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源,洪宣娇和杨秀清可以说是老感情了。早在洪秀全初建上帝会时,洪宣娇
与杨秀清早曾有过一段缠绵的感情瓜葛,杨秀清加入上帝会还和这种感情有
关;后来,由洪秀全做主,洪宣娇嫁给了西王萧朝贵,杨秀清只好退避三舍;
萧朝贵战死后,天平天国定都南京,杨秀清与洪宣娇还曾一度旧情复燃,热
烈了好一阵子。却不料最后插进来一个才貌双绝的傅善祥,杨秀清贪新厌旧,
打破了洪宣娇旧情重温的美梦,怎不叫她对傅善祥恨得牙齿痒痒!而傅善祥
对洪宣娇与杨秀清的旧情也有所耳闻,何况两人还常有藕断丝连之迹。洪宣
娇对她发难,她也决不肯示弱,两人的矛盾越闹越深。

傅善祥职位是女馆中团团帅,官籍却隶属东王府。因此与杨秀清有近
水楼台之便,这又是洪宣娇所不及的。此时,天王洪秀全沉缅于酒色享受,
已不大管事,天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傅善祥利用杨秀
清对自己的宠爱,常在他耳边嘀嘀咕咕。终于使他下令解散女馆。女馆对洪
宣娇来说,无疑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依靠,一旦女馆化为乌有,她大有风筝
断线之感。傅善祥这一招可把她打击得够呛。当然,洪宣娇也不会善罢甘休,
趁着散馆之际,她到处煽动太平军将士到女馆挑选妻妾。一时之间你争我夺,
群莺乱飞,闹得不可开交,负责女馆善后工作的傅善祥回到东王府做恩赏丞
相。

回想起散馆时洪宣娇的所作所为,她心中大生鄙夷,一时兴起,提笔
写了一首“无题”诗:

燕子红襟矜宠贵,鹅儿黄帕助娇羞;

居然小婢称如愿,有大佳人号莫愁。

诗虽无题,却分明是对着洪宣娇来的。她把洪宣娇比作是娇纵一时的
小婢,而自己则是有身份有来头的大佳人莫愁,无非想讽刺一下洪宣娇低微
的出身和小家子气的作风。

诗很快传到洪宣娇耳朵里,她气得七窍冒烟,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
小女子,竟敢取笑一个历经百战的公主,真是岂有此理!她拿出诗告到了天
王哥哥面前,怂恿说:“这明明是瞧不起我们农家出身的太平军嘛!她一个
没根基的女人竟敢出此狂言,说不定就是东王在背后支持呢!他没安好心!”

天王对妹妹的话将信将疑,东王杨秀清权势日重,难保不存异心,他
有些警惕起来。

那边东王很快听到了天王已防备自己的消息,而惹出这一麻烦的就是
傅善祥的那首诗。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他只好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忍痛割爱,趁着
一次傅善祥偷吸了几口鸦片的机会,大治其罪。不但免了她的官职,还给她
带上枷锁,押到街上游街示众,最后又把她打入了天牢。如此一来,把这位
女状元折腾得七魂出窍。

在狱中,傅善祥痛不欲生,和泪给杨秀清写了一封书信:

素蒙厚恩,无以报称,代阅文书,自尽心力。缘欲夜遣睡魔,致干禁
令,偶吸烟,又荷不加死罪;原冀恩释有期,再图后效,讵意染病二旬,瘦


骨柴立,似此奄奄待毙,想不能复睹慈颜。谨将某日承赐之金条脱一,金指
圈二,随表纳还,籍中微意,幸昭鉴焉!

此信似为诀别书,却又别出心裁地附带呈上了一件自己贴身的粉红色
兜肚,实欲唤起杨秀清的念旧之心。杨秀清果然睹物思人,想起了傅善祥平
时里的种种好处,不由得怦然心动。他本来就不是存心与傅善祥过不去,于
是下令释放了傅善祥,并官复原职,依旧住在紫霞坞里。吃了这一次苦头,
傅善祥彻底收剑了锋芒,不敢再与洪宣娇短兵相接了。

