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祖像再歌,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贼子窃位兮家国丧;安得儿郎兮复家邦!”歌声改慷慨为悲凉,易惆怅为寄望,众人感激泪下,复又合唱。

 第119节

歌声未绝,高祖像忽卸去面具衣装,赫然乃是刘秀,着绛衣大冠,和刘縯的装扮一样。众人见刘秀也加入到刘縯的造反,皆惊道:“谨厚者亦复为之!”仿佛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心下大安。

见众人已然臣服,刘縯拔刀大叫,“高祖有训:非刘氏不得称王。不然,天下共击之。诸君从我否?”

众人眼睛已血红,情绪已失控,闻言齐声回应:“愿从,愿从!”

刘縯举刀高呼:“大风,大风!”

众人随之皆拔刀剑,齐呼:“大风,大风!”

此处大风二字,虽脱胎自刘邦《大风歌》,但作为口号,却另有意思。此风,乃牝牡相诱谓之风,即性冲动之意,于是有风马牛不相及之说,即马和牛只对同类发情,不可能交媾在一起。所以癞蛤蟆只想吃天鹅之肉,并无意剥天鹅之衣。不知何时,此风渐渐由名词演化为动词,由性冲动变为性行动,于是成为一句类似于今天的日这一类的脏话。大风,大日也。

钱钟书先生论幽默曰:无亵不笑。也就是说,所有的笑话之中,只有荤段子最可乐。借此句式,也可云,无脏不壮。只有话中带脏,气势才足够雄壮。是以刘縯大风一讲,刘氏子弟无不激昂。

看戏时习惯于叽叽喳喳的妇人们,闭上了嘴巴,惊慕地看着这一群发了风的男人,发了情的男人。她们知道,她们的男人要去战斗了,为了祖先的荣誉,为了自身的尊严,从此寄身锋刃,浴血沙场,宁死不惜。眼下这点可怜的小生活,他们已经不再眷顾,不再怜惜。

叔本华曾经刻薄地写道:女人的本质便是轻佻漂浮,目光短浅,毫无正义感,她们只能注意到眼前的事物,留恋的也只是这些,至于抽象的思想原则,固定的行为准则,坚定的信念,只是男人的专利,对女人则毫无吸引力可言①。然而,叔翁此说不免过于恶毒。君不见,在男人们铺天盖地的大风之声中,妇人们也是热泪盈眶,备受感动。面对一群男人发风,你根本没法不感动。

夜已深,月明星稀,火光冲天。而这一夜,也是舂陵和宁静平凡告了别的一夜。事情就此定局,舂陵的刘氏子弟,将团结在一起,勇敢地迎接战斗。从此沙草晨牧,河冰夜渡;从此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①参见叔本华《论女人》。

日期:2010…03…0722:26:54

【第八章,十月革命】NO。3:班底(微调)

且说刘縯募集刘氏子弟,凡得一千余人,再加上所养宾客,总兵力也只在两千上下。如果造反只是为了过把瘾就死,那这点力量已经绰绰有余,但对刘縯志在推翻王莽、重建汉室的宏伟目标来说,区区两千兵力,实在不免有些恨少。

为了谋发展、求壮大,首先便必须融资。南阳的豪杰们已经放了刘縯鸽子,无奈之下,刘縯也只好打起了流民武装的主意。对于流民武装,刘縯本来是看不上眼的,但兵力过于紧缺,于是也不妨争取,反正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只要大家在反对王莽上取得共识,那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既然融资,便意味着股份稀释,自己的控制权也将因此减弱,但在刘縯眼中,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以他的智力和武略,以及刘氏的旗号和威望,要摆布这些既没有见过世面、又缺乏人生理想的流民,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前所述,南阳境内此时的流民武装共有两支,一直是由绿林军分裂出来的“新市兵”,一直则是以平林为根据地的“平林兵”,距离舂陵皆不足百里。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逃亡到平林的刘氏子弟刘玄(见第七章第六节),此时正在平林兵中担任安集掾,是一名负责安抚工作的中层干部。通过刘玄的关系,刘縯顺利说服平林兵入伙。再经由平林兵首领陈牧的引荐,刘縯又成功拉拢了新市兵。至此,南阳境内的反政府武装便全部归在了刘縯的麾下。

于是在舂陵汇集,刘縯大开宴席,劳飨新市和平林二军,席间共推刘縯为统帅。刘縯也不谦让,欣然应允,将兵力分为六部:平林兵千余人为一部,由陈牧统领。新市兵五千人则分为三部,分别由王匡、王凤、马武统领。刘氏子弟为一部,由刘稷统领。刘縯的宾客也为一部,刘縯自领之。刘縯又总领六部,自号为“柱天都部”,柱天者,意为擎天之柱,都部者,意为统摄诸部。六部总兵力约八千余人,这便是刘縯起兵时的全部家底。

