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如柏皱了皱眉头,说道:“先不要急,马上回宫,却看看皇帝如何!只要控制了皇帝,他们就算是有什么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时,乾清宫依旧,不过万历皇帝已经不知去向,空空如也的龙榻,似乎在嘲笑他们的自不量力。
李如柏咬牙切齿地说道:“混账,居然敢把我们当猴耍,事已如此,我们也不得不继续玩下去了,徐公公,我看你也是一时豪杰,北京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马上回辽东,带兵回来,我就不信辽东十万铁骑还不如刚刚成军的京营十师!”

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

对于李如柏的选择,徐鸿儒没什么好说的,原本二人就是同床异梦,现在大难临头,李如柏选择逃跑回到辽东,徐鸿儒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说道:“望君不忘君父之忧!”
李如柏努力表现出十分不得已的样子,说道:“京城的事情,就交给徐公公了!”
胶州城,也就是后世的青岛,地理位置和港口地形是无法形容的优越,可以说是北方最好的港口之一,如今有建成了从胶州到济南的铁路,海路和陆路运输都极其便捷,议会通过的开关决议刚刚开始,就已经初现了蓬勃发展势头,码头连续扩建,来往商旅络绎不绝。
在山东的百姓看来,这段日子应该是一段好日子了,圣天子在位,土地纷争也已经结束,就算是佃户也因为地主的收入增加成本减少,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紧接着南洋大捷不断传来,西班牙荷兰两个西夷国家纵横南洋,此时却在北海王的雄兵之下,偃旗息鼓,不得不让出了大批的海外土地,与王爷议和。
这些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了过来,这正迎合了百姓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骄傲,让他们真正感到了一种“天朝上国”的意思。
然而在临近冬天的这段子日,整个胶州却成了一个庞大的兵营,码头上停靠着一艘艘庞大的兵舰,路上也开辟出了一个个军营驻地,京营二十万大军都驻扎在山东,一部分是朱由崧从南海带回来的那些曾经经历过马尼拉攻防战的三个师,这三个师驻扎在胶州,而其他的七个师,则驻扎在济南,这让山东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再加上北京传来的一些消息,让山东的百姓,感到一些乱世来临的意味,整个山东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听没有听说,北京城变天了,太子嫌皇上在位太长,已经让人把皇上赶下宝座了!”
“太子?他是不是嫉妒北海王爷的功勋,怕北海王登上了皇帝的位子,所以趁王爷南征才来夺权啊?”
“太子什么的,我们可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反倒是听说了他收容逆贼徐诵,这徐诵可是当年在山东祸乱百姓的闻香教元凶,倒是北海王爷却功高仁义,若是不是王爷,这山东还指不定会饿死多少人呢,我听说那些海外移民虽说是有些想念故土,不过在外面可都是发了家,一个人至少有上百亩土地,还都是能够种植水稻的优良水田,再加上各种甘蔗园、橡胶园的,卖给那些制糖公司、橡胶公司,赚的钱可比我们多得多了!”
“太子毕竟是正统,而且太子那边还有辽东的军队跟他们撑腰,就怕到时候把这个太平天下给打乱了,我们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
朱由崧在山东有些微不足道恩义,毕竟他当时做的事情主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却没想到就让山东的百姓记住了,在舆论上倾向于他。
朱由崧得到北京的消息,就连忙命令运兵船队回到山东,将军队安置好之后,就马上赶到了济南,来到了枢密院当中,此时的枢密院当中已经聚集了朱袁心怡、张道玄、张风府、魏进忠、阎应元甚至是锦衣卫的马如蛟和在济南办学的徐光启、孙元化等诸多朱由崧集团的核心人物。
济南的山东大学堂,一间空闲的教室当众,袁心怡刚刚对朱由崧介绍了现在北京的局势。
“……最近北京城给枢密院下了一份圣旨,撤除方世鸿、阎应元、马林、吴元焱等京营师长的职务,要京营十师原地带兵,朝廷马上会派人来接手整编京营十师!”袁心怡将手中的一些文件分发给了众人。
刚刚大胜回来的方世鸿可就恼火了,说道:“京城里究竟是怎么回事?王爷不在几个月,你们就把事情搞成这样?”
