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插嘴这事。

刘秀打算对郭圣通废后,朝廷内外没有谁出来说话,唯独郅老师有话要说。

他也知道刘秀是个深思熟虑、言行必果的人,想左右刘秀是很困难的,就上奏说,臣知道陛下夫妇之间情深意笃,父子之间尚且难以插话,事已至此,臣也不敢多言,只希望陛下慎重考虑,以免天下人乱说,不利国家社稷。

刘秀对郅老师的话竟然能听进去,说:“郅恽有自知之明,也能了解朕的心思,知道朕必然不会举措失策而损害天下。”

所以,刘秀在废了郭圣通之后并没有把她打入冷宫。

刘秀这么做当然并不完全是听了郅老师的话,但显然,他的话也合乎刘秀的心思。

老妈被废,刘彊非常焦虑恐惧,不知道老爸下一步要干什么。

他知道,老爸迟早要动自己,但怎么动,什么时候动,还搞不清楚。

这个时候,郅老师觉得自己应该说话。

他对刘彊同学说:“殿下老是在这个吉凶未卜的位子上,既不能陪伴母亲,恪尽孝道,自己也面临危险,很不安全。过去,无论明君还是贤臣,只要有合适的台阶和理由,都会给自己的孝子方便的。《春秋》上说,母以子贵,殿下可以通过朝臣和兄弟们向皇上表明引咎辞退、奉养母亲的心愿。”

郅老师的态度很明确:太子之位迟早要易手,与其等你老爸来拿,搞得你灰溜溜的,不如自己主动交出去,落得个态度好,有姿态,免得自找难看。

刘彊想想有道理,便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向老爸表示辞让太子的意思。

郅老师是绝顶的聪明,他这样在刘秀、郭圣通、刘彊之间和稀泥,既最大程度地保卫了郭圣通母子的利益,又迎合了刘秀想柔和自然地处理家庭矛盾、调整家庭关系的心理,所以,他得到刘秀、刘彊爷俩儿的称许。

鉴于这是家事中的国事、国事中的家事、所有事中的大事,刘秀处理起来也是十二分慎重,简单地说,基本特点就是:

一是目的明确,更好地抑制外戚,彰显皇权。

在皇位坐稳之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皇权的政策措施。比如,对待朝廷高级干部,就是退功臣、进文吏等等;对待外戚,基本上就是给足好处,但谁露头就打谁。

二是措施慎重,行动起来有理有据,严谨妥当。

这不,在处置刘彊娘俩儿的时候,刘秀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动手时也列举了充足的理由。

三是风格儒雅,对当事人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

刘秀的目的显然并不是找刘彊娘俩儿的难看,而是为了抑制外戚,强化皇权。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继承人,给这娘俩儿换换位置不过是个手段,所以,他在善后时也给足了这娘俩儿面子。

四是结果可控,避免了过去常见的朝廷、后宫因重要人事变动随之而来的恶斗、缠斗、清洗和腥风血雨。

郭去阴来,刘秀在政治上经济上及时给郭家和刘彊可观的补偿,保持了前廷、后宫的政治生态平衡。

总之,刘秀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平稳的、得体的、和顺的。

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刘彊还是很识时务,又不得不识时务。

他交出太子之位后,仍然处处小心,事事谦让,丝毫没有表现出对老爸和弟弟刘庄的不满。

这一来,刘秀觉得对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也怪对不住的:

首先,“太子”不光是皇帝的儿子,还是储君,其废立关系国家稳定和民心所向,一般来说,没有特殊原因,比如太子本人犯下滔天大罪,是不能乱动的。所以,历史上有时候一个傻瓜当了太子,甚至继位当了皇帝,也往往出于上述原因。

