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细说宋朝-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今北京顺义)、涿、易六州,其中涿易二州还是主动降宋的。
尽管如此,徽宗君臣还是自我陶醉,王黼、童贯、蔡攸、赵良嗣等都作为功臣一一加官进爵,徽宗还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伟业,真的由他来完成了。但金太祖在撤离燕京时就公开宣称二三年里必再夺回来。
宋金海上之盟至此已算交割清楚,但宋朝所得并不是全部的燕云故地,总有点心犹未甘。而三国在这一地区的利害关系也并未最后定局,稍有风吹草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时守平州(今河北卢龙)的是张瑴(亦作张觉),他原是平州所在的辽兴军节度副使,在辽末动乱中控制了平州,扩张实力,窥测方向,在辽、宋、金三国之间待价而沽。金军攻下燕京,改平州为南京,为了稳住他,加其为同平章门下事,判留守事,一方面则打算找寻机会翦除他。
宣和五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即位,下令将辽朝降臣和燕京居民远徙东北。燕民不愿背井离乡,过平州时私下鼓动张瑴叛金投宋。张瑴与翰林学士李石计议后,与金公开决裂,派人迎奉天祚帝之子,企图复辽。同时,他还派李石向宋朝表示归降之意,徽宗心动,以为可以藉此收回平州。赵良嗣认为宋朝不应被盟失信自找麻烦,建议斩李石以谢天下,徽宗不听。张瑴便以平、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三州降宋。
正当张瑴出城迎接诏书、诰命时,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来讨,张瑴仓皇逃入燕山郭药师的军中,其母、妻被金军俘去。张瑴之弟见老母被捕,转而降金,交出了宋徽宗赐给其兄的御笔金花笺手诏。金朝掌握了宋朝招降纳叛的证据,移牒宋朝索要张瑴。
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不要交人,在金人催逼下,王安中杀了一个貌似张瑴的人顶替,被金人识破,声称要举兵自取。徽宗怕金人兴师问罪,密诏杀死张瑴及其二子函送金人。郭药师对宋朝出而返尔、薄情寡恩的做法十分寒心,愤愤说:“若金人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交出去吗?”从此,常胜军人心瓦解,不愿再为宋朝效力卖命了。
尽管如此,宋徽宗对尚未收回的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仍心心念念。他让宦官谭稹为两河燕山府宣抚使,前往负责收回。朔(今山西朔县)、应(今山西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守将向宋纳款请降。金朝因太宗新立,辽天祚帝在逃,未暇顾及山后九州,十一月同意割武(今陕西神池)、朔二州归宋朝。至此,宋朝实际控制的仅山后四州,因金帅完颜宗翰根本反对交出山后诸州,宋朝也不敢再作交涉。宣和六年三月,金朝缓过气来,就派人对谭稹索要二十万石军粮,说是去年赵良嗣答应给的。谭稹以为口说无凭,金军恼羞成怒,又怨恨宋朝收留张瑴,八月间攻下宋军控制的蔚州。宋金战争一触即发。
海上之盟落到这一步,是徽宗君臣始料不及的。后人因而指责徽宗联金灭辽的方针与收复燕云的决策,以为倘不如此,或许北宋还不至于覆亡。实际上,收复燕云故地,巩固北线边防,是后周世宗以来有为君主的一贯追求,徽宗有此打算,也完全可以理解。
当时辽朝日衰,女真崛起,不失为攻取燕云的最佳时机。至于联金攻辽的决策,也不是绝对不行的。关键还是宋朝自身军事实力是否过得硬,正是在这点上,徽宗君臣缺乏起码的自我估价,于是即便是最佳时机与可行策略,一切也都无从谈起,适足以漏出自己的马脚,让金朝感到有机可乘。
但能否说不联金攻辽,宋朝就不会有靖康之难呢?这是缺乏政治地缘学常识的肤浅之见。既然金朝灭辽必不可免,其与宋直接接壤后,新兴奴隶主也必然会继续向外掳掠奴隶和财富,宋金交恶必不可免,宋朝在军事上孱弱的马脚迟早会在冲突中表现出来,其后的历史走向也决不会因为宋朝在辽金冲突中的中立旁观而有重大改变。
细说宋朝46:耶律大石
辽太祖的八世孙耶律大石(1087…1143年),是辽朝历史上罕见的契丹族出身的进士。他字重德,在天庆五年(1115年)中举后,即任翰林应奉,据辽朝科举制,只有殿试第一才能授予此职,这更增加了他的声誉。史称他又善骑射,堪称文武全才。不久,他就升任翰林承旨,契丹称翰林为林牙,因而也被人称为大石林牙。
