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化工大唐-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臣们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大老粗的兵士,可是,皇命当前,不得不为。脸上一副欢喜态,心里却是在骂兵士大老粗。
    兵士们直性子,哪里想得到大臣们心里的想法,受宠若惊之下,张着嘴直乐呵,脸上泛光,眼里喷火,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
    在兵士的眼里,这些大臣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见上一面,他们居然为自己牵马,那是何等的荣幸事儿?他们能不兴备么?
    睿宗牵着马,。和郭虔瓘走在头里。李隆基牵着青花走在第二,接下来是太平公主和程晓天,这之后是哥舒翰和姚崇。群臣牵着马,一个跟一个的进了城。
    李靖灭东突厥,唐太宗。也没有用如此礼仪相迎;苏定方灭西突厥也没有得到如此恩遇,皇帝和大臣为将士们牵马是唐朝历史上的第一遭,很是惊人。不过,老百姓却是欢呼声不断,不住大呼“皇上万岁!”
    睿宗如此。礼贤下士,太能博得老百姓的好感,要他们不欢呼都不成。
    正行间,陈晚荣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郑晴、郑建秋夫妇,陈老实夫妇,还有青萼他们。
    郑晴一脸的自豪,冲陈晚。荣甜甜一笑。陈晚荣冲她一闪眼,右手朝青花一指,是要郑晴也来分享这一恩遇,郑晴不住摇头,坚决不来。
    要是郑晴同意,以陈晚荣的性。格,真的是要把她抱到马上,一起共享这荣耀。只是,郑晴知书识礼,深知如此做很不合礼法,当然不来了。
    不过,郑晴心里甜。得象是吃了蜜。
    郑建秋出身国子监,平生的愿望就是仕途得意,最好弄个国公当当。陈晚荣虽然没有爵位,不过,太子为之牵马,那是什么样的荣耀?比起十个国公都要让人兴奋,郑建秋眼睛瞪得老大,一脸的自豪“这个女婿找对了!我想要,而又没有得到的东西,他全部实现了!有婿如此,夫复何求?”
    “当家的,那是太子!你瞧,太子为晚荣牵马呢!”陈王氏兴奋的指点起来。
    “太子!”陈老实唬得下巴都砸中脚面了!
    在老百姓的欢呼声中,将士们通过建春门,直接去了太庙。现在的太庙前有不少人,德祖赞,以及吐蕃群臣全在。还有猪牛羊这些献祭的牲畜。
    “献俘于太庙”是几千年的传统,是头等大事,首先就要做的。
    来到太庙外,将士们下马,自有兵士把马匹牵走。立功的兵士只能站在太庙外面,陈晚荣、郭虔瓘他们这些将领跟着睿宗进了太庙。
    现在的太庙早就给打理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还用檀香熏过,空气中弥散着一股诱人的香味。
    来到供奉的房间,陈晚荣一瞧,只见挂着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和中宗李显的画像。
    四人的画像中最有威仪的就是唐太宗的了,对这位有着杰出军事才华,超凡治国才能,气度如海的明君,陈晚荣有着一万两千分的敬意,打量得格外仔细。
    高大,威仪四射,目光深邃,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仰慕之感。陈晚荣不由自主的看向李隆基,李隆基有上皇之资,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只有“汉武盛世”能与之相比,他身上也有一股让人不敢抗拒的威仪。
    不过,和画像上的唐太宗相比,也有不如。仅凭画像,唐太宗就有如此威势,真人会是什么样呢?肯定比画像更甚。
    “怪不得,怪不得李靖他们这些唐太宗的敌人都甘心为他所用,就是一心要置他于死地的魏征也是甘心臣服,光这气势就足以服人了!”陈晚荣大是感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很大一部分是唐太宗的敌人,是他的对手,有些还让他吃足了苦头。
    他不仅没有计较,反倒是信任有加,还身列凌烟阁,这在中国历史上很罕见。
    李靖原本忠于隋朝,他率先发现李渊有异谋,赶到长安要向隋炀帝告发这事。只是,适逢关中大乱,无由上达,才使李渊安然无恙。后来,李靖因小事犯军法,李渊要杀他,很可能是借军法为由头,达到泄愤的目的。
    唐太宗知道李靖有着过人的才干,设法把他救了,李靖这才开始为唐朝效力。战江南,收岭南,破吐谷浑,灭东突厥,皆是出自李靖之手。是当时公认的,除唐太宗以外,唯一能独挡一面的人物。