“就是,我看徐鸿儒那个死太监根本就是在找死,我回去一个指头都能够碾死他!”
……
方世鸿等人打败了西夷,原本打算回来好好风光风光,却没想到一回到大明,风头都被政变的事情给抢去了,这能不让他们恼怒吗?朱由崧止住了众将的怒火,转过头看着袁心怡。
“这次的行动,是你们早早就策划好的吧?”朱由崧看了看袁心怡,说道:“心怡姐姐,在北京的时候,太子那边会有什么行动,你应该会知道的吧?”
袁心怡点了点头,说道:“太子的一举一动都没办法瞒过我们!”
“可惜,你们却都瞒着我?”朱由崧脸色阴郁,说道:“你们这样轻轻松松地撤出来了,那么方大人、官大人以及内阁六部诸多官员的安全,你们想过没有?那个徐诵若是丧心病狂,危害到这些官员的安全,那么整个大明朝就会陷入危机。还有我皇爷爷和皇祖母,他们在京城的危险,难道你们就没有考虑一下?别给我说,他们发动得太急你们没时间准备,这些托词!”
朱由崧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难道你们就这么急着,做我的拥立之臣,甚至都没想一想这些大局?张风府,你作为总参谋长,袁心怡,你作为安全局的局长,这件事情应该是你们两个策划的吧?我当是为什么我要求亲自南征的时候,你们会答应得那么痛快,你们应该是在那时就在策划这件事情了吧?”
袁心怡脸色颇为无奈,自从他被朱由崧从洛阳带到北京,朱由崧就一直对她礼敬有加,而此时却直呼其名,可见朱由崧的心情很差。
“殿下,属下有一件要事禀告!”张风府敬了一个朱由崧定下来的标准军礼,用他一直从容的口吻说道。
朱由崧这次却没有急于询问张风府接下来的内容,他仍然保持着刚才的坐姿,注视着对方,朱由崧的眼睛当中没有什么波澜,只是一种平静的注视,却让张风府有些惭愧,固然他做的事情绝对是为了朱由崧好,不过其中肯定也有想要成为“拥立之臣”,之后大展拳脚的意思,功利之心大过了为国之心,这才是他惭愧的根源,不过他重新鼓起勇气,说道:“王爷,是您的一位长辈要见你!”
“长辈?”朱由崧还以为张风府会澄清他所作的事情,却没想到他并没有任何辩解,反而先让他见一个人,还是他的长辈,这让朱由崧起了疑惑:“那就让他进来吧。”
“王爷,您不先问问那个人的身份吗?”
朱由崧笑道:“你是总参谋长,我相信你让我见的人,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朱由崧对他的信任,让张风府也不禁语塞,半晌,说道:“王爷,请您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你,也是为了大明!”
张风府看了看窗外,此时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万历帝被福王朱常洵扶着走了进来,福王朱常洵笑道:“崧儿,好久不见了!”
朱由崧不禁惊讶道:“父王,你不是在洛阳吗?还有皇爷爷,你们怎么?”
朱常洵笑道:“是枢密院的人担心我在洛阳不安全,所以特意将我,还有你母亲一起接到了济南,毕竟这次皇兄……他做的事情……唉!”
朱常洵虽然在叹息,不过他的心情确实不错的,毕竟就藩洛阳之后,原本以为皇位已经是不保,而然没想到此时太子昏招连出,却让他有了成为皇帝的机会。
朱由崧看着万历帝和朱常洵,不禁苦笑道:“原来枢密院已经将皇爷爷救了出来,这倒是我错怪他们了!”
万历帝微微笑道:“崧儿,这话你就错了,可不是我被他们救了出来,而是我命令他们临走的时候将我一起带走的,而且这件事情我也有份,可以说是我跟你是在一条船上的。这件事情,我还可以算是主谋,你要是想要追究责任的话,就先把我算上吧!”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追究谁的责任就先不要提了,现在国家形势危急,我们应该想一想,怎么用最低的损失让国家重归于稳定,否则我们几代人这些年做的事情不就白费了吗?”朱由崧诚恳地说道。
万历帝说道:“到此时还能够顾念大局,崧儿,你的确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其实事情走到这里,也是你的错失,你主持建立议会,开启关税,增加国家税赋,加强枢密院的权力,增强军力,还有你做的山东模式,以及在海外开辟的大片土地,都让百姓、商人和朝廷得了利,民间无论是谁都对你寄予厚望,俨然是下一代君王的最好继承人,若是你能够直接发动你的力量将太子废黜,他恐怕也不会生此恶念,正是你太过小心谨慎,或者是顾念亲情,让太子认为还有机会挽回,便开始纠结杨涟、钱谦益等东林党人,阻挠你的改革!”
