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了回头的可能。你们必须要把握住一点,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你必须要精心营造无用和有用,而你则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二者所架构起来的空间中,有用所带来的危险,伤害不到你,无用带来的灾难,也影响不到你,这才是道的精髓之所在。”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空的哲学与技巧,佛家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指的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应该包容一切。

官场做人之空,就是你看起来分明是属于这一派别,细究起来你又是属于另一阵营,相互冲突的双方,都以你为同盟而自豪。但无论哪一派别失了势,追究的时候,又会发现你其实并不属于任何派别,你只属于你自己。

官场做事之空,就是你的工作既能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另一方面的要求,你似乎是为每一个要求量身定制的。但如果有哪一方面出了纰漏,却无论如何也追究不到你这里,你的工作是只为自己的岗位负责。

官场公文之空,就是你的行文,这么解释也对头,那么解释也对路子,如果有某一种解释出了问题,那么你的行文就可以归类到没有问题的那一种。你的行文不是为了解释而行文,只是为了解决你所针对的问题。

由是我们可知,空,乃是做人做官做事做文的大智慧。不怕你达不到这个境界,只怕你对此一无所知,一旦你知道这个境界之所在,就会磨砺心志,孜孜以求,直到你能够游刃有余,长袖善舞为止。

第86章 “空”的实用价值

官场之上,既是人躲事,又是事找人,有些事你是躲也躲不过去的。

清同治末年,总督文恪督理四川,此地民风剽悍,经常会闹起群体事件。文恪到任后不久,就收到东乡县县令孙定扬的公文,言称当地乱民罢市围城。文恪初来乍到,不晓得四川这地方,民众有一个罢市围城的习惯,往往闹事之后,也就消停了。文恪以为这是起了暴乱,立即下令守备李有恒出兵弹压。李有恒极力争辩,文恪大怒,呵斥他立即行动。

李有恒窝了一肚子气,索性不管不顾,率兵赶到东乡之后,只管大砍大杀,杀得血流成河,百姓尸伏遍野。事情这就闹大了,御史立即弹劾文恪,这时候文恪才知道闯了大祸,就骂李有恒存心杀人,将事情闹大。李有恒却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这是你下的命令,你的手书还在我这里,我是奉命行事。”

这时候文恪才知道,这李有恒是赌了一口气,存心要害他。急忿之下,就去找华阳县知县田秀栗商量。这田秀栗和李有恒是知交好友,听文恪说了情形,不由得冒一头冷汗,说:“李有恒如此阴狠,我居然会有这样的朋友,幸好我没有得罪他,否则的话……”出于恐惧之心,他答应帮助文恪,解决掉李有恒。

几日后,田秀栗和另外几个朋友去拜访李有恒,入座之后,就聊起这件事。李有恒说:“我是什么也不怕的,我有文恪的手书,上面写着让我督兵行事,有这几个字,他就别想脱身。”田秀栗说:“真的吗?你把那手书给我看看,小心点,可别疏忽了。”于是李有恒就拿出文恪的手书,田秀栗接过来一看,上面果然有“督兵行事”四个字。正在这时,外边忽然又来了几个朋友,李有恒急忙出门迎接。等李有恒回来,田秀栗将手书还给李有恒,叮嘱道:“一定要将手书收好,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说完这句话,就匆匆走了。

等田秀栗走后,李有恒再拿起手书来看,忽然发现不对劲,这手书竟然被田秀栗换过了,虽仍是文恪所写,只不过,原手书上的“督兵行事”,改成了“相机行事”,这就等于说驱兵杀人全都是李有恒自己的责任了。

当时李有恒大惊失色,情知被田秀栗出卖了,可是再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很快他被收审,拿出来的手书无法证明文恪有错,最终全部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冤乎枉哉地被砍了脑袋。

