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则是君子之意,不是说年纪大,或官位高,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林则徐自谦成这样,是借机来抬高左宗棠。这也是古人抬举朋友的常用手法,自己本已威名四海,却主动降低到尘埃里。
左宗棠则已经完全恢复了他年轻气盛、舍我其谁的气魄。不假思索,提笔写了一副回赠联:
是能养天地正气,实乃法古今完人。
左宗棠这时还是自负。这种自负,随着能力的增强,慢慢地转化成了自信。自负与自信的区别,在于能力与口号的距离:满嘴跑车,叫自负;大致相当,叫自信。
对联写完,左宗棠抬头,船舱外已经露出曙光,湘江在晨霭中渐渐发亮。一个通宵,就在这样推心置腹中度过。
这是一次决定中国历史未来的对话,确切地说,是决定中国160万平方公里边疆去留的历史性见面。
早年自己在地摊上买的“舆地学”,是启蒙,在陶家读的,就是理论,今天从林公这里学到的,全是实践。他经过这三大步,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今天的左宗棠,已不是昨天的左宗棠。
但这次见面后发生的变故,与当年陶澍见面后完全一样:时隔一年,即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骤然死亡。
一代民族英雄,走完了65年生命历程,神秘去世。
今天流传两大死因:一种说法,林则徐忙于实际事务,操心太重,“力疾在任”,劳累而死;但另一种说法流传更广,林则徐是被人用一种类似巴豆的泻药故意慢慢毒死的。
当时的经过是:1850年11月1日,咸丰皇帝命令林则徐从福州出发,去广西镇压“天地会”的反清活动(“天地会”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前身),这时林则徐病体已衰危。11月5日,他带病携带三儿子林聪彝和幕僚刘存仁,奔赴广西。不料走到广东普宁县,病体难支,于11月22日辰时在洪阳镇洪新书院病逝。
去世当天,林则徐给咸丰皇帝的《遗折》中描述自己,“吐泄交作,积欠虚劳,心脉已散,百药罔效。”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没说。
今天对真相深入考证,林则徐完全有可能是被广东普宁新豆栏或别的什么商行毒死,而临死前他已有察觉,三呼“星斗南”去世。福州方言里,“星斗南”与“新豆栏”谐音。“新斗栏”即普宁商行的新豆栏街,这里是洋人走私、贩毒的聚居地。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时起,多年来在广东得罪有权有势的中外小人、腐官、奸商,实在太多。
左宗棠得到林则徐逝世的噩耗,仿佛被人闷头敲了一棍。他沉痛地写下一副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两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这次与林则徐见面后,给左宗棠带来改变,他从书斋理论研究中逐渐走出来,对新疆有了更多感性与实践的认知。而林则徐利用自己的声望与影响,用赠送字画题词的方式,为左宗棠在中国官场里再拓开一条渠道,埋下伏笔。
左宗棠这时还未走进官场,但已经历了又一次心理体验。从林则徐的死亡谜语中,左宗棠已经觉察出,官场险恶,做一个为国为民争利的好人,风险性很大。做坏事固然很难,社会人人喊打;做好人比做坏人其实更难,坏人会随时算计陷害你。
真正的好人,不会面难而退,会迎难而上。正义是靠人努力争取出来的,不是靠躲闪怕事、自扫门前雪得来的。左宗棠要争取不负“天人”重望。在随后20多年,他要用行动与事实证明,林则徐选他做“事业托孤”的传人,不会错。
眼下,林则徐与左宗棠此次夜谋的故事,很快在官场江湖上传开。左宗棠的名气已经大到一发不可收拾。想请他出山,委以重任的人,陆续找上门来。
经过这些年连续的曲折碰撞与偶遇,左宗棠得到了一次接一次机会。
他现在能够马上出山,尽平生之志,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了吗?
万事俱备,只欠机会。
当代卧龙怎么寻找到一个最合适机会,出山入湖,一展身手?