    “贞观之治”的推手魏征,一开始并不是唐太宗的人,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魏征看见唐太宗的势力急剧提升,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杀掉唐太宗。李建成没有采纳,才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给唐太宗杀掉。
    唐太宗不计前嫌,信用魏征不说,还把他比作镜子,以魏征为鉴,最终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大名,陈晚荣是听了无数回,见到他的画像
    他过人之处远过想象。要是见到真人的话,陈晚荣T|不犹豫的跟着这位明君雄主做事,纵是身死人手,也是无怨无悔。
    唐太宗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睿宗带着群臣跪伏于地,开始祝祷,祝祷一完,就是一通颂词。这些,都是例行之事,没有什么新意,除了文章辞澡华丽以外,没什么可称道处。
    “献俘!”太庙令吼一声。
    在兵士的监督之下,德祖赞赶着一头牛,大论赶着一头猪,小论赶着一只羊,牛声,猪叫哼哼中,羊叫咩咩,吐蕃君臣大气也不敢出,做着杂役事。
    一队刽子手肃。立,手中的刀上绑着红布,平视前方,杀气上脸,吓得吐蕃群臣心头直跳,生怕这刀劈在自己脖子上。
    在奴隶制时代,献俘于。太庙是真的要杀俘虏,到了封建社会,已经不杀俘虏了。献俘于太庙就是要被俘的大人物做些低贱的杂役之事,德祖赞牵牛,大论赶猪,就是这意思。
    刽子手一。齐上前,手中的刀挥起,朝着猪牛羊的脖子劈了下去,刀光闪烁中,血光迸现,鲜血喷得老远。
    墀德祖赞还好点,当刀劈下时。,没有什么惊惧的表现。只是大论他们就差得太远了,有人吓得尖叫,好象刀不是劈在牲口脖子上,是劈在他们脖子上似的。
    接下来,又是一通祭告之。词,折腾一阵就算完了。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睿宗居然伏在地上,低泣起来。今天应该是高兴的日子,睿宗却在哭,让人很是意外,众人愕然不明所以。
    更让人震惊的是,。睿宗抹着眼泪抬起来头来,脸上泪痕宛然,却是一脸的笑意,笑得跟开心果似的,冲群臣道:“朕心里高兴,高兴!朕终于可以告慰先皇于地下了!”
    众人这才恍然,睿宗是高兴得哭了。
    睿宗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一生三让天下,两次当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漫漫数千年历史中,如此经历者,仅睿宗一人。
    第一次当皇帝,不过是母亲武则天手中的傀儡,第二次当皇帝,在那种颤颤兢兢的压抑生活中,纵有万千豪情也给消磨殆尽了。复位之后,他也没想过做出什么成就,更没有想过要做大有为之君,只是想着平平安安的过几年太平日子就成。
    而现在,他已是大有为之君了!就算他现在就不做皇帝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这,太能振奋人心了。献俘于太庙,等于说这事正式完成了,他彻底放心了,能不激动?
    群臣会心一笑。
    “去凌烟阁。”睿宗抹抹眼泪,开心的宣布下一步的仪程。
    陈晚荣知道仪程,一点也不惊奇,郭虔瓘就有些想不明白了,在陈晚荣耳边轻声问道:“监军,去凌烟阁做甚?”
    “大帅,到了你就知道了。”陈晚荣不回答。
    “你又卖关子了?”郭虔瓘埋怨一句。
    陈晚荣摇头道:“不是我卖关子,我真的不能说。这事,一说破了,就没意思了。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不要乐疯了。”
    “我会乐疯么?”郭虔瓘根本就不信。
    “那就好!”陈晚荣说一句,跟着睿宗去了凌烟阁。
    凌烟阁在太极宫,这次只有将领进去,兵士一个也没有进去。
    来到凌烟阁外,众人站定,睿宗站在众人面前,扫视一眼道:“今天,为何要到凌烟阁来?凌烟阁是功臣阁,当然是又有功臣要进入凌烟阁了。郭虔瓘少年从军,戎马一生,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晚年更是破灭吐蕃,功劳甚大,朕决定,郭虔瓘的画像进入凌烟阁。”
    “画影凌烟?”一片惊讶声响起。
    云台列将,凌烟叙功,那是历史上的盛事!能够进入凌烟阁,那是无上荣耀,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就是不可得。
    乍闻此言,群臣能不惊讶么?
