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铨为第26 军军长、叶植楠为副军长。
1950 年4 月,原第8 军副军长柳元麟、第6 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傅克军、
李弥的妻子龙慧娱、师长李彬甫、副官处长何永年、团长浦景云等20 余人,
乘私人商车由昆明潜逃滇西畹町,逃往缅甸。随后相继外逃的还有卢汉起义
部队暂编第12 军36 师参谋长(原云南绥靖公署科长)马俊回、腾冲县县长
刘绍汤、滇东机场守备司令苏令德和云南省政府警务处处长邱开基、国民党
云南省党部书记裴存藩、整编第77 旅旅长钱伯英、第5 师师长李则芬、第
58 军26 师师长王少才、第125 军参谋长和荣先、预备第11 师副营长徐剑光、
滇西护路总队大队长王晨天、在乡军人团长朱鸣元、第26 军输送营连长何子
钰、第58 军营长杨一波、保安团中队长杨文光、缅宁专员彭季谦等,这些外
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均为李弥收容。
同时,李弥还策动了境内外民族土司头人武装,外迁外逃投附国民党残
军,使国民党残军发展到6900 余人。
这时,美国一面在亚洲北部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一面要阻止“共产
主义”进入东南亚。美国国防部除了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者以军援外,
并拟订“堵塞亚洲共产主义进一步扩张”的政策。三军联合参谋长于1950
年4 月向美国国务卿进言:“如果将采取迅速和持续的措施,减少共产党中
国的压力。。联合参谋长已注意到中国国民党部队活动力重振和效能显著有
增加的证据。”并建议,实施“一项在干涉东南亚共产党活动的地下特别行
动计划”。中央情报局并着手研究如何使用逃缅国民党残军“入侵华南计划”
的实施。按杜鲁门总统的想法,武装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利用他们来使缅
中边境(由西藏到泰国)成为坚固的屏障,“显然是解决的办法”。
1950 年6 月至7 月,美国前任驻泰国武官谢尔敦在曼谷开设“海洋供应
公司”,开始向残军接济军火和服装。 12 月,美国在泰北清迈设领事馆,
专门负责对残军救济,直接指挥和派遣顾问训练残军。 1951 年2 月,美国
派人与李弥商谈军人供应,3 月,由两名美国入送260 驮武器、物资到残军
总部猛撒,并用C—46 和C—47 型运输机向猛撒空投,每月至少5 次。从1950
年4 月起,美国每月给国民党残军20 万铢泰币,8 月又改为7 万美金,9 月
起每月又增加家属救济费2 万美金,直到1952 年6 月前后才停止。
李弥受台湾“国防部”的命令,并在美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于1951
年5 月发动了对云南边境的大规模军事窜扰。6 月21 日,西路国民党残军攻
占沦沅县城、岩帅、党坝、南掌和镇康县的南伞、大营盘、山口寨;6 月6
日,东路军从缅北盂养地区入窜孟连县城,占据糯福、孟马和孟连县城;6
月12 日,游击大队吴运缓部、特务大队罗成部400 余人入窜孟遮县以南地区,
以牵制解放军;李弥亲自到缅北班阳雍和设立总指挥部,先后投入兵力8000
余人。美国出动了无标记的C—47 运输机多次向入境残军空投武器和补给。
6 月3 日,解放军云南军区在残军人窜云南边境时,立即发布剿灭李弥
残军的命令,组织了5 个团的兵力分4 路追剿。6 月上旬,人民解放军云南
军区步兵第117 团、第121 团各一部向糯福、青塘出击;6 月10 日,吕国铨
率部退出国境。6 月下旬,步兵120 团、123 团、基干2 团、115 团等5 个团
兵力合围入侵耿马、双江的残军,李国辉率部撤出国境。
国民党残军第一次入窜失败后,李弥于7 月又组织了第二次入窜。
对李弥两次入窜,云南军区司令部再次组织追剿。两次作战先后50 余
天,国民党残军共被歼549 人,残军于7 月底全部撤出国境退缩至缅北果敢
至三岛一线,李弥指挥部也由班阳撤回猛撒。
李弥两次窜扰云南边境失败后,把部队集中在云南境外的几个基地上,
分兵四处抢占地盘,迅速占领缅北萨尔温江以北,云南境外以南掸邦科康、
佤邦、景栋3 个省的大片地区,控制了该地的鸦片和贸易,收纳赋税,收缴
公粮,使当地民族土司、头人纷纷依附残军。李弥在猛撒开办“反共抗俄大
