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鬼才-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听了,也是低头沉思,脸上表情不断变换,显是心中挣扎不已,屋内众将更是凝神闭气,生怕惊扰了董卓,遭受无辜之灾。过了良久,董卓回神,道:“反正已是如此,就按此计来做吧,只是你也知道,黄巾势大,如果平乱失败,我们岂不是要与之陪葬?”
此事李儒早已想好对策,从容地回道:“岳父勿忧,我等归路只在此地。”说着伸手向墙上挂着的地图一指。
众人抬目看去,不由有些惊疑。
“凉州?”董卓转头看着李儒,显然等着解释。
李儒肯定道:“没错,就是凉州。凉州乃是边境,常年遭受劫掠,民风彪悍,且战马极多,岳父可先遣一部分军马经略凉州,以为退路,自率大军征讨黄巾,挣得功勋。再有就是交好张让,有张让于朝中说话相帮,岳父定然会成为牧守一方,手握重兵的大臣,到那时候,世家大族不过是岳父手中的一只蚂蚁,想怎么揉捏都不再是问题。”
董卓听了李儒的谋划,惊喜交加,却也心潮涌动,脸色潮红,哈哈地笑了:“好!好!好!孤有文优在,谁人可敌,哈哈……”
正笑间,似乎想起了什么,笑声戛然而止,“哼,可恨那卫家,屡次拒绝孤也就罢了,还敢羞辱孤,不将其夷族灭尽孤誓不罢休。”
感受着董卓那滔天的恨意,屋内众人噤若寒蝉:“主公放心,我等当为主公除此恶贼。”
后董卓遣牛辅返回凉州,经张让授其中郎将一职,为董卓先行经略凉州,招兵买马。
公元184年4月间,时卢植屯兵广平城外,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兵围张角已有近两月,灵帝派遣小黄门左丰前来观察战况,宦官嚣张,公然索贿,卢植气急,训斥道:“我为国征战,钱粮奖赏有功之士尚且不够,哪里能给你一阉人!”
左丰羞得无状,恼羞成怒,也不停留,直接回京禀告,说那卢植只围不战,徒耗钱粮。灵帝听了大怒,下令压卢植回京,于是张让趁机,将董卓扶了上去。汉末,最大的一个军阀枭雄也开始迈上了历史的舞台。
京师,洛阳。
曹操府邸,曹操看着手中的圣旨,一时间有些无措,不过,毕竟是一代人杰,收拾心情走回后院。
“大兄,圣旨上说些什么?”后院中几个青年,见曹操拿着圣旨回来,便上前问道。
曹操看着自家几个兄弟,心中有些安慰,几人虽身在草莽,却也都是大将之姿,“子廉,你怎的还是如此急躁,都告诉你多少次了,要稳重些……”
开口之人正是曹洪,曹操从弟,自小便性格急躁,喜舞刀弄枪,草莽之中朋友无数。听了曹操的训斥,也不羞臊,嘿嘿的笑了:“万事不是有大兄在吗,大兄,你快说说,是不是给你升官了?”
曹操有些无奈:“你啊!皇帝封我为骑都尉,令我领兵5000,去平黄巾之乱,正好你们几人也都在,帮我拿拿主意,这黄巾军虽然多是乌合之众,人数却是众多,如今只派给我5000兵马,该如何做呢?”
曹仁想了一会,开口说道:“大兄,夏侯家两兄弟武艺不凡,何不招来?”
“子孝,你所说不错,只是如今却没有时间等候,大军明天就要出发了。”说着曹操叹了口气。
曹洪按耐不住,开口急道:“大兄放心,我与子孝大哥随你一同,定帮你分忧解难。”
曹操与曹仁两人笑了,心中也放松了不少:“恩,子廉说的不错,况且我手中尚有5000兵马,如今卢植中郎将在广平兵围张角,皇甫将军在颍川抵挡波才,南阳自有朱儁将军平乱,我等出兵当先往何处?”
