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临高启明-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南海的脸上掠过一阵复杂的表情,从好的一面看,这说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从坏的一面看,王田的行为和“汉jian”也没什么不一样。吴南海过去常听人说过:外国人到中国来,原本是老老实实的。都是一群讨好的“汉jian”给带坏。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这个,再议,再议。”吴南海硬不下这心肠。
王田见吴南海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闭口不言了。
吴南海想了一下,问:“你说一亩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这东西他下乡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农民随便种种也能收二三千斤一亩。
王田说:“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只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禄却点点头,提醒他:“病毒感染。”
“对,对。我居然忘记了。”吴南海一脸惭愧。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他居然忘记了一干二净。
红薯,也包括马铃薯之类的薯类作物,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薯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幅度在30~70以上。
1957年秋收时节的,山西洪洞县搞出了当时全国第一的红薯“高产量纪录”:马牧乡汾明农业社红薯亩产量5510斤。
红薯亩产五千斤,在21世纪已经不算稀罕事了――新品种高产拖毒红薯,精心种植的话,第一年产量不会低于一万斤。但在第一了――这全国第一还多少有些水分。红薯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产量也并非高得离谱。
迄今为止,农业上还没有高抗病毒的红薯品种,也没有防治病毒的特效药剂。唯有采用拖毒技术才能防治病毒病、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
现代的农民,无需自己留种制种,全部由专业种子公司包办,吴南海下乡去实习,看到的、种植的、谈论的,都是拖过毒的红薯种苗,他只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配合哪一种薯苗就可以了,自然想不到还有这层。
即使是专门拖过毒的红薯,种植三四年之后也会再度感染而退化。如何拖毒,则是一项专门的高科技。法石禄对如何在本时空解决这个问题,考虑过多种方案。还带了一套专门用来拖毒的试验室设备。
穿越者的第一批高产拖毒红薯是在1628年的十二月种下的。一般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红薯都是在2月开始育苗,4月移栽,8月收获。临高胜在常年气温都在18度以上,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为了确保种苗不外泄,法石禄、吴南海等农委会的骨干们亲自播种的,土著工人一个都没用。在精心的养护和管理下,今年的四月底就迎来了收获。试验性的种植下的十亩红薯获得了亩产4000公斤的好成绩――因为缺少化肥,这个收获还远没有发挥出品种的优势来。为了收获红薯,不得不调动陆海军士兵和学生来帮忙。
农庄的红薯大丰收,一亩收了8000多斤,这个产量不仅让王田震撼,农场里所有的职工都觉得吃惊。风声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想来看看澳洲红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吴南海让帮助收薯的陆军士兵在外围警戒,不许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农场的田地,直到红薯完全收完为止。
八万斤的红薯即使按古代标准也不算太多。农村常采用窖藏的方式储存起来,再慢慢使用。但是临高的四五月过后天气马上就要进入雨季,窖藏有一定的霉烂风险。而且穿越集团的各个行业对红薯的主要产品:淀粉的需求十分迫切。最后吴南海决定除了部分留种推广用,其余的全部运到粮食加工厂加工成成品。
红薯能生产的产品很多:粉条、粉丝、麦芽糖、葡萄糖、糊精、黄酒、酒精、酱油……实际上万变不离其中,主要就是淀粉的衍生产品。因此吴南海确定红薯加工以制造淀粉为主,利用制淀粉时产生的废渣、废料再兼顾某些副产品的制造。
轻工业部对大批红薯的收成也有极大的兴趣,莫笑安每天必来报到一次,对生产哪些新东西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他最热切的产品不是看起来“很现代”的葡萄糖、糊精、方便米面之类的东西,而是红薯干――确切的说是连城红心薯干――著名的闽州八干之一。
“这东西很好卖的。”时袅仁跑到号称食品厂的竹棚子里的时候,看到莫笑安正在阐述中:“当年还是出口物资,就是现在,红薯条也是很受欢迎的零食,本时空红薯还是个稀罕玩意,大可以打高档路线……”
“我觉得这悬――”吴南海对红薯干计划并不看好,“本时空的土著很少吃零食的,也就是一些有钱有闲的人吃吧。”
“临高本地没市场,可以出口到广州去。”!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三十节 红薯格瓦斯
广州的大明百姓是否会买这个提前问世的连城红心薯干的账是个未知数,但是吴南海总觉得卖红薯干这样相当初级的产品赚钱实在是太低档了
吴南海说:“红薯干算是一个方向吧,开发深度不够,附加值太低了。”
莫笑安说:“问题是大明百姓不需要淀粉,生产出淀粉来卖给谁呢?”
