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治皇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拇竺拧K持问辏本┑厍姆鸾掏蕉院嵝兴僚暗奶熘鹘躺跷吲憔圩手剌莼儆诿骷尉改昙涞某悄虾;崴拢⑶肜戳偌米诹嘏伤氖婪ㄊΨ岩莸姆ㄋ锖╄贝虾蜕兄鞒中律病:╄贝仙朴谂矢饺ü螅弥迦硕苑鸾滩⒉桓行巳ぃ阆敕缴璺蛲ü亟冢弥亟鸹呗噶松倌晏熳由肀叩牡焙焯辔饬几āU庖徽泄涣檠椋欢嗑茫倌晏熳映萌ツ显非锪灾型咀呓撕;崴拢庖唤倌晏熳颖悴辉敢庠偻嘶乩戳恕6苑鸾探趺H晃拗乃持蔚劢╄贝锨虢宋髟吠蛏频钗约合晁捣鸱ǎ庖凰稻褪鞘臁S谑牵倌晏熳又懒耍焱饣褂刑臁K持蔚塾詹荒埽苑鸾滩伺ê竦男巳ぃ╄贝霞被墒欤阆虻苯穹鸾绲淖诿抨染梢约敖细鞔竺驳母呱缬窳钟铡④嵯⒛境聫搿⑿戎鹨桓嬷佣狗鸾痰牧偌米谇老纫徊皆诰┏呛妥辖抢镎疚攘私拧K持蔚垡桓咝耍闺贩夂╄贝系摹懊骶跎袷Α保伤〕趾┲宜拢ń癖本┓ㄔ此拢!
吴良辅心里也高兴呀,顺治的心性做奴才的摸得最透。他先让憨和尚在书肆和隆盛轩里出现,引起顺治的好奇,让他动心觉着有趣,而不是让憨和尚贸然去求见。因为皇上是什么身份,真龙天子呀,求见的人太多了,皇上既使肯见,过不了一两天的功夫,就会忘到脑后去了。而且,若是正经八百地引见,可能会让汤若望紧张,这个鹰鼻鹊眼的洋鬼子心眼儿多着哪,他能让佛教人宫抢夺他的地盘?吴良辅对汤若望的洋教早就看不顺眼了,他那天主圣母什么的,能抗得过中国的如来佛观世音?别人不知,吴良辅心里可是清楚得很,皇上和太后之所以如此看重汤若望,除了这人有些学问,人品不坏,更重要的是南明永历政权也信洋教,要争夺天下招降永历政权,起码也得做做样子尊敬洋教,这叫国家大事!可是,眼下孙可望已经归顺了,永历眼看也就要玩儿完,因此说,洋教在清廷里的地位也就该被佛教所取代了。吴良辅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些他已经参透了。今天,吴良辅是陪天子来拜见浙江湖州报恩寺的住持玉林琇的。 
说起来,吴良辅和玉林诉又里应外合布置好了一个圈子,让顺治帝迫不及待,“自投罗网”。随着对佛事的了解,顺治已不满足仅与憨和尚谈禅了,于是便遣使南下宣诏,请玉林诱入京说法。玉林诱十八岁循入空门,仅仅数月,便悟道得法,二十三岁成了报恩寺住持。他“出世”之早,为禅门罕见,倍受佛门弟子尊敬。在他住持之下,报恩寺寺境清肃,道风严峻,为一时典范,加上憨璞聪的竭力推荐,终于引起了顺治帝的好奇和兴趣。如果临济宗诸僧能得宠于大清皇帝,那么这一门派的发扬光大将是无可置疑的。但玉林诱已经吃透了少年天子的心思,他借故自己“卧床不起”、先母未葬等等,迟迟不赴诏,而顺治却并不恼怒,只是再三敦促。由于当时江南士人多不满异族统治,对满族人统治的大清有着广泛的排斥情绪,加上世俗之隔,有大量的汉人文士遁迹于禅门,崇尚遗民风节,而佛门之中也一向有所谓的高僧“谢宠忘荣”之说,因此玉林琇故作清高,生怕影响了他在江南士人百姓中的声望。现在时机成熟了,玉林琇才姗姗起程,少年天子等得实在是不耐烦了,这不,不顾天寒地冻亲自拜望玉林诱来了。 
人创造了宗教,而非宗教创造了人,因此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佛教反映着中国现实社会的诸多苦难,并且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脱离苦海、寻求来生幸福的通径。顺治帝一向多愁善感,他在十字架下没找到光明之路,却在佛门中看到了曙光,他相信他的痛苦——爱别离、怨憎恨之苦可以在佛教中得以消除。 
福临边走边想穿过了前殿,踱进了大雄宝殿,宝殿全塑着佛祖金像,右边是有求必应坚毅严肃身骑百象的普贤菩萨,左边是聪明睿智笑容可掬跨着雄狮的文殊菩萨。大殿两侧是瞠目龇牙,形态各异的四大天王。此时殿内无一闲杂人员往来,正中供桌上青灯长明,烟雾缭绕,只有轻脆的木鱼声在高旷的大殿里回荡。奇怪,在这神圣不可亵渎的殿堂里,福临的脑子里竟出现了另一幅不堪入目的画面来。 
