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劲了
  由于越军前锋进军过快,与后面的越军主力完全拖节,而丘陵地带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机动性,而这时本该还在四川的宋军两个山地师却如同飞将军一样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赶到了大理加入战场,反而将成为孤军的征二等人四面包围。而就在征二下令死战突围的时候,她突然注意到宋军援军的大旗,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郑”字
  宋军中姓郑的不多,而师级以上高级将领之中就只有堪称宋军第一名将的郑南臣了,可越南得到的情报明明是说这两个山地师是由吴氏兄弟二代(一个是吴玠的儿子,一个是吴璘的儿子)率领的,怎么郑南臣也会出现在这里?征二的瞳孔猛地一缩,她想到自己恐怕上了当年赵括上过的当了,而之前大宋传来的消息说郑南臣因酒色过度而身体欠佳,已经不再带兵,恐怕也只是为了诱出越南人的野心罢了。
  征二却不知道,这个消息倒是真的,郑南臣由于纵欲过多,如今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才特别请求让他指挥这次战役。此战获胜后,他便能成为有史以来经历战争类型最多而且全部获胜的伟大将领,平原野战、守城战、攻城战、海战、沙漠作战、雨林作战、山地作战他几乎全齐了,就差一个高原作战,恐怕会来不及尝试。即使如此,他的功绩也足以震烁古今。由于宋军兵力占优,又是专精于山地作战的部队,越军的抵抗虽然很顽强,却完全是徒劳无功,只是几个时辰的工夫,越南军队便全军覆灭。而上次逃过一劫的征二,这次终于没能幸免,在血与火中香消玉殒
第五百六十六章 暗 棋
  虽然知道妹妹战死后悲恸不已,但征侧还是理智地下达了撤军回国的命令,她可不认为自己是郑南臣的对手,尤其是在大理这个到处都对越南人充满敌意的地方。征侧的想法和妹妹一样,以吴铭的才能,即使大宋在越南本土有所动作,也很难讨得了好去。可当征侧穿越国境线后不久,就发现自己错得离谱,现在的祖国已经是一片混乱
  事情还要从赵抗没走时说起,当年他虽然借助越南人的力量轻易打下了大片疆土,但越南也因此壮大起来,成为人口过千万的大国。如果越南人处理不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赵抗倒还不必担心,但是吴铭却大度地宽赦重用异族人才,很快稳定住了国内局势,这下赵抗就不能置之不理了。于是,他在那些异族将领之中策反了多个重要人物,吴铭虽然令他们非常敬畏,但和赵抗一比就如同麻雀与凤凰一样天差地远,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赵抗的密令。如果越南人一直很安分,那么这些暗棋就一直都不会启动,而对他们的报酬将转移到他们的后代身上,可是越南人现在真的如赵抗担心的那样显出了反乱的苗头,于是他们便开始进行相关的准备了。其实吴铭也算是有识人之明,但是这种长期潜伏的情况本来就是最难辨别的,何况他当时也不知道赵抗会离开中国,他只要还在又何须这么做呢?所以吴铭并没想到这一点,就算想到,这十多年下来也早就不在意了,结果越南就这样陷入了几乎波及全境的大动乱之中。
  宋军并没有过早地介入越南内战之中,因为目前大宋的重点还是消化大理的土地,赵训和他的大臣们可不想将已经吃进肚子的肥肉再吐出来。而且,赵训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半独立的大理,那些不受管辖的土司绝不允许存在,这项改革被称为“改土归流”,已经在南方山区推广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改革必然激起那些土司头人的反抗,所以大宋还必须在大理维持相当的驻军进行弹压。在大理局势逐渐安定下来之后,大宋将其原有领土分成了两个行省,即贵州省与云南省。这两个省都是直辖行省,只要是聪明人都能看出其中暗示了什么,而因失去爱妻而心痛如绞的吴铭终于决心捍卫越南的独立,以慰其在天之灵。
  然而,光是应付国内的乱局就已经够辛苦的了,哪儿还有力气来对付随时可能杀来的宋军啊?但吴铭自有办法,说起来这一渠道本来是为了帮助大宋的,想不到现在却被他用来对抗大宋,真是天意弄人。但吴铭想到死去的征二和自己的孩子,还是下了决心,即使为此被后世史家写成叛国贼也在所不惜