曹仁回道:“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现在就去与大军汇合,大军一道,虽然安全,却难有立功的机会,我以为还是先将洛阳周边的乱贼清理一遍,然后再领兵前往颍川,一者颍川离京师最近,再者颍川不比广平,战机甚多,去了以后也能多立功勋。”
曹操听了很是高兴:“呵呵,子孝说的甚是,正与我想得相符,如此正好,就这样决定了,先行出兵清理京师附近,再去往颍川。”
曹仁、曹洪两人听了,点头应道:“是,大兄。”
次日,曹操引兵出城,北风猎猎,旌旗飞舞,开始踏上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历史舞台。



 第三十章:袁孙动,群雄汇聚

京师,洛阳。
三公袁府,袁隗领着家中子弟跪在地上,一个黄门内侍立于香案前,双手捧着一份文书,背曰“圣旨”二字。
“诏曰:今朝廷蒙难,正逢用人之际,袁家四世三公,多能人志士,现诏令,升袁绍、袁术二人为骑都尉,各领兵马5000,不日出城,前去广宗、南阳平乱。”
下面众人由袁隗带头,再拜道:“臣等领旨。”
袁隗接下圣旨,身后袁绍急忙上前接住,一行人去往书房,至于宣旨之人,早有管家引着,塞了一些银两,领了吃酒去了。
书房中,袁隗挥手斥退下人,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说说吧,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袁绍低头沉思,袁术却少耐性,直接回道:“叔父,黄巾蚁贼众多,如今皇帝诏令来得正好,我当领兵回汝南,我等家人多在汝南,若是被攻破,我们就无家可归了。”
“既然弟弟要回军汝南,那我便去往广宗吧,如今卢植与张角对峙广宗,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家中安危,就全拜托弟弟了。”袁绍开口说道,并起身对袁术拜了一拜。
袁术急忙闪开,道:“大哥这是说的哪里话,要知道,我也是袁家的人,家中有难怎能不回?”
袁隗看着两人,很是欣慰,笑了笑,开口说道:“你们兄弟两人说的不错,我们袁家传承已久,累积四世三公,名望登顶,如今我已老了,今后袁家要靠你们来继承了。”
顿了顿又说道:“如今大汉已是风雨飘摇,蚁贼丛生,如今黄巾之乱,纵然得平,大汉根基已动,须知没有传承前年的王朝,只有传承前年的家族,是以,你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家族在乱世中保存下来。
公路,既然你选择回汝南老家,想来以我袁家的声望,招募些人手还是没有问题的,你当多招兵将,以求乱世中保我袁家一族。”
袁术听了,肃然起身:“叔父放心,侄儿懂得!”
袁隗听了,神情松了一松,遂又对袁绍道:“本初,你最聪慧,有大志,袁家今后要靠你来发扬光大了。黄巾蚁贼不足惧,你要利用袁家的声望,结交权贵,收拢人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想高祖皇帝,一小吏出身,能得天下,全赖用人,你需知道,人才,才是国之根本。”
袁绍听了,很是激动:“多谢叔父指点,侄儿定不负所望。”
袁隗又对两人嘱咐了一番,最后说道:“你们都回去准备一下吧,刀剑无眼,不要将自己置于险地。”
袁绍、袁术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道:“是,叔父放心。”
随着袁绍、袁术两兄弟应征出战,袁家,也开始走上了乱世的舞台。只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并没有如同历史上所说的那样不合,谁也不知道,在以后会发生什么……
徐州,下邳。
下邳县府内,孙坚、孙羌、孙静、祖茂、程普、黄盖、凌操等齐齐在坐,凌操此人原本也是以贼寇,与孙坚对阵时被擒,后归降了孙坚。
孙坚环视一圈,开口说道:“如今黄巾生乱,朱儁将军调我前去南阳助战,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孙羌性格与孙坚相似,有些急躁,当先开口道:“大哥,此是好事啊,男儿大丈夫,当效仿先祖,征战沙场,此等县官不做也罢。”
众人听了均是一脸向往,祖茂几人相互看了看,同时开口道:“我等听从主公吩咐。”
孙坚见了,也不再议,直接下令道:“如此我们在此停留一日,招募些人手,然后前往南阳,诸公要奋勇杀敌,多立功勋,也好谋得一个好出身。”
众人起身,齐声道:“诺。”
是日,孙坚于周边募得兵丁500余人,加上自家子弟,共计千余,一路直奔南阳。
正是:
一朝得闻黄巾起,
各有计较逞心机。
风云涌动群雄集,
敢笑王朝其鹿失?