在这六部里面,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无疑以刘縯嫡系的两部更为精锐,但从人数上来讲,刘縯的嫡系毕竟只能占到四分之一。以四分之一的股份,控制着整个造反集团,注定是一场刀刃上的游戏,如果造反进展顺利,自然没人会有想法,一旦遭遇逆境,招来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却可能立刻便会翻脸成为仇人。然而,刘縯正沉浸在终于造上了反的喜悦里,已经无暇顾及这些潜在的危机。

部队结集完毕,向何处进攻?习惯于四处流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新市和平林二军,并无法提出主张,只能听从刘縯的决议——挺进宛城,先攻下这座天下五都之一的南阳首府,然后再作理会。

十月底,六部正式从舂陵开拔,朝着宛城进发。至于刘氏的家眷,自然要携带上路,即便是老幼妇弱,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虽然明知这样会拖慢行军速度,平白给部队增加包袱,但也只能作此无奈之举,将家眷留在舂陵,无异于让他们白白送死。

六部一发,昔日繁华的舂陵,瞬间变成一座空城,只有留守的小狗小猫,悲伤地望着主人们离去的背影,汪汪喵喵,凄凉惨叫。

围棋界有棋谚云:十六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不过,起兵造反却并不存在如此苛刻的年龄门槛,堪称是一份老少咸宜的职业。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在他年长十岁的老哥刘縯的带领之下,正式踏上了无归的征途。

日期:2010…03…0723:15:15

【第八章,十月革命】NO。4:人为财死(大修正)

在刘縯率六部自舂陵开拔之前,刘秀已先行出发,前往湖阳县外公樊重家,预备接回在那里养病的母亲樊氏,且按下不表。却说刘縯这边,扶老携幼,将男带女,又多有牛羊牲口,滚滚而行,场面混乱却也壮观。先经过长聚,当地守军不足百人,刘縯大旗一挥,也不需什么阵法,也不讲什么战术,人潮冲刷而过,守军便已经被席卷得不知所踪。再经唐子乡,同样照方抓药,军民混杂而前,守军瞬间被人海吞噬淹没,水花也无半个。

攻下唐子乡,休整半日,远远便见刘秀携一老妇,飞骑而来。刘縯迎上,见刘秀眼有泪痕,又见老妇正是母亲的贴身婢女王媪,惟独不见母亲樊氏,顿觉眼前一黑,昏厥在地。待扶回帐中,刘縯急问究竟,刘秀泣不能语,王媪讲起主母樊氏的遭遇来,也是数度黯然垂下老泪。

刘秀的外公樊重,白手起家,善为商贾,家有田地三万多亩,资产巨万,乃是南阳有数的超级富豪。樊氏在娘家养病,起先一切尚好。等到樊重听说刘縯和刘秀谋划起兵举事,又联络了新市兵和平林兵,不由又怒又怕,刘縯这一造反,他这个外公必然会被连累,一旦官府追究下来,他一辈子辛苦积攒的家产,就得白白充公,而一族人的性命,恐怕也难得保全。眼看大祸即将临头,樊重恐惧之下,只能拿可怜的女儿撒气,不断责骂樊氏,生出这么两个不肖儿子,败了刘家不算,现在又要把樊家也拖下水。樊氏本来就抱病在身,遭父亲这么一骂,又不敢辩解——老头子八十多岁了,哪里经得起顶撞——于是病越发沉重下去。一边是生养自己的娘家,一边是自己生养的儿子,樊氏两边都不愿拖累,趁夜悬梁自尽,只留一句遗言:勿以我为念。樊重急于撇清自己和刘家的关系,于是连女儿也不敢安葬,只是停尸野外。族人樊巨公实在看不过眼,趁夜将樊氏收殓,草草葬于城外乱坟岗。

刘縯听罢,目欲出血,率众直逼湖阳而去。却说湖阳县尉荀杜听闻刘縯起兵,一路披靡,正奔湖阳而来,于是召集城中富户,问道,刘縯率众而来,诸位是要战还是要降?

 第120节

众富户受宠若惊,父母官屈尊垂询,果然是一片殷殷爱民之心。感动之余,却又惴惴不安,莫非荀杜是在故意试探?于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肯先表态。荀杜笑道,诸位但说无妨,本官绝不怪罪。众富户稍感心安,于是各抒己见,有主降者,也有主战者。荀杜颔首道,好,好。众富户迷惑起来,好什么好,是说投降好呢,还是说作战好呢?荀杜缓缓屈指道,战,三千金;降,五千金。

众富户脸色顿时蜡黄。保境安民,乃是你地方长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倒好,借着刘縯起兵之事,狠敲咱们一笔竹杠,这分明是讹诈嘛。更有一事难以理解,为什么投降比作战还贵?

