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氏三兄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它神秘,它是一个关于中国命运的战略转移的会议。历史上也叫“著名的柏路会议”。    
    会议决定,留下红五军和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其余随毛泽东下山出击赣南。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围魏救赵”,以解井冈山之围。    
    且说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自1927年10月底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来,在1年零2个月的时间,和广大军民一起苦心经营,不仅将五百里井冈建成为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而且总结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武装割据的经验和理论。毛泽东对井冈山根据地非常重视和喜爱。他曾生动地说过:“井冈山是个好地方,比南京好得多。它周围500里,附近有10个城镇,有山有水,腾云驾雾。蒋介石的南京就没有我们井冈山大。蒋介石‘占市为王’,我们就‘占山为王’”。    
    同时毛泽东还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我们是不往赣南去的,因为赣南地处赣江上游,离大城市远,到赣南去在政治上是没有出路的”。他所说的“没有出路”,指的是不能对南昌、长沙等大城市造成威胁。    
    可是,山势险峻、森林茂密的500里井冈,作为军事根据地确实理想,然而其中心茅坪和大小五井,“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难以长期承受大量红军的经济给养。1929年元旦一过便进入“小寒大寒,拧水成团”的隆冬。这时,井冈山已冰封雪冻,可山上的红军将士,许多人缺衣少被。经费紧缺,粮食也快吃光了。更为严重的是,此时湖南和江西两省国民党军队已集结18个团的兵力,将井冈山包围起来,即将发动新的进攻。    
    面对严重的敌情,在研究应敌策略的宁冈柏路会议上,毛泽东力排众议,主张留下部分兵力守卫井冈山,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出击赣南,调动敌人,以解井冈山之围,并筹措经费给养,然后再乘隙回到井冈山。于是,红军众将领当即计议:彭德怀、滕代远和何长工等人率领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    
    部队出击的前一天晚上,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党代表毛泽覃,拎着一只山鸡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子珍迎上去:“来了就来了,咋还拿着礼呢?”    
    “大嫂,瞧你说的。三连的小潘打了一只山鸡,我们人多也吃不着,他们建议让我拿过来让大哥补补身子。”毛泽覃边说边把山鸡交给贺子珍。    
    “好,我就接着了。”    
    毛泽覃又道:“大嫂,我们部队下边传说很多,说你是双枪大嫂,枪法很准是吗?”    
    贺子珍笑了笑:“还有什么传说?”    
    “说你们贺氏三姐妹个个都是英雄,都是美人。”    
    “唉,嘴是长在人家那里,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这时,毛泽东听到小弟的说话声,好久没看到小弟了,也主动凑了过来:“泽覃,部队要开拔,你们营动员了没有?”    
    “我们昨天就动员了。”    
    “有什么问题没有?”毛泽东问。    
    毛泽覃回答:“部队不愿意离开根据地。”    
    毛泽东道:“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不走出去,怎么能燎原呢!”    
    “大哥讲得好。昨天我动员了半天,没有你这一句话精辟。”    
    “不讲这了。”毛泽东挥挥手道:“中国有句古语,无父兄尊。我想问问你和文楠的事?”    
    小弟回答说:“情况很糟糕,最近听人说她被捕了。”    
    “有什么情况吗?”    
    “生死不知啊。”    
    毛泽东道:“敌人也太残忍了,什么事都会干出来的!你也要有所思想准备啊。今后如遇到合适的,也可以再找,只怕你用心。你大嫂也在这,也可以帮助物色啊。刚才我听你们讲什么三姐妹,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吆!”    