公元184年,风云涌动,由黄巾起义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东汉末年众多历史人物一一扯上舞台,豪杰并起,诸侯林立,正式迈步走上舞台。诸葛瑾、公孙瓒、刘备、董卓、曹操、袁绍、袁术、孙坚等人开始崭露头角。
六月中旬,诸葛瑾领兵赶到广宗,一路征战,此时诸葛瑾尚有不足千人,皆是百战之兵,浑身杀气腾腾,这还是不断收拢黄巾青壮的结果。此时卢植被押还京,董卓大军被击溃,幸得刘备之助,捡了一条命。
皇甫嵩听闻诸葛瑾带兵来援,急忙出来见面。原本说来,皇甫嵩任职左中郎将,是不会出来迎接诸葛瑾的,黄巾初期,各地黄巾节节大胜,逼的各地官兵到处逃窜,随着各地消息汇集京师,愕然发现,青州北部、兖州东部、冀州南部,以致最后整个青州大片地土地上,捷报不断传来,琅琊诸葛瑾之名也随之传遍天下。
诸葛瑾见皇甫嵩亲自出迎,赶紧上前下拜:“琅琊诸葛瑾,拜见左中郎将大人。”
皇甫嵩拉住拜了一半的诸葛瑾,呵呵地笑道:“常听闻小将军的大名,今日一见,才知传言果不能尽信,如此地一表人才,居然被传成了面如煞鬼,哈哈,可笑世人还信以为真。来来来,且先随我进帐。”
诸葛瑾听着,只能苦笑,几个月的军旅奔波,十六七岁地脸上难掩疲劳,明眸皓齿,棱角更是分明,哪里还有一点九岁的样子。
“皇甫将军,末将刚到,不知如今广宗城中,情况如何?”刚刚坐下,诸葛瑾便急不可耐的询问道。
皇甫嵩没有回答,却是笑呵呵地对帐内众人介绍道:“来,诸位,我为大家介绍一大才,此人乃是琅琊诸葛瑾,相必众人皆以听过,此次专程从青州赶来助战。”
说完也不待别人回答,又转头对诸葛瑾说道:“小将军刚到,我来为你介绍一下帐中诸人。”说罢拉上诸葛瑾的手,亲切的为其介绍。
“此乃阎忠,我之部将。”皇甫嵩从下首开始介绍,诸葛瑾拱手道:“见过阎将军。”
“此乃……”



 第三十一章:初相逢,惺惺相惜

皇甫嵩也不急躁,慢慢悠悠的介绍着,次数多了,也就有些麻木了。
“此乃都骑尉曹操……”
也不待皇甫嵩再讲,诸葛瑾便拱手道:“见过曹将军。呃……”
皇甫嵩还待再介绍别人,手中用了用力,见诸葛瑾没有反应,便有些不悦,转过头来,正想着说上两句,之间诸葛瑾矗立在那,双目微瞪,直视曹操,心中有些疑惑。遂转头对着曹操问道:“孟德与诸葛将军可是认识?”
曹操也有些纳闷,却还是开口道:“回大人,不曾与之相见。”
此时诸葛瑾有些回过神来,见两人疑惑,便开口说道:“我于家中久仰孟德大名,当年孟德设立‘五色棒’,不畏权贵,棒杀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令人钦佩,刚见之突然,是以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说罢,也不等两人再说什么,便再次郑重施了一礼,道:“琅琊诸葛瑾,见过曹将军。”
曹操见了,连忙回礼,谦虚道:“操也是久闻琅琊诸葛的名号,端的是一员悍将啊!”
随即皇甫嵩又将诸葛瑾拉至一年轻人身边,郑重的介绍道:“此乃四世三公袁家长子,袁绍袁本初。”
诸葛瑾抬眼看去,只见一人英气勃发,内穿一身铠甲,外披锦袍,端的是英武不凡。上前见礼道:“琅琊诸葛瑾,见过袁将军。”
袁绍很是谦逊,也不拿架,起身回礼道:“诸葛将军客气了,如今琅琊诸葛之名响传大汉,绍佩服。”
皇甫嵩呵呵地笑了,随即指向旁边一人道:“此乃袁绍之弟袁术,袁公路。”
诸葛瑾再拜,抬头看去,只见一人,长的与袁绍有七分相似,只是相比袁绍,就显得更加高傲。
然后皇甫嵩又介绍了最后一位,刘备刘玄德。
“玄德乃是卢植将军的高徒,卢将军遭受宦官欺辱,被押还京,虽然没有性命之忧,却也被免职留京了。”说着不由的叹了口气,身边刘备也是跟着叹气。
诸葛瑾见此,开口劝道:“卢将军遭此待遇,我心中也是难过,如今我们还需尽快平定叛乱,待回京,我们联名向皇上奏明情况,届时自然能官复原职。”
刘备听了,心中惊喜,一脸感激,拜了一拜,道:“如此,备代老师谢过诸位了。”
众人落座,寒暄过后,皇甫嵩要安排接风宴,诸葛瑾听了赶紧推辞,“皇甫大人,瑾刚行军六百里,如无战事,瑾先带部队去休整一下,傍晚时分瑾与营帐内设宴,还望大人前来。”直到见皇甫嵩答应下来,诸葛瑾才同众人一拱手,作别而去。
晚上,休息好的诸葛瑾神采奕奕出现在宴会上,文有戏忠,武有黄忠作陪,贾诩早早便将皇甫嵩、曹操、袁家兄弟、刘备引上主位。
“目前颍川黄巾已被剿灭,只余张角困守广宗,众将当同心协力,共破张角,来,诸位,且满饮此杯。”众人中皇甫嵩最为年长,且官职最大,是以当先举杯道。
几人尽皆举杯,同声道:“干!”