'1' 天下首先是个社会概念,是独立于政权的社会。比方说,满清的朝廷,这叫政府,他们治下的范围,叫国家。中华则是文化概念,是超越了朝廷、政府、国家,在它们之上。中华民族的老百姓,他们属于天下。朝廷、政府、国家在不断地灭亡、更替、新生,天下还从来没有听说亡过。左宗棠忧的天下,不只是朝廷、国家,准确说是中华民族、社会老百姓、天下苍生。顾炎武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真理。
'2'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名言”。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奢华暴虐,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体味到他的极其冷漠、暴戾、刻毒、残酷与无情。如果说话者是一介草民,可以理解是在心灰意冷、绝望无助的境遇下发出的悲鸣,至多自暴自弃,放浪形骸,了此残生,对国家、民族乃至其他人并无大碍;但此话出自掌握国家命运、权倾一时的一国之君路易十五之口,则永远难逃颟顸无能、专横跋扈、祸国殃民的罪名,遭到世人的唾弃。
'3' 1840年9月28日—12月4日,琦善奉旨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原先主剿的他在白河口见英军“船坚炮利”,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并派广东人鲍鹏去广州虎门口向英军求和。1月25日与义律私下约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道光皇帝以琦善擅自割让香港为奇耻大辱,令锁拿解京问罪,“革职锁拿,查抄家产”,发军台,后获赦免。
1842年6月,英军集中兵力进犯长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扬言即刻进攻。29日,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和牛鉴为代表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接受了侵略者开列的议和条款。此条约订立,中国开始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奴役,独立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被后来史学家看作开启中国近代屈辱命运的“城下之盟”。
'4' 三坟五典,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八索》与《九丘》有两说:一说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第六章 买山深藏
地动天摇
时间到了1850年,左宗棠已经38岁。
再不出山就老了。
1850年的秋天,湖南湘阴玉池山霜寒露白,秋叶落黄。山上,两个书生模样的人,身穿短褐,脚穿麻鞋,手执砍刀,披荆斩棘,动作麻利,神踪诡异:他们时而矗立岩石顶上,四下观望,八方打量,时而钻进洞穴,窸窸窣窣,一探究竟。
他们是何人?来这里干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鸟鸣山幽,人动山惊。到一个千年来无人登临的荒山野岭,是学徐霞客来考察地质?或者,农村的风水师在选择坟地?
都不像。
他们终于说话了。一个说:筠(yún,竹子的青皮)仙,我看这个地方可以,比较隐蔽,又近水源。一个说:季高,我看不错,挨着有两个洞,我们刚好做邻居。
季高是左宗棠的字。筠仙则是郭嵩焘的字,郭嵩焘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任外交官,与左宗棠是同乡,小6岁。
左宗棠与郭嵩焘这时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干什么?
选择隐居之地。
这太出人意料了!左宗棠不是准备出山了吗,为什么这个时候却选择寻山隐居?
是最近又遭遇什么挫折了吗?没有。是湘阴发生什么大事了吗?也没有。
左宗棠像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多年来通达中国社会,遍知天下时事,凭直觉已经预感到:一场席卷一切'。wrshu。',让风云为之变色,令天地为之动摇的社会大变动,马上就要到来了!
是天崩地裂吗?会天塌地陷吗?将天翻地覆吗?不知道。
地震前的蛇,可以预知地震强度;卧龙左宗棠,已经预感到社会震荡的烈度。
他不得不沮丧地做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
从1841年到1849年,中国各地农民起义,达到110次之多。湖南的武冈、耒阳、新田、新宁,都发生了,规模不小。
全国之内,天灾大到也让人无法承受。从1846到1850年,黄河、长江流域年年都发生水旱灾害,1849年,长江中下游六省水灾史上少见,整个南方饥民遍野,到处可见,数百万人被迫逃亡。
天灾加上之前鸦片战争失败,大量赔款,洋货涌进,手工业大批破产等人祸,社会已经完全崩溃。
灾害造成游民,游民一股股流向湘南和广西,小股的做土匪打家劫舍,大股的则高举反旗攻城割据。
“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民间正盛传这句话。前几年,大旱灾与大水灾将湘阴折腾得千疮百孔,眼下,暴动的人祸又山雨欲来。
左宗棠感到自己处境不妙。10多年来,与陶澍、林则徐先后见面,让左宗棠声名鹊起。作为名人的左宗棠,名声此时对他,不是一条出山的通途,而是一种负担,是一根随时直接招祸的引火线。
名人左宗棠不怕别人知道,但怕手握大权的人忘记,怕手操大刀的人惦记。
左宗棠忧叹一声,龙游浅水遭虾戏,船迟又遇打头风。读书考取功名的打算,26岁那年已经断了;在民间生息繁衍,做个自由自在人,“长为农夫没世”,计划看着又成了泡影;刚想着出山,地在动,山眼看着摇摇欲坠了。
左宗棠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是自救。买一处人荒鬼怕的僻山,将自己完全彻底隐居起来,避过生死劫。
这个选择,让左宗棠郁闷万分。31岁那年,好容易盖起柳庄的大院,也就学学诸葛亮装隐士,以实现出将入相、一步登天的大梦,没想到节骨眼上,会被这样一场正在酝酿与发酵中的,将导致天地易位、玄黄变色的大暴动而逼成真隐士。
还有比弄假成真更倒霉的事情吗?