    子珍脸微微发红:“瞧你说到哪里去了。你不说,小弟的事我也是想着哩。干什么都要有个缘分,缘分不到,急也没用啊。”    
    话说1月22日,红四军出击赣南,首战大捷,攻下大余县。    
    队伍进入大余县后,贺子珍和姐妹们便忙碌起来。她们在街头搞宣传刷标语,尤其是街头演唱更引人注目。她们挥动着彩带,大动作的跳跃着,舞步多姿;高歌着,歌声婉转。激起人们驻足喝彩。    
    苏区政权一枝花    
    花根扎在穷人家    
    贫苦人民有了党    
    红色政权遍天下    
    红军打来晴了天    
    穷苦人家笑涟涟    
    三荒五月有饭吃    
    九冬十月有衣穿    
    苏区农民分了田    
    快乐如神仙    
    白区农民(冒)饭吃    
    大家苦涟涟    
    苏区新开一枝花    
    长冈妇女学犁耙    
    盘古开天第一次    
    织女下凡种庄稼    
    整个大余县正处在载歌载舞、欢乐庆贺之中,突然,城外响起了“叭叭叭”的枪声。原来敌军李文彬部侦察到红军主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攻占了大余,且立足未稳,便直扑大余而来,包围了大余县城。    
    出敌不意的胜利也带来了红四军自己的“不意”。


第三部分 井冈之路第36节 毛泽覃婚恋(2)

    红四军占领大余后,当晚,前委确定林彪的二十八团配置在城东北一带山地担任新城、赣州方向的警戒。但是林彪思想麻痹了,既没有组织连营主官察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各种战况下的协同配合,更没有派部队占领城东北的天柱山和惜母岭两个制高点。当激烈的枪声传到军部时,敌人已经完成了对大余的包围,统一指挥布置方案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各自为战。    
    枪声越来越急。贺子珍在毛泽东的身边寸步不离。    
    毛泽东静听一下枪声,他判断是从二十八团驻地响起的。于是便对朱德道:“司令,我到二十八团去去就回,看看敌人到底来了多少?这里你来应付。”    
    朱德吩咐:“快去吧,注意安全。”    
    贺子珍担心毛委员的安全,说:“我同你一起去。”    
    毛泽东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吧。”    
    他们来到二十八团的团部,团部没人,径直走向前沿阵地。在激烈的枪声中,二十八团没有组织认真的抵抗,边打边退。毛泽东拉着一个后退的士兵说:“不要跑了,快把你的团长找来!”    
    “他,他在那!”士兵手一指,喊道:“林团长——”。    
    团长林彪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毛泽东命令道:“不能后退!要组织力量顶住!否则军队无法转移。请你执行!”    
    “是,毛委员!”林彪敬了个礼,然后跑回阵地指挥。    
    这时队伍如潮水般地后撤,前面枪声越来越烈,林彪抱头向后方跑起来。此间毛委员正迈步返回军部,忽见一支溃军从身边林子里一闪而过。贺子珍大眼望去,认出了林彪:“那不是林彪吗!”    
    贺子珍大声疾呼:“林彪,你怎么自己往后跑了?毛委员还在这里呢,你还不赶快组织抵抗?”    
    林彪装聋作哑,头也不回,一直往后跑。失去指挥的二十八团,队伍顿时大乱。此间毛泽东和贺子珍都暴露在敌人的面前。在这关键时刻,陈毅急调三十一团第一营上来阻击了敌人,才使局面得以扭转。    
    在这危急的时刻,三十一团一营党代表毛泽覃和他率领的一营官兵及时上前,并没有畏惧,人在阵地在,誓死保卫毛委员安全!    
    他们人自为战,排自为战,连自为战,奋力抗击来敌;后面的红军独立营和特务营的官兵们也是好样的,面对强敌,仍然以一胜十,英勇杀敌。独立营的营长张威同志,为了掩护军部转移,最后粮尽弹绝,英勇牺牲。    
    再说大英雄毛泽覃,临危受命,林彪退下来,他们顶上去,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如果没有他的英勇地出现,历史将会重写。    
    且说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在敌人如潮水般地冲来之时,他们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沿。这样一连打退了敌军的七次冲锋。他们认为多坚持一分钟,就给毛委员一分安全。因此,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同存亡,已成了官兵们献身的誓言。    
    战斗整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毛泽覃估计毛泽东和后面的部队撤退得差不多了,大手一挥“撤——”    
    等敌人冲上来时,他们已上了馒头山。    
    馒头山形状像馒头。上了山以后,天就暗了下来。他们在山上清理了人数,一个营损失了一大半。这真令人痛心!忽又有人报告,敌人又追上来了!    