    郭虔瓘一听这话,并没有惊喜之情,而是一双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圆圆的,可以塞进一只海碗,直直的站着,要不是胸脯起伏证明他是活人,肯定以为他是打进土里的木桩。
    “恭喜大帅!”众人齐声道贺。
    “谁?我?”郭虔瓘这才明白过来,唐朝的无上荣耀居然降临到自己头上,原本一点表情也没有的脸蛋骤然之间泛起了红光,眼睛明亮得象天上的太阳,夺人目睛,胸口急剧起伏,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我画影凌烟了!我画像凌烟了!”
    不能怪责郭虔瓘失态,实在是这是唐朝的无上荣耀!郭虔瓘虽是名将之才,也是知道他要是没有吐蕃这一战的功劳,只有进凌烟阁参观的份,哪有资格进入凌烟阁。
    把郭虔瓘惊喜的表情看在眼里,睿宗不住点头,格外享受。帝王就是掌控别人的生死,掌控别人的荣辱,这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睿宗不由自主的捋起了下胡须,眼睛半睁半闭,尽情的享受这美妙的感觉。
    这,才是帝王应该享受的奇妙感受!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二 睿宗的大手笔
     更新时间:2009…10…1 12:01:48 本章字数:6493
    “入阁!”睿宗非常轻松的下令。
    两个内侍合执一幅与真人高下的画像过来,正是郭虔瓘的画像。画像与真人一般高下,神态衣着栩栩如生,郭虔瓘大喜,问道:“如此神妙之笔,出自谁手?”
    睿宗看着陈晚荣笑道:“这,你就问你的监军了。”
    心情太好,连皇帝也要卖关子。
    陈晚荣不等郭虔瓘问话,给他解释道:“是吴道子画的。”
    “吴道子?”郭虔瓘虽然很久没有回长安,对长安的事情还是很有了解,知道吴道子是当今唐朝第一画师。自己的画像居然是出自吴道子之手,心中这份喜悦就非笔墨所能形容了。
    吴道子的名头非常响亮,尤其是在王侯大臣中的名头更响亮。因为吴道子的画作卖得很贵,不是富商就是豪门才买得起。凡是得到吴道子画作之人,无不是喜悦难禁,视为珍宝。
    “吴道子?”大臣们也是惊呼出声。
    在议定画影凌烟这事后,睿宗就想找一个了不得的大画师来画,陈晚荣就给睿宗推荐了吴道子。这是荣幸的事儿,吴道子二话没说,欣然同意,画了这画像。
    “太象了!太传神了!”望着画中的自己,郭虔瓘高兴得一张嘴又张大了。
    这点评实在是太中肯了,群臣无不是艳慕不已,巴不得请吴道子给自己画一幅。
    两个内侍走在头里。睿宗执着郭虔瓘地手跟上。他们后面是太平公主。再后面才是李隆基。接下来是一众重臣。陈晚荣六品官实在是太小了。排在老后。
    进入阁内。陈晚荣扫视一眼。与上次看到地完全不同。上次。陈晚荣看到是唐太宗时期地二十四功臣。现在这屋里画像不多。更不是那二十四位功臣。不由得很是奇怪。
    就在这时。睿宗笑呵呵地声音响起:“凌烟阁最上面挂着地是太宗皇上地二十四功臣。这里是历代地功臣。郭卿。你地画像就放在这里吧。紧挨着苏定方。”
    唐朝灭国数十。真正有名地灭国统帅只有两个。一个是李靖。另一个就是苏定方了。李靖就不说了。苏定方在唐高宗时期率军西征。破灭西突厥。当然。李靖夜袭阴山时。苏定方率领数百前哨。建功极伟。正是在这一仗。苏定方崭露头角。杰出地军事才干为人发现。最后成长为灭国名帅。
    把郭虔瓘地画像放在苏定方旁边。睿宗地意思非常明白了。那是在赞扬郭虔瓘与李靖、苏定方齐名。是唐朝地三大灭国名帅之一!
    这是最高地赞扬。郭虔瓘受宠若惊。眼里噙着眼泪道:“皇上。臣受之不起!”