保大二年(1122年),在金军凌厉攻势前,辽天祚帝吓破了胆,命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王耶律淳留守南京(今北京),自己仓皇西遁,轻骑逃入夹山(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与外界断绝了消息。这时,大石任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在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势下,他参与了拥立耶律淳、建立北辽的活动,被任命为西南路都统。
这年岁末,南京失守,北辽难以为继。大石认为辽朝在西北还有相当势力,为挽救辽朝的灭亡,力排众议,冒着被诛杀的危险,毅然率部西投天祚帝,表现出非凡的胆略。次年二月,与天祚帝会合。天祚帝责问道:“我在,你怎敢立耶律淳?”大石答道:“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拒敌。即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子孙,岂不胜于向他人乞命吗?”天祚帝语塞,赦免了他,仍让他担任都统。
四月,大石与金军在居庸关有一次激战,他战败被俘。据《金史·宗望传》,金军强迫他带路袭击了天祚帝的大营。而据刘祁的《北使记》,金太祖“爱其俊辩”,还赐他一妻,大石“阴蓄异志”,九月,在随军西攻天祚帝时,伺机率部重新投奔天祚帝。这些细节,辽方记载只字未提,《辽史·天祚帝纪》仅言金“擒耶律大石”和“耶律大石自金来归”,想必是他本人来归后也有所讳言。
保大四年,天祚帝在大石率部来归后,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部队,自谓天助,一反原来的逃跑主义,执意要出兵收复燕云。大石坚决反对这一冒险之举,进谏道:“原来全师却不谋战备。国事至此,反求决战,绝非上策。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天祚帝一意孤行。他见天祚帝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自立为王,设北南面官属,率铁骑二百连夜离开夹山大营北上。三天后过黑水(今内蒙古艾卜盖河),白达达详稳床古儿献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大石率师再向西北,到达可敦城。
可敦城即镇州(今内蒙古土拉河上游),这里是辽朝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金军攻辽,南下西进,所向披靡,但辽朝西北兵力未受损失。大石在可敦城召集了七州长官和十八部首领开会。会上,大石发表了重要演说,这篇演说词完全可以列入古往今来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演说词之列:
“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耶律大石悲壮激昂、忧国忧民的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在其感召下,马上聚集起精兵万余,战马万匹。大石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国家初具规模。
大石在可敦城立国,这里畜产丰富,远离金朝数千里,他贯彻“养兵待时而动”的战略,没有主动出击金朝,而是争取西夏、南宋等邻国及部族,以孤立金朝。到1128年,他已结集兵马达数十万,次年夺回了金朝北方二营。金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天会八年()向诸部族征兵进讨大石,但诸部族不从,征讨半途而废。
大石经过五年生聚,决心向外发展。他审时度势:在大辽旧地光复故国,虽是他最为向往的事业,但金朝在实力上正处于上升期,其进攻虽半途而废,但若要在这里与金争夺生存空间,至少在近期绝无可能;而中亚高昌回纥王朝和黑汗王朝则已进入衰落期,在那里是大有发展余地的。于是,他决心向西开拓,待羽翼丰满后再与金朝决一雌雄,恢复旧疆。
就在这年二月二十二日,大石以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军西征。他预先致书高昌回纥汗王毕勒哥,历数两国旧好,通报“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回纥王亲迎大石至宫邸,大宴三日,临行,献马六百,愿为属国。