荀杜看出众人疑惑,不慌不忙解释道,诸位不要误会,我可不是什么贪官。就说作战吧,所谓凡战三分险,更何况刘縯此番来势汹汹,万一城破,本官身家性命必然不保,我这般提着脑袋到底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保在座诸位的平安!加上又要筹措军费,又要预备粮草,哪样不得花钱?就这样,我只收诸位三千金,公道吧?

众富户无言以对,只能谄笑道,公道,相当公道。

荀杜又道,再说投降,既然投降,本官自然是和诸位一道投降。诸位之投降,大不了捐助叛军些许钱粮,然后照样过你们的富足日子。本官的损失可就大了,不仅丢了眼前的官职俸禄,更别提日后的大好前程了,要知道,说不定将来我会官居太守,甚至能荣升九卿,这一投降,这些富贵立即化为泡影,诸位扪心自问,我损失如此巨大,却只收诸位五千金以为补偿,公道吧?

众富户心中不满,嘴上却也只能敷衍着,公道,越发公道。众富户贪财,主战,当日便凑齐三千金,送到荀杜府上,至于收条或者发票这类日后可以呈堂的证据,自然是没有也不敢索取的。荀杜倒也守信用,收到三千金,立即招募壮丁,得一千余人,大力修固城防,同时紧急驰书宛城,向南阳太守甄阜求援。

却说樊重见女儿樊氏自杀,如释重负,然而还是心虚惶恐,尿频梦多,与其成天这样提心吊胆,不如主动向官府负荆请罪。荀杜见樊重送上门来,也不客气,将其一家悉数下在狱中,训斥道:“倘若刘縯不进攻湖阳,一切好说。如果进攻湖阳,那就休怪本官无情,定将你们杀得一个不留。”

说话间,刘縯已然兵临湖阳城下,荀杜大怒,下令将樊重一家满门抄斩。属下官吏联名进谏道,“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不如先扣留作为人质。城能守住,再杀不晚。万一城破,有樊重父子在,于刘縯面前也有说辞。”荀杜一听,也有道理,这才暂且饶过樊重一家性命。

刘縯发力攻城,荀杜收了众富户三千金贿赂,也着实卖命,率壮丁全力防守抵抗。眼看刘縯攻势越发猛烈,而救兵却迟迟不来,荀杜不免暗暗发慌,再这样下去,万一城破,他讹来的三千金,怕也未必有命去花了。荀杜急中生智,来到县狱,提取樊重之子樊宏,训道,“你出城去晓谕刘縯,命其早早投降,不然,援军一到,到时内外夹击,叫他全家灭亡。”

樊宏道,“如果刘縯不肯呢?”

荀杜怒道,“那就叫你全家灭亡。”

樊宏脖子一横,冷笑道,“刘縯会乖乖投降?你也太天真了吧!不如你现在就杀我全家。”

荀杜大怒,下令将樊宏乱棒打死,左右苦苦劝住。荀杜仰天长啸,待情绪平静下来,让步道,“退而求其次,只要你能说服刘縯绕道,自湖阳撤兵,本官也可以饶你们一家性命。”

这条件相对合理了许多,樊宏于是出城,直投刘縯营中。刘縯见了娘舅,二话不说,拔剑便砍,樊宏闭目长叹,才躲了杀威棒,又撞见丧门剑,命咋这苦呢!刘秀架住刘縯,夺过剑来,道,“舅氏必知阿母坟茔所在,等拜祭完阿母,其余再作理会。”

湖阳城外乱坟岗,秋风萧瑟,荒冢连绵,一座简陋的新坟,草草堆就,无碑无记,这便是樊氏最后的栖身之所。若非族人樊巨公好心收殓,樊氏甚至连这样一座小墓也不能拥有,只能曝尸野外,沦为鸟兽之食。刘縯和刘秀跪在坟前,痛哭流涕。哭罢,刘縯怒视樊宏,道,“舅氏前来,所为何事?”

樊宏答道,“特来请伯升绕道而行。反正你意在攻取宛城,理当兵贵神速,又何必久攻湖阳,平白贻误战机?”

刘縯冷笑道,“不绕道又如何?”

樊重逼死樊氏,樊宏也是深感内疚,他能理解刘縯的愤怒,但城中一家老小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只得软语哀求道,“请伯升垂怜樊家数百口性命。”

刘縯怒道,“阿母为樊家逼死,我与樊家,已是恩断义绝。樊家死活,与我何干!”