    “就这里!就这里!”睿宗拍板了,两个内侍把画像放了下来。
    “这里是太宗皇上以后的名帅,你们好好看看吧。”睿宗对李隆基道:“三郎,晚荣没来过,你给说说。”
    没来过这里的人何其多,睿宗为何独提陈晚荣?那是恩宠呗。真正论功的话,陈晚荣的作用决对不比郭虔瓘小,要是没有陈晚荣,就没有火炮,没有火炮就不可能有吐蕃的大捷,就不可能有睿宗的大功业。
    陈晚荣的作用很大,只是,论功的话他就有所不及了,睿宗深明此点,这才要李隆基给陈晚荣解说,特示恩宠。
    李隆基应一声,在群臣的艳慕中开始给陈晚荣讲解起来:“这是李道宗,这是裴行俭……”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陈晚荣惊讶不置。
    他们所在的凌烟阁虽不是唐太宗时的凌烟阁,毕竟还是功臣阁,唐太宗以后的著名统帅都在这里。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都有着让人向往的功劳。
    李道宗参加过灭东突厥之战,利可汗败走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想投靠吐谷浑,李道宗率军追赶,逼迫苏尼失交出利可汗,才有利可汗被俘一事。后来,李道宗又随李靖大破吐谷浑,战功赫赫。
    裴行俭打得后突厥束手,战功显赫。
    听着李隆基讲叙他们的英雄事迹,陈晚荣心里感慨万端:“能建立不世功勋,画影凌烟,方不愧男儿汉!”
    李隆基来到一位目若铜睛,身材高大的画像前,停了下来,冲程晓天一招手道:“程晓天,你过来。这是你爷爷,你给陈晚荣说说。”
    程晓天应一声,向他的爷爷程务挺的画像鞠个躬,这才给陈晚荣讲说起名将程务挺的事迹。
    程务挺本是唐太宗时期的将领程名振的儿子,勇武善战,跟随裴行俭北征后突厥,立下大功。后来奉边守北地,他在北方的几年间,后突厥不敢犯边。
    武则天为了扫除异己,派人杀了程务挺。程务挺被杀的消息传到后突厥,后突厥宰牛杀羊,大相庆贺,比过大年还要高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后突厥人居然敬佩程务挺,给他立了庙宇,四时供俸不绝。每当后突厥要打仗了,出征之前都要去祭告他,求得他的保佑。
    听完程晓天讲说,陈晚荣大是感慨,击掌赞道:“能得到敌人的钦佩,四时供俸不绝,程将军虽死犹生!这才是一个男子汉应该做的事!”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很多,得到敌人钦佩,并修庙宇祭祀的却少得可怜,程务挺就是其中之一,堪称一奇
    。
    赞他的爷爷,就是在赞他自己,程晓天高兴得脸上泛红光,一个劲的道:“监军过奖了!监军过奖了!”
    李隆基轻叹一声,再无其他言语。
    陈晚荣明白他为何叹息,那是说“要是武则天不杀程务挺,后突厥安得如此猖獗?”
    凌烟阁难得开放一次,绝大多数大臣是第一次来凌烟阁,无不是倍感荣幸,很是珍惜这机会,看得特别仔细。
    时间差不多了,睿宗这才下旨,要所有人赶去含元殿。
    含元殿比宣政殿大,今天的人多,不在那里升朝也不行了。
    今天的喜事太多,群臣知道睿宗肯定还有事情宣布,风风火火的赶到含元殿。果然,今天的含元殿与以往大不相同,布置得喜气洋洋不说,还放了不少锦墩,看来睿宗今天不打算让他们受苦挨站,是要他们坐着说话。
    睿宗走到宝座前,扫视一眼群臣道:“今天,大家都高兴,就不要站着了,坐吧!”坐在宝座上。
    “谢皇上!”谢过恩,群臣这才坐下来。
    “今天,将士们归来,朕心里高兴,你们高不高兴?”睿宗明知故问。
    “高兴!”
    “高兴好!晚上,朕再赐宴于你们,与你们同乐!”睿宗的话锋一转:“现在,就来议议其他的事情。吐蕃大捷很是振奋人心,朕是数度高兴,今儿都不知道是第几回乐呵了!”
    “哈哈!”群臣大笑声响起。
    睿宗不动声色,问道:“你们都说说,为何朝廷这一次没有把吐蕃给灭了?经过这一仗,吐蕃没有灭,离灭亡不远了。不过,毕竟没有灭,只是要死不活。这原因何在?敝开了说,不要藏着掖着。”
    象这种大喜事,除了特别紧急的事情不会处理,睿宗居然突如其来的叩问吐蕃不灭的原委,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就连太子李隆基的脸上都闪过一丝讶异。
    群臣惊讶不置,张大了嘴巴说不出来话。
    陈晚荣心念一动“睿宗有所图谋?”