    伫立山顶,放眼四望,整个馒头山和附近地区被敌军团团包围着。敌人的喊话声时隐时现地传来:“你们已被我大军包围,赶快缴枪投降吧!”“不投降就叫你们灭亡!”……    
    喊话间,山下枪声大作,党代表毛泽覃同志赶快对大家作了简要动员:    
    “现在情况十万火急,我们70多人已经被敌人发现,现在的任务是立即突围,撤离此地,向山下跑,到大安子庄会合。大家立即执行!”    
    “我们连还押了两个犯人,怎么处理?”营长请示道。    
    毛泽覃作了个抹脖子手势:“杀!”    
    “是!”    
    于是在撤离前,营长安排把一位排长和犯人留下,自己带领其他人前行。当他们跑到山下时,后面枪声响了。不长时间,那排长也满头大汗地赶上了队伍,回报说:“我们送他们上西天了!”    
    “不好!右方有敌人!”侦察参谋话音未落,从一连、二连撤离的方向传来了枪声。那枪声一会急一会缓。看来部队已经与敌人接上了火。    
    枪声持续10分钟,一连传来消息:代连长赵志平已经光荣牺牲。这时,队伍已被打散,情况十万火急。    
    这时,党代表毛泽覃主动站出来,道:“一切听从我的命令,避开敌人火力。一连在前掩护,二、三连绕河突围,其余随后跟上。”    
    “打!”随着一排长韩庆皂的口令,枪声响彻云霄。二、三连向河边匍匐前进。在接近河边的时候,敌人的机枪响了起来,似是发现了他们的行踪。毛泽覃安排前边的队员,随着敌人机枪停射的间隙,鱼跃过河。    
    一个过去了。    
    两个过去了……    
    还有不少同志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过了河,毛泽覃清点了一下队伍,70多人的队伍此时剩下不足40人。    
    队伍沿河沟前行,踩上了地雷,又有几位同志壮烈牺牲。在接近大安子庄时,毛泽覃身边只剩下7个人。他们正要跳过土墙进村,刚好与张营长和卫生员小刘等不期而遇了。    
    张营长告诉大家:“此村已被敌人封死,我们已经从前面的死胡同里面退了出来,不要再去了。”    
    “那怎么办?”毛泽覃问。    
    张营长用手一指:“那边没有枪声,我们往那边走!”    
    毛泽覃正要走时,“啪——”一颗暗弹飞来,正好射中毛泽覃的左大腿部,他“唉”的一声倒下了。    
    卫生员小刘急忙跑过来,背起毛泽覃就跑,一直跑到认为安全的地方。    
    此时,夕阳西下,六七十人的队伍只剩下十多人,他们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走去。    
    在一处山坡上,他们烧掉随身携带的所有文件,在敌人的“三光”政策面前,意图与大山共存亡。他们走了一晚,终于在第二天天亮前,冲出了重围。大家谁也不做声,暗自庆幸着大难不死。    
    太阳啊,你给人以温暖。    
    太阳啊,你给人以希望。    
    有了你,九死一生的我们注定有明天!


第三部分 井冈之路第37节 毛泽覃婚恋(3)

    毛泽东拜见“泰山”    
    公元1929年2月,一过惊蛰,天气就骤然暖和起来。    
    山野泛了青,柳条抽出了新芽,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般的雨雾里,清新,水润,如画样的美丽。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井冈山东北部,又称“东井冈”,洋溢着浓浓的春意。“东井冈”根据地于1927年11月开始创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话说这一天一大早,贺怡就带领几位女孩子在街头张贴红红绿绿的标语。从街东到街西,从北头到南头,刷了一遍,整个村子红红绿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标语上写得明白:    
    “欢迎朱、毛红军到东固!”    
    “打倒土豪劣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切权力归农会!”    