诸葛瑾放下酒杯,将上午的问题再次提了出来:“瑾如今刚到,对于战局了解不多,还需向诸位请教。”
听到问及此事,皇甫嵩有些尴尬,袁绍、袁术两人沉默不语,刘备欲言又止,似有什么难言之隐,曹操斟酌了下话语,开口说道:“如今我们有军队8万人,素质虽参差不齐,论野战,到也不输给张角,只是,那广宗城中有大军30万之众,张角却是龟缩不出,如此我们攻也攻不下,正是进退两难呢。”
诸葛瑾从诸人脸上一一看去,只见众人均是发愁,心中不由地乐了:“既然如此,瑾有一消息,愿告之诸位,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须出我之口,如尔之耳,不知……”
几人纷纷放下酒杯,眼神凝重,点头示意诸葛瑾接着说。
诸葛瑾用手指在杯中沾了些酒,于桌面上写道:“张角,病危。”便不在出声。
“什么……”几人皆是吃了一惊,随即问道,“怎么可能?”
也不怪几人吃惊,此时张角正值壮年,多年修道,身体虽然瘦削,却不至于突然间就病危了。皇甫嵩首先坐不住了,作为围剿张角的主帅,身上的压力是很重的,突然间听到事情有了转机,欣喜之情溢于脸上,不由问道:“此消息可是真的?”
诸葛瑾好整以待,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既然知道琅琊诸葛家,想必也听说过中山甄家,在下不才,如今为甄家女婿,消息是甄家细作无意间得知的。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医生出入张角府中,多加探听才得以确认,张角病重,是以直到如今,都只防守,不曾出城对阵。”
袁绍几人听了,心中更是有底儿,到底曹操不是一般人,关注的问题也不一样:“诸葛将军今年还不大吧?还是甄家的女婿?恭喜了,前途无量啊!”
袁术听着有些不忿,哼了一声。诸葛瑾也不理他,回道:“瑾不才,今年已十岁有余。”
“嘶……”周围一片嘶气声,谁也没想到,看着有十六七的诸葛瑾,居然只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童,一时间众人惊呆了,就连刚刚哼声的袁术也呆住了,他虽然自傲,却不是白痴,自然知道,一个十岁的孩童能够平定青州黄巾,该要有怎么的天分。
众人中,只有刘备乃贫苦出身,接受起来还是比其他人强了不少,不断的开口赞道:“少年天才,少年天才……”
良久,众人总算是恢复了些,话题也逐渐转移到黄巾之乱上面,几人除了皇甫嵩,均是一时之俊杰,在很多认识、看法上,惊人的一致,几人均是暗暗佩服对方。
皇甫嵩看着,心中既悲且喜。悲的是,自己平日里也自认不比别人差,在席间却跟不上几人的思维,喜的是,在座的众人均是朝中之人,将来必将能成为朝廷的柱石。一时间,心思竟然复杂无比……



 第三十二章:战广宗,初见张角

宴会过后,众人纷纷散去,诸葛瑾、贾诩、戏忠三人聚在一起,有周泰在外护卫,三人言谈不在顾忌。
“主公,忠观那刘备,虽自称作汉室宗亲,平黄巾有功,却也不值得主公如此看重吧?席间之人,哪位不是已经名动一方?”戏忠坐下后,当先问道。
诸葛瑾转身看看贾诩,见其也是低头苦思,便开口说道:“你们可知,席间之人,我真正所惧者,只有二人。”
这时候,贾诩似是想起什么,语气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道:“主公所虑者,可是那曹操、刘备二人?”
戏忠却是有些不能相信,失声道:“怎么可能?”
