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事]威龙中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宫太后端坐在凤榻上,这五个人一起跪倒请安。慈禧柔声说:“各位都起吧。小安子,给各位大人看座。”五个人都坐定了。她又说,“这是两江总督曾国藩会同江苏巡抚李鸿章,浙江巡抚左宗棠联合上的六百里加急密奏折子,各位先看看吧。”
奕訢第一个看了,皱着眉传给弈誴,五个人轮流观看。等都看完了没有一个人说话。东太后慈安焦急的说,“各位大人都说说吧,总要拿个法子的。”五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没有人敢先说。奕訢心想,我之前就把英国朋友的警告告诉过你们两个,可是你们说什么,这是妖言惑众,这回知道紧张了,早干什么了?慈禧的怒喝打断了他的思维,“平时都夸夸其谈,今个都哑巴了!怎么不吵了!”
倭仁说话了,“回禀太后,依臣之见,这是曾国藩一伙汉人妖言惑众,故意把事情说大他们好乘机要挟朝廷。”慈禧冷笑道,“依卿家该怎么办?”不识时务的倭仁继续说,“依臣之见,立即将他们三个撤职查办。”慈禧一脸怒色,“好一个撤职查办!我看先把你给撤职查办了。”倭仁见太后发怒,急忙跪倒求饶。另外四个暗自偷笑,心里都大骂活该。慈禧厌烦的说,“倭大人你先跪安吧。”倭仁听了脸色如死人一般,站起身来一步三摇退了出去。
慈禧和颜悦色地对奕訢说,“六爷,以前也说过这南方不可小视,如今曾国藩把南方说的这么厉害,六爷您看这到底怎么办。”
奕訢恭谨的回答:“依臣看可以做三件事,一严令曾国藩尽快攻克南京,亲王曾格林庆加紧剿灭捻匪,好争取时间对付南方,不要弄得到时两头作战,首尾不得呼应。二命荣禄在直隶加紧训练新军,大量从英法购买武器,同意曾国藩在江浙扩军备战。三,我看这英法和南方叛匪也是有矛盾的,比如乱匪在南方禁止鸦片贸易,英法损失很大,我看我们可以挑拨他们的关系,以夷制匪。”
慈禧听了眼前一亮,“这以夷制匪行得通吗?”
奕訢回:“行得通,只要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到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乱匪破坏,必然会出来干涉。就像他们直接出兵协助剿灭长毛一般。”
翁同和一听,知道又要割地给钱了,出来跪倒禀奏,“臣有一句话想秉明两位太后。”
这翁同和也是小皇帝的老师,朝中清流派领袖,父亲翁心存在朝野更是颇有威望,慈禧很倚重他,前段日子刚提升他顶替万青藜做了户部尚书。慈禧见他如此恭敬连忙说:“翁大人坐着回话就可,不必这些虚礼了。”
翁同和小心的做了回去,“依臣看这曾国藩的折子里难免有夸大之词,想这南方乱党怎么会比英法更厉害呢?曾国藩的用心可谓叵测。所以我看议政王这第三条还需商榷。依臣的话,这好处还是不要轻易就给了他们,我们只需先把南方的坏处说了给他们听,挑拨他们的关系,然后再见机行事。”
惇亲王弈誴听了,心里想,这个翁同和说是清流派领袖,心胸却那么狭小,什么时候都不忘给曾国藩下套。还记恨兄长翁同书因颂贼(长毛),遭到曾国藩、李鸿章弹劾,被发配新疆的事情。国家糜烂至此还计较这些。他此时也颇为赞同奕訢的观点,不过也很担心曾国藩势力作大,这样恭亲王奕訢又要高过他一头了,心里总是不舒服。于是禀奏慈禧,“回禀两位太后,曾国藩的折子里并无虚报夸大,臣昨天也收到新任广东巡抚郭嵩焘给军机处的折子,里面禀奏的和曾国藩禀奏没有太大出入,折子里说连英法也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我看六哥说的很对,这事情越早办越好,不能拖了。只是也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曾国藩来,我们大清栋梁又不只他一个。”
兵部尚书麟魁见两位王爷都这么说了,出来附和,“二位王爷所言极是,臣从云贵,四川,湖南,广东,福建给兵部的折子里也能看出南方乱党不同于长毛,势力宏大。应早做准备。”
翁同和急忙反驳,“两位太后明察,此事必须慎重,如若因此让各地督抚势力作大,朝廷到时想收回来可不容易。如若让洋人因此得了我们的短处,得寸进尺,也不好回旋。湘军扩军可以,必须节制。南方和英法的关系我看还是先试探一下为上。”
接着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起来。慈禧听着心里发乱,说到,“我看你们四位都先回吧,这两天各自上一个折子。我们姐俩看了以后再会同军机处几位大臣一同商量。今个就先说到这里,大家回去先不要太张扬。”
惇亲王弈誴出了紫禁城,想到薛福辰颇通洋务,很有才干,命人传薛福辰过府商谈。回到家里不久,薛福辰也到了,弈誴把这事情从头到尾跟薛福辰说了,问他有什么具体的好办法。薛福辰说让他回去想想,明天一早给惇亲王上一个折子。临走的时候,惇亲王意味深长的说,“今天倭仁那个老匹夫可栽大了,估计是不可能再爬起来了,你好好干,本王不会亏待你的。”薛福辰装的受宠若惊,连连道谢,感恩颂德。等出了王府,不由得连连长叹,心道,大清算是完蛋了。
等到了家,刚进大门,管家薛福高兴地跑上来说,“老爷,三老爷从江苏来看您了。现在正在内厅等您呢!”