“你应该明白,当时朝中***已经在蠢蠢欲动,而你偏偏在此时提出南征,你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打算吧?”万历帝微笑着说道。

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

对于万历皇帝对事情的分析眼光,朱由崧只能表示佩服,说道:“的确,我所做的事情,他们都表示反对,这些人已经不是在为国考虑,而是单纯的为了党争而党争,这种人留在朝中是最麻烦的,我是打算我离开之后,让他们原形毕露,借着这次机会,直接将他们清出朝堂,否则朝中有了这些人存在,非但带坏了风气,而且也让那些想要做事的人,无法静下心来做事!”
万历帝笑道:“你是打算只动这些臣子,却不动太子,只可惜事与愿违,他们的动作太大了!”
朱由崧皱了皱眉头,说道:“皇爷爷,你早先也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还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这对我们大明的天下和百姓都非常不利!”
万历帝笑道:“发展到这种地步?什么地步?如今李如柏乖乖滚回了辽东,而北京城已经成了一个空壳,难道他们还能如何?只要你带兵回到京城,他们也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与我们大明江山又有什么关系?太子……朕也知道朕亏欠他太多,这次你就给他找个地方,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吧!”
正在朱由崧跟万历皇帝讨论如何处置太子的时候,太子却已经被政变的变化给弄得六神无主了,原本开始的时候,控制内阁几乎是一蹴而就,然而之后枢密院和皇帝却都找不到了影子,太子若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就白费他在万历帝的阴影之下隐忍了几十年了。
如今朱常洛能够打的牌已经不多了,在他面前放着一张明黄色的绢帛,其中嵌着一张黄纸,那是书写圣旨的绢帛。
“徐鸿儒”朱常洛在上面写上了三个大字,他的书法秀气而失之力度,细长的笔体,很容易会让人认为是女人所写。朱常洛虽然是在写字,实际上却是在思考他如今能够打的牌,徐鸿儒此人虽然曾经是白莲教的高层人物,不过此时他一入宫就已经失去了白莲教当中的权势,而其他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疯子一般,之前按照他的计划,控制内阁,控制枢密院,除掉皇帝,这种计划就算是成功了,他也背上了弑君弑父的名字,这江山如何做得久?若不是徐鸿儒,他也不会走上这条路。
“朱由崧”,向那位皇侄投降,朱常洛不禁苦笑,那位皇侄虽然手腕厉害,不过对于自己的家人,却往往能够网开一面,向他投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他能这样做吗?就算是他这样做了,朱由崧可以让他面与惩罚,但是其他人呢?如果他不死,很多人恐怕都活得非常不安宁。
“韩庚”,这人虽然救了他,不过却不是什么死忠的人,若不用手段笼络与他,他恐怕也不会对自己付出忠心,可是自己又有什么能够笼络他的?
“韩卿家,最近扩军的事情如何了?”在乾清宫当中,朱常洛正在于韩庚观看禁卫的演练,这些禁卫自然都是武功高强之辈,一拳一脚都极为有力,这让朱常洛看得十分满意。
韩庚不禁叹道:“难啊,铠甲、器械、粮饷无一不缺,就算是征召士兵,也没几个人愿意应招的!”
李如柏知道不好之后,早早地离开了京城,跑回了辽东,而李如柏离开之后,整个京城变成了一个兵力空虚的地方,面对朱由崧在山东的二十万大军,徐鸿儒唯一的办法,也只能依靠韩庚来,扩大宫中禁卫的数量,来维持他对京城的控制,不过没有粮秣,没有军火,更没有财源,这让他的扩军行动举步维艰,而且他也不敢用强制措施,抓壮丁,毕竟现在北京城里百万百姓,要是激起了民变,他们手里的那点禁卫还抵挡不住这么大规模的民变。
韩庚站起来,半跪在地:“殿下,微臣无能,让殿下失望了!”
