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办?要不绕过湖阳城,继续向宛城挺进?然而起了分歧,新市兵和平林兵执意不肯,湖阳在南阳号称富庶,一旦破城,那便意味着无数的钱财美女,宝山在前,岂能轻易舍弃?

我们前面说过,刘秀的外公樊重家居湖阳,而此时,刘秀的母亲樊氏也正在娘家养病。樊重听闻刘縯起兵,又怒又怕,一旦官府追究下来,他一辈子辛苦积攒的家产,就得白白充公,而一族人的性命,也将横受牵连。眼看大祸临头,樊重恐惧之下,只能拿可怜的女儿撒气,不断责骂樊氏,生出这么两个不肖儿子,败了刘家不算,现在又要把樊家也拖下水。樊氏本来就抱病在身,遭父亲这么一骂,又不敢辩解,老头子八十多岁了,哪里经得起顶撞,于是病越发沉重下去。一边是生养自己的娘家,一边是自己生养的儿子,樊氏两边都不愿拖累,趁夜悬梁自尽,只留一句遗言:勿以我为念。

樊重见女儿自杀,不免感伤,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他必须赶紧撇清和刘家的关系,于是连女儿也不敢安葬,只是停尸野外。族人樊巨公实在看不过眼,当夜将樊氏收敛,草草葬于城外乱坟岗。

樊重依然惶恐不安,再向官府负荆请罪。荀杜见樊重送上门来,也不客气,将其一家悉数下在狱中,道:“倘若刘縯不经过湖阳,一切好说。如果经过湖阳,那就休怪本官无情,要按国法论处了。”

然而,刘縯的军队还是来了湖阳,荀杜大怒,下令将樊重一家满门抄斩。属下官吏共谏道,“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不如先扣留以为人质。城能守住,再杀不晚。万一城破,有樊重父子在,于刘縯面前也有说辞。”

荀杜想想也有道理,杀了樊重一家,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好好利用他们和刘縯的亲属关系。荀杜于是命樊重出城劝降刘縯,樊重之子樊宏担心樊重年高,不能受刘縯之辱,请求代父出城,荀杜应允。

樊宏出城,直投刘縯营中。刘縯见了娘舅,拔剑欲杀,左右苦苦劝住。刘縯命樊宏引到母亲墓地,只见坟茔连绵,一片荒凉。刘縯和刘秀跪在母亲墓前,痛哭流涕。哭罢,刘縯怒视樊宏,道,“舅氏前来劝降乎?”

樊宏见父亲逼死樊氏,也是深感内疚。他能理解刘縯的愤怒,但城中一家老小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只得软语哀求道,“请伯升垂怜樊家数百口性命。”

刘縯冷笑道,“阿母为樊家逼死,我与樊家,已是恩断义绝。樊家死活,与我何干!”

樊宏道,“老爷子年岁已高,还望伯升念及。”

刘縯本来就不待见外公樊重,老头子是个大财迷,虽然家资巨富,可他这个外孙却一点光也没有沾到,现在又逼死了自己的母亲,叫他如何不恨!如今见樊宏拿樊重来说事,刘縯大怒之下,直呼樊重之名,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樊重早就该死。”又手指湖阳城,道,“舅氏入城去,告县尉,想杀樊家便杀,我意已决,必破此城。”

樊宏堂堂一个长辈,楞是被刘縯骂得大哭,跪下哀求,刘縯不为所动。刘秀苦劝刘縯,刘縯道,“阿母自杀,正是让我二人再无挂念,专心起兵。樊家咎由自取,须怪不得我无情。”

刘秀道,“舅氏自城中来,必知晓城中虚实,不如好生计议,看看可否有两全之策。”

樊宏听闻刘秀之言,于无所希望处见到光明,连忙献计道,“城中主战者,惟县尉荀杜一人而已。只要杀了荀杜,湖阳必降。”

刘縯于是召六部首领商议,募一死士,入城刺杀荀杜。新市兵和平林兵无人响应。刘稷长身而起,大笑道,“一群小儿,何其懦矣。某愿往。”

刘稷布衣入城,荀杜命人搜身,见无兵器,戒心大减。刘稷进言道,“新市兵和平林兵,乱党也,众达五六千人。刘縯势单力薄,为其所迫,虽不敢不从,却早已有心杀之邀功。今命某与县尉约,夜见城外火起,便开门杀出,刘縯在外为应,必破贼兵。富贵之日,幸勿相忘。”见荀杜犹豫未决,刘稷再道,“樊氏一门在县尉手中为质,刘縯安敢有诈?”