然而,杨秀清放出傅善祥一事,又使得洪宣娇醋意大发,她彻底断绝
了对杨秀清的幻想,心思一横,决定好好收拾他。

一段时间里,洪宣娇对杨秀清变得格外热情起来,三天两头来东王府
套近乎。杨秀清还以为她已尽弃前嫌,愿意和自己和好如初了,心里十分高
兴。傅善祥在一旁冷眼旁观,总认为洪宣娇不怀好心,提醒东王,东王却听
不进去。

杨秀清忙着与洪宣娇周旋,紫霞坞里的傅善祥便有了许多空闲的时间,
于是她开始注意到同在东王府里从事文读工作的何震川。此人是广西柳府
人,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事时的檄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自己平时与杨秀清缠
绵一处,未曾注意到他,现在仔细打量,才发现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风度
翩翩,傅善祥不免由欣赏而转生爱意。当时正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傅善祥望
月遐思,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

秦淮无限恨,佳节况中秋;

侠义梁红玉,高才秦少游。

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

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

她把这首诗抄在粉红色的诗笺上,悄悄送给何震川。何震川又惊又喜,
从此,东王府中又添了一双地下情人。

终于有一天,北王韦昌辉一手制造了天京事变。韦昌辉一刀刺死杨秀
清,众将领带兵血洗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的亲眷、部下、亲信,大大小小
一万余人丧于刀剑之下,傅善祥和何震川却侥幸逃了出去。

太平天国失败后,傅善祥与何震川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
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

吕碧城如水如月的一生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零八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隔几天,先
后亡故,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
知如何办才好。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阙《百字令》,题咏慈禧的画像,登在报
上:把慈禧这个亡国的老妖妇痛骂了一顿,说她在主宰朝政的近半个世纪中,
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涂。把中国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
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阴曹地府,一定怕和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
天见面。词如下: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


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这阙《百字令》使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很久以后,
人们才知道它的作者是一个年轻女子——吕碧城。

吕碧城是安徽旌德人,生于光绪九年,即公元一八八四年。她父亲吕
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家学渊源。吕碧城和她的姐妹吕惠如、吕美荪号
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吕碧城十二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经颇为可
观,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樊山是吕凤歧的翰林同年,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
禁拍案叫绝。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十二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最初怎么也不
相信小小年纪的吕碧城能够写出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东西。

凭待着本身的才情和父执辈的揄扬,二十岁的吕碧城在京津一带已是
小有名气的闺媛才女。报刊上经常见到她发表的文章,各种艺文聚会也常常
能看到她的芳踪,《大公报》创刊时,她是主要的撰稿人之一。秋瑾与吴芝
瑛与她一见倾心,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发刊词就是她的手笔。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拔款筹办北洋女子公学,由傅增湘任校长,
特召吕碧城提任总教习。吕碧城于是在这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一呆就是七、
八年,后来还提任学校的监督。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
想结合起来;她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起来,使北洋女子
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比如颇受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
周道如,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都在这里曾亲聆吕碧城授课。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
书,这年她还只有二十八岁。她本打算大干一场,结果生活的打击却使她从
此过起了半隐居式的生活。

生活第一次对吕碧城的沉重打击是在她父亲死的时候。吕凤歧是在甲
午战争那年去世的,他的妻子严氏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吕氏家族中有人使
出卑劣的手段,唆使狂徒将严氏掳胁。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
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援,一时之间各种压力纷纷来到安徽的各级政府,
各种关心纷纷地来到寡母孤儿的身上,事情自然获得圆满的解决。与吕碧城
自幼就订了亲的汪姓乡绅却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
雨,将来过了门,成了汪家媳妇,倘若稍不如意就惊动官府那可怎么得了。
“小庙里供不起大菩萨”,汪家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
事情就定了下来。如果是今天,男女从小订亲,后来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
程度与生活经验有了极大的差异,双方协议退婚,不失为见智之举。然而在
那个时代,一个女孩子给婆家退了婚,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是被逼上绝路的
事情,吕碧城一度自怨自艾。幸亏强烈的自尊心使她挺了过来,也使她决定
终身不嫁。