自高昌回纥的北廷别失八里(今新疆奇台西北)西行,大石率部进入黑汗王国境内,受到当地的抵抗。但似乎没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大石以其素持保存实力、待时而动的战略思想,即折向也迷里(一译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修筑城池,建立根据地,招抚周围突厥语系各部族,户数很快增至四万户,控制了东起土拉河西至额敏河的广大地区。
天会十年(1132年)二月五日,大石在新建成的也迷里正式称帝,按突厥部族习惯,号称菊儿汗(一译古儿汗),义即大汗或汗中之汗,自称天佑皇帝,建元延庆。关于延庆建元究竟在何年,《辞海》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作1124年,即大石脱离天祚帝的保大四年。但这是大有问题的。第一,大石自立为王以后,仍以臣子自居,以“天祚帝蒙尘”、“思救君父”相号召,不可能作出改元之举。第二,称帝改元是中国传统,大石精通汉文化,应该遵循这一惯例。第三,《辽史·天祚帝纪四》说:大石在延庆三年“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则延庆三年即康国元年,而这年为1134年,是有中西史料确证的,因而延庆改元应在1132年。
至此,西辽正式立国,域外史家也称其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从脱离天祚帝到建立西辽国,耶律大石在这八年间,跋涉沙漠,艰难备尝,行程达三万里,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种气魄和胆略,确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立国以后,汉文记载颇简,只说“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兵行万里,归者数国。”今人根据域外史料勾勒其大概如下。大石统率大军南下,高昌回纥没作抵抗,即归顺西辽。大石将其并入版图,却仍让回纥汗王统治这一地区,另设“监国”以为督察。
而后,西辽军队西攻西汗王朝的东汗国,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遭到东汗阿赫马德·伊本·哈桑率部阻击,辽军大受挫折,转而进攻七河流域地区。这里,居住着原从辽朝迁来的突厥—契丹人,与汗廷时有民族摩擦,因而大石军队一出现在当地,就投向西辽,使辽军人数猛增一倍。但大石并未立即进军东汗王廷八剌沙衮,而是将大军集结边境,待时而动。
不久,东汗阿赫马德去世,其子伊卜拉辛继位,他软弱无能,境内的葛逻禄人和康里人不但不再臣服他,反而袭掠其部属和牲畜。延庆三年(1134年)初,他走投无路,请耶律大石进驻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东)。于是,大石便登上了被西方史家称之为“不费他分文的宝座”。大石降封伊卜拉辛为土库曼王,作为附庸国,保持其对喀什噶尔等地区的统治。八剌沙衮左山右川,控扼万里,是中亚少有的耕牧两宜的富饶之地,大石决定在此建都,改称虎思斡耳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其后不久,吉尔吉斯人和康里人也都臣服了西辽的统治。
康国元年(1134年)三月,大石派萧斡里剌为大元帅,率七万骑东攻金朝。不过,也许因大漠阻隔,战线过长,这次东征行程万里,牛马多死,无功而返。大石长叹道:“皇天弗顾,数也!”其后一二年间,西辽还再次发起过对金朝的突袭。金派粘罕征讨,被埋伏在大漠里的西辽军队连续三昼夜轮番进攻,粮草断绝,人马冻死。金军副将原是契丹人,率数千骑起事,金军在内外夹击下,大败而归。两次攻金,虽未取得巨大战果,但气势已咄咄逼人。
康国四年,黑汗王朝的西汗国时已沦为塞尔柱王朝的附属国,大石率部进入费尔干谷地,未遇抵抗,继续西进途中,遭到西汗马赫穆德·伊本·穆罕默德的抵抗,两军交战,黑汗军队溃败,大汗逃回撒马尔罕。大石也不追击,而是巩固新占领的区域。
塞尔柱王朝的苏丹桑贾尔在马赫穆德一再请求下,经长期准备,集结了十万多骑兵,在康国八年(1141年)东征西辽。回历2月5日(公历9月9日),双方在卡特万(一译克特湾,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北)激战。敌军虽多而无谋,西辽军队越战越勇,迫使桑贾尔部队首尾不救,全军溃败。桑贾尔携马赫穆德逃至呼罗珊,其妻子和左右两翼指挥官都成为战俘。
卡特万会战是中亚史上著名的战役,穆斯林史家认为“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据估计桑贾尔部下死亡多达三万人。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西洪河(今锡尔河)和纪浑河(今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