学”由李弥、李则芬任校长和教育长,大肆招收华侨和汉族子女扩充实力,
休整训练,收编土司民族武装,给予番号。台湾还派遣军官和特工人员700
余人到缅北,充实残军。1951 年11 月李弥在猛撒修筑机场, 1952 年1 月
又从台湾带回1 队“民航运输公司”空运飞机到猛撤,C—47 型运输机定期
每周两次由台湾至猛撒往返。美国还以M—1 型步枪、五○口径轻机枪、反
坦克炮、高射炮等武器装备了8000 名新兵。到1953 年1 月,国民党残军已
发展到1。 85 万人,编为1 个总部、1 个指挥部、3 个军区、4 个师、16 个纵
队,活动地区北至缅甸昔董、南至耶县,西至盂苏、孟畔土司管辖区,东至
老挝孟信,南北长达530 公里,东西宽有280 公里。
残军被迫退台
1952 年8 月,同民党残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渡过萨尔温江向
缅甸中部帕奔、毛淡棉、耶县发展,并与缅甸“克伦自卫军”成立“联合作
战指挥部”,公开宣称联合缅甸所有反缅甸政府武装,推翻缅甸政府。残军
向萨尔温江以南的发展,直接威胁了缅甸主权。
缅甸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于1953 年1 月集中了3 个精锐的步兵旅组
织拦击。缅军这次作战以萨尔温江为中心,波及范围广,动用兵力多,战斗
极其激烈。当时,缅甸的海陆空国防军全部只有20000 人,而用来围剿的达
10000人以上。在这1 万多兵力中, 7000—8000人是骠悍善战的钦族部队。
钦族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勇抗日而闻名于亚洲。他们擅长于山林作
战,身背轻机枪爬山越岭如履平地。此外,缅甸还雇用了以印度人为主体的
“国际兵团”3000—4000 人。
这次战役缅军是经过长期准备的。他们易集中兵力,处于主动攻击的地
位,在人力、武器装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
战争开始,国民党残部毫无准备,司令部主将李弥及参谋人员均不在,
剩下的只有“反共大学”教务长、副总指挥李则芬和参谋长杜显信坐镇盂萨。
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可参加劲战,其他团队番号人数虽多,但未经过正规训练
且分散于近20 个点,易被各个消灭。
缅军的第一个战略步骤是:先消灭驻守萨尔温江东西两岸的江口、孟板
之敌,然后分兵两路,北攻孟布,东夺国民党残兵总部孟萨。
这时残军在这些地区的兵力均甚薄弱,孟板由邹浩修率两个连防守,他
的另1 个连驻江口以东的拉牛山。孟萨总部只有2 个连和1 个排的守兵,而
孟布也空虚, 93 师师部及1 个直属连,总共不到400 人。
5 月21 日,在萨尔温江的沙拉渡口,杜显信命令张云岳带领总部的两个
连去江口增援。这时,警卫营邹浩修率两个连从孟板败退,渡江至东岸的江
口,与张云岳两个连汇合。缅军1 个团合围江口,一连发动3 天猛攻,遭到
残军的拼死顽抗,又调来重炮参战。5 月22 日,缅军在空军的配合下攻克萨
尔温江西岸的残军桥头堡猛畔据点,残军坚守沙拉渡口。23 日,缅军集中炮
火猛击沙拉渡口,这时缅军采用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采用的跳蛙战术,
跳过江口,在江口分兵上下游各30 里处渡过萨尔温江,向残军猛撤总部和猛
布据点进攻。这就是有名的萨尔温江战役。
24 日,残军被迫放弃沙拉渡口,固守拉牛山。
在拉牛山山口,残军与缅军相遇并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双方伤亡惨重,
国民党残军只剩下400 余人。缅甸国防军于第二天开始猛攻, 105 大炮轰
得拉牛山口土崩石碎,浓烟滚滚。第4 天,缅甸空军参战,飞机同时轰炸孟
萨、孟布和拉牛山。30 日,残军放弃拉牛山。
缅军并没有巩固好胜利果实,残军在杜显信的带领下,炮轰萨尔温江江
口重镇,并以“反共大学”学员为先锋,警卫营殿后,攻占了江口,虽伤亡
惨重,但缅军也痛失了江口。随即拉牛山又回到残军的手中。
缅军原打算跳过江口分兵两路攻打孟萨和孟布,一举歼灭国民党残军。
现在,江口已失,而残军在孟萨总部又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缅军捕捉不到作
战对象,于是转而集中兵力围攻孟布,以期消灭残军主力——李国辉部队。
