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临高启明-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秘密,”邬徳笑了一下,“其实也瞒不过你南海的,等准备军粮的时候就知道了嘛。现在泥腿子们还在训练。总得再过一二个月吧。”
黄熊手里拿着细细的藤杖,正在对着自己的部下大叫:“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你们这群蠢货!……”说着他又是一脚踹在一个转错方向的新兵屁股。这个倒霉蛋当即在泥地里打了个滚,又赶紧站了起来,还一脸委屈,因为谁也听不懂他说的话――黄熊的普通话说得极有“明朝特色”,对临高的本地人来说无异于外语。
没有时间再教授普通话了,席亚洲很简单的采用了“在训练中学习”的方式,让新兵们在训练中学会接受普通话的命令好了。说不定学起来更为深刻。
政治协商大会的军事检阅结束之后,教导营的士兵们迎来授衔仪式,按照他们在部队的中表现情况和能力水平,大多数人被授予下士军衔,少部分成为中士。少数佼佼者被选调参加军官培训。原先的土著班长们,这次全部晋升为军官。黄熊就是这次晋升中成为少尉的。
历次战斗中受伤残疾的人员,拿到了遣散费退役,按照剩下的劳动能力,分派到不同的部门去工作,行动不便的就去各个部门和工厂当看门人。
极少数的教导营的士兵,即没有马上晋升为军士,也没参加军官培训――他们参加了一个在百仞城进行的政治保卫总署举办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了政治保卫任务的训练和洗脑。
被选入培训的,都是政治上对穿越集团死心塌地的人,参加培训后,他们仍旧以军士的军衔编入部队,每个营有十名这样的军士,称为“十人团”,承担着巩固部队,防止逃亡、投敌以及防止暗探打入军队内部等任务。这种体系在教导营时代就已经秘密开展了。这些人的身份是保密的,即使是席亚洲也不知道哪些人是“十人团”的成员。
先是军士,以后准备再逐渐扩展到普通士兵,根据政治保卫总署的计划:未来要在每个连里都建立“十人团”体系,做到每个班都有一名“政治战士”,形成和军官、军士、士兵委员会形成交错的制衡体系,严密的控制住军队。
大批的新兵随后开始在军士们的指挥下建筑自己的营房。他们按照编制归属到这些新晋升的军士的属下,开始训练。根据教导营第一期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军委会对整个训练大纲和作战手册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突出队列、射击和土工作业训练。特别是队列训练,将由林深河来主持进行一项19世纪的步兵队列变化的专门训练。
除了原先的步兵教导营,陆军预计再编一个标准的六连制的步兵营。
成立了特种兵教导队:下设通信、工兵和辎重各一个连,另附设信鸽队――比起脾气很大的马来说,信鸽的繁殖就比较快了。
炮兵教导队增编了一个陆军野战炮兵连。在炮兵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议下,陆军野战炮兵统一了装备,只装备三种基本的火炮:12磅M1857式加农炮、M1841式12磅山地榴弹炮和M1841式24磅榴弹炮。野战炮兵编制下的各种杂式火炮全部回炉。
总参谋部很小心的把部队分驻在穿越集团各个控制区进行训练。每个地方最大规模不超过一个营。照马千瞩看来,在临高这样的地方,以步兵营为基本单位行动就差不多了。林深河也持同样的看法,他在提出的训练作战的方案里明确提出:步兵以营为基本单位,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以连为基本单位。团只作为合成单位使用。
海军的海兵也扩充了一个连。原本海军部打算扩展成海兵营,但是海军的舰船水手、要塞炮兵占去了大部分分配给海军的新兵员额。另外军委会也很明确的说了,海军暂时无需扩展陆基战斗力,还是集中力量搞舰船部队。
