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得不杀人-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必须特别小心某些事情对吗?” 
“按我说的做,不要放松警惕,即使是对自己信任的人。小心你的左肩上方。” 
“我的左肩?什么我的左肩?” 
“我说完了。” 
“为什么提醒我?” 
“你以为共事八年之久,我还能和你划清界限吗?”他反问我,笑得不同寻常。 
是啊,我心想,但没让自己表现出来。 
“这么说‘他们’要和我划清界限了?” 
“赶快做完手里的活儿,”他打断我,“就这样。” 
他的走和来时一样,让我疑惑万分,毫无思想准备。他到底想说什么呢,关于左肩? 
没错,我决定离开,而且正在筹划,就这么简单。我的合同到期了,我明白这丝毫不意味着我“尽完了义务”也不意味着他们会同意我脱离,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他们不可能听凭我就这么一走了之。如果他们命令我留下,而我坚持要走,那他们就失去了威信,这对他们控制手下很不利。再说,这确实不是那种用高压约束就能干好的工作。如果我没有了诚意,就该给我一条出路。我糟糕的健康状况也许是一个理由,但在他们看来,却更应该是我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理由。为了避免我们之间最后的谈判,我决定不撕破面子,选择不声不响地离开,但愿他们能随我去了,息事宁人。   
第十二章 小心你的左肩上方(5)   
现在,既然乌里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我,也许我该重新考虑自己的计划。 
我干完手里的活儿,按原计划在2001年2月动身了,盼着这是我最后一次任务。很不顺利。在和对方交火当中,我头部和手臂都受了轻伤。我昏迷了一整天。醒来的时候,我失去了一部分记忆。地点,日期,都在脑子里乱成一团,毫无头绪。完全想不起来我在哪里,干了什么,又怎么到的现在这个地方。几个当地人看护了我几天,告诉我现在是在黎巴嫩。直觉 
告诉我必须马上走,可是我却很想留下来。一个声音对我说,不要再会以色列去,否则会有危险。这种状况之下,去哪里呢? 
在机场,我下意识地到行李寄存处取了自己的护照、钱和药片。我想都没想,买了一张去雅典的机票。就像是条件反射。从雅典我转到伊斯坦布尔。直觉告诉我,会法国去。我又买了一张飞巴黎的票。我的钱也不够去别的地方了。我慢慢好起来。记忆断断续续地回来了,我被一种难以言状的焦虑所占据。我觉得有危险,但又说不清这危险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来。 
在候机厅,我要了一本咖啡想让自己放松点,这时候一个同事从我身边冒了出来。我认出了他,这人曾在我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我笑着叫住他。 
“你怎么在这儿?”我问。 
“去‘工作’。”他高兴地回答道:“你呢?” 
“回去……我想……” 
“你想?为什么是你想?没事儿吧你?” 
“我想……” 
我注意到他的左手包着纱布。 
“受伤了?” 
“问题不大。你碰到什么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不太踏实。他没再问我什么,聊了聊他的家庭,他的打算。我们彼此都很愉快。我登机的时间到了,他站起身,送我去检票口。 
等候的时候,我听他一直在喋喋不休。有些记忆挡也挡不住地涌现出来。突然,我好像听到乌里的声音。“你要当心……我怕你会对自己过于信任的人放松警觉……要注意你的左肩上方。”为什么特别提到左肩呢,好像是要告诉我,有某个人会从这个方向出手?其他的记忆也重新回来了,Krav Maga,从最直接路线出手的方式。乌里和我这样说,一定是知道了下手的人是谁,而且知道这个人只会用右手来发起攻击。可是为什么…… 
闪电一般,答案终于跳了出来。只有在左手受了伤的情况下,他才不可能用那样的路径发动攻击!同事左手缠着纱布的情形就在这当口跳到了我脑子里。我转过身去,就在他把微型注射器向我扎过来的那一瞬间,我用已经摆出Krav 防卫招式的手臂,反推过去。真是难以置信,在这么多年共事之后,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背叛我!他霎时脸色大变,满是惊惧…… 
“求求你了,我有三个孩子……”他哀求道。 
我一面毫不留情地把注射器扎向他,一面对着监视器露出灿烂的笑脸,不让旁边的人察觉。 
“早该想想他们,别这么利欲黛心。我现在没的选择。” 
针管空了。我把它收进口袋,用指甲将针头取下。也就比一只臭虫大不了多少,等一到法国,我就扔到垃圾桶里去。 