“韩卿家,不必多礼,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日后见我可不拜!”朱常洛连忙将其扶起来,按在椅子上,说道:“如今我也就只能依靠韩卿家了,你也应该知道在禁卫当中,陆统领根本就是与那北海王一党的,而李统领则是杨涟他们安排的人,这些人都靠不住!“韩庚不禁惊讶道:“难道殿下认为,杨涟杨大人他们会背叛太子?”
朱常洛冷笑道:“不是会不会的问题?他们原本只是准备打着我的名号来争权夺利,根本没有真正拥我为帝的意思,如今我如此发难,他们恐怕早已经不再将我视为正统,现在巴不得我山东的那个皇侄打过来呢!”
朱常洛向边角一使眼色,一妙龄女子姗姗而来,将一盏香茶奉在韩庚身旁,那女子神色凄苦地说道:“韩将军,妾与太子殿下的安危,可就要全仰仗您了!”
韩庚抬头一看,却发现那竟然是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李选侍美艳无比,如今也不过二十多岁,正是芳华绽放之时,不过稍一靠近,一股如兰似麝的香味袭来,让他心猿意马,这让他不禁直接跳了起来,说道:“娘娘,这可是如何使得!”
而此时韩庚却发现,朱常洛却已经早早的离开了,这让他不禁心中一阵急跳,在眼前这美人,是如此的诱惑,再加上朱常洛的暗示(发生什么,自己想去吧,我是不会写出来的)……
太和殿上,朱常洛端坐在龙椅之上,而下面则是六部众卿,虽然外面局势动荡,却仍然挡不住朱常洛想要真正坐上这个位子的冲动,因而还未登基,他就已经坐在了太和殿的龙椅上,而下面的众臣,内阁诸位仍然还在软禁,那些大学党,已经不配合的东林党比如**星、孙如游等人也被排除在这里这次朝会之外。
如今这六部众卿,不过是前些日子徐鸿儒拉拢的“复社”之人,以杨涟、钱谦益、汪文言等人为首建立起来的“正统朝廷”。虽然这些人标榜正统,然而朱常洛未登基,甚至是没有确认万历皇帝的下落,就急匆匆地坐上了龙椅,明显是有违正统,这些人却全当没看见。
“诸位爱卿,如今事情紧急,外有奸王作乱,这登基大典,我看就从简而行,今天我就当众宣读祭天文书,如此就行了,你们看如何?”朱常洛还未做上龙椅,就已经开始破坏他自己的正统了,但是下面这些人仍然表示赞同,杨涟虽然想要说些什么却被汪文言紧紧拉住,根本不给他进言的机会。
很快等朱常洛抑扬顿挫地读完了那特意简略的祭天文书之后,便开始接受众臣的朝拜,如此他便儿戏一般地登上了大明朝的皇帝之位。
登上皇位之后,朱常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如今的财政危机,万历帝离开的时候,早已经将内帑的库银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而朝廷的库银,如果没有议会和内阁的允许,根本不能开启,况且就算是能够开启国库,朱常洛也能够料到,其中根本不会有多少钱财,既然那些人能够连内帑都不给他留下,更别说国库了!
现在无论是官员的供给,还是军队的扩建,都需要大把的银子,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徐鸿儒在朱常洛面前附耳低语了一阵,朱常洛看着汪文言说道:“汪爱卿,你说过曾经筹集了三百万两白银,可供我们救急之用,不知这三百万两白银,如今安在?”
汪文言不禁苦笑了,原本他利用自己基层工作的经验,的确是拉拢了一批的缙绅商户,想要一起干大事,不过联合早报上却直接登出了北海王二十万大军即将北上的消息,北海王的军功赫赫,刚刚平定了登州之乱,而刚刚在南洋打得那些西洋人屁滚尿流,他们当然不知道登州之乱和南洋战事的实情,不过既然两次战争北海王都打赢了,那么北海王的军容恐怕都赶上当年的永乐皇帝了,如今直接北上,那个人能够挡得住?这些人原本就是墙头草,现在哪里还敢出钱。
不过此时被这位新鲜出炉的皇帝点出来,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不过此时他突然灵机一动,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法子,说道:“皇上,如今微臣手里是没有银子……”
听到这里朱常洛脸色不禁一冷,汪文言不敢再卖关子,连忙说道:“不过微臣知道在京城当中一个地方有着许许多多的银子,别说三百万,就算是三千万都不在话下!”