    “小妹,你说说看!”在群臣的惊讶中,睿宗居然直接点名要太平公主说话,这可是极少有的事情,群臣讶异一下子变成了诧异。
    太平公主很是意见,不由得一愕,愣了一下这才道:“皇兄,小妹以为主要是时令不对,大军通过石堡城的时间晚了些。要是早上三两个月,就有足够的时间灭掉吐蕃。”
    吐蕃地势险要,气候与内地不同,一到了大雪封山的日子,粮草运不上去,这是大军不得不撤退的原因,她说的就是这事。
    睿宗不置可否,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群臣不由得一振,心想睿宗是要李隆基发言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睿宗的目光移开了,落在姚崇身上,问道:“姚卿,你说说看。”
    姚崇在朝中的名望很高,政才卓越,听听他的说话比起听太子的发言差不多,群臣凝神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姚崇应一声道:“皇上,臣以为这次大唐不能灭吐蕃,原委不是在于时令节气,而是在于大唐内部。积弊甚重,斜封官当道,政令不畅,豪强横行,法令不行,若是无此种种弊端,大唐这次完全可以灭掉吐蕃。”
    这是喜庆的时候,他居然说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不识时务,群臣暗中为姚崇捏把汗,万一睿宗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
    睿宗还是不置可否,问道:“小妹,你以为姚卿的话有没有道理?”
    太平公主也摸不透睿宗的心思了,只得小心的道:“皇兄,小妹以为姚崇的话有些有道理,有些没道理。”
    这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无论睿宗作何评判,她都处于有利位子。可是,睿宗依然不放过她,点头道:“小妹,说详细点。”
    “斜封官当道,这是实情。豪强横行,法令不行,太过危言耸听了!”太平公主不得不应对。
    睿宗不再问她,而是问道:“三郎,你以为呢?”
    李隆基应声而言:“父皇,儿臣以为姚崇所言极是。儿臣以为,朝中积弊远非如此,还有很多,只是眼下来不及做。”
    萧至忠知道这是打压李隆基的好机会,马上接过话头道:“太子,今天是喜庆的时候,还是不要说这些的好。”
    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是在劝告,实际上是在提醒睿宗,李隆基太不识时务了,在喜庆时候说这些让人扫兴的话。
    太平公主的人明白他的用意,齐声附和。
    睿宗站起身,扫视群臣。群臣知道他有话要说,这次不说则已,一说就是定乾坤的事情。若是他赞成李隆基的话,那么李隆基的地位就更形稳固。若是他不赞成,那么李隆基今天不识时务,麻烦会很大。是以,群臣无不是绷着一颗心。
    “今天把你们召到这里来,而不是接着庆贺,就是要你们说说这些事情,找找毛病,这叫安不忘危!”睿宗一锤定音。
    太平公主的脸色一变,旋即恢复正常。拥护太子的臣子大是振奋。
    睿宗接着道:“朕看三郎,姚崇说的很有道理!依朕看,大唐的积弊远远不止这点,还有很多。大唐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积弊呢?这责任谁来负?”
    前面一个问题,群
    道说法,后面一个问题谁也不敢接口。
    唐太宗留下的江山宁静,边境也没有什么战事,可以说歌舞升平,到了现在,内有积弊,外多强敌,这和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
    武则天是一个不错的君主,她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开疆拓土方面也有建树。不过,女人当皇帝面临的阻力大得让人难以想象,为了达到目的,武则天是无所不用其极,杀戮、严刑峻法是她最有力的两把利器。
    她所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能曝光,只能暗中进行,这就不能守法,先例一开,律法就坏了。最严重的影响是武则天树立了一个榜样,不少人想追随她的足迹,做女皇,安乐公主、韦后,还有眼前的太平公主都是这类人。
    这些女人为了做女皇,撒娇、构织冤狱、暗杀,无所不用其极。安乐公主自恃中宗宠爱,勾着中宗的脖子撒娇,要中宗立她为皇太女。中宗被逼不过,就说你要想当女皇,等你母后当上女皇再说。
    这是一句玩笑话,根本当不得真。让人想不到的是,安乐公主把这话向韦后说了,母女二人从此生出当女皇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6 1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