我把机票递给乘务员,向那个同事做最后的告别——他已经药性发作,无法动弹。坐在运送乘客的班车里,我看到他倒了下去。就像是心脏病突然发作。有人冲过去救他。我清楚,他嘛,已经完蛋了。 
我没有任何愧疚。能不让这一幕重演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表现得比他们更冷酷无情。当然,在内心深处我还是很难过。调整一下心态吧。所有这些都有它的方向,我不可以忘记斗争的第一动因:拯救生命。也就这么一回,我先拯救了自己。 
2001年3月1日:在Telaviv-Tiberiade线路上,一出租车站遭人体炸弹袭击,一死九伤。 
2001年3月4日:anya遭人体炸弹袭击,三人死亡,六十人受伤。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   
第十二章 小心你的左肩上方(6)   
2001年5月18日:anya遭人体炸弹袭击。五人死亡,一百人受伤,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 
2001年5月21日:Mitchell委员会完成观察报告,呼吁停止暴力行动。 
2001年6月1日:特拉维夫一家迪斯高舞厅遭人体炸弹袭击。二十一人死亡,一百二十多 
人受伤。 
2001年7月16日:在位于海法和特拉维夫之间的Binyamina车站附近,一辆公共汽车遭人体炸弹袭击。两死十一伤。伊斯兰圣战组织声称对袭击负责。 
2001年8月9日:耶路撒冷市中心的Sbarro比萨店遭人体炸弹袭击。十五人死亡,一百五十多人受伤。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同时声称对袭击负责。 
2001年8月27日:阿布-阿里-穆斯塔法——FPLP首领、乔治·阿巴齐的继任,死于以色列直升机发射的导弹,弹头从他在雷马拉办公室的窗户打进。     
第七部分   
第十三章 9·11(1)   
当然得换个工作,可怎么换?在欧洲找一个计算机维护的职位,必须得有比我现在高的文凭。我没解释自己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白费口舌。何况大多数面试都是由那些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家伙来操持。他们看重的,是面试印象。可在外表上,我没什么特别之处。 
看看自己还能干什么吧。要不就去保安公司。第一次面试即告失败。还是老问题,我没 
办法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结果在预料之中。 
我苦思冥想。除了计算机,我还懂阿拉伯语,会使刀弄枪,有本事潜入任何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还能穿沙漠,开飞车,杀人手起刀落。想来想去,我还是干雇佣军比较合适。可如果为了这些乌七八糟的原因重操旧业,我又何苦离开“这一行”呢? 
接下来是遍寻报纸招聘广告的一段日子。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应召机会的努力之下,我终于找到一份灯具店收银员的活儿。干什么不都是谋生嘛。何况,在一大堆漂亮饰品中间干活还是令人愉快的。两个月里,我除了收钱,就是包装灯泡。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过去的事也能跳出来跟我捣乱。有天上午,一个老太太——BCBG慈爱老祖母那种类型的——走进商店,说有话要单独跟我说。我向来不喜欢帮人传话的人,所以起了疑心。她说的话吓我一跳: 
“朋友要我告诉你:‘灯具店里有一些鱼,你很清楚。其中有一条跑出来了,没再回容器里面。没回去,也回不去了。是一条蓝颜色的鱼。里面还有其他鱼,橙色的,绿色的,都游来游去,都在容器里。可那条蓝色的跑出来了。’他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还能怎么想?我难以置信,我担心是自己的想像力曲解了她话里的意思。我请她重复一遍。 
“能再说一遍吗?就是那个人要你告诉我的那些话?” 
老太太回答:“会有一位先生亲自来找你,他会把鱼带过来。” 
她不再多说,走了。我闷闷地熬过了一个上午。快到中午时分,一个男人找我来了。在他和我说话的时候,我暗自握起一直收在口袋里的匕首,准备随时出击。 
“上周我买了一个灯。灯管是透明的,柱子里面装了蒸馏水,有很多彩色的气泡,每个气泡里都有一条小鱼。现在有一条漏出来了,再也装不进去。” 
他把一条五公分长的蓝色塑料鱼放到柜台上。 
“就这条。能给我换一下吗?” 
