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毛氏三兄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写完《贺氏三姐妹》后,总还觉得言犹未尽,同时又得知三姐妹书发行尚好,人们普遍认知。
2003年12月26日,是世纪伟人毛泽东诞生110周年。我的责编张秀平提醒说,贺子珍有三姐妹,毛泽东亦有三兄弟,你还应该写点东西做纪念,于是便有了《毛氏三兄弟》这部献礼书的最初酝酿。紧接着我和秀平编审走访了“高人”———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党史专家李捷先生,他谈了个人的见解和鼓励。“仙人指路”,在他们的支持下,于是我便走访了韶山的博物馆、赣南的红土地和天山的坎儿井,走进了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走进历史的深处,去探索共和国的征程,大概花去了两三个多月的时间,随着感性资料在头脑中的积累,我深感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那么一个伟人的背后,更有一个革命家庭的支持。“毛氏三兄弟”就是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在翻阅书目中,我发现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书目已经是琳琅满目了,可是毛泽民、毛泽覃的书目则很难看到,我只能读万卷书———从中来了解毛氏兄弟的蛛丝马迹了。在寻觅中,我越来越觉得历史似乎对毛氏兄弟越来越不公平,在大哥毛泽东的彩色光环下,兄弟们不应该黯然失色。他们都是在建党最初的岁月入党,在白色恐怖下工作,在最艰苦的斗争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毛泽民牺牲时年仅47岁,而毛泽覃牺牲时才30岁;一个长眠于天山脚下,一个长眠于罗霄山脉。他们都是我们党的最优秀的中、高级干部。尤其是毛泽民,在白区工作,化名杨杰、周彬,出生入死,多次化险为夷,恐怕牺牲前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可是我们党史方面又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那真是有点对死者的不公了。于是,在这部书上,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
本书以时光流年式的革命史为顺序,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背景,以毛氏三兄弟的生动感人的故事为主线,突出毛氏三兄弟的婚姻家庭、生活小事、情感历程。以小见大,以小见真,大到国事,小到家事。以家比国,以国论家。纵观“毛氏三兄弟”的一生,在中国的革命史上,他们殊途同归,是奉献革命的一生!他们是新生力量的群体代表和旧中国的掘墓人!站在新世纪的开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他们都是我们的光辉典范和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使民族独立、摆脱贫困并获得新生的社会主义基业的创始人———毛氏三兄弟的英名和伟绩,坚定不移地沿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的道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借此出版之机,向所有关心这部书稿,并为这部书稿出力献策的同志,道一声感谢,同时也为在书中摘引、参考书的作者,道一声感谢,没有他们的先前劳动,便没有后者资料的丰富和充实。也诚恳地希望我尊为上帝的读者,阅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第一章 韶山家谱龙(小龙)年生人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
按照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年历计算,这年是蛇年即小龙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哭泣从毛家上屋场里传出,打破了这天和地的格外沉静!
“顺生,向你祝贺哩!”随着一声道喜,接生婆婆把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呈献在父亲毛顺生面前时,喜得毛顺生的八字胡子直上翘,两片嘴唇吧嗒半天、激动半天。当他那八字胡子亲到儿子的脸颊上时,刺得儿子哇哇地大哭起来……
“粗脚粗手的,看把孩子亲哭了吧!”接生婆婆嗔怪道。
毛顺生又转身赶到妻子文七妹身旁,用手拂着她的额头,擦拭着汗珠,并用眼神传递着自己的谢意和爱的安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毛泽东的诞生,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太阳”。他不但是一个炽热明亮的太阳,也是一把刺向黑夜的“利剑”!