薛福辰心里知道三弟薛福保因为想和二弟一样,一心想出洋留学,在二弟的安排下去了唐城已经一年多了,难道已经回来了么。他高兴的奔向内宅。到了内厅一看,不是三弟福保还能是谁?真是喜出望外。快步上前,上下了打量。果然是长兄如父,望着大哥慈爱的目光,薛福保心中一暖,扑通就给大哥跪了下来,兄弟两个抱在了一起。这时薛福辰才看到厅堂之上还有一人站立,竟是陆斌。薛福辰心里说到,来的真是时候。
薛福辰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弟弟,向陆斌问好:“陆先生一向可好啊。”
陆斌笑道:“福辰兄,我这可是把令弟完璧归赵喽。你可看好,一根汗毛也没少。”
薛福辰不好意思地说:“见笑见笑!当初却是我太溺爱这个弟弟,又恐他年纪轻,在外面闯祸,所以不敢让他远行。”
“哪里!福保在外学习优秀,这次我特地让他回来帮你的忙。福保你说是吗?”
福保听了夸奖,不好意思起来,“陆先生夸奖了。”
薛福辰低声严肃的说:“我正有事情想和陆先生商量呢,陆先生随我到书房来吧。”陆斌回答:“好的。”
进到书房,薛福辰又让福保在门口守候不让其他人靠近。他和陆斌进书房密谈。
两个人坐好之后,薛福辰问陆斌:“陆先生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吗?”“我到京城来一是看看康健银行的运作,二是因为南方最近就要攻打广州,我来看看京城的情况。”“那好啊,我们越快动手越好,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我们了。”陆斌略显吃惊,问:“福辰兄得到什么消息了吗?”“正是,就在刚才惇亲王弈誴告诉我曾国藩曾会同江苏巡抚李鸿章,浙江巡抚左宗棠联合给两宫太后上了一道数万字的折子,已经震动了内阁,他们可能要联合英法扼杀南方革命。”“哦,你仔细说说。”薛福辰一五一十的又向陆斌说了一回。
陆斌听完了,皱了皱眉毛,“福辰兄,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尽力破坏,破坏不了,也要尽力的拖延,我会马上给总司令发电报汇报的,看总司令有什么指示。”“不行啊,必须今夜就想好办法,惇亲王那里明天一早就要回话。”陆斌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来的时候总司令也有一些交待,我看你先这样去做。”
第四章 开天辟地 第十节 京城谍影(下)
初夏北京的清晨仍然有些冷,惇亲王寝宫门口,王府一位年老的家人轻轻的敲了敲外间的房门。惇亲王其实已经醒了,抱着新纳蒙古小妾温暖柔软的身体不愿起来。屋外的下人也不敢再敲门说话,过了许久惇亲王才问:“什么事情,这么早?”
