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浙残明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映明末沧桑巨变的历史小说,文风严谨,气度不凡,堪称大家之作。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2312    更新时间:2008…10…19 
古人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我却言:“天下大势,失久必得,得久必失”。中国自炎黄五帝以来,夏历四百年,失之于商;商历五百年,失之于周;周历八百余载,终于战国。秦朝二世而亡,汉室四百年而衰。魏晋六朝,五胡闹中华;隋唐五代,十国乱春秋。除了汉族,还有百越、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等。一部华夏史,就是汉族与几十个少数民族人民共同谱写的。

    于是,汉关或为魏占,或为金取,或为元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易经》云:“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别的不说,单论那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初创时何其强大!然而终究还是亡于汉人建立的明朝。

    也许有人会问:汉人既然人多,能灭元兴明,为什么却又不能阻止亡明于清呢?

    这就需要从本书说起了。元是亡于政治上的腐败与高度残酷的民族压迫。而明亡于清,其实是亡于自身的颓废与视百姓如草芥。亡之迟早,无非时机、极限而已。另外,大凡人都有一种厌旧不厌新的特点,旧事物越丑恶,厌恶的情绪就越强烈,能鼓动积极性的几率就越低……这些都是人民肯倾力扶明灭元而不肯倾力扶宋抗元、扶明抗清的缘由。

    总之一句话:当你得民心时,大家就会全力来支持你;当你失去民心,你的天下是没有多少人会来关心的。支持的人越少,精英们的事业就愈加困苦,事迹愈加惨烈。

    长篇历史小说《江浙残明梦》共五部,分别为:《明季春秋》、《南渡风云》、《四明烽火》、《舟山沉浮》、《遗民恨》。系由作者近三十万字的同名仿古白话少年旧作改写扩充而来。主要叙述江浙士大夫及下层民众力挽狂澜、试图中兴明朝与抗清扶明之遗事。书中所述,由明季至清初江浙黄尊素、黄宗羲、刘宗周、史可法、吴暎А⑶嗬帧⑼躐础⒄琶瘛⒄呕脱灾钊耸略嗉谑肥椋嗵厝≈晕獠摹N奖愣琳咴亩粒卦诰杉湍旰笞⒔窭糠值孛笞⒔裰贰

史为镜鉴,可以正兴衰。发昔人之成败以悟今人,现前世之衰荣以戒后世,述逝者之烈事以启来者。抗言直谏之诤臣、舍生忘死之良将……至今读来,如立眼前,催人泪下。呜呼!怀而感之,固著一书。是为序。作者谨识于二○○八年十月十九日。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1·《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荐   【字体:小 大】 
 
主要人物介绍·目录·引子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2982    更新时间:2008…10…20 
第一部《明季春秋》

主要人物介绍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浙江余姚人。明季学者,东林党骨干人物,黄宗羲父亲。天启间官监督御史,为权阉魏忠贤所害。谥忠端。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尊素长子。明末清初大儒。死后门人私谥文孝。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号念台,学者称蕺山先生。浙江山阴人。明末硕儒。为黄宗羲老师。死后门人私谥正义。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号六桐,浙江余姚人。黄宗羲岳父,明末著名剧作家。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人。东林党重要人物。官左副都御史。后为魏忠贤害死。谥忠烈。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生,南直隶桐城人。东林党重要人物。官左佥都御史。后为魏忠贤害死。谥忠毅。

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浙江嘉善人。东林党重要人物。官吏科都给事中。后为魏忠贤害死。谥忠节。

 

万历帝——名朱翊钧(1563…1620),明穆宗隆庆帝长子。庙号神宗(1572…1620在位)。

泰昌帝——名朱常洛(1582…1620),明神宗万历帝长子。庙号光宗(1620在位)。

天启帝——名朱由校(1605-1627),明光宗泰昌帝长子。庙号熹宗(1620…1627在位)。

崇祯帝——名朱由检(1611-1644),熹宗五弟,明朝末代皇帝。庙号毅宗(1627—1644年在位)。

    周延儒——(1593…1643),字玉绳,号挹斋,南直隶宜兴人。明末两度为首辅,后被崇祯帝赐死。

    魏忠贤——(1568—1627),本名进忠,后赐改忠贤,北直隶肃宁人。明末阉党头子、大太监。

    许显纯——(?…1628),北直隶定兴人,阉党重要人物,魏忠贤手下“五彪”之一,锦衣卫都指挥佥事。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园海,一号百子山樵,南直隶怀宁人。阉党分子。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许都——(?…1644),字子玙,浙江东阳人。明末江浙义军首领,所部以白布裹头,称“白头军”。后遭镇压。