现在,刘彊并没有明显的过错,把他拿下,理由多少有点牵强。

其次,刘彊事前主动辞位,事后低调谦让,表现出相当的风格和风度,也让刘秀的工作很好做。

刘秀觉得,是应该好好对待这个老大。

于是刘秀下诏,让刘彊以东海王之尊,兼食鲁郡,使他的封邑达到29个县之大。

同时,为了标明刘彊这个王爷比其他的王爷要特殊一些、光彩一些,刘秀还专门赐予他虎贲旄头、殿前钟虡等仪仗用品,为他配备专车。

无论老爸怎么示爱,刘彊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处境。

在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之前,他还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向刘秀直接上书,或者向刘庄表白,要求把东海让还刘庄。

刘庄当然不会收的——普天之下,都是老爸的,将来也是我的,急什么呢?

刘秀也不答应。

但是,刘秀对刘彊的做法非常满意:彊儿有素质啊!同时,刘秀还把他的奏章拿给朝廷的高级干部们传阅,公开给予表扬。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

对于郭圣通,刘秀也做了很好的安排。

公元41年10月,刘秀在废后的同时做出了多项人事安排。比如,他不是把郭圣通废为庶人,而是把她贬为“中山王太后”,加封二儿子刘辅为中山王。这是安排老二刘辅来给郭圣通养老。

中山国治今河北定县,是富足之地。刘秀还把常山郡(治今河北元氏西北)划给它,作为她们娘俩儿的食邑,已经够可以的了。

在安顿好郭圣通之后,刘秀还从多方面厚待郭家,以求与恩宠阴丽华家族找个平衡。

那么,皇帝怎么对待才算厚待?

答曰:给位子,给银子,给面子。

那就好好地封赏郭家的男丁吧!

刘秀的首任岳父、郭圣通的老爸郭昌过世得早,已经无法享受女儿带来的荣华富贵了。于是,刘秀封赏郭圣通的弟弟郭况。

郭况早年就被封为绵蛮侯了,现在,刘秀扩大了对他的封赏,加封他为阳安侯,增加封地。没过几年,刘秀又提拔他担任朝廷礼宾大臣(大鸿胪)。

郭竟、郭匡是郭圣通的堂兄弟,这一阵子也大走“官运”。郭竟曾因军功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局特种兵总队长(骑都尉),现在,刘秀封他为新郪侯,提任东海相。

郭匡则被封为发干侯,官至朝廷资政(太中大夫)。

郭圣通还有一个叔叔叫郭梁,过世早,也没有儿子。没有关系,这不影响他家跟着沾光。郭梁有个女婿叫陈茂,是南阳人,被封为南蛮侯。

一门多侯,这在哪个朝代都是望族。

刘秀在给郭家发帽子的同时,还大把大把地发银子。

由于老爸早逝,弟弟郭况就是郭圣通娘家人的代表了。

刘秀虽然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可在物质上对郭况却毫不吝啬,经常大把大把地赏赐他金银绸缎,以至于没过几年,郭家就富得流油,在京城被称为“金穴”。

刘秀给了位子、银子,面子更是少不了的。

他经常带着朝廷领导班子成员、亲朋故旧和其他高级干部,到郭况家吃饭喝酒。

无论在哪个朝代,帝国一哥老是到家里来喝酒,主人肯定荣耀无比。要是一哥还带着领导班子来,那就更不要说了。

几年后,郭圣通的老妈逝世,刘秀安排得极为隆重,不仅亲自参加葬礼,还参加送葬的全过程,并要求朝廷领导班子都来参加。

这还不够,他郑重地派出专门使者,把郭昌的灵柩迎来,让老两口合葬。同时,他追赠郭昌为阳安侯,谥节侯。

刘秀对这个老丈人的追封是费了一番脑筋的。

刘秀在从郭圣通那儿拿去皇后位子的时候,加封她的弟弟,也是郭昌的儿子郭况为阳安侯,这是公元41年的事。

追赠郭昌是在公元50年,也就是在加封郭况九年之后。

这样,刘秀把阳安侯的爵位先拿给儿子,后来又以追赠的形式给老子,实际上绕了个大弯子,不仅完成了对老郭家爷俩儿的册封,而且通过对并无尺寸之功的老郭谥以“思侯”,也给足了郭家面子。