似乎不打算结婚的女性,尽管在工作上豪气干云,但工作完成后,特
别是一个人独处居室时,总会有浓重的落寞与萧索之感。为了寻求心灵的归
属,十有八九都必然地皈依宗教,吕碧城也不例外。在北京工作期间,她经
常与一代高僧谛闲和尚谈禅,谛闲和尚对她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
但既知还债的辛苦,切记不可再借。”这里所说的债,当指尘世间的一切孽
债。佛说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外,还有就是怨憎会苦,爱别离苦,
五蕴盛苦,求不得苦。所谓怨憎会苦,说的是不愿聚会的却偏聚在一起。吕
碧城与袁世凯的关系便使吕碧城隐在深深的怨憎会苦中。

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提任袁世凯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来袁世凯积


极准备复辟帝制,筹安会的一批人充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吹鼓手。尽管吕碧
城难谐俗流,看不惯一般趋炎附势之徒的卑鄙行径,飘然离京南下,奉母隐
居上海,闭门读书,不问世事。但袁世凯失败后,吕碧城却仍难逃公道,遭
到国人的斥骂。于是那避世的思想更浓地包围了她,更使她觉得人生如梦。
于是,飘然出国,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后转往欧洲,漫游欧州
大陆的名胜古迹,最后定居在瑞士的日内瓦湖畔,致力于“戒杀护生运动”,
长年茹素吃斋,心中充满了禅意。

北伐成功以后,吕碧城欣然归国。此时她已年近半百,表面上虽然穿
着西式衫裙,淡淡地化了妆,但已是心如止水,更耽于禅悦,动辄口诵“南
无阿弥陀佛”,自号圣因法师。她来到北京,反复吟诵着李清照的“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把所有的感慨倾注在那一阕《汨罗怨》中。

翠拱屏峰,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
车延伫。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终古。

闲话南朝往事,谁钟清游,采香残步,汉宫传蜡,秦镜荧星,一例秾
华无据?但江城零乱歌弦,哀人黄陵风雨。还怕说,花落新亭,鹧鸪啼古。

回国后,吕碧城依然寄情山水,游苏州邓尉时,正值梅花盛开,一片
雪海,香闻十里。吕碧城留连忘返,希望死后能埋在这个地方,“青山埋骨
他年愿,好共梅花万祀把馨。”但国内似乎难有她容身的地方,中国当时很
难有一处清静的地方供她静养,到处是革命运动;到处是军阀混战;到处是
外国列强侵略的枪炮声。她再次前往欧洲。

第二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硝烟比中国更浓,吕碧城深夜听到邻家的
钢琴声,都好似杀伐之声。她从欧洲东归,来到香港,她“生也坎坷,殁也
凄凉。”她寂寞地死在客邸中。她早年不知什么事情,与家里人闹翻,曾对
家里人说过:“不到黄泉毋相见”的话,她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
她的尸体究竟埋在什么地方也无人知道。

佛经故事中说,如来佛所在的灵山前有一条弱水。有人问佛:“弱水三
千,如何明一瓢而渡?”佛说:“本来无弱水,何必有沉浮。”

吕碧城有《琼楼》一诗写道:

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

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

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

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摘叶飞花,都成意境。有意无意,都是人生。吕碧城的一生如镜中花,
如水中月。

绣圣沈雪君的婚外恋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被绣圣沈雪君的丈夫余兆熊大事
丑诋,骂得狗血淋头。余兆熊说张謇对他的妻子沈雪君是“生前软禁,死后
霸葬”。张謇也抛开士大夫的庄严身段,把许多不堪的文字及话语一齐加到
余兆熊这位举人出身的读书人身上。


双方如火如荼地对骂不已,大报小报也一齐上阵,成为清末民初东南
一带最大的笑语。

沈雪君闺名云芝,世居苏州宏坊。她家三世习儒游幕,算是小知识分
子或者小官吏家庭。她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三男夭折,只剩两女。她父
亲沈椿长年在浙江盐运使署游幕,她母亲就带着她姐妹两人相依为命地过
活。母亲会刺绣,便将刺绣的绝活一点一滴地传给女儿。沈雪君冰雪聪明,
学绣读书,两皆热中,十三岁的时候绣品便已十分精绝,慢慢地成了当地人
抢购的商品。