 

多尔衮——(1612…1650),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硕睿亲王。顺治时为摄政王,统兵入关。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辽东人,祖籍南直隶高邮。锦州总兵吴襄子,明末授封辽东总兵、平西伯,引清兵入关。

 

 

 

 

 

目    录

 

    引子

    第一章      梦麟入怀

    第二章      祸起三案上

    第三章      祸起三案下

    第四章      宁国风雨

    第五章      魏阉乱政上

    第六章      魏阉乱政下

    第七章      杨涟上疏

    第八章      姚江忠臣

    第九章      京华刺奸

    第十章      从学蕺山

    第十一章      复社中流上

    第十二章      复社中流下

第十三章      留都防乱

第十四章      铎声非吉

    第十五章      许都起义

第十六章      天崩地解上

第十七章      天崩地解下

 

 

  

 

 

 

 

 

引  子

 

词曰:

力挽狂澜,图盛世、满腔热血。路多阻,蒺藜遍布,弥天冰雪。自古英雄多劫难,此时岂任痴心灭?梦尚酣,却见好河山、阴霾结。    收疆战,瞠眦裂。驱满骑,摧狼穴。纵孤城死守,敌情飞孽。成败皆随淮水去,惟留寂寞千秋节。待回看,怒起浙江潮、长呜咽!

——调寄《满江红》

 

    元朝末年,顺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国事日下。一方面是贪官污吏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士绅霸占了大量山地田园,再加上灾荒连年,广大黎民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如元统二年(1334)江浙遇灾,饥民达五十九万。至元三年(1337年),江浙又遇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1344)黄河连决三次,哀鸿遍野。

    另一方面却是政治、法律上的种族歧视:元政府将中国人划为四等——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包括北方汉人和契丹、女真人),第四等为南人(指南方汉人和西南少数民族);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流放北边充军;禁止汉人、南人习武和拥有金属刀具;规定十户为一保,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保长,十户人共用一把菜刀——十户的财产和女人蒙古人可以随意取用,甚至规定每家所娶媳妇的初夜是一定要给蒙古人的……元末权臣伯颜考虑到汉人太多,竟提出屠尽天下张、王、刘、李、赵五姓!

    皇帝终究没有听从这个不切实际的荒谬想法。然而可悲的是:在天灾人祸的背景下,当权者却一直不懂得缓和民族矛盾,反而是横征暴敛,变本加厉……于是天下群雄,纷纷兵起——大元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了!

    时有江浙民谣云: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先是至正八年(1648),江浙行省台州黄岩人方国珍以官府先诬他通海寇蔡乱头,继遭逼租,与他的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杀死元朝巡检官,逃入海中,聚众数千劫夺朝廷海运皇粮;后来时降时叛,占据江浙庆元(今宁波)、台州、温州三路,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台州童谣曰:“洋屿青,出海精”。

    三年后,中国北方也开始陷入义旗四起的局面:

    当时黄河泛滥成灾。一旦决口,沿岸即一片汪洋,房屋尽淹,广大灾民扶老携幼逃难,苦不堪言。元朝廷特命贾鲁以工部尚书衔出任总治河防使,开始修治黄河。贾鲁采取通过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从而将黄河导回故道的方法治河。由于工程浩大,耗资巨额,朝廷强征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在戍军的监督下开工。

    这批民夫被迫抛下父母妻儿来此干苦力活,又经常被克扣口粮,食不果腹,对当局渐生不满,常常在背地里发牢骚,怨声载道。但穷凶极恶的监督官会马上给你几下鞭子,喝斥你少废话、多干活。

    治河民夫中,有不少是白莲教徒。白莲教首韩山童趁此之便,与党徒混入民夫中宣传教义,发展教众,并四处散布谣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久,治河民工果真在黄陵岗河滩上挖到了一个独眼石人,背面还镌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两行字。消息传开,一时议论纷纷,人心惶惶。韩山童的大徒弟刘福通等人于是到处宣传称韩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