官场之上,不怕说出口的话,单只怕留在纸片上的字。说出来的话随风而散,一旦出了问题,追究的时候你大可以反口不承认,谅别人也拿你没办法。所以人在官场,口头上只管大包大揽,称兄道弟,但如果有人让你签字画押,那就必须要小心了。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知府,一向依附权奸严嵩。这知府的家中,养着一个年老的幕僚,知府对这幕僚平日里极是尊重,衣食相待,从未让幕僚受过委屈。忽然有一天,幕僚对知府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看这严嵩擅权多年,也快要到时候了,一旦朝廷究查下来,不唯是这严嵩要倒下,此前那些依附他的人,也都会受到连累。东家也是依附严嵩而起家的,往日里书信往来,不知有多少,等到朝廷追查的时候,搜出那些书信来,只怕东家你后果堪虞啊。”

知府听了,又惊又怕,就问道:“可是事情已经这样,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幕僚道:“这事好办,我受东家供养多年,从未进献过一字一句的策术。此番我要辞别东家,去严嵩的府上,做一名老佣人。我会在那里将东家的书信与公文,全部搜找出来,预先销毁,这样可保东家无虞。”

知府千恩万谢,就让幕僚去了。幕僚走后不久,严嵩果然事发,朝廷追查下来,许多官员都因为依附严嵩而受到了牵连,唯独这个知府,因为在严嵩那里查抄不到有关他的一字一句,所以平安无事。

在这个故事中,彻底地落实了“空”的含义与思想。人在官场,终究是无法与强势相对抗。这个知府依附严嵩,尽管气节上有问题,可严嵩毕竟是受到皇帝所重用的,这在政治上是正确的。然而政治也是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将官场的追随者拖入到悬崖之上。

所以人在官场,一定要有未雨绸缪的考虑,今日的一片纸,就是明天的一柄刀。如果你知道自己留下来的痕迹预示着什么,那么你就能够避过风险。

第87章 “恭”的文化哲学

“恭”这个字,是由一个共字和一个小字再加上一点所组成的。这个字表明的是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

上面的共字,是指人类所共有的社会结构,建造这个社会结构,是为了让人类获得幸福的。但是所有的人却都被压在这座无形而庞大的建筑物之下,显得极为渺小卑微。每一个人都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却分明没有权力向这个社会索求什么。原本是服务于人的上层建筑,却成为奴役人的工具,这就是隐秘的规律在暗中起到作用的结果。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与整个社会最隐秘的法则相抗衡,无论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接受这些。

恭字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承认你的卑微和渺小。然而没有人是卑微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着超乎于寻常的大智慧。

北宋的御史台中有一个老年的皂隶,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拄着梃杖,站在台阶下面,以满足高坐于高位之上的官员们的排场感觉,听起来这个老皂隶的职业微不足道,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然而在当时的御史台,却没有人敢忽略这位老皂隶,因为老皂隶手中的梃杖握法,是很有讲究的。

平时,老皂隶都是斜拄着梃杖,一旦上面的官员出了纰漏,老皂隶就会将梃杖笔直地竖起来。

曾经有一次,御史范讽为了招待客人,就吩咐厨子回去烹煮食物,再三叮嘱之后,厨子走了。范讽又把厨子叫回来,继续吩咐。这时候老皂隶就将他手中的梃杖竖了起来。范讽很是奇怪,就问:“我好像没做错什么吧?你为什么要竖梃杖呢?”

老皂隶回答道:“凡是要吩咐别人做的事情,必须要把具体做事的方法确定下来,然后再督促他去完成。如果他没有依法完成,自然有惩罚他的措施,何必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呢?你这只是吩咐厨子做事,难道你管理政务,也要事无巨细地每一个人都吩咐到吗?”