这个过程长达九年,反映了刘秀的复杂心情。

总而言之,刘秀在把皇后之位从郭圣通那儿拿给阴丽华以后,对阴家的万千宠爱自不必说,对郭家也是厚待有加,力求平衡。

刘秀在对待阴、郭两家时虽然力求“每事必均”,事实上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种巨大的差距,才真正表现出刘秀到底对阴、郭两家谁更好,最能体现出刘秀的战略意图。

其一,刘秀从易后时开始剥夺郭家的权力,一直试图把帝国的核心权力交给阴家兄弟。

刘秀在“毫不吝啬”地给郭家兄弟爵位的时候,实际上对他们明升暗降。

郭况早年就在朝廷听差(黄门侍郎),年纪轻轻就封了侯。后来,他也一度掌管了一点兵权(城门校尉)。

但刘秀一再提升他的地位、加大他的封地的同时,把实权逐步从他手里拿走。后来,干脆让他在朝廷干迎来送往的工作(大鸿胪)。

郭圣通的堂兄弟郭竟本来是中央警卫局特种兵总队长(骑都尉),易后以后,刘给他封个爵位(新郪侯),调他当东海相去了。

郭竟的弟弟郭匡虽然也被封了侯(发干侯),但职务是朝廷资政(太中大夫)。

而对于阴家哥们儿,刘秀过去极端信任,现在的信任更是有增无减,看阴家哥儿几个的职务在阴丽华入主后宫前后是如何不断提高,实权是如何不断增强的,自然会有结论。

阴丽华称后、刘庄当太子之后,刘秀任命阴识、阴兴哥俩儿分别担任京城公安局长(执金吾)和皇宫警卫局长(卫尉)的职务,同时,还让他们辅导教育太子。

有一年,刘秀病重,阴丽华直接任命阴兴为皇帝办公室主任(侍中),接受托孤。

这充分说明,在阴丽华称后不久,在刘秀的信赖和支持下,阴家兄妹姐弟几个完全可以控制帝国的时局和未来!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其二,刘秀把郭圣通安排给他们的二儿子刘辅奉养,同时也把刘辅敲打得服服帖帖,而他精心培养阴丽华的儿子,早早奠定了刘庄、刘苍兄弟长期掌控帝国的基础。

前太子刘彊还是很有才学、很有抱负的,虽然他不是刘秀心目中的接班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绝不能在退位后的郭圣通周围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刘辅平庸,还胆小,稍加收拾,是给他老妈养老的最佳人选。

刘辅公元41年被封为中山王,公元44年又被封为沛王,但他一直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个时候国家法度松弛,上上下下的办事规矩也不是太严格,不光刘辅,他的不少被封王侯的兄弟、叔伯们也都不想离开京城繁华处去自己的封地。

大家逗留在洛阳,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扩大影响,争相呼朋唤友,结交宾客。这就鱼龙混杂了。

王侯将相们需要走狗,一些所谓的才子达人、闲杂人员需要攀龙附凤,大家沆瀣一气,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今天议论一下朝政,明天打抱个不平,搞得洛阳大动荡没有,小冲突不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始帝刘玄的儿子刘鲤为报父仇杀人案发,牵扯到了刘辅。

刘鲤是刘玄的小儿子,没见有什么德才,但肯定是个小人。

当年刘玄死后,他兄弟三人在老妈带领下到洛阳投靠刘秀,刘秀出于复杂的政治考虑给他们哥仨儿都封了侯,刘鲤本人搞了个寿乡侯。

刘鲤知道眼下是刘秀的天下,就拼命巴结刘辅,成了刘辅的门下客。

刘鲤本性上就是寄生虫出身,食禄不思报国,先报父仇。但是,他搞错了对象:他认为是刘盆子害死自己老爸的,通过刘辅雇用了一个刺客,杀死了刘盆子的哥哥刘恭。

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其实刘恭是他老爸的恩人。当年,刘玄被赤眉军追杀,投降了还差点被砍,惶惶如丧家之犬,十二分的狼狈,是刘恭冒着生命危险以自刎相逼,向樊崇等赤眉高干苦苦哀求,刘玄才保住了一条小命。不久,张印、谢禄暗害刘玄,还是刘恭连夜收尸,安排了后事。