    韩山童、刘福通在广平永年县白鹿庄聚众三千,杀白马黑牛宣誓,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不料事情泄露,官府派兵追捕,韩山童遇难。刘福通遁走,拥其子韩林儿为小明王,攻占颖州等地,众达十万。

    至正十六年(1357),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军毛贵率部由山东北上,进逼大都;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趋关中,中路军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率部趋晋、冀,克上都,攻入高丽。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取北宋故都汴梁。两河南北、山东乃至江淮一带,莫不举兵相应,皆称红巾军。

    于是,十数年间,烟尘弥漫:先有韩林儿称帝于亳州,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徐寿辉称帝于蕲水,国号天完,年号始平。继有陈友谅称帝于江州,国号大汉,年号大义;明玉珍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又有郭子兴称滁阳王于滁州,赵均用称永义王、彭早住称鲁淮王于淮濠,田丰称花马王、王士诚称扫地王于齐鲁,张士诚称诚王于高邮,方国珍称宋王于台州,吴成七称吴王于瑞安。又有芝麻李李二起于徐州,布王三王权起于邓州,孟海马起于襄阳,双刀赵赵普胜起于巢湖……等等,可以说是一时只闹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出了个游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且说这个朱元璋,幼名重八,濠州钟离人氏。出生于佃农家庭,幼年出家为僧,后因寺院遣散,遂出四处游方乞食。至正十二年(1352),投入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作战勇敢,深受赏识,于是逐路升迁,由亲兵擢到镇抚之职。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他为妻,以便于羁笼。郭子兴病死后,其子郭天叙立,朱元璋和大将张天佑一同为他副手。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郭天叙、张天佑战死。于是,作为郭子兴“女婿”的朱元璋,便成了这支部队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部攻占集庆(今南京)以为根本,改名为应天府。二十年(1360),攻克两浙衢州、处州等地,得谋士刘基,顿时如虎添翅,逐渐扩张势力。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羽翼已成,遂称吴王,设置文武百官,派人害死小明王宋帝韩林儿。

    是时,元朝内部正当大乱,哪里顾及这些。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顺帝争帝位,朝臣也分成两派:一派以御史大夫老的沙为保皇派,以大将孛罗帖木儿为外援;一派以丞相搠思监等为拥太子派,以大将扩廓帖木儿为外援。孛罗帖木儿领兵进驻大都,杀搠思监,自为左丞相。元太子出逃,遣扩廓帖木儿率大军讨伐孛罗。顺帝杀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于是就做了左丞相,封河南王,总制天下兵马,代皇太子出征。而关中四将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不服,推李思齐为首抗命,与扩廓帖木儿激战多年。

    小明王一死,再无可以号召天下之人。朱元璋又乘元朝内乱无暇顾及南方,先后攻灭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处豪强。于是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立王妃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爵。布告天下,大封功臣。是为明太祖。

    次年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伐分攻大都。七月底,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只得弃都北遁。八月,徐达攻占大都。朱元璋继续剪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    

    明太祖在位期间,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垦荒,着力兴起农业经济。于是不用数十年时间,一个千疮百孔的乱世局面,开始恢复元气,渐呈太平景象。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三十一年。因太子朱标早卒,群臣遂立长孙朱允炆为帝,年号建文,是为明惠帝。

    惠帝因太祖生前曾分封诸子于各地,深恐诸藩势力强大于己不利,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诏削藩。诸王纷纷反对,其四皇叔燕王朱棣则举兵南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战败。在位仅四年,便被攻下南京,夺了帝位。朱棣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永历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仍保留编制,设六部,是为南京,终明一代遂有北南两套班子。明成祖又在北京、南京近畿地区设北直隶与南直隶,再加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司,计有十五个省、一百五十九个府、二百三十四个州与一千一百多个县。

    明成祖在位,除了上述事及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命解缙等编《永乐大典》等,便是对诸边少数民族的征伐与收服,包括南征安南、北伐残元、西控西藏、东收女真。

    当时东北女真各部纷起,猛哥帖木儿举部东迁至朝鲜境内,受到朝鲜人的约束和兀狄哈等部族的攻击。明成祖在稳定北方局势后,多次派人与朝鲜李氏王朝交涉,终于使猛哥贴木儿率部内附,授封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

    明成祖的这一举措,却为大明王朝招来了祸患。这个猛哥帖木儿,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的后裔们不但不感念明成祖接纳了他们,反而频频在东北边境骚扰,直至率兵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将朱明王朝的后裔们一个个追得东奔西逃,除死方休,这是后话。