史书上说:讽甚愧服。意思是说,范讽听了老皂隶的话,非常地惭愧佩服。

然而事实上,这个叫范讽的人既没有感觉到惭愧,更没有丝毫的佩服。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他就会想办法向皇帝报告这件事,推荐这个老皂隶。此人虽然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皂隶,却是一个精通管理学的宰相人才。

范讽没有向皇帝推荐这个人,理由可能有很多种,但御史台的官员人人都知道这位老皂隶,却没有任何人向皇帝推荐过,那么理由就只剩下一种:忌恨。

没有人愿意向上司推荐比自己更强、更能干的人,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饭碗了。北宋时代的儒臣们同样也有着这个人性的必然缺陷,尽管他们都知道老皂隶比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强,但是他们却颇有默契地缄口不言,对皇帝封锁了这个消息,使得这个老皂隶与皇帝近在咫尺,却终究未得引用。

檐牙高耸的御史台,衣冠衮衮的朝政大员们,所有的这些人,构成了压在老皂隶身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这世上的每一个有才干、有志向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沉重的社会压力,他们的才华遭到讥笑,他们的能力不被承认,他们的志向,也沦为了庸俗之徒茶余饭后的谈资。

难道,在这无形的社会构架之下,有才能的人,真的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了吗?

错!如这老皂隶,他固然是遭受到了最无耻的压制,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老皂隶的人生失败正在于他缺少了一个“恭”字。

在御史台,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皂隶,却以他的才干压制住了诸多自命不凡的官员,这是他的不智。想那些官员们是何等地心高气傲,只有在权力的高压之下,他们才肯低下头,而如今区区一个老皂隶就以才智压倒他们,这无异是对他们智商的一种羞辱。

所以厚黑始祖孔子所推崇的成功之道,首先就是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说起来是五个字,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的恭。

恭是一种人生的战术,一种成功的策略。同时恭也意味着对他人付出的尊重。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社会地位高于你,那么他就必然是比你多做了点什么,即使你不尊重他这个人,也应该尊重他的付出。

所以,恭字的原始含义是:尊重别人的生存权力与曾经的付出。

一旦你能够尊重别人,那么你就会步出卑微与渺小的心理阴影,就会由此起步,走向成功的人生。

第88章 “恭”的实用价值

战国初年,晋智伯想要吞并赵襄子、魏桓子与韩康子三家,先以其势逼迫魏桓子和韩康子,强迫这两家献城献地。然后又逼迫赵襄子,却为赵襄子断然拒绝。智伯大怒,遂迫魏桓子并韩康子,三家共起大军,前来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慌不择路,率了一众家臣,仓皇逃往晋阳,据城而守。晋阳城池高耸,急攻不下,于是智伯就掘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

赵襄子及家将们仍然坚守在为洪水所淹没的晋阳城中,将釜锅吊到空中煮饭,极是艰难。眼见得赵襄子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智伯大为兴奋,就威胁与他同来的魏桓子、韩康子说:“你们给我听好了,都老实一点,否则的话,我就像淹不听话的赵襄子一样,淹了你们两家。”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几欲气炸了肺,却又不敢吭声。

就在这天夜里,赵襄子手下的谋臣张孟谈偷偷地缒下城来,找到魏桓子和韩康子,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屈从于智伯?赵、魏、韩三家同为一体,唇亡齿寒,倘若赵氏灭亡,你们两家还能再活下去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被张孟谈说动,就于当夜偷偷掘开堤坝,将晋水灌入到了智伯的大营之中,智伯没有防备,被赵、魏、韩三家联军合力冲撞,顿时大败,智伯被杀,从此赵氏、魏氏与韩氏三家将晋室瓜分,这就是战国时期赵国、魏国与韩国的来历。这一段历史,又称之为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而后,赵襄子死里求活,激动不已,曾经死战保城的家将与家臣,也都是非常地兴奋,等着赵襄子加官晋爵。人人都认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头号功臣,非张孟谈莫属。

然而,当赵襄子宣布晋爵的家臣名单之时,所有的人无不大吃一惊。盖因排在第一位的,却是一个在守城之战中没有任何表现,既没有和敌人血拼过,也没有献出过什么好计策的人。事实上,大家甚至连这个人是谁都不清楚,总之是一个才干极为平庸之辈。

群臣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询问赵襄子:“这个人有何了不起之处?为何要首先嘉奖他?”

