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领袖香港(选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我们现在行政会议的构成与港英时代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增加了几位司局长,但行政和立法的关系完全不同。港英时代的立法局不是选的,是委任的,行政会议所做的决定,立法局一定会同意的;而现在的立法会是选出来的,他们要根据选票的需要来决定他们的表决意向。不单是那些永远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派,即使那些和政府关系亲近的政党,他们为了自己那部分选民的利益,在事关经济和民生等议题上,也不一定事事支持政府。比如禁烟的法例可能影响到餐饮业的生意,自由党的选民有不少在餐饮业,他们就会有保留;为防治禽流感要杀掉一些鸡,就影响到渔农界的利益,民建联也有可能有保留。
现在酝酿政策时,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往往只能在较后阶段才能参与制订工作,因此发挥的空间不大。希望在新的行政长官任内,可以改善决策部门和行政会议以及行政和立法的关系。现在政府起草的法案,主动权在政府,行政会议在后期才参与讨论,到立法会要修改时或有争议,因此很多时候在立法会表决时票都很紧张,我所属的“泛联盟”的5票成为左右结果的关键票。曾荫权先生希望友好的政党可以始终支持他,可是并不容易,这也因不同的法案而异。为了通过一项政策,把许多工夫花在拉票上,即使通过也是微弱多数,政府显得很弱势。所以,我希望政府决定的政策在提交立法会之前各政党就能参与,以保证在行政会议和立法会里有足够的支持。但这样做的结果,政党政治有可能太过发展,容易损害基本法规定的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因此,未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您曾经讲过,一次游行中,看到自己的照片上被打了个大叉,心里很难受,由此想到“考虑公众整体利益时,永远有一少部分人的利益受影响”。以您多年从政的经验,参与决策时如何凭良心和以公众利益为前提?
制订各项政策、法令,如同为素未谋面的人量身裁衣,对大众的影响隐形而又可能很具体,会给一些人的一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又可能帮助到很多人。制订任何一项政策,首先要从整体利益来考虑,我们当然要把80%以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以前我可能因此不太考虑20%人的要求,现在我会在考虑整体利益时,尽可能想办法把这部分人的损失减到最小。比如,在禽流感爆发时,政府一般会关掉所有卖鸡的场所,香港差不多有8000名经营者会因此受到损失。尽管他们与全港700万人相比是少数,但也应该尽量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因此所受的影响减到最小。
诸如此类,我们讨论政策和立法时,常常要面对不同利益的人,在大众和小众的利益间周旋。小众或许与整体利益对着干,但这又是否可以完全不理会他们,不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无论何时,言行决定前,尽量避免轻率。
以您的出身和经历,您怎么了解中下层人的生活和感受,从而把他们的意见带到决策层次?
老实说,以前我的确没有太多机会跟我生活圈子以外的人沟通、了解,虽然我家里有工人,公司有雇员,但作为对社会的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以前常听一些人说社会福利开支是“养懒人”,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我曾问过十个朋友,几乎十个都说不清楚社会福利开支是给谁用的。我当了社会服务联会主席后,先后同联会300多间机构中的200多间有了接触,有机会亲身去了解不同的社会问题,才知道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人士中,59%是独居老人,只有20%是失业人士。
香港弱势社群的问题,如独居老人问题、新来港移民问题、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问题等,以前我只是听来的,或是从报纸报道中看到的。参与社服工作后,有几次我在凌晨2点钟左右走访一些仍然在街头流浪的青少年,看到一些孩子由于父母每天都在外边做工,他们缺少照顾,很小就辍学在家,没有工作,没有生活目标,有的甚至和黑社会组织混在一起。香港一些人常常批评政府放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钱太多,他们不知道,社工要花很多时间,五年甚至十年,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和谋生能力,完全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成本、效率是不行的。我现在是“双面身份”,一方面,我身在商界要追求商人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对社会服务就不能功利化。有一次在跟一班智障青年见面之前,我担心应该如何跟他们沟通,他们会不会向我提出什么要求,是不是需要金钱的资助?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他们给我的只有一个明确而简单的信息:希望社会多了解他们,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听他们的心里话。实际上,真诚的沟通就是回馈社会的最好行动。
以往许多年里,服务界和商界之间的鸿沟很深,服务界认为一些商家“为富不仁”,而商家则认为解决社会问题完全是政府的责任,甚至认为社会福利开支是“养懒人”。我以自己的“双面身份”,正好可以在趋于两极化的基层和商界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商界看见有需要帮助的大多数人,同时令社会基层看见有承担的商家。为此,2002年我们创办了“商界展关怀”活动,鼓励商界与社会服务界携手关怀弱势社群。这是香港首个以推动商界与社会服务界建立互惠和紧密伙伴合作关系的项目,得到了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积极回应,从开始时200多家商界的公司参加,到2005年5月已经增加到700多家。企业在参与过程中与社工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比如天水围的新移民难以适应香港的生活,社工与商界合作教他们学习理发、烹饪等技能,无形中扩展了新移民的社交圈子,商界也在尽一个企业公民责任的同时,获得了建立紧密劳资关系、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等益处。起初政府对搭起这座桥梁并不看好,但现在也积极资助支持。
在事关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您怎样看待香港商界的意见?