    明成祖在位凡二十二年。死后传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九帝。仁、宣二帝尚可,后来数朝,逐渐衰微。

    蒙元北迁,继续保留政权,史称北元,明人称为鞑靼。鞑靼人在明军的连续多年攻击下势衰,这时蒙古另一部瓦剌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

    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下。宦官王振挟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大败于土木堡。英宗被掳往北方,差点做了亡国之君。瓦剌军乘机攻入国内,直抵北京。幸赖大臣于谦拥立代宗,力挽狂澜,击破瓦剌,迎回英宗,社稷转危为安。然而几年后,英宗乘代宗病重,为了复辟皇位,却杀害了于谦。

    皇帝不自勤勉,奸佞当道,忠良纵有填海之志,也是回天乏术。

    宪宗时,皇帝疏于政事,宦官汪直擅权不法。时刘吉、万安、刘珝主内阁,尹祎等主六部,无所匡正,被人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其中刘吉在内阁十八年,一无所就,以其耐弹无损,人称“刘棉花”。

    武宗朝有太监刘瑾、高凤等八人狼狈为奸,时号“八虎”。刘瑾专擅朝政,人们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世宗迷信道教,奸相严嵩以写青词邀宠起家,人称“青词宰相”。正直之士多遭其迫害,人才尽丧……如此等等。历朝君主政治日渐堕落,大明初期的盛世局况一去不复还了!

    隆庆六年(1572),穆宗皇帝驾崩。十岁的太子朱翊钧继位,定次年为万历元年,布告天下,是为明神宗。在位凡四十八年。有一半以上时间深居宫内淫乐,不理政事。“京察”失察,“国本”不立①。还派大批宦官到各地采宝收税,弄得民怨沸腾,盗烽遍地。

    皇帝想为所欲为,但正直的大臣却不允许,他们希望皇上做儒家理想中的尧舜,但尧舜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想做或能做的。臣子烦,做皇帝的也烦。臣子失望,做皇帝的更失望。于是,臣下与皇上的矛盾便日益尖锐了,忠臣们成了皇帝的眼中之钉。

    朝臣也随之逐渐分裂成了三派:一派主持正道,一派附和皇上,另外一派虚与蛇委其间,属中间派与摇摆不定者。时间一久,这批人阳奉阴违的伎俩便分别被正邪两方人士识穿了,于是只得分别钻入两个不同的阵营。

    两派人逐渐没有了原则,凡是与己方敌对者一概加以反对,凡是与自己同一阵营的一概予以支持。而正派人士在遭最高权力者贬斥驱逐之后,便退而借讲学为名,讥议朝政,在朝的同志也与之遥相呼应。日子一久,忠奸两清,党争遂成。

 

 

 

 

————

    ①京察为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种方式,与考核地方官的“外察”相对。每六年举行一次,由吏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万历以后,逐渐流为掌权者党同伐异的一种工具,故云“京察失察”。万历十五年(1587)吏部员外郎顾宪成便因在“京察”案中上疏“忤圣意”而遭贬官为桂阳州判。“国本不立”,详见本书后文。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2·《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一章 梦麟入怀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154    更新时间:2008…10…23 


 

    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日(今历1610年9月24日),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城东通德乡辖下一个名叫黄竹浦村的地方。天虽已黑,但这里有一户人家张灯结彩,如同白昼,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原来,当地一位名叫黄尊素的士人即将为人父了。其妻姚氏十月怀胎,今日即将分娩。

    生子本非奇事,但据说此子诞生前夜,母亲姚氏曾梦见一只麒麟扑入怀中,自古以来麒麟被视为吉祥之物。因此乡人颇以为奇,黄家上下更是隆重对待,以迎接这新生儿的到来。

    黄宅外厅内,尊素背着双手走来走去,不时焦急地向内室张望。他的父亲黄曰中则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为即将出生的孙儿生辰预推禄命。

    不一会,曰中惊喜地抬头,对尊素说:“如果恰在此时出生,则正值庚戌年、乙酉月、庚寅日、丙戌时,跟至圣先师①的生辰八字仅差一字!”

    尊素忙仔细聆听,黄曰中用右手中指敲着桌案,进一步向儿子解释说:“戌、寅从木,酉从金,庚属金,乙属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