荀杜高估了世间亲情,于是大喜,聚宴取乐,只等天黑。席间,刘稷敬酒,举案掷荀杜,荀杜应声而倒,刘稷一跃而上,拔荀杜之剑,一剑断头,提头大呼道:“王莽败亡,指日可待。刘伯升起义兵,复汉室,乃天下所望。今降者免罪,不降者,视荀杜之头。”

众人见刘稷勇不可挡,为其气势所迫,不敢反抗,又久闻刘縯乃天下英雄,城下慕名前来投奔者与日俱增,而官府的援兵久也不来,城守得了一时,却守不了太久,今荀杜已死,于是心灰意冷,皆降。

刘稷大开城门,刘縯率军入城,征战连日,士卒疲乏,于是下令休整一天。然而,正是这一天休整,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第48节

日期:2009…01…2123:38:06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58

舍得

且说湖阳官吏持荀杜的人头和印绶,道迎献降。刘縯入城,接管县府和武库,收缴了大量兵器和数十匹战马,直到此时,刘秀才终于抛弃一直骑乘的老水牛,换上了一匹像样的战马。①

刘秀入县狱,释放樊家,刘縯不肯同去,他不愿意再见樊家人。刘秀开牢放人,老头子樊重不好意思再咆哮了,但也没给刘秀好脸,自顾回家疗伤养威不提。樊宏羞愧难当,也无颜随军,辞别刘秀,依然留在湖阳。

刘秀离开县狱,返回县府,尚未进门,便远远听到里面正在大吵。议事厅内,除了刘秀之外,六部首领全部到齐。刚刚拿下湖阳,本来应该是一场盛大的庆功宴,然而厅内气氛却毫无半点喜庆,反而剑拔弩张、凝重窒息。

一切只与分赃不均有关:刘縯的军队乃是临时拼凑而成,各部之间各怀心思,军纪松弛,不可能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军一入湖阳城,便失去控制,四处抢劫掠夺,即使是刘氏子弟和刘縯的宾客,也是把持不住,照抢不误。在无政府状态下,不抢白不抢,白抢谁不抢?

然而,新市兵和平林兵人数虽然占优,所抢财物却远少于刘氏子弟和宾客,于是很不平衡,觉得吃了大亏。此刻议事厅内,首领们便是正为此事交涉吵闹。

王匡和陈牧等人的意思是:抢来的财物,必须重新分配,按人头分。新市兵和平林兵人多,按照这个方案,自然可以多占便宜。刘稷却竭力反对,抢多抢少,全看自己的本事,我们也没拦着你们不让你们抢,你们自己抢得少,便反过来要赖我们的,我们这也是劳动所得,凭什么白拿出来给你们?

双方僵持不下,王匡等人自觉理亏,索性也不讲道理了,只是争辩道,既然我们已经造反,无论如何不能白干,你们不愿意吐出来没关系,要不,让我们抢樊重家,作为补偿。

刘縯身为柱天都部,一直超脱旁听,不愿轻易发表意见,但这时却不能不表态了。刘縯虽然痛恨樊重,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外公,自己得不到其家产,但也不能便宜了外人,于是斩钉截铁地答道,“樊氏乃我外家,这事没得商量,绝不能抢。”

王匡和陈牧大怒,拍案而起,道,“既然如此,诸君好自为之。”愤愤而出,王凤、马武也随即跟出。行至门前,王匡回望,狠声道,“软的不行,来硬的,不怕你刘伯升不给。”刘秀笑着和四人打招呼,没人理他,只有马武看了刘秀一眼,苦笑着摊了摊手,示意自己也无能为力。

刘秀入内,刘稷犹在高声痛骂,“一路攻占,都是刘氏冲锋在前。拿下湖阳,也全是刘氏的功劳。这群流民,寸功未建,却胆敢威胁咱们,和咱们提条件。说不得,咱们只有先下手为强,准备内讧,杀将夺兵。”

刘稷有贵族气,本来便看不起流民兄弟,这事一出,更是对流民深恶痛绝。而刘縯则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劝慰刘稷道,你以为这些人造反的目的是什么?天下是姓王还是姓刘,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匀出些财物给他们,就当息事宁人。

刘稷嚷道,他们开口一要,咱们就乖乖奉上,做人怎能如此示弱?这个先例一开,只会让他们越来越骄纵张狂,越来越狮子大开口。把财物匀出些来,的确暂时安抚了他们,可是咱们把到手的财物拱手相让,对刘氏子弟和宾客们又如何交代?

