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办?
在万般愁苦和忧虑之下,这哥俩儿竟然不久就抑郁而死。
刘秀见公孙述不识抬举,同时觉得他的戏份儿也快唱完了,就起驾回了洛阳,走前给徒弟们留下话:你们抓紧时间打吧,直到公孙述服气。
可是,就在臧宫同志率部在战场秀技时,汉军南线主帅已经易人:公元35年10月,吴汉代替了岑彭,岑彭遇害了。
原来,公孙述见北线自己的大将环安暗杀来歙得手,觉得最后关头还是要垂死挣扎,关键时候还是搞阴谋方便,就想在南线也这么干。
他把目标锁定在南线汉军主帅岑彭身上。
公元35年10月,臧宫一路奔袭,收降了王元,仍不住手,而岑彭也已经拿下武阳,兵锋直指百里之外的成都。
这让公孙述极其恐惧。
岑彭率大军进入武阳,把自己的帅营驻扎在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彭亡聚。
天已经黑了,岑彭命令安营,并不知道帅营所在的地名。待住下来以后,他听到侦察人员报告,才知道这个名字。
他听到心里很不痛快,觉得这个地名明显不吉利,就打算搬到别的地方:大军横扫千里,为什么非要住这儿?
这时候,正赶上天色已晚,他还没有来得及动身,手下报告说有降兵求见,他连忙命令安排接见。
公孙述知道岑彭率领大军每到一处,往往亲切接见当地德高望重之士,亲自慰问和安顿投降而来的将士,觉得要暗算他就只有从这方面来找缝子,瞅机会了。
于是,他派了一名刺客,伪装成降兵直接求见岑彭。
得到岑彭的接见,刺客说,自己本来是公孙述的亲随,经常受到污辱,一直想离开,现在机会来了。不久前,自己还挨了一顿鞭打,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希望将军接纳。
岑彭信以为真,就把该刺客收到自己的帐下。
天色晚了,大家先休息吧,包括这个同志的工作安排,明天再说吧。
当天夜里,刺客成功地刺杀了岑彭。
岑彭亡于彭亡聚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到底是上天的安排,是命运使然,还是纯属巧合?
多少年来,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唏嘘不已。
岑彭将军作为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守城固若金汤,攻伐横扫千里,治军铁板一块,理政深得民心,值得永远敬仰,不断研究,但他亡于小人之手,实在让人无限遗憾。
公孙述之所以得手,完全在于岑彭疏于防范。
跟来歙一样,岑彭也是一个光明磊落、心底坦荡的人,平时不怎么喜欢搞阴谋诡计。同时,他每到一处,喜欢跟老百姓,跟投诚过来的将士近距离接触,问寒问暖。
他的遇刺,首先是因为他奋不顾身地工作,毫不虑及个人安危,其次是他本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疏于防范,保卫工作出现失误。
岑彭将军史称“智勇兼备”的大将军,为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丰功伟绩”,却可惜在拿下成都指日可待的时候,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
但是,刘秀伐蜀的胜利基础主要是他奠定的。这个基础很牢固,并没有因为岑彭被害而动摇。
这儿,刘秀对于伐蜀南线汉军早就做出了深谋远虑的非常妥当的部署:就是双元帅制。
这种部署具体说就是,吴汉以帝国军事首脑大司马的身份,岑彭以征南大将军的身份,共同领衔;先由岑彭率主力冲锋陷阵,吴汉殿后,协调各方,做坚强的后盾;万一岑彭遭遇不测,吴汉立即顶上,工作一点都不会断档。
同时要说明的是,岑彭被害与刘秀安排人接任之间有个时间差,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岑彭的副将率部略作后退,直到吴汉赶来接管,全部人马丝毫不乱,足见岑彭平时治军之严谨。
同样遗憾的是,多年割据越隽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自称邛谷王的任贵,听说岑彭的威名,派使者从千里之外赶来向岑彭投降,而使者赶到,岑彭已亡。
任贵先生早先是割据称雄一方,公孙述的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开业后,他押上全部资产入股。现在,在岑彭根本没有打他的时候,他急急忙忙要求投降,显然是对该公司和公孙述董事长的完全失望。
刘秀厚葬了岑彭,把任贵使者进贡的礼品和朝廷的奖励一并赐给了岑彭的家属,并且亲自给岑彭确定谥号为“壮侯”。
巴蜀一带的老百姓非常爱戴岑彭,在武阳专门为他立了庙,每年都要祭祀他。
岑彭死后,他的儿子岑遵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秀老是念念不忘岑彭,两年后(公元37年),又册封岑彭的弟弟岑淮为谷阳侯。
公孙述在南、北线军事失利,却在耍阴招儿上得了手,但这不能改变他行将灭亡的命运。失去来歙、岑彭两员爱将,刘秀要灭他的决心更大,徒弟们收拾他的动作更狠。
刘秀安葬岑彭的同时,命令吴汉立即加大攻伐力度。
第三十六章 荡平天下之谢幕
——扫平蜀地
公孙述立自称帝,搞到这个人人想弃而远之的份儿上,要是有点自知之明,真应该去撞墙。
对于这些坚决拒绝公孙述而又有德才的干部、知识分子,刘秀调查了解后,都给予使用、优待。
王莽用人,燃起遍地反抗的烈火;彭宠用人,他两口子都被自己的亲随把脑袋割了;隗嚣用人,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逃跑;公孙述用人,巴蜀交通困难,逃跑不便,大家就宁愿死了疯了也不陪他玩!