“大明百姓是不需要,我们自己需要。”黄大山高深莫测笑了,“工业上的需求不说,用来改善我们的伙食也好。淀粉可以用来做很多产品的。”
大伙都下意识的离这神秘人物远了一点。似乎他浑身都在散发杆菌、病毒之类恐怖的微生物。其实黄大山的生化试验室里99%都是各种有用的菌种,除了各式各样的菌菇类之外,还有许多发酵用的菌种在培养基中。
“有一样东西,即满足你的出口癖好,对改善大伙的伙食也有用――味精。”黄大山说,“我有专门的菌种可用,质量不会差。”
“做味精不是说要用米吗?”
“米当然也能做,其实起作用的就是淀粉。所以红薯、土豆之类淀粉含量丰富的都行,不足为奇。”黄大山说,“料酒、醋、酱油,酱,这些调味品原本我们用米都能做,之所以先前食品厂做得很少,主要还是为了节约粮食。现在有了红薯这个大宗廉价淀粉来源,直接把生产规模扩大就可以。”
时袅仁谈起了他的葡萄糖注射液计划,吴南海表示大力支持。说要多少做多少。不过时袅仁说暂时不需要太多,有几公斤也就可以了。
“做葡萄糖注射液,要不了多少的。”
葡萄糖注射液虽然很有用,却不是什么急需的药物。做不做关系不大。时袅仁急于想搞出来也是为了证明制药厂存在的价值――执委会这么大的投资下去,不能一天到晚配口服生理盐水糊弄人。
“你们配的口服生理盐水还有凉茶很不错的,以后多配一些。”吴南海说,“最近天气热,特别需要。”
“实际上我想做盐汽水。”时袅仁说,“碳酸饮料喝起来解渴。可是现在没有小苏打用。”
“汽水好,时尚新宠儿――”看起来莫笑安准备向大明人民推销汽水了。
“小苏打配汽水?”吴南海一晒,“我小时候就按照书上写的配过――难喝!很不成功。你还是饶了我们吧。听说马督公设计了汽水机?不用小苏打,直接可以把二氧化碳溶入液体的。”
“没错,的确是可以的――他反正也是抄历史上的现成设计。但是我们哪去找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呢?听说一共就不到二十个大小耐压钢瓶,做汽水肯定不是急需的事情。”
黄大山笑了出来:“你们真是够现代的,就知道化学配制、物理加工。把微生物都忘记了――香槟的气从那来的?啤酒呢?这可不是加了小苏打或者直接打二氧化碳搞出来的。”
“你的意思是做啤酒,用红薯?”吴南海反应很快。
黄大山点点头:“做啤酒需要麦芽,现在小麦、大麦都紧缺。要不然特侦队的香蕉早就想干了。红薯做啤酒还没听说过。”他眨了下眼,“可是我能做格瓦斯。”
“格瓦斯?!”几个人一起喊了出来。这东西可稀罕。
他们都听说过这种在俄罗斯和东欧都很流行的饮料的大名。这种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口感清香,含气丰富,酒精含量极低,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软饮料。
传统的格瓦斯是要用面包发酵的,不过黄大山知道现代有一些工厂制造的格瓦斯为了节约成本和制造时间,省却了面包这个工序,直接是用富含淀粉的原料制造,加上若干种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芳香剂制成的。他过去就帮过个东北老板搞过红薯格瓦斯的发酵工艺。
莫笑安说:“格瓦斯可比汽水要高级多了!大明有钱人多,格瓦斯可以主打有钱人的女性市场!”