由于山势陡峭、地形复杂,缅军大部队四面包围孟布,但还不能合围,残军
仍能从许多小道与外界联系。经过20 多天的围困,仍没能达到消灭敌军的目
的。
6 月,残军主力由缅北基地回军增援,收复拉牛山、沙拉渡口,同时增
兵猛撒、猛畔、猛果,缅军腹背受敌,于6 月13 日撤回萨尔温江以西。
缅军这次以萨尔温江区域为中心对国民党残军的围剿就这样基本结束
了。
1953 年,缅甸政府向残军进行军事行动的同时,向联合国控诉台湾国民
党侵略缅甸领土,危害缅甸主权与安全,并向联合国提供了大量残军侵犯缅
甸主权的照片、文件、实物。4 月23 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国民党残军
撤回台湾或居住在指定的禁区内。尽管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设法把提案搁
置,但在大量的物证面前,美国政府被迫利用它的影响于5 月23 日在曼谷召
开美、泰、缅、台湾“四国军事委员会”会议,经1 个月的谈判,决定在缅
甸的国民党残军全部撤往台湾。
但李弥总部拒绝撤台,会议只好拖延下来。但由于联合国做出要求国民
党残军撤退的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国际强大的压力下,国
民党军队残部不得不同意派代表去曼谷参加谈判。由于李弥当时不在台湾,
故由副总指挥李则芬充当谈判代表,另一副总指挥柳元麟为代总指挥。当要
“撤回台湾”的消息传到孟萨的时候,残军内部思想混乱,年轻人希望回台
湾进学校,做劳工赚钱另谋出路,免得在缅甸受苦;老资格的军官们另有打
算。李弥、参议员及总指挥部秘书长丁作韶不主张撤退,在台湾有后台的柳
元麟认为应该服从台湾的命令撤退。反共思想十分顽固的丁作韶到处宣传不
能撤退。他的理由是,撤退到台湾,大家挤到一个小岛上,有什么作为呢?
留在缅甸这个无限好的江山,大有作为。以国民党残军的兵力而论,如能和
缅甸山地民族反政府武装相结合,足可以成立一个“缅甸民国”,然后进入
联合国,不但个人有出路,将来说不定还能返攻大陆,重回云南哩!但是,
同意丁作韶的意见者甚少。当时尚在台湾公干的李弥是主张不能撤的,因为
他不肯把在缅甸的既得地盘和人马输掉。但当他看到“金三角”的台柱子李
国辉愿撤退时,就主张以退为进;只撤老弱残兵,留下骨干以期东山再起。
在这关键时刻,国民党残军内部四分五裂,柳元麟甚至公开冲突起来。
9 月,缅甸政府再次把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台湾驻泰国的代表才同意
撤退部分残军。
撤退工作从11 月开始,残军由缅北开往泰国边境,再乘卡车前往泰国清
莱,然后乘陈纳德“民航运输公司”的飞机赴台湾。由于残军撤退时不带武
器,缅甸政府提出了抗议,美国驻泰大使威廉·唐纳德为此给美国驻台湾大
使发电。11 月9 日美国驻台湾大使卡尔·蓝钦回电答复:蒋介石提出,如果
美国继续施加压力,台湾将公布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在缅甸的国民党军的内
幕。唐纳德认为,此时中共和苏联早已知道中央情报局在缅甸的活动,便坚
持要残军撤退时带走武器。此后残军撤退时只好带走一些破残老式武器,撤
退工作一直延迟到1954 年5 月。先后撤退的有,李弥总部、“反共抗俄大学”、
第26 军军部、93 师、193 师、第10 纵队、第4 纵队和第3 军田中田部的全
部;保2 师的大部,第18 纵队、21 纵队和18 支队的一小部,共5472 人,
家属1035 人。撤回台湾的残军除少数身壮年轻的编入台湾特种部队外,大部
被安置在台湾花莲。李弥本人1961 年才回到台湾。
李弥到台湾后,即居台北新店镇北新路,长子云川,次子获之,均学成
居美国。李弥则归朴返真,成了虔诚的天主教徒,时与于斌枢机主教,关吉
玉、蒋复聪相过从。1973 年12 月8 日突以心脏病复发而逝世。死后之治丧
委员会由何应钦、谷正纲、于斌、薛岳、李宗黄、张宝树等主持。
中缅联合打击残军
李弥总部撤台后,留在缅北的国民党残军还有1 万余人,多数人是云南
籍及当地的民族武装,不愿去台湾,但因没有统一的指挥部,台湾曾一度停
止供应,加之缅军又出动1。6 万兵力攻占残军驻地,残军大批逃亡。与此同
时,云南境内党政军民向国民党残军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一方面散发“回
归证”,另一方面,边民纷纷出境呼夫唤子,至使外迁外逃的民族土司人武