我给他换了一条蓝色的小鱼。 
个子高高的,单薄,瘦长,棕色皮肤,面部线条柔和高贵,艾尔兹看起来就像是另外一个年代的人,那种苏打水啊快餐啊都还不存在的年代。他显得很健康,也自私。我喜欢有点自私的男人,因为他们懂得照顾自己。我也很想成为这种人。迷人之处还有他长长的手指,低沉的嗓音,变幻着绿色,灰色,金色和栗色光亮的眼睛,每变一种颜色,中间转瞬即逝的一闪都近乎半透明,而且左眼比右眼的颜色淡一点。就这么一双眼睛,看上几个小时也看不透。我们经常合作,彼此欣赏。在被那些苛刻的工作报告所折磨的那段时间,我们俩好上了。 
在我,从离队那天起,就没有什么能够妨碍我享受这段感情。 
至于他,处境有点不妙。他的上司疑心重,尤其怕他受我的传染,所以最终把他派往世界的另一端执行“长期任务”,至少三年。 
也就是派到伊朗去。我向他传授自己的经验,并建议他去学学Krav Maga。艾尔兹不听。他不愿意仿效我。他更愿意和“官方”保持一致,好好工作,得到晋升。我还是坚持,通过一个朋友来和他交换意见——朋友往返于我们之间。带封信过去得要三天,朋友不厌其烦,因为他觉得事情重大。他知道,在那种地方,每做一个决定就是生和死的差别。 
我们最后一回沟通,是以信的方式,双方都固执己见。十几天后,艾尔兹被一辆横在路中的汽车给绑架了,就像我两年前曾经历过的一样。他看过我写的报告,我们也就此聊过很长时间。他没有按我说的去做,而是听从了亲爱的上司的意见,息事宁人,采取“被动态度”。   
第十三章 9·11(2)   
“我的”一个乞丐找到了他,躺在城外一个垃圾堆里,昏迷不醒。他把他送到医院,然后给我报信。他不知道我已经不在其位了。医生说艾尔兹多处骨折,内脏出血,大出血。搞不到药品,医生给他打一针吗啡了事。 
就这个时候,在几千公里之外,一个女婴,像世界上所有六个月大的孩子一样,刚刚能够站起来。大大的眼睛。我盯着她的眼睛看,没有够的时候。她也看我,有一点调皮。它们 
是绿色,灰色,金色还是棕色?……那么多的光芒在跳跃,那么多的色彩,变幻莫定。真有意思,左眼比右眼浅那么一点。她在对我笑。她不知道,她的爸爸刚刚死去。 
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的自杀式攻击。 
2001年8月中旬,我在Hotline公司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这是巴黎一家网络运营商,我做接电话的技术支持。9月11日那天,我一直在电脑前工作,顾客电话不断。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收到管理部门发来的邮件:看新闻。我没理会。工作的时候我不喜欢被打搅,也不喜欢看新闻。我这个办公室里挤了四十好几个人。有一台电脑前人头攒动。我和自己的好奇心较了半天劲,然后,和其他坐不住了的人一样,决定过去看看。屏幕上是一幢楼在倒塌的画面。议论纷纷。有人提到恐怖袭击。另一些人否定了,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是巴勒斯坦人干的。我对此没什么兴趣。总的说来,我对互联网上的图像资料都持不信任态度,职业病。我转身回去干活。一个同事叫住我,异常激动: 
“看见了吗?飞机穿过了塔楼。” 
我没好气地反问他,一大串问题: 
“哪里?什么时候?什么飞机?什么人控制的?” 
“不知道。”同事回答,看起来对这类细节并不关心。 
“既然没有答案,我对这种事情就没什么兴趣。又是假新闻。” 
“当然不是,”他反驳我,“看看这网站,是CNN的现场直播!” 
“他们的网站可能被黑掉了。电视里肯定会播这条消息。”我打断了谈话。 
我回去工作。办公室里一片惊恐。都在讨论。这正是我所害怕的:过于感性,丧失理性。我抱怨了几句,尽量让自己置身于这股情绪之外。信箱里的邮件源源不断。容量不够了,我准备简单回几封,这时我发现服务器没反应。 
“怎么回事?邮件发不出去!” 