黄熊成为少尉之后,被提升为排长。黄熊虽然对20世纪的军事体制并不了解,但是他很容易的就了解到自己已经从“兵”的行列回到了“官”的队伍里。这个最低级的“少尉”,大概是大明军队中的千总、把总一类的官吧。
不过澳洲人的军官显然不如大明的军官那么滋润――这倒不是说钱财上,而是在作威作福上,原本当上一个千总把总,差不多就和土皇帝一样了,手下的士兵,基本就和军官的奴仆。但是在澳洲人这里,作为军士、军官,有权严格按照军事条令和纪律来管理手下的士兵,但是无缘无故的虐待士兵、向士兵索要财物之类的事情,在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每个连都有士兵委员会,经常会下连队来宣讲士兵的权力。一旦被士兵“告状”或者按照新式的说法是“投诉”,士兵委员会就会派人秘密调查,把结果汇报到“首长”那里去。下场是不问可知的――黄熊知道有个军士因为获得提升,要手下的新兵买肉买酒给他庆贺,被士兵委员会发现后一上报,立即被扣饷三个月,降为一等兵。
田凉也获得了晋升,他的表现很一般,所以只是晋升为下士,当了一个新兵班的班长,每天带着九个新兵弟兄操练。他的普通话不标准,一着急还会说出家乡话来。但是能在光秃秃的肩膀上装上了一块布牌子,缝上三条黄色的杠扛,已经让田凉很高兴了,他现在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大头兵了,大小也算个“军士”了。军饷也加了。他一直想去找郭芙,让她看看自己现在的模样。但是她工作的地方百仞总医院是不能随便进进出的,部队的训练任务又特别的忙碌――除了训练之外,每周都要抽出二天时间参加劳动,部队以连单位,分配在各个工地上干活。干活、训练、每天晚上的习,把人都闹得筋疲力尽,基本上没有时间再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虽然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干活,但是要打仗的传闻却已经在军官中传开了。感觉敏锐穿越众们已经从宣传的气候改变知道了下一步的目标――剿匪。
从一个月前开始,部队的训练内容有了改变,让部队山地间以班组小群体进行作战,训练山地战斗能力,进行了加强远距离精确射击的课目。除了训练内容的改变,更明显的标志是每周的固定政治学习中,开始出现了从全县各地找来的土匪的受害者,这群或老或少的人在台子上哭天抹泪,把种种被土匪残害的可怕事情向士兵们哭诉。因为新兵大多是来自临高本地,对土匪的侵害也是有过亲身的体验的。在“政治战士”的巧妙引导下,不少新兵也跳上台去痛陈匪患的灾害,很快就把气氛调动起来了。
于是,不知道是谁起得头,歪歪扭扭的“请战书”、“决心书”就开始连篇累牍的出现在各个连的黑板报上了。
“立刻在《临高时报》上刊载关于本地匪患的问题的系列报道。”丁丁在编辑部接到了宣传部的电话。
“好,”丁丁赶紧拿起铅笔,“报道重点是什么?”
“有四点要注意:一、明确说明本地的匪患是历史性因素,和现任的县官没关系;二、暗示匪患的长期性和某些地方士绅、胥吏有关;三、重点谈匪患对本地民生的影响;四、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穿越集团对土匪将采取何种态度。”
“明白了。”丁丁想了想,在本子上涂了几个设想。
“不过我没有资料啊,要找采访对象……”
“明天你到情报委员会来取资料好了。以后每周一去取一次。”电话里叮嘱,“采访,我们会安排,到时候电话通知。”
“知道了。”丁丁运笔如飞,唰唰的写个不停。
“发稿前的清样必须先交宣传部审核。到时候你也务必一起参加。”
“我会来得。”
“除了留档案的报纸之外,这批报纸要安排好发行,保证大部分都散发到当地人手里。”电话挂断。
“这是准备要剿匪了么!”丁丁自语道。他不敢怠慢,赶紧找人把周洞天找来,商量排版的事情,至于组稿,自然要请杜雯出马――她在使用史料和资料方面有独到的组合编造能力。
何鸣一身整齐的元年式灰色陆军制服,迈着一步80厘米的步子走进了总参谋部的作战会议室。会议室里的众人“刷”的一声全部站了起来敬礼。
何鸣还了一个礼,他虽然不过五十出头,头发却有些花白了,剃得很短。看上去非常的精神。