大石领兵进入西汗王廷撒马尔罕,改名为河中府,王国维认为西辽可能以其城为陪都。大石也保存了西汗国,封马赫穆德之弟伊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留一名监国督察其统治。其后不久,大石派额儿布思进攻花剌子模,迫使其归顺西辽,每年交纳三万狄纳尔的贡品。大石在河中府驻扎了三个月,而后西巡起儿漫(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东北),再班师虎思斡耳朵。
西辽疆域最盛时,正东至土兀剌河(今蒙古土拉河)上游,包括可敦城周围地区;东北至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与游牧部族吉利吉思为邻;西北越过达林库儿湖(今巴尔喀什湖),迤逦西至花剌子模海(今咸海)以北地区;正西至今土库曼的卡拉库姆沙漠,包括花剌子模附属国在内;正南以阿姆河为西段,以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为界;东南隔沙漠与西夏接壤。其领土之广绝不亚于辽朝鼎盛时期。
西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境内主要有契丹、回纥、葛逻禄、塔吉克和汉族,北部边缘地区还有康里、钦察、乌古斯等突厥语部族,东部边境则有阻卜、乃蛮等部族。
在国家制度上,耶律大石沿用了辽朝的南北面官制,这对于以游牧立国而征服农耕民族的多民族政权有着普遍的价值。不过,在南面地方官名上,西辽采用了类似巴思哈这样的突厥语官名,使当地人民更易接受。除了直辖领地,西辽对附属国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羁縻方针,或者让其完全自治(如位于布哈拉的“布尔罕王朝”),或任命监督官常驻其首府(如回纥汗国),或定期派出官员视察情况收取贡品(如花剌子模)。
大石在位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其一,废除中亚地区长期以来分封土地的做法,既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又杜绝了因土地而引起的纷争与混战。其二,不允许将军直接控制军队,以扭转中亚诸政权普遍存在的军队与中央王朝的离心倾向。其三,维持农耕和游牧两部经济体制,在农耕地区减轻赋税以换取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其四,执行开明的宗教政策,允许各种宗教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符合西辽境内民族复杂、宗教多样的实际情况的。
康国十年(1143年),大石去世,庙号德宗。他的姓名已成为西辽的象征,在他去世数十年后,西域、南宋和金朝仍径以大石指称西辽。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致西辽被蒙古消灭以后,成吉思汗的谋臣耶律楚材仍称赞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大石在辽史上应该占有与阿保机那样的地位,也应该列入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历史人物的行列。以前的史书对他强调得实在不够。
大石去世时,其子耶律夷列年幼,遗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称制,号感天皇后,改元咸清。咸清七年(1150年),夷列亲政,是为仁宗,在位十三年。西辽仁宗的年号与同时期南宋高宗的年号相同,都称绍兴,也许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向慕中原文化的意味在内。感天皇后与仁宗两朝,继续执行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弭兵,对内生聚,国力大增。
仁宗死时,其子也年幼,仁宗遗诏命其妹耶律普速完权国,号称承天太后(大概志在效法辽圣宗的母亲萧绰,故而尊号也与其相同)。承天太后摄政时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权国的次年即崇福元年(1164年),彻底打击了葛逻禄人,葛逻禄人携带武器,始终是河中地区的不稳定势力;一是在花剌子模离心倾向日趋严重的情势下,在崇福九年,派兵把臣服西辽的特克什扶上了花剌子模沙赫的宝座,而逼迫原沙赫苏丹(特克什之弟)逃往国外。