刘鲤恩将仇报,犯了案,自然得到了惩处。刘秀也被极大地震动了:必须严肃纲纪。

刘秀立即实行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触犯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决定杀猴儆鸡:把沛王刘辅打入天牢。

刘辅在大狱了蹲了三天才被放出来。

侯爷相互残杀,王爷从中援手,这怎么说也是巨大的政治丑闻。刘秀把老二刘辅抓起来,既显示了他打黑除恶的决心,也等于劈头盖脸地给了老二几板子。

虽然仅仅三天,但作为皇子、王爷,当事人威信扫地、颜面尽失是足够的了。

从大狱里出来,刘辅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痛苦地感觉到,天下是老爸的,未必就是自己的。自己无德无才,现在又没有老妈的强硬后台,要想保全自己只有谨言慎行,处处让老爸放心。

刘秀这次对老二的敲打起到了长期的作用。不久,刘辅回到了自己的封国,严格约束身边的工作人员,埋头读书,敬养老妈,再也不参与政治活动。

除了刘彊、刘辅,郭圣通五个儿子中的其他三个都不太有出息。

也难怪,老大刘彊都让老爸废了,咱还有什么放不下?所以,他们哥几个大多走起了自暴自弃、奢侈享乐的路线。

阴丽华也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除了刘庄之外,刘京是老幺,性格谦恭孝顺,爱好学习,得到老爸刘秀和哥哥刘庄的极度宠爱。

不过,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注定一生荣华,但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临淮怀公刘衡不幸,未及当王就过世了。

广陵思王刘荆倒是“有才能而喜文法”,但他性格尖刻阴狠,喜欢冒险。

更加遗憾的是,他对老爸让刘庄当储君十分不满,一直想自己当一哥。

刘秀在世时,他当然毫无机会,只是自己在脑子里想想罢了。刘秀刚过世,尸骨未寒,他立即着手抢权,后来还联手许美人的儿子刘英谋反,走上了不归路。

很值得一提的是阴丽华的又一个优秀的儿子、东平宪王刘苍。

刘苍是刘秀的第六个儿子,跟老四刘庄感情极为亲密,从小就酷爱学习,才思敏捷,成年后,他长得身材伟岸,须发飘逸,仪表堂堂。

可以说,刘苍德才兼备,秀外慧中,是个典型的才子加帅哥。

由于德才出众,刘苍深得刘秀的喜爱,是刘秀除刘庄以外的又一个重点培养对象。

后来,刘秀过世,刘庄登基,他官至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掌控军政大权,长期协助刘庄执政。

至此,刘秀换后换太子一事彻底尘埃落定。

第二十七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彭宠反了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彭早已是成年人,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能回头的选择:跟朱浮对着干!

老彭历经三朝宦海沉浮,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和更始、刘秀的地方衙门都工作过,竟不知道官场最基本的道理:领导是不能得罪的,除非你不想好了!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而且是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三个。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有三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

这哥仨儿分别是: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演员,这哥仨儿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演员刘秀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炉火纯青。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几个踹下台去。

彭宠之忿——曾经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

演员彭宠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三千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这还不算,刘秀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老彭不爽不满,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重要的助演,在刘秀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戏份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刘秀八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两个人玩得还不错。因为,朱浮一出道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这时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险象环生,他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这个人除了有水平,有能力,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十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二十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北方很快平定了。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绝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有“历史问题”的人

老彭是有“历史问题”的人。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