刘縯看向刘秀,道,以文叔之见,当如何应对?

刘稷也看向刘秀,目光中满是期待。他和刘縯一比一打平,刘秀这一票显得至关重要。

刘秀当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大军刚刚上路,前途未卜,正该团结一心,共同向前,绝对承受不起火拼内讧。刘秀沉吟片刻,道,我在长安时,做过商贾。商贾虽是贱业,却有与兵法暗通之处。司马迁《货殖列传》云:“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贪婪吝啬的商贾,赚三倍,而不贪的商贾,却可以赚五倍。按理说,越贪婪吝啬的商贾,赚得应该越多才对,可事实却刚好相反。何也?贪贾只知取,而不知予。廉贾既知取,又知予,更知予即是取。

刘縯叹道,好一句予即是取。

刘秀又道,天下之事,成于大度之士,而败于寒陋之小人。昔日高祖捐四万斤金与陈平,不问其出入,裂地数千里,分封韩信、彭越,毫无痛惜之心,遂能灭项羽而有天下。反观项羽,虽勇猛无敌,却吝啬小气,部下有功当封爵者,项羽握其所封印信,把玩不舍,直至棱角磨平,犹舍不得给予,终落得乌江自刎,身败名裂。

刘秀看着刘稷,再道,“王匡等人开口索要财物,这是好事,只要满足他们,他们便会继续卖命,最怕的是他们有所要求,却不肯明说,而在暗地偷偷算计。如果我们选择内讧,即使成功,也将让四方豪杰寒心,以为我们不能容人,从而皆不肯前来投奔。”

刘稷不能辩驳。刘縯大喜,道,“文叔所言大是。小不忍则乱大谋,钱财不足爱惜,所抢财物,不必分与,索性悉数相赠,以安彼等之心。”

刘秀于是收敛子弟和宾客所抢财物,悉数送与新市兵和平林兵。王匡等人正酝酿反攻,见刘秀不仅带来了诚意,更带来了超出他们期望的财物,大为欢喜,照例谦让了一番,当然最后还是收下。

一触即发的危机,好歹平息了下去,于是继续合兵而进,直指宛城。

①按:《后汉书》与《东观汉记》皆云,“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细考之,两书皆误,刘秀得马,当为杀湖阳尉之后。新野尉为潘叔,久之乃降,而刘縯等人的行军路线,也不会途径新野。

 第49节

日期:2009…01…2301:40:25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59

亢龙有悔

汉军占领湖阳,消息传开,慕名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汉军自湖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队伍也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十一月,汉军抵达棘阳。棘阳县长岑彭虽奋力抗击,无奈寡不敌众,脆败。岑彭率家属及宾客遁城而逃,投奔宛城而去,棘阳随告沦陷。

棘阳乃宛城屏障,距宛城不足百里,天气好的时候,登临城外东山,便可望见宛城。汉军拿下此一战略要地,军威大盛,更让刘縯喜上眉梢的是,妹夫邓晨以及久无音讯的李通,这时也带领宾客前来会合。有了邓晨和李通的加盟,刘縯嫡系的实力大增,底气更足,再也不用处处顾忌新市兵和平林兵。

邓晨及李通之来,使得王匡等人大为不安,感觉地位明显下降,开始被边缘化了。当汉军进入棘阳城后,新市兵和平林兵所抢财物依然远少于刘氏子弟和宾客,但王匡等人自知今非昔比,只好所抢即所得,再也不敢提议将财物重新分配。

岑彭逃回宛城,南阳太守甄阜大怒,棘阳乃战略重地,岑彭身为县长,理当死守不退,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怎能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喝令将岑彭推下斩首,左右劝住。甄阜余怒未消,将岑彭的老母妻子押入大牢,命岑彭戴罪立功,替自己还账。

甄阜与都尉梁丘赐引精兵五万,屯于小长安聚,静候刘縯。岑彭随军而行。

刘縯连战连胜,将狂兵骄,以为宛城指日可下。汉军一路浩浩荡荡,杂乱无章,抵达小长安聚时,已是夜色深沉,于是安营结寨,明日再行。

探子回报甄阜,甄阜大喜,打算连夜劫寨。岑彭急止道,“不可,刘縯熟习兵法,必有防备。”

甄阜大怒,道,“老夫领精兵五万,不劫寨,难道劫色?”