现在所谓的商界意见,主要以财团声音为主,甚至是以地产商的声音为主,并不能代表所有商界的声音。商界其实不单只有大财团,反而不少商家的利益,未必和大财团一致,例如他们不愿看到大财团垄断。商界其实和中产比较接近,主要希望在税务负担上,不要承担不合比例的重担。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以及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日益重视,您如何看待保险业在未来香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港人对市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意识愈来愈重,而人口老化的问题,也令市民更重视自己的退休安排。预计在20年后,香港老年人口将占社会人口的20%以上,所以保险业未来在香港将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您担任45家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7家公司的受薪董事。由于您有利益关系的公司比较广泛,因此有人认为您作为行政会议成员,很难回避所有利益冲突。您对此有何看法?
我其实只担任5家外面上市公司的董事,其余的大部分公司都是我集团的子公司。我担任公职后,申报了所有的公司名称。实际上,除去我的子公司,我真正任职的公司并没有那么多,而且我的子公司有的只有名称而并没有实际的业务。
按照规定,行政会议讨论的议题如与我的利益有关,就必须回避。我在行政会议上至今只碰到一次需要回避的问题,那是在讨论有关香港和泰国贸易问题时,由于我是港泰商会主席,我就回避了。仅此一例。假如我是做地产的,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麻烦。香港最敏感的问题往往跟地产有关。我是做保险的,但谈到保险的问题一般不会跟我自己的公司有关系,所以我很坦荡地面对这个问题。
您的座右铭是“珍惜眼前一切,不要令自己后悔”。这是否是您人生经历的总结?
回想18岁那年我不幸患上了血管收缩症,医生替我做过多次搭桥手术,过程很痛苦。现在我身上仍有5条贯穿脑部和肾脏的假血管,每天还要吃很多药。患病初期,我一度曾自暴自弃过。亲戚、朋友的关心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压力,总觉得那些叫你别多想、接受现实的话是骗人的。但日子久了,我问自己:自己的状况是否如想像中那么差呢?其实比自己病情严重、年纪比我小的病人有的是。我相信人生中总有些事情在等着自己。经过三四次手术后,我更加珍惜生命。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现在不但滴酒不沾、不吃煎炸食物,而且坚持每天抽两个小时做运动。从好的角度来看,这个病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个病我未必能做到立法会议员。
我不是一个顾家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更加感觉自己做得不够。以前什么都想去做,什么都想去尝试,如今我觉得下一个机会应该给家庭。世上许多事情,这次没有了,还有下一次,但家庭,错失了机会就没有了。我不想将来日日后悔。在出任行政会议成员之初,我针对媒体有关下届特首人选的猜测时曾表示:4年之后我将不做下届特首、不做立法会议员,让其他有兴趣的人参与。我有两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两岁多。未来的三四年正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需要花更多时间,我在专心完成这届立法会议员任期后,想与太太共同承担教育他们的责任。当然,如果社会有需要,我仍然乐意担任一些公职,为市民服务。
您出任立法会、行政会议、金融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多项公职,以致在香港有“公职王”之称。您是怎样支配自己的时间的?又是如何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的?
其实我已尽量在减少公职的数目,但不少公职都是相关的,我只好尽力而为。最初当然要花时间学习和适应这些工作,我还聘请助理帮我分担一部分工作。但最困难的工作不在公司和立法会里,而在我自己的家里。作为父亲和丈夫,我就不好假手于人,一定要亲力亲为。
您曾经批评香港传媒很多报道“扭曲了原本故事”,呼吁市民“要以批判性对待新闻报道”,为什么?