“我看够我们自己喝就不错了。”吴南海说,“能行吗?”
“红薯做格瓦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黄大山说,“工艺简单,缺点是没有了面包格瓦斯那种香气,这里也没有合成香精可用,只好人工添加些东西了。”
“格瓦斯的封口怎么解决?没有汽水瓶盖机,也没有做瓶盖的马口铁。它是含气的饮料。”
“香槟酒怎么封口,格瓦斯也一样能够封口。”黄大山说,“软木塞,外面用铁丝勒紧,再加上蜡封。香槟酒的瓶压比这个要大多了。瓶盖机我没见过,想来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将来总能造得。马口铁,只要有铁和锡就能做了吧。”
“要什么设备吗?”
“几口大缸足矣。”黄大山胸有成竹,“不过我需要的各种培养材料必须保证足额拨给――现在菌种和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了,设备和培养基都有缺口。”
和传统的格瓦斯制作不同,黄大山的流程十分简单。先把红薯去皮后磨制成粉浆,兑含水率75%的浆液,然后他注视着温度表,先加入了一小块培养基似的东西。
过了一个小时,他又加了一块类似的东西,就这样平均每30分钟到60分钟他就会添加一些看起来十分可疑的东西,期间,他不断的指挥着烧火工人加减燃料,控制着温度。
“这是什么?”吴南海忍不住问。
“好几种酶。”黄大山回到道,“细胞溶解酶、果胶分解酶、几种淀粉酶……”
依次加入的酶,使红薯粉浆里的糊精全部分解为糖。
接着就是发酵程序了,他继续添加着可疑物,这次是蛋白分解酶。
吴南海看着他来来回回的接种、加热,添水,搞得不亦乐乎,对他到底在干什么甚感怀疑--黄大山不象在搞发酵饮料,倒好像在配药水一样。
最后经过煮沸,冷却,过滤之后,在滤出的汁液里,黄大山小心翼翼的分别倒入了两个培养管里的培养液。
“这是啤酒酵母和戴氏芽孢杆菌培养液。”
“酵母好说,你这戴氏芽孢杆菌不会有问题吧。”吴南海对杆菌之类的东西深感忧虑。
“没事。”黄大山并不多解释。关照烧火工人控制好温度,始终把液体的温度保持在26℃,让它慢慢的发酵。“16小时之后发酵结束再过滤装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然后再静置个几天,等它出了泡沫,格瓦斯就成了。”
“这就好了?!”吴南海感到很困惑――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生物工程的厉害。”黄大山得意道,“这只是试制品,条件允许的话再加入些天然香精油、果汁、蜂mi、柠檬酸什么的,口味更好。”
“柠檬酸真是好东西,做罐头和汽水都需要。化工部要能生产出来就好了。”吴南海想柠檬酸这东西有一定的净水消毒杀菌作用,给牲畜饲料里能提高蛋白质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
至于食品加工厂本身也很需要这种食品添加剂――饮料、汽水、糖果、点心、饼干、罐头、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中都会用到它作为酸性调味剂。最后柠檬酸还是食用油的抗氧化剂――准备开工的椰子榨油工程正需要。
黄大山不以为然:“干化工部什么事。”
“柠檬酸不是化工厂出来的吗?”
“柠檬酸是发酵法做出来的,”黄大山说,“薯干粉深层发酵柠檬酸――这是我国的特有技术。这种菌种我也有。”
“红薯我们也有!”吴南海说。
“定制个发酵罐。”黄大山点点头,“我记得计委没带专门的发酵罐。发酵罐技术含量不高,有碳钢就能造。”
于是格瓦斯和味精的投产就列入了计划。吴南海和莫笑安商量了下,去了次大图书馆查资料,找出了几套土法红薯加工企业的建筑设计图和设备图纸,送到计委去批核。很快批核单就下来了。
莫笑安去找了姜野――把设备需求和图纸给他看。姜野看了几眼:这干脆就是全木结构么。除了轴、碾刀是铁的之外,居然全部是木制品。连传动杆和齿轮都是。
“这哪来的?”