他没有任何的客套话:“同志们,现在召开第一次剿匪工作会议。”说完,“刷”得把身后的地图帘拉开,里面是一幅大比例的临高形势图,上面覆盖着一张可擦拭的透明片。已经用红蓝笔已经涂抹了不少记号。
“现在,请情报委员会的通知报临高匪情。”
罗铎站了起来,打开了手里一本厚厚的文件夹子。
“同志们,你们面前的小册子是我们社工部对临高匪情的综合调查报告。”
下面立刻响起了一阵翻阅小册子的声音。
“……根据我们各个部门的综合消息得知,临高的匪情状况是这样的――”
临高的匪患非常严重。古代社会官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往往就有土匪活动。就算是号称盛世的康乾年间,离开京师不过百把里的妙峰山地区就有大股的土匪的山寨。临高地处边陲,长期地广人稀,不论是官府和地方上的士绅,维持社会治安的力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土匪活动异常的猖獗。
罗铎说:“根据我们的调查得知:全县长期活动的五十人以上的匪股有三十八股;一百人以上的七股,还不包括许多平时种地,有事作匪的家居土匪。”
这个数字引起了人群的一阵骚动。要知道临高的实际人口,根据民政部门的估算,大约在七八万人左右。不到十万的人的县居然有这么多的土匪!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此地的土匪的活动,又有与海盗相勾结的特点。每次海盗登陆,都有土匪的勾连,土匪的匪窝也常常成为海盗的窝点。而土匪一旦的被官府或者民团最剿急了,就会利用海盗的船只下海躲避。使得剿匪的难度很大。历任的县令不是没想过办法,但是作用很有限。广泛的建团,训练乡勇,只能起到地方有限的自保效果。
穿越众想要在临高推行社会调查,进行民政、农业方面的改革,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不可能的。不能想象穿越者每个工作队下乡都要安排大量的武力进行护送。随后要开展建设的各种基础设施总不能沿线都修上炮楼,让士兵进行站岗保卫
正文【分卷阅读】 第九十九节 全县剿匪
搜集临高的匪情在政治协商业协会议结束后就全面展开了有了联络员制度,使得情报部门能够从当地土著口中得到第一手的直接资料,比过去使用侦察队人生地不熟的进行客观观察来要来得深入多了。而且来龙去脉也更为清晰。
为了保证情报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情报委员会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将各村的提供的情报进行交叉汇总,彼此对照。
因为土匪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各个村落或是因为宗族亲戚的关系或者是同乡的关系,对本乡本土的匪人往往是包庇的。而土匪大多也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对当地人人留有余地,而专门祸害外地的村落。
在这种社会生态下面,联络员也不能免俗。所以他们的报告必然是会根据土匪与自己村子的亲疏关系有隐瞒有夸大。而村落与村落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还夹杂着仇隙,更不排除有人故意在其中夹杂不实之词,污蔑中伤的。所以必须把各个村的情报对照起来看才能看得出端倪。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联络员的调研,情报部门已经了解了不少临高的匪情的情报。而另外一个重要渠道则是王兆敏。他虽然是外地人,但是在这里客居已经五年多了,平时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对本县的各种情况了解很多,特别是在匪情方面,衙门里有丰富的资料。情报部门单独约见了他好几次。从他手里得到了大量有用的材料。