仅凭这点,就能够看出来一个人能走多远。
一个政权,一个角逐一哥位子的人的成败,在极大的程度上,是其用人的成败。
公孙述创造了一个大家宁死也要离开他的经典传奇
吴汉得令,马上率三万人马溯江而上,去接管岑彭的部队。
在北线,主帅马成带领部队很快走出了来歙被害的阴影,不断攻城略地,向成都推进。而南线的臧宫、吴汉更是迅速地把刀锋刺向公孙述。
公孙述还想挣扎,赶紧派人阻挡扑面而来的利刃:魏党,公孙永,你们哥俩儿赶紧给我顶住!
在鱼涪津(今四川乐山北),蜀、汉两军遭遇,魏党、公孙永一触即溃,吴汉轻松地拿了这哥俩儿,也不休息,随即包围了武阳。
吴汉已经休整了多日,看到同事被暗算,他早就憋了一股气:必须报仇。现在,机会来了。
必须说明的是,吴汉既不是来歙,也不是寇恂,更不是冯异、岑彭,他是成熟版的耿弇。
耿弇史称“屠伯”,吴汉则史称“贪功好杀”,今天的史家说他“勇猛剽悍而善用心机”。
吴汉作为刘秀的徒弟,粉丝中最受争议的人物,公认的特质是喜欢杀戮,擅长杀戮。
他对战争的理解非常简单,那就是把人杀光,把城捣碎。
这不,眼看吴汉又来个所向无敌,公孙述立马派出自己的女婿史兴带五千人马搭救武阳。
吴汉并不啰唆,立即迎面扑向史兴,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史兴的五千人马全部砍光,仅史兴一人像惊弓之鸟般逃脱。
随即,吴汉又率大军进入犍为郡(治武阳)。
该郡各县的干部都知道吴汉的厉害,纷纷关闭城门,只求自保,既不敢跟他对砍,也不敢伸头看看邻居。
都出来,跟我打!
装孬?那也不行!
吴汉不想浪费时间,迅速挥师进攻广都,轻松拿下。
广都在成都以南几十公里,是成都的南大门,借用一个著名小品里的话,是保护成都这个心脏的胸脯肉。
紧接着,吴汉又派出精锐的轻骑兵,跑到成都外面,烧毁了成都的市桥。
这样,吴汉的动作强悍迅疾,毫不亚于臧宫同志。
武阳以东小城里的干部吓得要命,全部投降。
在汉军的南北夹击之下,公孙述硬着头皮扛着,他手下的将领和干部则恐惧万分。
成都已是一口锅,四周都是火海,谁再不跑只有被煮死!
成都已是一条破船,快要沉向江底,谁再不跑只有被淹死!
哥们儿,赶紧跑吧!于是,公孙述的将帅们惊恐万状,纷纷叛逃。跑!