  吴铭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与吐蕃诸部加强联系,希望日后可以说服他们成为大宋的臣属,但是现在他却要劝说他们与大宋为敌了。结果由于现在的吐蕃早已是一盘散沙,饶是吴铭派出的使者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有十七个部落愿意出兵大理,其兵力就算往多里算,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人,偏偏他们还自信爆棚,好像击败宋军比捏死一只蚂蚱还简单的样子。吴铭暗自叹息之余,也只能祈求他们好运了。
  但垃圾就是垃圾,这三万进入大理后连水花都没能泛起一朵来就血本无归了,而宋军的脚步根本没有停下,反而正式向越南本土发起了进攻。吴铭见宋军来势汹汹,不得不将各地平乱的军队调回,致使此前的工作功亏一篑。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吴铭却看出了一点胜机
  由于大宋如今的皇位继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皇子的军功大小来确定继承顺位,所以赵训的几个儿子对于带兵参战都很踊跃,只有酷爱艺术的老二除外,他看来是铁了心要当个风流才子了,尽管那意味着他将失去大部分应得的地位和收入。而赵训的长子赵性就在这次进攻越南的军队之中,由于当初赵抗规定皇族带兵也得从基层干起,现在的赵性不过是个团长,吴铭知道这些情报后很快便有了定计。
  赵性现在才刚满十八岁,自然年轻气盛,因为吴铭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将其诱入了早就准备好的包围圈中。尽管如此,吴铭并没有急着将其歼灭,在他看来,赵性虽然军阶不高,但毕竟是大宋皇子,按中原习惯更是太子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现在自己将其围住,附近的宋军各部一定会急速来援,到那时自己就可以打他们的伏击了。然而,吴铭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好,却未免太小看被他包围的赵性了。这也难怪,大宋皇族普遍心地仁慈但却能力不足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即使出过赵抗这样的异类,也被人当成了纯粹的偶然。再加上赵性实在太过年轻,又轻易上了自己的当,似乎能力确实不怎么样,吴铭犯下轻敌的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了
  事实上,赵性是赵训几个儿子之中唯一一个在他崛起之前出生的,所以从小吃过的苦头远比他的几个弟弟要多得多,这使他养成了坚忍的性格,现在的他就如同一只受伤的狼,正瞪大了眼睛寻觅着可能稍纵即逝的生机。他虽然因为年轻的关系有点冲动,但脑子并不笨,见到越军对他们围而不攻,自然觉得蹊跷,脑子里稍一琢磨,便想通了其中的玄机,不由微微冷笑起来。
  等到夜幕降临之后,赵性召集了部下所有军官商议对策,“你们也该猜到了吧,这些越南猴子迟迟不向我们发起进攻,是想以我们为诱饵将我们的友邻部队吸引过来逐个歼灭,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场上的气氛有些沉闷,过了一会才有一个排长开口道,“我们就这么点人,只能乘着他们厮杀的机会突围,到时候我们全力保护殿下您杀出去,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这个排长的话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因为赵性的长剑已经从他的胸腹之间刺了进去,这家伙口吐血沫翻到在地,挣扎了几下便不再动弹了。而凶手赵性则以他阴骘的眼神环视大家,沉声道,“居然首先想到牺牲友军来保全自己的方法,再过一会岂不是要投敌保命?你们说他是不是该死?”
第五百六十七章 逆 袭
  大家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赵性此举不合军法,但若等苟且之气蔓延开来那再处置肯定就来不及了,所以军法里也准许主官在战斗中便宜行事,所以也不能说赵性做得一定不对。但大家确实不知道赵性的想法,与其多说惹祸,还不如多听更好一些。
  尽管如此,赵性接下来说出的话还是令大家以为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与其祸害友军,还不如现在就与那些越南猴子拼死一搏,就算全军覆灭也比这个混蛋的缺德主意要好。”
  大家的脸上普遍出现了怪异的神情,这打仗哪有一上来就拼命的?平常觉得这位殿下文武双全,算是个人物,想不到他竟然是个只知道拼命的愣头青,或者就是一个烂好人,这下大家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个个心里感觉拔凉拔凉的
  赵性见状勃然大怒,喝道,“我都不怕死,难道你们的命比我还值钱吗?”