承天太后与小叔子萧朴古只沙里私通,罗织罪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萧朵鲁不。萧朵鲁不的父亲萧斡里剌以兵包围皇宫,射死了这对男女。仁宗之子耶律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此即末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号又与北宋真宗的年号相同。
12世纪末叶,古尔王朝取代塞尔柱王朝成为中亚大国,在扩张中与西辽属国花剌子模屡屡发生冲突。天禧二十一年(1198年),西辽大军应花剌子模的要求,与古尔王朝的军队在巴里黑(一译巴尔赫,今阿富汗的马扎里沙里夫)交战,却以惨败而告终,辽军死亡达一万二千人。六年以后,古尔王朝大军再次进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向西辽求援,辽军在安狄枯(一译安德霍,今阿富汗的安德胡伊)战役中终于洗雪了六年前的耻辱,歼敌五万,使古尔王朝走向衰落。但西辽付出巨大的代价,却没有实际的收益,反而为日后之敌花剌子模的壮大清除了障碍。
13世纪初叶,蒙古崛起漠北,直接影响到西辽政局的有两件事。其一,原西辽附庸高昌回纥汗国改换门庭,倒向了蒙古。其二,乃蛮部落被成吉思汗击溃,太阳汗败死,其子屈出律投奔西辽,时为天禧三十一年(1208年)。初来乍到,他向直鲁古表示,愿意召集散布在各地的乃蛮族人支持西辽。辽末主对他颇为信任,将女儿嫁给他,他在受封为可汗以后,即在也迷里、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的库尔干东北)等地网罗族人,组成军队,并与其他部族联盟,同时与花剌子模的沙赫摩诃末约攻西辽。
花剌子模在特克什统治时期(1172…1200年),日渐强大。其子摩诃末即位以后,早就不甘心属国的地位,天禧二十九年,他趁着布哈拉居民起义的机会,近军征服了河中地区,使西部喀喇汗国由西辽的属国变为花剌子模的附庸。如今与屈出律约定,双方便一西一东出兵夹攻西辽。
屈出律劫掠了西辽在讹迹邗(一译乌兹干,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乌支根)的府库,在进攻虎思斡耳朵时,受到西辽军的重创。于是,他返回原地纠集兵力,图谋再举。这时,西辽已是强弩之末,君臣腐化,法制废弛,战事不断,军纪败坏。天禧三十三年(1210年),西辽为了讨伐西部喀喇汗国,与花剌子模的军队在怛逻斯(一译塔剌思,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发生战争,辽军大败,双方退兵。
西辽军队返抵虎思斡耳朵时,城中居民拒绝他们入城,认为花剌子模大军就会紧随着追来。相持了十六天以后,西辽军队硬是用大象攻毁了城门,入城以后屠城三天三夜,大肆抢掠。国都的居民不信任自己国家的军队,而一个国家的军队竟对自己国都的市民大开杀戒,这样的国家离灭亡也不会太远了。
屈出律得知这一消息,即率兵袭击辽末主,将其擒获。1211年,屈出律篡夺了西辽政权,仍用西辽国号,尊直鲁古为太上皇,以便稳定自己的统治。两年后直鲁古病死。但屈出律的皇位还没有坐暖,就上演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短命戏。1218年,他被蒙古军所杀。西辽故地尽入蒙古势力范围。
西辽在西北立国共九十四年。自阿保机建国至西辽灭亡,辽朝有长达三百零二年的历史。《辽史》在天祚帝被俘以后,仍续记西辽历史,到直鲁古死,才认为“辽绝”,这是有史识的。可惜西辽史若明若暗,再加上一般史书略而不提,遂使国人对中国历史上这一百年帝国知之甚少。
细说宋朝47:靖康之变
灭辽以后,金朝已无后顾之忧。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便下诏伐宋。金军以完颜杲为都元帅,其下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粘罕)为左副元帅,攻太原;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右副元帅,攻燕京,而后两路会师宋朝都城开封。其时,领枢密院事童贯以两河燕山府路宣抚使正在河东,听到金军南侵的情报,竟以赴京汇报为名丢下军队、防区和人民逃之夭夭。
十二月,宗望大军直逼燕京,郭药师劫持知燕山府蔡靖等投降金军。这个寡信无义之徒建议宗望,宋朝河东精兵受到宗翰的牵制,东路军正可乘虚攻下河朔,并愿亲任向导。但东路军南进并不顺利,在保州(今河北保定)、中山府(今河北定县)一再受挫。西路军在十二月也攻到了太原城下,却遭到了张孝纯与太原军民的殊死抵抗,宗翰分兵为二,一部分继续围城,一部分向东挺进,以确保会师东京。
金军南侵前夕,宋朝那些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