这次他是做好真隐的打算了。毕竟年龄不饶人,眨眼已经38岁。曾国藩早两年已做上从二品京官,自己落后已经不止千里,心中伤痛,无人知晓。
藏命于深山,也要用学问。
据野史记载,这段时间,左宗棠用他一流军事家的头脑,在玉池山上反复侦察,最后选定一个叫白水洞的地方。
白水洞坐落在湘潭与湘阴中间,地势偏僻,难猜难寻。无论去湘潭,还是回湘阴,路途都最近。左宗棠叹息自己老谋深算,读了那么多书,却先做这么个小谋划,未免大材小用。
左宗棠又帮郭嵩焘选定隔壁一洞,叫梓木洞。
选好后,他们安排人用砍刀将洞内用树木、树叶、藤蔓修理了一番,打造了一个类似野人与猿猴住的洞房。房子原木原石,原始生态,纯手工制作。
刀砍斧伐,立木覆叶,忙碌了几天,房子搞得差不多了,他与郭嵩焘悄悄下山,将沿路痕迹掩盖。
现在,只等社会大暴动,他们就抢在第一时间,搬到山上来。
人算即是天算。白水洞建好后不到4个月,预感得到了可怕的印证: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结2万多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发动声势浩大的起义。湖南与广西紧邻,惊天动地的太平天国运动,像一声炸雷,让整个湖南陷入惶恐与纷乱。
国事也在发生变化。就在这年的2月25日,中国易主: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
但朝廷像一头笨拙而麻木的老黄牛,太平天国运动事实正在以台风横扫中国的气势席卷而来,中国土地辽阔,号称天朝上国的朝廷已被摇动了,遥远的北京,居然还感觉不到动震,咸丰皇帝没怎么上心。他依然以君临天下的架势,俯视天下臣民。
咸丰皇帝登基,给左宗棠又带来一次出山的机会。
为了显得皇恩浩荡,咸丰一登基就颁发一道诏书,宣布开“孝廉方正科”,声称要搜集乡野遗才,定荐举后赴礼部验看考试,授以知县等官。'1'在这个不是时候的时候,左宗棠成了被搜集的对象。
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焘推荐左宗棠。'2'
左宗棠一口拒绝了。他心里一肚子火:你这么个破朝廷,弄得我考试不中脸面丢尽也就算了,如今连自己治下的老百姓都保护不了,弄得我左老三假隐要变真隐,我怎么可能出山给你来帮忙?
不说他眼下正忙着要真隐了,就是不隐,他也不去。因为保举“孝廉方正科”即使选上了,也只能得个六品顶戴的芝麻官。左宗棠相信自己跟诸葛亮一样,是拜相封侯的人物,怎么可以起步如此低下?