诸葛瑾先是冲贾诩点头肯定,这才转头,见戏忠有些颓败,说道:“志才不必如此,你之所长不在观人,于大局谋略,你比文和要强,只是要轮观人,我所知之人除了颍川郭嘉之外,无人能与文和比肩。我知你等心中好奇,之前一直征战忙碌,没有时间,今天便给你们说说我心中的一些想法。
文和掌管家中‘天堂’,知道的应该多点,其实,我自小便异于常人,黄巾之乱在很久以前,我便已经推测出必将会发生,所以家中很早的时候便开始做准备,最为幸运的是,能够招募到你等才能之士。
如今情况已经渐渐明朗,朝廷根基已经腐烂不堪,黄巾之乱便如同铁锹一般,将根基动摇,其实,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打击……”
两人听了,同时问道:“那最致命的打击是什么?”说完一愕,后相视一笑。
诸葛瑾接着说道:“最致命的打击?呵呵……朝廷让我等自行募兵,但是,当叛乱平定之后呢?世家大族手中的兵权不会轻易放手,如我诸葛家一般的家族更是多如牛毛,军阀割据,汉朝则名存实亡了。”
“……”两人都是智谋出众之人,诸葛瑾将话说的明白,两人心中也是明白。
见气氛有些凝重,诸葛瑾呵呵地笑了,“还是说说曹操、刘备二人吧,曹操此人,早年设立五色棒,棒杀塞图而能安然无恙,固然有其背景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其人心中明白,此举虽然得罪了宦官,却深得清流之心,不仅不会命丧,还于天下士人心中留下声名,如此心机不可不谓之深。而且此人识人善用,礼贤下士,更是杀伐果断,实乃一乱世人杰也。
再说那刘备,其年幼时,便以祖上高祖为榜样,虽生于贫困,却大志不改,其人心智之坚定,连我都自愧不如。而且此人标榜仁义,揽人心于无形,一旦得遇时机,必会扶摇直上,龙游九天。如今只是不得志而已,却是不能小视。”
戏忠听了也有些动容:“主公看人之眼光,忠自愧不如,想必刘备此人有其过人之处,日后忠自会留意此人的,只是那袁家兄弟,袁术虽然自傲,难成大气,为何主公连那袁绍也不曾看在眼中呢?”
听到此问,诸葛瑾淡然道:“袁家虽是四世三公,名望无人能及,然那袁绍少主见,遇大事犹豫不定,能得才而不能用才,有何可虑?”言语中,不屑之意表露无疑。
“额……”贾诩、戏忠两人有些无语,不知道自家主公哪里来这么大的自信。
次日天明,皇甫嵩早早便升帐议事,大帐中,皇甫嵩一身戎装,待众人坐定,开口激励士气道:“诸位,如今细作已经探知,广宗城内目前张角病重,城内乱作一团,今日召集诸位,还望诸位共同努力,攻下广宗城。”说完,看了一眼诸葛瑾。
一番话说得那些想要立功的将领们热血沸腾,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喊道:“攻下广宗城……攻下广宗城……”一时间帐中,士气大振。
如今兵围广宗时间太久了,士气早已低沉不堪,虽然诸葛瑾提出不让消息外泄,只是皇甫嵩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说出,以求激发士气。如今看来,效果是达到了。
诸葛瑾早有心理准备,昨天透露出消息以后,本就没有想着能保密,倒是没有什么反应,还笑着冲皇甫嵩点点头,示意无妨。
众人各回营寨聚集士兵,不久之后,皇甫嵩率大军出动,同时派遣曹操、刘备两人各领本部人马共计一万余人进攻东门,派袁家兄弟二人领本部兵马一万人进攻西门,皇甫嵩带着诸葛瑾领大军进攻南门,围三缺一。
青州境内黄巾各自为战,很少出现大规模的攻城战,是以诸葛瑾的部队多是靠骑兵的冲击,冲散黄巾,此次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攻城战,一时之间,也是有些震撼了。
号令一起,早有步兵扛着云梯,盾兵在前,向着城墙冲去,后面跟随着撞木、冲车等撞门利器。城头上张角果然没有出现,让诸将心中更是兴奋,战鼓声、喊杀声、不时夹杂着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城头却也不乱,早有将校组织反击,先是弓箭手放了一通弓箭,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滚木、火油到下,有兵丁不防,正被火油浇上,顿时烫的皮开肉绽,惨乱不已。
很快地,便有士兵开始登上城墙,与黄巾兵绞杀在一起,普通的黄巾兵在训练、甲胄上均比不上官军,通常一个士兵能够砍杀四五个黄巾兵,城头的缺口不断的被扩大。
正在此时,城头喊杀声大起,之间城头涌出一大批头裹黄巾,却显然训练有素之兵。很快地,第一批登上城头的士兵纷纷被砍杀殆尽,黄巾兵士气大振,一时间,将官军压制在城墙下面,再也攻击不上城头,伤亡惨重。
皇甫嵩见了,也不言语,传令退兵。又见诸葛瑾面露不忍,反而开口劝道:“攻城拔寨,有死伤是在所难免的,将乃百兵之魂,为将者必须要临大战儿不改色,此次只是试探攻击,等会战斗会更加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