一个同事告诉我:“互联网爆了。” 
“够聪明的你!总不会是这种低级闹剧让我们的服务器爆了吧?” 
“什么闹剧?关我们服务器什么事?这是全地球的事。至于电话,别提了,纽约根本接不通!” 
“纽约?” 
“双塔啊!你没看见吗?一遍遍放呢!没看我的邮件?” 
“不是假新闻?” 
“很遗憾,不是假新闻。”他叹口气,“你来看。” 
我不情愿地跟过去。他把新闻图像调出来给我看,为了不至于因为网络问题而错过细节,他已经保存在电脑里了。 
“看到了吗?这是那个坍塌的大楼。”他评论道。 
当然看到了,但是我还是难以相信。在我看来,这仍然是网络图像而已,不足为凭。回到座位,我想和几个主要服务商取得联系,它们大量转发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任何回应,他们的网站也爆了。顾客开始电话投诉。这从侧面说服了我。 
我十点多离开公司。路上,地铁里,都没人了。这种空寂叫人深受震动。家家户户都开着电视。我和他们一样,一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了电视机前。 
对攻击的画面我还是持怀疑态度。这样的冷静,这样的清醒,这样沉得住气……都是职业打下的烙印。我太了解那些伊斯兰分子了,他们的方式是零打碎敲,没有能力策划这么长远的行动计划。 
最终,好奇心战胜了理智:我决定和老同事多龙联系一下。他邀请我周末去伦敦。在他家,我碰到了其他两个同事,扎克和阿莫斯。气氛很紧张,我试着打开话题。   
第十三章 9·11(3)   
“Al-Qaida是什么来历?” 
“你说‘基地’ ?不清楚!”多龙回答我,“美国人发明了这么个曲里拐弯的叫法,已经把它当成了这类组织的统称。你知道,他们说出这样一个名字是为了安定人心。这是他们的策略。你还记得吗,在我们那里‘实习’的时候,那些美国人就费了不少时间来给路人取名字,‘鲍比’什么的 ?” 
“不会是阿拉伯人干的。”我肯定地说,“我了解这个领域,他们中没有任何人能将经验、严密、头脑和技能集于一身,来完成这次攻击。何况,还得好几个具备这样素质的人。” 
“可美国人愿意这么认为。”阿莫斯反驳我。 
我知道他没把话说透。以我现在这种“不可接触”的身份,我从心底里认为这很正常。他没再说,我继续我的推测: 
“他们懂什么?不管怎么样,他们至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阿拉伯人是怎么‘工作’的。美国人可以说说训练营,但他们从未置身其中过,而我,我有。那里面所有的训练都不可能打造出这样高水平的行动。那些躲在阿富汗山洞里的人……绝不可能,反正我不相信。至于那些众所周知的“后台”国家,很久以来就被全世界盯得死死的。没错,我们是常常无力挡住那些疯子在商业中心搞爆炸,但不也有上百次让他们没能得逞吗!” 
我用目光征求他们的意见。都不吱声。我又问: 
“为什么选中双塔呢?这既不是文化象征,也不是战略要地。” 
阿莫斯目视前方。扎克使劲挠头。多龙拿把小勺在没放糖的咖啡里面搅来搅去。 
“我没有答案,只有问题。问题太多叫人睡不安稳。” 
身为东道主,多龙决定尽量帮我解答一下。 
“你已经注意到了这次攻击在技术上的完美。筹划周密,过程流畅,无懈可击。会是恐怖分子的杰作吗?你想想,把藏在各处的人集中起来,这么多年里却没有露出一点痕迹:要避开各国情报部门的追踪和监视,要挑选人员,做心理培训,伪造身份……这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吗?当然不是。而且你也说了,如此有条不紊的行事方式不是阿拉伯人所能具备的心态。” 
我点头,补充说: 
“这么有规模的行动不可能不被人发现。” 
“他们把扎克召回去了。”阿莫斯在老朋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冷不丁跟我说了这么一句。 
“他的偏执症好了?”我开了句玩笑。 
阿莫斯郁闷地看我一眼。我因为摸不着头脑而有点难堪,也为自己那个敏感的玩笑有点不好意思。对扎克来说,这次被召回是他的胜利。以他一贯的激情风格,扎克慷慨激昂地开始发表意见,说他在心里憋了很久的看法。坚冰打破,讨论渐入佳境。以多年的丰富经验,我们天马行空地揣测着事件背后的真相。 
“最要紧的,是不要再把那些聪明人看成蠢蛋,也不要把那些蠢蛋看成聪明人。”扎克声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事实。” 
“我们来分析一下技术上的可行性。”多龙打断扎克,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是职业选手才能干出来的活儿,有这种本事的人不超过三十六个。真是胡说,会是这些阿拉伯人,只受过几天训的糟糕飞行员!说到驾驶技术,你真以为有人会握着操纵杆来开波音吗?” 