岑彭从容应道,“下官也欲劫寨,然而当慎选时机。”甄阜道,“何时为宜?”岑彭道,“寅时。时值拂晓,敌人最为困乏,最易松懈。”

甄阜也觉岑彭言之有理,颔首道,“便依此计而行。”

岑彭却又悠悠说道,“然而,寅时劫寨,却是虚招。”

甄阜对岑彭怒目而视,军情紧急,你小子有什么话给我一气说完,抖什么机灵?

岑彭戏耍了甄阜一番,心中暗爽,道,“某愿为先锋,明日寅时前往敌营搦战。太守及都尉统领大军,沿途设伏。某与汉兵交战,佯败而逃,汉兵必追,正入我军伏中。再者,明日寅时一过,必有大雾。汉兵乌合之众,一见大雾,必惊骇不安,乱如散沙,自相攻杀。我军趁机出击,汉兵必溃。”

甄阜道,“何保明日必起大雾?”

岑彭道,“冬月时节,高天无云,夜星寥寥,是必有雾之兆。老农皆能知此,有何难哉!”

甄阜原本以为岑彭会呼风唤雨、奇门遁甲什么的,一听之下,原来只是最简单的生活经验而已,根本就没什么可神秘之处。甄阜身为主帅,处处被岑彭占着上风,心有不甘,讥笑道,“岑将军如此多计,为何棘阳大败?”

岑彭也不脸红,朗声答道,“多财则善贾,长袖则善舞。下官兵少,以一敌百,焉能不败!然而,正因为下官有棘阳之败在先,此番劫寨佯败,汉军必信,轻易来追。此我计所以能得逞也。”

甄阜大喜,依计而行。次日寅时,岑彭率宾客直冲汉营,汉兵早有防备,围住厮杀。岑彭虽志在诱敌,但也不能上来便败,一定要把戏演得足够逼真才行。岑彭与宾客一路死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后,这才徐徐败退。

刘縯不疑有诈,下令全军追击。刘秀以为敌情不明,且将士疲惫,等日出再追不迟。刘縯笑道,“文叔何怯矣。”不听。

果然不出岑彭所料,大雾渐起。汉军追岑彭追得兴起,哪里注意!雾慢慢弥漫开来,等汉兵发觉之时,已是深陷浓雾之中,五步之内不能见人,也不辨方向。汉兵大为惊恐,四散而逃。官军伏兵大起,岑彭也回师来战,汉兵越发溃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诗人之幸,而兵卒之不幸也。漫天大雾,遮蔽了视线,隐匿了方位,切断了联系,刘縯号为柱天都部,却已经无法指挥,只能先顾好自己再说。可怜的汉兵,警惕地睁大眼睛,孤独地在迷雾中穿行,等待他们的,是突然窜出的官兵,是忽然袭来的刀刃。一切仿佛梦境,鲜红的热血,抛洒在白雾之间,而躯体的倒下无声,太阳即将升起,而他们将不再见到。

刘秀幸亏及时换了马,逃跑起来顺当多了,一见浓雾,便率部撤退,跑不几步,便与部下失散。刘秀一路回逃,恰遇见妹妹伯姬,正六神无主,抱树而泣。刘秀抓住伯姬,甩在马上,共骑而奔,再前行,又遇见二姐刘元,正带着她和邓晨所生的三个小女儿,很慢地狂奔。刘秀追上刘元,催促上马,刘元挥手道:“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秀泪下如雨,说什么也不抛下二姐。刘元见刘秀不肯听话,放声痛哭,拔出头上的发簪,狠命刺入马股。马吃痛不过,带着刘秀和伯姬狂奔而去。刘秀刚刚离开,追兵已至,杀刘元及其三女于刀下。刘秀回头之时,只见身后白茫茫一片,二姐及三个小外甥女,早已被吞噬在迷雾之中。

刘秀逃回棘阳,刘縯等人也渐次撤回,众人相见,皆恍如隔世。清点人数,刘氏家属多死:刘良之妻及二子,死,刘秀的二哥刘仲,死,刘嘉妻儿,死,其余刘氏宗人死者近百人。兵卒伤亡则更为惨重,刘縯率嫡系冲锋在前,十死其五,新市兵和平林兵虽龟缩在后,也是十死其三。

小长安聚这一场惨败,可以说将刘縯前面所有的战果都输了回去。更为可怕的是,经此一败,汉军士气低落,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新市兵和平林兵见刘縯大势已去,而官军的反攻又迫在眉睫,于是打算抛弃刘縯,另谋出路。脆弱的汉军联盟,眼看便要土崩瓦解。

 第50节

日期:2009…02…0600:06:04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60

败后

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一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会觉得似乎过了不只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事实上,东汉王充早倡此义,其《论衡》有曰:“治国之日舒且长,乱国之日促以短。”同为时间相对论,而王充所言犹为惨烈。

纵观中国历史,盛世少见而乱世常有。欣逢盛世,自可悠哉游哉,不知老之将至。生遭乱世,每一天都可能是活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怎不痛感时间如梭,光阴苦短?