满族人崇信喇嘛教,自然喇嘛庙是随处可见的。而喇嘛庙里最常见的则是欢喜佛——即牛女鎏金佛,此佛全身为一金牛与美女交媾之形,牛头圆眼嘴脸狰狞的欢喜佛身下压着一个美貌女子!此外,还有男佛女佛,每一对都是相对着的,或坐或立或卧,奇形怪状,荡人心魄。此外还有鬼神殿,中间供着身长两丈的恶魔,长着人的人体狗的脸面,头上还生出两条两角,怀抱一个裸女,做押蝶之状,妖态百出。而且恶魔的脚下还踏着许多裸体的女子。说起来,这西山上原先就有一座喇嘛庙,只是庙里的喇嘛无恶不做,早已臭名远扬…… 
“佛祖在上,受小的一拜!”吴良辅“嗵”地一声拜倒在地,喃喃的祷告声打断了福临的思绪,刹时他的脸色鲜红,心嘭嘭地跳了起来。瞬眼醒悟过来的福临为自己刚才的胡思乱想而羞愧难当,在高不可攀的如来佛祖面前,堂堂的大清天子突然间觉得自己是这么的渺小,这么的庸俗。佛法广大,宇宙无限,身为皇帝,也有七情六欲,也是苦海中的凡夫俗子,好比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尘埃,浩瀚星空中的一颗流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卑不足称!与佛祖相比,人的生命太短暂了,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奈何? 
福临的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悲哀,双腿一软竟也跪在了蒲垫上,拜倒在了至高无上普度众生的佛祖脚下,将头低了下去。这一拜,露了馅,福临穿在里面的明黄色龙袍的衣角露了出来,敲木鱼的老和尚惊喜地喊道:“万岁驾到,贫僧有眼无珠,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福临一怔,见被他识破了身份,索性脱下皮大氅甩给了吴良辅,对老和尚说:“朕特来拜望玉林诱大师,烦请大师出来相见。” 
“大师已恭候多时,请万岁随贫僧到后院去。” 
福临有些不悦,心里说玉林诱,你的架子也太大了吧?三番两次请你不来,来了却又避而不见,唉,朕真是着了魔了,竟被你这个和尚牵着鼻子走。没办法,就再忍耐一下吧。 
福临轻轻叹了口气,跟着和尚往里走。吴良辅心里高兴,扯着嗓子喊道:“皇上有旨,今儿个慈善寺关闭山门!”随行的轿夫立即四下散开,在寺里众多的屋宇前后兜起了圈子。扫雪的两个沙弥互相看了一眼,咕嘀着:“原以为来了个有钱的主儿,这倒好,天底下最有钱的皇上来了却是一个子儿不掏,还得关了山门,这香火钱可从哪儿来呢?” 
难怪刚才福临在大雄宝殿里会走了神,原来这慈善寺的前身叫魔王庙,果然曾经是一座喇嘛庙!只是经过济临宗门下僧人们的修整和重建,才使原先的阴霾鬼魁之气荡然无存。而翻修过的藏经楼、念佛堂与方丈室等,都显得非常幽静和古朴。阳光下,覆盖着积雪的苍松在微风中抖动着被压得弯弯的枝条,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空旷,除了脚踩积雪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之外,仿佛一切都凝固静止了似的。福临不觉屏住了呼息,神色渐渐庄重起来,他甚至意识到在这样一处超然化外的地方,要忘却尘世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里是玉林诱的临时禅房,窗明几净,长几上摆着几卷经书和纸砚,禅床上盘腿坐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和尚,若不是他颌上几络雪白的长须,倒像是一个十几岁孩童的模样,四个字便可概括:鹤发童颜。 
福临进了禅房之后第一个感觉是阴冷,奇怪,这房里居然连个火炉子也不生!这和尚来自江南,他能受得了北地的冰雪严寒吗?这和尚原来貌不惊人,难怪不肯入京,他的这副尊容可真有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福临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两句诗:“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又想起了汉人故事里与白蛇精作对的法海和尚。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玉林诱睁开了眼睛,面无表情地一指对面的竹椅子:“请坐!” 