装纷纷回国。这样,少数民族武装基本瓦解。1952 年至1955 年被争取回国
投诚的国民党残军官兵共3296 人。至1954 年6 月,残军缩减到5800 余人。
1954 年,国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边境进行民主改革,台湾当局认为有
机可乘,便派国民党残军副总指挥、原第8 军副军长柳元麟,重返缅北,搜
罗残部、恢复补给。柳元麟返缅北后,搜罗残军4500 余人,组成第3、第5、
第7 军3 个军,成立“东南亚自由人民反共联军”,盘踞在泰缅边境。11 月
1 日改番号为“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隶属于台湾“国防部情报局,。1955
年10 月,曾德兴率部由老挝到达缅北,编入柳元麟部。另以吕维英为首的一
股,亦于1954 年10 月1 日窜回缅北,在三岛地区成立“滇南人民反共救国
军第1 军”,共1300 余人,盘踞孟美、三岛、孟歇、孟坎一带。1956 年初,
台湾派“国防部情报局”游击行动处处长罗果到缅北,传达情报局“统一指
挥、统一补给、整编部队、加强训练”的命令。2 月,吕维英部编人柳元麟
部。
1957 年,国民党残军经过整顿,统一了指挥关系,将总部设在缅老边境、
湄公河西岸的江拉,在孟百修筑机场,台湾恢复了对残部的交通联系和补给。
10 月,台湾国民党召开八全大会,强调对大陆的政治反攻,指令缅北残军对
云南地区进行情报、心战、策反、组织暴乱。残军为此拟订了一个“安西计
划”。8 月,为配合台湾对大陆东南沿海制造紧张局势,柳元麟亲率残军1460
余人分4 路进抵云南边境。对柳元麟的武装窜扰,云南军区在边疆成立了7
万余人的联防队,执行“以军队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以政治斗争为主,
建立一条人民防线”的方针,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残军的窜扰,粉碎了台湾
“政治反攻”的阴谋。
1959 年初,西藏上层公开叛乱,台湾当局认为形势对其有利,对残军更
为重视。2 月,蒋介石在台湾亲自召见柳元麟;3 月开始恢复对残军空投装备、
给养;4 月派“情报局”副局长任剑鹏率督导组到缅北调解残军内部纠纷,
点验人员,统一指挥。国民党残军大肆搜编民族武装,在缅北果敢、大孟宜、
卡佤山等地招兵,利用云南边境“大跃进”中出现的政策不稳定的情况,煽
动边民外迁外逃,胁骗当兵。到1959 年底,柳元麟部已发展为5 个军、1 个
军区、15 个师、6 个纵队、6 个独立团、3 个独立支队,共9400 余人。 1960
年7 月,台湾将特种作战部队的1 个大队400 余人由台湾空运缅北,加强残
军的指挥、技术、通讯、医务、政工力量,并制定了对云南边境的窜扰计划。
特种作战部队中将司令夏超、第6 军中将政治部主任徐汝辑、特种作战部队
副司令胡开业亦受命到残军分别担任副总指挥兼教导总队长、政治部主任、
孟百了守备区司令职务,加强对残军的控制。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一敌情非常重视。1960 年5 月4 日,毛泽东主
席在昆明军区呈送的内参上作了重要批示。毛泽东指示昆明军区和云南省
委,应立即加强有关地区的工作,派得力人员去各地调查情况,研究对策,
千万不可马虎大意,轻易相信下面太平无事的书面报告;中央军委亦应派员
去云南布置对策。
在一次晚饭后,毛泽东走出菊香书屋,叫秘书请来周恩来总理和总理的
军事秘书,一起闲庭散步,就防止国民党残匪窜犯等问题交换了意见。5 月5
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做出了关于边境斗争的部署,并派副总参
谋长杨成武将军率指挥组到云南,具体落实军委的指示。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深,边民常用这样的语
言来说明两国边疆友谊:中方的鸡缅方下蛋,缅方的藤在中方结瓜。
中缅两国边界是清朝时期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划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中
缅两国一直遵守着历史形成的国界线。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