而乱世之无情更在于,尽管人们被迫承受苦难,却根本无法悲伤,而且也来不及悲伤,因为往往有更多更大的苦难,很快便将继续强加于他们的身上。

且说小长安聚大败之后,刘縯忽然萧条了许多,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容,开始变得沧桑而沉重。这是刘縯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此次死伤过半的惨败,他身为统帅,必须负最大的责任。

对于部下的死伤,刘縯其实早有心理准备,既然是战争,便免不了要死人,只不过有时死的人少,有时死的人多罢了。这是复国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甚至以为,为了他伟大的复国理想,死再多的人,也终究是值得的,而那些有幸为之而死的人们,也将因此而永垂不朽,于地下获得光荣。

刘縯原本以为,他的心脏已经足够巨大,他的神经已经足够坚强。尽管大军一动,万命所悬,而他依然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置于度外。不惜再多的人命,不惮再大的伤亡,一切为了最终的胜利,这才是统帅必备的素养,这才是胜负师该有的气质。

然而,真要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

当刘縯败退回棘阳之时,一路望去,皆是哀哭之人,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早上还曾一起出发,而现在,不过两三个时辰,便命丧黄泉,永远留在了小长安聚,再也不会回来,而他们连为之收尸也不能,只能任其暴露于冰冷的大地,沦为野兽和虫蛆的食物。

刘縯低头打马,不敢直视那一双双悲戚的眼神。而越是接近棘阳城,气氛越是低沉哀伤,景象越是目不忍睹。数千阵亡者的父、兄、妻、子们,四处燃起火堆,焚烧死者生前的衣物用具,以为简陋的祭奠。他们一边烧着,一边望火而哭,哀恸之声,响动天地,等见到刘縯,又纷纷围拢过来,哭号于刘縯的马前。刘縯也是掩面而泣,不能自已。

刘縯收拾残众,清点伤亡,及处理完毕,已是夜幕低垂。刘縯勉强回到帐中,却难以入睡,方圆数里,皆是彻夜的哭声,无一刻断绝。

更让刘縯心乱不已的是,就在他的帐前,刘氏宗族正为失去的亲人聚哭招魂,其词曰:“魂兮归来!汝从伯升出征,今伯升归,而汝竟死矣。魂若识路,何不与伯升同归?归来归来!归来归来!”

招魂之词,字字如针,直扎刘縯之心。面对宗族的责备,刘縯根本无力辩解。是他生拉硬拽,硬将宗族卷入这一场复国之战,现在,数百宗人因此而死,他无法向宗族交待,他也无法向自己交待,因为这些死者,同样也是他的兄弟、他的亲人。

漫天之哭,倾盆之泪,此时此刻,又有谁的心能不为之柔软、不为之疼痛?

刘縯何尝不欲痛哭?自起兵以来,他先是丧母,此刻又死了二弟刘仲、二妹刘元,都是最亲的亲人。然而刘縯深知,眼下绝非痛哭之时,别人都可以哭,而他不能。对他来说,如今最为迫切的,并非是为死者尽哀,而是为生者打算。

日期:2009…02…0801:39:56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61

止战之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有几个少年,不曾有过如此豪壮的梦想?拜将封侯,领铁骑千万,纵横天下,掌中剑,胯下马,黄沙百战穿金甲。驰骋疆场罢,杀人乱如麻。

然而,从来没有一个少年会这样说:我的梦想是作为一名士兵,勇敢地冲入敌营,未及杀一人,自个先毙命,只要能成为一具荒凉的尸首,就已是最大的满足。

而事实上,这些少年一旦上了战场,他们沦为尸首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为将军。然而少年们不管,在梦想中,他们总偏执地相信自己有着金刚不坏不身,而刀剑也都长着眼睛,不会伤到自己,只会杀死敌人。

是的,他们不曾上过战场,也未曾感受过战争之残酷。关于战争,古希腊诗人品达有诗云:

“未亲经者,闻战而喜;曾身历者,闻战则悲。”

诚然,当这些少年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看多了残肢断臂,见惯了尸横遍野,他们这才能真的体会到战争之恐怖、生命之脆弱,于是热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