有的白天跑不掉,就在晚上瞅机会跑。
有的没法带家属,就单独跑。
公孙述极为恼火,下令:凡是不打招呼就跑的,立即灭了他全家。
但是这也没用,该跑的照样跑。大家宁愿家破人亡,也要离开你公孙述。
这是公孙述创造的一个经典,一个大家宁死也要离开他的经典传奇。
这让人想起岑彭,他当年担任棘阳县代理县长时,跑到另一个地方宛城组织军民抵抗刘縯、刘秀的队伍,刘秀兄弟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拿下宛城,而他率领的军民弹尽粮绝,人互食,硬是坚守了几个月。
那是一个人凝聚力的传奇,显然跟公孙述董事长的离心力传奇不同。
当一个人混到人家宁愿家破人亡也不再跟你玩的时候,是很可怜的,有时候也是很可怕的。
到了这个份儿上,刘秀仍然想劝降公孙述,尽量避免损失。
战争是如此残酷,能不打就尽量不打啊!
他向成都下诏,说:“朕过去就数次给你下诏去信,表明了好意,现在你也不要因为来歙、岑彭被暗害而心存疑虑。如果你现在及时降汉,仍然可以保全整个家族;如果你执迷不悟,就等于肉入虎口,必将悔之晚矣。朕的诏书和亲笔信,你不可能屡次得到。朕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这也是刘秀的最后通牒。
但是,公孙述看了,还是没有降意。
刘秀看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并不奏效,公孙述是油盐不进,只好放手让徒弟们打。
什么话也不能跟他说了,你们打吧!
吴汉早就急不可待了!
刘秀料敌如神,吴汉绝地反击
刘秀虽然在千里之外,但对成都附近的战局以及吴汉的秉性了如指掌。
刘秀知道吴汉目前一定会发飙,担心他出意外,就去信告诫他,指示方略:“公孙述目前在成都还有十多万兵马,不可轻敌。你只管坚守广都,等着他来攻你,千万不可主动上前跟敌人争锋。如果他不敢来,你就向前步步为营推进,逼迫他,要等他力尽兵疲,再发动进攻。”
不过,这时候吴汉屡战屡捷,已经是洋洋得意,踌躇满志。他立功心切,想赶快再大干一把,马上拿下成都。
他并没有执行刘秀的这道命令,而是亲自率领两万多步骑兵迅速进逼成都,在江北距离成都十几里路的地方安营扎寨,搭设浮桥。同时,他安排自己的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一万多兵马驻扎江南,与自己相距20多里。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论什么情况下战局都必须随时报告的,刘秀对这一点要求极为严格。
一知道吴汉这样用兵,刘秀大为震惊。
他也知道吴汉机谋深奥沉稳不惊,但这种行动实在冒险,立即下诏训斥他:“朕对你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你临事还是这样错乱。你既轻敌冒进,又在大敌当前分兵设营,一旦发生什么状况,你们相互之间难以救援。敌人如果出兵堵住你,然后以大军进攻刘尚,刘尚一败,你还能不败吗?幸好还没有什么意外,你立即率兵退回广都!”
刘秀距成都毕竟路途遥远,做不到朝发夕至,这道诏书还在路上,他所担心的情况就出现了。
龟缩在成都的公孙述看出了吴汉用兵的巨大失误,立即派兵出击。
史称有人料敌如神,刘秀也是其中出色的一位。
这不,公孙述的动作跟刘秀估计的差不多:他拿出来全部家底,派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十多万兵马,分为二十多个营,一起进攻吴汉;另派部将率一万多兵马截击刘尚,使吴、刘不能相互救援接应。
这个动作当然是非常厉害的,就是刘秀接招,也未必有胜算。
吴汉这时候也悔之晚矣,打吧!
双方打了一天,吴汉大败,只好收兵退回营里。
谢丰随即包围了吴汉的军营。
一见刘尚那边没有赶来支援,吴汉知道他也被敌人围住了,很不方便。
这样,刘秀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很快形成:公孙述的主力把吴汉、刘尚分割包围,就要来个各个击破了!
这一下,吴汉也觉得问题确实严重!
怎么办?
他毕竟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意识到自己的决策失误,就想办法改变被动局面,摆脱当前困境。他召集骨干将士,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史称吴汉平时给人的印象是为人朴实,不善言谈,常常词不达意。但实际上,他长期混迹江湖,看惯了世事沧桑和攻伐算计,养成了一种别人靠近了才能看清楚的性格:彪悍凶猛,善用心计,大胆果敢,沉稳鸷狠。他的这种性格和作风跟常胜将军冯异、耿弇等是不一样的,但他跟他们同样守无不坚,攻无不克。
刘秀重用他为国防部长(大司马),让他掌管帝国军事,看中的就是他这种在战场上很实用的执行力。现在,在危亡关头,他的一番慷慨陈词,讲得将士们热血沸腾。
他说:“我与诸位跨越险阻,转战千里,舍生忘死,攻无不克,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深入敌军腹地。如今,我们跟刘尚分隔两地,都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相互不能照应,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打算秘密突围到江南跟刘尚会合,共同抗敌。如果大家同心协力,各自为战,大功可成,否则,我们必将一败涂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干!”