光绪十五年的时候,沈雪君已出落得明眸皓齿,蜂腰纤足,娇小玲珑
的个子韵昧无穷。住在距沈家不远的百花巷里的余兆熊对沈雪君倾慕不已,
央托与沈家颇有葭莩之谊的画苑名家刘临川到沈家说媒。结果沈雪君的母亲
却嫌弃余兆熊,说他一个小小的秀才,休想把沈雪君娶走,她家的女儿至少
也要嫁个举人。余兆熊本是浙江绍兴人,七八岁时父母双亡,由一位世伯将
他收养,带到苏州。他听了沈雪君母亲的活后,埋头苦读,两年后考中举人。
刘临川重到沈家说媒,沈母无话可说,光绪十九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日,余
兆熊与沈雪君成了亲,在沈家隔壁租屋住下。

余兆熊每天半日读书,半日陪着爱妻研究刺绣。当时沈雪君的绣艺虽
然高超。细腻精致,但构图立意仍未脱“金玉满堂”、“福禄长贵”的庸俗模
式。余兆熊和沈雪君夫妻合作,早晚研究,从构图、色调、意境、成法各方
面加以改进。当时在上海有一家刺绣世家“露香园”,主人姓顾,创始于明
朝,子孙多半擅长丹青,与刺绣相得益彰。入清后,“露香园”中所绣的花
鸟条幅,几乎被王公贵胄们视为拱壁,殊难求得,“顾绣”名声大燥。现在
余兆熊的知识加上沈雪君的技艺,完成的绣品真是璀灿夺目,出神入化。

看过的人都说:“针端夺化,指下生春,已经凌驾露香园之上了。”

光绪二十八年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光绪二十六年,由于八国联军
侵华,慈禧太后冒着褥暑出奔山西,再由山西渡过黄河到了陕西长安。住了
一年多,直到第二年冬天才回到北京,一连串不顺心的事情,使得一般臣子
们准备在慈禧做七十大寿时,大大地铺张一番,讨老佛爷的欢心。从朝廷到
地方,无不挖空心思,搜集珍品奇玩。有心人便找到沈雪君,于是由余兆熊
设计,沈雪君精心绣制,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绣成山水、花鸟、佛象、法画
各四幅,联缀成四个屏障,送到北京。

慈禧七十寿诞那天,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之后。回到后宫兴致勃勃
地观鉴王公大臣及各省各地送进宫来的祝寿礼物,真是琳琅满目,漪欤盛哉!
慈禧由太监李莲英搀扶着,一路看过来,忽然发现了墙角落里的几幅寿屏,
工致妍雅、细腻绝伦、构图新颖、赏心悦目。不禁伸手抚摸,喷喷称奇,对
李莲英说:“查一查这是那个奴才送的,叫他招那刺绣的人一同来见我。”李
莲英屁颠屁颠地跑出去传旨。那送屏的官员喜不自胜,星夜准备一辆豪华马
车往杭州赶,把沈雪君夫妇连同沈雪君的姐姐沈立一并接入北京。

慈禧太后设宴招待他们。对余兆熊来说,他一个举人,这是做梦也没
有想到的破格荣耀。宴后,慈禧单地又召见了沈雪君。咫尺天威,这位玲戏
剔透的苏州姑娘,倒还能够中规中矩,跪拜如仪。慈禧始终笑眯眯地望着她,
心中想到五十年前,自己也是生长在杏花春雨的江南,眼前这一位江南女子,
使她回忆起自己当年的生活。慈禧难得见到一位江南女子,沈雪君带给她无
限暇思。慈禧招手叫沈雪君走上前去,拉着她的小手,不停地摩挲,从头到


脚上下打量着。突然回过头来,环顾那一群公主福晋们说道:“你们看哪!
人家多俊哪!水葱儿似的,难怪有这般的好手艺。啊呀!这么一点儿小脚,
怎么站得稳呢?怪可怜的,你们倒是赶快搬过凳儿来吧!”