下人回话:“工部的薛福辰来了,正在前厅候着,说是和王爷约好的。”惇亲王说:“好吧,你们都进来吧。”说完恋恋不舍的翻身起床,顺便在小妾酥胸上狠狠的捏了一把,小妾娇滴滴的扭捏着身体。此时下人们陆续进了外间,准备给惇亲王洗漱更衣。
前厅的薛福辰等了快半个时辰,惇亲王这才出来。一见面对薛福辰客气的说:“让福辰久等了。都是下人们太懒散了。”薛福辰恭维的说:“哪里,下官未等多久。是下官来的太早,惊扰了王府上下,不过下官这也是因为王爷交待的事情着急,请王爷多多恕罪。”惇亲王满意的笑笑,“不必见外,我早把福辰当自己的心腹。昨天的事情福辰可想好了对策?”“正是,这是我写好的折子,请王爷过目。”惇亲王接过双手递上来的折子放在桌上没有看,摆了摆手,“福辰还是先听你说说吧,这折子稍后本王再看。”
“好的王爷,昨夜下官将王爷所说细细的想了一下,王爷所虑不过两条,一条不能任由曾国藩势力壮大,对朝廷社稷不利。二条不可在太后那里落后于他人,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为江山社稷多多出力。”惇亲王听了这两句越发的喜爱薛福辰,明明知道自己是不想议政王势力做大压过自己,又想在太后面前显露一番,可是这话到了他嘴里听起来就是那么顺耳。不由得夸奖,“福辰说的太好了,这正是本王的意思。福辰有什么良策呢?”
薛福辰缓缓道来:“昨日王爷和我讲了曾国藩奏折的内容,下官就有点疑惑。这南方反贼好好的为何突然从南京退兵了呢?”惇亲王一听,拍了一下大腿,“是啊!福辰这么一说,我也感到奇怪了。福辰知道原因吗?”“事情也巧了,下官昨日回到家,下官的三弟福保从海外留洋归国,取道上海来北京看望下官。说了一些上海街头的传言,下官这才明白其中有原因。据说曾国藩私自从江浙国库中拿了100万两白银买通南方反贼才使得反贼退兵。”惇亲王惊的瞪大了眼睛,“真有此事,这曾国藩也太大胆了,长此以往这还得了!”薛福辰也不急,慢慢的继续说:“单凭这一件事情并不能扳倒曾国藩,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季,曾国藩也确有大才。不过,太后若是知道了必然会有所防范的。王爷乘机可在太后面前保举自己中意的人加以提拔。王爷这第一条不就解决了吗?”“福辰说的有道理。可是,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没有证据啊。”“这又何难,我看这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王爷可以先在太后那里把联合英法的事情给拖着,秘密派人速到上海明察暗访,必会拿到证据。”惇亲王面色高兴,不过马上又犯愁了,“即使有了证据,就这样奏明太后,恐怕太后那里因为不能处置而为难,说不定还会加以训斥以安抚曾国藩。我们还会得罪议政王和曾国藩,这样不好办啊。”“此事下官已经为王爷想好了,只要下官到大学士翁心存府上无意间告诉他,王爷您说他和他儿子户部尚书翁同和会有什么反应?”惇亲王高兴的不禁笑出了声音。“还是福辰想的周到,真是妙计!那第二条呢?福辰还有妙计吗?”
“王爷可还记得旅顺港有一支舰队?”“你是说那只不听朝廷调令,由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控制的舰队。”
“正是,这支舰队是如何而来相信王爷最清楚不过,当时长毛在南面闹得实在太凶,恭亲王建议从英国直接购买一支舰队,但一直未有结果,那年长毛李秀成,接连攻克杭州、宁波等江南重镇,海内为之震动。恭亲王奕訢紧急上奏,请求速购兵船,在严峻的形势逼迫下,朝廷仅用一天时间,就作出了争论了5年都未能下定的决心,外购兵船。最后议政王通过英国公使卜鲁斯委托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具体承办购船事宜,一共花去70万两白银,买了7艘炮舰。不想正是因为事情决定的太匆忙,给了洋人控制舰队的机会,李泰国竟不经朝廷同意任命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为舰队司令,公然把舰队命名为“英中联合舰队”,舰队全由英国官兵操纵,并擅自为军舰命名和制订海军旗,而且规定舰队只接受当今皇上和李泰国二人的命令,李泰国还有权决定皇上的命令是否有效。这支舰队几乎成了李泰国私人部队的舰队。为了这事情议政王没少被太后责怪。不断的和英国商量收回舰队的控制权,并且答应再多付一笔钱赔偿英国。听说如今谈的不错,收回的希望很大。