朱常洛急切地问道:“究竟是什么地方?”
汪文言得意地说道:“就在北方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里,那里的银子堆满了银库,就算是国库都没办法与之相比!那北海奸王虽然能够将枢密院和他的亲信转移出去,不过家产却仍然留在这里,臣在之前已经探查过了,那些地方仍然正常营业,掌柜伙计都还在那里,只要把这个地方查抄,封存,我们的军费还会短缺吗?”
朱常洛不禁大喜道:“好,汪爱卿果然是良才,韩庚,马上派人把北方银行给封了,将其中的银子提出来!”

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

“皇上,不可!”杨涟和李三才连忙叫道,他们二人眼光自然要比汪文言这个狱吏出身的家伙更加宽广,那北方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虽然是朱由崧和乔家弄出来的产业,不过这种金融行业机构已经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南到南洋,北到北海,都有人将家产投入其中,如果真像汪文言所说的那样,那就等于将这些人的财产抢夺到朝廷手中,到时候谁还会承认他们这个朝廷?那可就要天下大乱了。
却听杨涟急切地反驳道:“这可万万不可,如果真的这样做,可就要得罪天下人了!”
汪文言却不以为然,说道:“不过是查封几个店铺,怎么就得罪了天下人,反倒是杨大人一直在这里动动嘴皮子,阻碍太……皇上收拢财权,是不是别有用心啊?”
杨涟冷笑道:“我别有用心,我的忠心天地可鉴,你这样做根本就是祸国殃民,议会也不会同意的!”
“议会?”一听到这两个字,朱常洛的脸色就更低沉了,朱由崧虽然并没有怎么依靠权势欺压朱常洛,不过朱常洛却认为朱由崧才是真正能够推翻他的皇位的人,若是没有朱由崧,现在他一定还在安安稳稳地当着太子,等到他父皇西去,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根本不需要如今这样的篡位之举。
朱常洛是在嫉妒,嫉妒朱由崧小小年纪居然就能够做成那样的功业,万历帝实际上也曾经给了他参政议政的机会,然而他却一直没有什么作为,因此每当看到议会,心中就会想起朱由崧,对于朱由崧的一切,他都有一种痛恨感,恨不得从世界上抹掉朱由崧存在过的痕迹。
“议会?那不过是北海奸王的乱政,如今新君登位,自然要拨乱反正!”汪文言跟朱常洛很像,都是恨死了朱由崧,要不是朱由崧,他也不需要在锦衣卫当中受那么多苦,要不是李三才神通广大,如今他还不一定能够活着呢。
李三才不禁苦笑,银行和股票交易所的事情还没有说完,就又要封闭议会,驱逐议员,议会运行了一年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种议会能够将民间的声音传给朝中,同时也能够为朝廷增加税收,是一种难得的良政,而且其中又包含了东林党、大学党以及南北诸财阀的政治要求,一旦关闭议会,那就表示着新朝将不会允许难背财阀参与朝政。
现在的局势仍未明朗,争取各派系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居然要自绝于南北财阀,就算是他们李家在江南商会当中有些脸面,一旦朱常洛做了这两件事情,他也不可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帮助了,只是劝诫……如今朱常洛已经不是太子,而是皇帝了,媳妇熬成婆,他再也不用压抑自己了,装成乖孩子了。
不过杨涟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还以为朱常洛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太子呢,他连忙说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啊!”
汪文言冷笑道:“有何不可?”
“你,你这个小人见识浅薄,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厉害!”杨涟对汪文言的态度,实际上跟**星也差不多,都十分看不起他,只不过是利用他为东林党做事而已。
汪文言颇为不屑地冷笑道:“我怎么就不知道其中利害?倒是杨大人是别有想法吧?那些有钱存进钱庄的人,哪个没有跟奸王逆党有联系?朝廷不把他们抄家发配已经对他们仁至义尽了!”
等到朝会开完,正阳门的前门大街已经沉浸在了暮霭当中,如今的前门大街因为京津铁路的开通,在前门加了一座火车站,再加上策划当中京沪铁路和京汉铁路,让整个前门大街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