“大图书馆里的,大跃进时候的公社红薯加工厂图纸。”莫笑安说,“几乎不用钢铁,差不多都是木头的,省料,好加工。”
姜野摇头:“这种东西,说好听点就紧急代用,说不好听就是给领导看的样子货。”他指着洗薯机的结构图纸,“全木机构的滚筒,硬木杠杆、木齿轮……啧啧,设计的人有没有考虑过材料强度问题?还人力摇动呢,几百斤红薯,外加满满一池水,叫州长来都不一定摇得动。”他继续看,“这套东西做出来,用不了几天就会全完蛋的。就是全用紫檀木来造也是一样。”
“这么说不行?”
“结构画出来没问题,但是要改材料。”姜野拿着笔在上面涂涂画画了一番,“我得重新设计下。”
“要几天才能完工啊。”莫笑安虽然不是农委会的人,也知道红薯久放不得。
“至少一周。”姜野研究了半天图纸。“王工给我们开过一个机械制造标准化的会议,要求各种专业加工设备都要标准化制造,统一材料和工艺流程。红薯加工成套设备肯定不例外。所以得重新设计一下。材料、性能各方面要综合考虑,不能只一味的从节约材料出发。另外你还需要一个原动机。不然带不动机器的。别相信这天花乱坠的大跃进小册子――里面很多都是糊弄领导的。”
“我申请个蒸汽机吧,正好带个锅炉。”
“不需要,申请个单缸柴油机就行了。这套设备有10马力就能带动了。蒸汽机和锅炉现在就不用想了--铆工短缺,周比利和他的徒弟都在造船。什么时候有空造锅炉还是个问号。”
“柴油,不得要申请柴油――”莫笑安大为踌蹰,柴油是很金贵的东西,用脚趾头想就知道红薯加工这个项目不可能拿到柴油配额的。
“用煤气好了。”姜野开始推销起工能委最新开发的煤气发生炉。
这种全新的煤气发生炉是在王洛宾的主持下开发,目的自然是为了运用手头的大量单缸柴油机,另外他亲自主持的柴油机厂的项目也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单缸柴油机的技术含量很低,随着机械厂配套车间,特别是铸造车间的落成,新时空的徒工们技艺日益熟练,制造单缸柴油机已经不再是幻想。比起蒸汽机来,单缸柴油机在体积上、燃料效率上的优势是极大的,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没有燃料,不管是柴油还是可以作为替代品的植物油,穿越集团都严重短缺。
在显而易见的未来几年里,不管植物油还是柴油,都不会充裕,于是煤气发生器这个石油短缺年代的神器就被想了起来。
煤他们是不会缺少的,就算没有煤,稻草、木料、木炭之类的东西也还能找得到。基本上不存在后顾之忧,而且煤气能够直接为柴油机和汽油机所使用,只要对发动机稍加调整就可以。这样他们带来的农用车之类的现代车辆,在加装一个煤气发生器之后就能继续为他们服务,直到穿越集团能够开发出石油为止。
煤气发生器会影响发动机功率输出,不过二战末期德国给自己的半履带装甲输送车也安装过这玩意,据说连快有50吨重的黑豹坦克都试验性的安装过煤气发生器,想来对功率的影响不会差得太远。
王洛宾设计了几种不同款式的煤气发生器,其中一种小型的是专门给车辆配制,另外就是专门给企业配套用的中型煤气发生炉成套装置,它采用的是平吸式原理。这种炉子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能适应低级燃料。!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三十一节 能源使用
本身冶金部门的炼焦厂也出品煤气,但是这些煤气基本都用在冶金、金属加工上面了,没有余力向其他部门来供气,再者距离也远了些,要铺设密封性良好的煤气输送管道进行远距离煤气输送、制造煤气罐储存煤气……穿越者还达不到这个工业水平所以王洛宾设计的工农业用煤气炉出发点就是能够就地利用煤气。