“飞机的飞行轨迹既没有显示出任何犹疑,也没有任何细微的校正。从回飞那一刻起便无懈可击,可这时候双塔根本还不在视线范围之内,”阿莫斯摇着头,补充道:“这证明,机上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是启动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有人把准确的坐标输入就可以完成飞行,而为了不被截获和不让人获悉具体攻击目标,他们可能倒换了频率。如果是这样,那就对了,有可行性。” 
多龙继续他的技术分析: 
“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劫机者一控制飞机就装上了编码调制系统HS。也就是说,和美国的导航装置相比,飞机的定位功能增强了。通过数据转换,飞机不再走原定航道。不过,飞机是依靠卫星数据和配套的惯性制导系统来定位。开着这么一个东西近在咫尺地飞,却既没有指向、方位、高度,也没有航道和气压校正之类,这根本不可能!会是如此高手吗,这些飞行员?”   
第十三章 9·11(4)   
我明白他所说的。如果联系被切断,机上的大部分仪器都会失灵。 
扎克用他低沉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宣布:“如果没人证实上面换成了Glonass,我就不会罢休。” 
“你说俄罗斯定位系统?你疯了吗?” 
我忍住没说话。我这才明白过来,阿莫斯告诉我扎克归队是什么意思。他是对俄国背景资料最有研究的人。 
“对于这样了不起的大动作,单单一个惯性系统是不够的,”多龙接过话头,“他们绝对使用了卫星定位装置。覆盖面足够大的卫星网络有两个。美式GPS和俄式Glonass。美国人告诉我们,恐怖分子切断了和GPS的联接,那么他们靠什么来指引?如果查询一下卫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可这些资料显然没有被公布。再则,你我都知道存在着两个体系,一是民用卫星,另外就是军事卫星。像他们这样近距离地攻击双塔,使用的应该是军事频率。” 
“可这样的话,需要掌握密码……” 
“说的很对,”阿莫斯表示赞同,“一定是有人提供。不可能像废墟里那个完好无损的护照一样,是偶然得到的。” 
“以这样的行动方案,一个受过普通训练的新手就有能力在飞机电脑里输入路线,这回我们达成共识了,”多龙也同意这种解释。“而且,用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行动的隐秘性:直到最后一刻,目标数据才用倒换频率的形式提供给劫机人,这些家伙恐怕连自己也不知道攻击的是什么。” 
阿莫斯嘀咕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也永远不会承认。说破真相很有可能导致世界大战。这可不是目的所在。” 
“当然不是目的,”扎克附和道:“目的是要制造一个‘珍珠港效应’:促使美国参与反恐战争,向那些在阿富汗建立基地、为车臣武装提供援助的恐怖分子宣战。乌兹别克坦的伊斯兰运动,其基地也设在阿富汗。俄国人在那块地方已经插不上手,但美国人能。俄国人可以置身事外,只要把攻击说成是那些伊斯兰极端分子干的就行了,这也是局部真实。除了一件事,即他们没有能力独自干,但这属于细枝末节了。是本·拉登。很好,干掉他好了,这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证据?依葫芦画瓢,美国人这种事做得多了,早让他们的公民习以为常,反正都是良民。我可以向你打赌,他们永远找不到本·拉登。” 
“好了,扎克,别说了。”阿莫斯打断他,“平静点。” 
我有点被他这番话说动了:“这种假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