只听赵襄子回答道:“这个人于守城无功,于破敌无力,但是此人始终对我极尽恭敬,从来不敢乱了君臣之礼,这就是他晋升的全部理由。”

群臣还是不明白,问道:“可我们也对君上极为恭敬啊,而且我们不仅是恭敬,还拼死卖力。”

赵襄子笑道:“你们拼死卖力是没错。可是当智伯水灌晋阳,我大势将去的时候,你们所有的人,对我的恭敬都不如以前了,甚至还有人给我脸色看。只有这个人,他即使是浸泡在洪水里,也仍然保持着以前对我的那份恭敬,我不奖赏他奖励谁呢?”

史书上说,看了赵襄子的奖惩方案,名臣张孟谈一言未发,悄然出走了。因为他意识到,赵襄子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威权,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作为臣属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得越来越狭小。

然而张孟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洪水困城的时候,赵襄子的心境。可想而知,当洪水灌入晋阳城,守城之人莫不是极尽惊恐,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末日临头的感觉,所以才会对赵襄子流露出不逊的心态。而这时候,感受到最大恐惧的,却恰恰是赵襄子本人,他不仅面临着洪水困城的危局,更有可能遭遇到臣属的背叛。他之所以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形下还能够挺住,精神没有崩溃,原因就在于还有一个人,仍然是对他毕恭毕敬,奉之为主的。

是这个人的恭敬,给了赵襄子以最需要的权力威严与心理支撑,让他能够泰然自若,继续统筹大局,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这就是恭的价值之所在,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恭敬,拯救了另一个濒陷绝望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价值自然也是寻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恭敬作用于他人身上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转到自身的时候,同样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

赵襄子家族,应该是对“恭”字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颇有体会的。早在他的祖宗——晋灵公时代的赵盾起,就因为“恭”之一字,侥幸保得了性命。

赵盾原是晋国的大夫,时值国君晋襄公死,于是大夫赵盾做主,就扶立了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却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恣意放纵,胡作非为起来。一个厨子只因为烤的熊掌没有烂透,就惹火了晋灵公,被乱刀剁成了碎块。赵盾知道这件事后,就于朝堂上严厉地斥责了晋灵公,要求他收敛一点,要做一个仁君,切莫挑着暴君来做。

眼见得赵盾妨碍自己胡作非为,晋灵君大怒,就派遣了一个名叫锄倪的刺客,让他趁夜黑人静的当口,悄无声息地把赵盾杀掉。

于是刺客锄麑趁夜潜入赵盾家,却发现赵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而赵盾本人则身穿官服,满脸恭敬严肃地坐在一张椅子上,正等待着天亮后上朝。当时锄麑越看心里越是惊讶,心想这样的士大夫能够在暗夜无人之处,还仍然保持着对公事政务的恭敬,这是难得的贤良大臣啊,晋国能有这样的贤人,那是晋国的幸事。自己如果杀掉了这样的贤臣,只怕那良心的折磨,是自己所无法承受的。

刺客良心发现不忍下手杀害谦恭状态之中的赵盾,可是作为一个刺客,杀赵盾却是自己的职责。若不杀他,有违一个刺客的职业道德。如此这般地进退两难,刺客锄麑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他从树上跳下来,大叫一声:“赵大夫,我是国君派来的刺客,是来杀你的,可你是贤臣,我不能杀,不杀你我又无法向国君交差。这样好了,我干脆一头撞死算了,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小心保护自己,国君他肯定不会善甘罢休的。”说着,锄麑一头撞在墙壁上,当场身死。

赵盾侥幸逃命,这固然是刺客明是非、知善恶的结果,但赵盾其人,于无人之处仍然能够保持谦恭本色,才是打动了刺客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后世的理学家讲究一个“君子慎独”,也就是说,越是在没人的地方,你越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任何时候也不能放纵自己心里的欲望。如果说,赵盾的谦恭能够打动杀手的心,那么你的谦恭,同样也能打动你的上司,打动你的老板,打动你的同事,让他们想不升你的职都不可。