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世界百位名人排榜次,毛泽东金榜有名。他与中国著名的老子、孔子并驾齐驱。
从此,韶峰因他而高大;韶山因他而出名;黑暗的中国因他而光明; 缤纷的世界因他而颤动。
随着一声哭泣在上屋场传出,毛泽东睁开了双眼。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晨曦中母亲注满泪水的双目。有诗云: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
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韶山冲来长又长,砍柴做工度时光;
鸡鸣未晓人声叫,隔夜难存半斗粮。
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
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
五千年的历史像一条曲曲折折的长河,有暗礁也有险滩。
历史在无声的演变,又像魔术师在表演。
中国曾创造人类的文明,“四大发明”曾辉煌一世,这些曾是中国人骄傲,也令世界人羡慕。也许我们夜郎自大,也许我们封建闭国,不过这种文明在后人的接力棒的传递中,渐渐地落伍和衰弱,最后传到大清王朝,国将不国。当年祖先发明的指南针已装入西方列强的军舰;当年祖先发明的火药已置入洋人的炮膛。最终的较量还是西方利用我们祖先的发明,用坚兵利舰引航,用火药大炮轰开了国门,林则徐虽有救国之勇,却无利器之先,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接着,八国联军争先恐后地在中国的版图上圈地为牢,占山为王。上海外滩公园公然飘起了外国的国旗,公园大门口竟挂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子。
面对着洋枪洋炮,面对着国人莫大的耻辱,上海、香港、澳门、广州、青岛、烟台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变成了列强的租借地。他们的车横冲直撞,鸣声不断,轧死人不偿命,苦难的中国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中……
黑暗的中国开始了寻找光明的历程。
黑暗的中国催生着大英雄们的诞生。
先是比毛泽东大27岁的孙中山的降生。中国是睡着的,而他一个人独觉独醒。
从孙中山大声的呐喊,到受清朝政府的驱逐;从严复鼓吹“改造国民性”,到他的《天演论》问世;从梁启超、康有为的《新民学说》,到他们的戊戌变法,再到湖南黄兴的“尚力”和“兽性主义”。
这些思想解放的先驱者的“尚力”呐喊,在浓重的黑暗中像是一把火炬,光度虽然有限,毕竟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鬼怪舞蹁跹”。革命毕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就在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筹备“广州义举”的时候,毛泽东出生了。
就在毛泽东出生的这一年,也是光绪十九年。清王朝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奄奄一息,摇摇欲坠。光绪皇帝一开始就是作为西太后的工具上台的,而太后不能容忍光绪皇帝违背自己的意愿,独立执政。光绪在位30年间,正是清王朝的多事之秋。列强步步进逼,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急剧加深,民族矛盾上升到首位。
先是中法战争,中国以屈辱而告终,接着是中日战争迫在眉睫。且说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妄图称霸世界,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它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成为它的眼中的“一块肥肉”和猎取目标。19世纪下半叶,日本多次挑起事端,侵略中国的边疆,古老的中华帝国面临着日本的挑战。
不久,日军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的运兵船,并向牙山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日战争哗啦啦地开启了大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社会上的抗战呼声更加高涨,主战派也更加活跃。人们纷纷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斥责李鸿章等人欺骗朝廷,抵制圣意,屡失事机的误国行为。
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举国震惊,人们愤慨悲痛,为堂堂天朝而叹息,形成了“四万万人齐下泪”的悲壮局面。
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就在毛泽东出生的这一年,湖南省长沙就发生三起学生罢课事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不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衙门口演讲一番,喊了一阵口号,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浇灌在身上,引火烧身,暴尸衙门,誓与国土共存亡,惨不忍睹。
就在这一年,封闭的韶山也有人造反。强大的哥老会在湖南是一个全省性的组织。他的成员因地租与韶山的一个地主发生了纠纷。恼羞成怒的地主控告他们并用银元贿赂官府赢得了这场官司。据说哥老会在一个姓彭的铁匠的率领下,聚众暴动,官兵追捕他们,迫使他们躲进了浏山。地主扬言,他们在聚众闹事之前曾杀过一名男婴祭旗。后来,哥老会便被围捕,彭铁匠被斩首,首级挂在韶山村头的大榕树上,以儆效尤。