王洛宾手头有许多煤气炉的资料,土法煤气炉的资料特别多,堪称是花色繁多,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他并不信任这些材料。土法煤气炉在大跃进时代遍地开花,吹得天花乱坠,运动一过就了无痕迹。显然不管是经济性、安全性还是实用性上都存在问题。他过去生活在农村,经历过的类似的“技术推广”多如牛毛,什么沼气池、土太阳能灶……最后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或者销声匿迹,或者半死不活了。
可见一个新技术的推广是要兼顾到很多因素的,而最要紧的,就是实用性和经济性。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他在煤气发生炉的选型和结构设计上,把许多过于“土法”的内容全部都舍弃掉,在穿越者工业能力许可的范畴下尽量“现代化”一些,以保证其能够有效的运用。
他为食品加工厂选择的是平吸式的圆形炉,直径1。5米,高3。5米。用鼓风机鼓风,这种炉子炉膛较大,空气和燃料分部均匀,气化强度很高,每小时可气化60公斤煤。需要的材料:耐火砖、红砖、水泥和铸铁,工业部门都能提供。密封方式采用水封,简单安全。最难做的一个东西无非是逆向止流阀门――这是个铸铁件,几乎没有难度。
煤气制出后首先经过砖砌的旋风除尘器除尘,然后用水洗的方式拖去焦油和灰尘,进行冷却后生成的清洁煤气供柴油机使用。水洗用的污水,因为含有大量的焦油,由化工部门进行回收处理。
炉子内还安装了大功率蒸汽发生器,在燃料气化的时候利用气化炉的热量烧蒸汽,这样也解决了食品加工厂对蒸汽的部分需求。
为了便于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煤气炉建造在敞开式的工棚下。煤气发生炉、鼓风机、柴油机集成为一个动力车间,煤气驱动的柴油机驱动皮带带动横轴进行传动,各种机器设备只要将飞轮上的皮带连接上横轴就能被带动起来。这种常柴22马力发动机足够满足食品加工厂的全部动力需求了――包括维持煤气炉运转的鼓风机的需求。
炉子在建造之后一次点火成功,用的燃料是雷州的煤。雷州糖业公司在糖业大战中获胜之后,再接再厉,乘着祝三爷全家毙命的大好机会,直接下手吞并了祝三爷的船行。十几条大船除了往广州、临高运输糖之外,还兼顾运煤――都是常师徳从当地和临近的高州、廉州等地派人收购来的。这种煤炭比较劣质,用来做气化正合适。
煤气炉还有个好处是对司炉的要求不高,谈不到有什么技术,只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就行。加料的活也不重,不象烧锅炉那样需要时时刻刻的添煤。吴南海就从百仞公社的半劳动力里选了个五十多的老头子来管这事,虽然看起来很老,还有把力气,耳聪目明,不糊涂。
煤气炉点火的当头,王洛宾亲自来用手摇杆发动了柴油机,柴油机噼啪作响了几声之后就“突突”的运转起来,感觉和用柴油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王洛宾把食品加工厂的煤气炉作为煤气炉的示范样本
黄大山对煤气炉工程十分欣赏――煤气的热值高,发热稳定,对控制温度非常有利,要搞发酵和酶分解,对温度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
食品加工厂的煤气炉,大大缓解了农场制造的沼气的消耗,原本这里就是农场沼气的消耗大户。沼气池这东西的沼气出产很不稳定,吴南海最头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沼气池造了不少,但是不管池子设计多好,容量多大,时不时的都会出现供气减少的问题,有时候干脆突然停气了。还得紧急调用燃料来补充。
王洛宾亲自在炉子旁边看了半天的炉,观察燃烧情况,感到一切正常之后,然后关照莫笑安:“在这棚子里还有临近的几个车间都挂上鸟笼,养几只鸟。”
“养鸟做什么?”
“当警报器,免得一氧化碳中毒。”鸟对一氧化碳的耐受度比人小得多,可以警告一氧化碳泄lou。
“不需要。煤气泄lou那味道这么大,不可能闻不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