惊骇之下竟然大溃。这一战,张巡杀叛将30余人,杀士卒3000余人,一直追出数十里之外。

五月,尹子奇增加了围城兵力,攻城更加猛烈。张巡见对方人多势众,便采取了疲敌之计,他经常半夜在城中鸣鼓,好像要整队出击的样子。城外叛军听到城内动静后,大为紧张,严加戒备。结果,一直等到天亮,也没有看到城中唐军杀出。叛军惊扰了一夜,已经疲惫之极,于是解甲休息。张巡立即与勇将南霁云、雷万春等10余将领,各率50骑兵,突然从城中杀出,直冲敌营,一直冲到尹子奇麾下,叛军大乱。就这样,张巡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指挥兵士每每伺机出击。时而化假为真,时而化虚为实。时而又化无为有,神出鬼没,叛军经常一夕数惊,惶惶不安。

叛军中有一胡人酋长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张巡暗中派数十名勇士从城上沿绳索而下,躲在城外的护城壕中,每名勇士都配有钩、陌刀、强弩等兵器,并事先约好:“闻鼓声而奋。”胡人酋长带着人马,又到城墙下来耀武扬威,劝说张巡投降。此时,城上鼓声忽然响起。数十名勇士听到鼓声,立即跃出沟壕杀出。胡人酋长及其随从来不及抵抗,全部被擒获。后面的叛军还不知道前面的胡人酋长怎么莫名其妙地就出事了,还赶来想要救人,但被城墙上的强弩射退。过了一会儿,藏在护城壕中的唐军勇士顺城墙绳索爬回女墙。叛军这才知道其中的原由,大为惊愕,从此不敢轻易靠近城墙。

张巡见睢阳久被围困,想到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决定射杀尹子奇,以此来解睢阳之围。不过,唐军方面没有人认识尹子奇。张巡心生一计,命人将蒿草削作箭头,射向叛军。被射中的叛军诧异自己没有受伤,发现箭头是蒿草后,十分高兴,以为城内箭已经用完,立即拿着箭去向尹子奇报告。站在城头观察的张巡因此认出了尹子奇,让神箭手南霁云放箭。南霁云弯弓搭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几乎摔下马来。主将受伤,叛军顿时乱作一团。张巡趁势率军杀出城去,叛军大败,尹子奇带伤败退,差点被活捉。睢阳之围因此而解。

『注:南霁云,生于魏州顿丘(今清丰县)南寨村一个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他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是颇为传奇的人物。因家境贫寒,年青时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后来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

睢阳是通往江淮的咽喉,对叛军来说,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虽然暂退一时,势必会卷土重来。七月初六,尹子奇再一次集中数万兵力围攻睢阳。此时,百战百胜的张巡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危机,因为睢阳已经开始断粮。

在此之前,许远在睢阳囤积了6万石粮食,可供城内军民一年之用,但虢王李巨坚持将其中的一半分给濮阳(今山东鄄城东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二郡。许远拒理力争,却无济于事。可叹的是,济阴在得到粮食后,并没有继续坚守,而是投降了叛军。睢阳城却因此粮食奇缺,唐军将士每人每天发给米一合,杂以茶纸、树皮而食。士卒没有足够的口粮,战斗力因而大减,不少军士虚弱的连弓弩都拉不开。但守军在张巡的率领下,仍然顽强战斗。由于外无救援,士兵饥病不堪,守城兵力锐减至1600余人。

此时叛军重新开始攻城。因为视张巡为劲敌,叛军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制作了各种攻城器械。有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飞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上面可以容纳200精兵,推到城下后,云梯上的精兵便可以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墙上凿了3个洞,等叛军将飞云梯推到城下,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大木头,上面设置铁钩,钩住云梯,使其无法后退;又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其无法前进;第三洞中伸出一根木头,在头上安置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结果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叛军全部被摔死。

一计不成,叛军又制作木驴来攻城。张巡用熔化的铁水浇灌木驴,木驴当即被销毁。叛军无计可施,便在城西北用土袋子、柴木做成磴道,想借此登城。张巡白天坚守不出,到了夜晚,暗中派人把松明、干藁等易燃物投进蹬道中。叛军对此毫无察觉。10多天后,张巡突然率军出城大战,并派人顺风放火烧蹬道。火借风势,烈焰熊熊,叛军甚至无力相救。大火一直烧了20多天才熄灭。

张巡指挥作战都是临敌应变,应机立办。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计谋智慧,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先后导演出了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一幕幕精彩好戏,计谋已经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他用兵不依古战之法,而是令部将各以其战法教士卒。有人问其原因,巡说:“现在是与胡兵交战,云合鸟散,变化无常;数步之间,势有不同。随机应变,在于仓促之间,而使部下动皆请示大将,事或不及,这是不知战争形势的变化。所以我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入战场,如手之使指。兵与将相习,人自为战,这不是很好的战法吗!”

自张巡守睢阳城以来,器械和甲仗都是缴获敌人的。每当战时,如果有将士退散,张巡总是立于阵前,对将士说:“我绝不离开此地,请你们回去为我与敌决一死战。”将士听后,不敢退却,皆向前死战。他以诚待人,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皆为其效死力。不仅唐军将士为其所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尹子奇无计可施,不敢再轻易进攻,只好在城外挖了三道深壕,并置立木栅,打算就此围困睢阳。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应对敌军。

八月,睢阳被围攻已经达7个月之久,城内守军死伤之余,已经锐减到600人。主动出击已经不再可能,张巡与许远便转入全面防守,把全城士兵分为两部分,张巡率一部守东北,许远率一部守西南。二人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守备不懈。

对于攻城的叛军,张巡还经常对他们晓以大义,结果叛军中有200余人先后倒戈。当时叛将李怀忠在城下巡逻,张巡在城上问他:“君事胡几何?”李怀忠答:“二期。”张巡又问:“君祖、父官乎?”李怀忠答:“然。”张巡又问:“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李怀忠答:“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张巡又问:“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李怀忠闻听此言,掩面流泪而去,随即率数十人投降张巡。

可叹的是,张巡死守睢阳,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张巡见城中日益艰难,便派南霁云突围。向许叔冀求援兵。但许叔冀拒绝出兵,只送了数千端布。南霁云怒不可遏,在马上大骂许叔冀,要与其决一死战。许叔冀理亏,不敢相应。随后,张巡又派南霁云率骑兵30人,突出重围,向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求救。南霁云出睢阳城后,叛军数万前来阻击。南霁云率骑兵直冲敌营,左右驰射,叛军纷纷溃退,由此杀开了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后,仅仅损失了两名骑兵。

南霁云到达临淮,见到贺兰进明,说明来意。贺兰进明嫉妒张巡声威远播,又担心一旦出兵有人趁机夺自己的地盘,竟然决意袖手旁观,还故意说:“现在睢阳不知是否已陷落,出兵有什么用处呢!”南霁云说:“我敢以死来担保睢阳没有陷落。再说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日,请大夫三思。”贺兰进明不但不发兵,见南霁云骁勇善战,还想将南霁云留为己用,于是设置丰盛的酒宴招待南霁云,还伴以歌舞为乐。南霁云见此情景,慷慨涕泣说:“我突围出来时,睢阳守城将士已断粮一个多月。现在我一个人在这里吃饭,实在难以下咽。你坐拥强兵,眼看睢阳陷落,而无出兵救难之意,这难道是忠臣义士所为吗!”说罢咬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一时间,在座众人皆惊,无不为之泪下。然而,贺兰进明仍然不说话,态度一目了然。南霁云便抽箭射向佛寺浮图的墙壁,发誓道:“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贺兰进明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