关键是,一心关注社会变动的左宗棠,这几年通过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这个榜样,就是湘勇(今称湘军)创始人江忠源。
江忠源,湖南新宁人,与左宗棠同岁。但科考比不上左宗棠,1837年才考取举人,其后科考一直不顺。1844年,为镇压农民起义,便在籍办团练,'3'灌输忠孝礼义,教兵法技巧。
江忠源办团练,很快就见成效:一举成功消灭了同乡雷再浩的起义军。
19世纪40年代初,在连年天灾人祸的逼迫下,湖南新宁人雷再浩揭竿而起,组织平民反清,与李辉、李世德共创“帮帮会”。雷再浩、李辉分别于新宁八峒、瑶市、盆溪及县城发展会众。几年后,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雷再浩被推举为总大哥,李辉推为元帅。
1847年10月16日,雷再浩在黄背峒,李世德在广西滑溪正式宣布起义。江忠源组织团练迅速去镇压。
江忠源带的团练,坚持了民间办军事特色,对朝廷,一不要人,二不要钱,三不要粮,但一心帮朝廷办事。对于这样“三不一有”的民间部队,朝廷求之不得,自然大加鼓励,常常奖励。
江忠源凭借这支民兵队,成功镇压了会党起义。朝廷马上赏他做浙江秀水知县。
尝试到办团练的甜头,江忠源又命弟弟江忠淑募选500人,号称“楚勇”,赶到广西。这是湖南乡勇首次出省作战,也是湖南民间第一次搞军事输出,出师大捷。
开局很好,发展很快。其后几年,江忠源节节胜利,他的官位也从举人起步,知县、知府,一路往上升,升升升,升到了按察使和安徽巡抚。
非常之人,以非常手段,办非常之事,取非常官位。江忠源别开生面的起步,让左宗棠豁然开朗:即使江忠源考上进士,发展再快,也无非做个县令、知府,类似胡林翼官场骄子,眼下就是这样。
江忠源后来被奉为湘军创始人,可惜死得太早,事业半路夭折,名气没有曾国藩大。'4'就才能而言,他与曾国藩旗鼓相当,各有所长。北京城里流传着一个说法,京城里只要有人去世,江忠源必定会帮忙买棺材,曾国藩必定会赶过去送挽联。“包送灵柩江忠源,包作挽联曾国藩”,说的就是这个事。当时流传一则笑话:曾国藩帮人写挽联上了瘾,有空就琢磨怎样给人家挽一联。某次有朋友登门拜访,见他正写着,好奇地探头去看。曾国藩拼命捂住,朋友更加好奇,夺过来一看,原来活着的朋友,都被他预先写好了挽联,只等一死就直接送,自己名字竟然也赫然挺立其中。朋友大惊失色,愤怒地甩门而去,从此与曾国藩绝交。
这些江湖传闻,已透露给世人,江忠源长处在实践与行动,曾国藩长处在文采与谋略。左宗棠则兼具两者之才。
江忠源的经历给了左宗棠启发:在当下乱世里,要想做成当代诸葛亮,必须蓄足势力,一炮打响,扶摇直上。
不做大事,就做隐士。
左宗棠想避世而隐,这一思想苗头最早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他多次写信给贺熙龄,称自己要“买山而隐,为苟全之计”。后来先闹旱灾,后发洪灾,计划全打乱了。
左宗棠“买山而隐”的创意,来自读史的启发。明末战祸乱烧,一个叫孙夏峰的人,带着几千人躲进了易州五公山;一个叫魏敏果的人,带着母亲躲进蔚州德胜岩。他们都躲过了劫难,最后完好地存活下来。左宗棠因此结论:学他们躲进深山,世界再乱也安全。
左宗棠厉害,在于他懂历史。
黑云终于压城而来。1852年7月,太平军将领萧朝贵直奔长沙,带领5万人马,枪炮雷动,兵临城下。紧邻长沙的湘阴土地,在起义的剧烈颠簸中震荡了,随处可见仓皇与逃离。这时的左宗棠,已经带着一家人,带上二哥左宗植、带上周夫人妹妹的两个儿子,加上朋友郭嵩焘,以及他的弟弟郭昆焘、郭仑焘,在白水洞和梓木洞里安然地过起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
这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其实是一种要什么没什么的苦不堪言的生活。但比起随时会被乱军杀头的生活,已经有一种莫大的幸福。左宗棠有点沮丧,但他觉得真安全了,“我无害于贼,贼无所忌于我。”他推断:自己已经弄得江湖名气很大,太平军到了一定会来找,找到封个职位,如果不从就杀掉;但现在自己已经成功躲起来了,没给朝廷做事,对太平军没伤害,他们稍微找一下,没看到就走了,不会专门来找去干掉。
他当时预测,太平军来势凶猛,所向披靡,一路杀敌北上,不可能在湖南呆很长时间。最多也就想占领长沙、岳州这些较大的城市罢了,没时间到农村乡下来抢钱抢人,所以自己真隐下来,倒可以过上庄子所描绘的“上如标枝,民如野鹿”自由自在的生活。他10多年前在自写的挽联中,不正是想过这种生活吗?“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
在山中消磨岁月,日子过得很慢,光阴变得很长。这时他开始想:太平军什么时候走?他们会推翻朝廷吗?