福临心里一慌,连忙就坐了下去。“哎哟天神,好凉呀!”可也是,大冷的天坐竹椅子,让这位皇帝如何受得了?唉,要是披着那件狐皮大氅就好了。但,这玉林诱为什么就不冷呢? 
福临与玉林琇的目光终于相遇了。只这一瞥,少年天子的心灵便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玉林诱那稳如泰山的打坐姿态,长眉疏髯,清瘦安详的面庞,细长的眼睛中射出的超凡脱俗的光芒,令一直心神不定的福临顷刻间变得心悦诚服了,他规规矩矩地垂手坐着,身子绷得笔直,像是一个犯了错误诚心接受老师训斥的学童。 
“朕想前身的确是僧,如今每到寺院禅房,见僧家窗明几净,处处洁净,总是好生羡慕不忍离去。说来也怪了,朕宫里差役奴婢数百上千人,怎么就不觉得如这般清爽洁净?” 
“老油看来,皇上乃佛心天子,若久修梵行,定能修成正果。” 
“朕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师解惑。”福临认真地看着玉林琇:“从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传,日理万机,不得闲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却好学佛法,这却是为何?朕是从谁而传?” 
玉林琇眼睛一亮,仿佛紧紧地摄住了福临的魂魄,循循善诱:“老衲观皇上乃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礼佛信佛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故为天下之至尊,南面而有天下,向明而治也。” 
能得到高僧如此的夸赞,少年天子心里好不得意!因此,福临随口说道:“朕已有皈依我佛之心,但一时又抛不开凡尘。请问大师,朕是了却尘务再皈我佛,还是抛却尘务,即皈我佛呢?” 
“尘务未了,凡心不净,即便皈依,亦难成正果。以老衲之见,皇上不如了却尘务之后,再皈佛门,日后一定可成正果。” 
福临听得直点头。说得也是,他身为大清国皇帝,怎么能放弃江山社稷呢?他一直还有志于与历史上的明君们一比高下呢,未见分晓,他自然不甘心就这样循入空门。可见,老和尚玉林诱很了解自己的心思。因此,福临轻轻叹了口气:“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仅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因此年幼失学。直到九三谢世朕亲理朝政时,才发觉读不懂汉臣的奏章,那时候已经十三岁了。” 
小沙弥早已献上了热茶和几盘水果点心,福临趁热喝了一口,顿觉唇齿留芳,一股热流直涌心田。“好香,好茶!” 
玉林诱那过于严肃的脸上突然现出了笑意,扬声喊道:“慈翁,将炭炉子搬进禅房来,再给皇上添一个狗皮褥子!” 
福临一乐,挠着头皮:“敢情方才大师是考验朕?天神,若大师你在冰天雪地里让朕跪听训戒,朕也不得不从啊!哈哈!” 
一位身披大红销金袈裟的和尚一手拎着一只炭炉子应声而入,顿时禅房里变得暖和了许多。 
“皇上,这位是老衲的大弟子茆溪森,人称慈翁和尚。” 
“茆溪森?朕好像在哪里读过你作的偈语,写得实在是绝妙。人生如梦又如戏,生有何欢死何惧?如梦似幻何所依,梦醒却又在梦里。” 
茆溪森见自己的偈语竟被顺治皇帝随口吟出,心中一喜,乐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师傅玉林诱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诱忽然说道:“人生百年,电光石火;本无一物,何染尘埃?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老衲看来,皇上参禅悟道,决计不难。” 
福临心头一震,定定地看着玉林诱。其实,方才自己所说皈依佛门完全是一时之念,随口说说而已。而现在,自己与玉林诱师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岂不是天意?岂不是缘?再说,这老和尚口口声声自己将来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为师吧。于是,福临也是一脸的认真:“老和尚收朕为弟子吧。” 
“这……似乎太早了些。”玉林诱没想到顺治皇帝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脸上现出了犹豫之色。 
看来,佛教已经赢得了大清皇帝,盛极一时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带已处于下风。可是,佛教内部却并不是铁板一块,围绕着让大清皇帝接纳哪一个门派,反使佛教各派系旧有矛盾更加激化,而这些少年天子福临是不会知道的。禅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后,首先分出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派,以后南岳系又分为沩仰、临济两支,青原则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支,合称五家。到宋代,临济再分出黄龙、杨岐两派,至此,禅宗分裂为“五家七宗”。日后,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二支独秀,但学禅者又多信仰临济,于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自从临济宗诸憎得宠于顺治之后,京师内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骤旺,而江浙一带的礼佛修寺之风更是蔚为壮观。在紫禁城,连孝庄皇太后也几次派近侍到万善殿,请和尚们开示参禅要领,宫里太监宫女们参禅拜佛者更多了。这样一来,临济宗觉得了不得啦,先由憨璞聪的法师费隐容写了一部曲解禅宗世亲的《五灯严统》,自诩临济宗为佛门正统,欲借朝廷势力欺压佛门别宗。玉林琇深知佛门对此已有异议,所以在顺治面前大讲佛法借以笼络少年天子,没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礼佛,而并无意去管佛门的什么“正宗”与“正统”,这怎能不令玉林诱喜出望外? 