使双方更加和睦友好。陈毅副总理访缅时,曾留下美好诗句:“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1960 年1 月,缅甸联邦奈温将军访华。1 月28 日,中国周恩来总理、缅
甸联邦总理奈温总理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
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
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按协定,中缅成立了边界联合委员会。中方由驻缅大使姚仲明担任首席
代表,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少将担任首席顾问。缅方由国防军副总参
谋长昂季准将担任首席代表,缅北军区司令官山友准将担任首席顾问。
1960 年6 月,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召开了第一次联合会
议。会议讨论了边界安全等问题。
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恩来总理和4 月份再次上任的吴努总理分别
代表两国政府于1960 年中国国庆之日,又签署了正式划定中缅两国边界线的
条约。
可是,由于当时李弥、柳元麟残部在边境不断进行窜扰破坏活动,不仅
使边境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危害,而且使中缅勘界受到严重影响。中
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于1960 年11 月4 日在中国昆明市召开联合会议。会议根
据中缅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专门商讨了如何保障
边界勘测的安全警卫问题。这次会议协商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跨越国
界,进入缅甸20 公里范围内清剿国民党残匪。会上,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
荣昌将军和缅北军区司令官山友准将联合签署了《捕诛蒋军残匪协议》和《联
合作战命令》。缅方还派出苏敏昂少校作为山友准将的特派代表到西双版纳
的中方指挥部,做中缅联合作战的联络员。
1960 年11 月,驻扎在中缅边境的我陆军第13 军39 师和云南省军区的
部分边防部队共5 个团和1 个营的兵力集结边境,并在云南渤海县成立了前
线指挥部。
缅甸政府于1961 年1 月出动5000 主力部队集结在大其力、孟岭,准备
进剿柳元麟总部。此时,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勘界协议,缅甸国防军在中国
人民解放军勘界警卫部队的配合和支援下,给了国民党残军一次沉重的打
击,攻占了柳元麟总部所在地江拉。柳元麟率总部及主力2500 余人渡过湄公
河逃往老挝;第3、第5 军3500 余人,逃往泰缅老边境; 1300 余人流窜卡
佤山区。是役在江拉总部缴获美制弹药和军用物资有5 吨之多,为此缅甸政
府再次向联合国控告台湾国民党部队侵犯缅甸主权,同时还将缴获的美制武
器进行展出,邀请美、泰、印尼等国武官前往参观。2 月16 日,缅甸空军又
击落1 架美制4 引擎运输机,当时该机正向缅甸境内的残军隐藏地空投供
应,这更使美国国务院的处境十分尴尬,不得不表示愿意协助国民党残军遣
返台湾。遣返工作从3 月14 日开始,残军由美国飞机从老挝南塔空运到老挝
的会晒,渡过湄公河即乘大卡车运往清莱,在清莱再乘飞机撤往台湾。到4
月12 日撤台告一段落,先后撤台人员共计4521 人。柳元麟回台湾后,任“国
防部”作战督察研究委员会委员。
留缅残军各寻出路
1961 年5 月,柳元麟总部撤台后,“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番号随之撤
销,台湾即停止了不愿撤台残军的一切供应。留在缅北的残军5000 余人,则
分别由段希文、李文焕、马俊国掌握,各自为政,各霸一方。不久,因生活
补给没有着落,残军人员纷纷逃亡,各自寻找出路。原第25 师师长曾德兴率
部500 余人,窜到老挝,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