不可预料,让左宗棠干脆什么都不急了。反正自己早做好了打算,既然活着上山来,就没想过活着下山去。
难道非隐不可吗?
隐山大谜
这时除了隐居,他至少还有两个选择:一是赶紧主动投奔太平军;二是迅速向朝廷靠拢。
第一个选择,还真有这么一种流传。说太平军杀进长沙时,左宗棠偷偷跑去见洪秀全,跟他有一番绝密级对话。
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说:“左宗棠尝投奔太平军,劝勿倡上帝教,勿毁儒释,以收人心。”最后为什么又不加盟了呢?因为各自的信仰不同。“唯洪、杨以立国源头及其基础乃在新教,不能自坏之,不听。左乃离去,卒为清廷效力。”
不是左宗棠不想加盟太平军,也不是他没那样做,而是洪秀全、杨秀清不愿意放弃当宝贝用的“上帝教”。左宗棠跟太平天国因为“主义”有分歧,没谈到一块,所以放弃加盟。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类似记载。
更容易让人产生接近联想的,是左宗棠与洪秀全经历相近,推测起来应该气味相投。
洪秀广东花县人,生于1814年1月1日,比左宗棠小一岁零二个月。他7岁进入村里私塾读书,13岁正式参加科考,一度醉心于“科考取官”。但屡考屡败,晃眼到1836年。他的家境本来穷苦,这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洪秀全还铁心要考,只好一边做乡村塾师赚钱补贴家用,一边继续参加科考。1837年,他打起精神继续参加广东花县县试,总算顺利通过,但府试再次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已经23岁,23岁了连秀才都还没有考取,他差点当场气死。'5'
从死亡线上挣扎着回家,洪秀全大病了一场。病中,他一直处于癫狂状态。家人将他当成“非正常人”,为了防止他外出伤人,派了两个哥哥日夜看护,把他反锁在家里。同村人私下议论,都认为他疯了。这样折腾了一个月,洪秀全竟意外醒了过来。他说自己这一个月里做了一场大梦,梦里到天上去了一趟,面见了耶和华老先生。
“耶和华是谁?”村民不知所云。洪秀全很严肃地告诉他们:“上帝,你们听说过吗?耶和华就是上帝。”
自从宣布梦见上帝,洪秀全俨然成了上帝的发言人,他决定不考了,发誓从此“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自己当皇帝来“开科取士”。唐朝黄巢曾做《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洪秀全决心以黄巢做榜样,铁下心来造反。
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从癫狂中醒来后,大张旗鼓地发动了起来。
小说家曾以活灵活现的语言,描写了左宗棠夜会洪秀全的情景。不但有谈话内容,还有端茶、送客细节。
事实真相呢?湖南籍历史学者谭伯牛考证,当时确实有那么个人见过洪秀全,此人姓黄,是湘潭的一个落魄书生。他长得很像左宗棠,有人在夜色中看到他进入太平军营,就误传误播,将黄某当成了左宗棠,编出这样一段“替身”故事。
左宗棠自己的说法最有说服力。1854年,他写信给湘潭朋友黎吉云,还在怀疑,“洪秀全不知实有其人否?”又进一步说,“唯杨秀清苍滑异常,贼中一切皆其主持”。左宗棠连到底有没有洪秀全都不肯定,硬说与洪秀全见过面,就属灵异事件了。
其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