玉林诱故意显得迟迟疑疑,犹豫不决,实际上他又在玩他三番五次受了邀请之后才入京的老把戏了——少年天子太痴情,一心一意要钻研佛典,只想在莲台下求得精神解脱,他简直纯洁得近乎于痴傻了!对这么一个痴情帝王,见多识广,将三宝经律烂熟于心的玉林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落发为僧,循入佛门!但,玉林诱还不能这么做,他怕急着将大清皇帝引入佛门会犯下众怒和天谴! 
“求老和尚答应!”福临见玉林诱迟迟不应,有些急了。 
“师父,收大清皇帝为徒,此乃佛门盛事呀。只是如此一来,慈翁将要与皇上同辈了,嘿嘿。” 
“你我一见如故,若成为同门师兄,岂不更好?”福临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 
“也罢,老衲依皇上就是。”玉林诱终于点头应允了,起身走到几案前,提笔思忖着要给福临选择法号,而茆溪森则忙着研墨。 
福临此时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惆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师父赐朕法号,拣一个最丑的字才好……” 
玉林诱笔走龙绞,一气写了十多个字进呈皇上御览。福临不加思索,指着“痴”字道:“此名甚好。” 
“唔。论辈分,你是禅宗龙池派第五代,行字辈,法号便是行痴了。” 
“行痴?”福临黑眉一扬,旋即笑道:“妙,妙!茆溪,朕此番与你可真成了同门师兄了!” 
“大师不但佛学精深,书法也是极好,字迹圆劲,笔笔中锋,不落书家俗套。不知大师楷书曾临过什么帖子?” 
“哈哈!”玉林诱眯起了眼睛,带着满意的神情打量着这位新收的弟子:“老袖初学黄庭不就,继学遗教经,后来又临夫子庙堂碑,一向不能专心致志,故无成字在胸,往往落笔就点画走窜了。对了,老袖想一睹皇上书法魄力,还请皇上赐教呢。” 
“不敢不敢,弟子怎敢当场献丑呢?”话是这样说,可福临却已挽起了衣袖。茆溪森又是一笑:“嘿嘿,师兄我再为师弟你磨一回墨吧。” 
“有劳师兄了。”福临伸出五指撮起毛笔,这一招叫“抓笔”,略一思索,随即中锋起落,运腕不运指,以强劲的功力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佛”字。 
玉林诱在一旁抚掌笑道:“这个字最佳,乞皇上赐给老和尚吧。” 
福临心中得意,嘴上却连说着“不堪不堪”,而玉林诱已经将这个大“佛”字轻轻拿了起来,连连致谢着:“恭谢天恩。” 
福临来了兴趣,坐在椅上,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四尺甚至六尺的整张之纸,也不嫌其大,一平尺的镜片和上宽下窄的扇面也不嫌其小,一笔一画,不疾不厉,手法是那样的精熟,他全神贯注的样子更是可爱。此时的福临更像是一个文士儒生。 
“嘿,这样写不是更过瘾吗?”一抬头福临看见了禅房里雪白的墙壁,他嘻嘻笑着,抓起了一管大毛笔,醮满了浓墨,左右开弓,当即在白墙上写起了诗文。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茆溪森端着硕台,大声念着,朝师父玉林琇会心地一笑:这皇上可是一入佛门便越陷越深了,真是佛门兴事呀! 