就在这一年夏季,雨特别大,湖满塘溢,泛舟河上,从湘潭方向驶来一船杀富济穷的“土匪”,直奔韶山而来,然则他们还没到达韶山,便被后面官船赶上,两船相遇,厮杀起来,直到黄昏,血染成河……
毛泽东就出生在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上,可这个世界因毛泽东的出生就注定更加的不平静。
和所有的村民一样,毛顺生为妻子文氏生了个胖小子而非常高兴。因为孩子是他心中的太阳,也是续写“香火”的希望。村里有个风俗,至今仍延续着,添了闺女是小喜,添了儿子是大喜。喜事自有喜事的规矩,生女孩要在男人(孩子的父亲)脸上涂把泥,生男孩要在男人的脸上抹把灰。自然毛顺生黝黑的、棱角分明的脸上已被人抹了灰,像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但他还是笑哈哈的面对着客人,让烟让茶让座。乡客边说边笑着,毛家的上屋场像是过年过节一般热闹。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们喊着,跑出来玩雪球儿,仨一伙俩一全的。
毛泽东出生这天,早晨还晴朗朗的天,到了傍晚,天空飘着雪花,那雪花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纷纷扬扬,山上,树上,房屋上,一片皆白。瑞雪兆丰年。毛家的烟囱盖着厚厚的一层雪,升腾起袅袅的炊烟。灶堂里溢出一种鱼香的肉味儿。上屋场传出人们祝福的话语。
随着毛泽东的出生,十月怀胎的文七妹也如释重负地松出一口气。
再说文七妹娘家在湘乡唐家 ,与韶山只是一山相隔,13岁经人介绍来到毛家当童养媳,18岁与毛顺生拜堂成亲,送入洞房。当年夫妻当年孩,当年就生了一子,不幸夭折;三年后再生一子,又没成人。文七妹这一下害怕了。自己信了佛,认为只有佛祖能给他希望、保佑她。于是她又怀上了毛泽东。这是第三胎,不能再有丁点儿闪失了。人生有戒,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因此,她除经常到佛祖那里烧香念佛,田地里的重活也干少了,为的是保证孩儿的顺生顺产。如今,文七妹有了这个体格健壮、声音洪亮的婴儿,真像自己的心肝宝贝一般。做“三朝酒”的那天,一位学富三车的长者,给这个男孩取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毛…泽…东!根据旧时的习俗,还要取一个表字,叫咏芝,后改为润之、润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下润之后的文七妹还是心存余悸,生怕毛泽东“根基不稳”,到了孩子满月之后,就带润之回到湘乡娘家。因为她知道母亲是一个有经验的人。她相信母亲要大于相信自 己。
外婆文贺氏是个十分喜欢孩子的女人,她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外孙,请算命先生看了润之的生辰八字,说是小官人命大福大,将来大有造化,要拜个长寿的干娘,才易成人。
谁的寿年最长?外婆想了半天,认为村后龙潭山脚下,有一块拔地而起的天然巨石,村人称石观音。石高两丈八,宽一丈余。石后,有一股终年不涸、长流不断的泉水从山洞中潺潺流出,名曰龙潭。传说,曾有一条作恶多端的妖龙卧于洞中,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危害乡民。为了使妖龙“安分守己”,不兴风作浪,人们除了每年杀猪宰羊供祭之外,还在石头上修建庙宇立“杨四将军”以镇妖孽。从此,妖龙不再做祟,人们将这块巨石称为“神石”,远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往敬香朝拜,这里香烟缭绕。
深信“八字”和命运的毛泽东的外婆、母亲,自然看中了这块“神石”,认为要说长寿,千年万年,恐怕算数那块“大石头”了,于是决定让毛泽东拜其为“干娘”。于是,外婆选了个黄道吉日,备齐了香烛酒醴,抱着刚满月的毛泽东,帮他向大石头作了三个揖,于是这块“大石头”就有了不同凡响的身价,成了毛泽东的“干娘”。外婆又为毛润之取了个乳名叫石三。人们按当地习惯,叫他石三伢子。直到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才没有人叫他的乳名了。后来,毛泽东在革命活动中或者写文章时还用它做过化名,有时用“石山(三)”做笔名。看来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土得掉碴的乳名。
外婆文贺氏很迷信天王菩萨,拜过“干娘”之后,她自己还是不大放心。当石三长到百天那天,欢欢喜喜的毛顺生从韶山冲起大早赶到湘乡来接石三娘俩回韶山。可是被丈母娘挡在了门外,说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韶山冲上屋场的风水不好。要不,为什么前面两个外孙都没有保得住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放石三伢子回韶山去。
就这样,石三伢子寄居在唐家 外婆家,没灾没病地长到了4岁。
人们惊奇地发现:石三伢子有过人的聪明。
是过年的时候了,外婆给他换上了一套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在禾草堆里玩耍。唐家 有一位白胡子老阿公,喜欢跟小孩子们逗乐。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吓得飞快跑掉了,只有戴红风帽的石三伢子不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白胡子老阿公奇怪地打量着他:圆圆的脸庞,高高的前额,清亮的眼睛,很逗人喜爱,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你不怕我割掉你耳朵么?”