在清代,专制加强,臣子见皇帝,都要把那马蹄袖放下,跪着趴在地
上,像那犬马,口称奴才。皇帝准许臣子站着就是很大的恩宠了,现在慈禧
要沈雪君坐下来,这“锦墩赐坐,闲话家常。”是握邀恩宠的异数。第二天,
慈禧更赐给沈雪君“福”、“寿”大字,更是“慈眷恩荣”的特别,沈雪君夫
妇沐受无上荣宠,分别名沈寿、余福。过了几天,朝廷在京城成立绣工科,
钦派余兆熊为总办,沈雪君为总教习。并颁双龙宝星四等勋章给他们夫妇二
人,沈雪君赢得“绣圣”的名头。后来夫妇二人关系紧张,大家都说丈夫沾
了太太的光,余兆熊十分气愤,还在报上辩解:“余无妻,虽智弗显;妻无
余,虽美弗彰。”

沈雪君刺绣不仅声盖国内,也声闻国外。宣统二年,意大利王后诞辰,
沈雪君刺了一幅与真人一般尺寸的意大利王后绣像,使得有世界四大美女之
一称号的意大利王后,活生生地凸现在绢帛上,呼之欲出,叹为观止。绣品
如期运到意大利,意大利王后一见,大为惊奇,认为是世界第一流的美术作
品。意大利国王亲笔改函满清皇朝,盛赞中国艺术的精湛伟大与永垂不朽。
同时以王室徽章,意大利王后平日所戴的金刚钻手表送给沈雪君。又以意币
二十万为酬,这事国内外报纸竞相登载。许多国家的人都知道中国出了女性
大艺术家。

沈雪君夫妇在事业上获得空前的成功,生活上却不尽如人意。沈雪君
身体娇弱,从小又好洁成性。尽管闺中夫妇谈画论绣,两人都兴致勃勃,笑
语声喧。可一到了燕婉之求,男方虽怜爱有加,女方却总是兴趣不足,甚至
昏昏欲绝,余兆熊大为扫兴。婚后十年,沈雪君未生下一儿半女。后来好不
容易怀了孕,却在那次为赶制给慈禧祝寿的礼品时,疲劳过度而流产,并落
下了终身不能生育的毛病。到了北京后,余兆熊一口气纳了两个如夫人。沈
雪君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她本来就有洁癖,逐渐疏远了丈夫。宣统二年,
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沈雪君担任绣品审查委员,第一次见到了
末代状元张謇。这时,沈雪君三十七岁,张謇五十八岁。

张春在家里排行老四,字季直,号啬翁。祖上靠卖担担糖起家,后来
开了一间糖坊。

张謇甲午恩科中了状元,恰好母亲去世,要回家守孝三年。满清末年
国事如麻,他懒得再去出仕为官,索性在家乡南通领导地方人士办起实业来。
十多年过去了,他办的纱厂、航运、学堂以及农、牧、渔业都已有声有色。
本人也有了南通土皇帝的称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做了民国总统,张謇以
嵩山四友之一的身份,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农商总长,但念念不忘他在南通办
的实业,于是辞职南归。这时沈雪君夫妇由于清王朝垮台,绣工科取消,移
居天津。张謇绕道天津,殷勤邀请沈雪君到南通主持刺绣学校。至于余兆熊
则任贫民工场场长,兼营上海福寿绣织公司业务。沈雪君夫妇,还有沈丘,
以及沈雪君的堂兄沈幼衡先后到了南通,成了张謇的职员。

沈雪君的职称是南通刺绣传习所所长,以“有斐馆”作为下塌的地方。
张謇在生活上对她照顾得十分豪奢周到,沈雪君也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以赢弱的体质承担繁重的工作,数月后便病倒了。张謇爱沈雪君的才华,更
关心她的身体,除了遍请中西名医为她治病外,将自己“瀛阳小筑”前院的


“谦亭”让给沈雪君居住。这里屋舍宽敞,又有园林之胜,距离刺绣传习所
又近,既可养病,又免除了到工作地点的跋涉之苦。张謇对手下这位并非顶
重要的女性干部关怀备至,内心深处充满了爱怜之意。

沈雪君就像水仙花一般,幽香雅洁。只适合案头清供,不作兴沾染繁
华。张謇名成利就,艳如桃李的女性见得多了,对于林黛玉型的女性反而特
别欣赏。把余兆熊支开,对沈雪君大献殷勤,可毕竟是衣冠中人,当然不能
采取市井人物的作法。因而为了更多地与沈雪君接近,以状元公、大老板之
尊,甘愿为沈雪君撰写“绣谱”。由沈雪君口述,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