樊宏道,“老爷子年岁已高,还望伯升念及。”

见樊宏拿樊重来说事,刘縯越发怒不可遏,直呼樊重之名,大骂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樊重早就该死。”又手指湖阳城,道,“舅氏入城去,告县尉,想杀樊家便杀,我意已决,必破此城。”

樊宏堂堂一个长辈,楞是被刘縯骂得大哭,跪下磕头,苦苦哀求,刘縯不为所动。刘秀苦劝刘縯,刘縯道,“阿母自杀,正是让你我二人再无挂念,专心起兵。樊家咎由自取,须怪不得我无情。”

刘秀道,“舅氏自城中来,必知晓城中虚实,不如好生计议,看看可否有两全之策。”

樊宏听闻刘秀之言,于无所希望处见到光明,连忙献计道,“湖阳县尉荀杜,乃是商贾出身,爱钱如命……”

刘縯打断樊宏,冷笑道,“就像樊重一样,认钱不认人,是吧!我实在告诉你,樊重连自己的女儿都舍得逼死,总有一天,为了钱,樊重连你也会逼死。”

樊宏心道,哪倒未必,儿子终究比女儿宝贵。但嘴上哪里敢说。刘縯发泄了一通,对樊宏道,接着往下讲。樊宏这才说道,只需募集十余名死士,如此如此,必能取荀杜性命。荀杜一死,则湖阳必降。

再说荀杜在湖阳城中忧心忡忡,度日如年,忽然军士来报,樊宏正在城下叫门。荀杜登城而望,果然正是樊宏,后面跟着十多辆推车,领头的车夫,则是刘稷。荀杜问道,事如何?樊宏道,贺喜县尉,刘伯升已答应撤兵。荀杜大喜,再问道,车中又是何物?刘稷答道,刘伯升听闻樊家一门皆被县尉下在狱中,愿以千金为其赎命。荀杜越发欢喜,真是财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然而心中仍存疑惑,道,开箱。刘稷依言开箱,果然一片金光。荀杜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又命人出城搜身,见刘稷等人并无兵刃,这才彻底放心,将刘稷等人放入城中。

荀杜下城楼来见刘稷,刘稷道,愿先见樊家一门平安无事,然后千金自当奉上。荀杜笑道,那是,那是。回身命兵卒前往县狱提人,又搓着手,对刘稷讪笑道,我先验验,如何?刘稷倒也大方,手一摊,请。荀杜开箱,顿时两眼放光,不能瞑目。刘稷取出一块金砖,在手中掂了掂,笑道,此物县尉可欢喜?荀杜眉开眼笑,道,欢喜,欢喜。刘稷笑得越发灿烂,道,那就全给你了。荀杜看着刘稷诡秘的笑容,隐约觉出大事不妙,转身想逃,却哪里来得及!刘稷手中的金砖早已如雨点般落下,在荀杜的头上砸了又砸,一直将其橄榄型的头颅砸至扁平,依然不肯罢手,一边砸一边破口大骂,畜生,给你,全给你。

目睹着这桩光天化日之下的血腥暴力,荀杜属下幕僚们都为之目瞪口呆,吓得不敢动弹。刘稷拔出荀杜之剑,割下荀杜头颅,提头大呼道:“王莽败亡,指日可待。刘伯升起义兵,复汉室,乃天下所望。今降者免罪,不降者,视荀杜之头。”

众人见荀杜已死,而官府的援兵久也不来,顿时心灰意冷,于是皆降。

 第121节

日期:2010…03…0817:24:08

【第八章,十月革命】NO。5:倾城之乱(增补)

刘縯和刘秀自起兵以来,湖阳乃是他们攻下的第一座城池,而第一次通常总是兴奋而难忘,乃至于手脚仓惶。大军一入城内,刘縯便忙于接管县衙和武库,刘秀则率两名亲随,入县狱释放樊重一家。老头子樊重见了小外孙刘秀,又羞又怒,摆出一副烈士的气节,拒绝出狱,大呼道,我不要你来救。樊宏烦透了老头子的惺惺作态,在一旁没好气地说道,你就知足吧,还好来的是文叔,倘若是伯升前来,那就不是来救你,而是要来杀你了。樊重怪眼一瞪,他敢!说完,又觉底气不足,心虚地问刘秀道,他敢吗?刘秀点点头,樊重惶惶地闭了嘴,不敢再耍老爷脾气,这才乖乖出狱,一路上健步如飞,追也追不及。