    ……    
    太阳转到东山头时,村东头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和欢呼声。学校的学生列队街道两旁,欢迎毛、朱的队伍从大余县辗转来到了东固。毛泽东和朱德二位领导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不时地向沿街群众挥动着手势。此时,贺怡也站在欢迎人群的最前头,心想毛泽东过去了,该是姐姐贺子珍了,可是她没有看到姐姐,一直到队伍的尽头,她看到了有十几个女红军英姿勃勃地向她走来。在这些女红军中,她一眼认出了姐姐,因为姐姐的个头最高,在红军姐妹中,异常突出。    
    “姐姐——”贺怡踮起脚尖激动地喊起来。    
    “子珍,有人喊你!”走在贺子珍身边的吴若兰提醒子珍。    
    子珍顺着吴若兰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一个妙龄美丽的姑娘,在向她打着手势。    
    “小妹!”贺子珍也激动地跑出队列,贺怡也跳出人群,一年多没有相见的姐妹俩拥抱在一起。双方都有流下激动的热泪。    
    “爹妈怎么样?”贺子珍急着问。    
    “爹妈很好,就是挂心你。”    
    “她们现在干什么?”贺子珍又问。    
    贺怡回答:“爹在净居寺里当斋公,娘在寺院也吃了斋。我现在负责赣西特委的妇女工作。”    
    贺怡说到这里又问:“姐姐,听说你结婚了是不是?”    
    贺子珍道:“是啊。最前面走的就是你姐夫毛泽东。”    
    贺怡笑道:“我看到了。他很高大英俊,姐姐,你真幸福!”    
    子珍关心地问:“你找到了朋友没有?”    
    “没有。”    
    “真的?”    
    “骗你是小狗。”    
    ……    
    当天红四军在东固住了下来。    
    听说红四军要在东固休整一周。贺子珍便和毛泽东商量:“我一年多没有见到爹娘了,刚才听小妹贺怡说,二老在青原山净居寺,我想忙里偷闲地去看看父母。”    
    毛泽东随口道:“人之常情嘛!按理说我也应该去拜见岳父母大人。”    
    贺子珍善解人意地说:“你是一军之将,万人之上的大忙人,我去就代表了。”    
    毛泽东无奈地摇了摇头:“咱们没有什么好孝敬二老的,我看就把那些‘伙食尾子’带去吧。”    
    贺子珍道:“我先代表老人谢谢你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贺子珍回答:“我想明天一早。”    
    毛泽东直言道:“你一个人去我是不放心的。”    
    贺子珍笑了:“我想让小妹与我一块去。”    
    “要得!”毛泽东同意了。    
    第二天中午,贺子珍和贺怡刚刚来到父母身边不到一个小时,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骑着马就赶到了,拜见了岳父母大人。贺子珍忙问:“不是说好的吗,我在妈这儿住几天,你怎么来了?”    
    毛泽东笑着回答:“我一个人挺寂寞的,正好下午没事,就来看你来了。再说还有岳父母大人呢。”    
    “你真会说话。”    
    贺焕文一看这情形,当即安排做饭,吃了饭好送毛泽东和贺子珍走。    
    贺怡快言快语道:“姐夫,你来了说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可是要把姐姐带走,这就不对了!”    
    贺子珍啧了小妹一眼,道:“不是你姐夫让我走的,是爹妈的意思。”    
    贺怡道:“姐姐,咱们不是说好要陪妈妈说几天话吗?”    
    毛泽东道:“小妹,姐夫今天听你的好不好?让你姐住下,我自己走可以了吧?”    
    贺怡笑了:“姐夫答应了,姐姐你可以不走了。”    
    贺子珍苦笑道:“小妹,你不知道我也有事要做,所以今天我也得走。”    
    贺怡也直言快语道:“好好好,落了个姐夫听了我的话,姐姐变了卦。我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第三部分 井冈之路第38节 毛泽覃婚恋(4)

    一周后,部队要离开东固了。    
    送别是在村西的天低树下。    
    正当贺氏姐妹依依惜别的时候,曾山的警卫员小袁找到了贺怡,说:“曾书记有事找你去一趟。”    
    贺子珍放开了拥抱的贺怡,道:“小妹,你去吧!”    