如今正好利用这支舰队一石二鸟。”“哦!如何一石二鸟?”“下官以为许以洋人好处,让洋人出兵干预,此乃下下之策。洋人贪得无厌,纵使出兵也不会倾尽全力。到时候恐怕钱也给了地也给了,还是不能成事。即使仗打赢了,王爷想想以洋人的贪婪,到时恐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下官想到一计,不如让英法同意这支舰队去进攻反贼水军。如果真能成行,其结果只有两种,胜和败。而无论胜败对王爷来说都是有益的。如果胜了,王爷有举荐之功,太后必然喜欢,还可以乘机控制舰队。如果败了,议政王又会失去一块基石,颜面无光。再说舰队中有不少英国人,一旦失败必有死伤,不正是可以挑拨英国和南方反贼的关系吗?王爷还是有献策之功,太后也会高兴。这么做既可以消弱议政王,在太后面前得宠,又可以起到挑拨英国和南方反贼的关系,不正是一石二鸟吗?”惇亲王又问:“计是好计策,不过就怕洋人不听调令。”“王爷多虑了,舰队司令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打仗的,还不是为了钱,如果朝廷下旨让他去打仗,估计不等朝廷调令,他自己就会提出辞呈。”
听到这里惇亲王激动不已,“福辰啊!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人,福辰果然是国家之栋梁,本王之臂膀啊!”薛福辰连忙施礼,“王爷过奖,这全凭王爷提携,下官才有今日报效朝廷的机会。王爷心系社稷,识人善用,又雄才大略,王爷才是朝廷之富,社稷之梁。”“福辰也不必过于谦虚了,本王以后会重重简拔你的。就依你的计策而行,本王这就写好折子进宫面见太后,陈明一切。”“王爷切记,与洋人联合,请洋人出兵一事还需暂缓,上海调查和接管舰队都需时间的。”“本王明白。本王这就去书房写折子。”“那下官就告退了,下官这就去大学士翁心存府上走一回。”“好的,那头就劳烦福辰了。”薛福辰再次施礼退出了大厅。
出了王府薛福辰直奔翁心存府上。到了翁心存府上,发觉翁心存并不在家里,这才想起翁心存今天早上要到弘德殿教授同治小皇帝读书。于是又问家人翁同和在吗?果然翁同和正巧在家。叫家人传话之后,薛福辰在翁府家人的带领下去书房见翁同和,因为薛福辰常来翁府看望翁老爷子,和翁同和关系也很熟悉。进了书房发觉翁同和脸色不太好看,就问他:“翁大人有什么烦心事吧。”翁同和倒不隐瞒,解释说:“昨日在户部衙门,接到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文书,刚才又想起来,所以心烦。让薛大人牵挂了,真不好意思。”“我本是来看看令尊大人的,不想忘了今日轮到翁老爷子当职弘德殿,既然正被我遇见,不妨说说这事情如果让翁大人烦心了。”“前几个月,李鸿章因为要在上海办轮船厂,从户部提走了50万两白银,下官的前任万青藜不知得了他什么好处竟一文不少的都给了。这也算了,没想到近日他又问户部要钱,说是上海新开了一班机器厂,好像叫发昌机器厂,能造蒸汽机。发昌机器厂的大股东是近日开张的康健银行。他想从户部再提一些钱用于购买发昌机器厂股份,以成立江南制造总局。福辰兄你也知道,户部的银子本来就紧巴巴的,哪里经得起他这样折腾。我一口就回绝了他,不想他又写折子到太后那里,太后嘴上也应允了他,他就两三天来一个公文催促。弄得我心烦意躁。”
薛福辰微微一笑,心想,正巧正巧!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呢?用调笑的口吻说:“我看翁大人这钱就不因该给他,白白让他给糟蹋了。”翁同和听着有些奇怪,面露疑色,“福辰兄,此话怎讲?”“我也是听从上海来的三弟福保说的,不过极可能传言是真的,好像曾国藩出了100万两白银买通南方反贼水师从南京退兵。李鸿章一个人就出了其中的80万两。他其实有的是钱呢!并不在乎户部这一点小钱。”“福辰兄此话当真?可有实据?”薛福辰装出说走了嘴的样子,尴尬为难的回答:“在下的弟弟福保也是听上海街头的传言,并没有实据。也可能是谣传。”翁同和却脱口而出:“我看未必是空穴来风,怪不得他的奏折里没有说明,此事和南方反贼无故退兵定有关联。”薛福辰瞪大眼睛不解的问:“翁大人说的是谁?是李大人的奏折吗?我听不明白啊。”翁同和掩饰敷衍,“是户部到上海办事的官员给户部上的文书中说的,此事我会派人再去上海查实一下。”薛福辰心里想,等的就是你的这句话,你去上海查好了,恐怕此时上海巷头街尾人尽皆知这件事情了。你随便抓一把都是证据。
从翁府出来,薛福辰浑身的轻松。没想到事情进行的竟如此顺利。