我差不多每天坚持阅读全港的十几份报章,但又不尽信报章的报道。我们享有新闻自由,这是我们文化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新闻报道并不百分百准确。传媒希望得到销量和吸引听众,他们为追求趣味和卖点扭曲原本故事,对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不注重。有一次,我就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同一句话在4份报纸上却有不同的演绎。因此,我们只有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才可以了解不同媒体的立场,以免被误导。
曾经在死亡边缘徘徊的陈智思,虽懂得生命可贵、享受人间喜乐,却不得不经常接近“天堂”。2005年5月,当香港一家媒体请他向读者推荐一本书时,平日很少读小说的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被誉为“公职王”的陈智思,多年来虽与书本咫尺相对,但高高堆起的文件却总让他与它们无法接近。而这本美国作家的小说竟有这份魔力,单凭它的名字就能让陈智思毫不犹豫地细读,相信也是这本百万畅销书的普遍趣味所在。而陈智思更有一番个人的体会: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经历,一些感受,与这本书联系上了。
书一开头,就倒数主人公、游乐场维修员艾迪在生命的最后一小时,为救一个小女孩而丧命。悠悠八十载,他找不到生存价值,直至上了天堂,先后遇到五位与他或擦身而过或亲密非常的人,他们告诉他如何各自与他的生命交错,他才渐觉不再孤独,放下怨恨冷漠,拾起爱和生命的意义。
艾迪来自低下层家庭,没有机会离开小镇外闯,战争又为他带来一条瘸腿;而陈智思乃泰国盘谷银行创办者的孙子,到美国留学,后来接掌父亲经营的保险业务,如今成为香港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相比起来,艾迪得到的很少,陈智思被给予的很多。但是,两人曾经有着相同点——艾迪对生命的抱怨与失落,就是18岁进入手术室前的陈智思;他们都站在死亡的镜子面前,找到了生存的自己。
陈智思在精力最充沛的年华,患上血管收缩症,先后3次接受“搭桥”手术,换了五条人造的脑部和肾脏的血管。“等待、埋怨、期望,不同阶段,我统统试过。”“手术前的深夜,才后悔没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时间……”陈智思如今投身社会事务、热衷体育运动,在外人眼中他总是那样精力充沛、日理万机,还不时在报章和电视上发表高见,其实十多年来他的烦恼未休——2003年,医生又发现他通往肾脏的血管再次出现收缩的情况,需要做手术,每半年还要例行做身体检查。
书中,艾迪上了天堂才顿悟一切。陈智思在多次手术,也即在死亡边缘来来回回间认识到,每个人所扮演的人生角色,未必是自己喜爱的,甚至无感觉。但就如该书主人公经历过战争、伤残等过程,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一样,直到他到了天堂,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竟然帮助过很多人。
陈智思的家族事业是由爷爷陈弼臣在泰国白手创业,凭着不眠不休的拼劲,从一个普通职员成为亚洲当时最大银行泰国盘谷银行的创办人。上个世纪60年代,陈家代理德国宝马轿车,还是香港最大的米商。父亲陈有庆是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在陈智思眼中,爸爸很开明,从来不会以“指指点点”的方式教导他如何处事。“不论读书选校、选科,以至找太太,我都可以完全自决。”虽然如此,他还是深感来自家族的无形压力。“因为家族从事的是金融行业,诚信要长时间建立,而一个小错就可能使诚信尽毁。”他说,虽然有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指标,但最重要的还是别人怎么看你,是否尊重你。
回想当年在泰国出席爷爷的葬礼,那个场面令人感动。当时成千上万的市民在街头排队,为的是进入殡仪馆鞠躬行礼。要陈智思二选一,在爷爷与爸爸中选出一位对他影响最深的,实在有点难。尽管与爷爷相处的日子不多,但对他来说,爷爷、爸爸对他影响之深,并非他们在商业和财富上的成就,而是他们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尊重给他带来的启示。“爷爷在商界的地位不用多说,只有小学学历却能创办出曾经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银行,一定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父亲则是好好先生,永无仇人。”他从爷爷、爸爸身上学会了处事之道。“人为什么活着?是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好处,还是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在他看来,“口碑和受人尊敬比财富更重要。”
正因为如此,陈智思或许在其他事情上不大计较,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是态度鲜明和决绝的。当香港一些政治势力鼓动掀起用“公投”决定2007、2008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是否全面“普选”时,他旗帜鲜明地表示,这是一种不可为而妄想为之的做法,不但对香港百弊而乏一利,而且有违法律依据。在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后,陈智思在报章和其通讯刊物中撰文赞扬他对基层的关怀,对社会福利的承担,表示身为社联主席非常感念董建华。对此,就连一向攻击董建华的媒体都感慨:“现在大家不‘踩’董建华两脚已算很好,陈智思还肯为他花费笔墨,真是政坛‘稀有动物’。”
在父母眼中,陈智思是一个孝子。一次电台请陈智思父子做节目,结束时主持人请陈智思点一首歌送给父亲,他以一首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逗得老爸笑逐颜开。每年母亲节,他都要和哥哥“做东”,全家人一起,请妈妈吃饭。
在妻子和两名幼子眼中,他又是一个可亲的丈夫和爸爸。他坦言,太太对他的支持很大。“每当面对市民的批评和不满时,都会想起太太”。无论在工作和家庭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候未必可以跟其他人交流。但身为虔诚教徒的太太,则每每祈求神给予他一些能力和帮助,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他得意地爆出一个秘密,他的两个“心肝宝贝”都喜欢画画给他,反而不给妈妈,“可能这是他们较少见到我的缘故”。而开始懂事的大儿子一句“为什么成日在上班”,更让他下定决心,完成四年立法会议员任期后将不再参选,做个“二十四孝爸爸”。
陈智思简历个人背景:1965年生于香港;198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Pomona学院,主修美术家庭状况:妻子杨碧玲;育有两子任职履历:1988年,加入证券商第一波士顿东亚组1989年,回港加入家族私人资产管理公司,任总裁1990年起加入亚洲金融集团,后历任亚洲金融集团常务董事、亚洲保险有限公司总裁、亚洲商业银行有限公司董事、泰国盘谷银行香港分行顾问1998年,当选为立法会保险界功能组别议员,2000年再次当选,2004年第三次当选2004年10月,出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