吴部长的这番话言语不多,但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白:他首先肯定了大家一起屡战屡胜的形势,又分析了目前的处境,紧接着说出自己的打算,最后要求大家同仇敌忾,共同破敌。
这些基本上没有水分的话,只有吴部长这样注重实干的人才能说出来,简洁,明白,管用。
大家听了,都觉得吴部长说得对,连声赞同:“好!”于是,吴汉下令,大军闭营三天,养精蓄锐。当然,他不是让大家休息娱乐,他一边命令加强防守,一边秣马厉兵,还在军营里插遍旗帜,到处埋灶做饭,搞得四下里烟火不绝,动静不断。
他想让蜀军知道,别看我吴汉刚吃了败仗,但那是逗你们玩的,我现在很忙!
一开始,谢丰组织了几次攻打,想打破吴汉的大营,都没有得手。看看搞了几下没有结果,他索性不再去挑战吴汉。你们忙吧,待你们粮食吃光了,我再开打!
由此可见,谢丰同志对战争只是略知皮毛,太业余。说他不懂战争吧,他知道对被包围的敌人打消耗战,说他懂战争业务吧,他竟然不考虑对手未必就坐等挨打,未必就等着把粮食吃光。
特别是,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对手是刘秀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可以横扫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的吴汉。
第三天夜里,吴汉大军衔枚疾走,乘着夜色突出包围,过江跟刘尚会合。
蜀军将士以为已经把汉军分割包围,而吴汉身处危营,孤立无援,是没什么戏可唱的,所以,当吴汉率主力夜里工作的时候,他们按照日常的作息时间表休息了。
次日天明,谢丰、袁吉等蜀军将领才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头。仔细望望,吴汉军营还是那样,但不断有江南蜀兵逃过来,哥俩儿才发现吴汉率轻兵脱险而去了!赶紧追!
谢丰、袁吉留下部分人马监视江北,率领大队兵马进攻江南,企图以优势兵力聚歼汉军。这时候,吴汉已经击退江南蜀军,与刘尚联手对抗,以逸待劳,毫不示弱,跟谢、袁展开了对决。
这边,蜀军是为生存而战,很清楚打败了落在吴汉手里是什么结果;这边,汉军是为荣誉而战,被人围着打,追着打,哥们儿早就不习惯了!
双方的对砍极其激烈,从早到晚,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这样激烈的对抗正是吴汉的长项,他指挥队伍越战越勇,终于占到了上风,而蜀军则越战越怯,想跑而不得。
在这样激烈的对砍中,袁吉被一个汉将砍倒。但是,人马太乱,没有看清这位汉将是谁,史载不详。
万军阵中,擒贼先擒王,吴汉一直在找谢丰。这谢丰不光计谋不如吴汉,武功也难以抵挡吴汉。两人刚交手几个回合,吴汉倏地一下就把谢丰的脑袋劈去,尸体坠落马下。
待蜀军溃逃时,汉军清点战场,发现地上有蜀军将士的脑袋五千多个,其中两个还是谢丰、袁吉的。
敢死队——猛人也有受欺负的时候
吴汉、刘尚收兵回营,朝廷的使者也到了。吴汉看了刘秀的手书,禁不住咋舌后怕又自责,好在自己已经转败为胜,还有话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他心里也不由得深深地佩服刘秀的明智和机谋。于是,他留下刘尚继续抗拒公孙述可能的反扑,自己则率大军退回广都。
部署停当,吴汉向刘秀写报告,详细说明此次用兵的前因后果,并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自责。
吴部长这么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总的来说,吴部长对刘秀是绝对忠诚的,追随刘秀多年来也是非常顺从,纪律观念非常强,刘秀也对他信任有加,否则不可能把帝国军政大权交给他。
但是,他也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好杀,二是有时候在前线好自作主张。
当然,他在自作主张时有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绝对忠于刘秀,立足于把仗打赢。
对此,刘秀也曾多次训斥,比如现在朝廷使者送的信,就是刘秀专门训他的。