“临高的土匪虽然纷乱如麻,但是最要紧的就是党那门顽匪。”王兆敏在“半边天”酒楼的包厢里小声的说道,“其他都是小匪股,起不来什么大波浪。这两股土匪根深蒂固,很不容易对付。只要除掉了他们,临高的散匪自然就没了依kao。临高的也就四境太平了。”
大部分的土匪都是“家居土匪”。打掉山寨,消灭土匪首领和核心人马,“居家土匪”失去了主心骨和老窝。自然就无心继续为非作歹,只要再加以招抚,很快就能把匪患平定下来
“向来剿匪都是首恶必办,胁从不究。”王兆敏道,“宽严相济四个字不可不知。”
“是,是,”罗铎只管称是就是,又问,“为什么说这股最难对付?”给他斟满一杯酒,“请先生教我。”
“说来话长。”王兆敏已经有些微微的熏然,实际脑子非常清醒。他知道这群澳洲人的用意,多半是要清理“卧榻之侧”了,不过这也好,反正官府即对付不了土匪也消灭不了澳洲人,让他们互相去撕咬,说不定还收个渔人之利呢。便装着已经喝醉的样子说开了:
党那门,大名党国栋,是本地的道禄村人。父母双亡之后,以为本村的人家放牛过活,长大之后做小商贩过日子。因为村里没有亲人。在村里长期受人欺压。自家的宅基地也被村里的一户人家霸占去。
党那门后来经常干小偷小摸的勾当,万历末年,被村人扭送县衙,锒铛入狱。第二年他越狱而出,纠集了几个气味相投的兄弟,回到村里将与其有过节的村人杀死了十多人,随后卷掠财物,到临高和儋州交界的抱庞山上落草。
“你别看党那门是个泥腿子出身,可是他认得字,自幼好读书,可惜无人提携,好好的一个读书种子,堕入了邪道。”王兆敏叹了口气,“读了书,又走了邪路,比起一般土匪更是难对付。”
党那门因为认得几个字,虽然正经的兵书之类的没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小说还是看过不少的,从中学会到了计谋策略,所以他带得土匪,常常有出其不意之举。县里的一般乡勇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就说他打龙波寨吧,”王兆敏说得兴起,“党那门带着几十个人,装成赶集的农民,带着货物进了龙波寨。借着去向市集缴税的机会混进团局,几个人把门,几个人在外面放鞭炮。他带人冲进去就把团局里的乡勇教师给杀了。乡勇乱了阵脚,有一百多乡勇的龙波寨就给他带的三十个人破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罗铎点点头,这党那门果然有点小伎俩。这头的战术还是相当的漂亮的。难怪王师爷要说党那门这股土匪厉害了。
“而且他还知道笼络人心这条!”王师爷轻敲桌面,“这党那门在外面一贯鼓吹‘打富不打穷’,很是吸引了一班无知的愚民。闹得加来、美台几个地方的村民都抗租不交,田主们叫苦不迭。每每到县衙来告状。总算几年前黄老爷帮忙,带勇重创了党那门一伙。他们的气焰才没这么嚣张了。”
“黄老爷?”
“就是黄家寨的黄守统,黄老爷。”王兆敏注意到了罗铎的反应,“他带得勇十分强悍,党那门不是对手。可惜乡民无知,多有为期掩盖匿踪的,最后还是让他跑回抱庞山去了,竟不能全功!真是遗憾啊……”
“这么说黄老爷还是位急公好义的人了。”
“自然,自然,”王兆敏隐约已经知道澳洲人想在本地扎根,但是黄家寨的乡勇是吴县令唯一可以依kao的一支力量,不能让澳洲人以剿匪的名义拉过去或者消耗掉,“可惜黄老爷上次受了伤,身体一直不好。剿匪的事情,怕是帮不上忙了。”
罗铎不置可否,只是点头而已。
“……根据情报,党那门匪伙。主要盘踞在临儋交界的抱庞山地区,这是他们的老营。”罗铎拿着一根教鞭,指点着地图做介绍,“寨子里的匪伙,常年有三百人以上。有火器。”
下面的军官们聚精会神的看着地图上的标记。罗铎继续道:“但是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加来、美台交界的‘十三村’地区,不管是补给还是人员,都从这一带获得补充。一旦有事,就能从这里再拉起四五百人的队伍。”
人群中发出一阵小声的议论。有人提了出来:“这不等于是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一地区的丁壮都有当土匪的嫌疑了?”
“是这样的。”罗铎点点头,“党那门匪伙对这一地区视为自己的禁脔,自己从不祸害,而且也不许其他匪祸侵扰,很得人心。”
“等于是割据势力了!”