一个良好的恭敬之心,既可以保护别人,获得别人的终生感激,也可以保护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这绝对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人在官场,绝不可以放弃如此轻易就能够成功的一个机会,这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第89章 “绷”的文化哲学

绷这个字的繁体,写作“繃”,是由一个烂绞丝、一座山及一个朋字所组成。

烂绞丝是指柔软的丝织物,这是古时候非常昂贵的质料,普通百姓是穿戴不起的,即使是君主贵族,也只在特定的公众场合才穿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威严。

而“朋”字的古体是两只并列在一起的贝壳。贝壳这东西,现在只有孩童、收藏家及海洋生物学家还感兴趣,普通民众对此隔膜,浑不知这贝壳乃上古的金钱货币。上古时代的人,若然是能搞到一串贝壳挂在脖子上,那么他就会赢得无数女原始人的芳心,因为这标志着他乃是上古时代的大富豪。

丝织物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贝壳则是财富的象征,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预示着什么呢?

预示着暴力、流血与战争。因为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还是富可敌国的满箱子贝壳,这些东西都是人们拼命想获取的目标。古往今来,围绕着权力与金钱,是一部血腥弥天的历史。比之于勤劳致富,苦干出头,远不如一刀子砍下去更有效率。

说到为权力而流血,最惨烈的莫过于秦始皇创建了高度集中的中央政权之后,他的小儿子秦二世接班,上任之后的头一桩事,就是将他所有的哥哥姐姐,也就是皇子和公主们,统统像狗一样地牵到集市之上,车裂而死。秦二世之所以对自己同脉血缘的亲人下如此之辣手,原因就在于,唯有这些人,才是对他手中权力的最大威胁。

说到为财富而流血,就更是无法一一胜说了。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九成九是因为金钱所带来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所感受到的压制、悒郁、忧伤与痛苦等所有的负面心理及情绪,莫不是与金钱相关联。人人都想把别人手里的钱弄到手,人人都防止别人把自己的钱弄走,这患得患失的普遍性心态,就构成了冲突与痛苦的必然。

因此,无论是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权力,还是以贝壳为代表的财富,都有一个高危的性能,不唯是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抢走,而且还难免拖累自己的性命。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既保得权力在握,金钱在手,又能保证身家性命安危无虞呢?

“繃”字中最上面的“山”字应声而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奥的社会基本常识。如果你想保有自己手中的权力与金钱,就必须要借助于山的智慧。

山有什么特点?不动如山,安稳如山,平静如山,厚藏而不露如山。山的特点就是不动声色,表面上崎岖坎坷,一任树木生长,百兽相争,群鸟翔集,蝶舞花香,山却从来不表示任何态度。但在这极尽不显眼的温厚之下,大山之中却蕴藏着不尽其数的宝物,任何人想要从山中拿走哪怕是一块石头,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

所以“繃”原本不是一个字,而是一整套做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任何人如果能够参透这个字所隐含的秘密,不唯能够获得权力,得到金钱,还能够于无上的尊荣与幸福之中,获得最让人羡慕的美好人生。

对于这个“繃”,厚黑始祖孔夫子参得最为透彻,所以他谆谆地教导后人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如果不能够做到像山那样地庄重而沉静,那么你在别人眼里就没有尊严,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获得权力和金钱,就连与人交流沟通,学习一点社会法则,都千难万难。

像山一样地庄重而沉静,它首先是体现在一个人的外在举止上,也就是要时刻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这张脸不是板给明白事理的人看的,是板给许多缺少见识、内心空空如也的人看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你亲近他们,他们就没大没小,蹬着你的鼻子就往你脸上爬。你疏远他们,他们又怨气冲天,责怪你不重视他们。而且这种人无法看到你的内心世界,体会不到思想与人格的力量,表面的现象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切。所以你需要板起脸来,让他们悚然而惊,以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从而不敢打你手里的权和兜里的钱的坏主意。

像山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