  大家一想也是,自己贱命一条,死就死好了,若真的全军覆没,也有太子殿下同死,那可是少有的光荣啊!年轻人本就普遍有着血气之勇,这些将士也都是赵训亲自为儿子挑选的,各方面素质自然都没话说,一旦脑子想通了,之前一时的胆怯便迅速消退,士气顿时高涨起来。
  可就在大家斗志满满地准备冲出去杀个痛快的时候,赵性却突然放松了表情笑起来,“别那么紧张,我只是看看大家到底像不像父皇说的那样,是真正的勇士,看来父皇果然圣明。不过光勇气没问题是打不了胜仗的,还得有智慧才行,我们这次不就是因为我上了敌人的当,才陷入现在的困境吗?”
  大家连忙出言劝慰,表示这是敌人太狡猾,殿下不该过于自责之类
  而这时赵性的表情又重新变得严肃起来,他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可是,打仗总得死人的,现在敌军人数超过我军十倍,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反败为胜。我想大家都作好了死于敌手的准备,但若是死于自己人呢?”
  听完赵性的计策,大家心中不由倒抽一口凉气,“这位殿下太狠了,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但正是因为这样,我相信他会带领我们获得胜利”
  赵性对大家的反应还算满意,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一计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大家之间是否信任,如果想要借此机会除去仇人,或者是担心别人这么做,我们演的戏就会lou出破绽,那大家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所有人的希望都将因此葬送!但这次战斗若能胜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将是你的兄弟,因为他们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值得你全心地信任!”
  当军官将赵性的计划传达下去以后,士兵之中虽然也有轻微的骚动,但由于军官带头执行,而现在确实没有别的出路,所以并没有什么人提出异议。赵性看着自愿站出来的五百多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你们是相信我们才站出来的,所以我也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英雄!”
  次日天亮后,吴铭亲自赶到阵地前沿,观察了一下宋军的现状,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士气已经越发低落,军官只会打骂士兵来化解压力,而士卒看上去则个个有气无力。这倒令他有些担心起来,如果宋军太早崩溃的话,那他打援的计划就泡汤了。不过若能擒住赵性,也许一样有机会逼大宋求和,想到这一点吴铭的脸色才变得稍微好看了一点。
  而他的运气似乎还算不错,就在宋军被围的第二天,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团听说皇长子被围,立刻不顾双方的实力差距急吼吼地赶了过来。吴铭虽然有些嫌少,但总比没有好,便松开了口子请君入瓮。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被围的宋军终于崩溃了