“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小石三一点也不怕,反问他一句。
老阿公还是不笑,瓮声瓮气地说:“我喜欢呀!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一个人要讲道理。”石三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没有道理呢,我就扯掉你的白胡子。”说着,就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地把红风帽的扣子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阿公大吃一惊!这个4岁的细伢子,有过人的智慧和胆量,确实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亲热地把石三伢子抱在怀里,连声说:“从小看大,这伢子不是凡夫俗子。”
毛泽东出生3年后,文七妹生下泽民、12年后又生下泽覃。当时韶山有句俗语:“三儿三只虎,亦祸亦是福。一虎变成龙,三湘不平静。”特别是毛泽东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后,这句民言在韶山疯传开来,一直到今天,包括那山那水。
第一章 韶山家谱精明、严厉的父亲毛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兄弟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上升的中农。
在毛顺生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好,只因父亲分家后,不善于经营,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因此毛顺生只读了两年私塾就随父亲下了田,挑起了家庭重担。后因债务累累,为了躲避追债人,家中已经不能呆了,不得已之下毛顺生去长沙投军从戎,当了一年多的列兵,眼界大开。后来回到村上,凭着他的见识和关系,靠着他的过人精明,一方面务农一方面做着贩卖粮食和生猪的生意,再加上他的节省持家,到长子毛泽东出生的时候,除还了债务外,还有了剩余。他用剩余的钱款赎来了15亩良田,这样每年可以收获60担稻谷。除去全家5口人一年的口粮25担,每年还能剩余35担。应该说毛家到了毛顺生这一代,不但翻了身,还成了韶山冲数得着的小康人家。因此毛顺生也成为了韶山冲数一数二的精明人。
1896年,到毛氏二兄弟毛泽民出生时,毛家更上“一层楼”,毛顺生又买回七亩良田。用毛泽东的话说:
这时“我家达到‘富农’状态,我们可以每年在田里收获八十四担谷……在他(父亲)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多半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们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耕种的工作了。父亲的生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运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他另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我家吃得很节省,但总是够饱的。
……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便要我到田间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粝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是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则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在三兄弟眼里,父亲传统而又传统,封建而又封建,家长而又家长,作子女的,只有听喝,不得违抗。他脾气不好,动辄打骂。他常用他的成功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如何做人,殊不知他那一套在孩子的眼里,也是过时的“产物”。
那是小泽覃出生的一年。毛家的家境如果说在毛泽东出生时是个中农,毛泽民出生时是个富农,那么这时已达到了高于富农的家境。小泽覃出生自然是一大喜事,喜事要按喜事操办,当然少不了请客,做“三朝酒席”。
毛家院子里,靠在池塘边挖掘了炉灶,架起了大锅,杀猪宰羊,又请来了厨子。临近中午时,毛家小小的院落中便热闹起来。客人开始陆续到场,毛顺生自然忙得不亦乐乎。板凳不够,需要借板凳。毛先生先是喊泽东,泽东不应,泽民却跑出来了:“喊我哥干么?”
“板凳不够,快去邻居家借板凳!”
泽民一听求人借板凳,立时把头缩了回来:“叫我哥去吧!”
“你哥呢?”
“在屋里看书呢!”
“快喊他来。”
毛泽民飞快地跑到屋里,把事情告诉哥,泽东一听翻眼道:“你没看我在看书吗?”
“哥,算我告诉你了,去不去由你。”泽民玩了个鬼脸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泽东走出了自己的屋,爸爸直冲他喊:“你看爸爸忙成什么样了,你还有心在屋里看闲书!那书能顶吃还是能顶喝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毛泽东引经据典。
“你真是个不孝子孙?还顶撞老子!”毛顺生此时气不打一处来。
毛泽东声音不高,又是引经据典道:“儿不孝父之过。”
“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
毛泽东高声道:“儿不孝父之过。”
“我打断你的腿,你这个懒惰无用的!”毛顺生大光其火。
“你不能骂人!”
“我不能骂人,我还要打人呢!”毛顺生说完随手捡起来一根棍子,直向毛泽东头上劈来。客人们拦了过去。
“你打!你打!这个家我也不呆了!”毛泽东说完扭头跑出了院子。任凭母亲如何喊叫,他头也不回。
父亲一看孩子跑了,他的心猛地一沉,觉得心里没有了底,也追出了院子,紧随在妻子后面,不一会儿便超过了妻子,在一个山下池塘边追到了儿子。
“你给我回家!”父亲命令道。
“我不回家!”儿子边回答边威胁道:“你不要前来,如果你再逼我,我就要跳塘!”
“使不得!使不得!”母亲也赶了过来,挥着手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