惇亲王到了快响午才写完折子进宫面见太后。宫中总管太监安德海见惇亲王来了知道是来找太后商量事情的,也不阻拦,应惇亲王的要求进去禀告,转身之际,悄悄告诉惇亲王。“恭亲王已经来了,正在里面。”
惇亲王进去拜见两位太后,果然恭亲王已经在里面坐着了。惇亲王先把自己的折子递了上去。慈安赐座。他就坐下来静候两位太后审阅。恭亲王对他和善的一笑,他也笑了一笑以示回应。
等两位太后都看完了,慈禧又把折子给了恭亲王让他也看看。自己用目光询问慈安的态度,慈安微笑着点头同意。等恭亲王看完,慈禧这才说话,“我看惇亲王的对策要好一些,一举多得,也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也不能事事都靠洋人,洋人最靠不住,只知道要银子。就依惇亲王的计策,下旨让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率舰队出战反贼水军。正好乘此机会要回指挥权。顺便知会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给他一点压力,他若不同意,我们就要求英国对海关总税务司的人选进行调换。另外曾国藩要求扩军增饷的事情也可以再缓一缓,等和户部商量以后再办不迟。”停了一下她又说,“六爷和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比较熟,具体的事情还是要六爷去办理才是。”
恭亲王见两位太后圣意已决,只得说:“臣这就按太后的旨意去办。只是阿思本去职以后由谁担任舰队提督呢?不知太后可由人选?”慈禧就问:“两位王爷有中意的人选吗?我和姐姐原先商量着是想让崇厚去的,不过他不懂水战,似乎不适合。”
恭亲王说:“懂水战的,资历又高的人选的确不多,湘军中倒有几位,不过此时正是战时,不宜调动,臣有一人,他是李鸿章手下淮军水师指挥使黄翼升,此人就在江苏到时可以就近接管舰队。”
惇亲王急忙阻止,“臣以为懂不懂水战是其次,关键是资历高,对朝廷又能绝对忠心,不懂水战派一得力副手协助既可弥补。臣认为崇厚是我们满人,正合适。臣也有一人举荐。可为崇厚的副手,此人是三江口水师总兵官,记名提督黄禹门,他是黄中极孙子,黄怀仁的侄儿,黄中极,黄怀仁皆在广东水师效力,都曾力过大功,道光年他本人也在福建抗击过英军海上进攻,以至英军在闽江口受挫,力下大功。此人家里三世皆在水师效力,年纪不过50,经验丰富,正是合适人选。请两位太后定夺。”
慈禧豁然开朗,“我也听说过,他们一门四代皆为水师效力,的确合适。那就按惇亲王说的做吧。吏部下个公文,调黄禹门进京候职。”
恭亲王见事情不可改变,也就点头应允了。两人准备离去。
慈禧好像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他们两个说:“我看这事情也不必瞒着满朝臣工了,把曾国藩和惇亲王的折子一起抄录发放军机处,各部省和总理衙门各位大人那里,让他们也议一议。”
第四章 开天辟地 第十一节 兵临城下
1862年7月底,进行北伐解放全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已经成熟,李健下达了开始广州战役的命令。
自1860年革命党人开始在两广和台湾进行全面渗透,1861年实际开始控制这些地区,前后已经有快3年了。
特别是1861年后大量的兵工企业在这些地区建设,兵工厂的制造技术通过和普鲁士进行技术交换,生产步枪大炮的工艺更加熟练完善。步枪的使用更加稳定,爆膛和卡壳极少发生,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自动武器后座运作方式仍未军事机密,真正的全自动步枪只装备了特种作战大队和李健身边的贴身警卫)新材料(比如在木质枪托后端加上橡胶护垫)射击产生的反坐力伤害大为减轻。大炮则装上了可脱卸自动回复底盘,当炮弹发射后,大炮会利用反坐力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省去重新调节炮位的时间,发射凭率大大增加。
大量的工矿企业开始投产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在海南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建有石英矿场和玻璃制造厂。在文昌还有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