但是,吴部长的优点也很突出,如工作严肃认真,为人低调清廉,身上有很多刘秀欣赏的地方,刘秀也总是责其所短,用其所长。
眼下,接到吴汉的检讨书后,刘秀十分满意,立即回复,说:“你现在占据广都是非常正确的。公孙述一定不敢越过刘尚攻打你。假如他先打刘尚,你就可以从广都驰援,就那么五十来里路,你无论用步兵还是骑兵,赶到时正好敌人疲惫困顿,肯定能够克敌制胜。”
从此,吴汉严格按照刘秀的部署,跟公孙述的部将在广都、成都之打起了攻防战、埋伏战、拉锯战,他八战八捷,打得公孙述一点脾气也没有。
随即,吴汉拿下了成都外城。正在这个时候,期思侯、辅威将军臧宫也在成都的东北、北边、西北方向打得非常顺手,逼近了成都。工作很顺利,又见领导来了,臧宫非常高兴,要找领导喝酒。
他率军经过成都城外,来到吴汉军营中。
为了宣传军威,同时也为了气气公孙述,臧宫要求手下这次去喝酒一定要高调。
于是,他的大队人马欢歌笑语,旌旗林立,耀武扬威地从成都城下过去了。
见到臧宫,吴汉也是非常高兴。
完胜在望,兄弟们心情好极了,喝!
在吴汉营里,汉军南线将士们开了一场气氛非常热烈的酒会。
酒会之后,吴汉还是清醒的,他告诉臧宫:“你刚才经过敌人的城下,威风凛凛,风驰电掣,足以扬我军威,破敌锐气。不过,你们回营时还是从别的路走吧,以免不测。”
臧宫一向谨慎低调,现在也是心高气傲,并没有听从,仍然按原路返回。
这有什么?老子就要唱着歌回去!
成都城里,公孙述的将士们眼睁睁地看着吴汉、臧宫在城外大搞娱乐嘉年华,气得要命,又不敢干预。
公孙述本来认为自己开办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凭借巴蜀天险,至少可以称帝一隅,如果行情好,还可以往中原、西州一带拓展业务,把公司办到全中国去。刘秀起来后,他也并没有灰心,以为不过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出来混嘛,有竞争是必然的。
刘秀收拾隗嚣的全过程他都看到了,相信刘秀是个儒商。
待到刘秀屡屡劝降自己,他更觉得刘秀是完全可以忽悠的。他认为,自己称帝前无论对付自称“虎牙将军”的宗成,还是对付更始王朝的那些将军,全都是用刀枪和拳头说话。到后来拉拢隗嚣、抗击冯异,也都是靠军队。总之,这是个不需要文化,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你刘秀竟然三番五次地来信跟我谈生意,你落伍了!
但是,公孙述没有想到的是,刘秀一阵子让人眼花缭乱的拳脚耍过去,几把明晃晃的尖刀竟然抵到自己的脖子上了!
刘秀的城府和机谋之深,公孙述一辈子都没有闹明白。
现在,面对势不可挡的吴汉、臧宫,面对自己这些宁愿家破人亡也要逃跑的部属,公孙述坐困愁城。
这一天,公孙述招来部将延岑商议。
他问:“事情搞到这个份儿上,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延岑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重要股东之一,也很着急,不愿意看到公司倒闭,就建议说:“男子汉应该死里逃生,不能坐以待毙。钱财是身外之物,容易聚敛,不能太过爱惜。”
延股东的意思很清楚,目前本公司虽然陷入经营困境,但账上还有很多盈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就是说,我们要舍得花大价钱,组织敢死队。
公孙述董事长听了,觉得到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公孙述拿出公司账上所有钱财,招募了一支五千多人的敢死队,交由延岑股东指挥,参加外城抗战。
延岑久经沙场,知道自己目前跟公司,跟公孙董事长都是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除了拼死一搏,别无他途。
在这危如累卵的绝境之中,他看准了吴汉大军的致命弱点。再强大的敌人都是有弱点的,看准他的弱点,拼命一击,就有可能以弱胜强。
延岑看到,吴汉大军在强盛难欺士气高涨的表象之下,有个弱点:骄傲。
骄兵必败,或者易败,已经在各种战场上被很多选手验证了。
于是,延岑采用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