  一大群宋军士兵乱糟糟地从简易工事中逃了出来,想要向越军乞降,而赵性和那些不愿投降的军官则怒不可遏地拉弓就射,不少逃兵中箭倒地,有些当场死去,有些则带着入肉寸许的箭支痛苦地哭嚎。这时反倒是作为敌人的越军救了他们的命,吴铭深知激怒大宋的后果,所以一直要求越军优待俘虏,以达到分化瓦解宋军的目的。现在越军看到宋军射杀逃兵,立即射出了更加密集的箭雨进行压制,这下赵性等人便只能干瞪眼了,结果还是有三百多个宋兵活着逃到了越军那边。由于他们都已经丢弃了武器,而吴铭的主力那边宋军又有两个团赶来,使得越军全歼宋军的难度增大,吴铭要求这边的越军立刻派兵增援,所以抽不出多少人手来看管那些大宋逃兵,便暂时将他们安置到了营地里面,只派出了十几个人进行看管。
  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眼见逃兵全部进了越军营地之后,赵性脸上终于lou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即吹响了号角下令全军出击。由于这两天这支宋军显得士气低落,今天更是出现了大批逃兵,连吴铭都开始小看他们,何况是那些越军基层官兵?结果越军很自然地出现了应变迟缓的情况,即使如此,数量上至少是宋军三倍的越军还是很快集结起足够的弓弩手,希望用猛烈的箭雨将宋军逼回土围之中,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变故在这时发生了
  宋军那三百多名降兵听到土围方向传来的喊杀声后,其中某个相貌平常的士兵突然喊了一声“动手!”,他的同伴们立刻抽出贴身暗藏的短剑将那些负责看管他们的越军士兵刺翻在地。原来他们投降不过是赵性的计策罢了,为了戏演得像一些赵性和留下的官兵甚至还真的用弓箭射他们,所以赵性才感谢这些官兵对他们的信任,因为他们愿意当箭靶子,一是说明这些人相信他们射出的箭可以避过要害,二是说明这些人相信他们不会趁此机会公报私仇。其中一些人为了将戏演得更像一点,中箭之后还装死一动不动,即使箭伤再痛也依然坚持到宋军反击的那一刻,但其中有几个倒霉的家伙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装死变成了真死
  这三百多人都是悍勇之士,而且个个擅长近身刺杀,随身暗藏了短剑以待时机。而他们逃到越军阵前的时候大多带着制式兵器,便利用越军思维上的盲区避过了搜身,现在越军的主力已经被赵性他们吸引过去,这些家伙轻易便摆平了少得可怜的看守越兵,并大肆屠杀大多为非战斗人员的越军留守官兵,同时四处点火焚烧营帐,正在激战的越军见到后院起火,军心立刻大乱
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地晋升
  利用越军军心动摇的机会,赵性所部主力忍受着箭雨带来的大量伤亡,终于突破封锁杀入越军阵中。赵性的这个团本就是宋军之中的精锐,如今虽然阵亡了将近三分之一,近身肉搏中的战斗力仍然远在同等数量的越军之上。而就在这时,那三百多名勇士也完成了任务反身杀来,越军受到前后夹击,局势越发不利起来。眼见胜负就在一瞬之间,赵性大喝一声,手仗长刀带头冲锋,宋军见到身为皇长子的团长却能视生死如无物,士气登时大涨,越军抵挡不住,很快便不约而同地向吴铭所率主力的方向溃退而去。
  虽然成功突围,但赵性也身中两箭,由于现在没空处理,他便将箭杆折断以免碍手碍脚。箭头却没有拔出,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使得自己失血过多,而他现在还根本没有休息的余裕。见到部下都有懈怠之意,赵性厉声指着远处的战场喝道,“那边被围的都是我们的兄弟,他们是为了我们才陷入死地,难道我们可以丢下他们自己逃命吗?”
  大家虽然现在已经有些疲惫,而且大多带伤,但经过这次奇迹般的突围,大家已经对这位年轻的团长建立起特殊的信任。听到他激昂的话语后,全团将士但觉胸中热血翻涌,战意如同烈火一样熊熊燃烧起来,“不能!”
  赵性见士气可用,大喜道,“贼军被我击溃,已然胆寒,我们现在必须一鼓作气,紧追不舍,只顾逃命的他们便无法保持秩序,必然会冲乱他们主力的阵脚,我们那时趁势杀入阵中,不但有望救出友军,甚至可能反败为胜,立下足以光宗耀祖的大功。等到你们老了,便可以昂着头告诉你们的孙子,想当年,你爷爷也是一个英雄!”