刘秀送别樊重一家,已是暮色将晚,于是徐徐打马而回,前去和刘縯会合,迎面撞见一群群喝得烂醉的士兵,在街道上大呼小叫,踉跄而行,刘秀微笑看着,仿佛因了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然而,刘秀越走越感觉不对,湖阳明明是和平接管,怎么却满城尽是哭声和叫喊?再往前走,便看见施展暴力的大兵,惊慌逃奔的人群,被损毁的店铺房屋,远近呼应的冲天火光,纯乎一副末日之城的景象。刘秀大怒,又听见街旁一户人家内传来妇人凄厉的惨叫,刘秀踹门而入,便见一位士兵正将妇人按在身下,其余十多名新市兵则围在榻前,为同伴呐喊起哄。一个婴儿被远远抛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刘秀两眼血红,大吼一声,住手。一名士兵闻声凑了过来,嬉皮笑脸道,朋友,别急,等一会就轮到你了。刘秀一巴掌将士兵扇翻在地,一脚踩上,怒喝道,你们是谁人部下?胆敢为此禽兽之举,可知军法?

十多名新市兵见同伴遭袭,纷纷转身,一齐打量刘秀。他们并不知道刘秀是谁,当时也没有军衔和军服可供识别,在他们眼中,刘秀无非脸白一点,胡须修剪得漂亮一点,衣衫光鲜一点,除此之外,也就是一个寻常青年而已,没什么好顾忌的。十多名新市兵于是拔剑在手,步步紧逼过来,而榻上那哥们,则超然物外,浑不以刘秀为忧,自顾伏在妇人身上,继续挺动不休。刘秀热血上涌,也不管对方人多势众,拔剑便要和他们对砍。好在刘秀的两名亲随,都是由刘縯精心挑选而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刘秀不出事,大事小事都不能出。两名亲随眼看便要火拼,刀剑无眼,万一刘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无法向刘縯交代,于是不由分说,架住刘秀便往外走,一路架回县府,这才放手。

刘秀回到县府,余怒未消,召集了数十人马,便要杀将回去,将那些兵卒就地正法。刘縯闻讯赶来,问明情形,将刘秀叫到内室,屏退左右,郑重说道,你不能去。

刘秀以为刘縯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于是笑道,长兄多虑了,那些新市兵不过十来人而已,我带数十人马,完全足以应付。

刘縯摇头道,我不是担心这个。你这么逞一时之快,杀几个新市兵事小,引发内讧怎么办?新市兵和平林兵,我们好不容易才请来,这一内讧,等于前功尽弃。少了新市兵和平林兵,想要恢复高祖之天下,只怕难矣!听我一句,眼下还是忍耐为上。

刘秀急道,忍耐?你出门看看,城中是怎样的惨状!不仅新市兵和平林兵,就连刘氏子弟和宾客,也照样在烧杀抢掠。如此乱象,不杀一儆百,如何止得住?

刘縯下意识挠了挠头,而这一细微动作,未能逃过刘秀的眼睛。刘秀望着刘縯,眼神中有前所未有的痛苦,他似乎完全心碎了,喃喃说道,原来你早就知道。

刘縯心知自己让刘秀失了望,黯然叹道,你不为主帅,怎知其中的艰难。从来就没有容易的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有人牺牲。有时候,便不得不舍小就大,舍近求远。我为天下,岂惜小民哉。

刘秀争辩道,“这一路,还将有无数个湖阳,还将有更多无辜黎民。如果都像今天这样,一路残破掳掠过去,这哪里是复国,这是祸国呀,长兄!”刘秀越说越激昂,又道,“如此残暴得来的天下,宁可不要也罢。”

此前说话,兄弟两人都是有商有量,而刘秀方才所言,却已经变得火药味十足。反观刘縯,以为刘秀最多只是发几句牢骚,所以一直大度包容,而现在刘秀却开始质疑整个复国行动,这已然跨越了刘縯的底线!刘縯脸色铁青,拍案而起,怒视刘秀,大骂道,混帐!你一个小娃娃懂得什么?

兄弟俩共处二十多年,一向亲爱,从来没红过脸,这可是刘縯头一遭对刘秀疾言厉色,痛加斥责。刘秀毫无惧色,顶嘴道,他们残破,而你纵容,他们掳掠,而你默许。真正奸污那妇人的,不是那些新市兵,而居然是你。

刘縯气得浑身颤抖,咆哮道,你再说一遍!挥拳便要殴打刘秀,刘秀丝毫不肯退让,昂首挺胸,怒道,你既然敢做,为何又不敢认?

刘縯和刘秀在这边高声争吵,早有兵士报知刘稷,刘稷大惊,连忙前来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