 
“朕乃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甚妙,甚妙!”茆溪森嘻嘻笑着,随口说道:“世间哪有迷人物,原是痴人自着迷。我说行痴呀,你总算悟道了。天地问哪有那个不死的仙方,长生的妙药?你只看秦始皇、汉武帝何等好神仙,到头来毫厘无用。” 
福临笑了:“秦始皇错用了徐福,而汉武帝又偏信了文成五利,所以他二人都没有功效。再说,那时候也没有这宗教,只有让那些方士道人去炼仙丹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了。真是可笑!嗯?”福临似是想起了什么,盯着茹溪森:“师兄此番话听起来很耳熟呀。是了,两年前朕去塞外秋猎时曾遇到一个疯和尚,说来也是奇怪,他见了朕之后,便口口声声让朕放弃琼宫瑶室,随他去做那天上的白云,山中的野鹤。” 
“师弟,这就是缘哪。那疯和尚你猜是谁?正是师兄我收的弟子白椎!哈哈哈哈!”茆溪森笑得双手直颤,险些把墨汁洒到了地上。 
“当真?如此看来,朕真是与佛门有缘了。”福临一呆,挥笔又在白墙上写了起来: 
 
“莫道僧家容易得,皆因前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亦搭如来三顶衣。” 
“恼恨当年一念差,龙袍换去紫袈裟。 
我本西方一袖子,缘何流落帝王家?” 

福临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在禅房四面雪白的墙壁上尽情地书写着,抒发着心中的感慨。老和尚玉林诱一双小眼瞪得澄圆,呆呆地看着少年天子那龙飞凤舞的大字和诗句,半晌一言不发。他确实动了真情,原先他已经对这个夷狄之君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话,有相当的汉文化素养已经感到惊奇。现在又亲眼目睹了少年天子那酣畅淋漓的墨宝以及发自肺腑的诗文,老和尚简直诧异之极! 
“阿弥陀佛,皇上博古通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的诗文素养,又写得一手漂亮的柳体,真乃夙世之大智慧!” 
“师父谬夸了。朕不过一时兴起,信手拈来,胡乱涂鸦而已。写出来,心里反倒轻松了。”福临仿佛遇着了知音,在玉林琇面前很是随意自在,无拘无束。久已郁郁的心情如释重负一般,他的脸上竟浮起了难得的笑容。 
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几个时辰。小沙弥站在禅房外,声间低低怯怯的:“师父,斋饭已备好了。” 
“既如此,就请陛下赏光在此用斋如何?” 
“吃斋菜?”福临习惯地扬起了黑眉。“也罢,朕既做了佛门弟子,理应吃素呀。” 
一行人出了禅房,踏雪绕过藏经楼,来到了前院一侧的斋堂,房里已经坐满了僧人,围着一张大长桌子,再一看,吴良辅、费扬古他们也坐在一张桌子上,福临朝他们顽皮地睐着眼睛,跟着玉林诱进了隔壁的单间。 
嗬,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好香呀,朕这会真觉得饥肠辘辘了。” 
“皇上请慢用。这些是素肠、素火腿、素鸡、素牛肉,还有素鱼和素虾,不知可合陛下的口味?” 
“嗯,朕先尝尝。”福临举着筷子夹了一根金红油亮的素肠,轻轻一咬,嘿,鲜嫩无比,味道十分可口。“不说是素肠吗?怎么朕吃出了一股子肉香?肥美的肉香,好吃极了,肥而不腻,满口浓香。” 
“佛门斋菜虽说都是素食,但经过疱僧精心的调配和刀功,采用蒸、煮、炯、煎、炒、爆等方法,把原本是普普通通的豆腐、面粉和蔬菜,烹饪成了色香味俱全、品种形状各异的美味佳肴。陛下,斋菜也以祛疾保健,延年益寿,比仙药还灵验啊。” 
“唔,弟子相信。索性让朕将这寺里的厨子带两个回宫去,这样朕不就可以天天吃这仙药了吗?还有哇,师父,也请你随朕一同下山,就住在西苑的万善殿,这样朕与师父便可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了。” 
“谨遵圣旨。”玉林诱双手合什,作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 
“师父可别弄颠倒了,师父在上,请受小徒行痴一拜。”福临笑着也双手合什,像模像样地拜着。 
这时,山门外似有人在呯呯打门,声音不重但却一声声不断,细听似乎还有女子的说话声。 
玉林诱朝侍立一旁的沙弥摆摆手:“去,告诉外面的女施主,今日不做法事,请她改日再来吧。” 
福临吃饱喝足站了起来,有些抱歉:“想不到朕此行倒妨碍了外面的香客,人家好不容易上山,心里肯定有难事,我佛慈悲为怀,师父,就请打开山门吧,朕也该起驾回宫了。” 
“老衲是出于对陛下的人身安全起见才……再说,这也是那几位将军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