  在团长赵性的率领下,近卫军团新编第一团(大宋现在有五大野战军团,其中近卫军团一般不会参加大规模战役,所以军团之下便直接是团级编制了,但人数虽少,却全是精兵。)的将士们以猛虎下山之势尾随越南败军之后穷追不舍。越军早已胆寒,此时更是大骇,根本不敢交战,只顾拔腿就逃。吴铭虽然极具军事才能,但更多地表现在谋略上,带兵能力却只能说是合格而已。现在越军眼看就可以全歼宋军三个团万余人马,却被自己的溃兵一冲,原本严整的阵型立刻lou出了破绽。宋军的三个团长是担心赵性的安危才不管不顾地走进了吴铭的陷阱,并非是他们能力平庸,现在见越军原本无懈可击的阵势出现了漏洞,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从天而降的有限生机。在他们的奋力厮杀下,越军阵势的漏洞越来越大,而吴铭则显得很无奈,因为他的部下终于渐渐意识到大营已丢的事实,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看来想要吃掉这三个团是不太可能了。可吴铭很快就发现,要平安地撤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赵性的新一团已经杀到他的面前了
  宋军四个团成功会师,令他们士气大振,而身为皇长子的赵性带头突阵,逼得大家不得不拼死跟进。虽然这样一来宋军的伤亡人数直线上升,但他们却以一往无前的的气势将厚实的越军阵势完全打穿!而吴铭带兵经验不足的缺陷则第一次暴lou了出来,由于他没能及时变阵,越军很快陷入了不利局面。说起来,吴铭也不是没有带过兵,前不久对付各地叛军就是由他指挥的,但是强度和现在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本来即使如此,越军在人数上依然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宋军明显要疲劳得多,但是赵性之所以敢拼命黏上越军,自然有他的想法。结果,真的如他所料,离战场更远一些的宋军各部也陆续来援,越军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全线溃败。而吴铭虽然竭力收聚败兵,但他汉人的身份在这时成了最大的阻碍,征侧现在又还滞留国外,最后越南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再组织起有力的抵抗。
  赵性虽然年轻,也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竭力劝说宋军各部暂时忍受伤亡和疲劳继续追击。虽然那些将领中有很多人军阶不在他之下,但一来他是皇长子,有意示好的家伙多得很;二来他在这次战役中的成长有目共睹;三来大家也被他的热情所感染,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了。虽然最后这批宋军伤亡过半,光战死的就有七千多人,但越军的防线根本没机会重建,损失远比宋军大得多,不久之后吴铭为了保全年幼的孩子向赵性投降,随后被要求立刻迁居燕云地区,以免遗留后患,而征侧则不愿投降,在确认子女平安之后自尽身亡。而由于异族叛军的乘火打劫,本就远未恢复的越南人口急遽萎缩,几十年后这个民族就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得知越南彻底灭亡之后,大宋帝国西南军团统帅郑南臣对赵性的表现非常赞赏,火线晋升其为师长,并同时将处理原越南领地的重任全部交给他来负责。而郑南臣自己则继续留在大理,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从未被人征服过的吐蕃高原,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和高原上极度恶劣的环境,这很可能将是他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了。
  赵性得到了军方第一大将郑南臣的赞赏,这实在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这可是他将来争取储君之位的有力凭仗。说起来,他那个文绉绉的三弟这次担任郑南臣的参谋,还着实令他紧张了一把,看来武将们还是更偏爱他这样的实战派啊!赵性一边取笑自己当时过于担心结果才中了越军的jian计,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处理越南遗留问题中去。说起来赵性处理这类政治问题并不怎么擅长,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没架子,不耻下问,而且用人不拘一格,因为没花多少工夫就将越南的问题全部摆平,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了
  在一个谋士的建议下,赵性并没有将越南原来的土地一下子全部并入大宋帝国的版图,而只笑纳了其中的一部分。大宋在其上建立了两个行省,即安南和暹罗。这两个省虽然面积加起来还不到原越南版图的一半,但却是昔日南洋的最大粮仓所在。其他部分先分封给倒戈的叛军首领,等他们之间斗得只剩一口气时,大宋有的是理由处理他们。就算他们够聪明,彼此之间精诚团结,只要他们粮食不能自给,就没什么好怕的。何况若他们真的够乖,让他们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地方当个世袭藩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第五百六十九章 吐蕃归化
  相比起早已进入农耕社会而且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目前仍以游牧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吐蕃显然更加难缠,即使是天下有数的名将郑南臣这次也碰了个头破血流。其实攻略吐蕃的决定早在赵抗出国前就已经作出,但由于难度过大,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郑南臣的西南军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组建的,精选到其中的官兵除了适应雨林环境的那部分以外,剩下的都是专精于山地作战的山地师,一共有四个之多,总兵力超过十万人。尽管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可以复制吐蕃高原上独特的气候与环境,即使这些专门用来进行山地作战的军队也是一样。所以,虽然面对一盘散沙的吐蕃诸部时,宋军的战斗力占据明显优势,一开始就三战三捷,但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居然是战死人数的三倍之多!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