“不,还谈不上割据,按照王师爷的说法,‘十三村’地区的税赋是从来不少交的。只是县里没什么好处而已。”
“其实党那门的思路和我们差不多,正赋一文不少,浮收一文没有。有枪杆子做后台,县里拿他们无可奈何。”
“这次开政协会议,‘十三村’地区来参加会议了吗?”何鸣问。
罗铎说:“都来过。我查了会议上的相关记录,代表们没有发言,基本就是随大流而已。征粮、派差、派联络员全部都应承做到。”
“党那门很懂斗争策略么。”
“是这样的。”罗铎很谨慎的回答道,“在斗争的策略上。很有些思路。”
“党那门团伙多数是穷苦百姓,他自己也是受迫害的穷人出身。又知道‘打富不打穷’,应该算是有革命觉悟的。”有人说了,“其实定性他们是土匪不对吧?应该是自发的农民反抗组织。我们可以争取啊。”
“不扰民是相对的。”罗铎说,“只是十三村地区稍好,但是其他地方侵扰很的很厉害。”诸如抢劫、杀人、绑票、强抢民女之类的事情,这个土匪团伙一样不少全都干过。祸害的也不止是富人,穷人一样倒霉。非要说成什么“农民反抗”或者“起义”,就是在自欺欺人。
何鸣解释说:“剿匪指挥部之所以选择拿他们第一个开刀,一是他们的势力最大,打掉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二是这伙人民愤极大。我们师出有名。”
罗铎接着说。“‘十三村’地方上,这个匪伙有二个重要党羽带着二三十人常驻以控制局面,头目名叫忻那日、王五术。”
“忻那日和王五术,是党那门手下的四大天王里的两个。”王兆敏对罗铎说道,“所谓的四大天王,不过是凑数罢了,但是这这两个人不可小觑。”
忻那日自小就是游手好闲之辈,成年之后因为好逸恶劳,巴结上了县衙里的“快手”,当了一个“做公得”。“做公得”并不是县衙里的正式衙役,类似编外的“临时工”,收入全凭各种陋规和敲诈勒索。衙役不便出面的非法勾当就由这些人出面。万一出了事情就由这些人顶罪,好在内外都有勾连,重拿轻放,就是县令也没法子。风头一过,继续当“做公得”。
忻那日当这个“做公得”做得十分积极,欺压百姓不算,最后竟然利令智昏弄到了士绅头上,最后终于呆不下去了,“快手们”也不愿意为了他得罪士绅――毕竟“做公的”多的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忻那日丢了这份活计,干脆上山落草了。
“……此人心机灵活,有些小聪明。也善于趋炎附势,巴结人很在行。所以虽然眼下厕身为匪,但是和县衙里的许多胥吏和地方上的劣绅都有勾连,稍有风吹草动,自然有人会为他通风报信。”王兆敏提醒道,“我们吴老爷和黄老爷几次都想抓捕他,每次都被他滑拖。”
至于王五术,虽然不是什么头脑灵活之辈,但是极是蛮横凶残,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他自小习武,颇有些排打硬功,少时参与殴斗,被人刀砍不死,枪扎不伤。很有传奇色彩。这一文一武常驻“十三村”地界,把这一带控制的很严密。
罗铎介绍完基本情况之后,与会者就如何清剿这股土匪进行了讨论。方案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打“十三村”,把土匪势力清除出去,使得山上的土匪失去粮食和人员的补给,不打自乱,时机成熟之后再围攻山寨。
另一种则是擒贼擒王的思路,主张先攻抱庞山地区,消灭匪巢,然后再迫使十三村的土匪不战而降。
两种方案都有优缺点。经过综合考虑,最终还是决定首先进攻山寨。
“如果我们先打十三村,很难处理当地的民政问题。”邬徳作为民政委员,也是剿匪指挥部的一员,“当地百姓有顾虑,不愿意和我们多接触。匪徒们又有老巢可以依托,利用百姓掩护可以猖狂的向我们发动袭击。我们的大军驻扎进去,会非常的被动,到最后很可能会因为无休止的被袭击而采取无差别报复行动,最后形成关系对立,以后再收拾起来非常困难。”
作战的形式,将采用精悍的合成化小部队的突袭战斗。在山区剿匪投入大部队是得不偿失的。大部队出动很难保密,土匪可以事先把物资人员全部转移,只留下一座空寨子。不要说出动一二个步兵营,就算上千人的部队在山里搜山,土匪也很容易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