    贺怡擦拭一下泪水,说:“姐姐,我们还能何时相见?”    
    “时间不会长的。快去吧!”    
    “姐姐,我走了,你要保重。”贺怡不情愿地离开了贺子珍,向曾山的住所走去。    
    曾山是当时的中共赣西特委书记,他要找贺怡是交待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红四军留下的伤病员中有一位重要人士,名叫毛泽覃——毛泽东的小弟,因在大余战斗中负伤,不能随军行动,需要在东固给以安排。    
    曾山道:“小贺,你姐夫向我交待一项重要任务,有一位特殊的伤员要留下来,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认为你去护理最合适。不然我们交待不了。”    
    贺怡开话了:“你们说得这么神秘,这位伤员到底是谁呀?”    
    曾山回答:“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的党代表毛泽覃,因在大余战斗中腿部负伤,不能随部队行动,党组织决定让他留下来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一面养伤,一面工作。为了照顾和掩护毛泽覃,赣西特委特别指派你去照料和护理,看有什么意见?”    
    贺怡马上意识到男女的另外的那层意思,马上问:“是你们的命令,还是姐夫、姐姐的意思?”    
    曾山回答:“不,是我们的安排,没有他们的意见。”    
    “如果是你们的安排我服从,是他们命令我不执行!”贺怡以前没有见过毛泽覃,但听姐姐说起过,他是毛泽东的小弟,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红军干部。贺怡二话没说,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后来她们结为恩爱夫妻,有的说是毛泽东的有意安排,有的说是贺子珍的撮合,实际上没有此事,纯属巧合,抑或有情人终成眷属。    
    贺怡走近毛泽覃    
    贺怡与毛泽覃初次见面是在红军家属李大婶家。    
    李大婶名叫李淑兰,家在李家湾南面的山坡上。房前有修竹,屋后有小河,独门独院,幽雅僻静。院落内四间房,坐南朝北。儿子当红军走后,正好空出一间,供毛泽覃养伤。此时,毛泽覃由于腿部受伤,不能坐,只能半躺半仰着,在看一本《共产党宣言》。他看得认真投入,以致于贺怡和李大婶走过来的时候,他还没有发现。    
    李大婶开言道:“毛书记,你看谁来了?”    
    毛泽覃听到有人喊他,才慢慢地把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见李大婶领着一位妙龄女子伫立在面前。那妹子长得楚楚动人,看样子,至多不过十七、八岁,通身洋溢着少女的健美。    
    李大婶又道:“她叫贺怡,贺子珍的妹妹,是组织安排来照顾你的。”    
    “你好,毛书记,从今后,你就是我的伤员,我就是你的领导了。”贺怡快言快语,也是人来熟,说完自己先咯咯地笑了。    
    毛泽覃被这位妙龄女子的直率逗乐了:“是,你是我的领导,我是你的伤员。”    
    这时,贺怡才开始打量面前这位被称作姐夫弟弟的毛泽覃,只见他身材四四方方,胸脯宽宽大大,宽额大眼,容貌俊美,虽略显病态,但挺拔、潇洒。尤其是宽宽的前额,眉宇间透着一股勃勃英气,确实与姐夫有些相像。贺怡说:“你长得挺像你的哥哥的。”    
    毛泽覃也朗声笑了:“你也倒像你的姐姐。”    
    说起贺怡的姐姐来,毛泽覃讲起了去年与贺子珍相见的一段传奇。贺子珍对于突然出现的毛泽覃,以为是丈夫回来了,细瞧不是毛泽东,闹得她好尴尬。    
    李大婶见两位年轻人搭上了话后就主动引退了。    
    贺怡问:“伤在哪儿?”    
    毛泽覃指了指左大腿的臀部,说:“昨天郎中用盐水消毒时,真真疼死我了!”    
    “那没有别的药吗?”    
    “好长时间就没有药了。”    
    “里面伤到了骨头没有?”    
    “好在没伤到骨头。”毛泽覃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